太极拳推手辅助器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2370138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太极拳推手辅助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太极拳推手辅助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太极拳推手辅助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太极拳推手辅助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拳推手辅助器(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太極拳推手輔助器組員姓名李碩斌、張允實、邱志民、周萱瑋、王詩澤德霖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日四技0921指導老師章瑞陽 老師摘要太極拳講求的是剛柔並濟,強調剛中帶柔,在柔中帶剛。剛所指的是攻勢的意思,而非剛強之剛,強調的是此兩種攻勢相輔相成。而推手更是太極拳眾多拳法中的一種基礎武術。可細分成以下動作包含:走:意指當對方用掤、擠兩種攻勢進行攻擊時,可用手履、按兩種手勢來防護。順背:意指能保持重心則得勢為順,失去重心則失勢為背。粘:當對方用掤、擠進行攻逼時,使對方失勢,即稱之。 致 謝 在一開始必須先感謝所有的組員與指導老師;如果同組組員沒有提供意見也沒有願意犧牲睡眠時間幫忙的話是沒有辦法完成這項專題製

2、作,同時也要特別感謝指導老師在旁協助與指導,讓我們更快速的完成製作;回想在這段時間中,大家選擇如何製作成品而有許多意見;組裝成品時,分工合作的景象;指導老師抽空陪我們練習,與完成成品時的喜悅,想想對大家都是值得的如今製作過程也以告一段落,本組成員也盡心展現成果,重要的還是一句感謝謝謝大家的協助幫忙。第一章 研究動機太極拳推手 太極拳推手是太極拳對練形式。以雙人鍛煉為主。運用太極拳的勁力、技法,遵循太極拳的原則如以靜制動 以柔克剛進行的運動。在起過程中綜合運用太極拳的各種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極拳體系中訓練技擊能力和勁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傳統太極拳推手經常在師生之間和學員之間進行。第二章 推手目

3、的健身作用1改善神經系統的抑制過程,消除病灶反饋性影響。神經系統的作用,是調節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動、保持人體內部的完整統一,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需要。太極拳中清靜用意“意守丹田”,乃為靜功養身之術。這種靜功,可以增加自我意念的控制能力,從而產生阻止病因病灶反饋信號機制的傳遞,起到糾正修復病灶反饋的惡妠環,抑制病情發展,提高健康水平。心靜勿慮,意守丹田,是鼓動內氣的基礎;是產生毅力的條件。毅力是練拳的保證,鍛煉持之以恆,就可以從內氣到外形協調一致。使氣沉于丹田,貫于尾閭,環流周身,從而使髒腑得充,周身得養,精力充沛,有利于病變和精神創傷的修復,有利于病體的恢復和精神的保養,出于它能促進大腦神經細胞

4、的功能完善,使興奮與抑制過程協調,對精神創傷,神經類疾病,如神經衰弱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2.增強心髒功能、改善微循環系統,擴大肺活量,提高氣體交換能力。血液擔負著營養周身各組織器官的作用,然而心髒則是血液運行的動力,毛細血管是微循環物質交換的場所。一個久練拳的人,每分鐘心律在60次左右,這種由于久經鍛煉而得來的心律減慢,延緩下心髒舒張期,使心肌得以充分休整,促使心肌收縮力加強,輸出最增加,提高了心髒的工作能力。持久鍛煉,內氣得以流通,周身放松,使微循環功能加強,有利于毛細血管內外的物質交換,促進組織對氧的利用率,減少肌酸的蓄積,減輪疲勞,益于疾病的恢復,特別是對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癥、動脈硬化

5、癥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呼吸下納于腎是氣體交換的重要條件。腎納氣,則氣沉丹田,腎不納氣則上浮胸中而喘。太極拳鍛煉的呼吸方式要求深長勻柔,它可以增加膈肌及腹部肌肉的活動度和調節肋間肌的呼吸功能,使肺與胸廓之間的牽張力加大,增加肺活量,提高肺泡與毛細血管壁的接觸面積,使氧及二氧化碳彌散能力增強。經過長期鍛煉,可使呼吸頻率減少,增強呼吸效果,具體的表現是在練拳時“汗流夾背不發喘”。他對防治慢性肺氣腫有一定的作用,對防治各種慢性肺部病變均很適宜。3強健肌肉,改善骨的理化特性,暢通經絡,有利于營衛氣血的通行。太極拳的運動方式是,一動無有不動。從內氣的暢通到外形的變化,從五髒六腑到四肢百

6、骸,都寓“動”中。順逆纏絲的螺旋運動及上下相隨。內外結合快慢相間,節節貫串運動都熔為一體。從髒腑組織到肌體組織;關節韌帶、腱鞘肌群,都得到活動和鍛煉。久而久之,肌肉豐滿發達,骨骼強健有力,使骨的理化特性得以改善,提高骨的抗折、抗壓、抗彎、抗脫臼能力。對老年人關節病 (關節僵硬,行走坐起不便,足膝萎軟,屈伸無力、骨質增生)有良好的預防作用。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人體健康朽否,與經氣暢通與否密切相關。練太極拳的人,練到一定程度,就有小腹發熱,四肢末梢發脹,發麻之感。中醫針灸學認為這種現象“得氣”的表現,也就是調動內氣,打通經絡,經氣運行的表現。太極拳運動,“主宰于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

7、腰為腎之腑,又為帶脈所繞之處。腰脊運動帶動身形,行于手指,行于四梢,復歸丹田。丹田乃小腹部位,任督脈沖乃一源三岐,出會陰,復灌諸經。長期鍛煉;可使腎氣旺盛,帶脈充盈,陰陽調和,神清目明。尾閭中正”乃太極之要領,這是穩定自己重心,加強發勁的根本。人極拳中的“虛領頂勁”與“尾閭中正”上下相應“百會穴”與“長強穴”相互灌注,有利于督脈經氣的暢通。百會、長強乃督脈之要穴,氣通此穴後,便能升提中氣、增強韌帶及擴約肌功能。故對脫肛、痔瘡、子宮下垂,均有良好的治療和預防作用。總上所述,“尾閭中正”、“虛領頂勁”有利于任脈、督脈經氣的運行。任為陰脈之海,總任一身之陰經 (手足三陰經脈),督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

8、之陽經 (手足三陽經脈)。內聯奇經諸脈,使之暢通。加之“氣沉丹田,螺旋纏繞”,從內到外,從軀體到四肢末梢,得以特殊的運動,“動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華陀傳)。當然,要使其起到防病健身作用,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動作正確的基礎上,持之以恆地刻苦鍛煉,不管男女老幼,都可收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效果。推手又名揉手為避免推手使人產生猛推硬搡的誤解,故用揉手之稱謂。在練習太極拳的基礎上練習推手,再以練揉手獲得的功夫去提高拳架的水平。這兩者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有些人對推手沒有正確的理解,認為推手是為了一爭高下,因而在練習時,拳友之間容易產生誤會和摩擦,甚至傷害身體。這種偏差是由於缺少教養或在推手

9、時違反武德而摻雜了非太極拳拆手、拆式以及反關節擒拿的招數,使推手形成了較力的緣故。楊式太極拳的推手不許有抓、握、撕、抱、拿反關節等動作。要求體現沾、連、粘、隨的運動特點。揉手的目的是為了校正練習者對拳術理論不正確的理解,發現並糾正學習拳架時的不正確的練法,以及不正確的推手方法,避免出現偏差和走入歧途。要使推手能夠正確的發展,應當注意下面三點: 一、學習推手不須明瞭太極推手的含義和內容,不能摻雜外家拳對打的手法,要虛心向前輩及取得進展的同輩或後輩請教,反復練習。切忌從拳譜中摘去與自己想法相近的幾句話,一意孤行的下功夫傻練,這樣做必出偏差。輕則功夫不能的到正確的發展,重則會損害身體健康。 二、推手

10、是拳架的應用,拳架是推手的基礎。在拳架中的一招一式都是養生和技擊之法。推手的奧妙不僅僅是在於技擊方面,其中包含著養生之道。 三、練習推手是為了懂勁、為了真正的太極功夫。而不是為了爭強好勝。推手時要找到對方的破綻後乘機發勁,使對方心服口服。做到這一點才能使對方不產生反感,有利於互相切磋、共同提高。第三章 製作過程一. 先了解何謂推手二. 尋問老師專題推手的作法三. 上網尋求推手之意義四. 觀察運動器材,拍照存證以利思考五. 觀賞太極推手影片,進一步了解推手打法六. 利用推手打法與市面運動器材配合七. 構想圖形,與老師討論八. 統合意見,決定所需材料九. 搜尋購買所需零件,架設初步機架十. 以初步

11、機架在做修正,以達推手正確作用十一. 研究初代推手機,資料整理,研發二代推手機。十二. 汰換初代機零件,更換新式零件。十三. 挑選合適馬達,二代推手機由手動轉成可調式自動式。十四. 組裝推手機,並測試功能是否異常。十五. 修正異常的部份,使功能可以正常運轉。十六. 完成第2代推手輔助機。第四章 研究數據或資料特性分析太極拳推手 太極拳推手是太極拳對練形式。以雙人鍛煉為主。運用太極拳的勁力、技法,遵循太極拳的原則如以靜制動 以柔克剛進行的運動。在起過程中綜合運用太極拳的各種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極拳體系中訓練技擊能力和勁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傳統太極拳推手經常在師生之間和學員之間進行。推手流派與風

12、格: 開展較為廣泛的太極拳推手大致為三大流派,其風格特點各異。一是陳式太極拳推手,主要有管腳、拿關節;二是楊式太極拳推手,主要是棚勁大,以發勁為主;楊式太極推手有三種傳統推法:定步推手定步推手又稱四正推手,是兩人彼此用掤捋擠按四種手法,在原地進行的。活步推手活步推手,是兩人用掤捋擠按四種手法,配合著前進後退的步法進行的循環練習,步法分為合步和套步兩種。大捋大捋因有步法的配合,捋的幅度就較定步推手中的捋為大,所以稱為大捋,又由於大捋步法方向是朝著四個斜角的,因此又稱四隅推手法,又因它的主要動作是捋和靠,在每個循環中,兩人合計有四個捋和四個靠的動作,所以也叫做四捋四靠。三是吳式太極拳推手,主要是柔

13、化為主。推手訓練 欲練推手,先練搭手,搭手是關鍵。搭手前眼睛要環繞一周,練習判斷環境場地的地形,選擇適當的位置。同時要注視對方站立的方位、姿態、手型、力度、速度等。然後要注視搭手的位置、出腿落腳的方位、距離,注視對方和自己的重心變化。在推手中,要注視換接點的變化,視覺要配合觸覺,共同完成懂勁、技擊任務。引化時,眼視對方是否失重、是否背勁、是否丟勁、是否落空等,要尋空覓隙,為進攻打下基礎。進攻時,不但注視被我擊發後對方呈現的動態,而且還應當注視自己是否落空失重。如果對方被我進逼已失重心,不能平衡,或變為頂抗之勁時,我要借力打之。如對方被我進逼,身體平衡旋轉自如,進入引化於我,我應立即變招對付。我

14、被彼引化失重、丟空,要立即彌補。不論是進攻,還是防守,要做到眼到、手腳到、勁力隨之到,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推手格鬥眼睛尤為重要,要練習眼圓睜長久與對方眼睛對峙,用眼神的威力壓倒對方。引化取眼是關鍵。俗話說:眼不見,心不動,眼見,心必動。 這說明人的思維離不開眼睛。例如:對方擒拿我身體某些部位,不能化解時,要立即擊打對方的眼睛,那怕是虛招,對方的精力必然分散。這也是圍魏救趙之法。 太極拳重在陰陽。它是矛盾互變的拳術。所以,眼睛視力的訓練應當是辯證的。遠與近、上與下、左與右、攻與防等都要相互對練為好。如引化取對方眼睛,也應以彼做己,想到對方也會取我眼睛。所以,練架時,手旋轉上行路線高低要與眉齊,

15、時常保護自己的眼睛。推手時不論是用什麼招法,攻取對方都應該有防護自己眼睛的準備。推手精義一、關於勁 老拳譜中講的勁法很多,也比較繁瑣。這裏我著重對滾、錯、折、磨、彈、冷、正、側、定、斷、刀、鋸、拍、撣、拽、擎、踏、重、離這十九種比較重要的勁法作些解說: (一) 滾勁,“滾是沿立圓軌跡旋轉的意思。與對方一接觸,就在接觸點上根據接觸方式向上、向下或向側前、側後方滾動。滾動時要內外相合,使對方勁頭落空,並將自身的內勁滲入對方體內。 (二) 錯勁:“錯”是前後左右錯開對方來力之頂點的意思。在與對方接手時,在接觸點不變的情況下,可向前、向後、向左、向右稍轉動,避開對方來力的頂端,再將自身的內勁滲入對方體

16、內。 (三)折勁:折勁如翻板。向上下翻滾或內外折動,使對方的來力落空。與對方一接手,接觸點就是翻板的正中。翻板向上翻,內勁自下而上地滲入對方體內。翻板向下壓,內勁則由上而下地滲入對方體內。 (四)磨勁:“磨”是研磨的意思。接手時,在接觸點上沿平圓軌跡轉動,手與肘相互配合,恰似在研墨。圓圈的大小要根據對方來力的大小而定。對方為大則圈大,對方力小則圈小。手、肘由內向外磨轉時,要有拋出之意,來力必被甩出。由外向內磨轉時猶如漩渦向裏旋卷,使來力墜入漩渦之中。 (五)彈勁:即是彈簧力。在用彈勁時要先蓄後發。彈勁是先借對方之力壓縮彈簧,然後猛然撒放,將對方彈出。彈簧力取決於內氣的鼓蕩和體內鍾錘的前後擺動。

17、 (六)冷勁,發冷勁要突然。看准對方身體的重要部位,以短暫、剛健的內勁突然擊之。冷勁實為柔中剛、軟中硬的厲害勁法,擊到對方軀體上雖不傷表皮,卻使內臟不適。突發冷勁極易使對方受內傷,故不可輕易使用。 (七)正勁:即上直之勁。與對方一接手,要很快聽出對方來勁的方向。凡來勁都有兩端,一端是勁頭,一端是勁源。對方勁頭無論有什麼變化,勁源始終與勁頭保持直線聯繫。迎面直接對方的來力,通過其勁頭控制其勁源即為正勁。 (八)側勁:與對方-接手,即避開對方來力的頂峰(即勁頭的正面)轉接頂峰周圍(即接側),然後利用側點控制對方的勁源,並由側點向對方勁派發內勁將其擊出。接側點和發側勁都是為了避開對方來力的正頂,迂回

18、進攻。 (九)定勁:與對方接手後,首先要聽對方力的變化情況,如果對方旋轉靈活毫無定向,此時發之必然落空。必須先把對方靈活變動的身形定住,然後才能發之。定勁有兩種:一種是指定,亦稱點定”就是要在對方身體上任何部位,以手指的刺勁,向其勁派上刺點,使對方產生反應,並借此反應發之。第二種是吸定”。當對方變動不定時,可用手法聽出對方來力的方向,用掌心吸引其來力,使對方感覺一空而產生暫時的停滯,我可惜此時機擊發對方。 (十)斷勁:拳譜中講要勁斷意不斷,使用斷勁擊發時,亦不能斷意,必須在沾、連、粘、隨的基礎上,掌握對方的中心。然後與對方脫離接觸,手距對方身體的遠近以利於吸引對方和便於發勁為宜。斷後即拍為斷拍

19、”。發拍勁如投石。拍勁影響人的內氣。用斷勁順對方來力方向吸引,稱為斷吸或斷引。用斷勁憋住對方的內氣,稱做斷截”。用斷勁要求得機得勢,掌握好時機是非常關鍵的。發斷勁時,必須用手法找出對方的缺陷,一斷即發。(十一)刀勁:此勁由手如刀鋸而來。刀勁是以前臂的尺骨側為刀切入對方接觸處。切入時肘往腰圈上沉墜。刀勁要求短促。向前切要配合以按、擠、采內勁,向後切要配合以采、捋列內勁。(十二)鋸勁:亦由手如刀鋸而來。在刀勁未能切入時,前臂立即內旋,用前臂內側向前或向後銼鋸,以肘為後援力。往前鋸不奏效就向後鋸。使用鋸勁時腰圈要攤開與肘虛接。向前鋸要配合以采、按、擠內勁,向後鋸要配合以采、捋、列內勁。 (十三)拍勁

20、:要求手不用力,腕部靈活不能僵硬。將腰部的內勁由肘通向掌,由掌拍出手外,使用拍勁時,掌不能與肘、腰接死。只有腕部松活,內勁才能出於拍出。拍在對方身上如同把東西從手中投出,對方不應感到疼痛。拍要拍在對方的頂力上,哪里有力就在哪里使用拍勁。對方被拍後,會象皮球那樣跳起。如果拍一次不能奏效,可連續拍之,直至將對方拍跳起。 (十四)撣勁:就是要象撣東西那樣,用手將內勁撣向對方中心。使撣勁時,自已之手必須離對方的中心近,否則就撣不動對方。發撣勁內勁必須先到手,再由手撣出。只有撣得既快又准,對方才能被擊出。 (十五)拽勁:這種勁可看成是向對方扔過去的勁,與拍勁相似。與對方接手時,中指根要虛含,然後手一張,

21、將內勁由中指根拽出。同時要以腰作為後援,才能把對方發出。 (十六)擎勁:在接手時若遇對方來力的頂點,要先下按其頂點。再微向內含,使對方腳跟提起。然後,立即將肘下沉,朝對方中心發之。 (十七)踏功:與對方接手,我即將心氣放鬆,隨之肩肘松沉,手的動作如同足之下踏一樣,將內勁踏向對方臀後或足跟。踏勁與采勁相似,踏勁不能用在頂點上,而應用在頂點之側。踏可有微左、微右、微上、微下的變化。踏勁有三種使用方法:l踏發:用按、擠、彈簧勁螺旋勁等勁法與踏勁相混合,將對方發出稱為踏發。2、踏離:是踏上對方又急分開,使對方失中,並將對方撲來之勢引向自身後側。絕不能有任何阻攔對方的動作,才能將對方順利引出。3踏斷:是

22、踏上對方後再用斷拍勁,將對方發出。步驟為:踏上,分開,斷拍。 (十八)重勁:是與對方接觸時,將自己的松沉勁施放在對方的中心上。自已的內力越充足,對方便越感沉重。 (十九)離勁,在對方欲聽我勁時,我要用似離非離、似粘非粘之勁,不讓對方聽清我之勁點。此勁稱為離勁。若對方欲發我時,我還可用離勁引化。同時聽清對方的力,再施內勁將對方發出。二、關於點 下面就揉手中怎樣區別“實點”、“滯點”、“聚點”、“空點”和“拿點”,怎樣運用楊健侯論古鍾五個點的發法問題作些解說: “實點”是指對方能夠發揮、運用其實力的集中點。不能在這個點上與之相頂。因此,接手時,要設法接觸對方實點的周圍(即接側),再由實點之側面將自

23、身的內勁發出。如果一時找不到對方的實點之側,可以採用引進落空的方法重接尋找。“滯點”是對方不能靈活變化、不舒服之處。如我用內勁控制住了對方的滯點,對方就不敢再用力頂碰。若頂碰,對方必自跌出。“聚點”是對方內勁凝聚之點、不能靈活變動之處。 “空點”是對方沒有力或使不出力之處,如果我控制或擊發對方的“空點”,對方便無力反抗。只有先將對方引進落空,才能擊發對方的空點。 “拿點”是用來掌握、控制對方中心的點。“發點”是用來擊發對方中心的點。拿點和發點的區別需在學習揉手時,口傳心授才能體會清楚。拿點不是發點,有些人將拿點當發點,向拿點擊發對方,是不正確的。這樣擊發,對方不會彈跳而出。楊健侯總把人的身體比

24、做寺廟內懸掛的大鍾。大意是說,古鍾的中間,有一條垂直的繩線,吊著鍾錘可以擺動,鍾錘的高低可以自行調節。借鍾喻人,可分為四段正點。(一)五點部位名稱如下: l頂點。位於人的咽喉下方。 2上死點。在頂點和靈活點之間。 3、靈活點。相當於人的心口處。 4下死點。在靈活點和下垂點之間。5. 下垂點。位於兩胯之中。(二)各點的性質和作用 l頂點:乃點穴之門,故又稱絕命點。因它不易動轉,是權衡對方身體變動的準星。2上死點:因受頂點的牽連而活動範圍很小,受力後不易化解,故稱死點。 3靈活點:是人身旋轉靈活、最難控制的一處。揉手時要由此點探出反應再擊死點。 4下死點:由於受鍾錘下墜的影響,活動範圍不大,內勁向

25、此點擊發易於奏效。 5.下垂點,位於垂直線最下端,是鍾錘所在處。此點在人的兩胯之中,因它一動便影響全身,所以通常把它作為穩固下盤之用。 以上各點分佈在一條垂直線上,相互間都有連帶關係。例如:上死點和下死點的中間是靈活點,因此這兩個點又都含有靈活性。一旦被擊時,都會受到靈活點的影響而變靈活。當對方的上死點轉變靈活後,其頂點就會僵滯,此時應向頂點擊之。若下死點轉變靈活後,靈活點就會僵滯,此時須向靈活點擊之。由於各點是在一條垂直線上,當某個點受擊時,必然牽扯到上下兩個點,垂直線也會因而變為弧形。此時要迅速脫離已經形成弧線的所在,使之恢復垂直狀,再向死點擊之。當與對方接觸時,就應把對方來力的頂點聽清楚

26、。要用手中的圓球來接對方頂力,並利用此球的旋轉將內勁由頂點滲入到對方體內,對方此時必感不適。只要對方一變動,我手即微旋回收,把滲入對方體內之內勁通過頂點吸回,對方的反應力必隨之而出,此時是拿是發便能皆從我願。在與對方接實之前就應聽清對方來力的方向。若對方的來力對我之中心並無影響,便不要妄動。否則,就會暴露自己的中心。若一接手對方之勁就影響我中心時,要及時轉換接手的方法,將對方來力引離中心。但要注意一定要使對方之力落空半,仍保留半作為發勁時的借用之力,這樣才能做到太極拳譜上所講的化即是發當與對方接觸而未能聽清對方的問點和發點時,要速離再問。連問兒次,一次要比一次跟得緊,迫使對方因不適而暴露出滯點

27、。發問送勁時,要利用對方的滯點。如果對方變化很快,就須用斷拍勁、點斷勁擊之。第五章 太極拳推手打法第六章 機架現狀【俯瞰圖】【側視圖】【右視圖】結論與建議本組之專題製造為簡單的機械加工以及機械原理之應用,大致分為構思、製造、修改三步驟依序前進,三方面各有不同的困難,經過一一改進後,才以將此作品呈現於此。太極拳推手輔助器材其運動原理近似簡諧運動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經由推手的一推與一收,正似力的平衡關係,方能得一真圓運動;推手廣泛的出現於太極中,人所說:以柔剋剛,四兩撥千斤正是如此。而本組所製造之太極拳推手輔助器可供欲練習太極定步推手之初學者或是復健者之復健工具來使用,以達運動的效果參考資料書目1、楊式太極拳推手2、大師說 3、陳式太極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