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图形集体备课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2349804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空间与图形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空间与图形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空间与图形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空间与图形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与图形集体备课(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导 学 案主备人:黄海霞教学内容认识物体与图形(立体图形)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2、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教学准备直尺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预习 1立体图形的特点。 (1)我们已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 回顾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几个面? 面与面的大小关

2、系; 面的形状 棱 顶点 圆柱 圆锥 底面 侧面 高 二、展示互动 导入课题2老师展示目标3各小组合作完成目标任务4. 小组选代表上展示台讲解.三、探究提升1观察物体。 (1)出示立体图形。 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 (2)出示立体图形。 2、利用方格纸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独立画图。 与同学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四、归纳反思师述:通过观察物体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五、达标测评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1、12题。六、作业修

3、改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特点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几个面? 面与面的大小关系; 面的形状 棱 顶点 圆柱 圆锥 底面 侧面 高 教学反思 交 流 案 主备人:刘全胜教学内容认识物体与图形(立体图形)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2、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教学准备直尺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4、设疑预习 1立体图形的特点。 二、展示互动 导入课题2老师展示目标3各小组合作完成目标任务4. 小组选代表上展示台讲解.三、探究提升1观察物体。 (1)出示立体图形。 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 (2)出示立体图形。 2、利用方格纸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独立画图。 与同学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四、归纳反思师述:通过观察物体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五、达标测评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1、12题。六、作业修改 立体图形的特点 交

5、流 案 主备人:陈新豪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与图形(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2、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教学准备直尺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预习 1立体图形的特点。 (1)我们已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 回顾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二、展示互动 导入课题2老师展示目标3各

6、小组合作完成目标任务4. 小组选代表上展示台讲解.三、探究提升1观察物体。 (1)出示立体图形。 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 (2)出示立体图形。 2、利用方格纸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独立画图。 与同学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四、归纳反思师述:通过观察物体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五、达标测评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1、12题。六、作业修改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特点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几个面? 面与面的大小关系; 面的形状 棱 顶

7、点 圆柱 圆锥 底面 侧面 高 教学反思 说课稿 黄海霞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图形(立体图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等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的初步认识。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这部分知识教材是按三个层次进行处理的: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应用这两个环节上,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8、。首先,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然后,通过分类,寻找物体特点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按三个层次编排: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二、析学生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

9、有了较多的的感性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一年级学生大多是六、七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分组活动组织不够严谨。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意识。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

10、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大量各种形状的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多媒体课件五、说教法与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观察比较、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已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动探究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

11、: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六、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三个环节展开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我们利用手中的物体来搭积木,搭建之前有三点要求:1小组合作搭建一件作品2、搭建过程中会发现什么问题或有什么困难3看那个组搭建的又快又好这里用搭建积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二个环节: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12、这一环节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经验,这时教师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抽象化。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摸一摸:拿起你们桌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摸一摸,看有什么感觉?,然后把自己的感觉和发现在说说。 (2)在班上汇报交流:哪些同学愿意把你

13、们的感觉和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这里让学生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学的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第三个环节: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这一环节我分3个层次组织教学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鞋盒”、“魔方”、“茶叶桶”、“足球”等一个个实物图,引导

14、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分别从一个个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前面的两次小组活动,以实物和模型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再过渡到模型图,逐渐抽象,为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记忆想像。(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巩固知识:出示课本练习题,连一连,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第四个环

15、节:全课小结以上这些,是我自己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和认识。我想努力把新课标的理念体现在教学中,但实际中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您的想法和建议,不吝赐教,这将是对我教学的最大帮助。谢谢!认识物体和图形课后反思黄海霞 “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一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让学生既要对几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和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精神,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问题的提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在生活中,我

16、们接触最多的图形是立体图形,可以说它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因此,让学生在观察立体图形中认识图形的特征是课标强化的内容之一。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基本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因此,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到生活中去观察、操作,是获取简单几何体直观经验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教师以“玩积木”为引入,选取的是最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活实际。 “积木”对于一年级学生是最熟悉的一种玩具,几乎家家都有。“玩积木”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几乎天天玩积木。数学课上,当听到老师让大家玩积木时,孩子们就异常兴奋,积极投入到活动中。这一情境的设计为后边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二、灵活处理教

17、材,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安排教学层次。对四种图形的认识,教师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先让学生对最熟悉和最喜欢的球的特征进行认识,让学生很快认识到球能滚动这一特征。然后,教师抓住能滚动这一特征,让学生观察圆柱也能滚,为什么不能说是球?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正方体的特征比较明显,学生用语言表述起来相对长方体也比较容易。因此,老师把正方体放在第三个来认识,并结合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总结出“摸、数、看”的研究方法。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安排在最后让学生在掌握了研究正方体的方法后来研究,在突破难点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反思意识。三、精心设计活动,重视学生的体验。 爱玩是小学生的

18、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他们活泼好动,不能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力。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们把课本中的一些例题转化成“玩耍”活动,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 一上课,听说老师让玩积木,孩子们异常兴奋。有的同学把积木搭得高高的,有的同学拿着小球又拍又滚。活动停止后,老师提出建议,建议同学们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同学们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在收积木的过程中,他们开始注意到积木的形状不同,然后就根据积木的形状来进行分类,这时学生的兴奋点很自然地从无意识

19、的玩转移到数学知识的研究过程中。练习中,老师又设计了两个游戏。一个让学生通过动手摸藏在盒子里的积木,来判断积木的形状。另一个游戏是把积木放在纸盒里,学生看不见它的形状。老师晃动盒子,让学生通过听声音,猜一猜盒子里可能藏着什么形状的积木。通过把课本中的新授知识转换成“玩耍”活动,适应和满足了儿童的天性。这些活动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心情愉快、厌学情绪消失,而且还能从“玩耍”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使玩的过程成为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都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

20、的,也是我在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认识物体和图形评课稿陈新豪老师这节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数学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体会比较、分类等到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空间概念。从课堂教学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教学效果良好,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王老师的整堂课基本上都在一个个活动中进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有些地方还值得商榷:1、学生通常是在辨别概念的正例和

21、反例的过程中达到对概念意义的理解的,因此,教师在呈现概念的例子的时候,不仅要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例(如圆柱的正例茶叶筒、易拉罐等),还应该向学生呈现概念的反例(如圆柱的反例粉笔、削过的铅笔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知觉辨别,更明确地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本质特征,以达到对概念意义的把握。2、这节课因为强调让学生在动中学,比如让学生分一分,摸一摸、抓一抓等,有些学生过分活跃,分散了注意力,教师对课堂的组织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认识物体和图形评课稿刘全胜认识物体和图形以往教材是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而新教材认为是先有“体”再有“面”,“立体图形”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而平面图形是抽象出来的

22、。所以教材安排先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再教学平面图形。校级教研活动中,虽然两位上课老师演绎方式不同,但是两位老师都比较好的体现了: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在分类操作中引导分辨图形的异同点,在掌握特征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猜一猜的数学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更让学生学到了扎实的基础知识,难能可贵的是学生的空间的想象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素养的培养。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1)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线”、“描点”、“折”、“量”等多种方法;(2)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

23、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你觉得跟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吗?”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3)对于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对应找一找,不容易错的会是哪些图形? 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路入手:圆的曲线特征与三角形的三条边决定学生对“圆”与“三角形”的归类最不会出错。(4)练习中藏着一些平面图形,你能找到吗?(这个图形肯定不是什么图形,可能会是什么图形,为什么?)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有趣、不仅仅是最后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一种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认识物体和图形评课稿刘新华一、 动

24、手实践,感知“面在体上”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师在复习回顾了立体图形之后,让学生想办法把“面”描到纸上,学生想出了画、印、折等多种方法,然后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办法,选择喜欢的一个面描在纸上,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二、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不竭的源泉。教师在学生认识了四种平面图形后安排了从生活中找平面图形这一活动。学生先从教室里找到了桌子面、书本面、挂图面等许多平面图形,教师再引导学生找外面的图形,学生也举了许多例子。后来还补充了“交通警示牌”,在认识图形的同时,还认识了一些交通标志,培养交通意识。

25、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三、 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 虽然这是一节起始课,但是学生并不是对本节课的内容一无所知,这之前他们已经在生活中接触过、听说过有关知识,教师在让学生描下了四种平面图形后,直接问学生“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学生说出了这四种图形的正确名称。然后,教师采用了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等认识进一步深入。有比较才有鉴别。本节课教师在多处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如课一开始让学生比较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不一样,这是立体图形之间的对比。在认识了四种平面图形之后又让学生说说“跟上面的(立体)图形有什么不一样。这是立体图形与平面

26、图形的对比。在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了盖住一部分图形,猜图形名称的游戏,当中进行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比较,这是平面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对比,使学生知道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异同,突破了难点。四、 设计有趣情境练习巩固,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调动了学生情感的投入,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黑猫警长发现的四个脚印盖住了图形的一部分,让学生想象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必须根据看到的一部分联系所学图形的特征进行想象,才能作出判断。教师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也不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探讨之处:如果是我来执教本节课,我会在以下几处作一些调整: 1.让学生自己对所画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在展示学

27、生所画作品时,有意识地进行了分类展示,只有1个长方形放在三角形下面。如果是我,喜欢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找出本质特征分类。学生可能会分成“有角”、“没角”两类;也有可能分成正方形、长方形一类,圆形一类、三角形一类;也有可能就是四类。不管分成几类,教师可根据生成引导整理出四类。 2.放大步子认识四中平面图形特征。不必一种一种讲图形特征,还问学生“为什么叫正方形、三角形”名称是人定好了的,很难说为什么,可让学生说说各有什么特点。总的来说,教师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参与度高,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以上观点仅是我个人的想法,

28、有不当之处请专批评指正。认识物体和图形评课稿郭沛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觉得有这么几点:1、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就通过诗句中的数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自然的引入到了对新知的探究中。2、为学生营造了探究的情境。这节课中,在解决了如何从不同方向去看长方体后,接下来通过“练一练”、“猜一猜”、“动动手,画一画”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圆柱、圆锥、球等几何图形分别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将学生引导到对知识的探索与研究中去。在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

29、探究的活动中。3、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动手操作是一种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过程,是深受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它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平时一些学习比较弱的学生,及时的给予一些指导,让他们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 不足之处:在刚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是要求学生将之前制作好的一些立体图形的模型带到课堂中来看的,但是考虑到学生在平时上课时就比较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放开让学生自己去看手中的模型,害怕不容易将学生收回来,这样的话可能教学内容就没有办法顺利的完成,所以最后就选择了不让学生带模型,直接让学生去看幻灯片。但是这样做以后,去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的时候,主要靠得就是学生的想象。如果直接让学生去看手中的模型的话,可能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好一些的。 我自己能想到的就只有这些了,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还希望各位老师能指正出来,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快速的进步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