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信息的再度利用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42116681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新闻信息的再度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新闻信息的再度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新闻信息的再度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论新闻信息的再度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闻信息的再度利用(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新闻信息的再度利用 摘 要:新闻信息的再度利用(以下简称“再生性新闻”)就是从他人已报道的新闻事实中再度开发出新的新闻信息。是记者或xx在翻阅、接触其它媒体传达室播事实,在事例把握新闻信息内容和结构中,发觉报道中还有遗漏的地方,还没有得到充足的、全方面的、深刻的挖掘,于是破题发挥,把握好时间差、地域差、品位差,从另一个侧面、另一个层次去挖掘新的东西。本文对再生性新闻信息在理论上做一探讨,详细从三个方面,即,第一,为何会有再生性新闻信息的产生;第二,再生性新闻信息的价值;第三,再生性新闻的详细方法。关键词:新闻信息 再度利用 再生性新闻一、为何会有再生性新闻的产生再生性新闻能够产生,是因为原先

2、性报道本身存在部分不足,还不够深入,有较大的潜力可挖。关键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受时间的局限。新闻报道讲究新闻时效,要求记者采写新闻,尤其是独家新闻时要快。强调在第一时间、第一落点快速报道,快速出手。记者在慌忙中抓住的情形是事物的外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信息进行深入挖掘,这为再生新闻提供了时间间隙。在原生性报道出炉后,记者能够从容寻求事物外部和外界广泛的联络和复杂的冲突矛盾,触发新闻敏感,发觉新的新闻生长点;二是受新闻信息传输主体认识的局限。新闻信息传输主体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受到本身知识水平、认识结构的局限,不可能在原生性新闻中对一个事物有全方面、深刻、完全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往往只能抓住题材的一个

3、或两个层面进行报道,难免挂一漏万,有顾及不到,思索不到位的地方,为再生新闻留下了余地;三是受事物发展规律的局限。世界上万事万物全部处于永远的发展改变之中,不可能一成不变、一锤定音。伴随事物的不停发展改变,记者随时跟进,往往能发觉潜藏的“富矿”;四是受不一样媒体新闻信息传输的个性和风格的局限。不一样媒体在长久的新闻实践中全部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风格和个性,有的生动活泼、有的内敛持重。这些个性和风格表现在版面或节目编排上,更表现在新闻报道中。个性和风格是媒体发展成熟的标志,但有时对新闻报道也造成了一个局限。再生新闻能够填补这种同个性和风格造成的报道缺漏。二、再生性新闻的价值从理伦上讲,新闻是易碎品,时

4、效性一过,新闻价值就降低。以已经见报的新闻为新闻线索,进行二度挖掘,其新闻价值何在?1、是对原生新闻的延伸,使新闻报道走向丰富和深化。再生性新闻以原生性新闻为基础和起点,记者从原生性新闻受到引导和启发,利用新闻敏感,发觉新的新闻增加点,加以发挥,形成新鲜的有独特视角的报道。这种新的开掘不是简单的信息组合,面是一个开拓和创新。从时间上延长了原生性新闻的生命力,从深度上,从另一个侧面另一个层次去挖掘新的东西,使新闻报道在一次开掘中走向丰富、立体和深化。2、使新闻信息传输的价值得到提升。对于题材不是很重大的原生性信息,受众不一定关注,不一定认识到新闻和本身的相关意义。再生性新闻经过对同一事物的二度开

5、掘,再次传输,扩大新闻传输的内涵和外延,形成传输强势,唤起受众已经有的相关信息贮备,引发她们的充足关注和爱好,凸显出新闻和受众的切身爱好和利益的相关性,使新闻信息传输的价值得到提升。3、再生性新闻更具亲和力。再生性新闻信息在和受众的关系上表现出一个亲切感,含有一个亲和力。再生性新闻是对原有新闻报道的延伸,表现的客观事物是受众已经接触过的,受众对题材不陌生,也具有相关的背景信息。这时把好新闻报道的时间差、地域差、品位差,从另一个侧面另一个层次再报道,再生信息和原有信息交融碰撞,可触可感,受众有更深刻的心灵体会,更具亲和力。4、再生性新闻扩大了新闻报道的领域。长时间以来,多种媒体在信息大战中争抢独

6、家新闻的情况很剧烈。记者即使天天采访,但实际上取得原创性的发觉不多,独家新闻不易碰到。媒体天天搜集到大量信息,但因为信息和渠道大致相同,能搜集到的信息相差不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原生性新闻,生发出新的新闻,成为媒体挖掘新闻信息的新领域。三、再生新闻信息的方法1、在原生信息的延伸点上再生新闻信息。原生信息随时间的发展又会有新的发展,产生新的信息。在原生信息的延伸点上再生新闻信息就是在原生信息的纵向坐标上,把原生信息放在时间和空间的发展变迁中深入考察其价值改变,从原生信息的顺向发展的逻辑线上又产生了什么新的信息。 1/2 12尾页新闻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做好新闻的后续报道,触发新闻的连锁效应,就能源

7、源不停的再生新闻信息。华西城市报1995年公布了一条被拐卖到河南的四川籍儿童获救的报道,一段时间后记者得悉这些儿童在相关部门帮助下回四川寻求母亲,记者进行了追踪系列报道孩子回家行动。后面的报道是对事件发展新动向的捕捉,是从第一篇报道的延伸点上衍生出来的。后续报道引发了大家对这件事的广泛关注,也产生了主动的社会效果。2、在原生信息的裂变点上再生新闻信息。原生信息同现实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络。新闻事实和现实生活不停相互作用,相互碰撞,就会产生很多新现象,新问题。假如说原生信息的延伸点处于事物的纵向发展中,裂变点则处于事物的横向联络上,在关联事物上做文章,捕捉因事实的裂变而产生的新的问题和矛盾,即所谓“

8、拔出萝卜带出泥”。以已经有的新闻信息为源头,从主枝引出枝蔓,信息内容会不停丰富,不停再生。2021年6月中国新婚姻法颂布,很多媒体全部进行了报道。该法颁布后触及到社会现实问题,发生了裂变,产生了新矛盾,新冲突。如北京青年报实施20天离婚净出新概念,全部是在裂变点上开发的再生性新闻。3、在原生信息的反向点上再生新闻信息。原生信息反应的通常是事物的表象,外化的信息,对事物形成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包括不多。原生信息的背后有很多原因,可能是正果反因,也可能是反果正因,事物在其结构内部往往存在这么的悖论。我们在阅读新闻时,利用理性思维对一些事实寻求和之相反的东西,也是一个再生新闻信息的方法。1992年春

9、节前后,云南丽江商界掀起“有奖销售”热,有报道以“有奖销售”热丽江为题,有记者用反向视角观察这一问题,认为“有奖销售”吸引的是用户的侥幸心理,并非科学消费,写出报道也说“有奖销售”获当年云南省新闻奖二等奖。4、在原生信息的复活点上再生新闻信息。新闻贵在创新,抢第一点,打第一枪,是新闻从业者的最大追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报道的题材和信息已成废料,没有任何效用了。社会生活在发展中总有反复,过去大家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在今天又会出现,对这些题材进行报道,能够对过去一些情形进行复现。这些情形和画面在历史上存在,还有热温,但在新闻媒体上没有报道过,碰到适当的契机第一次拿出来报道,让原生信息复活,也是一个新闻

10、信息的再生。今年2月份,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逝世,很多媒体竞相报道马三立过去的逸闻趣事、艺术界人士对她的回想、她2021年在天津举行的从艺80周看离别晚会等,这些新闻因为马三立的辞世而重新为大家所关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5、在原生信息的本土联络上再生新闻信息。在原生信息的本土联络点上,即地域空间靠近点上做文章。记者对于国际我国某重大新闻报道,依据自己掌握情况结合本土情况再生新的新闻信息。假如说原生性新闻是在第一时间、第一落点上捕捉新闻,再生性新闻则是在第二时间、第二落点上再生新闻。1997年东南亚出现金融动荡,引发我国广泛关注,日报负责金融报道的记者任侃采访教授写成一篇预计性报道拒绝金融风暴登陆

11、,回复了很多人对另是否会步其后尘的疑问,取得当年新闻奖一等奖。2021年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长江日报依据袁隆平的简历,报道袁隆平曾在武汉四中读初中,一下子拉近了和受众的心理距离。6、在原生信息的对位点上再生新闻信息。对位点指受众新闻信息的心理对位点,每个人因为性别年纪、职业、爱好兴趣等不一样,有不一样的心理需求。原生性新闻往往就社会生活的整体而进行报道,不能顾及到不一样受众的特点,满足不了不一样受众的心理需求。依据受众的特点再生新闻,引发受众共鸣,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2021年是“九五”计划最终一年,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对“九五”期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从宏观出发报道,经济日报依据不一样读者对经济信息需求的差异,从老百姓、企业家、省市长三个不一样的视角反应各地、各行在“九五”中的改变,老百姓眼里的“九五”计划等报道就是针对不一样受众心理对位点再生的新闻。 2/2 首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