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

上传人:ch****o 文档编号:141968232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规划与生态学院园林设计初步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 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 班级:12级园林一班 姓名: 徐朕 学号: N3120830112 日期:2013年10月15日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 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摘要: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狮子林的山石、池水、长廊、植被、建筑等在造园技巧上的独到之处;初步探讨了其在建园营造上的艺术风格和规律,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追求意境,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关键词:园林,营造,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艺术中的奇葩,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而且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深受世界人

2、民的青睐。“狮子林”是一处精致有趣的园林建筑。它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36年),原为寺庙园林,而非一般人认为的私家园林。当时苏州高僧天如禅师为了纪念其师中峰和尚而兴建了菩提正宗寺,因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称菩提正宗寺为“狮林寺”。而“狮子林”则是该寺院的后花园。因其地原为宋代废园,有园林遗风,故建于此。园中多怪石竹林犹如狮子状,所以又被世人称为“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图)狮子林的营造特点是以山石、水、廊、植物、建筑在园林中的营造来体现的。1、山石狮子林以山石造型天然神趣,洞壑盘旋巧夺天工而著称于世。堆山叠石向来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手法。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

3、狮子林中的山石不但神形兼备,而且具有传情的作用,可谓“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它将传统的掇山叠石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园中虽峰岩嶙峋,沟壑纵横,但却蹊径脉络分明,不仅深得山林野趣,且无有凌乱、局促之感。如指柏轩前庭园,面积稍大,且较开敞,造园家即以山石为核心,层岩叠翠,洞壑盘洄。与西侧荷花池相对比,山林气氛极为浓郁。狮子林中以山石形成的洞壑也极具特色,不仅从平面上看极尽迂回曲折之能事,而且从高程上看还力求回环错落。如指柏轩前院及中部假山的处理:这里规模大,占地广,自指柏轩前一直连绵至荷花池以南。沟涧洞壑纵横交错,置身其中让人犹如时而登临于峰峦之颠,时而沉落于幽谷之底。自下往上看层峦叠嶂,自上往下看

4、沟谷盘旋,使人如入深山峻岭,又如进入迷宫,为传统园林中堆山造石较为曲折复杂的一处1。2、水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到:“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用水来点缀建筑与自然环境,便可使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狮子林整体布局上呈长方形,中部为池,水面波动,使幽静的园林有了生气。人们在游历时,也充分体会到了静中有动,动中取静的感觉。由于此园地处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即使是城内依然是水网交错,这就为园林引水造园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狮子林中池水曲折蜿蜒贯穿于整个园林,使得整体呈长方形的单一布局形式得以丰富,这在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营

5、造中是常使用的手法,但在这里的运用却是很成功的一例。园内的指柏轩、燕誉堂、荷花亭、真趣亭等形状、造型、营造各异的建筑分布在山池东北两翼。狮子林中建筑的布局和位置经营毫无保留地恪守着疏密对比这一构图原则。园中建筑乃至山石分布极不均匀,疏密对比较为强烈。园东北建筑较密集,西南较稀疏。山石则以东部指柏轩前最集中、最稠密。总的来说,园的南部建筑、山石都较稀疏,给人以松弛的感觉;而东部则建筑、山石相当密集,不仅变化的节奏快,而且起伏十分强烈,与南部适成对比。(荷花亭1)(荷花亭2)(含苞待放的荷花)3、廊狮子林中还有一处亮点不能不提及,那就是“廊”。中国的古典园林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和古诗文,特别是

6、词的结构相似,为了引人人胜,为了求得意境的深远,古典园林在布局上无不追求蜿蜒曲折。那么如何实现曲折性呢?那就要借助“廊”的连接作用了。在整个狮子林园中长廊的分布亦如池水蜿蜒曲折贯穿始终,使游人或行或止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致,在不同的空间中感受到整个园林的意趣之所在。它的营造和分布是有着特别意义的:园林的营造者在设计规划时,若将很多景致罗列其间,则不免显得零乱,而将长廊这一特有的建筑形式贯穿其间,会使凌乱呆板的各种建筑与景致连成一个整体,而且它还将空间予以分隔使其两侧的景物互相渗透,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变化,从而在营造上也丰富了园林景观。再者它还起到引导与暗示的作用,造园者借游廊把人不知不觉地引至某个

7、确定的目标景所在的地方。除此之外,它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在营造时考虑了方便人的使用。苏州经常阴雨连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游览。所以在园林中设置长廊,既可使游人在其引导下游历、小憩,又可为游人遮雨;可以说长廊使得整体园林营造实现了点、线、面相结合的艺术效果。狮子林之所以显得境邃幽深,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曲折多姿,穿插于花丛之中的长廊。(水中长廊)4、植被“狮子林”园中的植被和家具造型及用料也处处显示出了精美。“园,所以种树木也”,“种果为园”,从这些解释来看,园林是不可以没有植被的。园林中有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被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江南水乡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所以非常适于植

8、被的生长,狮子林中的植被无论点种还是丛植,均错落有致、参差重叠,以古五松园庭院为例,整个庭院呈“凸”字形平面,有桂花、柏树各一株,一据院西,一据东南,桂花窈窕袅娜,松柏挺拔苍劲,二者相互映衬,点缀了庭院空间。狮子林中的植被栽种还运用了中国画论中的“以一当十”论,在园内山石集中的地方广种树木,将整个园林布置的苍翠茂密,颇具山林野趣;再加上开窗借景手法的运用和植被相互呼应衬托,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构图景致和丰富的视觉景观,让游人有既在画中又身临其境的双重感受。5、 建筑 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檐高厅深,光线暗淡,气氛肃穆。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园

9、的主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庭园燕誉堂甫以白、紫玉兰和牡丹花台为春景庭园,亲切明快。堂北庭园植樱花二株。更添春意。小方厅为歇山式,厅内东西两侧空窗与窗外腊梅、甫天竹、石峰共同构成“寒梅图”和“竹石图”,犹如无言小诗,点活了小小方厅。狮子林的漏花窗形式多样,做功精巧,尤以九狮峰后“琴”、“棋”、“书”、“画”四樘和指柏轩周围墙上以自然花卉为题材的泥塑式漏花窗为上品。而空窗和门洞的巧妙运用,则以小方厅中这两幅框景和九狮峰院的海棠花形门洞为典型,九狮峰院以九狮峰为主景,东西各设开敞与封闭的两个半亭,互相对比,交错而出,突出石峰。再往北又得一小院,黄杨花台一座,曲

10、廊一段,幽静淡雅。这种通过院落层层引入,步步展开的手法,使空间变化丰富,景深扩大,为主花园起到绝好的铺垫作用。主花园内荷花厅、真趣亭傍水而筑,木装修雕刻精美。石舫是混凝土结构,但形态小巧,体量适宜。暗香疏影楼是楼非楼,楼上走廊可达假山,设计颇具匠心。飞瀑亭、问梅阁、立雪堂则与瀑布、寒梅、修竹相互呼应,点题喻意,回味无穷。扇亭、文天样碑亭、御碑亭由一长廊贯串,打破了南墙的平直、高峻感。主花园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北部,前后错落,形式多变,但由于建造年代的不同和贝氏在重建时对园林的理解不同,在建筑材料的运用和体量比例上看,旱船过于写实,问梅阁体量过大,见山楼外形中西结合,甚至有混凝土六角亭,建筑风格不够

11、统一。(混凝土六角亭)6、意境的追求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追求意的幽远和境的深邃。“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恰恰准确地表达了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境的深邃主要依靠增加景的深度来实现,而利用空间的渗透可极大地加强景的深远感。在狮子林中,借大量设置完全透空的窗洞的方法而使被分隔的空间互相渗透,其效果十分显著。如自立雪堂前院复廊看修竹阁一带景物,廊的侧墙上连续开了若干个六角形窗洞,透过窗口摄取外部图像随视点移动时隔时透,忽隐忽现,有步移景异之感。此外,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特别是把室外景物引入室内,也是传统园林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如古五松园位于狮子林北部,园的规模不大,西部为厅堂,较开敞,

12、并带有前廊。其东南两侧设有曲廊,从厅堂内向外看庭园,园的正中恰有叠石峰一座,作为厅堂的对景,使室内外景观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再如,自狮子林荷花厅向南看园内景色,荷花厅位于园的中部,地位十分突出。厅南为水池,对岸为山石、亭廊,风景极为秀丽。荷花厅南面较为开敞,并带有前廊,廊前为一宽大露台。自厅内向外看,层次既富于变化,景色又绚丽动人。从狮子林的营造艺术中,不难感受到其造园所追求的一种“写意式的意境”,一切营造手法都是为追求这一“意境”所展开的。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中国园林营造的传统大都是文人造园,因此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和田园诗相生相长、同步发展的;创作时始终都在追

13、求神思和韵味。在造园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谋求诗的意境美。还经常借楹联匾额来破题赋予物质空间以诗情画意,时时处处都讲究“意境”,时时处处都体现出“池塘生青草,园柳变鸣禽”的意境追求,把人们凭感官可以感觉到的物质空间升华成为可以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2。总之,以上园林的营造艺术在狮子林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和发挥,从而奠定了狮子林在中国园林营造艺术中的典范地位。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中国园林的营造不单是一般意义上的园林设计,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底蕴。参考文献:1童寯著江南园林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2(明)计成 原著,陈植 注释园冶注释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