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培训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41948684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4.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感统训练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感统训练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感统训练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统训练培训(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感统训练培训 (适合3-13岁儿童)一、基本内容1、 什么是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rttinhyotC.S(1960)LashleyK.S(1960)提出的,并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Ayres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一般人的概念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是了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

2、却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前庭平衡觉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碳酸钙结晶体)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们,及保持身体的平衡。运动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人类的各种感觉学习贯穿了人的一生,简单地讲,这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感觉统合学习的最关键期是7岁以前,因为在这期间,人类的大脑发展特别快。2、 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

3、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性格障碍而头疼。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创伤。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首先发现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来加以矫正。经过科学家的大量临床心理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儿童出现的上述问题是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因为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这些信息经

4、过大脑的有效组合,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上述行为问题。3、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合3-13岁的孩子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都会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欧洲各国、日本、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从70年代兴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现已发展成每个小学校都设有

5、感觉统合训练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国内也已引进、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和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结合药物治疗的话显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用解决3-13岁有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儿童。4、 儿童感觉统合项目越多越好吗?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一个周期是20次,一次约1小时左右,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和特殊脑力训练两部分。心理医生根据每个孩子的失调程度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和时间。训练20次后免费测验,鉴定效果。训练时间是孩子下课后和节假日,一星期不少于2次,重度失调的儿童训练次数应更多

6、一些。5、 为什么说“儿童感觉统合是游戏治疗?”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日本、台湾等地从70年代兴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现已发展成每个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已研究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的技术,在中国儿童中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临床实践表

7、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二、感觉统合失调1、感觉统合失调表现A、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B、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C、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 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D

8、、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E、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F、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因为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和运动的完成。2、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例如: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

9、、剖腹产,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尤其是没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这些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玩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也能注意力集中,可是,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就显得十分吃力,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据调查,普通人群中,约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家长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问题,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人

10、类大脑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大脑发育存在幼态延续的现象,出生时人类大脑只发育了23%,剩下的77%在后天发育,这种庞大的可塑性为人类适应环境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当然大脑的发育本身也需要外界的刺激源的引导,但当今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不但伙伴少了,而且多数家长对他的掌上明珠存在过分保护的问题,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独生子女出现感觉统合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3、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11、: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 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部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

12、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痛觉过分敏能感或过分迟钝: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者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本体感失调: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精细动作不良: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脚笨拙,手工能力差。 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尽管这样的儿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

13、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影响言语表达、影响人际交往,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生活、运动,也影响人际关系,防碍正常的成长发育。 4、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语言的发展人类的语言能力,包括发声、词汇认知、组句及语言逻辑、交谈、认字、阅读、书写等。这些能力和人类的皮肤触觉、前庭感觉和运动企划能力有密切关系。从初生的那一刹那,人类触觉的敏感度,便和大脑有密切的关系。接着而来的各种触觉信息,更使大脑接受感觉信号的辨识能力更为细致,各种层次的信息都能在大脑有不同感觉。人类独特的感觉层次辨识,也影响了大脑皮质的运动区、视觉区、听觉区及其彼此间的协调统合,让人类能够运用说话来模仿发出听到的声音。不过词汇

14、学习的过程比发声更困难。这几乎要靠视、听、嗅、味、触综合的感觉信息,逐渐统合成知觉的作用。人类的词汇大多从名词和动词开始,所以视觉空间所产生的辨识东西的能力及身体运动对动词的认知,也发挥了其学习上的统合功用。在认字及阅读方面,双眼的统合能力非常重要。前庭及固有感觉不佳,也会影响语句组合及语言逻辑。注意力的发展 爱尔丝博士指出:“在人对外物的关系中,以重力(地心引力)最基本,比母子关系更原始。前庭系统的感觉统合,带给我们重力安全保障,把我们和地球紧紧连接起来也是人类一切关系的基础。”前庭感觉不佳的孩子,常易受来自地心引力的干扰,难以维持内在平衡,大脑保持清晰的警觉状态的能力出现障碍。从而表现出多

15、动、注意力不集中。前庭系统不健全,肌肉张力会不足,使人很容易疲倦,孩子常常坐姿不正,注意力涣散。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常常像惊弓之鸟,任何细微的刺激都会引起反应,忙于应付各种触觉刺激,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听知觉过滤能力差的孩子,无法适当过滤环境中不重要的听觉刺激,所以常被不重要的或不相干的听觉刺激所干扰,导致注意力分散。5、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结果这些有问题的孩子在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在学习能力方面可能显得十分笨拙、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心理素质差,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家长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

16、理治疗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障碍,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甚至会出现品行障碍,长大了就会延续为人格障碍,变成犯罪的易感人群。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1、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A、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 B、.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 C、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 D、 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2、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包括的内容感觉统合训练包括提供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

17、动。训练中指导儿童参与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儿童能力的挑战,要求他们对感觉输入作出适应的反应,即成功的有组织的反应。新设计的活动逐渐增加对儿童的要求,使他们有组织的反应和更成熟的反应。在指导活动目标的过程中,重点应放在自动的感觉过程上,而非指导儿童如何作反应。在一个学习活动中,涉及的感觉系统越多,学习的效果越好。 感觉统合训练过程几乎总是让儿童感到愉快,对儿童来说,治疗就是玩,成人也可以这样认为。但训练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因为训练中有老师或训练人员的指导,儿童不可能在没有指导的游戏中 取得效果。设计一个游戏气氛不只是为了愉快,而是让儿童更愿意参与,从而他们从训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为儿童获得

18、一个肯定的成长经验而设计这样一个训练。3、 如何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发展爱尔丝博士认为,7岁以前人脑像一部感觉处理机,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主要来自感觉印象。孩子在这段期间内,经常动个不停,忙于寻找感觉刺激,很少用大脑去思考问题,所以这段时间是他们的感觉运动发期。孩子在此期间内,如能通过适当的活动,获得感觉运动的经验,对日后读书写字等认知学习,保持情绪稳定以及适应社会所需具备的感觉统合能力,将有极大的帮助。孩子在八岁以前,神经的可塑性最高,家长如能把握时机, 在此期间发掘孩子脑功能的优势及薄弱所在,可及早诱导其发挥长处, 改进短处。以下是给父母的一些建议。一) 触觉方面1、多爱抚孩子:情绪稳定及

19、人际关系的建立,均有赖安定的触觉系 统,而爱抚是促进触觉系统,形成安定的有效方法2、提供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让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触周围物品,别老把婴儿放在学步车或婴儿车内,使其丧失爬行及用手触摸环境的机会。3、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睡觉前,以手或柔软的手巾,轻地触压或按摩孩子的手、脚或背部。4、对触觉迟钝的孩子,父母一方面可用软毛刷子刷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唤醒其触觉;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玩触摸玩具,让他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处理时要谨慎。一般这种孩子通常有吸吮奶嘴、手指或手帕的习惯。父母不要采用高压或恐吓的方式来纠正这些习惯,而应该先适度地

20、满足孩子对触觉的需要,加强亲子间的关系,使孩子有安全感,在此前提下,才要求他们逐渐改掉这些习惯。二) 前庭平衡方面1、善于用摇篮。 2、多提供骑木马、坐电动玩具、滑滑梯、荡秋千、跳弹簧垫等活动。如果孩子前庭抑制功能不良,易出现头晕等反应时,家长仍应让他们从事上述活动。只是要适度加强保护,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三) 肌肉关节动觉方面要重视孩子运动,孩子玩弄或咬自己的手、脚、摔东西、敲打玩具、搬弄桌椅或爬上爬下,都是在从事有益的活动。因此,父母千万不要为了避免事后收拾麻烦,或怕孩子遭到任何一点小碰伤,就全面禁止孩子活动,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使孩子得到适当的活动。四) 精细动作方面1、在婴幼期间要提供孩子

21、丰富的触觉刺激。2、给孩子适度独立的机会。3、上小学前家长应让孩子有许多涂鸦、剪贴、捏塑泥巴、扣钮扣、握笔 、做简单家事的机会五)视觉方面1、丰富婴儿期的视觉刺激。2、提供有益的视知觉玩具:如积木分类、卡片配对、走迷宫、玩拼图等。六)听知觉方面1、对听知觉辨别能力差的孩子,可多训练孩子闭目倾听环境中的声音, 或让他们带上耳机听故事录音带,以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2、对听知觉过滤能力差的孩子,消极的作法是,在孩子学习的场所,控制不必要的噪音。积极的作法是,在背景音乐的环境中训练他们注意倾听,并辨别主题声音。3、对听觉记忆能力不佳的孩子,可带孩子多做“听命令做动作”“听指示画图”、“复诵数列”或“

22、朗诵文章"的游戏,让他们学习将所听到的话,有组织地储存在脑中,然后再将这些知觉印象,有条理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上。4、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课程安排是怎样的?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一个疗程是20次,一次1个小时,一星期应不少于2次,重度失调的儿童练次数应更多一些。训练时间可以安排在孩子下课后和节假日,可以随到随练。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和记忆、思维能力训练两部分。心理专家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和时间。训练20次后免费测验,鉴定效果。四、感觉统合相关知识摘录1、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感觉统合失调?随着“感觉统合”的概念日益在社会上普及,经常有家长向我们询问有关感觉统合的问题,希望能

23、借此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判断,为此,我们将感觉统合失调的常见原因和症状概括成十八个问题,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选项,我们会帮助家长找出孩子的主要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对策指导。1)上课或做作业时,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小动作特别多;2)写字慢,字迹不端正,大大小小,轻轻重重,出格,本子不整洁;3)组织力不佳,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4)好动、不安,东摸西扯,爬上爬下,跑进跑出,不听 劝阻,处罚无效;5)很晚才学会用筷子吃饭,不会跳绳,混淆左右;6)情绪不稳定、急躁、任性,作业多了就感到烦躁;7)作业速度慢,做做玩玩,督促下稍快些,有时考试来不及完成;8)坐姿不端正,常东倒西歪,上

24、课和做作业时易感到疲劳9)独占性强,别人碰他的东西,常会无缘无故发脾气;10)穿脱衣裤、钮扣、拉链,系鞋带动作缓慢、笨拙;11)看起来有正常智慧,但学习阅读或做算数特别困难;12)阅读常跳字,抄写常漏字、漏行,写字笔划常颠倒;13)到新的陌生环境很容易迷失方向;14)语言表达能力 差,怕羞,不合群;15)对亲人特别依赖,不喜欢陌生环境,到处要人陪;16)出生前有胎位不正或宫内窘迫等症象;17)出生时为早产或剖腹产;18)婴儿期爬行不足,从小户外活动不足。2、生活上的异样现象剪指甲时的异状:有的孩子对剪指甲特别紧张,经常大声惊叫。正常的幼儿有时也会有不喜欢的反应,大多数经过几次经验后便会习惯。防

25、御性太强的孩子则很难透过经验来适应,勉强他们去做反而会造成更强烈的排斥。排列东西时无法把握到正确的方向:有些孩子在排列东西时特别的难以胜任,整理桌椅时方向经常搞错,充分表现出视觉空间能力的不足。鞋子穿错脚、前后排列相反、玩具无法归位,都可能是感觉统和能力出现问题。那扫把时的异常动作:拿扫把好象在用拖把,两手的协调笨拙,很难掌握身体中线的双侧协调,多与前庭适应上的不良有关。3、 游戏时的异常状况俯卧垫子测试:一般而言。俯卧在垫子上时很舒服,手脚常使不上力,全身深陷在软垫内。但有的孩子碰到软垫时便会特别紧张,他会用力挺起头,用额头帖在垫子上,使脸部腾空,因为头整个放在垫子里会让他极度不安,全身几乎

26、是僵硬的。这类孩子通常也不喜欢身体被左右或上下摇动,他很难主动和地心引力取得协调,平衡能力常不佳。由于行动缺乏自信,常常特别粘人、爱哭、过分依赖,造成对身体操控的机会更少,运动神经的空间知觉普遍会不够发达。伸开双手绕圈圈测试:有些孩子饶圈圈会显得笨手笨脚,一般与身体对称性活动能力不足或颈部张力不足有关。相扑游戏:有的孩子常会在僵硬呆站着,不知道如何使劲抱住对方,更无法用抱的姿势将对方压住。4、学习上的困难 手指的小肌肉控制坐姿测试(大肌肉发展情形):做在椅子上出现弯腰驼背、两手常拖在腮上等现象,或喜欢用椅子的前两只脚将身子靠在桌子上的孩子,显出肌肉张力发展不足的现象。赞成游戏:从孩子对语言的理

27、解,观察大脑对身体的协调程度。通过问“想做的人摸耳朵或张开嘴巴”等等来观察。听写游戏:有的孩子对听到的声音无法及时理解,因此无法和视觉做配合。这种孩子在听写上的练习会特别困难,常常漏字、漏段、甚至根本无法跟得上。在做数字排列时每个数字的顺序感也经常弄错,如6以后常漏掉7,直接变成8。5、教具诊断理解一些与感觉统和失调有关的名词同时收缩;成熟的孩子关节比较固定,可以做出如石头一般硬的姿势。头部及碗部保持不动,使姿势稳定,视觉空间得以结合,一般孩子在7、 8岁时通常都有这种能力,坐姿可以维持得较长久。肌肉张力和颈部张力:趴着把头抬高可练习颈部张力,坐着时身体肌肉适度紧缩,否则紧缩度低的幼儿,全身较

28、软,关节曲度较大,活动上较敏锐;紧缩度高的,则全身僵硬,显得反应迟钝。保护伸展反应:通常身体丧失平衡时会倒下来,但在将要跌倒的刹那,手脚会自然伸出来保护,这便是保护伸展反应。这类反应不良的孩子很容易受伤,通常在出生6个月后,这类反应便会逐渐成长,而且持续一生。对抗地心引力姿势的保持:在平衡能力成长过程中,孩子会控制身体,保持某种姿势,以抗地心引力。如飞机般姿势、背部屈曲着地姿势。做这两种动作时头、碗、脚都会向上举,并使肌肉产生张力。六岁左右的儿童通常可以持续20-30秒。直立站姿反应:将头、身体在空间保持正常位置,观察其他部分变动、局部还原反应。如身体右倾时。头也会自然右倾,这时眼球及内耳神经

29、感应器受到刺激,就算身体已倾斜。头部会立刻还原,带领身体不会跌倒。这种反应能力为直立站姿反应。对孩子平衡感及地心引力的协调能力的成熟影响很大。重力不稳:头部位置改变时,平衡感丧失,前庭感觉会受到严重刺激,大部分孩子能主动调适,和地心引力保持协调。但也有些孩子会非常害怕,表示其前庭系统的感觉调整不佳,而产生情绪过度反应或姿势不稳定的现象。身体双侧协调:精巧动作中几乎没有单手可以完成的,这时两手的协调使用就非常的重要。一只手能否配合另一只手做附属的动作,对孩子身体动作的成熟非常重要。如双侧身体不协调,手的动作也会不佳。中线交叉运动:运动企化能力:做从未做过的动作 时,脑中会使过去所有相关动作的记忆

30、总动员,并从印象中寻找做出这个新动作可能需要的实施办法及顺序。这种能力称为运动企化能力6、运用教具诊断指导1、运用小滑板时异常姿态不敢乘坐小滑板:孩子以俯卧或仰躺的姿态,趴在或躺在小滑板上,头部抬高、用两只手滑动。颈部张力够的孩子颈部可以挺高,用腹部做重心,双手前后、左右等向各方向变化滑行都很顺利。但对颈部张力不足、前庭平衡发展不良的孩子,头部很难抬高,做这种动作便有明显的困难。也有的孩子在滑行时非常不安,小滑板较难保持稳定,这些孩子的平衡能力常有问题。经常从滑板上掉下来:在滑板上滑动时,是以腹部为中心,颈部用力上提,腹部才能够挺起来,如此滑动便能轻松容易。一般孩子只要练习几次。便能够顺利操做

31、,甚至在大滑板上以各种姿势滑下时,也能胜任 而愉快。 但有的孩子表现腹部无力,甚至胸部抬不起来,滑动时腹部便离开小滑板,所以整个身子就会由滑板上翻落或滑落。头脚同时上举时感到害怕或讨厌:滑板游戏有一种是仰躺在滑板上,以背部为重心,颈、手、脚弯起向上,在手和脚可以够到的位置架一条绳索。孩子可以用手和脚同时钩住绳索,以仰身的姿势向前。有些孩子颈部无法使头抬起,或腰部使不上劲,会滑落下滑板,甚至手脚失去应有的灵活,不知如何协调活动。这常常提示肌肉张力维持不足。这类孩子在大肌肉的发育上也常有不良表现,如影响到站立、走路、作正;也通常容易焦虑、紧张,有肌肉僵硬等。操做小滑板时手部的灵活度不良登墙壁时往前

32、跃动的脚部用力方法不当循制定方向滑行的控制不佳。2 大龙球上的游戏:大龙球是练习身体和重力协调的非常重要的教具1)大龙球上抬头伸手:玩大龙球,首先要求孩子以腹部为支点,趴在大龙球上,抬头挺胸,并将手部上举。指导者将孩子的双脚平举,并做轻微的前后拉动。遇到身体倾斜、跌倒或碰撞时,孩子的双手保护的能力也较强;如果头向下掉。双手紧张地扶助大龙球,显示身体和重力协调不良,在大龙球上的平衡能力有不足的表现,孩子容易紧张、身体僵硬。2)头部位置的安定与否:指导者可以用双手压住孩子的腰部,让大龙球做前后左右转动,这是孩子头部的位置常能摆在正中间,以免身体滑下来。有的孩子肌肉张力不足,头部容易右倾或左倾,便会

33、带动身体往同方向滑落大龙球,提示孩子前庭能力发展不良。3)球碾过身体的压迫刺激反应孩子俯卧或仰躺,滚动大龙球轻轻压过孩子的身体,触觉防御过强的孩子无法接受这种游戏,会产生情绪排斥反应。旋转陀螺上的感觉运动:该器具可以测试孩子的平衡能力、运动企化能力。1)排斥进入盘中受摇晃或过度喜欢 2)自己操做的摇动式旋转灵活度不佳3)在陀螺中的接球或投球等游戏进行不良五、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的运用球池适用儿童:主要针对触觉敏感或不足指导重点:1 指导孩子用力跳入或轻轻跨入球池内。2 将身体全部藏入球池中,接受球的挤压。3 可以在球池中翻动或摆动身体,在浮力状态中;也可以坐或站在球池中,跃动身体或双脚踏步;以调整

34、身体的重力感信息延伸活动:在球池中可以做飞机起飞,火车开动、航天员漫步等游戏;也可以在球池中央吊绳索,将自己吊往绳索的另一端;也可以在球池中掺入报纸团、海绵团等,给孩子不同的触觉刺激和重力感。此游戏每次可进行30分钟,每周2-3 次大龙球压滚适用儿童:触觉异常指导重点:让孩子趴卧或仰卧在地上,指导者以大龙球放置在他的身上,慢慢在前后左右或中间做轻轻的压挤。对敏感度较强的孩子,压背部(趴卧)比压腹部(俯卧)容易接受些。也可以尝试压压孩子的足部,由于足部离大脑较远,有助于大脑与身体间的协调延伸活动:可以在大龙球上加毛巾,大龙球的气体只要装一半,会让孩子感到重力感的变化。此游戏每次可进行20-30分

35、钟,每周2-4次俯卧大龙球调整触觉、颈部张力、前庭、调整重力感。指导重点:让孩子俯卧在大龙球上,头部抬高,视线向前方,指导者由后方抓住他的双脚,注意不要太快,配合大龙球的运动,前后、左右、快慢的拉动孩子的双脚。让孩子练习如何用双手、脚、头部的平衡来保护自己。延伸活动:可以用较小的弹力球,置于孩子的腹部,让他自己操作前后、左右及快慢的滚动。此游戏每次可进行20分钟,每周2-4次仰躺大龙球触觉、本体感、调整重力及身体协调指导重点:做此游戏前要让孩子做好前项趴卧大龙球的游戏,比较不会受到排斥。让孩子仰躺在大龙球上,由指导者握住他的大腿或腰部,做前后、左右、快慢的滚动。注意提醒孩子留意全身关节、肌肉的

36、感觉。协调他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延伸活动: 可以用小弹力球放置于孩子的背后,让他自己去滚动,也可以将气球放在他的屁股下,鼓励孩子设法去坐破气球。此游戏每次可进行20分钟,每周3-4次坐上大龙球:指导重点: 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协调他自己控制重力感,并练习自我保护功能.对发展前庭功能和视觉稳定有帮助.指导重点: 协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老师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龙求的稳定即可.这时孩子可以自己利用屁股力量作上下振动.孩子要做前后左右摇晃时,老师可以用手握住孩子的双手或腰部,以协助孩子进行不至倒下来.根据孩子自身能力和对游戏的熟悉程度,在球上摇晃的速度可以有变化。延伸活动:孩子可以坐在球上,双手伸

37、向两侧保持平衡,由另一位指导者与他作投接球的游戏,或让他投球入指定篮子内.此游戏可每周进行2-3次,摇晃的次数和速度渐渐增加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目的:在缺乏重力平稳的大龙球上抓东西时,可以提高身体平衡、手眼协调和身体双侧 操纵的能力。 准备:大龙球、目标物(积木、娃娃、球类等) 游戏方法:孩子俯卧在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将目标物放在孩子前后滚动时可以触摸到的位置。协助孩子前后滚动,用快慢、距离判断,使孩子可以触摸到物体。 此游戏每次可进行20-30分钟,每周约进行3-4次 倾斜垫上的滚动滚动时,触觉、前庭、本体感觉能同时发挥刺激和统合功能,作用适用于触觉和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器材:软体积木、枕

38、头或填充玩具指导重点:将软垫垫成约20倾斜,不要过斜,以免发生危险。孩子躺在垫子上,顺着斜坡自己滚下来,提醒孩子滚下时手、脚、头的配合。孩子在滚下时可以抱着枕头或填充玩具。此游戏每次进行约20分钟,每周可进行3-4次滚筒式阳光隧道适用于触觉敏感或不足的孩子,进入洞穴时,头、手、脚的协调,对孩子的前庭感觉和自身形象感的建立也有帮助。指导重点:可以用金属圈、布料做成隧道,两侧都可以进入,可以顺爬或倒爬进去,提醒孩子注意自己手脚和身体的运用,以及头部滚动时的感觉。在隧道中安置一些毛巾,让孩子体会不同触觉刺激下的身体活动,也可以在其中放置很多东西,让孩子讲老师指定的东西拿出来。筒内或隧道滚动:适用于触

39、觉不良或身体不协调的孩子。孩子爬进滚筒中,请他将手张开,贴住脸部,保护头部,老师轻轻转动滚筒或隧道,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刺激过大,尽量和孩子说话,当有不舒服感觉时立刻停止,如孩子有晕眩或气闷时,让他先坐下来深呼吸。孩子倒爬进去,头在外面,进行滚动时,情绪会比较安定。此游戏可持续进行约20分种,约2次/周。滚筒或隧道+跳床:适用与触觉、协调不良的孩子。需要在滚筒或隧道熟练时才可以进行此游戏。将滚筒放在重心不稳的跳床上(也可在床铺、沙发上),进行时指导者可以跳动跳床,孩子也可以自己在滚筒内滚动,增加触觉、前庭重力感的刺激。此游戏可持续进行约20分种,约2次/周。前庭及本体感觉游戏平衡台平躺作用:指挥

40、肌肉用手脚的伸展来达成倾斜中的均衡感,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方法: 孩子躺在平衡台上,手脚要自然伸展,老师左右倾斜摇晃,要维持一定韵律感,速度加快时要注意孩子姿势和表情反映。也可以让孩子分别在睁眼和闭眼时作摇晃,并观察他们的不同反映,或在摇晃时做明显的停顿、先倾向左,再倾向右,观察孩子两侧不同的反应。也可以让孩子以爬卧姿势进行摇晃。此游戏可持续进行约15-20分种,约2次/周。平衡台跪坐或静坐摇晃器材:手摇旋转盘由于坐姿的重心较高,平衡感不宜掌握,平衡器官的刺激和肌肉的张力必定较高。需要提醒孩子坐好,并尝试用可以自由移动的双手来保持平衡。观察孩子双手的姿势,头部的倾斜情形,了解孩子如何处理不安全

41、感。可以睁眼练习十分钟、在闭眼练习十分钟,视觉的刺激的有无会使前庭、本体有完全 不同的感觉反应。此游戏可持续进行约10-15分种,约3、4次/周。平衡台互相扶持:作用:老师和孩子一起站在平衡台上,共同手牵手摇晃,对孩子身体的协调、触觉、前庭都有足够的刺激。由于采用站姿时,重力感通常较不稳定,两人以同一速度、配合彼此摇动的韵律,两个人配合的动作对相互合作关系的建立颇有帮助。也可以让孩子配合指导老师的动作,完全处于无意识下活动身体,对前庭自律神经的发展帮助较大。此游戏刚开始每次约进行20-30/次,在慢慢累积到50-120/次,3-4次/周平衡台站立摇晃孩子站在平衡台上,指导者在台下缓慢摇动平衡台

42、,可以让孩子双手伸展,保持身躯的平衡,可以尝试在平衡台上闭眼或缓慢转动身体出现不同的平衡反应,对前庭体系的调整帮助很大。此游戏刚开始每次约进行20-50/次,在慢慢累积到 100/次,2-3次/周。也可以在晃动时做投球练习。距离约2-3公尺。此游戏每次持续20分钟,坐在旋转陀螺中由老师转动陀螺,让孩子自由接受讯息刺激,对前庭感觉的帮助最大. 孩子坐在陀螺中,由老师在外帮他旋转,不宜旋转速度过快,约1转/2秒.幼儿熟练后,可由幼儿自己摇晃.如孩子在回转后完全不眩晕,或眼振持续时间很短,甚至完全没有,表明前庭体系严重迟钝. 回转时速度可以作各种变化,将左回转与右回转交替,或回转中有停钝. 也可以采

43、用俯趴卧动作,孩子尝试以腹部为重心,双手平伸做飞机飞翔状。此游戏刚开始时每次约旋转15次左右,在逐渐增加到50-70下,2-3次/周。也可以让孩子坐在陀螺中作投球到不同箱子中的练习,对强化前庭-视觉空间的协调帮助较大,可以养成高速运动企划能力。此游戏可每次进行约30分钟,2-3次/周溜滑梯下滑的动作可以协助大脑统合本体感觉的输入,并协助身体姿势的稳定,全身肌肉的同时收缩,维持高度的平衡感。如孩子对高度由恐惧感,可以从较低的位置开始练习。孩子在下滑时保持固定的身体姿势,两脚要同时着地。此游戏每次进行约20分钟,2-3次/周。也可以采用俯卧方式从高处滑下来,对前庭的刺激颇为强烈,对头颈部的同时收缩

44、,及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帮助很大,在滑下的位置放软垫,以保护安全。注意孩子手腕、手指尽量伸展。此游戏每次滑行20分钟,每周2-3次滚滚筒在倾斜板上或软垫上做滚滚筒游戏,可以有较多的感觉刺激,对前庭、触觉、本体、颈部肌肉张力的刺激较大。让孩子进入绑在一起的三个游泳圈中,对可以从左右轻微摇晃开始,等他习惯后再作滚动。也可以指导孩子自己前后摇动滚筒。此游戏可20-30分钟/次,2-3次/周。也可将滚筒 放成直立位,让孩子爬上滚滚筒,分开双脚,伸展双手,并作平衡站立姿势。可给以必要的保护,或给孩子拿棍子等协助孩子保护平衡。主要以本体感觉建立平衡感,也是高度运动企划的训练。此游戏每次进行20分钟,2-

45、3次/周立筒滚动旋转适用于触觉敏感或不足的孩子。器材:彩虹接龙指导目标:在旋转筒中转圈,可以增强固有平衡和触觉刺激,激发孩子的身体形象概念指导重点:将彩虹桶立放,孩子站在桶内,老师帮忙做彩虹桶旋转及前后、左右摇晃,让孩子在桶内感受平衡感。延伸活动:孩子站在横放的桶上,让身体保持平衡。或趴在桶上颈部抬高,老师拉着孩子的大腿前后晃动。此游戏安排建议20分钟/次,2-3次/周独脚凳适用与身体平衡欠佳者:指导目标:控制重力感,可以发挥孩子的自我保护功能,对身体协调不佳、多动的孩子帮助较大。指导重点:孩子坐在独脚凳上,用屁股和脚力保持平衡,坐稳后双脚交叉练习抬高,可以拿球到脚前,用单脚踢球至墙壁在反弹回

46、来。延伸活动:可在距孩子1-3米处,搭建球门,让孩子用单脚踢球入门或单(双)手投球入门。此游戏安排建议持续20-30分钟/次,2-3次/周。抱住圆圈圈器材:吊缆适用于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促进前庭觉的统合、全身肌肉群的高度运作、肌肉的同时收缩。指导重点:用游泳圈做成吊缆,固定在天花板上,让其自然垂下,指导孩子手脚抱住吊缆的外圈,保持平衡,指导者帮助做前后、左右或360度的回转。可在吊缆下面安置吊床或软垫,以保证安全。延伸活动:可在孩子摆动时,做唱数游戏增加趣味性,或在摇动时,指导者可以将玩具放在他摇动时单手可及的范围,让他取得标记物,以强化他的运动企划能力。此游戏安排建议持续20-30

47、分钟/次,3-4次/周俯卧圆圈圈指导目标:以俯卧的方式,吊在圆圈圈上,可以强化胸部及腹部的刺激,前后摇动可以练习抗重力感,有助于前庭体系的健全成长。指导重点:吊缆的高度以孩子俯卧时的脚不着地为原则,前后、左右的交互旋转可以丰富孩子的前庭感觉,摇摆时可以在孩子身体或手可及的位置安放障碍物或大球,让他在摇动时可以推倒或碰到大球。此游戏每次可进行20-30分钟,摇晃约60-100下,2-3次/周吊缆圆圈圈+踢倒目标物器材:吊缆、球指导目标:摇动时用脚踢固定的目标,可以加强身体协调。指导重点:孩子可以由内圈抱坐住吊缆,在摇动时瞄准目标物,在用脚将他踢倒,可以让孩子练习肌肉屈曲时的同时收缩能力,提高孩子

48、对躯干、手腕屈曲运作的掌握能力。也可以练 习在摇动或回转时,以手中的球击中目标物的游戏。此游戏每次可进行20-30分钟, 2-3次/周摇篮游戏器材:吊网指导目标: 如同婴幼儿时期躺在摇篮的感觉,对前庭感觉输入帮助较大,并可释放出肌肉的过度紧张。指导重点:将网缆或布缆吊成摇篮状,孩子很轻松的仰躺其中,左右摇晃,可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让孩子尽量放松,让孩子闭上眼睛来感觉其平衡感。老师也可以指定一特殊目标,让孩子在仰躺摇动时注视此目标,对视觉的稳定有很大帮助。此游戏安排建议持续20 分钟/次,2-3次/周网缆游戏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器材:吊网指导目标:强化前庭刺激及全身的伸展

49、。指导重点:将网缆固定在天花板上,垂直下来,离地约20厘米。孩子可以用俯卧或卷曲的方式,注意头部抬高向前,老师可以协助做前后、左右的旋转摆动,或让孩子在摇摆中将积木堆起来或组成某种形态。也可以在网缆下放置积木或小球,让孩子在摇摆时也能用手去拿取,强化运动企划的功能。此游戏安排建议持续20 分钟/次,2-3次/周竖立网缆游戏:指导目标:在网中坐立的旋转或摇摆,对丰富前庭感觉的收入、保持姿势有帮助,强化肌肉和关节的固有感觉,对本体感的形成帮助很大。指导重点:将网缆吊起,最低处离地10厘米,孩子可以静坐或站立其中,两手抓住网缆的边缘或绳索,保持身体平衡。老师又外做左右或前后摇动或360度大回转。也可

50、以与他玩投接球的游戏,或设立某标记物,让孩子用手去触摸或用脚踢,不仅可以培养运动企划能力,也能调适正确的视觉空间。此游戏安排建议持续20 分钟/次,2-3次/周四足位平衡吊缆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器材:吊缆指导目标:对前庭的感觉刺激强烈而多样,对平衡感和身体形象的建立帮助颇大。指导重点:孩子可以抱胸屈膝仰躺其上,用俯卧、跪坐方式均可。由老师做前后、左右或360度大回转。有眩晕情况时不可以再抖动。也可以用侧卧、站立方式或在一旁放置一些玩具,让他在摇动时伸手去拿。做360度大回转时,约每两秒转一圈,原则上不持续超过十圈,转转停停对孩子前庭体系的帮助更大。此游戏安排建议持续20-30 分钟/次,

51、2-3次/周延伸活动:让孩子坐在吊缆上,前方三米处放置打击目标,老师迅速推动吊缆向前,孩子以手中的棒子准确击打目标物,也可以让孩子以俯卧的姿势躺在吊缆中,在前进时捡起地上指定的球或积木。也可以与老师做扔接球的动作或投球入篮的动作。可以在摇晃过程中加上前进移动,抓取目标物的训练,可以强化平衡 反应、眼球控制和运动企划能力的提高。此游戏安排建议持续20-30 分钟/次,2-3次/周。四足位平衡吊缆+过河游戏指导目标:对前庭觉、身体协调的帮助很大,特别是左右手交互使用前进时,对两侧协调机能的顺畅颇有帮助。指导重点:在孩子伸手可及之处固定一条5米的绳索与滑动方向平行,将平衡吊缆吊在绳上,让吊缆可在前后

52、滑动。孩子可以左右手交互抓住绳索前进,在前进中设法保持平衡及双侧的协调。此游戏安排建议持续20-30 分钟/次,2-3次/周。平衡跳跃游戏跳床运动指导目标:适用于多动症、自闭症、触觉敏感和身体协调不良。可强化前庭刺激、矫治重力不安。指导重点:老师可以背着孩子,一起在跳床上跳跃,可以减轻孩子的恐惧。可以练习90或180度回转。孩子也可以俯卧或仰卧在跳床上,由指导者在幼儿旁用力跳,带动孩子的身体往上弹跃。孩子不用使劲,所以更能放松。前庭觉输入时不受自己意识的干扰,对重力感的掌握和触觉感的清晰输入大脑更有帮助。孩子在弹向空中时,可以鼓励他唱歌或配合音乐做动作,可以松弛他的紧张感。此游戏幼儿每次跳约8

53、0-100下,时间持续20-30分钟,2-3次/周跳床+手眼协调游戏适用于多动症、自闭症和身体协调不良。使用器材:跳床2个、跳绳指导目标:在跳床的跳跃中进行手眼协调游戏,可强化平衡反应、眼球运动,并可以进行一场高水平的运动企划训练。指导重点:可以由指导老师和孩子各站在各人的跳床上,边跳边玩扔接球的游戏。也可以让孩子在跳床上跳跃中加入跳绳的游戏,一般需要5周岁以上的孩子才能做到。可以使跳绳的次数不断提高,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以在跳床上空吊一个网,让孩子利用跳床的弹跃投球入网。并比较入网的球数,这种游戏可以协助孩子在半空中以正确的前庭觉,判断视觉空间,对手眼协调和身体的协调帮助很大。可以在半空中

54、多放置一些球网,让孩子依照指示投球入指定的网中。建议此游戏30分钟/次,2-3次/周袋鼠跳适用于多动症、触觉敏感或不足、重力不安。指导目标:在跳跃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安和运动企划不足。指导重点:孩子可排成一队,站在跳袋中,双手拉高跳袋的周围。也可闭上眼睛进行跳跃,或练习跳上一些软积木或长条形障碍物。此游戏每次可持续跳跃20-30次,每周约2-3次圆筒吊缆适用儿童:触觉敏感、多动、自闭、身体协调不良。器材:竖抱筒吊缆指导目标:孩子抱住圆筒吊缆,一方面尝试高度收缩的肌肉运动,促进本体觉的活化,强化触觉体系;一方面可以在摇晃中 大量刺激前庭讯息。对身体协调不良、操作不良的孩子帮助

55、较大。指导重点:孩子屈曲身体,用手紧抱圆筒,双脚以筒底边为支撑点紧紧夹住,以保持身体平衡,再做前后左右或360度大回转。也可以改变姿势如以站立方式双手握住上面的绳索,双脚夹住圆筒,对平衡能力的养成功效颇高;或让孩子坐在圆筒帽上,双手握住绳索,可强烈丰富前庭觉的刺激。建议此游戏每次可进行约30分钟,2-3次/周圆筒吊缆+手眼协调指导重点:孩子从跳箱上圆筒吊缆,在做投套圈游戏。跳箱的高度可以多做变化。该游戏可促进姿势运动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的发展。建议此游戏每次可进行约20-30分钟,2-3次/周圆木马吊缆适用儿童:多动症、触觉敏感、身体协调不良。指导重点:孩子俯卧木马上,用双手双脚夹住木

56、马,由指导者进行左右、前后的摇晃。摇晃3分钟后可以暂时中断,停下来观察,再继续摇晃。孩子也可以坐在木马的两端,双手夹住木马。手抓绳索自己摇晃。也可让孩子坐俯卧取物,坐姿拍手、握手等游戏。建议此游戏每次可进行约20分钟,2-3次/周延伸活动:孩子在木马上摇晃时可手握长棒,设法将前方的标记物一一弄倒。或在木马的前方两侧放置很多的标记物,让孩子在操作摇晃的同时可以用手脚推倒他们。另外也可让孩在圆木马上做各种姿势的变化。建议此游戏每次可进行约20分钟,2-3次/周大象爬器材:手脚印指导目标:利用手脚的交互移动,协助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指导重点:先将手脚模印依照手在外线,脚形在内线的方式排好。孩子排成一队

57、,身体提起,屁股抬高,配合手脚模印移动身体。也可将模印排成各种位置的变化,让幼儿练习。建议此游戏每次可进行约20分钟,2-3次/周滑板游戏:指导目标:俯卧在滑板上做各种动作时,如前进、后退等,可以促进双侧的统合,强化本体感、触觉与前庭感觉。指导重点:孩子俯卧在滑板上,头颈抬高,挺胸,身躯紧靠滑板,以腹部为中心,双手双脚抬高,如飞机起伏状,这是静态的滑板姿势。可放下双手慢慢向前移动,成为乌龟爬行。注意头部抬高,行进时可转变方向或后退,并可作360度大回转。延伸活动:老师用绳子或呼拉圈牵动小滑板上的孩子做任何的滑行动作。也可以由两位老师牵拉一条绳子,孩子手握绳子的中间,以绳索的力量去牵动孩子滑行。

58、对两脚同时收缩的两侧统合感觉有帮助。建议此游戏30分钟/次,2-3次/周。滑梯+滑板游戏:指导目标:对全身的感觉统合发展帮助很大。指导重点:滑梯的角度为25-35度之间,孩子俯卧在滑板上, 有大滑梯上自然滑下来。也可让孩子在滑下来时用双手抓住大滑梯的两边,借反弹力较用力的滑下来。在练习冲下来时可让孩子用手靠地旋转身体,来使滑板停下来。对较小的孩子或不敢玩这种游戏的孩子可以先让老师和孩子共坐在小滑板上,由上往下滑下来。延伸活动:老师牵拉住一条绳索,完全由孩子靠自己的力量爬行上来。也可让孩子以倒滑的方式头上脚下的滑下来。此游戏每次滑行进行20-30次,3-4次/周大滑梯的手眼协调器材:大滑梯、小滑

59、板指导目标:滑行时的前庭觉配合身体操作,对本体感和身体形象的塑造帮助很大。指导重点:滑下时让孩子伸手拿球,或(和)将球投入固定的木箱中;也可让孩子在滑下时穿越由积木组成的隧道,或用手中的木棒击打旁边的目标物。延伸活动:可以在大滑板低下堆积障碍物,让孩子在滑下是推倒或击倒。建议此游戏每次滑行30-40次,3-4次/周。滑板过河:适用孩子: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器材:滑车、绳指导重点:孩子俯卧在滑板上,头抬高,双手交互拉着预先架好的绳子,逐步前进。也可让孩子仰卧在滑板上面,以手脚交互拉动绳子前进。这类游戏可以协助促成身体双侧协调,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也可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如回转、转弯。

60、建议此游戏30分钟/次,2-3次/周延伸活动:可以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孩子俯卧在小滑板上,顺通道的方向逐步前进。方向的变化可以促进视觉和本体感觉的统合,并以方向感觉的形成强化身体形象的概念。老师与孩子各自俯卧在滑板上,各人手握球拍,进行拍球(一般小球即可)的对打、入门的游戏,对眼球的控制、身体形象、视空间知觉有很大帮助。可以使视觉和运动觉产生更大的统合作用。建议游戏每次进行20-30分钟,2-3次/周横扫千军:指导目标:促进前庭和脑干体系的活跃。指导重点:在滑梯底搭建一个山洞,也可以在前后、左右用积木、标旗等搭建一道围墙,让幼儿趴在滑板上冲下来时,穿过山洞,让孩子用手或头撞开围墙。青蛙蹬:指导目标:促进身体双侧的协调,强化前庭感觉的统合。指导重点:孩子向前冲时,可以用手或头推倒前面用玩具搭建的阻墙。此游戏20-30分钟/次。2-3次/周手脚及身体协调游戏跳跳球试用于身体协调不良,器材:羊角球指导目标:姿势和身体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指导重点:可以让孩子比赛跳的次数和速度(跟自己比),跳动的方向可以前后左右变化,高度也可以随时作不同的掌握建议此游戏每次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