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41943638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第一章1. 环境 工作定义(法定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 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是能 够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出的状态。3. 环境质量的价值:环境质量与人类需要之间客观地存在着一种特 定的关系环境质量的价值。4. 基准 指环境中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与受它作用的不同对象产生 的反应关系的表述,一般以浓度(或剂量)一时间一效应关系表示。5. 环境标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与

2、人群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 地控制污染源排放,以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由政府所制定 的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6. 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 衡,对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浓 度所做的规定。它是环境政策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 据,是评价环境质量的标尺和准绳。7. 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或地方、部门)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 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和 数量所做的限量的规定。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手段,其作用在于 直接控制污染源,限制其排放的污染物,从而达到防止环境污染的 目的。二、基本问题1.

3、 环境质量的变异规律A人类行为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异。由量变到质变、速度有快有慢。单 个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因环境要素间的连锁作用而引起整体变化。B自然力导致环境质量的变异。空间上:地带性非地带性时间上:节律性非节律性2. 环境质量价值的主要特点(1)多维性:生存价值、文化价值、发展价值、生态价值(2)动 态性3.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对象、本质特点目的:为了能够行动,而为了行动,就要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象:环境质量价值 本质:环境质量价值的反映。特点:(1)环境质量评价随评价主体的变化而变化(2)随道德准则的不同而不同。还有综合性和动态性等。4. 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A人类群体健

4、康生存的需要:基本需要。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的。环境质量与这一需要之间客观地存在着一种满足关系,称之为 环境质量的生存价值,其满足程度可用来衡量这种价值的大小。B. 人类社会发展经济的需要:经济活动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是客观存在 的。环境质量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称为环境质 量的发展价值。C.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对环境质量的需要:深层次需 要。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需要一定的环境质量条件,称为环境质 量的生态价值。D.人类意识、观念进步对环境质量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称为 文化价值。5. 如何理解环境质量的价值A环境质量的发展价值:环境质量给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活动提供了 必不可少的

5、支持;环境质量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活动施加了不可忽 略的约束;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活动对环境质量的作用B环境质量的生态价值(1)环境质量对生态系统的作用(2)生态系 统对环境质量的作用C环境质量的生存价值(1)环境与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人类社会在 利用自然发展自身的同时又在改造自然.环境一方面支持着人类社 会的生存发展,同时又在改变着人类(2)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6. 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分类分为几类: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预断 评价或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价7. 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五类三级”:五类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监测) 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三级”是国家环境标准 地

6、方环境标 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部)标准三级。8. 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1)保障人群的身体健康,使人群不因环境质量的变化而受到损害;(2)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不受破坏;(3)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 应;(4)因地制宜,切实可行关键是合理性原则,即指评价者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依据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对环境质量的价值能够作出衡量.9. 环境评价的方法类型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模型预测法经济分析法运筹学评 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10. 指数法环境评价的主要环节(1)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2)确定要评价的环境要素及其评 价因子(3)评价标准选择(4)评价指数的选用和综合(5)环境质量分级加:环境质量

7、评价的工作内容包括:环境质量(客体)的识别;人 类社会生存发展(主体)需要的分析;人类社会行为。第一章一、基本概念1. 污染源:指能够产生环境污染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2. 环境背景值:未受到人类活动污染的条件下,环境中的各个组 成部分如水体、大气、土壤等在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原有 稳定的基本化学组成,反映了原始自然面貌。一、基本问题1. 污染源分类按来源分: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源、土壤污染源、生物污染 源和其他污染源;按污染途径分:直接污染源、转化污染源;按污染源存在形态分: 点源、线源、面源。2. 污染源调查的原则、方法原则:1、明确目的性2、把握

8、系统性3、重视联系性4、保持同一性 污染源调查方法1、区域污染源调查。所用方法是社会调查,包括调 查表、座谈、现场调查、访问、采样和测试。(1)普查:概略性调 查。选择重点调查对象。(2)详查:重点污染源是指污染物排放种 类多(特别是含危险污染物)、排放量大、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 的污染源。占调查区域内总排放量的60%以上。2、具体项目的污染 源调查,其内容包括:(1)排放方式、排放规律。(2)污染物的物 理、化学及生物特性。(3)对主要污染物进行追踪分析。(4)污染 物流失原因的分析3. 污染物排放量有哪几种计算方法:物料衡算、实测法、排放系数 和类推法。4.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比较方法

9、1搜集资料法1 现场调杳法遥感法特点应用范围广,收效 大,较节省人力、 物力、时间直接获取第一手材料,可弥补搜集资料法的不 足从整体上了解环境特点,对 不易直接开展调查的地区更为 有效局限性只能得到第二手材 料,往往不够全面, 还需补充工作量大,耗时费力, 受到季节、仪器设备条 件的限制受资料判读和分析技术的制 约,精度不高,不宜用于微观 环境状况调查I .还需补充.件的限制5.特尔斐法的特点、结果处理与表达方法特尔斐法的特点:1.匿名性即参加者之间互相匿名,主办者采用匿 名函询,征求专家意见或将不同意见反馈给专家征询进一步的意见。2. 轮回反馈征询意见,沟通情况3.咨询结果的统计性.对每一轮

10、专家 意见进行整理,取得统计结果,对于定性意见可通过数量化的途径 进行处理.结果处理和表达:多年来特尔斐法的应用表明:专家意见分布接近 或符合正态分布,这是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专家意见集中 程度协调程度及其统计显著性专家积极性系数专家的权威程度 表达:1.方案排序2.专家意见集中程度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4.协调 程度统计显著性5.专家积极性系数6.专家权威程度6. 环境模拟试验的类型、试验设计的要素、原则类型:按试验目的或试验内容:比较性试验、关系性试验和创新性 试验。按试验空间或试验规模:探索性试验、模拟性中试和生产性 试验。按试验时间或试验进程:预备性试验、基本试验和示范性试 验。按

11、试验因子数目的多少:单因子试验和多因子试验等两种。要素:因子 水平 处理 重复 效应指标原则:目的针对性条件代表性差异唯一性结果重现性成本 低耗性7. 排毒系数的物理意义:表示当污染物充分、长期作用于人体时能 够引起出现毒作用反应(慢性中毒)的人数。三、计算等标污染负荷法一一书上例题及作业习题类型第三章一、基本概念简单地形:据污染源中心点5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 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复杂地形:据污染源中心点5内的地形高度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二、基本问题1. 大气污染监测评价的因子选择依据及类型依据:因评价区污染源构成和评价目的而异。1大气污染源评价的结 果2大

12、气例行监测的结果3生态和人群健康的环境效应。4主要大气污染物(例行监测浓度较 高以及对生态及人群健康已经有所影响的污染物。)评价因子包括4类:尘(降尘、飘尘、悬浮微粒等)、10、2.5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有害元素(氟、铅、汞、镉、砷等)、有机物(苯并a芘、总烃 等)。2.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的对象、方法一、二级评价: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 源)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 已批复的未建项目污 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拟替代的污染源。三级评价: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3. 加拿大大气质量指数的构成特定污染物指数包括2、2、氧化剂、

13、颗粒物质和烟雾系数()六个 分指数。城际大气质量指数又称“区域性大气质量指数”(),它是为评价市 区周围的大气质量而设计的工业排放量指数。用于评价远离市中心的地区,特别是大工厂附近 地区的大气质量。4指数的方法思路选择了二氧化硫、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 硫与颗粒物的乘积等6个参数。与六个参数的关系是分段线性函数。 已知各污染物浓度后可用内插法计算各污染物的分指数,然后选择 各分指数中最大者作为。是在全面比较六个因子之后,选择污染最 重的分指数报告大气环境质量的,突出了单一因子的作用,使用方 便,结果简明。5. 大气污染生物学评价的方法有哪些?1. 应用植物的可见症状进行评价

14、2.根据植物的长势和生产量进 行评价3.根据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评价4.根据植物叶片中污 染物质的含量进行评价5.根据低等敏感植物的种群结构进行评价6. 根据综合生态指标进行评价6. 指数格林(1966年)提出以2和烟雾系数()为评价参数,对2和烟雾系 数建议用希望、警戒和极限三级水平的日平均数值(表3-6)作为假 设标准,采用幂函数形式表达2和烟雾系数两个污染指数,并规定当 2或烟雾系数达希望、警戒和极限水平时,污染指数分别为25、50和100。格林把2和污染指数加以平均,得出大气污染综合指数:7. 评价等级及范围确定方法(1)选择广3种主要污染物,计算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地面浓度 达标准

15、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2)取?值中最大者(), 和其对应的D10%。一级80%,且D10%5。二级其他。三级10%或D10% 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多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取评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 评价等级。 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 低于一级。 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已接近或超过环 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 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对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

16、项目,应 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 于二级。 对公路、铁路等项目: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 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评价范围的确定1.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即以排放源为中心 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XD10%为边长的矩形;当最远距离超过25 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矩形区域。2.评 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3. 线源为主的项目(如城市道路),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 侧各200m的范围。7.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1)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2)点源调查(3)面源调

17、查(4)体源 调查(5)线源调查9. 一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1.基本要求分两种情况评价范围小于50:必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补充调查必需的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评价范围大于50:必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必须调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2.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距离超过50,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需要补充观测。3.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距离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探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距 离超过50,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50内的格点气象资料。10. 如何设定预测情景预测内容一般考虑五个方面的内容;污染源类别、排

18、放方案、预测因子、气 象条件、计算点。1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1)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 叠加影响;最大地面浓度点: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 响。(2)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 即: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一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 一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若评价范围内还有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 项目,也应考虑其建成后对评价范围的共同影响。(3)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 的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

19、超标位置,分析小时 浓度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 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4)分析典型日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 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位置,分析日平均 浓度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 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5)分析长期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环 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范围及位置,并绘制预测 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6)分析评价不同排放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即从项目的选址、污染 源的排放强度与排放方式、污染控制措施等方面评

20、价排放方案的优 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如果有)提出解决方案。(7)对解决方案进行进一步预测和评价,并给出最终的推荐方案。1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计算点的类型步骤:a)确定预测因子。b)确定预测范围。c)确定计算点。d)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e)确定气象条件。f)确定地形数据。g) 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h)选择预测模式。i)确定模式中 的相关参数。j)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计算点可分三类:环境空气敏感区 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 区域 最大地面浓度点。13.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如何考虑?1. 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 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

21、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 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 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2. 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 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3. 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 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三、计算:教材及上课讲过的例题、作业题第四章一、基本概念包气带: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带。也称非饱和带,是大气水 和地表水同地下水发生联系并进行水分交换的地带,它是 岩土颗粒、水、空气三者同时存在的一个复杂系统。二、基本问题1. 尼梅罗指数的特点两个明显的特点是兼顾考虑最高值(

22、)与平均值()和不同类的水用 途对整个评价区域水体的影响。2指数权值确定方法对35种水质参数征求142位水质管理专家的意见,选取了 11种重要水 质参数。即溶解氧、5、混浊度、总固体、硝酸盐、磷酸盐、温度、 大肠杆菌、杀虫剂、有毒元素等,然后由专家进行不记名投票,确 定每个参数的相对重要权系数。=/ =1 式中:为水质指数,其数值在0-10 0之间;为第i个参数的质量,在0-100之间; 为第i个参数的权重值,在0-1之间。3. 生物学评价方法有哪些?(一)一般描述对比法(二)指示生物法(三)生物指数法(四)生产力4. 地表水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方法评价等级依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

23、质的复杂程度、受 纳污水水域的规模、对水质的要求评价范围确定方法:已确定的评价范围,地下水与地表水类似。与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相同或略小(特殊情况也可以略大)。预测范围内布设适当的预测点,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对该范围地面水 环境的影响。预测点的数量和预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受纳水体和建设项目的特点、 评价等级以及当地的环保要求确定。虽然在预测范围以外,但估计 有可能受到影响的重要用水地点,也应设立预测点。环境现状的调查范围,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 显著的区域。确定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后可能的达标 范围 。5. 评价因子筛选方法一般考虑:1.按等标排放量(或等标污

24、染负荷)值大小排序,但对 那些毒害性大、持久性的污染物如重金属、苯并a芘等应慎重研究 再决定取舍。2.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或已无负荷容量的污染物。3. 已经超标或接近超标的污染物。4.地方环保部门要求预测的敏感 污染物。6. 各水质模型应用条件(1)完全混合模型 河流是稳态的,定常排污,指河床截面积、流速、流量及污 染物的输入量不随时间变化。 污染物在整个河段内均匀混合,即河段内各点污染物浓度相 等。完全混合段 废水的污染物为持久性物质,不分解也不沉淀。河流无支 流和其他排污口废水进入。(2)零维模型适用:不考虑混合距离的重金属污染物、部分有毒物质等其他持久性污 染物的下游浓度预测与允许纳污

25、量的估算。有机物降解物质的降 解项可忽略时,可采用零维模型。对于有机物降解性物质,当需要考虑降解时,可采用零维模型分 段模拟,但计算精度和实用性较差,最好用一维模型求解。此模型 适用于较浅、较窄的河流。(3)忽略弥散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河流充分混合段非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动废 水连续稳定排放(4)一模型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污染物为耗氧性有机污染物需要预 测河流溶解氧状态 河流为恒定流动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5)二维水质模型1)平直、断面形状规则河段混合过程段2)持久 性污染物;3)河流为恒定流动;4)连续稳定排放;5)对于非持 久性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6)二维稳态混合累积流量模式(1

26、)弯曲河流、断面形状不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2)持久性污染 物(3)河流为恒定流动(4)连续稳定排放(5)对于非持久性污 染物,需要采取相应的衰减模式7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在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基础上,以法规、标准为依据,解释拟建项 目引起水环境变化的重大性,同时辩识敏感对象对污染物排放的反 应;对拟建项目的生产工艺、水污染防治与废水排放方案等提出意 见。提出避免、消除和减少水体影响的措施、对策建议;最后做出 评价结论。8. 判定水环境影响重大性大方法(1)自净利用指数法(2)对环境现状已超标的情况,可采用单因 子指数法进行评价:指数与现状的指数对比,听取专家意见, 征求主管部门及公众意见来确定。(

27、3)拟建前后综合指数进行 比较,根据专业判断、征求公众意见和主管部门意见确定变化 的重大性。注意超标参数对水域敏感对象的影响。9. 地下水评价等级判定方法I类和II类建设项目,分别根据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类型、建设 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程度划定评价工作等级。III类建设项目应分别按I类和I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办 法,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并按所划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 目场地的包气带 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 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

28、根据建设项 目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 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10地下水评价中建设项目如何分类的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 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I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 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 水位变 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III类:指同时具备I类 和II类建设项目11.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1)I类建设项目a)源头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提出实施清洁生产及各类废物循环利用 的具体方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出

29、工艺、管道、设备、污水 储存及处理构筑物应采取的控制措施,防止污染物的跑、冒、滴、 漏,将污染物泄露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b)分区防治措施。结合建设项目各生产设备、管廊或管线、贮存与 运输装置、污染物贮存与处理装置、事故应急装置等的布局,根据 可能进入地下水环境的各种有毒有害原辅材料、中间物料和产品的 泄露量及其他各类污染物的性质、产生量和排放量,划分污染防治 区,提出不同区域的地面防渗方案,给出具体的防渗标准要求,建 立防渗设施的检漏系统。c)地下水污染监控。建立场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 下水污染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制、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先进的检 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

30、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d)风险事故应急响应。制定地下水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明确风 险事故状态下应采取的封闭、截流等措施,提出防止受污染的地下 水扩散和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治理的具体方案。(2)11类建设项目a)以均衡开采为原则,提出防止地下水资源超量开采的具体措施, 以及控制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水位变化诱发的湿地退化、地 面沉降、岩溶塌陷、地面裂缝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产生的具体措施。b)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并根据项目建设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 问题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c)针对建设项目可能引发的其他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提出应对预案。(3).环境管理对策提出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的防治地下水污染的环境

31、管理体系,包括 环境监测方案、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等制度三、计算分级评价法、W值分级评价法、加拿大水质指数、指数、书 上习题的类型。完全混合、零维、一维、,K1估算第五章一、基本概念1. 土壤环境容量:一般将土壤在环境质量标准的约束下所能容纳污 染物的最大数量2. 土壤背景值:未受人类污染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的含量二、基本问题1. 评价原则、评价等级及范围确定方法评价原则1、整体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主导性原则4、动态 性原则5、随机性原则评价等级划分:1 .项目占地面积、地形条件和土壤类型,可能会被 破坏的植被种类、面积以及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程度;2.侵入 土壤的污染

32、物的主要种类、数量,对土壤和植物的毒性及其在土 壤中降解的难易程度,以及受影响的土壤面积;3.土壤能容纳侵 入的各种污染物的能力,以及现有的环境容量;4.项目所在地的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评价范围:1.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2. 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例如排放废水渠道经过的 土地);3. 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于干或湿沉降 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4. 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围的 土地。2. 评价因子、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因子的选择1 .有机毒物2 .重金属及其他无机毒物3.土壤中、 全氮量、硝态氮量及全磷量等;4 .有害微

33、生物:如肠 细菌、肠寄生虫卵、破伤风菌、结核菌等;5.放射性二主兀素评价标准选择:1.以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标准2.以土壤本底 值为评价标准3. 以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为评价标准4、以土壤对照点含量为评价标准5. 以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质的相关含量为评价标准3. 单因子现状评价方法1. 分指数法:逐一计算土壤中各主要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以 确定污染程度。-作物系统污染物累积相关含量计算土壤污染指数法: 即根据土壤和作物对污染物积累的相关数量,确定污染等级和 划分污染指数范围,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方法计算污染指数一、土壤退化预测:(一)土壤盐碱化预测(二)土壤酸化预测 (三)土壤侵蚀和沉积预测二、污水

34、灌溉的土壤影响预测三、土壤中农药残留量预测四、 土壤污染物残留量预测5. 对土壤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人类行为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工改变局地小气候。人工降雨、排灌等 改变植被和生物分布状况。休耕、施用农用化学物质改变地形。(4 )改变成土母质。(5)改变土壤自然演化4. 土(1)(2)(3)的时间。6. 如何评价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的重大性和可接受性1、将影响预测的结果与法规和标准进行比较由拟建项目造成的土壤侵蚀或水土流失明显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规将影响预测值加上背景值后与土壤标准做比较。用分级型土壤指数对土壤的基线值与预测拟建项目影响后算 得的两指数值进行比较2、与当地历史上已有污染源和(或)土壤侵蚀

35、源进行比较3、拟建项目环境可行性的确定三、计算土壤侵蚀普适方程、土壤环境容量一、基本概念1. 声功率:单位时间内,声源所发出的总生能量2. 声级: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叫计权声压级或计权声级,简 称声级二、基本问题1. 声音三要素、噪声分类音色,音调,响度按产生的机理: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 电磁性噪声三大类;按其随时间变化可分为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两大类;按噪声的来源 又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施工噪声和自然噪声五 类。噪声源按形态可分为点声源、线声源与面声源三类。2. 噪声评价量(1)等效连续声级: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 的影响,符号“”。它是用一个相

36、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 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的大小。(2)噪声污染级涨落的噪声更能引起人的烦恼,并且与噪声暴露的变化率和平均 强度有关。用这种噪声污染级评价航空或道路的交通噪声比较恰当。 噪声污染级()公式为:6(3)昼夜等效声级:夜间噪声更烦人昼夜等效声级(也称日 夜平均声级),符号“”3.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调查基本内容(1)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调查,主要气象特征: 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等。(2)评价范 围内现有敏感目标调查,敏感目标的名称、规模、人口的分布等情况, 并以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说明敏感目标与建设项目的关

37、系(如方位、距 离、高差等)。(3)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查各声环境功能区的现状。(4)现状声源调查,现状超标或噪声值相对较高时,需对区域内主要声 源的名称、数量、位置、影响的噪声级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有厂界(或 场界、边界)噪声的改、扩建项目,应说明现有建设项目厂界(或场界、 边界)噪声的超标、达标情况及超标原因。评价主要内容:(1)以图、表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功能 区及其划分情况,以及现有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2)分析现有主要声 源种类、数量、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3)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各敏感目标的超标、达标情况,说明其 受

38、到现有主要声源的影响状况。(4) 给出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超标范围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 况。4. 评价等级及范围确定方法(一)划分依据(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2)建设项 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3)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人 口数量评价等级:一级: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3096) 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 感目标;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 (A)以上不含5 (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二级:声环境功能区为1类、2类地区;或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 3 (A)5(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

39、增加较多时。三级: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3类、4类地区;或敏感目标噪 声级增高量在3 (A)以下不含3(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 评价范围:(1)对于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a)一级评价:一般 以项目边界向外200m为评价范围;b)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 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 适当缩小(2)交通道路项目:a)一级评价: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 200m; b)二级、三级评价可适当缩小。(3)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 围:应根据飞行量计算到为70的区域。a) 一级评价:一般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612、侧向各12的范 围为评价范围;b)

40、二级、三级评价适当缩小5. 一级评价工作要求的基本内容及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1)一级现状:实测。并分析声源构成、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工程分 析:给出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并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 标识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跑道等位置。在缺少声 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类比测量取得,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 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给 出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等声级线:应绘制等声级线图,当 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 环境影响:项目建成后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 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给出项目建成

41、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 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预测时段: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 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不同时段的噪声级;方 案比选:应根据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噪声影响人口的数量 和噪声影响的程度进行比选,并从声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最终的推荐方 案;噪声防治措施: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 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明确最终降噪 效果和达标分析。基本要求:(1)评价项目建设前环境噪声现状。(2)评价建设项目在 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噪声影响的程度,超标范围及超标状况(以 敏感目标为主)。(3)分析受影响人口的分布状况(已受到超标影

42、响 的为主)。(4)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 原因。(5)分析选址、设备布置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设 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对策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6)为了使建设项目的噪声达标,评价必须提出需要增加的、适用于评 价工程的噪声防治对策,并分析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7)提出针对 该建设项目的有关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6. 噪声预测中应考虑哪几部分衰减?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屏障引起的衰减,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空气 吸收引起的衰减,绿化林带以及气象条件引起的附加衰减7. 声源如何简化需要根据靠近声源某一位置(参考位置)处的已知声波来计算声源较 远

43、处预测点的声波。在预测前需根据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空间分布形式对声源简化为3类,即点声源,线声源,面声源8. 噪声防治措施与对策1. 规划防治对策2.技术防治对策:声源:改进机器设计,采取声学控制措施,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改进工艺在噪声传播途径上 降低噪声敏感目标自身防护3. 管理措施:环境噪声管理方案,噪声监测方案,降噪减噪设施的使用运行,维护保养,跟踪评价 三、计算噪声叠加、点声源距离衰减公式第七章一、基本概念1. 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 产生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作用二、基本问题1. 生态评价的实质生态评价的实质就是使生态环境的功能得到人类的充分认识,

44、使其价 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2. 生态评价的原则(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原则(2)生态科学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政策性原则预防为主和加强管理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5)协调性原则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协调区域开发与 项目建设的关系3. 如何确定生态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 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 级和三级,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 可做生态影响分析。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 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可综合考虑评价项

45、目 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的相互作用关系,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 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4. 一级评价生态现状调查的要求和主要内容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 多样性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 调查资料;主要内容:生态背景调查;主要生态问题调查;水生生态调查;敏感 生态问题调查:(1)荒漠化(2)物种多样性调查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动物多样性调查(3)项 目拟建区关键敏感种调查;植物的样方调查和物种重要值;生态系统生产能力估测与生物量测定: (1)陆地生态系统生

46、产能力估测。2.生物量实测;稳定状况调查:(1) 恢复稳定性(2)阻抗稳定性调查5. 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重点工程分析内容应包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工程的规划依据和规 划环评依据、工程类型、项目组成、占地规模、总平面及现场布置、 施工方式、施工时序、运行方式、替代方案、工程总投资与环保投资、 设计方案中的生态保护措施等;重点: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 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6. 生态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生态完整性:从生态角度评价现状环境质量,是否完整与稳定,功能 是否满足要求;可持续发

47、展:评价自然资源现状,发展趋势,承受干扰的能力; 植被破坏,荒漠化、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消失、自然灾害、土地生产 能力下降等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历史、现状、发展趋势; 现状评价结论:回答区域环境生态完整性,人与自然协调性、土地和 植被生产能力受到破坏等重大环境问题;回答自然资源特征及其对干 珑的承受能力,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进行判定;7. 生态影响预测的内容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的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评价。通 过分析影响作用的方式、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来判别生态系统受影 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预测生态系统组成和服务功能的变化趋 势,重点关注其中的不利影响、不可逆影响和累积生态影响。敏感

48、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 律地位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分析评价项目的影响途径、影响方式和 影响程度,预测潜在的后果。预测评价项目对区域现存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8.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列表清单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 生态学法、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类比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生物多 样性评价等。9. 论述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护与恢复措施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 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 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

49、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 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 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 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10. 替代方案的类型选线、选址替代方案;项目的组成和内容替代方案;工艺和生产技 术的替代方案;施工和运营方案的替代方案;生态保护措施的替代方 案。11. 景观的构成、景观的功能和稳定性分析的内容景观是由拼块、模地和廊道组成生物恢复力分析、异质性分析、种群源的持久性和可达性分析、 景观组织的开放性分析第八章一、基本概念1.权值:评价因子在某评价观点下对于模糊子集A=“重要”

50、的隶 属程度二、基本问题1. 定权方法(包括教材中及讲课时介绍的)有哪些?公式法中 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1)经验估计法(2)意义推求法(3)公式计算(4)调查统 计法(5)序列综合法(6)因子分析法公式法中的常用方法:1.渡口市大气指数法2.概率法3 .根据污染物浓度与生物残毒量相关系数及生物富集系数确 定4. 用污染物超标浓度和超标面积5.根据污染物在环境中持续 时间定权2. 环境质量评价的不确定性的来源(1)认识的局限引起的不确定性(2)环境监测数据的不充分和 不可靠引起的不确定性(3)随机性和可变性引起的不确定因素(4)评价主体的心理因 素造成的不确定性三、计算 模糊综合评价一一书中例

51、题第九章、第十一章一、基本概念1. 环境影响:指人类的各种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 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2. 环境影响评价:只在一项工程动工兴建之前对它的选址、设计以 及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又称 环境影响分析3.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战略层次上的应用,它是 对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政策、法规和规划、计划的实施可能对 环境造成的影响系统的综合的预测评价,并在不利影响的情况下, 采取预防措施或其他补救措施,并对战略进行修正或寻求替代方案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 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52、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 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二、基本问题1. 环境影响分类1、按影响的来源分: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2、按影响效果分: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3、按影响的性质划分: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2.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基本功能评价类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 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1、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主2、具有法律强制性3、已纳 入基本建设的程序4、实行分类管理5、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4分类管理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能造成轻度

53、环境影响的:环境影响报告表,部分需进行专项评 价对环境影响很小的:环境影响登记表5. 评价等级确定、环境敏感区的类型评价等级确定:1、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2、项目所在地区 的环境特征。3、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环境敏感区的类型: 需特殊保护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 会关注区演价大纲主要内容、审查方式、审查内容主要内容:1、总则2、建设项目概况3、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 况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5、环境现状调查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7、评价工作成 果清单,成果形式。8、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9、评价经费概算。“三结合”审查方式:环境保

54、护部门专业管理专家,设计单位、生产单位和行业主管部 门的工程技术专家。院校、科研单位业务对口的专家大纲审查内容:评价工作大纲的目的性;评价区域划分、监测布点和专题设置的 合理性;评价因子的针对性;测试手段的实用性;工程分析的完整性;监 测周期和采样的代表性;预测、评价方法的科学性;预测工作深度的保证性;经费概算的 合理性。7.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原则、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审批内容与要 求编制原则:第一、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 的全部工作;第二、文字应简洁、准确,图表要清晰,论点要明确,大型项目 或比较复杂的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主报告应 简明扼要,分报告把专题报

55、告、计算依据列入。基本要求:1、环境影响报告书总体编排结构应符合环评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实用性强。2、基础数据可靠。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5、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 简练、篇幅不宜过长。6、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质证书,报告书的署名,报告 书编制人员按行政总负责人、技术总负责人、技术审核人、项 目总负责人,依次署名盖章,报告编写人署名。主要内容:1、总论2、建设项目概况3、环境概况4、污染源调查 与评价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 及技术经济论证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8、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

56、、环境规划的建议9、结 论10、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审批内容与要求:8. 环境影响识别、预测、评价有哪些方法?识别方法: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叠加图法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 评价方法: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评价函数作图法、图形叠置 法、模拟模型法、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法9. 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主要内容:工程基本数据,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生态影响因素分 析,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交通运输,公用工程,非正常 工况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意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弥补可行性研究的不足、为环境保护设计提供优化建议、为环

57、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 和科学数据。10.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1)原材料指标(2)产品指标(3)资源指标(4)污染物产 生指标11. 后评估的意义、对象、主要内容意义:一是对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难以预测的长期的潜在性环境 影响,应在工程投入运行后进行事后评估;二是对提交的 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事后验证,验证的内容主要是出现了 哪些环境影响,这些影响在报告书中是否预见到了,提出 的防护措施是否有效。对象: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在环境敏感地区,排放一定量有毒物质或 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对有潜在环境影响而在报告书中对其影响 尚不能给出明确结论或建议的工程项目等,均应进行后评估。主要内容:1、有关工程概况的验

58、证2.环境保护建议与措施的验 证3.某些重点评价要素的验证12. 主要从哪几方面进行固体废物有毒有害特性鉴别?(1)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4)反应性放射性浸出 毒性13. 固体废物环评的类型、垃圾填埋场项目环评应考虑的主要污染因 素、评价重点固体废物环评的类型:第一类是对一般工程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由 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到最终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类是对 处理、处置固体废物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污染因素:渗滤液和填埋气体14的类型发展战略、政策、法规、规划和计划15. 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敏感地分为哪四类?生态敏感地、文化景观敏感地、自然灾害敏感地、资源生产敏感 地16. 开发区

59、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章节1.总论2.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开发现状3.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4.规 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环境容量与污 染物排放总量控制7.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综合论证和环境保护措施 8.公众参与9.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10.结论17. 开发区规划综合论证的主要内容开发区总体发展目标的合理性、开发区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开发区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可达性、开发 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18.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1)规划分析环境现状与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 目标和评价指标(4)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针对各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 拟定环境

60、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6)开展公众参与(7)拟定监测、跟踪评价计划(8)编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9. 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的优先顺序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和下列优先顺序:(1)预防措施(2)最小化措施(3)减量化措施(4)修复补救措 施(5)重建措施:2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主要内容,参与的主要方式(一)公众参与的主要内容(1)环境背景调查,通过公众参与掌握重要的、公众关心的环境 问题;(2)环境资源价值估算;(3)减缓措施,(4)跟踪评价及监督。(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方式(1)论证会、听证会;(2)问卷调查;(3)大众传媒;(4)发布公 告或

61、设置意见箱。21. 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的主要内容总则、拟议规划的概述、环境现状描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推荐方案与减缓措施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监测与跟踪评价、困难和不确定性、执 行总结。第十章一、基本概念1.环境风险: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或由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运动 过程共同作用造成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人类社会及其生 存、发展的基础一环境产生破坏、损失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利后果 的事件的发生概率。2. 环境风险评价:指对某建设项目的兴建、运转,或是区域开发行 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 发展、生态系统等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以此 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二、基本问题1. 环境风险的特点与分类特点: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分类:化学风险、物理风险、以及自 然灾害引发的风险。2. 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估计以及环境风险对策和管理。3. 环境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1)可接受的风险水平(2)尽量客观、公正地分析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