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1915458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叶澜)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我们“新基础教育”而言,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

2、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 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

3、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至少不去说“公开课”,只有“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所以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

4、,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象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他的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他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本文作者叶澜

5、: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基于问题解决 优化教研常规 /朱跃跃编者按 “听听很激动、想想也感动,回去就不动。”这是目前一些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真实状态。究其原因,关键是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教研形式单一、教研方法停留在经验性层面等等。对此,各科研部门、学校或立足课堂的优化教学常规研究,或立足教研活动的精细化管理,或立足教师研修方式的策略分析,努力探索着适合教师发展的有效教学研究的途径、方法,提高教研活动的效度和效益。 项目组从三方面确定研究内容:一是优化教学过程常规管理的研究:包括优化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等环节;二是优化教研常规管理的研究,包括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教研活动

6、的组织、管理、策划;教研效果的评价等;三是教学教研常规中问题解决的方法、策略的研究。每次活动都要求有明确的主题;有教研组活动过程展示;有活动结果的总结和反思。经过三年的学习、交流、研究,在以下五个问题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讨分析,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优化了教研常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研究解决教研主题与过程的关系问题 高中阶段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大,校本教研内容主题的确定非常关键,必须紧密围绕新课程改革,围绕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着眼于教学过程管理,通过研究能够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否则很难实施。在活动中我们总结了确定主题的要求:事先需确定主题,即由组织者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共同关注的问题事先

7、确定一个研讨的主题,它必须是来之于教学的真实情境,有研究解决可能的;有预设主题,但在活动中根据新问题又能生成新主题;尽量能够使主题系列化,要围绕一个关键问题,同时主题不能是孤立的,要与备课、观课、评课等教研过程形成一个整体,它们之间有密切的逻辑联系。有明确的、基于教师共性问题的主题是开端,而主题在教研过程中如何得以体现和落实则是关键。2009年3月乐清市高中历史教研员王炳炜老师在全市高中校本教研研讨会暨高中校本教研项目组第十次活动中作了在“滚动”中深化主题的教研活动的案例介绍,教研主题与过程的关系如何处理成为市高中校本教研项目组关注的一个问题。 【案例】在“滚动”中深化主题的教研过程 乐清市首

8、届高中历史骨干教师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于2008年9-10月,利用几次研修活动的机会,进行了“滚动式主题教研活动”的初步尝试。2008年9月,利用乐清市普高新课程培训之机,研修班开展了第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教研员鉴于普高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之现状,尤其是一些优质课、展示课、观摩课“中看不中用”的问题,确定本次研训活动的主题为“立足意见,打造优质高效的常态课堂”(意见指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评课时大多数教师虽然能够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评价机制等方面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都是浅尝则止,深度不够,同时没有体现历史学科的学科特征,缺少对浙江省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历史会考、高考命

9、题趋势的深入解读,可能是主题过大的原因吧。而乐清市第二中学赵老师对两节课中材料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评,给大家的启发较大,引起了比较广泛的共鸣。经认真讨论,研修班全体成员达成共识:材料教学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的学科特征,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主导趋势,应确定为今后历史学科教研活动的首选主题。这样就确定下一次活动的主题:从材料教学看历史课堂有效性。 2008年10月,利用乐清市教研室送教进校活动的契机,研修班开展了第二次主题教研活动,主题为“从材料教学看历史课堂有效性”。教研员于第一时间部署集体备课工作。决定由研修班学员吴老师和沈老师承担开课的备课任务(同课异构),其他学员则承担评课的备课任务。鉴

10、于上次主题教研活动时大部分学员准备不足,特提供王炳炜老师的课件史料的运用和处理及赵翩翩老师的课件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与回答作为参考资料,并专门制作了“主题教研活动课堂观察记录表”。 与第一次主题教研活动相比,这次评课由于汲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充分,评课教师都能紧扣教研主题进行点评,意见更为集中,也更具针对性。在教研员的引导下,主要就四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材料教学应该如何选材,在保证材料原典性的前提下怎样把握好信息的丰富性与干扰度?在力求材料形式多样性的前提下,如何突出文字材料的主体作用,同时又尽量避免其教学中的枯燥性?如何把握好材料的量,能否实现一则材料的多维解读或多则材料的综合

11、解读,怎样控制学生思考和阅读的时间?材料题应该如何设问,在保证材料与问题匹配性的前提下,怎样设置因果型、递进式的问题? 根据第二次主题教研活动讨论意见,拟利用2008年11月乐清市普高校际交流活动的契机,开展以“材料解析题如何设问”为主题的第三次教研活动,在此基础上视情况进一步细化主题或以第二次主题教研活动中讨论产生的其他问题为主题,开展后续的一系列主题教研活动。(根据乐清市历史教研员提供案例改编) 反思分析: 该案例说明要处理好教研活动的主题和过程的关系,确定一个好的主题至为重要。主题的确定应尽可能体现学科特征、教师的关注点和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鉴于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欠缺相应的教研意识和习惯,

12、教研活动的主持者在尊重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应尽量发挥自身的专业引领作用,准确反思和调整主题,及时抓住研讨中生成的有价值的新主题。尤其是在教研活动游离甚至偏离主题时,应该及时拨正航向。 无论是开课者还是听课者必须把开课的主题作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准备,主持者应该尽可能为全体成员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同时,根据教研主题制作一份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是必不可少的。围绕主题来听课,其他方面可适当忽略。如果课堂中出现了典型而又影响重大的教学关键事件,那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可以考虑确定为今后教研活动的主题;评课过程中讨论最为激烈、全体成员感受最深的问题应成为后续教研活动的

13、首选主题,其他问题则可以作为备选主题。教研主题为教研过程明确了聚焦点,教研过程后续主题与现有主题可以是平行的,倘能对现有主题进行细化和深化则更好。 二、研究解决教研效果与教研方法的关系问题 目前教育界非常重视关注有效教学,教学是否有效,是低效还是高效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教师如何才能发现、了解自己教学的真实状况?这就关涉到教学与教研的关系;关涉到教研效果与研究方法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调查研究、案例研究(课例研究)、叙事研究等都是比较适合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方法,而做好这些研究的关键是掌握比较科学的课堂观察方法。很多教研活动对教学是否有效的分析都是凭经验,凭感觉做出的笼统解释,而没有具体去观察、

14、分析这样的结果到底是哪种因素造成的,所以就无法深刻地揭示课堂的事实和规律。我们高中校本教研项目组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思考、讨论,共举行了五次以课堂观察方法的运用为主题的项目组活动,形成了较为共性的认识:课堂观察方法是分析、研究课堂情况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教研活动的科研含量和效果,尽管它还有这样那样的限制和不合理,但它是从有形到无形的渐变过程,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能够产生问题与研究的意识。下面这个案例就是项目组成员徐丹青老师的一次真实的体验和尝试。 【案例】你眼中的课堂理答 (一)缘起 记得一次听课,课堂上教师多次提问都没有得到学生积极应答,课堂陷入了僵局,该教师无奈地叹息:“

15、你们怎样都不讲啊,我要恼了!” 新课程提倡一种对话的教学高度互动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对话教学过程的可分成三个阶段:提出问题,获取答案,有效理答。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应答和反馈,是紧随学生的反应。教师的理答反应,直接关系到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影响到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否成功,理答可以使提问变得有效,并影响教师的长期教学效果。一次我负责为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时,进行了同课异观的活动。 (二)活动策划 1.第一次观课与评课 先我以温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作为依据,观看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提供的初中化学示范课质量守恒定律全程录相,用一种常规的、整体的观察评判这节课的得与失。评课时老师们

16、都认为,本课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学生汇报、获得结论的线索展开,课堂氛围热烈,教师语言清晰,板书条理清楚,教态稳重成熟,媒体的运用恰当,知识点基本能落实,习题训练效果良好等。同时大家又深感疑惑:这样的课学生探究了,参与了,投入了,该做都做了,为什么没有打动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问题出在哪里?于是我提醒说,这种科学探究课是以问题提出和解决展开的,我们可以拿课中的提问为切入,不妨集中观察分析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回应理答。 2讲座与交流 听你眼中的课堂理答讲座,并给学员发放关于理答的问卷调查后,制订如下理答观察量表:教学环节教师提问理答要点理答方式学生反应参与度深度效度课的引入课的展开理答风格备注理

17、答方式用数字记录,累加数值越大理答效果越好,但是各种方式也要合理组合(1无应答)(2评判)(3转问)(4点拨)(5追问)(6再组织) 3第二次观课与评课:仍选择上述质量守恒定律录相,让教师以理答为视点,对照理答观察量表,观课记录。 附表2:一位教师的理答观察记录与分析理答方式无应答评判转问点拨转问再组织次数1550001结论:21次理答,15次无效理答,5次低效理答,1次有效理答。风格:每一个提问学生差不多都流利回答,并让学生重复正确结论,多次回答同一问题直到自己满意,中间无应答,且时有背对学生理答。而对学生质疑“镁带燃烧质量减轻从何而来”视而不见。教学环节教师提问理答要点理答方式(1无应答)

18、(2评判)(3转问)(4点拨)(5追问)(6再组织)学生反应参与度好深度差效度一般教学程序理答风格 观课结束以后,经过激烈交流、讨论和分析,老师们对该节课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一致认为终于找到了该课中最大的不足:探究活动是一种表面化的、程序化的、预设好的虚假的探究,学生参与面虽广,但是却没有深度。学生只是一个木偶,教师手上有根绳子,教师牵一下学生动一下,没有真正关注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个体的存在,也就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后续活动(循环跟进) 名课研习:名师课和优质课观摩,侧重观摩分析理答的技术、艺术与风格。 案例展示:由志愿者与研究者一起选择内容、设计方案、观察分析、循环。 (根

19、据温州中学徐丹青提供的案例改编) 反思分析: 相同的课,不同的观察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尽然有这么大的差异,这充分说明了教研方法对教研结果的关系的重大。本案例采用录像课同课异观的方式,提供一种教学情境,运用不同的观察研究方法,通过不同层面深入分析对比,让“潜藏”的问题暴露出来,让教师亲身体验、感受研究方法的重要,同时采取边学习边研讨边发现的方式帮助教师擦亮眼睛发现问题,并能联想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产生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使教师能够用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只要教师有了研究的意识,新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产生持续跟进的动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教研效应。 三、研究解决教学目标与

20、教学行为的关系问题 教学目标是全部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奋力达到的目的,也是检查评定教学效果的参照物,它关系着教学活动的全局。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较好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正确的教学策略、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内容与要求,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那么教学目标应该如何制定?它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们项目组研制了评判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关系的课堂观察评价表,将教学目标具体分解到以下四个方面:主要学习活动;主要学习活动的目的指向;教师的引导方式(或教学行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参与

21、情况和参与效果),进行观察评价,使教师能够将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真正联系起来,做有目标意识的教师。 【案例】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关系研究案例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对应起来?按照以往的做法,很多时候教学目标只是一个摆设,只是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剑走偏锋,忽略了目标的存在,随意性较强。那么,怎样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各教学环节中?怎样评价教学目标的适切性,真实反映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的关系?温州二中高二数学备课组围绕“教学目标如何落实到教学行为上”开展了一次主题教研活动。 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朱跃跃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尝试设计了教学目标

22、与教学行为关系课堂观察表,共有四张,一张为课堂观察总表、三张分表为教师引导方法观察表、学生参与状况观察表、目标学生参与状况观察表,并且在2009年3月的市高中校本教研研讨会既高中校本教研项目组第十次活动中以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探究课为例做了展示,得到了好评。具体量表如下(摘录部分):表1: 课堂观察总表课题 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探究 观察记录者 学生学习活动 目标指向目标达成的引导方法是否优化学生参与学习效果教学建议与听课感言动手画图观察思考类比联想巩固几何性质,产生认知冲突得到双曲线图象的趋势特征.得到具有类似趋势特征的图像都有渐近线动手探究动画验证归纳推理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特殊双曲线有渐近线,并指出

23、直线所在位置利用几何画板验证渐近线的存在性和正确性归纳猜想一般情形下双曲线的渐近线的位置及方程表2: 教师引导方法课堂观察表课题 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探究 观察记录者 学生学习活动 目标指向教师引导方法动态生成与典型细节教学时 间教学建议动手画图观察思考类比联想巩固几何性质,产生认知冲突得到双曲线图象的趋势特征.得到具有类似趋势特征的图像都有渐近线动手探究动画验证归纳推理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特殊双曲线有渐近线,并指出直线所在位置利用几何画板验证渐近线的存在性和正确性归纳猜想一般情形下双曲线的渐近线的位置及方程注:1.教师引导方法可参考如下选项( A. 创设问题情境 B. 质疑启发 C.比较辨析 D.类

24、比联想 E.归纳拓展 F. 有限与无限 G. 其他)表三:学生参与状况课堂观察表课题 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探究 观察记录者 学生学习活动 目标指向参与形式参与度 动态生成与典型细节教学建议动手画图观察思考类比联想巩固几何性质,产生认知冲突得到双曲线图象的趋势特征.得到具有类似趋势特征的图像都有渐近线注 1.学生参与形式可参考如下选项 ( A.一问一答 B. 同桌讨论 C. 小组讨论 )2.学生参与度分参与广度与深度,学生参与广度可参考如下选项( A.大部分学生参与 B.小部分学生参与 C.个别学生参与 D. 学生无法参与) 3.学生参与深度可参考如下选项(A. 正确度 B.流畅度 C.深刻度 )评

25、价时可用数字记录:1好 2一般 3差 动手探究动画验证归纳推理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特殊双曲线有渐近线,并指出直线所在位置利用几何画板验证渐近线的存在性和正确性归纳猜想一般情形下双曲线的渐近线的位置及方程 这样的课堂观察量表从教师的引导是否优化,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高涨,目标学生的思维量多少等诸多环节来观察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既检测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又明晰了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的关系,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同时因为把教学目标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观察量表上的每一个观察点实际上就是一个教学子目标,要求施教老师必须切实落实,分段达成,对于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有好处。(根据温州二中潘晓雷提供的案例改编) 反思分析:

26、 要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的关系,关键要树立系统教学思维意识,即教师能用系统教学思维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上课,并能用系统教学思维观察研究课堂教学,要具有以学论教的理念,以科学的,适宜的教学目标为统领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它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间接的概括的认识,是教师对教学过程整体的思维,包括重在设计的“硬”思维和重在过程的“软”思维。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观察表为教师如何将教学设计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搭建了桥梁,将教学目标细化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并通过结果分析检测教学效果,符合系统教学思维理念。 四、研究解决备课的学科性问题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对教材的自我构思、改造的过程,也是教师依照本学科的

27、特点和学科内容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设计方案的过程,也是教师依照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科内容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设计方案的过程。备课是否认真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据温州七中目前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个人备课,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1)“找课件”式备课。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和发展,许多教师备课不是从研究教材开始,也不是从研究学情开始,而是从网络上搜索课件开始,甚至简单地将备课就变成了找课件;(2)“应检查”式备课。很多老师简单的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写教案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检查,因此“备一套,上一套”,平时无教案,临检抄教案的现象也不在少数;(3)“重教式”式备课。备课时教师考虑最多的是教师如何

28、教,即如何将教材内容讲清楚、讲明白,至于学生的学就听之任之了。在纷繁的备课形式背后,温州市第七中学的学科特色备课有效性研究引起了项目组的关注,召开了现场研讨会。 【案例】备课备什么,教案查什么,教师自己说了算 “过去,温州七中对备课在形式上要求非常细,要有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课时安排、媒体运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而到了期末教学考评时,检查人员一般都是翻一翻教案,看一看备课格式,数一数教案数量,这样的教学检查,实际是形式和走过场,长期推行将使备课蜕化成为教师繁重而无效的工作负担。随着新课程实施的逐步深入,教师们开始思考,如何从学科的基本特点来改变备课行为,进而把备课有效性转化为教学的有

29、效性。活动启动后,教师们热心参与。大家在研讨、制定方案和初步的实践中切实地认识到,新的备课及检查评估方案,减去了教师应付旧量化考评的无效劳动,留下更多时间去研究文本和学生,反思与改进教学。” 这是浙江教育信息报对我校备课改革起因的总结,事实也确实如此。 例如,艺术组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把教学目标设定为“情感审美、知识技能、过程表现”三个方面,而教学过程则在“新课导入、探究新知”之后,增加了“实践练习及指导、实践评价”两个新环节。这显然考虑了艺术课程的特点,体现了在音乐、美术的课改中,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政治学科的备课“模板”,比较详细地提出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过程设计、教

30、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其中的过程设计,要求备出:知识回顾、新课导入、提纲导学、新知学习、知识整合、课后整理等六个环节。在教材分析中强调热点问题的分析,在教学环节中特别重视问题情境的设计,这些要求都符合政治学科的特点。 这样,经过一个学期的初步学习和研讨,学校上下形成共识:既然教师是备课变革的发起者和课堂教改的实践者,那就让教师自己改变自己的备课模式和检查方式。以此引导教师改变备课行为,回归备课本源,从学科的基本特点来重新思考“该备什么”、“怎么备才有效”等根本问题,减去教师应付复杂的形式检查的无效劳动,留下来更多时间去研读文本、研究学生、反思和改进教学。由此切入,推动教师把备课的有效性,转化为教学

31、的有效性、体现为学生发展的有效性,进而树立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地位,减轻教师应付常规检查的负担,解放教师的自主创新精神,激发教师实现有效教改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据温州七中提供的案例改编) 反思分析: 高中校本教研项目组对温州七中的做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以下共识:1.学校是教师备课变革的组织者和发起者,要改变教师的备课行为,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应该从改变制度着手,以制度来引导教师,以制度来驱动教师改善备课行为,提高备课的有效性。2.备课改革必须回归备课的本源,回归学科,从备课的本源目的,从学科的基本特点来思考“我们该备什么?”“该怎么备”“怎么备有效”等根本问题。温州七中让各学科教师自主

32、决定备课的内容和方式,让教研组老师依据学科标准来评判教师备课的优劣,是一大改革和进步。3备课的有效性应体现在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知识生成的有效性,学校该如何衡量教师有效的备课行为,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五、研究解决作业、试题设计的有效性问题 作业有效性是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社会反响最强烈的“学生负担过重”,主要是指学生作业过多,作业针对性不强,那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高中项目组为此开展了多次以作业有效性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分层作业研讨”(在泰顺七中召开);“作业如何管理”(在永嘉罗浮中学召开);还有温州中学开展的“基于有效教学的“磨题”的校本教研活动”等,通过研讨

33、形成了以下共识:1.是否有效要基于对学生学习进步(学业、动机、态度等)的促进;2.是否有效不能只关注设计这一环节,还要关注反馈、指导、评价;3.是否有效,还要关注作业的趣味性和创造性,只有形式新颖,富有创意,能够开拓学生思维的作业,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是有效的;4.作业布置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注意作业的针对性和适切性,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设计布置作业。温州中学的“基于有效教学的磨题主题教研活动”案例就是如何应对高考“题海战术”的一次有效作业设计尝试。 温州中学以“磨题”为抓手,将“磨题”和“磨课”、“磨人”结合起来,和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结合起来。 创建磨题平台编写温州中学作业本

34、。鉴于各学科组的师资力量不平衡,采用的方式不是一刀切,而是由教研组根据实力申报相关的编写项目,经学校编写委员会审核其提交的方案后方可开始编写,并且将编写的内容进行阶段性审查,合格后再继续编写。温州中学作业本经过上个学期和一个暑假的“磨题”,涉及教师100多人,在学校集中磨题3次。 “磨题”分三个层次,一是磨“常规题”,主要是课时题和单元题,功能是巩固和强化。磨法是以集体备课研讨为主要形式,立足日常教学温州中学作业本的使用过程,对课程标准、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考试说明以及教材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章节课时知识与能力线索,对作业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磨合修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提高对试题甄别、选择

35、、组合的能力。二是磨“阶段性测试题”,其功能是诊断和反馈,磨法是:以主命人命制题目,命题组集中研讨,在测试后对试题再次修改。对试题的难度、区分度有明确要求,试题的质量纳入教研组评估,以提高教师设计、编制、分析试卷效度的能力。三是磨“研究性试题”,其功能是高考的科学应试,磨法是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项目组研究的形式,项目组通过研究各学科、各年度、各省市高考同类试题,找出命题的规律,对某些热门考题进行原创或改编、说题、论证、测试、再改编、再测试,以此提高教师对高考试题的研究能力。 反思分析: 围绕如何磨题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反思,一致认为温州中学基于有效教学的“磨题”校本教研活动,是基于“教师

36、的教、学生的学”两方面的需要开展的真正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好题”的研磨、训练,“好卷”的检测、反馈,让教师明白学生的薄弱环节,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加合理的“脚手架”,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同时我们我们也达成了一致的共识:要提高作业、试题的质量,必须关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确作业、考试本身的目的、功能问题,除甄别外,主要是发现问题,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激发学习兴趣,因此,题目要体现差异性,但它牵涉到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的冲突,需要继续实践、探讨;二是作业、试题的设计、研磨可以考虑让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37、极性;三是作业、试题资源库建设问题:最好能够分层分类建立作业、试题资源库,汇编典型错题集;设置作业、试卷反馈制,使作业、试题的有效设计成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有制度的保障。(作者工作单位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作者:朱跃跃 编辑:办公室 如何用评价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及时恰当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高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而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火”起来。 本期“问道”仍然是通过网络互动和邮件,征集到一线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关评价的疑问,并且得到了优秀课改实践教师的大力支持,针对课上和课下评价什么和如何评价等问题介绍了他们的做法,为读者提供参考。 鼓

38、励性评价最重要 “弱”不一定就要回避。每节课的任课教师,在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之外,还可以评选出最弱小组和个人。 问:如何建立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刘艳华:三个环节可以保障每个学生的参与性。 第一,建立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课堂讨论交流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发言,让发言人代表本组汇报小组学习的结果。第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学习不仅是一种课堂的表现形式,更应该发挥其互助学习的本质作用。引导学生在课后组织学习、交流、讨论,让成绩较好的学生主动帮助本组成绩较差的学生查缺补漏,同时也让成绩较差的学生自觉地投入到

39、学习中来,从而使全体成员有效地提高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第三,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小组内共同想出解题方法、计算出结果之后,每个成员都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在小组代表完成问题的解答后,小组之间可进行互评,指出解答的优点和不足。 高中贵:我的做法是制定课堂展示积分表,对展示的次数、展示的质量、展示时的细节表现予以积分,对不同积分的同学给予适当适时的鼓励和奖励。要让展示过的同学都有一定的成就感。 邱洪超:课改初期容易出现合作学习不积极的学生。要改变这种现象,我常用的方法就是“鼓励+引导”。其实,“弱”不一定就要回避。每节课的任课教师在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之外,还可以评选出最弱小组和

40、个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周都要通过谈话进行指导,谈话要有文字记录。连续三周排名垫底的小组要考虑更换小组长或者调配小组成员。 课上评价使人成才,课下评价使人成人 无论评价标准如何变换,均应坚持把握“淡化个体、强化小组”的原则。这样考核对象就变成了整个小组,学生个体的荣耀是小组的荣耀,学生个体的失败同样是整个小组的失败。 问:小组的课堂与课外评价如何展开?如何从班级、学校层面对小组建设进行评价与帮助? 王芳:在评价的过程中,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干部、学科代表、小组长都具有广泛的参与度。他们既是班级评价制度的策划者、设计者。同时又是班级评价制度的执行者,他们是建设、完善、发展、提高班级评价效果的主

41、体。班级评价的指标应该具有全面性,即班级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标准要多维,方法要多样。评价要着眼于长远,注重全面,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使其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合理发展。 本着这些原则,我们总结出了评价的三个特点。第一,班级评价的捆绑性。个人与小组的捆绑、课堂与常规的捆绑、平时与测验的捆绑、表现与荣誉的捆绑。第二,班级评价的即时性。每节课教师对每个同学、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从学案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检测反馈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班主任、班干部每天都要对一日常规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每周都要及时公示评价结果,每一阶段都要进行及时总结、反思、表扬、奖励。第三,班级评价的激励性。教师要睁大

42、眼睛去发现学生的长处,眯缝眼睛去看他们的短处。对学生的评价要重在激励,要宽容他们的错误,要用真诚的态度去鼓励、赏识他们所取得的每一个细小的成功。 刘艳华:上述“三性”特点落实在我校的自主课堂中,就被分为“学习评价”和“行为习惯评价”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建立在课堂、作业与考试评价之上的学习评价。作业情况评价包括各科预习提纲及各学科知识的反馈和巩固等情况。每天由各组学科组长负责评价相邻小组各成员的自学情况,课代表每天记录,每周汇总,结果上墙。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各小组课堂交流情况、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以及课堂提问、质疑、答辩和课堂讨论展示参与的积极性等。每天由学习委员如实记录,每周汇总,结果上墙

43、。考试成绩评价是结合平日检测及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的成绩,对各小组的单科成绩、反馈纠正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予以奖励。 另一方面是围绕纪律、卫生等常规检查内容开展的行为习惯评价。纪律评价包括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两操纪律、集会纪律、考试纪律等。卫生评价包括个人卫生、桌布卫生、桌面整洁、小组环境、值日卫生及“绿地”卫生等。以上各项内容的检查由每周轮换的执勤小组认真记录,得分每天一公布,每周一汇总,结果上墙,并以此作为评价小组的依据。 年级和学校根据以上评价,评出年级和学校的最佳合作小组和最优秀的组长,给予表彰和奖励。需要强调的是,无论评价标准如何变换,均应坚持把握“淡化个体、强化小组”的原则。这样

44、考核对象就变成了整个小组,学生个体的荣耀是小组的荣耀,学生个体的失败同样是整个小组的失败。 刘海波:我校针对学生日常情况和日常行为表现规定了记录方法、统计方法和结果利用的要求。记录方法:表一是每周安排一个行政小组负责执勤、记录全班各个学习小组每一天的情况;而每节课由行政小组长安排本学习小组内的两名学生分别记录,轮流进行,这样避免负担过重的问题出现。记录内容为各个学习小组课堂学习情况的量化,如板书、展示、对抗质疑等环节进行的量化评分,每周下午第三节课由行政小组长汇报本日内各组分数。表二是每周汇总表,总记录员汇总一周内小组课堂得分和日常行为等情况。表三是由班级总记录员负责,记录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一周

45、内日常行为的情况。表四是高效课堂任务分配表,由学科班长每日在自习后或上课前填写分配任务,课上作出点评并评分。 统计方法:负责值周的行政小组长和班级总记录员每日下午第三节课在班级公布分数。学科班长每周汇总后交给任课教师。班主任在每日晨会时将前一天的结果交给年级组,教育处在每日上午8点前到年级组收取每日结果。 结果利用:每月统计汇总,因分数既统计到个人,又加到团队,由此可以评选班级个人“预习之星”、“展示明星”、“质疑明星”,在学习小组中评选“优秀团队”、“最佳展示小组”、“最佳板书小组”及“最佳点评小组”等。只要长期坚持,不仅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转变,我们的课堂自然也能“活”起来。 仝铁志:课上

46、常态评价的目标是使小组成员一节课都能自始至终积极地参与、思考和交流,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是否能“成人”是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所以课外小组活动应与课堂一样开展合作,并且要始终围绕课堂展开,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行为规范。课外常态评价涉及自我管理的效度评价,参与有益活动主动程度的评价,组织活动的能力和效度的评价,关心集体、他人及文明礼貌程度的评价,课堂外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能力的评价等。 教师因人施评,学生你追我赶 口头语与手势语相结合,使学生感到亲切;口头语与眼神语相结合,让学生得到信任;口头语与表情语相结合,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问:小组评价一般从

47、展示的精彩程度、点评到位程度、延伸拓展程度、学生听课的认真程度、合作交流的有效程度、合作交流的参与人数等方面采用适度加分和扣分的奖惩结合机制。那么,在激励小组学习中,怎样巧妙地评价学生的表现以达到有效评价? 汪宣意:“评价是武器,评价是导向,评价是引领。”我们的有效评价机制有三个原则。 第一,评价的及时性原则。在小组学习的每一环节都要及时进行评价,使每名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学习的成果,明晰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以期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鼓励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目的。第二,评价的针对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第三,评价的鼓励性原则。小组评价要有标准,但不能僵化地

48、以一把尺子去衡量每名学生。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科素养和展示习惯都不会相同,因此评价也不能相同。比如,某名学生一直不善朗读,但某一节课上主动进行朗读展示,较平时有进步。我们就该予以积极的评价,而不能以班级朗读的最高水准来进行消极的评价。否则,这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受到打击,那样,我们的小组评价就适得其反了。 刘艳华:我对第三点原则感触颇深。课堂教学之中的激励性评价可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激励学生学习热情,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的有效评价方式。只有把教师的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口头语与手势语相结合,使学生感到亲切;口头语与眼神语相结合,让学生得到

49、信任;口头语与表情语相结合,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教师或学生点评组要分层次、多手段、多形式,多种评价方式灵活并用。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评价应采用不同的手段和形式。这样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多些宽容,少些斥责。 对于“尖子生”的评价应该根据学生平时成绩的排名情况、学生的个性心理,做出具体的评价。比如,我对班里常处于第一、二名的学生学习是这样评价的:对处于第二名学生的测试,我会有意识地在主观题方面稍稍“偏心”,尺度稍软,而对常处于第一名学生的测试更严格些,使他(她)们的分数尽量靠近或持平。这样,第二名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后,容易萌发超过第一名的念头。而

50、平时第一名的学生看到有人赶上来了,会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势必下定捍卫“交椅”的决心。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生。这种因人施评的做法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使学生都得到发展。 汪宣意:据我在课堂上的观察发现,有些点评有沦为形式的倾向。诸如“的声音洪亮(或太小)”,“的书写很漂亮(或有些乱)”等浅性评价,充斥在课堂之上。这些内容可以说,但不可以成为小组评价的主要内容,否则,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把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引领学生“学” 来源:中国教师报 浏览:41 2010-6-28 - 把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引领学生“学”访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九中学校长贾建设 贾建设,河南省濮阳市油田

51、第十九中学校长、书记。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第四届全国十佳校长,濮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著有三省教育四阶教学模式。他从德育和教学入手,带领团队经过十年的打拼,将一所无人问津的薄弱学校打造成了当地的先进学校。为扭转学生学习基础差的状况,他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做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实施了符合学生实际的“引领式教学”改革。2010年5月,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总结暨“引领式教学法”成果展示会在濮阳市油田第十九中学召开,受到众多专家的好评。 要有足够的问题意识中国教师报:您提出了引领式教学需要遵循的五大原则。能否简要阐释一下这五项原则?贾建设:在新课

52、程理念指导下,我们逐步探索出了“引领式教学”的五项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递进教学原则、解决问题原则、容量适当原则和联系生活原则。“以人为本原则”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尤其要帮助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习的信心,有效改善“后进生”的心理状态,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做到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递进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三点:第一,教师要承认学生

53、之间有差异,要么是基础水平的差异,要么是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差异;第二,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跨度,在备课、讲课时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平稳、顺利跨越这个跨度;第三,保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通过铺设知识台阶分解、降低知识的难度,减轻学生学习的困难,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要把知识铺设成台阶状,以递进方式呈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解决问题原则是说,“引领式教学”要有足够的问题意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是“引领式教学”的初衷之一。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学习、掌握知

54、识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在教与学活动中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正确、灵活、有新意地运用知识。“容量适当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课堂知识的容量不是越大越好,练习的题目也不是越多越好,知识的容量是以绝大多数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学会为标准。教师要对教材中每一课时的知识容量进行整合,可以减少,可以增加,可以调换。做到让容量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容量。“联系生活原则”要求执教者克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弊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55、让生活走进课堂,把枯燥无味的知识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联系起来,使课堂生动、活泼、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师的引领就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教师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领时仅有这些原则是不够的,他们在实际上课时具体应该怎么引领学生?有没有一些更具体的策略或方法?贾建设: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教或引领。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征,引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小学生由于知识积淀少,一些基础性知识和技能就需要教师的教。但是,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就可以把自

56、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于学习,就能进行相对独立的学习。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独立自主的学习性更强。教师的教或引导要有正确的策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目的,就在于把握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在什么高度,把握学生的“最近

57、发展区”是什么高度,然后再通过教、引导,促进学生发展。教师的引领层次性要强。学生面对一个学习内容无法学会,其根本问题在于不具备独立阅读学习材料、理解学习材料内涵和思考解决其问题的能力,教和引导的着眼点应落在教会学生阅读、理解和思考,这就是在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思路。教师的引领就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家课程是每一个在校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内容是既定的。可是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是人人对每一门课程都感兴趣,然而,既定的学习内容不会因学生有没有兴趣做出调整。换句话说,一门课程不管你有没有兴趣,你都是要学习的,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创造

58、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是一句假话。虽然课程、学习内容是既定的,但是教学把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的方式、方法却不是固定的,而是有着无限的创造空间,教育教学的创造性就体现在这里。这是教师的教或引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标要清晰合理,易于评价反馈中国教师报: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很多课就是因为教学目标不恰当而导致失败的。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一种情况是,教学目标设计得过于宏大,或笼统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如何才能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贾建设:教学要有清晰的、合理的、易于评价反馈学习效果的目标。“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这句话强调了“目标”的重要性。如果一件事的方向是错误的

59、,做得再用心,再努力,也是没有意义的。这里所讲的“目标”是微观的,是具体到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但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离不开宏观上的对教育教学追求目标的理解。或者说,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是落实宏观的教育教学目标宏观的教育教学目标要依据教材编排、学生的学段和实际发展状况等分解到具体的一堂堂课上,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是合理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要经常性地反思,形成对教育教学宏观追求的理解;教师还要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最好是研读整个学段的教材,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这些都是备好一堂课的基础性工作。现在的一些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问题非常多,这是导致教

60、学低效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教学目标非常模糊,你听课之后就会觉得不知道教师到底要教什么,这在一些语文课堂上非常常见。二是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不适合学生。三是教学目标很空、很大,难以落实和评价,这基本上也就成了没有目标的教学,这个问题最为突出。例如,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了解”、“理解”、“掌握”等描述学生个体内部心理变化的词汇用得最为普遍。但是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却是无法准确评价的,学习效果难以衡量。“引领式教学”的目标应落实到两点:一是落实到学生具体的课堂学习行动上,比如“说出”、“阐述”、“写出”、“做出”等等,二是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上,比如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要会做的某个类型的习题等

61、。这样一来,教学目标就转换成了学生围绕知识或技能的具体行动目标,这样的引领目标能有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人人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教师易于把握,学生自己也一目了然。中国教师报:除了对学生知识和方法上的引领,您还提出习惯引领和状态引领。贾建设:是的。学习绝不是纯粹的智力活动,学生的习惯、情绪等非智力因素也参与其中,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最终效果。同时,积极的学习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修炼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锻炼学生的专注力、意志力,做事持之以恒、不骄不躁等。所以,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还有“习惯引领”、“状态引领”。如果说“知识引领”、“思路方法引领”有更多的“理性”、“科学”成分,那么,在课堂现场,教师对学生的“状态引领”则有了更多的“经验”和“艺术”成分。“习惯引领”、“状态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