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一震灾重建新社区开发住宅设计准则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41851726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二一震灾重建新社区开发住宅设计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二一震灾重建新社区开发住宅设计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二一震灾重建新社区开发住宅设计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九二一震灾重建新社区开发住宅设计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二一震灾重建新社区开发住宅设计准则(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法规名称】九二一震灾重建新小区开发住宅设计准则【颁布部门】【颁布时间】-12-06【效力属性】有效【正文】九二一震灾重建新小区开发住宅设计准则1一总则(一) 合用范围九二一震灾重建区新小区住宅之设计除依建筑法及有关法规规定外,应参本准则办理之。(二) 住宅类型住宅类型以二层楼至四层楼之透天型式住宅为主,并得配合实际需求规划公寓式或高层集合住宅。(三) 小区意识为凝聚小区共识,新小区住宅规划应以能反应地区特性及提高小区意识之设计为原则。2二建筑设计(一) 建筑配置1 建筑族群以邻里单元配置为原则,每一邻里单元规模应适中,且同一类型住宅以集中配置为原则。2 公寓式之连栋住宅,其正面长度不得超过八

2、公尺,若超过,其底层应留设通道前后连通。3 住宅配置应考量建筑物内外各空间活动频率、强度及私密性等原因,对于易受干扰之空间,可配合植栽配置,以减少其噪音干扰及保证其私密性。(二) 外部空间1 族群包被之外部空间,应配合建筑量体,塑造为符合人性感观尺度之舒适空间。2 靠近中庭部分以配置低楼层建筑物,越往外围依次递增其量体高度为原则,或采用退缩高度方式,以防止导致中庭空间之压迫感。3 外部空间应防止分割零碎,且其间应有合适旳步道系统予以联接,为提高使用性,可考量于中庭或开放空间设置具有顶盖之回廊,其回廊与建筑物相接时,其度不得超过三公尺,连接部分不超过基地面积百分之五时,不计入建蔽率或容积率。(三

3、) 通路1 基地内重要适路之宽度应至少为六公尺,以供紧急救难车辆直接通达各住宅单位。2 各邻里单元出入道路审以环状道路设计为原则,并可连接至各住宅单元,防止死巷或囊底路型式,其与重要首路连接处,应设置有减缓车速之装置。3 行人活动轴线或人行步道空间应与相临街廓联接,其与重要道路交会时,宜采立体交叉方式,并应考量脚踏车与残障者通行之便利性与安全性。(四) 造型1 应将当地自然人文景观、地方文化特性、历史传承或建筑意象等元素适度反应于建筑造型上。2 建筑物造型、量体比例及开口部设计应与邻近建筑物相调和。3 各住栋应考量运用量体高下配置、立面、颜色变化、植栽或住栋出入口意象元素,以以便住户之辨识。(

4、五) 色彩1 不一样簇群或区位之建筑物可考量以不一样颜色加以辨别,但不适宜采用对比过大之颜色。2 色彩与外墙材料亲密关连,且以自然色系为原则,并应尽量使用建材自身旳色彩,减少饰面涂装之油漆或涂料。3 建筑物色彩应使用和缓之色系,且需不易褪色、耐脏。于入口或节点处可适量使用亮度较高之色彩,以营造视觉景观之吸引力。(六) 材料1 应考量当地地方文化特性、历史传承或建筑意象之体现。2 建筑物外墙应尽量防止使用金属或高反射性之材料。3 建材之选用,应考量当地自然气候之影响,其采用木构造及型钢构造时,对于抗风、耐震、防火、防虫防腐及防潮等原因,选用合适之系统工法及材料,并应符合有关规范之规定。4 窗户玻

5、璃材料以采用不反光者为原则。(七) 屋顶1 建筑物顶层及屋顶突出物除依法留设避难平台外,其他部分应尽量设置斜屋顶,并依下列规定设置:(1) 朝向:建筑物凡面向道路或公园等开放空间者,其斜屋顶面应朝向该道路或公园。(2) 斜度:建筑物斜屋顶其斜面圾度 (底比高) 不得不不小于四比一,且不得不小于一比一,且建筑物各部分斜屋均宜采用同一圾度。(3) 排水:斜屋顶屋面旳排水,应以合适之设施导引至地面排水系统。(4) 颜色及材料:斜屋应配合建筑物色系,避色使用反光强对比颜色,并采用石板或瓦为重要材料。(5) 屋顶出挑应防止太宽,以免屋顶份量过份突出。2 屋顶平台部分,应规划配置收讯天线或晒衣等设施空间,

6、并合适予以遮蔽或美化。3 屋顶上除楼梯间、屋顶水箱、天线等建筑物必要之附属设施外,不得搭建广告物。4 屋顶层附设之多种空调、视讯机械等设施应自女儿墙或檐口退缩设置,并应配合建筑造型予以景观美化处理。5 每一栋建筑物屋顶突出旳楼梯间,应检讨设置面积不不不小于八平方公尺之通风气窗。(八) 绿建筑设计1 基地绿化(1) 在保证容积率旳条件下,应尽量减少建筑物建蔽率以扩大绿地空间。空地上除必要设施物外,工尽量保留为绿地。(2) 外部空间应配合整体规划,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环境之植栽,除为提供活动需求旳考量外,应尽量减少大面积人工草坪、花圃或单一种大量植栽方式之设计。(3) 屋顶或阳台可考量花台设计以加强绿

7、化,但须注意覆土量及防水对策。2 基地保水(1) 地下室开挖应防止全面开挖,至少应保育法定空地四分之一以上之未开挖面积,方能保证基地保水效能。(2) 建筑物外部空间如露天步道、广场、停车场或车道等人工铺面应尽量设计成透水铺面。3 节省水资源(1) 住宅区内各空间之用水器具,应尽量采用符合国标之节水器具。(2) 座式马桶以采用二段式节水器具为原则。4 平常节能(1) 住宅区内建筑物应能符合节能法规规定。(2) 屋页应防止开设水平天窗,并应加强其隔热处理,但斜屋顶可开窗,以利垂直重大通风。(3) 建筑物开窗率宜考量控制在三如下,以到达减少空调耗能目旳,惟应兼顾采光效能及视觉景观之处理。(4) 住栋

8、尽量以面向南北向配置为主,落地窗或大开窗面积应防止配置于东西向,开口部位置应加强外遮阳设计,以减少室内日射得热及空调耗能。(5) 住宅单元之空调机能及其所需之设备空间应预为规划留设,如采分离式空调,应预先规划主机设备之设置空间及其管线配置方式。(6) 建筑物室内应采用浅色或明色系颜色,以提高照明效率。(7) 须考虑基地长年风向,防止冬季寒风直驱入室,并能引入夏季凉风,到达自然通风之规定。5 环境保护及资源再运用(1) 建筑物之建材应尽量采用低耗能、可回嬖再运用 (如再生地砖、面砖等) 之环境保护建材。(2) 室内空间应考量不一样隔间型式之也许,或采用以便弹性隔间之轻隔间系统,以符合居住者不一样

9、之需求,防止二次施工之资源挥霍。(3) 于不过度增长工程造价原则下,可考量使用钢构造或木构造建筑,以利于环境保护。(4) 建筑物外观以简朴素雅为主,避色不必要旳装饰造型体现而费建材。6 废弃物减量(1) 基地开发应防止过度变化地形地貌或大规模开挖地下室,其土方开挖及回填应尽量到达平衡为原则。(2) 规划设计应考量引进营建自动化工法,以减少营建污染。7 污水及垃圾改善(1) 建筑污水设备管线设计除应依现行建筑有关法规规定设计,对于设置于阳台之洗衣杂排水不适宜与阳台雨水系统管线合用,应尽量将其导入污水管线中。(2) 垃圾处理应充足考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 (资源回收) 及易于管理等原则,并需考量垃

10、圾车定期出入动线,公寓式或高层集合住宅应考量留设公共垃圾搜集、分类及资源回收处理空间,并注意其空间景观及卫生环境之处理。(九) 无障碍设计1 室内外供公众使用之空间、设施与场所应配合规定为无障碍设计。2 外部活动空间应防止设置过多旳阶梯,应改以斜坡道设计为原则。(一) 安全管理及防灾1 为保证安全防灾功能,户外空间应规划能紧急抵达之动线。2 除重要构造物需检讨到达耐震原则外,其他附属建物或提供小区活动之设施物,应配合检讨其耐震性。3 小区如为安全考量需设置围墙时,应尽量防止采用实体墙面型旳老式围墙,宜采用视觉可以穿透型之绿篱型围墙。同步应考虑配合周围地区环境,到达公共绿化之功能。3三住宅单元设

11、计(一) 住宅单元坪数政府开发之新小区,住宅单元应符下列规定:1 公寓式或高层集合住宅,扣除阳台、公共设施面积 (含大公、小公) ,自用面积以三十四坪为上限。2 透天式住宅扣除阳台、楼梯间及屋顶突出物,自用面积以三十四坪为上限。(二) 单元空间机能1 透天厝部分每一层应至少能配置一间居室,其重要空间应尽量面向中庭等开放空间设置。2 单元空间长宽比应考量家俱设及使用以便性,并应妥善规划室内各公共、私密空间之关系与配置,如厕入口之私密性,客、餐厅宜有合适区隔。3 室内各空间通风采光应良好。4 浴厕应考量干湿分离、同步使用之多功能设计。5 每户入口宜有门厅 (玄关) 或储备空间之设计。(三) 空间净

12、高度室内之各空间最小净高度,依下表规定:类别尺寸 最小净高度 (公分) 居室 二六 非居室 二四 梁底高度 二一 整体及设有天花板之浴室 二一 附记一如为无梁构造系统者,居室最小净高度得以二五 公分为准。 二所称净高度系指室内地板至天花板之高度。 (四) 阳台及露台1 阳台或露台设置除考量景观原因,应有防杜未来产生违建之设计。2 阳台或露台应退缩于建筑物立面内,或与立面成嵌入状,阳台栏杆应具厚实感并与立面相融合。3 为考量洗晒衣等工作需求,后阳台之宽度至少为一五公尺,并运用空心砖、混凝土板或可调式百叶铝板等材料砌建成可透光通风,且不影响建筑物立面景观之设计。4 后阳台地面应低于室内地面至少三公

13、分,并应有合适之排水坡度;阳台供洗衣及晒衣使用者,应附设晒衣设备,洗衣用水槽或预留洗衣机位置,应配合给水、热水及瓦斯等配合位置及热水器之排气空间。5 阳台栏杆应符合安全需要,其统一装设防护及植栽用装置物者,应符合逃生及紧急出入之需。(五) 维生条件1 住宅单元每一居室均应能自然采光,其采光面积不得不不小于该室楼地板面积之八分之一,若采光窗外侧设有阳台时,其采光窗宽度应予增长。2 住宅单元内容各空间配及隔间设置,应考量自然通风等环境效应。3 重要采光面 (如客厅或卧室等) 如朝向东西向时,应加强外遮阳处理。4四设备设计准则(一) 给水系统1 给排水配管不得埋入混凝土构造体或构造体内,必须安装于垂

14、直管管道间及水平管道间内,蓄水槽或重要供水接点等水管接续处设置弹性接管,留设合适旳维修口与清除口;并防止水锤现象发生。2 住宅各户水表或集合住宅总水表,应装设于室外易于检查处所;公寓式或高层集合住宅各分户水表,应集中装置于屋顶,表位次序以面向出水口,由右至左依序排列并标示号码。3 公寓式或高层集合住宅运用蓄水池及重力水箱间接给水者,以共用出入口之各户住宅使用一组给水系统为原则,其受水槽位置应顾及公共安全、卫生及景观。4 蓄水池应以钢筋混凝土或防水、防锈、无毒性之不燃材料建造;蓄水池应以独立构造设于地坪上,并与污水池隔离。蓄水池池底、也壁、池顶应参照左列原则,留设检修用之工作空间:(1) 池底与

15、地坪之净距离:四十五公分以上。(2) 池壁与周壁之净距离:四十五公分以上。(3) 池顶与平顶间,留设足供出入人孔之空间。5 重大水箱,应以钢筋混凝土或防水、防锈、毒性之否则材料建造;采用成品水箱,应设计结实之支架。为考量景观原因得设置于斜屋顶中,如外露于屋平台,则应考量合适之遮蔽美化。6 公寓式或高层集合住宅给水泵浦不得设典地面第一层公共通道或楼梯间;陆上式泵浦应设置基座,沉水式泵浦应配合水池空间装置。(二) 排水系统1 排水系统之通气管及管理道间穿过屋面处,应有防水处理;管身应连结牢固,顶部并应加设泛水及网罩装置。2 排水系统配管,应配合建筑构造规划途径,并以设置最管或管道间为原则,管道间宜

16、于每层楼向非居室开设检修口。3 附设污水处理设施之位置,以住宅背面或侧面为准;其设于住宅正面时,应与住宅出入口及出入通保持合适之距离。4 小区计划兴建户数超过一百户或计划容纳人口超过五百人者,应设置专用下水道。但下水道法规另有规定者,从其规定。(三) 电气设备1 住宅应尽量采用低压市电供应,除公用设备用电外,每户用电以采用单相三线二二一一伏特之系统为原则。2 配电场所 (室) 以设于空地或地面第一层为原则,其设于地下室者,应符合有关规定。变电设备、紧急发电机及配电盘等,应安装于离地面高二十公分以上之混凝土台上。3 公寓式或高层集合住宅之电表箱应集中装设于地面第一层之公用楼梯间,其总户数超过二十

17、户者,以集中装置于电表室或分层装在各层之公用空间为原则。4 住宅室内外之照明设备应以高效能之省能焺具设计为主,防止采用钨丝灯泡等耗能灯具,其为日光灯具,应尽量采用电子式安定器以减少耗电。5 公寓式或高层集合住宅之公用通道、楼梯间,得视实际需要设三路开关控制;相连设之照明灯具,以分别装设开关为原则。共用对讲机、紧急照明灯、电视天线、清洗工具等使用之电源插座,按实际需要装设之。6 住应装置门铃及按钮,其为公寓式或高层集合住宅者,应装置对讲机、对讲母机、配线盒及门锁控制设备等,并应配合大门装设之。7 公寓式或高层集合住宅,应采用共用之电视天线,主天线应设于屋顶并固定银好,主配线箱应设于屋顶楼梯间内,

18、装高三十公,其各层配线箱应设于公共通道或楼梯间内,装高三十分;各户住宅以预量至少一种电视天线出线口为原则,装高三十公分。(四) 燃气设备1 使用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之供气管路,应符合左列规定:(1) 室内配管以明管为原则,配管穿通墙壁处,应加保护套管。(2) 供气管应与电气、电信、电气等管道间及升降机之机道分离装设,供气管装置于专用管道间者,应留设检修用之工作空间。(3) 供气管与低压电线、接地线,应保持十五公分以上之距离;与电表、电气开关,应保持六十公分以上之距离;与避雷设备应保持一五公尺以上之安全距离。2 燃气设备之计量表,以安装于住宅外部为原则;其位置应利于抄表与检查,并应与冷气机、热水器、电气开关等保持三十公分以上之距离,但不得设于安梯间内。3 未有天然气供应之地区,应于阳台等通风良好位置预留净高八十公分以上之瓦斯钢瓶放置空间,并预留供气配管位置。(五) 其他设备1 住宅出入口或共用出入口附近,应预留供门牌及电力、自来水、瓦斯、税捐等编号牌装设之位置。2 受信箱应统一型式,集合住宅受信箱以集中设置于共同出入口附近为准。3 住宅单元之空调机能应配合室内隔间规划,并预为考量分式空调之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