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题库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41851612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运动疗法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运动疗法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运动疗法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运动疗法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疗法题库(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运动疗法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PT: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2.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和(或)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 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和(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 需求的一中疗法之一。二、填空:1. 常规运动疗法技术一般包括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疗法、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增强肌肉耐力的运动疗法、增强肌肉协调能力的运动疗法、恢复平衡功能的运动疗法、恢复步行功能的运动疗法、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疗法。2. 运动时必须克服外界阻力才能完成的运动,称为 抗阻运动;助

2、力运动的完成,部分借助于_器械 帮助,部分由 患者 来完成;被动运动是由 夕卜力 完成的运动。3. 运动疗法根据动力的来源分为 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4. 被动运动是由外力 完成的运动;运动时必须克服外界阻力才能完成的运动,称为 抗阻运动。三、问答题:1. 简述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范围。答:治疗作用(1) 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2) 增强心肺功能。(3) 促进代偿功能的形式和发展。(4) 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5) 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功能。临床应用范围:(1)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2) 运动器官疾病如四肢骨折或脱位。(3) 内脏器官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3、4) 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5) 其他:肿瘤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艾滋病、戒毒后等。2. 简述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1) 运动治疗的方案目的要明确,重点要突出。(2) 制定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情况个别对待、明确运动强度。(3) 运动训练既要重点突出,又要与全身运动相结合。(4) 治疗活动内容要有新鲜感,能调动患者主动训练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5) 坚持长期训练,不可随意间断,提高训练效果。(6) 治疗中要密切观察病情,看是否有不良反应,是否已达到治疗要求,对不能达到要求的要查明原因。(7)工作中要做好记录,定期总结。(8)治疗前应把治疗内容向患者讲解清楚,争取患者注动配合。(9)治疗中医

4、务人员应态度很和蔼,语言亲切,语调坚信肯定,这样有利于患者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10)在具体治疗中,要重点注意新患者和病情较重患者,但也不能轻视老患者,训练时可新老患者成组搭配, 互相帮助。(11)训练场所要光线充足、整洁,各种器械要安放有序,用后要归还原位,并随时检查维修。3. 常用运动方法有哪些?答:(1)被动活动:由治疗师徒手或借助器械对患者进行的治疗活动,患者不做主动活动(2分)。(2)主动辅助活动: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情况下,由患者通过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训练(2 分)。(3)主动活动:既不施加外来辅助,也不给予任何阻力的情况下,有患者自己主动完成的动作(2分)。

5、(4)抗阻活动:在治疗师用手或者利用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地进行抗阻力的活动(2分)。(5)用被动或主动的方法,对身体局部进行强力牵张的活动(2分)。四、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进行被动运动时,哪一项动作是不正确的?( D )A 在进行过程中可对关节稍加牵拉B .在活动最后应对关节稍加挤压C 进行被动运动时可允许有轻微的疼痛D. 瘫痪病人被动运动顺序应从肢体远端至近端E. 身体不参与活动的部分应给予适当支托2. 下面哪一项最能反映助力运动?( C )A 患者完全借助外力的辅助才可完成运动B. 患者借助自身其他肌肉替代完成的运动C. 患者主动最大努力地用力后,外力辅助下完

6、成的运动和动作D. 患者的肌力已能独自主动完成运动时,进一步借助外力帮助完成的运动E. 助力运动的力量完全来源于治疗师提供3. 下列有关被动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B )A. 全靠外力来完成运动或动作B.同时牵伸相应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C.使肢体反复屈伸时,可改善肢体血液循环D.外力来自于人力或机械E.患者无法自我完成4. 以下哪项不属运动疗法的内容:(D )A. ROM训练B.肌力训练C.平衡训练D日常生活动作训练E步行训练5. 运动疗法主要包括:(A )A. 关节活动度、肌力增强、耐力、步态训练,促通技术 B.关节活动度、肌力增强、耐力、步态训练C.关节活动度、肌力增强,耐力训

7、练D.关节活动度,耐力、步态、促通技术E.以上都不是6. 运动疗法的治疗原则是:(C )A.运动量应一次性达到最大量B.有针对性选择某一运动疗法C. 患者积极主动参与训练D.不需要全身性耐力E.以下都不是(二)多项选择题:7. 根据能源的消耗,可将运动疗法分为:(CDE )A.主动运动 B.被动运动C.放松性运动D. 力量性运动 E.耐力性运动8. 根据动力来源,可将运动疗法分为:(AB )A.主动运动 B.被动运动C.放松性运动D.力量性运动 E.耐力性运动9. 运动疗法的适应证有:(ABCDE )A.神经系统疾病B.运动器官疾病C.内脏器官疾病D.代谢障碍疾病E.肿瘤术后10. 下列哪些情

8、况不适宜做全身性运动治疗(ABCDE )A.发热B.脏器功能失代偿C.大出血倾向D.剧烈疼痛E.疾病急性期11. 应用运动疗法的原则是:(ABCDE )A.持之以恒B.循序渐进C.个别对待D.及时调整 E.掌握好适应证12. 根据运动疗法的目的,运动治疗项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ABCD )A.耐力性项目B.力量性项目C.放松性项目D.矫正性项目E.球类项目13. 运动疗法的相对禁忌证是:(ABCD)A.感染性疾病 B.发热 C.器官功能失代偿D.严重衰弱 E.关节功能障碍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一、名词解释:1. 关节活动范围(ROM):正常关节的活动均有一定的

9、角度范围称为关节活动范围。2. RICE:为防止损伤后软组织粘连,常用RICE法进行处理(1分)。即休息(rest)、冰敷法(ice)、压缩 (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2 分)。二、填空:1 .防止神经肌肉性挛缩造成关节活动障碍的等长运动训练方法有绞木棒石膏法、石膏绷带更换法、衬垫补加 法。2. 为防止损伤后软组织粘连,常用RICE法进行处理,RICE即 休息、冰敷、压缩、抬高。3. 限制关节活动范围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拮抗肌的张力、软组织相接触、关节的韧带张力、关节周围组织的 弹性情况、骨组织的限制.三、问答题:1 .简述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方法的适应证

10、和禁忌证。答:适应证:用于能引起关节挛缩僵硬的疾病,例如:骨折固定后、关节脱位复位后、关节炎患者。肢体瘫 痪:如脊髓损伤后的四肢瘫、截瘫等。禁忌证:肌肉、肌腱韧带有撕裂。骨折未愈合。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或皮肤手术后初期。心血管患 者不稳定期。深静脉血栓。关节旁的异位骨化。四、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述哪项不属关节活动度训练疗法:(B )A被动运动B.平衡训练C主动运动D.牵张运动E.主动辅助运动2. 下列哪项不是牵拉练习的禁忌证(D )A .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B .神经损伤或神经吻合术后1个月C .严重骨质疏松D. 软组织挛缩E.关节活动或肌肉被拉长时剧痛3. 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主动

11、辅助ROM训练:(B )A. 用于能完成主动运动的患者B.用于患肢不能充分完成主动运动者C.不能进行主动运动者 D.用于牵张缩短的软组织 E.用于纠正关节僵直患者4. 下列哪项不是牵拉的目的:(C )A. 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B.降低肌张力C.增加肌力 D.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E. 预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或从事某项运动时出现的肌肉、肌腱损伤5. 恢复已强直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应采用(E )A. 被动运动B.助力运动C.抗阻运动D.手法按摩 E.手术治疗6. 下列关于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描述,错误的是:(D )A.以患处关节主动运动为前提B.通过徒手帮助完成关节活动C.以患者主

12、动用力为主D.只给予完成动作的最大助力E.助力常加于运动的开始和终末7. 肌肉收缩时张力明显增加,但关节不产生肉眼可见的运动,称为:(B )A.等张运动B等长运动C等速运动D.放松运动E用力运动8. 肌内收缩时张力基本保持不变,但肌纤维长度缩短或延长称为:(A )A.等张运动B.等长运动C.等速运动D.放松运动E.耐力运动9. 耐力性运动的主要目的是:(C)A.增强肌力B.增加关节活动度C.增加心肺功能D.增加抗力能力E.增加柔韧性(二)多项选择题:7. 软组织牵拉技术属于:(AB )A.主动运动B.被动运动C.协同运动 D.主动助动运动 E.联合运动8 .牵拉技术适应证包括:(ABCD )A

13、.软组织痉挛B.软组织粘连C.疤痕D.关节活动范围降低E.急性软组织损伤9. 牵拉技术禁忌证包括:(BCDE )A.轻度骨质增生B.结核 C.未愈合的骨折D.肌肉韧带损伤E.组织内有血肿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E )A. 牵拉前先评估患者并了解牵拉的实际价值B. 牵拉时患者的姿势尽量保持在功能位C. 牵拉力量的方向应与肌肉紧张或挛缩的方向相反D. 适量牵拉肌力弱的肌肉E.避免过度牵拉已长时间制动的肌肉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一、名词解释:1. 关节松动技术:治疗师利用较大的振幅、低速度的手法在关节的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 作技术,属于被动运动范畴,治疗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

14、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以达到维持和改善关节活 动范围,缓解疼痛的目的。2. 生理运动:生理运动是指关节在其自身生理允许范围内发生的运动。3. 附属运动:附属运动指关节在生理范围之外,解剖范围之内发生的运动。是关节发挥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一 种运动,通常是一种被动运动。4. 治疗平面:是一个垂直于一条由旋转轴至关节凹面中心的线的平面。亦即平行于关节面,垂直于关节轴心的假 象平面。二、填空:1. 关节松动术是一种被动运动,这种被动运动大致分为两类即 松动术 和徒手操作术;前者运动方式为被动的 快速振动 或被动的 持续牵张,后者包括两种操作即 推进和 徒手操作。2. 生理运动是指关节在其生理活动 允

15、许范围内发生的运动;关节在生理范围之外、解剖范围之内完成的一种被动运动称之为附属运动。3. 关节松动术主要用于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以利患者完成功能性活动;关节松动技术将操作时手法分为 5 级。三、简答题:1 .试述髋关节牵引的松动操作程序(患者体位、治疗师体位、松动手法)。患者体位:髋关节休息位:即屈曲30,外展30,稍外旋,膝关节伸直。治疗师体位:站立于治疗床尾端,用布带套在治疗师躯干及患者的足踝部。松动手法:治疗师身体向后仰,牵拉患者的下肢,做长轴牵引。假如患者膝关节屈曲位,不能伸直时,治疗师可 双手环抱股骨髁上部位,身体后仰,给予向尾端方向的牵拉。2. 试述关节松动术的作用。 恢复关

16、节内结构的正常位置或无痛性位置,从而恢复无痛,全范围的关节活动。 提供并改善软骨的营养。 维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延展性和韧性。 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有关姿势动作的感觉信息。3. 简述关节松动技术的实施步骤。答:(1)评定、全面细致的评估是关节松动的基础(2) 患者的体位:舒适的放松体位(3) 治疗侧关节的体位:休息体位(4) 固定关节的近端骨骼(5) 关节松动术的等级或剂量(6) 治疗时作用力的部位(7) 治疗的开始及进展(8) 治疗运动的方向(9) 治疗运动的速度、节奏和持续时间(10 )再次评定4. 简述关节松动术的四级手法及其临床应用。答:1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的来

17、回推动关节。II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 端。III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 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IV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 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临床应用:1、11级:用于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III级用于治疗关节疼痛伴有僵硬。V级用于治疗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活动受限。四、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关节松动术的禁忌证为:(D )A.关节疼痛B.肌肉紧

18、张痉挛C.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D.关节肿胀E.功能性关节制动2. 下面哪一项不是关节松动术中分离活动的作用:(D )A.减少关节面的承重B.缓解关节内结构的压力C.牵张关节囊的粘连D.确定关节活动范围末端阻力的性质E.缓解疼痛3. 关于关节松动技术的描述,下列哪项不妥:(E )A. 本技术适用于关节术后僵者,关节束内及周围软组织粘连、短缩、关节液循环障碍等B. 构成关节的角度有固定位置和松动位置C. 松动的牵拉力分三个水平,I级只达到减轻疼痛,而不引起关节面分离D. 牵拉过程中切忌暴力,防止软组织损伤E. 滑动凸侧面时,向骨运动的同方向施压,滑动凹侧面时,施压方向与骨运动相反4. 关节松动术属于

19、:(B )A.主动运动B.被动运动C.主动助动运动D.共同运动 E.联合运动(二)多项选择题:5. 关节松动术是利用关节的哪些运动:(AB )A.生理运动B.附属运动C.放松运动 D.力量性运动 E.耐力性运动6. 关节松动技术:(ABCD )A.与我国传统医学中推拿术类似B.与我国传统医学中按摩术类似C. 在理论体系、手法操作与我国传统医学中的手法治疗不同D. 在临床应用上与我国传统医学中的手法治疗有较大的区别E. 类似于关节的被动运动7. 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有:(ACE )A.缓解疼痛B.增加肌力C.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D.消肿 E.增加本体反馈8. 关节松动术的禁忌证包括:(ABCDE

20、 )A.关节活动已经过度 B.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渗出增加)C.关节的炎症 D.恶性疾病E.未愈合的骨折 9.关节松动术的适应证:(ABCDE )A.关节疼痛B.肌肉紧张C.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D.肌肉痉挛E.功能性关节制动10. 主要用于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的手法:(AB )A.I级 B.II 级 C.III 级 D.IV 级E.V 级11.III级手法主要用于治疗:(BC )A.关节疼痛伴痉挛B.关节软组织粘连C.关节疼痛伴僵硬D.功能性关节制动E骨折愈合12. 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松动关节的手法有:(BC )A.I级B.II 级C.III 级D.IV 级E.V 级13. 属于关

21、节松动术的基本手法的是:(ABCDE )A.摆动B.滑动C.旋转D.分离E.牵引14. 关于分离与牵拉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AC )A. 分离时外力要与关节垂直,牵拉时外力与骨长轴平行B. 分离时外力要与骨长轴平行,牵拉时外力与关节垂直C. 分离时两骨关节面必须分开,牵拉时可以不分开D. 分离时两骨关节面可以不分开,牵拉时必须分开E. 无论分离或牵拉时两骨关节面均需要分开15. 关节松动术是利用关节的哪些运动:(AB )A.生理运动B.附属运动C.放松运动D.力量性运动E.耐力性运动16. 关节松动术:(ABCD )A. 与我国传统医学中推拿术类似B. 与我国传统医学中按摩术类似C. 在理论体

22、系、手法操作与我国传统医学中的手法治疗不同D. 在临床应用上与我国传统学中的手法治疗有较大的区别E. 类似于关节的被动运动17. 关于手法分级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BD )A. 关节可动范围的大小不影响分级B. 当关节活动范围减少时,分级范围相应减小C. 当治疗后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分级范围保持不变D. 当治疗后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时,分级范围相应增大E. 当关节活动范围减少时,分级范围相应固定18. 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有:(ACE )A. 缓解疼痛B.增加肌力C.改善关节活动范围D.消肿 E.增加本体反馈19. 关节松动可以:(ABC)A.促进关节液的流动B.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区的营养C

23、. 缓解疼痛 D.促进组织再生F. 增加淋巴循环20. 关节松动术的禁忌证包括:(ABCDE )A.关节活动已经过度B.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渗出增加)C. 关节的炎症D.恶性疾病E.末愈合的骨折第三节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一、名词解释:1. 肌肉耐力:指有关肌肉持续进行某项特定任务(作业)的能力。2. 1RM :指受试者仅能完成一次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最大抗阻力重量。3. 超常负荷原则:训练时运动必须超过一定的负荷量和保证超过一定的时间,也称为超负荷原理。这一原则认 为,在训练中,除非是肌肉德望负荷超过日常的活动,否则就不能改善肌力,也即超长负荷引发超长恢复机制。4. 等长收缩:等长收缩指

24、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没有长度的改变。5. 等张收缩:等张收缩指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变化而没有张力的改变。6. 等速收缩:等速收缩指利用专门仪器从外界想肢体提供一种可随收缩过程而变化的阻力,使收缩引起的角速 度保持一个恒定的数值而产生的肌肉收缩,这是一种不能自然形成的收缩。二、填空:1 .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 长度 没有改变,而张力 增加;等张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长度 长度而 张力 没有改变。2. 为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训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阻力原则、超常负荷原则、肌肉收缩的疲劳原则。3. 根据肌肉现存肌力水平,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方法有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等长运动。4. 运

25、动疗法根据能源消耗分为_放松性运动运动耐力性运动运动和力量性运动运动。5. 以增加肌肉力量为主要目的的运动称为力量性运动。6. 以增加心肺功能为主要目的的运动称为耐力性运动。7. 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禁忌在等长抗阻运动时过分用力或屏气。三、问答题:1. 试述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答:(1)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2)选择合适的地点(3)注意调节阻力(4)掌握正确的运动量(5)固定(6)姿势及体位(7)对患者进行讲解和鼓励(8)在肌力的强化中防止出现代偿动作(9)做好正确的详细的训练记录(10)注意心血管反应四、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有关等长练习的描述,下面哪项

26、是正确的?( E )A.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的距离发生变化B.肌张力不增高C.运动速度有很大改变D .是骨折后石膏固定患者的禁忌证E .关节不发生运动2. 肌肉收缩时张力基本保持不变,但肌纤维长度缩短或延长称为:(A )A. 等张运动B.等长运动C.等速运动D.放松运动E.耐力运动3. 产生肌力最大的肌收缩形式是 (B )向心性收缩B.离心性收缩C.等长收缩D.静力收缩E.动力性收缩4. 增强肌力的运动训练强调:(A )A.高强度,少重复B.高强度,多重复C.低强度,少重复D. 低强度,多重复E.强调高低强度交替5. 对于几级以上的肌力患者即可进行抗阻练习:(E )A. 0级 B.1级 C. 2级

27、 D.3级 E. 4级6. 训练目标为增强耐力时,一般采取的运动方法为(D )A .不断重复的被动运动方法B. 所给负荷必须达到能使肌肉较快产生疲劳的水平,即负荷量应相当大C. 动作重复次数比较少的运动D.重复次数较多而负荷量相对较小的练习方法E .尽量地加快动作进行速度的方法7. 下列为增强和发展肌肉的力量的锻炼方式,除哪项外?( E )A 等长运动B .助力运动C 主动运动D 抗阻运动E 被动运动8. 有关抗阻练习的描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B )A.训练时不要憋气,收缩时呼气B.骨质疏松症患者是抗阻练习的禁忌证C. 若施与受训练肌肉的阻力过大,会出现替代运动D. 为避兔抗阻练习的疲劳,

28、练习中应有一定的间歇E抗阻运动肌肉疼痛可在训练后即刻或训练后2448小时出现9. 电刺激运动:(A )A、适用于肢体瘫痪者B、适用于肌力1-2级患者 C、适用于肌力3级患者D、适用于肌力4级患者 E、适用于肌力5级患者10. 下列哪项是非抗阻运动:(C )A、等长运动 B、等速运动C、助力运动 D、等张向心性收缩E、等张离心收缩11. 治疗师进行牵张训练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E )A、骨性关节活动障碍者可进行牵张训练 B、局部组织有血肿不影响牵张训练C、牵张训练之前不可应用热疗D.牵张训练宜短时间、快速完成E. 牵张训练后可应用冷疗(二)多项选择题:第四节恢复平衡能力的训练一、名词解释:1.

29、 平衡: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 姿势的能力,即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 的支持面内。2. 平衡能力训练: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为提高患者维持身体平衡能力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措施。通过训练,能 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能。二、填空:1 .平衡分为 一级(静态平衡)二级(自动态平衡)和三级(他动态平衡)。2.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有支撑面积由大变小、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从自我保持平 衡至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和在不注

30、意下保持平衡、从训练时睁眼过渡到闭目和破坏前庭器 官的平衡来保持身体的平衡。三、问答题:1 .简述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答:(1)支撑面积由大变小(2)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3)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4)从自我保持平衡至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5)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和在不注意下保持平衡(6)从训练时睁眼过渡到闭眼(7)破坏前庭器官的平衡来保持身体的平衡2. 简述长坐位平衡训练的具体方法。答:(1)静态平衡的保持: 治疗师用手支持肩部,用下腹、大腿支持背部,使患者记住正常坐位时的感觉。 治疗师用手支持肩部,不时把手放开,将倒时再次扶起。(注意安全) 从患者前方握住双手,不时松开,并要求患者独立维持坐位。

31、 患者自己抓住大腿保持平衡,不时松开,将倒时再次握住大腿。 患者不要支持,上举上肢,或敲打大腿保持平衡。(2)动态平衡的保持:长坐位保持平衡后,双侧上肢上举能保持平衡后,可以练习动态平衡。具体方法有,抛接救等训练。3. 简述影响平衡功能的因素。答:视觉;前庭功能;本体感觉效率;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协调动作;肌力与耐力;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度。四、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独立离椅子站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D )A .椅子高些较容易站立 B.椅子坐垫软些较好C .站立前尽量坐于椅子后方D 站立前力量较强的足靠前 E.椅子矮些

32、较容易站立2. 外力干扰过大使身体晃动增加,重心超出其稳定极限时,人体保持平衡采用的是:(D )A.踝关节模式B.膝关节模式C.髋关节模式D.跨步动作E.下肢稳定3. 依靠肌肉协调等长收缩维持平衡,保持一定的姿势,这种训练疗法为(A )A.静态平衡训练法B.动态平衡训练法C.静态平衡训练法和态平衡训练法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二)多项选择题:第五节协调性功能训练一、名词解释:1. 协调性训练:是让患者在意识控制下,训练其在神经系统中形成预编程序,自动的、多块肌肉协调运动的记 忆印迹,从而使患者能够随意再现多块肌肉协调、主动运动形式的能力,而且比单块肌肉随意控制所产生的动作 更迅速、更精确、

33、更有力。二、填空:1 .协调性训练要点是一定要完成具体的练习任务、单个动作练习和相关动作练习。2. 弗伦克尔训练法(Frenkel法)主要采取卧位、坐位、立位、步行4种姿势对本体感觉消失所致的步态失调 患者进行训练。三、问答题:1 .简述协调性训练的注意事项。答:训练前,要求患者学会放松,减少紧张或恐惧心理(1分)。如有肌肉痉挛,要先设法缓解。 密切监控以防意外(1分),但又不能把患者固定牢,否则患者不能做出反应。 一定要让患者有安全感,避免因害怕、紧张而诱发患者全身痉挛。 对下肢运动失调的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止跌倒。( 操作时切忌过分用力,以免引起兴奋的扩散,因为兴奋扩散往往会加重不协调。 严格

34、掌握运动量,过度疲劳不但影响训练的继续,而且使运动不协调加重。四、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协调性训练程序中错误的是:(E )A. 从简单的动作开始B.先做容易完成的大范围、快速的动作C. 熟悉后再做小范围、缓慢动作的训练D.先睁眼训练后闭眼训练E.应从两侧上肢同时动作开始2. 属于不随意运动的是:(D )A.上肢摇摆B.宽基、醉汉步态C.轮替动作运动障碍D.舞蹈样运动E.辨距不良(2)X型题:第六节体位摆放、身体转移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一、名词解释:1. 摆至步:将双腋同时放至身体前方,躯干前倾,由腋拐支撑体重,将双足同时向前摆出一小步,双脚落至腋 拐处。2. 摆过步:将双腋同时放至身体

35、前方,躯干前倾,由腋拐支撑体重,将双足同时向前摆出一大步,双脚超过腋 拐,落于腋拐前方。二、填空:1. 脊髓损伤患者仰卧位肢体位置摆放:头 头下放置薄枕,肩胛、上肢、膝、踝下垫枕,腕关节 保持在40背伸位。2. 偏瘫患者向健侧翻身时,健手握住患侧手上举,健侧下肢插到患侧腿下面,健侧腿蹬床,同时 转头、转肩,完成翻身动作。四、选择题:(1)单选题1 .脑卒中早期患侧卧位的姿势不正确的是:(C )A 患肩前伸,避免受压和后缩B.肘伸直C .前臂旋前D .手指张开E.掌面向上2. 脊髓损伤患者的移乘训练除外哪项:(D )A.侧方移乘B.前方移乘C.斜向移乘D.后方移乘E.轮椅与地面间的移乘动作3.

36、下列哪项不是腋拐步行前的基本动作训练内容:(E )A.前后左右移动重心B.交替侧抬、上抬腋拐C.将拐杖抬起放置身前、身后D. 上提一侧下肢向前迈步、向后撤步.将双足同时向前摆出一大步4. 对于各种助行器的选择,下列哪项描述不妥:(A )A. 手杖:上臂自然下垂,屈肘45掌心到地面的垂直距离B. 腋杖:小趾前外侧15cm,到腋窝的距离,屈肘45,腕前处为把手位置C. 轮椅:宽度为患者臀侧与轮椅座位内侧面的距离为2.5cmD. 上半身功能好者,轮椅靠背上缘高度应患者腋下10cmE. 轮椅座垫与脚踏板之间的距离以患者坐好后,双脚放在脚踏板上,胭窝处大腿前端底部约有4cm不接触座垫5. 关于步行训练的

37、原则,下述哪项描述不妥:(A )A.在患者具备了坐位能力后,尽早进行步行训练B.及时评价,及时修正训练方法C.加强危险因素的管理 D.运动量适宜,不可过量E. 利用语言指令和生物反馈技术提高运动学习的效果6. 偏瘫早期仰卧位上肢正确体位摆放为(C )A. 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背伸、手指分开B. 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屈、手指分开C. 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分开D. 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腕关节背伸、手指分开E. 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并拢7. 下列偏瘫患者从床上转移至轮椅,不正确的做法是 (B )A.将轮椅靠于健侧,锁住刹车B.轮椅与床

38、成90角C. 健手抓住轮椅扶手,支撑站起 D.站起后,健手换抓住轮椅的另一侧扶手E-屈双膝,慢慢坐到轮椅上8. 偏瘫病人在早期做患侧卧位,这种体位的好处包括以下几项,除外:(C )A.降低患侧痉挛B.拉长患侧C.改善患侧粗大运动的协调D. 增加对患侧身体的知觉E.以上都不是(2)X型题第七节心脏功能训练一、名词解释:1. 有氧耐力训练:是采用中等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持续一定时间,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运动 能力或全身耐力的训练方式。常用于强身健体和心肺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等。2. 运动治疗处方:在康复医学中,根据对患者的医学检查资料和运动试验的结果,再根据患者的爱好和功能恢

39、复的需要,以书面形式为患者选择一定的运动治疗项目,规定适宜的运动量,并注明在运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称为运动治疗处方。3. 运动单位:运动单位是由一个脊髓前角细胞轴突分支所支配的肌纤维群组成的。二、填空:1 .耐力训练一般为中等强度,即 50%80%最大摄氧量或 60%90%最大心率,每次运动 1560 分钟左右,每周训练 3次 以上。2. 有氧耐力训练旨 提高机体心肺功能,调节代谢 改善运动时有氧供能能力。3. 1MET代表机体静息状态下的代谢率,约为每公斤体重每分钟耗氧。4. 适宜的运动强度是在治疗中患者感觉 舒适或稍微有气喘,但呼吸节律不紊乱。5. 反映运动治疗强度的指标有最大摄氧量的百

40、分比(%VO2max)、最高心率的百分比(%HRmax)、代谢当量(MET)6. 运动治疗中允许达到的平均心率一般为最高心率的70%85%。7. 运动治疗的耗氧量一般占最大耗氧量的 40%60%。8. 1梅脱代表机体静息状态下的代谢率,约为每公斤体重每分钟耗氧。9. 一次运动治疗时间可以分为准备活动时间、训练活动时间、结束活动 时间 3个部分。三、问答题:1 .简述有氧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答:(1)用规范的方法确定运动强度;(2)训练前应进行身体检查;(3)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4)根据 季节变换和环境不同调整运动;(5 )注意防止发生运动损伤;(6)针对不同疾病、不同人群、不同训练目的制

41、 订相应的运动处方;(7)表现为过度训练时应调整运动量或暂时中止训练;(8)具体要求:;(9)掌握 适应证和禁忌证。2.请简述心脏功能有氧训练的作用及常用方法。作用:(1)增加机体功能性做功有利。(2)增进人们对生活的良好感觉。(3)减少心脏病、糖尿病、肥胖和癌症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4)延缓衰老,增加寿命。(5)有益调节代谢,防止某些代谢疾病的发生。(6)提高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7)提高机体免疫功能。(8)调节血压。常用方法:(1)步行和慢跑(2)骑自行车(3)跳绳(4)游泳-四、选择题:(1)单选题1. 采用中等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持续一定时间,以提高全身耐力的训练

42、方式称为 (A )A. 有氧训练B.肌肉耐力训练 C等张训练法 D等长训练法E等速训练法2. 关于耐力训练的原则,下述哪项阐述正确:(D )A. 少重复,大负荷B.少重复,小负荷 C.多重复,大负荷D. 多重复,中小负荷 E.以上都不对3. 关于运动处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内容由少到多B.程度由易到难C.因人而异,因病而异D.开始时评定一次即可 E.运动量由小到大4 .运动处方的最核心部分为(B )A 运动方式B 运动强度C.运动持续时间D 运动频度E 运动程序5. 有氧耐力性运动的主要目的是:(C)A.增强肌力B.增加关节活动度C.增加心肺功能D.增加抗阻能力E.增加柔韧性6.

43、下列哪项不是耐力性运动项目:(D )A.健身跑 B.骑自行车 登山 。.实心球 E.上下楼梯7. 2个代谢当量的耗氧量数值为:(B )A.3.5ml/kg/minml/kg/minml/kg/minml/kg/minml/kg/min(2) X型题第八节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一、名词解释:1. 呼吸训练:是通过对呼吸肌进行再训练,以达到改善或再分配通气、降低呼吸做功、改善气体交换和氧合目 的的运动疗法手段。是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整体呼吸康复程序的重要组成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早 期恢复阶段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恢复期。二、填空:1 .呼吸肌训练有三种形式,是横膈肌阻力训练、吸气阻力训练、诱

44、发呼吸训练。2. 体位引流时病变部位摆于高处,以利于 痰液从高处向低处引流。三、问答题:1. 简述体位引流的注意事项及终止体位引流的指征。答:(1)体位引流的注意事项有:1)治疗时机选择:清晨、傍晚较好;2)治疗次数: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而定;3)引流的体位:病变部位摆于高处,以利于痰液从高处向低处引流。(2)终止体位引流的指征(:1)胸部X线纹理清楚;2)患者的体温正常,并维持2448小时;3)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或基本正常。四、选择题:(1)单选题1. 体位引流时使用的手法技巧,下列哪项正确? (B )A.叩击、按摩、振动B.叩击、振动、摇法C.摇法、推法、振动D.振动、按摩、滚法E.摇法、滚

45、法、叩击2. 呼吸训练不包括:(E )A.膈肌呼吸B.局部呼吸C.吹笛式呼吸D.预防及解除呼吸急促E.胸腔松动练习(2)X型题第十节医疗体操、名词解释:1. 医疗体操:是根据伤病的情况,为达到预防、治疗及康复的目的而专门编排的体操运动及功能练习。对运动 器官损伤、手术后、瘫痪患等的运动器官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作用,也用于某些脏器疾患如冠心病等的康复治疗。二、填空:1. 矫正脊柱侧弯的基本原则是矫正侧弯的同时,强化侧弯凸侧的肌力。三、问答题:1 .试述医疗体操的特点。答:医疗体操与其他康复手段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选择性强 (2)容易控制和掌握运动量 (3)适应性广 (4)提高患者的情绪四、选择

46、题:(1)单选题1 .脊柱侧弯矫正体操为消除脊柱的纵向重力负荷,宜采用的体位为(D )A.站立位B.坐位C.半卧位D.卧位或匍匐位E.以上都不是2. 关于人体直立的标准姿势以下哪项描述不正确?( C )A. 两足并拢,头颈、脊柱、臀裂和两足跟间应在一条垂直线上B. 两侧肩峰、肩胛骨、骼嵴上缘的高度一致,两侧腰角对称C. 骼骨后棘和耻骨联合之间的连线与骼骨后棘和骼前上棘的连线所构成的角度大于30D. 侧面观,头顶、耳屏前、肩峰、股骨大转子、腓骨小头和外踝尖各点应在一垂线上E. 人体左右重量对称,不需要特殊的力量维持左右的平衡3. 放松性项目除外哪项:(C )A.医疗体操B.保健按摩C.原地跑D.

47、太极拳E.气功(2)X型题第三章脊柱牵引疗法一、名词解释:1. 牵引:指应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将这一对方向相反的力量作用于脊柱或四肢关节,达到分离关节面、牵 伸周围软组织和改变骨结构之间或列线等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二、填空:1.根据作用的部位牵引主要分为颈椎牵引 和 腰椎牵引。三、问答题:1.简述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答:(1)脊柱机械性拉长影响因素:脊柱的位置牵拉角度牵引重量(2)关节突关节等椎体小关节的松动影响因素:脊柱屈曲脊柱侧屈脊柱旋转(3)脊柱肌肉的放松影响因素:患者体位脊柱的位置牵引时间牵引重量(4)缓解疼痛影响因素:患者体位脊柱的位置牵引的力量和时间(5)神经生理

48、效应四、选择题:(1)单选题1 .当行腰椎牵引患者仰卧在牵引床上时要求:(A )A.屈曲髋关节90 B.髋关节伸直C.屈曲髋关节45D.屈曲髋关节60E.屈曲踝关节902. 下列适宜实施颈椎牵引的是:(E )A. 颈椎韧带不稳B.寰枢关节半脱位并有脊髓受压症状C.急性“挥鞭样”损伤D.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E.慢性颈背痛3. 腰椎牵引一般需要至少多大的自身重量才能将椎体分离:(B )% % % % %4. 下列哪项不是颈椎牵引的禁忌证(D )A 类风湿病变B.急性寰枢关节半脱位伴颈椎损伤C .颈椎间盘突出症明显压迫脊髓D.各种原因引起的颈肌痉挛E.颈椎间盘炎症5. 下列哪项不是腰椎牵引的禁忌证(B

49、 )A.妊娠3个月B.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脊柱侧凸C.脊髓压迫症状D.脊柱失稳E.严重骨质疏松6. 颈推牵引位于(A)A.牵引的角度与躯干轴成2030夹角 B.牵引的角度与躯干轴成2530夹角C. 牵引的角度与躯干轴成2035夹角 D.牵引的角度与躯干轴成2545夹角E. 牵引的角度与躯干轴成3545夹角7. 颈椎牵引吊架宽度要求为:(E )A. 510cm B. 1015cmC. 1520cmD. 2030cmE.30cm8. 下列适宜实施颈椎牵引的是:(E )A.颈椎韧带不稳B. 寰枢关节半脱位并有脊髓受压症状C. 急性“挥鞭样”损伤D.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E. 慢性颈背痛9. 对颈椎索引注

50、意事项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E )A. 牵引中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体位B. 牵引中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重复及时间C. 开始时可以是小重量、短时间,逐渐增加重量和延长时间D. 如果牵引中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或症状加重,应即刻终止牵引E. 牵引的角度随时间逐渐增大10. 腰椎牵引一般需要至少多大的自身重量才能将椎体拉开:(B )A. 40% B. 50% C. 60% D. 70% E. 80%11. 对持续性腰椎牵引不正确的描述是:(D )A. 牵引力持续作用于脊柱2030min不放松B. 若是病床牵引,时间可持续数小时或24小时C. 多适用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关节紊乱患者

51、D. 牵引的重量较间断性牵引的大E. 若在门诊牵引,时间为30min左右12. 当行腰椎牵引患者仰卧在牵引床上时要求:(A )A.屈曲髋关节90B.髋关节伸直C.屈同髋关节45D. 屈曲髋关节60E.屈曲踝关节9013. 坐位颈椎牵引的重量通常为:(B )A. 5kg B. 10 kg C. 15kg D. 13kg E. 8 kg14 .间断性腰椎牵引的牵引重量通常为:(A )A. 4060kg B. 3040 kg C. 6070kg D. 2030kg E. 7080 kg(2) X型题第四章神经生理学疗法一、名词解释:1. NPT:即神经生理学疗法,又称神经发育学疗法或易化技术,是依据

52、神经系统正常生理机能及发育过程,即 由头到脚、由近端到远端的发育过程,运用诱导或抑制的方法,使患者逐步学会如何以正常的运动方式去完成日 常生活动作的训练方法。常用有Bobath疗法、Brunnstrom疗法、PNF疗法、Rood疗法等。二、填空:1. 神经生理治疗技术常用的有_Bobath疗法、Brunnstrom疗法、PNF疗法、Rood疗法。2. PNF运动模式通常分为 对角线模式 和 总体模式两大类,治疗时应紧紧围绕促进总体模式 而训练患者,利用 对角线模式,使运动的发育顺序逐步进入更高级的阶段。3. Bobath治疗技术主要包括反射抑制性模式、促进正常姿势反应、床上良好体位保持和体位转

53、换、关键点的控 制。三、问答题:1. 简述神经发育疗法中常用的Rood疗法、PNF疗法、Brunnstrom疗法、Bobath疗法的共同点。答:(1)治疗原则:相同点包括以神经系统作为治疗重点对象,将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 应用到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中。(2)治疗目的:相同点包括把治疗与功能活动特点是ADL结合去来,在治疗环境中学习动作,在实际话 拧中使用已经掌握的动作并进一步发展技巧性动作。(3)治疗顺序:相同点包括按照头一尾,近端一远端的顺序治疗,将治疗变成学习和控制动作的过程。(4)治疗方法:相同点包括应用多种感觉刺激,包括躯体、语言、视觉等,并认为重复训练对动作的

54、掌握、 运动控制及协调具有重要意义。(5)工作方式:相同点包括强调早期治疗、综合治疗以及各相关专业的全力配合;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主 动参与。2. Brunnstrom脑卒中后运动恢复的六阶段理论及各阶段的训练重点。答:Brunnstrom认为闹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可分为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特点是:I阶段:迟缓性麻痹,无随意运动。II阶段:有极少的随意运动,痉挛开始出现。III阶段:协同动作受随意控制,可随意进行,痉挛加重。IV阶段:出现一些脱离协同运动的动作,痉挛减轻。V阶段:脱离基本的协同运动,协调几乎正常。W阶段:痉挛消失,可完成每个关节运动,协调性接近正常。各阶段的训练重点是:在I I

55、阶段,治疗的重点在于引出和利用协同运动。在V V阶段,治疗的重点 是修正协同动作和使运动从协同模式中摆脱出来。在W阶段,治疗的重点是加强肌力和协调性的各种训练。3. 简要说明Brunnstrom不同阶段的训练方法或目的。答:(1) Brunnstrom II阶段:利用健侧活动施加阻力诱发联合反应或共同运动出现,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 的诱导。(2) BrunnstromlV阶段:主要为诱发及进一步促进分离运动。(3) BrunnstromV阶段:进一步促进分 离运动,加强随意性提高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动作紧密结合;(4)BrunnstromW阶段:加强动作的协调性、 灵活性及耐力的练习,按照正常的

56、活动方式来完成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四、选择题:(1)单选题1. Rood技术中具有促进作用的感觉剌激方法为(C )A.轻微的关节挤压B.中度的温热刺激 C.快速擦刷D. 对肌腱止点处加压 E.持续牵伸2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的活动模式为 (E )A .双侧对称模式B双侧不对称模式 双侧反转模式D.单侧分离模式E. 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3. Brunnstrom神经生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重点是(E )A .增强肌力B .加大关节活动范围C .促进神经生理功能恢复D 按神经生理特点恢复功能E.利用张力性反射与协同模式改善运动控制4. 神经发育疗法的治疗顺序不正确的是(B )A.从头至

57、尾 B.先做等张练习,后做等长练习C.近端至远端D.先练习离心性控制,再练习向心性控制E.先练习对称性的运动模式,后练习不对称性的运动模式5. Rood方法、Bobath方法、Brunnstrom方法及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法的共同点除夕卜哪项?( E )人.目标均为改善脑病损者的运动控制B.强调对运动的重要性C. 强调重复学习的重要性D.强调患者有顺序地发育或再发育运动控制E.可应用于骨关节疾病和软组织损伤的康复治疗6. Bobath式握手,即患者双掌心相对,十指交叉地握手,病侧拇指在健侧拇指上方的目的除夕卜哪项? ( E )A.防止前臂旋前B.使病侧拇指有较大的外展C.使病侧手指在掌指关节处伸展

58、D. 促进腕和指的伸展E.抑制反射7. 神经易化技术主要方法有:(E )A. Brunnstrm 技术 B. Rood 技术 C. Bobath 技术 D. PNF E.以上都是8. 主张早期利用病理性运动模式诱发出肢体运动反应,后达到脱离异常的运动模式,逐渐向正常、功能性运动模式过渡,实现中枢神经系统的重新组合。该技术主要用于偏瘫的软瘫期。(A )A. Brunnstorm 技术 B. Bobath 技术 C. Rood 技术D. PNF技术 E. ADL技术9. 关于神经易化技术应用原则的描述,下列哪项不妥:(C )A.按照运动发育的顺序进行练习B.强调运用人类正常运动模式反复训练患者C.

59、主张肢体训练由躯体远端向近端的原则D.多种感觉刺激并用E. 以日常生活的功能性动作为主的目标训练原则10. 关于Brunnstrom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C )A. 适用于运动控制能力差的任何患者,通过刺激使Y传出神经兴奋而诱发所需要的肌肉收缩B. 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治疗按神经发育顺序进行,利用正常的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射来调节肌张力和诱发正确的运动,同时抵制过强肌张力和错误运动模式C. 主要适用于偏瘫患者,利用联合反应和紧张性反应治疗偏瘫D. 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和成人E. 神经肌肉再训练的方法,用于肌无力,主动运动困难、中枢性运动障碍,骨关节疾病和软组织损伤的治疗11. 偏瘫运

60、动功能评定中,分离运动从Brunnstrom评定标准的哪个阶段开始出现(C )A.II B.III C.IVD.V E.W12. 上肢可外展90 (肘伸展),上肢前平举及上举过头顶(肘伸展),肘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以Brunnstrom 分级应处于:(D )A. 2期 B. 3期 C. 4期 D. 5期 E. 6期13. 用一冰棒状冰块刺激感觉异常的皮肤35分钟,属于哪种方法? ( A )A. Rood 疗法B. PNF 疗法C. Brunnstrom 疗法D. Bobath疗法 E.牵张技术14. 运用翻正反应来帮助脑瘫儿童从仰卧位转至俯卧位属于:(D )A. Rood疗法B. PNF疗法C. Brunnstrom 疗法D. Bobath 疗法E.牵张技术15.运用对角线模式治疗的方法属于:(B)A. Rood疗法B. PNF疗法C. Brunnstrom 疗法D. Bobath 疗法E.牵张技术(2) X型题:16. 关于NDT治疗顺序说法正确的是:(B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