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制造行业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主要因素及防控措施

上传人:桂梅 文档编号:141850059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子制造行业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主要因素及防控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电子制造行业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主要因素及防控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电子制造行业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主要因素及防控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电子制造行业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主要因素及防控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制造行业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主要因素及防控措施(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 子 制 造 行 业 生 产 企 职业病危害主要因素及防控措施1. 电池制造业1.1电池制造1.1.1主要生产工艺1.1.1.1镍阳极坯制备将镍熔化制成块状,经球磨、过筛后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符合工艺要求的镍粉原料,然后加入发乳剂,将镍粉压制成镍阳极。1.1.1.2镍阳极烧结将压制的镍阳极坯体加热,使坯体中的发孔剂碳酸氢铵挥发留下孔隙。1.1.1.3镍阳极碱化将烧结后的镍阳极浸入碱液中,进行碱化处理,使镍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镍。1.1.1.4镍镉电池装配把阴阳两种极板按工艺要求进行装配焊接成为镍镉电池。1.1.1.5镉阴极制备将镉熔化制成块状,经球磨过筛后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符合工艺要求的镉粉原料

2、,然后将镉粉加压制成镉阴极。1.1.1.6锌锰电池备料将炭黑、石墨、二氧化锰、氯化铵等原料按工艺要求进行配比,然后送入混合器中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制成电粉。1.1.1.7锌锰电池配液将氯化汞、氯化铵、氯化锌等原料,按工艺要求进行配比,然后送入混合器中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制成电解液。1.1.1.8电池芯制配将电池液和电粉按工艺配比要求进行配制和混合,制成电芯料,然后使用成型机,将 电芯料压制成规定形状的电芯1.1.1.9锌锰电池装配使用电池装配及辅助设备,把正极、负极、隔离层、封口材料、部件装配焊接成成品 电池。1.1.1.10炭棒沥青熔化将煤焦沥青放入熔化锅内,经25C以上高温熔化成液态

3、,经过滤除去杂质后,供混粉 用。1.1.1.11碳棒混粉按比例将合格的土状石墨粉放入混捏机内加蒸汽搅拌,然后加入沥青溶液继续搅拌, 使混合料粉成为粒状,供制坯用。1.1.1.12炭棒制坯将混合粉料装入制坯挤压机内,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将粉料挤压成条状、裁断、 理直、冷却、装盒。1.1.1.13炭棒焙烧将挤压成型的炭棒条坯装入倒烟炉内,一层炭棒一层河沙填充,然后经低温、中温和 高温逐级升温焙烧,制成炭棒成品。1.1.2主要职业危害1.1.2.1职业危害因素(见表1)表1:电池制造行业主要危害因素分布表序号工艺过程及内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镍阳极坯制备镍、咼温2镍阳极烧结镍、二氧化碳、咼温3 镍

4、阳极碱化镍的化合物、氢氧化钠4镍镉电池装配镉及其化合物、镍5镉阴极制备镉及其化合物、咼温6锌锰电池备料石墨粉尘、炭黑粉尘、锰尘、氯化铵7锌锰电池配液氯化高汞、氯化锌、氯化铵8电池芯制配石墨粉尘、炭黑粉尘、氯化高汞、锰尘、锰化合 物、氯化锌9锌锰电池装配铅烟、锰烟、沥青10炭棒沥青熔化硫化氢、氰化氢或氢氰酸、3,4-苯并芘、沥青、咼 温11碳棒混粉石墨粉尘、沥青、高温12炭棒制坯沥青、高温13炭棒焙烧沥青、高温1.122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 职业中毒:慢性锰中毒;慢性镉中毒;慢性汞化合物中毒。 职业性光感性皮炎(沥青)。 职业性高温中暑。 化学灼伤(硫酸、氢氧化钠)。 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2

5、.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职业危害2.1电子枪制造2.1.1主要生产工艺2.1.1.1电子零件清洗用三氯乙烷液体清洗金属零件上的油污。2.1.1.2滚磨去毛刺将所有冲制成的金属零件进行滚磨,以除去零件上的金属毛刺。2.1.1.3 烧氢使用氢气炉对零部件或材料进行退火等处理和加工,以除去零部件表面的氧化层和改 变其物理性能。2.1.1.4 压枪用若干只金属零件组装成电子枪透镜,其中用熔化的玻璃支杆来组装,然后对透镜用 分析纯乙醇进行清洗。2.1.1.5 调化用二元碳酸盐、氧化铝、钨粉以及其他化学材料调配成二元碳酸盐发射体、灯丝白、 黑涂层料。2.1.1.6灯丝卷绕涂覆将单螺旋钨丝卷绕成双螺旋灯丝,

6、并将灯丝白黑涂料涂覆到灯丝上。2.1.1.7灯丝烧结在特定的高温下,对涂覆成的灯丝进行烧结,使涂层瓷化。2.1.1.8灯丝熔解用氨、甲醇、硝酸、硫酸等熔解灯丝中的芯,成为成品灯丝2.1.1.9支座装配用微晶玻璃粉冲制成玻壳,并进行烧结。用烧结过的金属零件、玻片装配成支座,并 进行封接,成为成品支座。2.1.1.10阴极清洗将未处理的阴极用甲醇等化学试剂进行清洗腐蚀。2.1.1.11阴极喷粉将已调化好的二元碳酸盐发射体喷射到阴极帽上,成为半成品阴极。2.1.1.12芯柱压制使用芯柱机把引出线、玻珠、玻环排气管等用熔化的玻璃熔接,并冲压成形态各异的 芯柱。2.1.1.13电解抛光在芯柱压制过程中,

7、因导丝内高温缘故产生氧化,然后用硫酸在电解状态下腐蚀,除 去氧化层。2.1.2主要职业危害2.1.2.1职业危害因素(见表 2)表2:电子枪制造行业主要危害因素分布表序号工艺过程及内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电子零件清洗三氯乙烷2滚磨去毛刺噪声3烧氢咼温4压枪氧化碳、乙醇、咼温5调化甲醇、乙酸乙酯6灯丝卷绕涂覆甲醇7灯丝烧结咼温8灯丝熔解硫酸、硝酸、氨甲醇9支座装配石墨粉尘10阴极清洗甲醇11阴极喷粉无机粉尘、乙酸乙酯12芯柱压制一氧化碳、咼温13电解抛光硫酸2.122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 职业中毒:甲醇中毒;苯、甲苯、二甲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石墨尘肺。 化学灼伤(氨、硝酸、盐酸、硫酸)。 夏季

8、高温中暑。 职业性哮喘。2.2电路制造2.2.1主要生产工艺2.2.1.1电路浆料印刷将各种原材料按配比要求进行配比、混合,制成浆料。然后将电板浆料或电阻浆料, 用人工或机械方式,通过丝网印刷在陶瓷基片上,印制电路图形,并将印好的导带、电阻 进行红外烘干。2.2.1.2电路基片烧结将印刷好的陶瓷基片放入隧道炉高温烧结,使之成为带有阻值的基片。2.2.1.3超声波清洗各类电路板在专用设备中用清洗剂配合超声波进行清洗,以除去各种杂物。2.2.1.4电路老化将电路板放在烘房内进行老化。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高温。2.2.1.5激光调阻将带有电路的基片用激光调阻机进行调阻,使其阻值符合工艺设计的要求。2

9、.2.2主要职业危害2.2.2.1 职业危害因素(见表3)表3:电路制造行业主要危害因素分布表序号工艺过程及内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电路浆料印刷羰基镍、乙醇2电路基片烧结铅烟、咼温3超声波清洗氟化氢及氢氟化物、氟及其化合物、乙醇、异丙醇序号工艺过程及内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电路浆料印刷羰基镍、乙醇4电路老化咼温5激光调阻激光222.2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 职业中毒:羰基镍中毒;慢性铅中毒;急性氟化氢中毒。 氢氟酸致皮肤烧伤。 激光对眼的损伤。2.3金属陶瓷发射管制造2.3.1主要生产工艺231.1陶瓷零件清洗用各种酸液除去机械加工后零件表面的油污、氧化层等脏物。2.3.1.2陶瓷零件涂胶在陶瓷零

10、、部件封接面上涂一层粘合胶,以便下道工序中金属陶瓷零件的焊接。231.3金属陶瓷封接使用高频真空炉或氢气炉,将处理后的陶瓷、氧化玻陶瓷零件与金属零件部件及焊料 进行焊圭寸。2.3.1.4镀层喷砂通过压缩空气将砂粒喷射在零部件表面,除去电镀层表面的各种痕迹、脏物,以提高 电镀、喷漆质量。2.3.1.5 碳化使用碳化台,充入碳氢化合物气体(或黑化材料),并加热分解或蒸发,使之与阴极、 零件、部件、材料等发生化学反应,使其碳化。2.3.2主要职业危害2.3.2.1职业危害因素(见表4)表4:金属陶瓷发射管制造行业主要危害因素分布表序号工艺过程及内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陶瓷零件清洗铬酸盐、氯化氢或盐酸

11、、硝酸、氰化物2陶瓷零件涂胶丙酮、乙酸丁酯3金属陶瓷封接臭氧、氮氧化合物、高温、射频辐射4镀层喷砂矽尘5碳化苯2.322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 矽肺。 慢性苯中毒。 化学性灼伤(盐酸、硝酸、氢氟酸)。2.4 显像管制造2.4.1主要生产工艺241.1玻壳清洗用10%氢氟酸加3%硝酸组成的清洗液清洗玻壳,使玻壳表面整洁度符合工艺要求。2.4.1.2涂荧光层使用涂覆设备及仪器,以沉淀、喷涂、吸涂、流动涂覆和光刻等方法,涂制真空显示 器件荧光屏的荧光层,将红、蓝、绿三色荧光粉沉淀到玻屏上,然后再喷涂一层有机膜, 覆盖荧光粉。2.4.1.3锥体清洗用甲苯清洗锥体上多余的有机膜。241.4涂层焙烧在玻壳内涂

12、一层导体层,使玻壳内层具有导体性。使用专用升温设备和器具,对真空 电子器件的内表面涂覆层进行焙烧,使内层干燥,涂膜固定。2.4.1.5低熔玻璃熔封使用高温封接炉将涂覆好的玻锥和荧光屏组件置于专用托架上,用低熔点玻璃将两者 熔圭寸在一起。2.4.1.6玻管排气使用真空排气设备及辅助系统,抽去真空电子器件内部的气体,使真空电子器件内部 成为真空,并用高频加温蒸散消气剂,提高管内真空度。2.4.1.7打高压老炼除去管内杂质及金属毛刺,稳定发射。2.4.1.8喷外层石墨在显像管玻壳外喷涂一层石墨导电层。241.9外观检查检查显像管外观及绝缘涂层。2.4.2主要职业危害2.4.2.1职业危害因素(见表5

13、)表5:显像管制造行业主要危害因素分布表序号工艺过程及内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玻壳清洗氟化氢及氢氟化物2涂荧光层无机粉尘、镉及其化合物、甲苯、三氯乙烯3锥体清洗甲苯、乙酸丁酯4涂层焙烧石墨粉尘、甲苯、高温5低熔玻璃熔封咼温6玻管排气高温、射频辐射7打咼压老炼电离辐射8喷外层石墨石墨粉尘、咼温9外观检杳丙酮242.2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 石墨尘肺。 职业中毒:甲苯中毒;三氯乙烯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氟化氢引起的皮肤烧伤。 丙酮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夏季高温中暑。2.5 电容器制造2.5.1主要生产工艺2.5.1.1陶瓷电容配浆使用机械设备或人工方式,将瓷料、粘合剂、辅料等原料混合配制,经球磨后制

14、成浆 料备用。2.5.1.2陶瓷电容制取使用丝网印刷、成型等设备,在电解质电子陶瓷表面制备金属化电极。工艺过程包括 丝网印刷、薄膜成型、叠片、切害IJ、烘干排酸、烧成、涂银烘银等。2.5.1.3云母电容制取使用印银设备,在云母片制取电极。工艺过程包括印银、烧银、切片、装配、真空干 燥、浸渍、压胶等。2.5.1.4电容外层涂覆使用涂覆设备或手工涂覆,在电容的引出线或成品外层涂上绝缘材料,将电容环氧浇 注于电容的塑壳内,然后送入烘箱内烘干,使之固化。2.5.1.5电容端面喷铅电容器内芯端面喷涂铅锡,便于焊接引出线,内芯喷铅后剥离内芯外层膜。2.5.1.6电容内芯涂覆用机械或手工配制涂覆料,然后用涂

15、覆机将覆料浸涂于电容内芯上,封装后送烘房烘 干老炼。2.5.2主要职业危害2.521职业危害因素(见表6)表6:电容器制造行业主要危害因素分布表序号工艺过程及内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陶瓷电容配浆铅尘、镉及其化合物2陶瓷电容制取铅烟、镉及其化合物、二甲苯3云母电容制取铅烟、苯、甲苯、二甲苯4电容外层涂覆甲苯、二甲苯、丙酮5电容端面喷铅铅尘、铅烟6电容内芯涂覆苯乙烯、丙酮2.5.2.2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 职业中毒:慢性铅中毒;慢性镉及其化合物中毒;苯、甲苯、二甲苯中毒。 苯可引起白血病。 丙酮可致接触性皮炎。2.6 电子整流器制造2.6.1主要生产工艺2.6.1.1环氧固化把配制好的环氧浇入整流器

16、模块外壳内,然后把模块放到烘箱内进行烘干,使其固261.2舌【J脚把引出线浸于丙酮、乙醇溶液中,再用刀片进行刮脚。2.6.1.3散热片清洗用丙酮清洗整流器散热片上的油污和杂物。2.6.2主要职业危害2.6.2.1职业危害因素(见表7)表7:电子整流器制造行业主要危害因素分布表序号工艺过程及内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环氧固化二甲苯、丙酮2刮脚乙醇、丙酮3散热片清洗丙酮262.2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 二甲苯中毒。 丙酮致接触性皮炎。2.7 钨钼丝制造2.7.1主要生产工艺2.7.1.1钨钼粉制取使用专用设备,将仲钼酸铵或钨酸和仲钼酸铵经纯化、还原、酸洗,制成钨或钼的金 属粉尘。2.7.1.2钨坯压制使

17、用压制预烧和预烧结设备,将钨粉加入石蜡、四氯化碳溶液中压制成型,制得钨、 钼坯条。2.7.1.3钨钼材料烧制将压制好的钨坯通过烧结设备,将钨、钼坯条烧结成具有金属性能的钨、钼金属坯 条,然后使用旋锻及退火设备,将金属钨、钼条加温,最后锻打成各种直径钨棒。2.7.1.4钨钼拉丝使用钨、钼粗丝机及退火等设备,将钨钼材料拉成钨、钼粗丝的成品或半成品,然后 使用钨、钼细拉丝机及退火等设备,将钨、钼粗丝拉成钨、钼细丝的成品或半成品。2.7.1.5钨丝复绕将成品钨丝复绕在胶木线盘上出厂。2.7.1.6钨粉清洗将钨粉用氢氟酸和盐酸洗涤,再过滤、烘干、筛选,以除去钨粉中的杂质2.7.2主要职业危害2.721职

18、业危害因素(见表8)表&钨钼丝制造行业主要危害因素分布表序号工艺过程及内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钨钼粉制取钨及其化合物、氨、咼温2钨坯压制钨及其化合物、四氯化碳(四氯甲烷)3钨钼材料烧制钨及其化合物、咼温、噪声4钨钼拉丝石墨粉尘、咼温5钨丝复绕乙酸丁酯6钨粉清洗氟化氢及氢氟化物、氯化氢或盐酸2.7.2.2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 职业中毒;四氯化碳中毒;急性氨中毒。 氢氟酸或氢氟化物所致皮肤烧伤。 石墨尘肺。 噪声性听力损伤及噪声聋。 夏季高温中暑。2.8 电子器具制造2.8.1主要生产工艺281.1元器件搪锡将电子元器件的接脚或导线放入搪锡缸内进行铅锡合金镀层,使电子元器件的接脚或 导线增加导电性能

19、或易于焊接。2.8.1.2元器件波峰焊使用专用设备,对完成电子元器件插件的线路板进行波峰焊接,自动将线路板上的电 子元器件和线路板一次焊接完毕。281.3元器件手工焊对波峰焊未焊接完善的线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和导线等插件补焊完善,或将电子元器 件和导线直接焊接在线路板上或整机上。281.4雷达调试使用专用调试设备和仪器仪表,对雷达分机及整机的电气与机械性能进行调试、测 试,使其符合技术要求。281.5电视机调试使用专用调试设备和仪器仪表,对电视机基板或半成品、成品进行调试,以使各项工 艺技术参数达到设计要求。2.8.1.6 电子器具老化在高温状态下,对某些种类的电子器具进行老化试验。以检验其各项

20、技术性能是否达 到工艺设计要求。2.8.2主要职业危害2.8.2.1职业危害因素(见表9)表9:电子器具制造行业主要危害因素分布表序号工艺过程及内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元器件搪锡铅烟2元器件波峰焊铅烟131器件手工焊铅烟4雷达调试微波5电视机调试电离辐射6 1电子器具老化咼温262.2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 慢性铅中毒。 职业性白内障。 夏季高温中暑。2.9其他电子器件制造2.9.1主要生产工艺2.9.1.1玻粉制取使用专用设备,按照玻璃料量,将玻璃原材料制成低熔点玻璃粉、玻璃支杆2.9.1.2电子玻璃配料使用配料设备,按电子玻璃料量,将玻璃原材料配制成配合料。2.9.1.3电子玻璃制取操作熔炉,

21、把配合料制成电子器件用的玻璃液,然后用专用设备把玻璃液压制、吹 制、拉制成电子器件用的玻璃制品。2.9.1.4氧化铝粉制取使用多种设备,将电刚玉粉用物理化学方式,经破碎、球磨、研磨、清洗、筛选、 酸、浮选、熔烧等加工,制成氧化铝粉尘。2.9.1.5定向涂膜将大块专用玻璃切割成符合工艺要求的尺寸,经腐蚀清洗,然后在有导电图形的玻璃 片表面上制作液晶分子有序排列所需要的取向层。2.9.2主要职业危害2.921职业危害因素(见表10)表10:其他电子器件制造行业主要危害因素分布表序号工艺过程及内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玻粉制取矽尘、高温2电子玻璃配料矽尘3电子玻璃制取咼温4氧化铝粉制取氧化铝粉尘5定向

22、涂膜氯化氢或盐酸、硝酸、甲醇2.9.2.2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 矽肺。 铝尘肺。 酸液灼伤(盐酸、硝酸)。 接触高温的劳动者夏季易中暑,冬季易感冒。 甲醇中毒。3.控制措施3.1基本要求3.1.1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 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参照GBZ/T194的规定设计乡音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 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 GBZ2.1-2007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 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参照 GBZ/T195、GBZ/T19664的要求同时设

23、计有效的个人防护 措施。3.1.2合理布局,有毒和无毒作业分开,防止交叉感染。3.1.3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作业。3.1.4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 侧;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施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使用或生产高毒 物质的工作场所应与其他场所隔离。3.1.5防尘和防毒设施应依据车间自然通风风向、扬尘和逸散毒物的性质、作业点的 位置和数量及作业方式等进行设计。3.1.6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危害特点配 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3.2

24、技术控制措施3.2.1化学毒物的技术措施应对物料工艺、生产设备、控制及操作系统、有毒物质泄漏处理等技术措施进行优化 组合,采取综合对策措施。1)物料和工艺尽可能以无毒、低毒的工艺和原辅材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原辅材料。2)生产设备生产装置应密闭化、管道化,尽可能实现负压生产,防止有毒物质泄漏外逸。生产过 程机械化、程序化和自动控制,可使操作人员不接触或少接触有害物质,防止误操作引起 的职业中毒事故。3)通风排毒设施通风排毒和净化回收生产过程密闭后,仍然会有毒物逸出,跑、冒、滴、漏难以绝对 避免,使用局部通风就地排除毒物,可有效控制毒物散发。在毒物发生源具有足够热量 (炉子和反应锅)的情况下,采

25、用局部通风方式进行排毒,一般均需采用局部吸出式机械通 风,它包括排毒装置、通风管、风机和净化回收装置。气态和烟雾态毒物的排毒装置常有 以下几种形式:(1)排毒装置a伞形吸气罩。罩呈伞形,是一种最简易的吸气罩,置于毒物发生源的上方。安装 应力求接近毒物发生源,在操作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加设围栏,提高排气效果。伞形罩 的开口角度应小于60,大于45为宜,以保证罩口风速均匀分布。实践证明,伞形罩罩 口设置垂直裙边可提高排气效果。b矩形吸气罩。矩形吸气罩是一种排毒效果较好的排毒装置,毒物发生源置于柜 内,四周除留必要的操作口或可开启的观察窗外,几乎完全密闭。如对于产生铅烟的设 备,最好安装矩形吸气罩,

26、为保证排气效果,要求敞开的操作口有一定的风速(控制风速),一般在0.51.5米/秒范围内选取。c. 旁侧吸气罩。某些生产过程中,盛装液体化学物的槽池、铸造浇注等作业,在毒 物发生源的上方不便于安装吸气罩,则可改用旁侧吸气罩。d. 下部吸气罩。有时根据操作特点,如刷胶及蓄电池极板加工等,可安装下部吸气 罩。下部吸气罩吸气口设在工作台的下部,工作台台面由格栅构成。使用风机吸风后,在 栅格上部造成一定的控制风速,使有毒气体通过格栅从下部排出。为了使台面处风速分布 均匀,可将吸气口做成伞形或调节格栅的有效通风面积。e. 槽边吸气罩。专门用于各种工业槽(如电镀槽、酸洗槽等)的一种局部吸风装置。 有单侧和

27、双侧吸气两种,它是利用安装在槽子边沿一侧或两侧的条缝吸气口,在槽面上造 成一定的横向气流,把槽内散发的有毒气体或蒸汽吸走。(2)净化回收装置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净化回收按毒物性质不同,方法也不同。雾、烟、尘等气溶胶属固 体或液体的分散质点,可采用过滤净化,重力沉降,电场沉降、洗涤净化及碰撞挡雾等机 械方法使其和空气分离,得到净化回收。上述方法除碰撞挡雾外,其作用原理一般与各种 除尘器相似。若有毒气体或蒸汽与空气是以分子状态混合的,不能用机械方法分离,则只 能利用其不同溶解度、不同蒸汽压、不同化学反应以及选择性吸附作用进行分离。4)洁净厂房的空气调节电子制造行业生产过程需在洁净度要求较高的生产车间内

28、完成,对于洁净厂房室内的 新鲜空气量应取以下两项中的最大值:一是补偿室内排风量和保持室内正压值所需新鲜空 气量之和;二是保证供给洁净室内每人每小时的新鲜空气量不小于 4om。洁净室系统包括空调循环系统和新风补给系统。(1)空调循环系统空调循环系统采用风机过滤器机组作为室内气流动力源,将气流均匀送入各区域。a. 空气系统以回风层及回风墙作为回风风道,循环气流经干盘管冷却后与外气混合,进入上技术 层由风机过滤器机组将气流加压过滤然后送至各区域。b. 水系统干盘管采用12/18 C冷冻水作为冷源。由各温度控制区内的温度传感器分别控制相应 的二通调节阀开度,调节干盘管的冷却能力,以满足各区域的温度要求

29、。(2)新风补给系统a. 新风空调机组新风空调机组由进风段、板式过滤段、袋式中效过滤段、预加热盘管、预冷却盘管、 喷淋室、冷却除湿段、送风机、均流段、消声段、预留化学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安装空 间、高效过滤段、出风段组成。b. 风管系统经处理后的新风通过新风支管均匀送入回风夹道内,与经过干盘管冷却的回风混合。c. 水管系统水管系统包括新风空调机组冷水管路、热水管路、喷淋循环水泵及管路、排水管路及 管路系统中所需之阀件、配件、仪表、感测组件、吊架及保温、保冷。根据新风空调机组 的露点温度控制二通阀开度,以调整冷水流量。3.2.2防尘技术措施1)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a采用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自动(

30、机械)称量、密闭设备加工,防止粉尘外逸。b. 通过降低物料落差、适当降低溜槽倾斜度、隔绝气流和减少诱导空气量等方法, 抑制由于正压造成的扬尘。c. 尽可能采用增湿、喷雾、洒水等措施,有效地减少物料在装卸、转运、破碎等过程 中粉尘的产生和扩散。d. 使用负压清扫装置来清除逸散沉积在地面、墙壁、构件和设备上的粉尘,严禁用 吹扫方式清扫积尘。2)在产生粉尘的环节,安装通风除尘设施;磨尾卸料口和除尘器出灰口安装锁风装 置。除尘设施包括吸尘罩、风道、除尘器、风机及排气管在内的通风除尘系统。a. 吸尘罩。在不妨碍操作的前提下,吸尘罩尽可能地把尘源密闭起来,位置越靠近尘 源越好。吸尘罩的布置应尽量使吸尘方向

31、和粉尘本身的运动轨迹相结合,即吸尘罩口迎着 粉尘散发方向,因势利导。吸风量的大小要足以维持设备密闭罩内必要的负压或在需要控 制粉尘的地点造成必要的控制风速。吸风量过小,不能控制粉尘飞扬,过大会造成动力消 耗的浪费。吸尘罩的安装要不妨碍设备的正常检修,罩子应有足够的强度,避免在经常检 修拆卸的情况下变形。b. 风道。风道应采用圆形的,一般用钢板制作,内表面必须光滑和严密。风道不要水平铺设,风道与水平面的夹角最好不小于 45 ;风道弯头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直径的两 倍,三通支线的角度应不大于30;风道系统中吸尘点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 5-6个;风 道中应保持一定的携带风速,以防止粉尘在风道中沉降。c

32、. 除尘器。要根据尘源产生的粉尘的特性、含尘空气的温度、含湿量、粉尘浓度以及所要求的空气净化程度等因素来选择不同原理的除尘器,常用的除尘器见表11。d. 风机。在通风除尘系统中一般都用离心式通风机。风机的选择,先要通过计算确定所需风量Q(立方米/时)和风压H(毫米水柱),然后从通风机厂的风机性能表上选择符合 所需风量,风压要求的通风机型号,风量要考虑增加10%15%的系统漏风量。3)对炭黑粉尘作业及大量散发沉积粉尘的工作场所,应采用防水地面、墙壁、顶棚和 构件,并用水冲洗的方法清理积尘。:表11:常用除尘器的原理、结构、性能和优缺点除尘器名称原理和结构性能和优缺点落尘室含尘空气中尘粒因重力作用

33、自 然沉降分离100微米的粗尘粒。可用砖砌,施工容易,管 理方便。室长越大,除尘效果越高,因而占地面积 较大旋风除尘器含尘空气中尘粒因离心作用而 下降对于数十微米以上的粉尘,它的平均除尘效果80炷右,阻力6080毫米水柱扩散式旋风 除尘器同旋风除尘器。特点是用上小 下大的扩散锥体代替普通旋风 除尘器的锥体,内设有反射屏小于50微米粉尘除尘效果 80%90%阻力较大,入 口速度1420米/秒,阻力为 80167毫米水柱简易袋式除尘器含尘空气通过纤维滤料,尘粒 被分离捕集除尘效率达99%,阻力6080毫米水柱;不适宜收集 高温气体中的尘粒,占地面积大脉冲袋式除尘器同简易袋式除尘器,带有脉冲 吹气清

34、灰装置除尘效率达99%以上,阻力80120毫米水柱冲击式水浴 除尘器含尘空气与液滴、液膜、气泡 充分接触,尘粒被分离适于亲水柱和粒径较大的粉尘,除尘效率90%,阻力80100毫米水柱,污泥和污水的处理需加强维护管理电除尘器利用高压电下的气体电离和电 场作用力使尘粒从含尘空气中 分离出来除尘效率达99%以上,能捕集微小粉尘,阻力1020毫米水柱,适用于较大范围的粉尘进口浓度,成本 较高323防噪声技术措施1)工艺设计与设备选择:物料运输中避免大落差和直接冲击;选用低噪声设备;实现 远距离控制,可设置操作(控制)室,将噪声源与操作人员隔开。2)噪声源的布置: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远离非噪声作业车间;

35、噪声与振动强度较大 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对振幅、功率大的设备应设计减振基 础。3)工程技术措施:采用隔声、消声、吸声等方法降低噪声。a. 隔声:将产生噪声的设备封闭在一定的空间内,如在设备外安装隔声罩。b. 消声:在空气动力设备的气流通道上安装消声器,降低噪声。c. 吸声:将玻璃棉、泡沫塑料等吸声材料安装在房间的内表面,吸掉部分噪声。3.3职业卫生现场管理3.3.1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行政部、生产部、医务室、工 会等相关领导组成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立专职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如环安科(EHS),实施落实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

36、工作。企业安全员为职业卫生的专(兼)职监督员,负责本 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工作。3.3.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对新建、改建、扩建、技改和技术引进项目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3.3.3职业危害现场检测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 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 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在职业危害检测、评价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

37、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 件的要求。3.3.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进行新建、改建、扩 建、技改和技术引进的,在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天内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3.3.5设置公告栏和警示标识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 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防尘”,“戴防尘口罩”,“注意通风”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在接触化学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设置“当心中毒”、“当心腐蚀”、

38、“注意通 风”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在接触噪声的作业场所设置“噪声有害”、“戴护耳器”等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高温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高温”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3.3.6危害告知和教育培训企业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 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 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 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 防护用品。3.3.7预防

39、事故,配备应急救援设施企业应制订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在可能产生急性职业中毒的场所设置报警 装置,现场配置急救用品。集中使用化学液的场所,例如生产区、实验室、纯水站、废水处理区及化学品暂存库 等处设有紧急喷淋洗眼器及安全冲淋装置;使用及存放化学品场所,设有耐腐蚀、排风及 应急排风的措施,排风系统设有可靠的二路电源供电。液体化学品的库房设有液体泄漏收 集措施、门口有防止液体溢出措施。事故通风包括所有设CO2或FM200灭火系统的房间在灭火后的排风、锅炉房、化学品库房、化学气体溶液储藏及分配间、废水提升站的事故通 风,事故排风的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小时。3.4职业卫生管理与监督3.4.1职

40、业健康监护1)制定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对接 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 书面告知员工;安排职业病人检查、诊疗和康复;职业禁忌和健康损害者调离安置;妥善 安置和调离职业病人;报告职业病等。2)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 关个人健康资料。342个体防护1)正确配备个人防护用品(1)防尘口罩防尘口罩的作用就是要阻止粉尘吸入,因此口罩的选

41、择主要是考虑其阻尘效率,尤其 是对5何以下的呼吸性粉尘的阻隔效率。防尘口罩包括自吸过滤式简易防尘口罩和自吸过 滤复式防尘口罩。简易防尘口罩分为无呼气阀和有呼气阀两种,前者吸气和呼气都通过滤 料进行,后者吸气和呼气分开;复式防尘口罩是由滤尘盒、呼气阀和吸气阀、头带、半面 罩等组成,其吸气和呼气有分开的通道。水泥生产工作现场,一般粉尘浓度高、颗粒物细 小,而且容易吸水结块,选用口罩时既要考虑具有较高的容尘量、又要考虑较高的过滤效 率(尤其对极细小颗粒),还要选用带有呼气阀的口罩。我国针对预防尘肺的口罩的选用规 定目前还没有。但是,口罩的选用原则,可参见国家标准:GB/T 18664-2002呼吸防

42、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2)防毒口罩/面具a.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此种防毒是靠佩戴者自身的呼吸为动力,将污染的空气吸入到过滤器中经净化后的无 毒空气供人体呼吸。根据结构不同,可分成导管式防毒面具和直接式防毒面具两类。前者 又称隔离式防毒面具,是由将眼、鼻和口全遮盖住的全面罩、滤毒罐和导气管等部件组 成;后者由全面罩或半面罩直接与滤毒罐(小型)或滤毒盒相连接,小型滤毒罐重300g,中型滤毒罐300900g,大型滤毒罐重9001400g,滤毒盒重200g。滤料作用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和化学反应。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是具有不同大小孔隙结构的颗粒,当气体或蒸气在活性炭颗粒表 面或微孔容积内积聚时,这种现

43、象称为吸附。这种吸附是逐渐进行的,直到气体或蒸气充 填活性炭的微孔容积,即完全饱和,气体和蒸气才可以穿透活性炭床层(即厚度)。活性 炭孔隙的内表面越大,活性越大,吸附毒气和蒸气效率也越高。化学反应:是用化学吸收剂与有毒气体和蒸气产生化学反应净化空气的方法。根据不 同的毒气和蒸气采用不同的化学吸收剂,产生分解、中和、络合物、氧化或还原等反应, 详见表所示。表12化学吸附剂与毒气(蒸气)的主要化学反应吸收毒气和蒸气的化学反应毒气和蒸气吸收剂遇水分解和中和加水分解的产物酸性毒气和蒸气、酸蒸气和卤酸酐等苛性碱、碱金属氧化物和弱酸碱性盐用酸性吸收剂中和氨酸、弱酸盐、弱碱和强酸的盐吸收和产生络合物氢酸及其

44、衍生物、氨氢氧化物和重金属盐氧化和中和氧化物砷化合物、一氧化碳、氢酸和硫化氢过氧化物、酸和盐还原卤化物、氯和溴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重金属低价盐b.隔离式呼吸器隔离式呼吸器又分为送风式和携气式两类。送风式有电动送风、手动送风和自吸式长 管呼吸器等三种;携气式有空气呼吸器和氧气呼吸器两种。各类型呼吸器组成及其特点见 表表13各类型呼吸器组成及其特点呼吸器类型组成特点手动送风机呼吸器全面罩、吸气软管、背带和腰带、 空气调节袋、导气管和手动风机等 部件不要电源,送风量与转数有关;面罩内由 于送风形成微正压,外部的污染空气不能 进入面罩内。电动风机送风呼吸器全面罩、吸气软管、背带和腰带、 空气调节袋、

45、流量调节装置、导气 管、风量转换开关、电动送风机、 过滤器和电源线等部件使用时间不受限制,供气量较大,可以供15人使用,送风量依人数和导气管长度 而定。自吸式长管呼吸器面罩、吸气软管、背带和腰带、导 气管、空气输入口(过滤器)和警 示板等部件将导气管的一端固定于新鲜无污染的场 所,而另一端与面罩连接,依靠佩戴者自 己的肺动力(呼吸肌的收缩)将清洁的空气呼吸器类型组成特点经导气管、吸气软管吸进面罩内。恒量式压气呼吸器防护罩、吸气软管、流量调节装 置、腰带、导气管、过滤器和压缩空气管等组件将来自压缩空气管道或高压空气瓶或空气 压缩机的空气,通过空气导管、吸气软管 送到面罩供佩戴者使用。设有流量调节

46、装 置,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送气量。供给式压气呼吸器面罩、肺力阀、软管接合部、背带 和腰带、导气管和空气压缩机等组 件用肺力阀、根据佩戴者呼吸的需要量来调 节送气量。复合式压气呼吸器同上两个高压空气容器瓶,当由于某种原因发 生中断送气时,能将供气源换成小型高压 空气容器,通过肺内阀吸入压缩空气。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分为正压式和负压式两类,通常由 高压空气瓶、输气管、面罩等部件用于抢险作业救援的分别用RPP和RNP标记,用于逃生自救的分别用EPP和ENP标记。其型号标志不同,储气量不同。使用 时,压缩空气经调节阀由瓶中流出,通过 减压装置将压力减到适宜的压力供佩戴者 使用。2)完善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

47、设置或指定个人防护用品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 人员,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发放、使用和报废管理制度。3)加强监督作业人员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建立严格的督查制度,作业过程中,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 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确保从业人员健康。4.控制标准4.1化学物质控制标准依据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要求,空气中化 学物质容许浓度(见表14)。表14: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序号中文名英文名化学文摘号(CAS No.)OELs(mg/m3)备注MACPC-TWAPC-ST

48、EL1氨Ammon ia7664-41-7-2030-2苯:Benzene71-43-2-610皮,G1a3苯乙烯Styre ne100-42-5-50100皮,G2B4丙酮Acet one67-64-1-300450-5臭氧Ozone10028-15-60.3-6二氧化氮Nitroge n dioxide10102-44-0-510-7二氧化碳Carb on dioxide124-38-9-900018000-8氟化氢(按F 计)Hydroge n fluoride, asF7664-39-32-9氟化物(不含 氟化氢)(按F计)Fluorides(exceptHF) , as F-2-10

49、镉及其化合物(按Cd计)Cadmium and compou nds, as Cd7440-43-9(Cd)-0.010.02G111汞-金属汞(蒸 气)Mercury metal(vapor)7439-97-6-0.020.04皮12汞-有机汞化合物(按 Hg 计)Mercury orga nic compou nds, as Hg-0.010.03皮13甲苯Tolue ne108-88-3-50100皮14甲醇Metha nol67-56-1-2550皮15硫化氢Hydroge n sulfide7783-06-410-16硫酸及三氧化 硫Sulfuric acid and sulfur

50、trioxide7664-93-9-12G117氯化铵烟Ammon ium chloride fume12125-02-9-1020-18氯化氢及盐酸Hydroge n chloride and chlorhydric acid7647-01-07.5-19氯化氰Cyanogen chloride506-77-40.75-20氯化锌烟Zinc chloride fume7646-85-7-12-21煤焦油沥青挥 发物(按苯溶 物计)Coal tar pitch volatiles, as Benzene soluble matters65996-93-2-0.2-G122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按

51、Mn02 计)Mangan ese andin orga niccompou nds, as MnO27439-96-5(Mn )-0.15-23镍及其无机化 合物(按Ni计)Nickel and inorganic compou nds, as Ni Nickel metal and in soluble compou nds Soluble n ickel compou nds7440-02-0 (Ni)-10.5-G1 (镍化 合物),G2B (金 属镍和镍合金)金属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可溶性镍化合 物24铅及其无机化 合物(按Pb 计)Lead and inorganic Compou

52、nds, as Pb7439-92-1(Pb)G2B(铅),G2A (铅的无机化 合物)25铅尘Lead dust-0.05-26铅烟Lead fume-0.03-27氢氧化钠Sodium hydroxide1310-73-22-28氰化氢(按 CNHydroge n cyani de,as74-90-81-皮计)CN29氰化物(按CN 计)Cya ni des, as CN460-19-5 (CN)1-皮301,1,1-三氯乙烷1,1,1-trichloroetha ne71-55-6-900-31三氧化铬、铬 酸盐、重铬酸 盐(按Cr计)Chromium trioxide 、 chroma

53、te、 dichromate, as Cr7440-47-3 (Cr)-0.05-G132石油沥青烟(按苯溶物计)Asphalt (petroleum) fume, as benzene soluble matter8052-42-4-5-G2B33四氯化碳Carb on tetrachloride56-23-5-1525皮,G2B34锑及其化合物(按Sb计)An tim ony and compou nds ,as Sb7440-36-0(Sb)-0.5-35钨及其不溶性化合物(按W计)Tun gste n and in soluble compou nds, as W7440-33-7 (

54、W)-510 j-36乙酸丁酯Butyl acetate123-86-4-20030037乙酸甲酯Methyl acetate79-20-9-200500-38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141-78-6-200300-39一氧化碳非高原高原海拔20003000m海拔3000mCarbon monoxide not in high altitude area In high altitude area 20003000 m3000 m630-08-020152030-40异丙醇Isopropyl alcohol(IPA)67-63-0-350700-4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55、Nitroge n mono xide)10102-43-9-15-42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 ne79-01-6-30-G2A43二甲苯(全部 异构体)Xyle ne (all isomers)1330-20-795-47-6108-38-3-50100-4.3噪声控制标准依据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要求,噪声接触限值(见表15)。表15噪声接触限值接触时间接触限值dB(A)备注5d/w, =8h/d85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声级5d/w ,丰 8h/d85计算8h等效声级接触时间接触限值dB(A)备注丰 5d/w85计算40h等

56、效声级4.4高温控制标准依据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要求,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 WBGT限值(见表16),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见表17)。表16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限值C)接触时间率体力劳动强度InIV100%3028262575%3129282650%3230292825%33313130表17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职业描述1(轻劳动)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正常情况下,如打字、缝纫、脚开关等);立姿;操作仪器,控制、查看设备,上臂用力为主的装配工作n (中等劳动)手和臂持续动作(如锯木头等);臂和腿

57、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 备等运输操作);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 运中等重物、除草、锄田、摘水果和蔬菜等)皿(重劳动)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等)V (极重劳动)大强度的挖掘、搬运,快到极限节律的极强活动4.5粉尘控制标准依据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要求,空气中粉 尘容许浓度(见表18)。表1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序号化学文摘号(CAS No.)PC-TWA(mg/m 3)中文名英文名总尘呼尘备注1铝尘铝金属、铝合金粉尘氧化铝粉尘Aluminum dust :Metal & alloys dustAluminium oxide dust7429-90-534-2石墨粉尘Graphite dust7782-42-542-3炭黑粉尘Carbon black dust1333-86-44-G2B4矽尘10%c游离SiO2含量 50%50%v游离SiO2含量 80%游离SiO2含量80%Silica dust10% free SiO2 50%50%v free SiO2 80%14808-60-710.70.50.70.30.2G1 (结晶型)5其他粉尘aParticles not oth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