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设计指引贴0420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1847286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0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光学设计指引贴0420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光学设计指引贴0420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光学设计指引贴0420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资源描述:

《光学设计指引贴04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设计指引贴0420(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wd.光学设计指引贴目录一、预备知识4一、概述5二、舞台变焦投影系统5三 长操作集编辑问题9四 补充说明10二、 预备知识10一、概述11二、长操作集编辑实例12三、照明设计指引贴14四、?对成像镜头设计质量的评估?14一 象质要求15二 光能要求16三 畸变要求17四 色差要求17五 工艺性要求17玻璃材料要求21五、?架构分析方法?21一 架构原理22二 架构图分析22三 架构调整23四 架构调整225五 合理架构及其分析26六 PBS棱镜处聚光镜设计26七 LED聚光镜设计27八 组合设计28九 小结32六、?ZEMAX中的宏解析?32一 综述32二 ZEMAX文件夹中的宏编程样例解

2、析33二 ZEMAX文件夹中的宏编程样例解析39七、?ZEMAX中棱镜建模与优化?41一 样例41二 在AUTOCAD中作图421 在AUTOCAD图示楔镜断点设置422调整楔镜断点平移量433调整等腰直角棱镜断点平移量444 聚焦校正44三 小结45一 标准45反射镜光路设置45二 反射光线出射角的调整46三 设计DM合色镜方法461 前工作面倾角调整462 添加楔镜远离复眼的反射面473 透过光路确实定48一 标准化样例48二 空间棱镜优化原理49八、?镜头样例图集?50九、非序列照明系统优化54一 关于非序列操作数分类541 非序列物体数据的约束542 非序列光线追迹和探测操作数55二

3、非序列系统的优化5557一 概述57二 教程要点571 进入纯非序列,进展单位设置。574 创立接收器594创立标准透镜615 光线跟踪分析和极化分析636 添加矩形ADAT光纤64假设何创立一个简单的非顺序系统6585一 概述85二 非序列工程86三 非序列优化861 清所有探测器862 非序列光线追迹873 探测器上光线能量的优化873 非序列光线优化过程87ZEMAX中假设何优化非序列光学系统翻译88混合式非序列 (NSC with Ports) zemax1011-1 混合式非序列1011-2 例子混合式非序列1021-3 出口埠1041-4 非序列组件1051-5 对象属性1061-

4、6 非序列性透镜对象1071-7 复制对象1071-8 定义多焦透镜1081-9 外表折射1081-10 空气透镜1091-11 调整焦距参数1101-12 多焦透镜1101-13 运行优化1111-14 带状优化1121-15 目标局部1141-16 光线目标1151-17 系统性能1151-18 运行影像分析性能之优化1161-19 设罝变数1171-20 最终设计117十、TO5 DM镜功能在TracePro中的模拟118十一、光源文件及应用126十二、在ZEMAX中理想光学系统合理架构的快速搭建?实例1?1321在ZEMAX中理想光学系统合理架构的快速搭建1322 “1-原态.ZMX抽

5、取框架1353 创立等效架构1364创立等效架构1365 PWC公式聚集136十三、在ZEMAX中对透镜求其PWC1411在ZEMAX中PWC法输入数据读取位置1422优化设置参考表适用说明143A 线性校正要求143B 线性校正要求操作1443 用等效mathmetica算式校验1504 结论150十四、ZEMAX中理想单镜PWC法求解(实例51511镜PWC法构造求解用公式1512 将上公式组移植到ZEMAX中1527用mathmetica校验单镜与系统初级赛特系数校核155十五、 ZEMAX上双胶镜PWC法优化设计双胶镜局部156一 双胶镜PWC法构造求解用公式156二 移植6双胶镜实体

6、化算式1581 创立初态双胶镜实体化架构文件1582 编写双胶镜实体化操作集160十六、双胶实体化模块应用实例-低倍显微镜头设计170一 低倍显微物镜设计要求170二 光路设计要求1701 几何像差设计要求1702 传函要求170三 棱镜初级像差171三 用单镜实体化操作集优化171四 优化结果工艺评估172五 小结173十七、镜头实体化模块优化小结-中等视场,中等口径变焦镜头设计?2倍变焦镜头?174一 规划1741 样例1742 重新调整设计要求1743 测绘系统数据1744 初步优化1755 变焦规划175二 PWC优化1771胶合镜问题1772 创立架构177三 在ZEMAX和CODE

7、 V间往返优化1821 优化结果182三 相关问题187四 PWC法小结188十九、光学系统塑料热补偿设计技术详解189一 ZEMAX中塑料热补偿设计操作189二 热补偿项说明189三 其它热补偿项说明190四 具有热效应材料的折射率修正问题190一、预备知识前言:今天借贴1聊聊光学镜头的优化设计问题,这也是多数光学同行所关心的问题。 对光学镜头的优化,不同的光学系统,光学设计的不同阶段,不同的人有各自的方法,很难说那种方法最优。这里介绍的方法,是绝大多数光学设计者所没有用过的,但在复杂的变焦系统中,却是行之有效的优化利器,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使镜头设计更上一层楼。 另外该贴还介绍了物距不同,

8、象方成像有轴向别离的三个位置的变焦系统,该系统设计时有15重构造,这在变焦系统中也算较复杂类。这类变焦系统的成像质量应假设何全面评估这可能也是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如果将上两个问题放在一起讨论,又会碰出是么样的火花我们试目以待.。 一、概述该帖介绍舞台投影变焦系统的光学性能约束要求,重点是提出超长操作集的高效编辑问题,让网友了解高效编辑对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性。二、舞台变焦投影系统1、 光路图见图1图12、 技术要求图1是物距不变时,只对像方三个图案盘位置分别调焦,在每个图案盘处要能进展长中短变焦。对图案盘1变焦时,系统总长=450mm;对图案盘2变焦时,系统总长=455mm;对图案盘3变焦时,系

9、统总长=460mm比要求的470mm短,允许。如果系统要能对5米20米成像都清楚,还应增加哪几重构造初步设计结果见“贴1-例1.ZMX,应假设何评估此系统,详见“3系统评估。波长620,550,450;Real Image Height:17.5mm;像空间F/#=1.2#TypeRadiusCurvatureThicknessGlassSemi-Diameter0STANDARD#DIV/0!0.00E+0010000000000.000 0.00 1STANDARD-725.491 -1.38E-0310.000 1.76, 27.6, 082.00 2STANDARD177.170 5.

10、64E-030.500 82.00 3STANDARD180.750 5.53E-0337.901 1.62, 60.3, 082.00 4STANDARD-409.067 -2.44E-030.474 82.00 5STANDARD122.938 8.13E-0336.615 1.74, 44.9, 082.00 6STANDARD696.733 1.44E-035.556 82.00 7STANDARD-230.753 -4.33E-036.000 1.62, 60.3, 046.62 8STANDARD70.601 1.42E-0219.551 40.30 9STANDARD-118.8

11、41 -8.41E-036.000 1.62, 60.3, 040.30 10STANDARD94.876 1.05E-0221.036 1.81, 25.5, 042.78 11STANDARD991.905 1.01E-03102.051 43.31 12STANDARD488027.970 2.05E-0618.094 1.75, 33.8, 055.39 13STANDARD-169.710 -5.89E-030.500 55.97 14STANDARD174.973 5.72E-0332.105 1.53, 65.1, 053.13 15STANDARD-96.453 -1.04E-

12、026.000 1.81, 25.5, 051.27 16STANDARD-297.336 -3.36E-030.500 50.21 17STANDARD#DIV/0!0.00E+007.349 45.70 18STANDARD87.887 1.14E-0221.275 1.74, 44.9, 049.13 19STANDARD738.662 1.35E-031.535 47.30 20STANDARD-2330.335 -4.29E-0414.513 1.81, 25.5, 047.30 21STANDARD-170.257 -5.87E-030.500 45.31 22STANDARD-1

13、68.400 -5.94E-036.000 1.81, 25.5, 044.80 23STANDARD74.537 1.34E-025.137 39.40 24STANDARD125.784 7.95E-0318.059 1.74, 44.9, 039.40 25STANDARD-224.223 -4.46E-0312.903 38.95 26STANDARD#DIV/0!0.00E+0055.000 34.04 27STANDARD#DIV/0!0.00E+000.000 17.61 28STANDARD#DIV/0!0.00E+000.000 17.61 3系统评估这是对物方无限远的变焦系

14、统,与一般变焦不一样的的是要对彼此别离5mm的图像盘都能清晰成像。由于系统要求对520米远都能投出清晰像,因此是牵涉到物距变化的调焦,像距变化对准不同图案盘的调焦。这是个双调焦变焦系统,设计上是较复杂的。下面是对初步设计结果的评估即对投影距离固定的变焦设计结果的评估,如果没有问题了,才可以进展下部设计。下面是系统评估:变焦镜头设计参数型号 开发编号序号分类规格要求设计结果1最小分辨格0.5mm0.35mm2色片盘9+13旋转图案盘1pcs7+14固图案盘1pcs10+15图案盘间距5mm10mm3个6图案尺寸白光孔径:34;有效图案:32有效图案:327出光全角1350初定13408光路总长4

15、20mm初定470mm9变焦范围50200mm53200mm10透镜规格数量少,质量轻13片11后截距50mm50mm3传函传函目标值是由小于3弥散要求算出的,现计算如下:1 短焦传函要求最小象元=55.1*Tan3=0.048mm,传函频率=1/(2*0.048)=10.4lp/mm。2 中焦传函要求最小象元=120.6*Tan3=0.105mm,传函频率=1/(2*0.105)=5lp/mm。3 长焦传函要求最小象元=200.1*Tan3=0.175mm,传函频率=1/(2*0.175)=3lp/mm。1 对于舞台投影系统,属于大像差系统,其传函理论评估MTF0.3的频率,即可代表此时的传

16、函频率。2 由设计传函可知,除短焦传函频率低于计算出的目标传函外,其它传函的频率应远高于目标传函因为以目标频率考核时,其MTF远高于0.3。3 其工艺传函考虑所有公差的传函,在制定考核频率下,MTF0.15即可,观察中焦,中间图案盘,其工艺传函是观察0.98概率下的MTF=0.31,它远大于MTF0.15的要求。从MTF看,系统在下步设计时,应侧重在短焦像质的优化,中长焦MTF远高于要求值。4 焦深评估:设光轴与图案盘垂直偏差不大于20,这样焦深应2GEO优化增加TRAR约束-3波差优化增加波差优化-4增加传函优化最好是几何传函 - 5传函优化最好是几何传函 - 多重构造只变焦,不调焦-5多重

17、构造变焦,调焦- 6温度折射率与热膨胀优化。 传函优化在初期多采用不等式约束,以减少矛盾制约。 7 长操作集只会提高效率,但必须使各约束间的矛盾尽量小,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初始构造的合理性。 一、概述在复杂光学系统设计中,许多性能校正是彼此有冲突的,假设何平衡好各方面的矛盾,是个棘手问题。不少人是通过更改操作数,调整其数值,权重来校正的,由于操作集过长不好编辑,也不好平衡权重而放弃了这方面的尝试,从而使校正摇摆不定,不能很快的得到好的校正结果。长操作集可控制参数多,各种需要控制的性能在里面,只需要调整目标值和权重即可,而不必删减,增加操作集这样可防止遗忘操作控制项。对长操作集的编辑控制是门学问,

18、它有许多内在的规律与技巧需要我们去摸索,在这里介绍的方法,只是其中的一小局部。一个好的长操作集可用于各种光学系统中,从而使操作集可局部标准化,从长远看反倒能加快系统的控制。另外长操作集是从全方位上控制系统的光学性能校正,因此能很好的平衡系统校正的多方面矛盾,使系统校正防止了摇摆不定,加快了系统校正步伐,提高了校正速度,对复杂的变焦系统尤其是这样。长操作集用于光学系统校正后期,以到达全方位控制光学系统设计的目的。在初始设计光学系统时,并不能用上长操作集,它是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逐步累积出来的,对应着外形设计,初步像差设计,参加传函设计,系统多重构造化,精细控制,全方位控制得到的。我们不要以为全方位

19、控制会降低效率,即使经历丰富的光学设计师也不可能用极少的操作集很好的控制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稳定校正,有了长操作集的概念及编辑方法,才能使全面稳定校正成为可能。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论述,将在后续的光学设计中逐步涉及到。长操作集中的权重是最关键的,它的给定也是上面各步优化累积得到的,并在长操作集优化过程中批量进展修改。在第3种情况下,长操作集由于控制全面,因此运行时间长,但用好时此方法是很稳定的即规律明显,不必中间经常光临它,在样例的一个循环大致要运行近1520分钟,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做别的事情,我的光学系统设计总结就是利用这局部时间完成的轻松完成。长操作集的控制编辑思想在前面步骤产生的短操作集中也可应用

20、,这会极大的提高校正速度。二、长操作集编辑实例1 DLP复眼后续照明光路文件“贴2-例1.ZMX是DLP复眼后续照明光路,假设采用0.24英寸DMD,长宽比=4:3,那么对角线长=0.24*25.4=6.1mm,长边长=6.1*4/5=4.9mm,短边长=6.1*3/5=3.7mm,考虑DMD光照区单边应用0.2mm余量,以便工艺校正。这样的DMD位置光照区尺寸=5.3*4.1mm这个尺寸以矩形通孔方式设置在DMD工作面。由图可见出射光斑的弥散还比照大,即光照区周界不够清楚;再有这个光路在X向,Y向的F#=2.4。它只考虑了DMD的12开关角的限制,没有考虑在其垂直方向没有开关角的限制,可以增

21、大相对口径,使DMD得到更大照明。为此重设置了X向F#=2.4,Y向F#=1.8,及优化函数。优化结果存成“贴2-例2.ZMX,这是一个典型的DLP复眼后续系统光路优化设置其特点是光路非旋转对称,其前提是中心光束出射主光线角在2527之间这个问题不在本课题之内,以后再谈。2 长操作集编辑接着上文,假定上构造是一个完好照明光路的局部,并打样通过。在小批量试制中,发现校正过程中,DMD光照区余量不够,希望单边再增大0.1mm余量。这个问题应如下解决。将优化操作集TRAC改成REAR注意一个TRAC命令需追迹20*12=240条光线,而一个REAR命令只追迹一条光线,这在复杂变焦系统中是非常值得注意

22、的,更改方法见长操作集编辑说明。由于要求DMD光照区由5.3*4.1mm改成5.5*4.3,能不能用扩大物方视场角的方法到达要求,这是不允许的,因为系统打样过了,即复眼出射视场角是不变的,只允许更改图1的两个聚光镜外径及两镜间隔不变。我们可考虑:DMD光照区由5.3*4.1mm改成5.5*4.3,其中4.1变到4.3,放大率4.3/4.1=1.05。载入“贴2-例2.ZMX将系统放大1.05倍F6更新提取现场数据存成1.MF。用EXCEL载入1.MF将:A TRAC改成REAR这局部借用笔记本的全部替换功能进展操作。、B TRAC 的面序号列全是0,代表像面;但改成REAR就代表物面了。因此面

23、序号列全改成21,指向像面这局部借用笔记本的全部替换功能进展操作。C 操作数现场值列复制粘贴到目标列。D 控制转到“笔记本软件页面再存成3.MF。取没有放大1.05的构造载入3.MF优化后存成“贴2-3.ZMX。下面侧重在EXCEL的编辑操作。以上操作详述如下:(2) 长操作集编辑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载入“贴2-例2F6存成“1.MF。翻开EXCEL,载入“1.MF,具体操作如下:控制转到ZEMAX,载入“2.MF,新编辑的2.MF载入成功,体会下长操作集的编辑,是很爽的。以上完成了操作集中,TRAC操作数改成REAR的操作,使计算量减小了上百倍,这在复杂变焦系统中十分重要。接着将系统乘1.05

24、倍更新将操作集存成“1.MF。关闭EXCEL再翻开EXCEL用图2方法将“1.MF载入EXCEL中,清空操作数目标列,复制操作数现场数据列,粘贴到目标列,全选,复制。以上完成了在EXCEL中提取现场操作数的操作删除粘贴存成“3.MF,此时“3.MF就是控制光照区到达5.5*4.3的优化操作集。为了验证操作集是否正确,控制转到ZEMAX,重新载入“3.MF,开启优化钮,优化函数为0,说明长操作集将现场数据列复制到目标列的操作成功注意:此时由于前面的操作保证了操作集的目标列=现场列,因此优化时优化函数必为零,如果不是零,那么前面的操作有问题。重新载入“贴2-例2,载入“3.MF,点击优化钮,优化函

25、数不为零,这是因为系统此时未乘1.05,优化后,将像面尺寸设置成5.5*4.3进展观察,光照区恰好充满,说明优化准确到位,存成“贴2-例3。说明:A 上面的长操作集编辑只是着重在体会,具体的技巧是非常多的。B 这里光斑的放大,不允许间隔与外径变化,因为光机构造已确定了,所以直接放大是不允许的。C 观察不同视场的弥散大小,发现大视场弥散小,小视场弥散大,可以将现场操作数值列的弥散斑,根据需要缩小不同倍数,再优化。这种操作如果不在EXCEL中进展,是很难完成的。三、照明设计指引贴上两贴以镜头设计为例介绍了长操作集的作用与编辑,此处介绍的是以能量观点进展评估的照明系统的设计。照明系统的设计牵涉到的是

26、千变万化,光怪陆离的世界,要总结出一套适应各种情况的统一规律又谈何容易但又非无迹可寻:这就是要从全局出发,把握照明系统各组元间的衔接规律,调整好矛盾,平衡好利弊,有舍有取。这里最重要的的是要有合理的初始构造,其它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本贴给出许多的 基本上是好的照明系统样例,它可作为我们设计照明系统的初始构造。希望大家能从全局高度去观察,才能找出内在规律,用缩放,拆卸,组合的方法,尽量扩大样例的实用范围。为了便于大家活用样例,在培训教材中“第五章 LCOS照明系统设计,“第六章 DLP照明系统设计两章,以实例介绍了从全局出发,把好各组元的衔接关口,尽量减少组元间性能上的相互干预,使各组元顺畅的组合

27、成高效,高质量的整体。照明系统的色域匹配是影响照明系统能量利用率和色性能指标的最重要处,但往往因认识缺乏被人们忽略,或因其难于驾驭而放弃。其造成的能量损失超过20。但由于其牵涉问题太多,问题讲述清又需花费较长篇幅,它与详尽解析清塑料热补偿设计一样指理论上搞清,而非简单应用,简单应用在培训教材“第八章 塑料非球面镜头设计介绍,只能放到专门的培训课中讲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们提供的样例是死的,但利用它们的人是活的:从大局着眼,各组元入手,做好衔接平衡就是破局的捷径。见“照明系统样例集成.pptx四、?对成像镜头设计质量的评估?不少光学设计同行感到镜头设计不好掌握,其实多数是对镜头设计到达什么

28、状态就算好的把握不住。镜头设计的目标值定的过低,以致于设计出的镜头总是不理想,同时也失去了进一步提高的动力。目标也不能定的太高,使系统复杂化,本钱过高,得不偿失。镜头成像质量是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应从:MTF要求频率要求、高中低频的MTF要求、色频率要求、MTF视场一致性要求、MTF温度要求、调焦MTF要求、变焦MTF要求、,弥散要求,焦深要求,光能集中度要求,视场均匀性要求,畸变要求DIST畸变要求、TV畸变要求,色差要求,公差要求,工艺性要求中心边缘厚度差要求、单镜两半径同心性要求、中心边缘厚度要求、本钱要求、玻璃加工软硬度、耐酸性等来全面评估镜头。在这里的评估指标对各种成像镜头 基本

29、上都适用,其中使用在不同场合的镜头所需另外的约束,不在小结中,请根据各系统的性能要求添加合理约束。一 象质要求1 MTF要求(1) 常用条件下的传函要求常用条件是指物距除两端点、变焦除两端点五点变焦、温度除两端点、最正确像面处的传函要求:频率CMOS、CCD、LCOS、DMD上1/2*最小象元直径MTF50%(接收器各点处)频率目视系统像面处,对应出射角3的弥散,其直径定为最小象元直径1/2*最小象元直径MTF30%舞台投影镜头,MTF50%(小视场广告投影镜头)。(2) 两端条件下的传函要求指物距两端点、温度两端点、变焦两端点五点变焦、最正确像面处的传函要求:MTFCMOS、CCD、LCOS

30、、DMD上40%(接收器各点处) 对于舞台投影镜头,由于不能用塑料镜头,故热变形,热折射率变化均不考虑,各物距调焦后的传函MTF30%。(3) 焦深要求由弥散斑确定的焦深当弥散光线散布方均根植RMS不大于最小象元直径时,象由点组成,成像是清楚的,下面计算的弥散半径(RMS)等于最小象元直径的像面的离焦尺寸:F#F/入瞳,对应轴向光束投射角 QArcTan【(入瞳/2)/ F】ArcTan 【1/(2*F#)】,设F1.8,那么QArcTan 【1/(2*F#)】ArcTan 【1/(2*1.8)】15.5假定计算出的最小象元尺寸0.008mm,那么由弥散斑确定的焦深0.008/Tan15.50

31、.028mm。如果F#1.5,QArcTan 【1/(2*F#)】ArcTan 【1/(2*1.5)】18.4假定计算出的最小象元尺寸0.008mm,那么由弥散斑确定的焦深0.008/Tan18.40.024mm。由透镜对正要求确定的焦深焦深由光轴对成像面的垂值偏差所决定,允许10。在焦深范围内MTF20%.例如0.46英寸的DMD,如果最大视场角25,那么F (0.46*25.4/2)/Tan2512.53,因此光轴对成像面的垂值偏差10时,引起DMD角顶对中心点沿轴向移位12.53*(10*0.00029)0.036mm,即焦深0.035mm,在焦深范围内,中心与角顶成像将同时清楚。再看一

32、例:0.19英寸的DMD,如果最大视场角25,那么F (0.19*25.4/2)/Tan255.2,因此光轴对成像面的垂值偏差10时,引起DMD角顶对中心点沿轴向移位5.2*(10*0.00029)0.015mm,即焦深0.015mm,在焦深范围内要求MTF0.2,中心与角顶成像将同时清楚。由弥散与对正要求共同确定的焦深由于0.46英寸情况下,透镜容易对正,因此由弥散确定的焦深允许略放松;但0.19英寸情况下,透镜不易对正,因此由弥散确定的焦深应略严,最后有:对手机投影镜头焦深0.015mm。对0.46英寸的承受器分辨率60lp/mm,焦深0.03mm,MTF20%。手机投影镜头的对正精度焦深

33、要求将更难保证,这成为手机投影镜头批量生产的难点之一,为了使手机焦深要求不致过严,F#2;但这会制约手机亮度,因此手机设计的另一难点,是需对各虑色镜进展频谱透过率的定量分析,给出合理的频谱透过率,角度透过率的综合技术指标要求。(4) 全视场传函一致性要求为了各视场传函即像面各点传函不致相差过大,应要求各视场传函一致性0.9(10 lp/mm时),MTF0.8(20 lp /mm时),MTF0.5(最大频率时)。(6) 色光传函要求在常用工作条件下,主波长传函MTF0.45、其它传函MTF0.35。2 弥散要求MTF只是象质要求之一,对于MTF符合要求的系统,象质只能说较好,还不能说很好。这是因

34、为在能分辨的鉴别率图案周围,有可能产生拉出的弱光带,影响比照度。客户对此还是比照挑剔的。这个问题主要是由弥散斑的RMS弥散散布半径的方均根植、GEO弥散散布半径的最大值共同决定的。好的镜头要求RMS最小象元直径、GEO90%。全视场亮度的一致性,是由视场光能均匀性决定的,它由最大视场能量与中心视场能量比来定义的,其要求如下:投影镜头:视场均匀性80%。舞台投影镜头:视场均匀性70%。照像镜头:视场均匀性50%。说明:视场均匀性70%(舞台投影系统)是指投影镜头视场均匀性要求,其照明系统的视场均匀性70%,因此舞台投影系统的总视场均匀性50%,与照像镜头的视场均匀性是一样的。三 畸变要求相对畸变

35、的百分数1.5%,对于投影镜头,主要是TV畸变1%(TV畸变定义为长边中心凸或凹点相对中心直边点的百分比)制版镜头畸变要求很严,不在此小结内。四 色差要求1 垂轴色差要求最大视场垂轴色差最小象元直径。例如最小象元尺寸0.008mm,那么最大视场垂轴色差0.008mm。2 轴向色差要求弥散张角ArcTan【1/(2*F#)】,轴向色差最小象元直径/【1/(2*F#)】最小象元直径*(2*F#)。例如:最小象元直径0.008mm,F#1.8,轴向色差0.1,否那么车边易垂轴串动,使中心偏超差,也会使边缘光圈超差。单镜前后面的同心性约束如下设单镜的前后面口径H1,H2;前后面半径R1,R2:3 公差

36、要求一般情况下焦距1540mm的成像镜头,中等精度公差分配如下:用ZEMAX2009计算公差,蒙特卡罗统计次数取3000,要求算出的98概率的MTF0.15。玻璃材料要求价格参考见“玻璃批次价格表.PDF光学与理化性能见“玻璃材料性能.xls五、?架构分析方法? 才来深圳不久,我出了不少PWC法的帖子,也解决了些实际镜头设计的问题,直到现在有时在系统的局部组元中还用PWC法。但由于深圳工作的高效快节奏,对复杂系统是否可用PWC法高效高质量的设计完成呢答案是否认的,我在工作中PWC法的替代工具是架构分析法,它给出各镜设计的合理约束机制,在架构中是逐一对各组元进展分解并分别实体化进展设计的,由于光

37、束的约束的合理性,使优化自动给出的初始构造也是合理的,与CODE V交互使用,最终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整个过程用时极短。为了说明架构分析方法,特出此贴。再说说为什么架构约束能给出好的初解问题,这是因为架构是整体设计的结果,只有各组元合理匹配,顺畅组成一个整体,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光学系统各项性能的要求,这样在此架构下的各组元实体化过程,就不会彼此冲突,约束好的构造的产生,因此今后光学设计者的注意力应放在架构合理性的分析与创立上。 该贴可以说是整个光学设计指引的灵魂,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在“光学设计指引中曾提到:“系统原理架构的光学性能把握,是光学设计指引的关键所在。光学系统的性能要通过系统架构来

38、凸显,系统架构是系统 基本组元用理想透镜来表征在合理约束下的组合,它使光学设计者易于从总体把握系统特性,并通过约束操作集的优化来验证对系统光学性能的理解是否合理,控制是否到位,方法是否简洁明确和有效。 光学系统的架构,不同的系统都有各自的规律,搭建的架构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最直观的反映系统特性,在控制计算上建设起的操作集,应层次清楚;架构中各组元间的相互约束和协调,是架构的神经中枢,光学设计者就是要把设计意图通过架构凸显出来,下面就通过LCOS照明系统的某一类共三类架构的创立,调整,优化,逐步控制系统到达要求的过程,体会一下架构分析控制法在光学设计中的作用。一 架构原理图1是贴2中的一个LCOS

39、聚光系统图。图1二 架构图分析架构分析需从全局着眼,看看系统有那些特点:1 LCOS光照效率问题及应对措施图一的架构,在LCOS上光照为圆斑,但LCOS是个长短边比为4:3的矩形,其形状光效4800/785461%本人注:参考图2 再考虑LOCS只能利用偏振光工作,那么形状效率X偏振效率30.5%,这个效率还不计其它能量损失,因此是非常低的。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形状效率,有3个途径:其一:LCOS与LED近似物像关系不能完全物像关系,否那么LED组件的布局间隔会成像到LCOS上,从而提高形状效率。其二:利用光棒得到无LED组件布局间隔的均匀矩形光斑,再用其与LCOS成物象关系的特点使形状效率

40、大幅提高。其三:利用复眼使LCOS上的光斑的形状效率大幅提高。 上面第一种本钱最低,但形状效率低于后两个,本例用第一种方法设计LCOS聚光照明系统。从架构原理分析得知了LCOS为什么会有三大类的照明架构。图22 改变架构通过架构分析可知,当采用第1类方法提高形状效率时,需使LED与LCOS近似物像关系,可使LED成像在LOCS前方2mm处。3 和色问题LCOS聚光系统,为了得到宽广的色域,采用三基色的和色方案,也有采用白光的。不同情况下,在LCODS上的色光斑都应尽量重合,以得到尽量多的色光重叠区,来提高色光的光能利用率。 本例采用白光照明系统,白光也是带有色光的,因此在LCOS后2mm处的成

41、像,也应尽量减小色差。假定我们投影镜头和照明系统都处在设计初期,因此PBS棱镜的设计在照明系统中不考虑投影镜头的问题。4 聚光镜求解由于我们手中只有图1,下面从此出发求解出各组元的理想焦距近似值。三 架构调整 先估算3理想透镜焦距值,棱镜材料Nd值: 在图3中,NdSIN16.516/ SIN8.2012,图3的角度偏差较大,可初步认为PBS棱镜材料为H-ZF52Nd1.85 看图3,由ZEMAX解出第3镜焦距13.08mm。图3 看图4,由ZEMAX解出第2镜焦距13.6mm。图4 看图5,由ZEMAX解出第1镜焦距-18.8mm。图5由图6,设置LCOS,光栏设置在LCOS上,0W1H投射

42、角42图6 LED阵列为2X3个,如图7:图7 上面解出了各组元的近似焦距,见“系统初态.ZMX。光路图见图8,各数据 基本吻合LCOS光斑高7.5,符合LCOS对焦线顶点尺寸,另外出射光束不是无限远,有一定会聚度,利于下步将LED象聚焦到LCOS后2mm处。图8四 架构调整2上面得到ZEMAX系统架构初态,现在将其聚焦到LCOS前方2mm处,见“系统初态2.ZMX图9由图9可以看出架构存在严重问题:1 象方离远心状态相差大,不利与投影镜头匹配。2 0W1H投射角太大,会被投影镜头拦切去很多能量。这些可通过架构分析来解决。五 合理架构及其分析架构越简单,越便于分析。图10是双远心照明的 基本架

43、构,其原理见“双远心架构分析.ZMX中的操作集,LED光能采光角55,PBS膜的透过角20透过率50的角,与其匹配的投影镜头F#=1.5。由图10可见,双远心架构与图9相比,合理多了。另外由于采用了6个LED,其对角线高1.9mm,致使光能采集利用率(SIN 55)255,太低了。图10如果采用4个边长0.7mm的LED,那么对角线高1.06mm(见图11),对应ZEMAX文件见“双远心架构分析2.ZMX,光能采集利用率(SIN 69)287,这个光能采集利用率是可以承受的。图11由上可见寻找合理初解的思路,要靠架构分析来实现,只要有合理的光学系统架构,就能指出寻找初解的方向。因此我们寻找专利

44、时,也要观察专利架构是否与我们设计出的架构相符,或者通过拆分专利,放到架构组元中去优化,最后在组合优化得到最终构造。下面介绍架构中各组元的设计:六 PBS棱镜处聚光镜设计由“双远心架构分析2.ZMX可得入瞳数据参考图10,然后用RAID,REAY操作数探测图12的入瞳数据,可得“PBS处聚光镜设计.ZMX,见图12:透镜焦距20.39略超17.85的焦距要求。图12七 LED聚光镜设计设计步骤如下:1 LED聚光镜拆分注意:这里用到的LED架构拆分方法可应用于各类透镜组元的拆分。该组元焦距F2.654(见“双远心架构分析2.ZMX “),令拆分成3个间隔1mm的透镜,对0W1H光线,使其过每个

45、透镜具有一样的偏折角(通过操作集进展约束,这里特别注意:控制OW1H通过各单镜有一样的偏折角,需分两步进展,第一步:用RETY反映出通过各理想透镜角度的正切,是带符号的,第二步用RAID控制角度减小量是相等的,由于有第一步控制,在此防止了角度减小量有可能反向的结果),见“创立LED聚光镜三架构.ZMX。2 架构图图133 第3镜实体化第3镜实体化文件见“LED聚光镜3设计.ZMX,其优化原理见文件的操作集。4 第1、2镜实体化手动使1、2两理想透镜实体化:手动使两镜焦距接近相等,弯曲方式弯向LED,且随着远离LED逐渐接近对称。观察组合焦距是否接近2.6,否那么使1、2镜焦距减小中心变厚,当组

46、合焦距接近5后,不再降低,按“LED聚光镜优化.ZMX操作集进展优化,得图14:图14注意:前面分析当对角线高1mm4个0.7mm的LED时,效率87,对角线高2mm6个1mm的LED时,效率55,这是在理想系统中,但在大象差系统中,会有较大出入,终究假设何要等到系统组合优化完后才知道,因此先取此解。八 组合设计1 全反光路优化观察“LED聚光镜优化.ZMX、“PBS处聚光镜设计.ZMX、“双远心架构分析2.ZMX得到组合系统,见“全系统.ZMX,优化后得“全系统2.ZMX见图15:图152 全正光路优化将图15反180得“全系统3.ZMX。. 59 DMD 对角线长25.4*0.59 15m

47、m,长边X短12X9 mm。观察TracePro中DMD上光斑图图16,尺寸14.5X8mm,比DMD尺寸略小,形状 基本相附,四周均匀性略欠,还需进一步校正。图163 利用理想光路数据进展优化由图16可见问题主要发生在边缘光线聚焦不够,且尺寸不够大。再观察图10,将其反光路,再只留1W,取出象方所有光线弥散值。作为优化函数,载入“全系统3.ZMX,且指定1W主光线交高9,优化后见“全系统4.ZMX,见图17图17观察图均匀性好了很多,长边长度够了单边有0.2余量,上下恰好为DMD短边长,没有余量,但均匀性还欠些,需继续调整。4 系统光斑优化“全系统4.ZMX非球面系数用到10次,另外用REA

48、Y控制1W交高7.5mm,优化后均匀性好了很多,只是边部比中心亮,需要边部光束聚焦变宽才行,为此将棱镜长改为15,重取最大视场光束现场值,且将所有光束按光线总高缩放到8mm在EXCEL中编辑调整,将调整后的光束高度作为目标值然后棱镜改成19mm,优化后载入TracePrro中给出40万光线追迹得图18存成“全系统5.ZMX:图185 系统光斑缩放在如18中可见系统均匀性很好,只是尺寸大了,为此系统缩放,将高度缩放到9+0.49.4mm(0.4是双边装配调整量)。缩放率9.4/100.94,将操作集存出,然后重新载入“全系统5.ZMX,再载入存出的操作集,优化后在PracePro中观察得图19:

49、图19光斑尺寸恰好符合要求,设定承受器尺寸为上图中尺寸,给50万光线,重新观察得图20见“全系统6.ZMX:图20由图20,照明系统光照区均匀性已 基本符合要求,但边部暗区略宽,可以用上述方法,通过改变棱镜长度,更新数据,存出操作集,在EXCEL中,提取现场光束数据,且缩放光束高度,使最大高度为DMD要求值,将此时光束调整值存到操作集的目标列,复制全数据到笔记本中,存成操作集文件,重新调整棱镜到原厚度,载入上操作集进展优化,在TracePro中观察是否符合要求,如此反复调整2、3次就可到达要求。5 能量评估在ZEMAX中DMD光照场效率E0.00W97.1%E0.30W80.1%E0.50W6

50、7.2%E0.70W54.2%E0.85W43.1%E1.00W31.8%E平均(0.9710.8010.6720.5420.4310.381)/6=633% 第1类LCOS照明的光效低于其它2类(尤其在非偏振光源下)。说明:据前图10中的能量计算,在理想情况下,用边宽1mm的6个LED阵列,其尺寸3.2X2.1mm,系统象差校正到达图10状态时,光效只能为55,现在由于象差的存在,光效为63,如果采用0.7mm的4个LED阵列,其光效在利用象差提高效率后,能到达90。因此在现场是用三组单色光路做成RGB系列的,光源用4个0.7mm的LED阵列,没有采用光棒与复眼。九 小结1 架构分析是光学设

51、计站在全局高度,进展各类矛盾协调的有效工具,它可替代PWC法高效快速求解合理的透镜构造。2 在能量均衡的过程中,EXCEL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计算处理性能,使光束灵活重组成为了可能。3 该类照明系统如果不是工作在激光光源下,或在没有偏振技术下,其光效要减小一半。六、?ZEMAX中的宏解析?ZEMAX程序使用灵活,各种接口易于掌握,极大的扩展了功能,灵活的解决了用户的特别要求。其中ZPL宏编程,是应用最广,扩展功能最齐全的,用活了它,可以解决操作数无法实现的控制,本贴是通过解析ZEMAX 2005自带的各宏程序,凸显编程思路,层次控制,并例举了几种有用的宏程序,加深体会ZPL宏语言编程的特点,控制的灵活性,抛砖引玉,扩展光学设计的视野。一 综述1 宏指令索引为了便于查看宏程序,本贴给出了宏命令索引文件“ZEMAX 程序设计语言ZPL.txt,便于快速对宏程序进展简单翻译。2 宏编程要点ZPL 类似与BASIC 程序设计语言,可用任何文本编辑器创立ZPL程序。宏指令的优化在评价函数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