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方法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1824134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方法(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方法一、对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方法 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1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自2005年1月1日起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1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

2、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2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上述第l条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

3、用一次。 4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按上述第2条、第3条规定执行。 5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6对无住所个人取得上述第5条所述的各种名目奖金,如果该个人当月在我国境内没有纳税义务,或者该个人由于出入境原因导致当月在我国工作时间不满1个月的,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我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奖金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183号)计算纳税。二、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1.按照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的

4、商数,查找相应适用税率A和速算扣除数A。2.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速算扣除数A)(1适用税率A)。3.按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数,重新查找适用税率B和速算扣除数B。4.应纳税额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B速算扣除数B。如果纳税人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的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先将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部分后,再按照上述第1条规定处理。根据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现行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个人支付的个人所得税款,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国家税

5、务总局公告关于雇主为雇员承担全年一次性奖金部分税款有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8号 为公平税负,规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计征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199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等规定,现对雇员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并由雇主负担部分税款有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问题公告如下:一、雇主为雇员负担全年一次性奖金部分个人所得税款,属于雇员又额外增加了收入,应将雇主负担的这部分税款并入雇员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后,按照

6、规定方法计征个人所得税。二、将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一)雇主为雇员定额负担税款的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雇员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雇主替雇员定额负担的税款当月工资薪金低于费用扣除标准的差额(二)雇主为雇员按一定比例负担税款的计算公式:1.查找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未含雇主负担税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12,根据其商数找出不含税级距对应的适用税率A和速算扣除数A2.计算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税所得额(未含雇主负担税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当月工资薪金低于费用扣除标准的差额不含税级距的速算扣除数A雇主负担比例)(1不含税级距的适用税率A雇主负担比例)

7、三、对上述应纳税所得额,扣缴义务人应按照国税发20059号文件规定的方法计算应扣缴税款。即:将应纳税所得额12,根据其商数找出对应的适用税率B和速算扣除数B,据以计算税款。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B-速算扣除数B实际缴纳税额=应纳税额-雇主为雇员负担的税额 四、雇主为雇员负担的个人所得税款,应属于个人工资薪金的一部分。凡单独作为企业管理费列支的,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不得税前扣除。本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特此公告。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案例分析【例题1】 中国公民李某2011年12月份工资4000元,12月发放其全年一次性奖金40000元,问李某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缴纳

8、的个人所得税?(1)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40000123,333.33 找出适用税率10扣除数105(2)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上述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额40000x10%-105=3,895.00 【例题2】 中国公民李某2011年12月份工资2000元,12月发放其全年一次性奖金40000元,问李某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1)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9、40000-(3500-2000)123,208.33 找出适用税率10扣除数105(2)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上述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40000-(3500-2000)10%-105=3,745.00 【例题3】 中国公民李某2011年12月份工资4000元,12月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40000元,问李某取得的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1)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的税率A和速算扣除数A为:40000123,333.33 查找不含税7级

10、累进税率表,找出适用税率10扣除数105(2)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速算扣除数A)(1适用税率A)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40000-105)(1-10%)= 44,327.78(3)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的税率B和速算扣除数B为:44,327.78 12= 3,693.98 查找含税7级累进税率表,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仍然为10%和105 (4)应纳税额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B速算扣除数B应纳税额=44,327.7810%-105=4,327.78【例题4】 中国公民李某2011年12月份工资2000元,12月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40000元

11、,问李某取得的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1)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为:(40000-(3500-2000)123,208.33 找出适用税率10扣除数105(2)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速算扣除数A)(1适用税率A)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40000-(3500-2000)-105)(1-10%)=42,661.11(3)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为:42,661.1112=3,555.09 找出适用税率10扣除数105(4)应纳税额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B速算

12、扣除数B应纳税额=42,661.1110%-105=4,161.11【例题5】 中国公民李某2011年12月份工资4000元,12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40000元,企业为其负担60%的税款。问李某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1、换算为含税的应纳税所得额。(1)查找不含税全年奖的适用税率A和速算扣除数A.40000123,333.33 找出适用税率10扣除数105(2)换算全年奖的含税应纳税所得额。4000010560%(11060%)42,486.17 (元)。2、按照国税发20059号文件规定的方法计算应扣缴税款。(1)找对应的适用税率B和速算扣除数B.42,486.176123

13、,540.51 (元),适用税率B为10%,速算扣除数B为105(2)计算应纳税额。42,486.1710%1054,143.62 (元)。3、计算个人应负担的税款。4,143.62 40%1,657.45 (元)。 (计算完毕)4、计算雇员计入工资、薪金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400004,143.6260%42,486.17 (元)。5、根据国税发20059号文件的如下规定验算:(1)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42,486.17123,540.51 找出适用税率10扣除数105(2)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

14、按上述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应纳税额42,486.1710%-105=4,143.62经验算,以上根据28号公告计算公式计算的个人所得税是正确的。6、会计处理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全年一次奖金 40000.00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全年一次奖金 2,486.17 贷:银行存款 38,342.55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4,143.62从【例题1】【例题3】【例题5】纵向对比,得出结论:当企业承担100%税款时,计算结果与【例题3】完全一致,个人最终所得40,000元,总共纳税4,327.78元,企业总支出44,327.78 ;当企业不承担税款时,就等同于【例题1】,个人最终所得36,1

15、05.00元,总共纳税3,895.00元,企业总支出40,000元;企业承担60%税款时,个人最终所得38,342.55元,总共纳税4,143.62 元,企业总支出42,486.17元;若企业承担60%的税款,且要求个人最终所得(即取得不含税收入38,342.55元),则同理可以推算出总共需纳税4,143.62 元,企业总支出42,486.17元。 最终结论:无论企业采取以上任何一种方法,都不会节税!三种方法归根到底效果是一样的!【例题6】中国公民李某2011年12月份工资2000元,12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40000元,企业为其负担60%的税款。问李某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16、1、换算为含税的应纳税所得额。(1)查找不含税全年奖的适用税率A和速算扣除数A。40000(35002000) 123,208.33 (元),适用税率A为10%,速算扣除数A为105(2)换算全年奖的含税应纳税所得额。40000(35002000)10560%(110%60%)40,890.43 (元)。2、按照国税发20059号文件规定的方法计算应扣缴税款。(1)找对应的适用税率B和速算扣除数B.40,890.43 123,407.54 (元),适用税率B为10%,速算扣除数B为105(2)计算应纳税额。40,890.43 10%1053,984.04 (元)3、计算个人应负担的税款。3,9

17、84.0440%1,593.62 (元)。4、计算雇员计入工资、薪金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400003,984.0460%42,390.43 (元)。5、根据国税发20059号文件的如下规定验算:(1)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42,390.43 -(3500-2000)123,407.54 找出适用税率10扣除数105(2)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上述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应纳税额(42,390.43 -(3500-2000)x10%-105=3,984.04经验算,以上根据28号公告计算公

18、式计算的个人所得税是正确的。企业采用“发放含税奖金”法应注意的问题年终奖多发不一定多得1、案例:今年年底,单位发给小李年终奖18800元,按照有关年终奖个人所得税政策计算,小李应为这笔收入缴税1775元,即税后小李实际拿到手的钱是17025元。同单位的小王年终奖是18000元,同样方法计算,应该缴税540元,税后小王实际拿到手的钱是17460元。这样,就造成小李比小王只是多了800元年终奖,但却要比小王多缴1235元的税,导致小李实际上是“得不偿税”,还要倒贴,结果拿到手的钱就比小王少了435元。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所得与税负不匹配的情况?如果年终奖数额增加到或超过某个临界点时,使得对应的纳税

19、税率提高一档,如从3%提高到10%,随之纳税额也相应地大幅增加,这时会出现一种特别的情况,就是年终奖数额增加“一小步”纳税额却提高“一大步”、“得不偿税”、多发不能多得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在奖金增加幅度大到一定数额(或称“平衡点”)时又会消失,重新回到奖金增加的幅度大于纳税额提高的幅度的状态,即多发奖金税后也能多得。由于个人所得税税率有七档,这些临界点也有多个,每个临界点与平衡点之间的区间,在业内,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盲区”或者“无效区间”,表明在这些区间内,所得增加与税负增加不相匹配,税收调节功能的失效与盲目。新的“盲区”共有六个,分别是:18001元,19283.33元;54001元,60

20、187.50元;108001元,114600元;420001元,447500元;660001元,706538.46元;960001元,1120000元。3、解决对策:年终奖发放请尽量避开“盲区”,否则,会“得不偿税”,多发有可能不能多得,甚至还会遇到“要为多发的1元年终奖多缴纳百元、千元甚至万元的税”这种极端情况。全年一次性奖金临界点节税筹划表 单位:元年终奖 除以12的商数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额 多发奖金数额 增加税额18,000.001,500.003%05400018,001.001,500.0810%1051,695.1011,155.1019,283.331,606.941

21、0%1051,823.331,283.331,283.3354,000.004,500.0010%1055,295.000054,001.004,500.0820%55510,245.2014,950.2060,187.505,015.6320%55511,482.506,187.506,187.50108,000.009,000.0020%55521,045.0000108,001.009,000.0825%100525,995.2514,950.25114,600.009,550.0025%100527,645.006,600.006,600.00420,000.0035,000.0025

22、%1005103,995.0000420,001.0035,000.0830%2755123,245.30119,250.30447,500.0037,291.6730%2755131,495.0027,500.0027,500.00660,000.0055,000.0030%2755195,245.0000660,001.0055,000.0835%5505225,495.35130,250.35706,538.4658,878.2135%5505241,783.4646,538.4646,538.46960,000.0080,000.0035%5505330,495.0000960,001

23、.0080,000.0845%13505418,495.45188,000.451,120,000.0093,333.3345%13505490,495.00160,000.00160,000.00企业发放职工的含税奖金位于该盲区或刚超过该盲区时,建议发放该盲区区间的最小临界值,以更好的节税!企业采用“发放不含税奖金”法应注意的问题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无法还原为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1、案例:某个人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49000元,该人月收入超过3500元,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如下:(1)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的税率A和速算扣除数A为:49000124,083.33 查找不含

24、税7级累进税率表,找出适用税率10扣除数105(2)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速算扣除数A)(1适用税率A)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49000-105)(1-10%)= 54,327.78 (3)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的税率B和速算扣除数B为:54,327.7812=4,527.31 查找含税7级累进税率表,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为20%和555 (4)应纳税额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B速算扣除数B应纳税额=54,327.7820%-555=10,310.56 验算:49000+10,310.56 =59,310.56 59,310.56124,942.5

25、5 找出适用税率20扣除数55559,310.562055511,307.11 结果:11,307.1110,310.56 相差996.55元2、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4,083.33元正好处于上下两个级次的临界处,在两个级次的临界处时,上下两级之间正好采用了不同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此外,在计算过程中,又采用了两个不同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即“适用税率A和速算扣除数A”与“适用税率B和速算扣除数B”所导致的结果。3、解决办法:由于个人所得税税率有七档,总共找出这样的无法还原的区间有六个。含税奖金60187.5-61632114600-122740447500-46329370

26、6538.46-7531611120000-1230100不含税奖金48705-4986086955-93060316005-327060464755-495060629505-690060解决思路一:教材在计算由不含税奖金收入推算出含税奖金收入时,采用“工资薪金不含税收入适用税率表”中级距划分的有关数据计税,是不妥的;而应该将该税率表的级次重新划分,从而推算出“不含税奖金收入所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税率表”。比如第1级次,当全年含税奖金收入为18000元(1500x12),不含税奖金收入为:1800018000*5%=17100元,即每月1425元(1710012)。解决思路二:应该对上面的

27、计算方法作一些改进,如果适用税率A 和B 不一样,只要重新计算: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速算扣除数B)(1适用税率B)例如上例:我们通过计算得知税率A与税率B不一样所导致无法还原,可以重新计算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速算扣除数B)(1适用税率B) (49000-555)(1-20%)= 60556.25应纳税额=60556.2520%-555=11556.25 验算:49000+11556.25 =60556.25 60556.25125046.35 找出适用税率20扣除数55560556.252055511556.254、其他顾虑的问题我们

28、在前面“发放含税奖金出现的盲区”介绍到的含税奖金的六大盲区,每个盲区必然对应着为不含税奖金区间,那么这些不含税奖金在转换为含税奖金的过程中,将转化为该盲区中的解呢还是其他解?含税奖金18000.0119283.3354000.0160187.5108000.01114600420000.01447500660000.01706538.46960000.011120000不含税奖金16305-1746043755-4870582005-86955296755-316005434505-464755541505-629505理论上,在上面表格中的不含税奖金还原为含税奖金应该有2个解,一个解位于该上

29、面盲区区间,另一个解要小于该区间最小值。我们通过带入法去测试,发现其解不位于该盲区区间中,这也说明得到的解是正确的!关于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其他问题1、何时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更合适?因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若发放半年奖、季度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就无法享受奖金收入除以12确定税率的优惠,因此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更合适。 若企业不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而分摊到每个月中发放呢?2、讨全年一次性奖金缴纳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哪个税负重的问题?假如企业实现的一笔收入全部用于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则该

30、笔收入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该笔收入全年一次性奖金)*25%=0,企业所得税实际缴纳数额为0,但是却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我们假“该笔收入用于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而缴纳个人所得税”与“该笔收入不用于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而缴纳企业所得税”差额进行研究。图一:设该笔收入用于发放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其中横坐标表示发放奖金数,纵坐标表示差额。图二:设该笔收入用于发放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结论:当发放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时,在31.6万元以内,缴纳个人所得税比缴纳企业所得税更实惠,其中在4.8万左右达到最大值8000元左右;但是大于31.6万元后缴纳企业所得税比个人所得税更实惠。图三:设该笔收入用于发放含税

31、全年一次性奖金结论:当发放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时,在42万元以内,缴纳个人所得税比缴纳企业所得税更实惠,其中在5.4万左右达到最大值8000元左右;但是大于42万元后缴纳企业所得税比个人所得税更实惠。4、若实务操作中不考虑“取得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的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假设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当月工资金额大于3500与假设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当月工资标准为2000,产生的差额如图:将这个差额的数值除以取得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的比值如下图:结论:除特殊说明,本文均假设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当月工资金额大于费用扣除标准,从上面图表中可以看出影响较小,剔除掉个人所得税税率级距无效区间外,基本影响都保持在1%以内。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