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人际关系》PPT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4178678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5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网络人际关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网络人际关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网络人际关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网络人际关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人际关系》PPT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网络人际关系、社会群体与网络组织,2011年3月,唐有财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1.网络人际关系,1.1 人际关系,涵义: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 人际关系的结构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的信息沟通方式和状况。 人际关系的分类(根据需求): 包容的需求 希望与别人交往,与别人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关系 控制的需求 希望通过权力或权威,与他人建立、维持良好的关系 情感道德思想的需求 希望在情感方面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关系,1.2 人际关系的倾向,量的定律: 交往数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与之交往人的密切程度就会受到限制。 质的定律

2、: 当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关系比较密切时,就会疏远与其他人的交往。,1.3 从人际关系到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关系+信任 信任是关系的资本化,它的学理作用是降低缔约费用。 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按其基本定义,是由多个节点(通常是个人或组织群体)构成的社会结构,它们由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型的相互关系来建立纽带,连接在一起,比如(共同的)价值观、理念、思想、金钱交易、友谊、绑架、厌恶、冲突、贸易等。,1.3 从人际关系到社会资本,社会网络的几个三个维度 网络饱和度-一个网络结构中,“实际存在的朋友关系”与“可能存在的朋友关系”之间的比例。 网络控制度-一个网络结构中,“实际存在的朋友间关

3、系”与“可能存在的朋友间关系”之间的比例,比例越高,个人对所处网络的控制度越低。 网络扩张度-“朋友们的社会网络结构中不重复的朋友总数”与“直接朋友总数”的比例,比例越高,网络扩张度越大,理论上可接近的朋友越多。,1.3 从人际关系到社会资本,模型1:仅存在与ego的朋友关系,无朋友间关系,1.3 从人际关系到社会资本,模型2:较简单模型,朋友间存在直接(一步)关系,1.3 从人际关系到社会资本,模型3:中等复杂模型,朋友间全部存在相互直接关系,1.3 从人际关系到社会资本,模型4:较复杂模型, 朋友间全部存在相互直接关系,且朋友拥有与ego无关系的其他朋友关系,一个思考:肥胖症集聚现象,Ni

4、cholas Christakis和James Fowler(2000)对2200人进行了一个关于肥胖症的研究课题:肥胖的人和非肥胖的人有各自聚集的显现。 1)如果你的朋友(直接朋友)们有肥胖症,你肥胖的可能性就会高出45%; 2)如果你的朋友的朋友(两步间接朋友)们有肥胖症,你患肥胖症的可能性就会高出25%; 3)如果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3步间接朋友)你可能都不认识这个人患有肥胖症的话,你患肥胖症的可能性就会高出10%; 4)一直追溯到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多步间接朋友)的时候,这层关系才会消失,这个人的身形和你的身形才不再会有关联。,类似的传染、扎堆现象:,吸烟 喝酒 投票行为 离婚

5、自闭症 微笑,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 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六度分隔”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 The Small-World Phenomenon,1.4 社会网络的理论基础,六度之内,玩转世界,六度分隔:只要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我们塑造了工具,此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 麦克卢汉,1.4社会网络的理论基础,150法则(Rule

6、Of 150) 从欧洲发源的“赫特兄弟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自发组织,这些组织在维持民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趣的是,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严格规定:每当聚居人数超过150人的规模,他们就把它变成两个,再各自发展。 “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个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 150成为我们普遍公认的“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 “动感地带”sim卡只能保存150个手机号 ;一个MSN对应150个联系人,1.5 网络人际关系,特点: 文本为媒质 匿名性 广泛性 “有缘”性 心近性,1.6 网络人际吸引,外貌 成功或能力 报酬性 邻近性 相似性 互补性 熟悉性 个性,网络上的

7、人际吸引与现实世界有相同也有不同,其中最 重要的不同是外貌的吸引力减低了,而内在的吸引力增 强了。,1.7 网络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陌生人: 一种是毫无关系的陌生人 与他人发生接触,却又保留离去自由的陌生人 网上陌生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四个范畴: 物理距离(实体) 互动距离(媒介) 社会距离(关系) 心理距离(亲疏),1.8 网络社会支持中的陌生人和熟人,在网络社会,人们之间的社会支持显示出多于现实社会中的社会支持频率 网民在“社区”中一方面与陌生人互动,一方面与熟人联系 网民拥有的“生活空间”比一般非上网者的宽广得多,1.9 互联网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弱连带关系的增多 草根文化的盛行 无组织的组

8、织力量 “华南虎照事件”、 “许霆案”,两个案例研究: 如何利用互联网建立关系网,理论准备:关系、强关系和弱关系,关系 (tie):“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由于交流和接触而存在的一种纽带联系”(格拉诺维特,1999)。 强关系和弱关系 格兰诺维特根据概述关系特征的时间量、情感紧密性、熟悉程度和互惠交换等四个标准把关系区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并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判断方法,即朋友圈子的重叠程度,当两个人没有关系时,他们的朋友圈子重叠程度最小,关系强时,重叠程度最大,关系弱时,重叠程度适中。 格拉诺维特认为强关系是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

9、,而弱关系则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 强关系的组成者的相似度高,他们之间信息的重复性也高,通过强关系传播的信息更可能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弱关系中的信息传播由于经过较长的社会距离 ,因此能够使信息流行起来。,案例1:豆瓣网与弱关系的建立,豆瓣网简介:,豆瓣网作为国内领先的SNS网站将整合元素放到了文化资本上。豆瓣网是一家以书籍、电影和音乐为分享主题的SNS网站,网站在用户不断添加自己喜爱的书籍、电影和唱片的过程中获取数据以分析使用者的文化品味、兴趣爱好,并通过先进的算法来不断聚合社会关系,从而形成庞大的社会网络社区。 豆瓣是要在文化资本的旗帜下聚合异质性人群,以文化资本来划分群

10、体,打破经济社会资本造成的现实区隔。而由“弱”关系带来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转化虽不是豆瓣的初衷,却是SNS发展层面上极富价值的结果。 豆瓣网的社会关系网络就是以文化资本为介质,通过建立在文化资本之上的互动来形成网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的线上关系,进而在线下实现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转换的过程。,以品味和爱好为基础建立好友添加机制更为精细的划分兴趣,从而建立关联。兴趣和品位越相近,建立管理的可能性越大。 通过文化资本建立社会资本。虚拟关系实体化 弱联系帮助社会下层实现向上流动。,案例2:人人网与强关系的建立,人人网简介,作为国内最大的校园SNS,人人网占据75%的市场份额,覆盖全国

11、3000多所高校,8000多所高中,7000家公司,以及海外12个国家1000所大学,注册用户1500多万,活跃用户880多万。 人人网走的是与豆瓣完全相反的道路,豆瓣靠书籍、电影和音乐来聚合用户,能够聚合到的用户就文化资本的标准而言是没有上限的,而且用户可以来自完全不同的社会阶层;校内则以学校、院系、专业、年级作为基本的整合要素,力求保持社区的纯粹性和健康性,将用户定位为学生群体。,实名制原则 以实名制为基础,推进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一致性的进程,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社区环境。 实名制提高了用户所属各种群体之间关系建立的效率。人人网在系统设置上为每一个用户设计了“

12、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地域”、“时间”、“专业”这样几个属性,粗略的估算每一个用户至少会形成“大学同学”、“高中同学”、“初中同学”、“小学同学”、“同届校友”、“往届校友”、“师兄妹”、“老乡”这样几个圈子。,搜索引擎 用户可通过点击个人页面上的资料来搜索到同网络内身份抑或具有某种相同特质的同学或同事,高级搜索的复合条件组合更可让用户高精度定位吻合需求的对象。,Webgame,IM,share,mini-blog 简单易行的页面即时互动游戏,主要通过好友之间的邀请展开,现在是人人网打法时间的主要方式。另外,其他的IM、Share和Mini-blog都是好友之间维系感情,加深

13、理解的工具。IM主要负责在线通信,在双方有即时通信欲望的时候起作用。而Share和Mini-blog则在好友之间拉开一段距离,同时又满足了双方需要了解对方“在做什么”的欲望。,2.网上社会群体,2.1 社会群体,涵义: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的互动模式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人类个体集合。 社会群体的基本要素: 一定的人数规模 一定的角色分工 联系纽带 有共同的目标和活动 群体规范 群体意识或归属感,2.2 现实群体VS.网络群体,相同点 都有一定数额的人在彼此互动 都有一定的角色分工 都有一定的规范 都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不同点 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场域不同 社会角色确定性和划分不同 社会关系

14、的复杂性不同 群体意识和归属感不同,2.3 网络社会群体的特征和功能,特征 亲和性 交往空间大 成员自由度大 功能 慰藉 满足社交需要 提供自我展示并认证观点 有助于个体目标达成,2.4 网络社会群体的分类,网络统计群体和网络实际群体 网络正式群体和网络非正式群体 网络大群体和网络小群体 网络初级群体和网络次级群体 网络地缘群体、业缘群体和趣缘群体,2.5 网络社会群体的动力过程,不可能发生的关系正发生关系 网络社会群体的情感投入 网络社会群体成员关系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网络社会群体内部关系的结构特点,2.6 网络社会中群体意识,群体意识是指一定人群所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它是为群体的实践

15、、利益和需要服务的,是人群集合体社会关系的反映。 群体意识的四要素: 政治诉求 经济利益 文化传统 价值取向,2.6 网络群体意识,网络社会群体意识的发生特点 虚拟的公共空间 相似的境遇基础 多样性的统一 渐进性的变化 网络社会群体意识的发生方式 群体认知 群体心理 群体互动 群体态度,3.网络社会组织,3.1 网络社会组织的含义,网络组织是指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通过网络所建立的分工明确的共同活动的人类群体。 网络群体可以没有章程,网络组织有具体成文规章;网络群体的约束力低;网络组织有权利和义务的约束。,3.2 网络社会组织的特征,特定的组织目标 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 制度化的组织结构 通则化的

16、行动规范 网络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网络组织的流动性: 一是网络组织是可以流动的; 二是网络组织中信息内容的流动。 成员未必要面对面工作,3.3 网络组织中的“金字塔”,在虚拟社区社会分层的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依据是“交流互动与内容贡献率”,根据发帖数量与质量、活跃程度、分享次数,网络组织用户的社会分层也呈现出金字塔似的结构,最下面是 “注册但不活跃者”、 “普通用户” “精英网民” “斑竹” “管理员” “总管”,3.3 网络组织的结构,现代组织是一个若干人在一起完成任务的社会群体机构。它要求有一套组织设置以有效地完成特定任务。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一种在组织内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形成的角色关系或工作关系。 组织结构形式可以分为: “自组织形式” “自发式” “设计式”:网络社会组织属于设计式组织结构,3.4 网络型组织,网络组织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组织变革的产物,它是一个由活性网络节点构成的有机组织系统。网络组织是一个具有概括性与前瞻性的概念。 基本类型: 内部网络 垂直网络 市场间网络 机会网络 企业组织变革的趋势 以网络式扁平组织结构取代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 以有机性组织结构代替机械性组织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