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新办公楼智能楼宇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41746850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新办公楼智能楼宇网络工程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xx新办公楼智能楼宇网络工程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xx新办公楼智能楼宇网络工程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xx新办公楼智能楼宇网络工程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新办公楼智能楼宇网络工程设计方案(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X新办公楼智能楼宇网络工程设计方案XXX新办公楼智能楼宇网络工程设计方案目 录1、用户需求分析21.1.项目概述21.2.系统功能描述3局域网资源共享3通讯系统32、综合布线系统遵循的标准与规范、设计原则33.系统设计53.1设计原则53.2数据、语音布线子系统设计5、数据、语音布线子系统总体目标5、数据、语音布线子系统设计要求5、数据、语音布线子系统设计依据6、数据、语音布线子系统设计方案63.2.5 数据、语音布线子系统结构93.2.6 数据、语音布线子系统技术要求113.3 有线电视子系统12有线电视子系统总体目标123.3.2 有线电视子系统设计标准和依据123.3.3 有线电视子

2、系统技术指标123.3.4 有线电视子系统技术要求123.4 视频监控子系统133.5 广播子系统133.6 电缆桥架和管槽子系统134 综合布线详细编码151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编码152 XXX新大楼智能楼宇网络工程编码151、用户需求分析1.1.项目概述XXX大楼位于YYY处,大楼共3层,大楼建筑高度2.25m、宽2.87米,该大楼被设计为一座智能化的综合建筑。该大楼集设计生产、办公于一体,基于智能化大楼的设计目标,该大楼将以建筑为基础平台,以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为控制中枢,以综合布线系统为传输平台,建立数据和语音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并将各系统进行最合理的组

3、合和管理,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使各子系统处于协调一致的高效、有序状态下运行。建成后的XXX大楼智能楼宇系统需具有综合型智能信息化。具备智能化的各种信息传递通道,使其在一段时期内能适应不断增长的新需求、新变化,充分发挥现代通信设施的新效应。本方案将根据这一特点进行统一考虑,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先进性、可扩充性、特殊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作为智能型高速信息传输网络,本综合布线系统需具备以下技术特征:* 先进性布线系统的设计目标决定了系统必须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方法和设备。既要反映当前的水平,又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灵活性布线系统要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一方面布线系统要能适应不同用途要求(如话音和数据

4、传输),同时还能够支持基于国际标准的不同厂家的有关网络或通信。* 综合性能支持各种数字、数据通信、多媒体技术以及通信管理系统,能适应现代和未来几年间技术发展的基本需求。* 可靠性本布线系统是数据、通讯、设备控制信息传递的最主要之通道,要保证信息可靠的传递,必须使布线系统具有高度可靠性。* 可扩充性布线系统应具有一定时间的使用寿命,而又要适应该段时间内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因此在设计本布线系统时,要考虑充分扩展的能力。* 经济性在满足上述原则的基础上,遵循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原则,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用。1.2.系统功能描述XXX大楼智能楼宇系统主要满足局域网资源共享、语音通讯、广播传输、视频传输

5、、安全监控等方面信息交流的需要。具体需求主要有:1.2.1局域网资源共享主要满足以下需求:* 为了能够对需要的数据、图像等信息进行随时查询、接收与发送,需建立内部局域网共享所有资源;* 为管理系统所需要的各类信息的获取与传送预留接口。1.2.2通讯系统主要满足以下需求:* 语音通讯* 图文传输* 数据通讯根据以上需求,对所建立的系统应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准,以满足系统当前的需要,同时保证一段时期内在同行业的先进性。2、综合布线系统遵循的标准与规范、设计原则除非特别指明,所有投标人必须遵守现有最新版本技术标准、规格及功能需求。标准及规范1、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GJBT-471)2、 智能

6、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3、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4、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5、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98-94)6、 电信线路遭受强电危险影响的容许值(GB6830-86)7、 机架安装板和相关设备(EIA-RS-310D)8、 用于平衡数字多点系统的发生器和接收器的电器特性(EIA-RS-485)9、 美国商用建筑大楼综合布线标准(ANSI/TIA/EIA568B)10、 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现场测试标准(TSB-67)11、 美国电信

7、基础设施管理标准(ANSI/EIA/TIA 606)12、 总配线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YD/T69493)13、 市内通信全塑电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J990)14、 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YD/T 1013-1999)15、 智能化系统验收标准(DB31/219.1-1998)除执行以上各项条例外,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还应符合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具体要求。系统总体要求系统应完整、全面,应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主流技术,选用设备应尽可能高标准配置,主要产品采用国内主流产品,部分产品采用国内中高档或进口主流产品,使系统功能达到先进水平,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系统应符合 的实际需要。系统

8、应具备长期和稳定工作的能力。系统应符合国内外有关规范的要求,并且实现容易,操作方便。系统应遵循开放性的原则,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硬件、通信、网络、等诸方面的接口和工具,使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扩展性和可移植性。在设计图纸与招标清单不一致时,作出深化说明并明确。本工程要构建以下智能化弱电系统:1) 综合布线系统(数据与语音)2) 安全防范系统3) 公共广播系统4) 有线电视系统我们这套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满足 新 大楼建设大楼智能化系统全方面的各项需求,建设一个完善的数字化信息系统。3.系统设计3.1设计原则根据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规范之要求,本项目将遵循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9、原则,即标准化、模块化、先进性、综合性、灵活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和经济性。3.2数据、语音布线子系统设计3.2.1、数据、语音布线子系统总体目标新大楼应采用满足ANSI/TIA/EIA-568-B标准草案的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大楼内语音、数据及图像通信等系统的传输媒体。考虑到现代化办公环境对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系统的信息传输的需求,在布线方面要求具有高度可靠性、灵活性及综合性,方便维护和管理,并且易扩容,面向未来的发展。、数据、语音布线子系统设计要求(1) 新大楼数据、语音综合布线系统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数据、语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和图像传输系统。(2)纳入综合布线系统的有:电话通信系统布线、计

10、算机网络系统布线。系统能兼容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并可与外部公用网络进行连接。(3)满足大楼办公自动化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要求;满足工作区变化时布线方案的调整。(4)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全模块化结构,方便系统的扩展;并且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如以后系统更改、设备移位时,不必重新布线,只须在相应的配线架上跳线即可。(5)本工程布线系统是树状加星型结构,以支持目前和将来各种网络的应用。通过跳线实现与不同的网络设备互连。可以实现各种不同逻辑拓扑结构的网络。、数据、语音布线子系统设计依据(1) 相关国际技术标准及规范ISO/IEC 11801:2002建筑物综合布线规范EIA/TIA-568B 商务建筑物电信

11、布线标准EIA/TIA-569 商务建筑物电信布线路由标准EIA/TIA 606 商务建筑物电信基础设施管理标准EIA/TIA 607 屏蔽与接地规范EIA/TIA TSB-67 商务建筑物信布线测试标准EIA/TIA TSB-72 集中光纤布线指导原则EN/50173 欧洲商务建筑电信布线标准(2)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和规范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J42-81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79-85 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GBT50311-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CECS 89-97

1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YD/T926 1-2-1997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行业标准3.2.4、数据、语音布线子系统设计方案系统采用树状加星型结构。根据用户的要求,主设备间设在一层,管理1、2层所有弱电信息点;子设备间设在三层,管理3层所有弱电信息点;地下1层有一个弱电电缆引入点,供整个大楼弱电系统与外界相连。建筑物结构如图2-1所示。图2-1 建筑物结构图大楼内各个楼层平面图如图2-2,图2-3,图2-4所示。图2-2 一层平面图图2-3 二层平面图图2-4 三层平面图网络中心交换机可采用千兆交换技术构成高速骨干网,用以连接服务器与楼宇间接入设备。中心交换机应具有大容量的

13、交换背板,采用模块化机箱设计,可以支持多种速率和传输介质,而且端口密度高且扩展灵活。楼层接入交换机应能够通过堆叠或增加模块来提高接入端口的密度,还应支持SNNP等网管协议,以便通过网络对所有设备的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3.2.5 数据、语音布线子系统结构结构化布线系统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采用模块化和分层星型拓扑结构,它一般可分为六个子系统,如图2-5所示。1、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 SUBSYSTEM)工作区子系统由用户终端设备连接至信息插座的器件组成,它包括插座面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信息插座有墙上、地上、桌上型等多种,标准有RJ45/RJ11

14、的单、双、多孔等各种型号。本方案中综合布线信息点共28个,其中数据点14个,语音点14个。详见“综合布线信息点位分配表”。工作区UTP信息插座根据实际情况采用2孔面板连接每个信息出口既可应用于电话,也可应用于数据终端连接。图2-5 布线系统结构图各楼层工作区子系统的UTP信息插座,采用标准的RJ-45信息出口。信息点数的确定原则:综合布线系统分布范围广,包含系统多,尽可能一次建设到位,否则扩展比较困难,因此在系统设计建设时,要保证足够的信息点数,至少满足大楼在今后10年内的使用需求。按照增强性综合布线系统标准设计,即每个工作区设置一组信息点(一个语音点、一个数据点)。为保证系统适应技术的发展、

15、保持与技术同步,本综合布线系统数据点、语音点均按超五类标准配置,保证满足155Mbps/622Mbps ATM和百兆以太网的需求。2、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 SUBSYSTEM)水平子系统是指用户的水平缆线系统,由设备间至工作区信息插座的水平铜缆组成。水平子系统中全部采用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UTP)电缆配置,应考虑支持ATM等高速数据传输性能要求,并支持相关的网络传输标准所规定的系统应用。3、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是针对设备间、交接间、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等设施,按一定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是布线分支管理机构,将主干电缆、光缆与水平电缆、光缆进行连接配线。在每个设备间中,

16、语音、数据的UTP铜缆和光缆连接配线架全部采用EIA/TIA标准的19英寸规格产品,并安装于19英寸机柜中。设备间连接水平数据超五类UTP电缆的配线架,应采用RJ-45端口式配线架;连接水平语音超五类UTP电缆的配线架,应采用110端口式配线架;连接楼层主干光缆和光纤到桌面光缆,采用光缆配线架;连接楼层电话主干电缆的配线架采用110式配线架。4、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作为综合布线系统的骨干部分,主要连接大厦综合布线系统设备机房与管理子系统设备间。本大楼语音主干采用3类25对UTP大对数双绞线,具体容量与各设备间的用户话音信息点数量相匹配,并根据相关规程规范要求,考虑一定冗余量,所有主干大对数双绞

17、线汇集于大楼1层的中心机房。本大楼数据主干全部采用4芯室内多模光缆,所有主干光缆汇集于大楼1层的中心机房。5、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总配线机构,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根据本大楼各功能区划分,通信机房/网络主设备间位于大楼1层。所有楼层语音、数据主干光纤全部集中于该中心机房;在三楼设一子设备间。3.2.6 数据、语音布线子系统技术要求1、铜缆水平超五类4对UTP平衡电缆,必须满足UL认证6个连接点的信道;铜缆信息点为全超五类配置,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既考虑到经济性又兼顾到将来的网络发展需求。每个信息点能够灵活应用,可随时转换接插电话、计算机或数据终端,并可随着用户的进一步应用需求

18、,通过相应同一厂家适配器或转换设备。除必须符合对所有产品要求的标准外,必须符合EMC标准的电磁兼容性要求。数据跳线的规格:厂家原装六类跳线,两端有插头,适用于所提供的配线架。跳线的所有电缆芯应漆上指定的颜色,RJ45-45的快接式跳线。数据级跳线的型式应符合TIA/EIA-568B标准。长度适合实际环境。2、光缆垂直系统光纤采用多模光纤,其必须符合IS011801(2002)的技术性能。3、连接硬件信息插座、配线模块、转换接头和交叉连接配线架等连接硬件必须满足或高于ANSI/EIA-568-B.2标准草案中对连接光纤、超五类电缆所提出的要求。4、信息面板要求UTP信息出口为单端口、2端口面板安

19、装方式,在面板端口上应有文字或图案标识,以区别语音出口或数据出口。并标识出端口号。三个光纤到桌面信息出口分别为双芯ST、SC、LC接头,2端口面板安装方式,并标识出端口号。5、机柜主设备间机柜采用800*600*1200mm机柜,子设备间采用530450800mm机柜。6、标识对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标识方法给出说明。所有标签标必须符合TIA/EIA 606布线管理规范。配线架上有明显颜色区分水平数据信息点、水平语音信息点,网络设备引线。3.3 有线电视子系统有线电视子系统总体目标本工程有线电视终端点数总数6个,详见“综合布线信息点位分配表”。系统采用1000M邻频系统,系统主要由节目源、前端信号

20、处理设备、干线传输部分、用户分配网络和用户电视终端插座等构成。系统前端留有充分的扩展容量,以便以后接入新的节目源。3.3.2 有线电视子系统设计标准和依据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1994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 GY/121-1995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6510-86有线电视与有线广播共缆传输系统技术要求 GY/T118-953.3.3 有线电视子系统技术指标有线电视网络建成后,目前网络中传输模拟电视信号,今后可接入数字电视信号,并逐步升级为交互式综合业务信息网。可开发电视会议、视频点播、CableModem高速数据接入、可是电话等多种宽带业务。

21、图像等级:5级用户终端电平:70.5dbuv载噪比:43dB载波互调比:54dB3.3.4 有线电视子系统技术要求为了保证系统整体接地,前端设备及机房应和建筑保持良好的接地。传输系统的电缆敷设要求:大楼内主干电缆采用SYWV-75-7(4P)同轴电缆;分支器到用户终端电缆采用SYWV-75-5(4P);放大器选用带反向传输预留接口的双向放大器;分支、分配器采用5-1000MHz双向传输分支分配器;用户终端选用全屏蔽用户终端。大楼在每层的同一地点都设计有智能化电缆井及出口,因此本系统中的垂直主干电缆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智能化电缆井来穿越建筑物。安装有线电视终端的各楼层电缆采用内部走线法,即每层的水平

22、电缆都从相应的智能化室中引出,采用穿PVC管保护方式敷设。各信息点终端安装于墙体下部,采用埋入式插座直接安装在于墙上;其旁边20cm处有一个三线单相电源插座;信息插座的低边沿线距地水平面30cm,信息插座与电源插座顶边(或底边)在同一水平线上,以美观为准。有线电视传输系统的缆线必须标示清楚。3.4 视频监控子系统视频监控点的设置:二楼走廊左端设置监控点。监控中心位于一楼主设备间机柜中。布线说明:主设备间机柜到摄像机需布3根线缆(视频、控制、电源)。3.5 广播子系统广播点的设置:4个广播吸定喇叭位于二楼走廊吊顶中。广播中心位于一楼主设备间机柜中。3.6 电缆桥架和管槽子系统1)概述本工程系统桥

23、架为除消防系统以外的大楼智能化系统需使用的电缆桥架和管槽、终端盒。考虑到楼层过道的空间因素,本工程建议:在电缆竖井中综合布线系统桥架和楼宇自控系统桥架自成系统,水平桥架采取各系统公用的方式敷设以节约投资。垂直系统桥架: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全钢喷塑垂直桥架 150100、要求采用隔板将光缆和电缆分开布放。水平系统桥架:采用全钢喷塑水平桥架各系统共用,采用隔板进行分离。根据电缆量分别采用10050规格。投标人应根据电缆量合理选择。2)电缆桥架的技术要求(1) 本工程要求所有电缆桥架采用槽式结构,重量轻,承载强,外形美观,组装方便。(2) 桥架应采用镀锌钢板,强度必须满足本工程的要求。(3) 桥架料厚选

24、择:150mm及以下宽度,料厚a应满足1mma1.5mm(4) 桥架允许均布荷载,在2000mm跨距内不小于1.2kN/m。(5) 各种吊装件,应能承受所支撑桥架相应规格、层数的额定均布荷载及自重。(6) 连接固定件等受力附件,应与桥架、吊装件等本体结构强度相适应。(7) 在额定支撑跨距情况下,桥架在承受额定均布荷载时的相对挠度不应大于1/200。(8) 吊架立柱、横担或侧壁固定的托臂在承受桥架额定均布荷载时,最大挠度值与其长度之比,不应大于1/100。(9) 要求桥架防腐采用复合防腐方式,在桥架表面镀锌后再喷塑。防腐处理要求附着牢固,附着层厚度均匀,镀锌层采用划线、划格法检验应不起皮剥离。整

25、体要求平整、均匀光滑、不起皮、无裂纹、色泽均匀一致。(11) 接地a.可利用桥架系统构成接地回路。b.对于表面处理材料为导电体时,可直接通过各节之间的连接螺栓进行连接,以形成接地回路:对于表面处理材料为非导电体时,应先清除履盖涂层然后再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形成接地回路。c.接地线可采用多段铜线连接,也可以采用接地铜片进行连接。d.对于桥架系统较长时。应间隔30米将桥架系统与接地干线进行连接。对于易出现振动的位置,在接地部位的连接处应装置弹簧垫圈。(12) 安装a.桥架水平敷设时,应按荷载曲线选取最佳跨距进行支撑,跨距一般为1500mm3000mm,垂直敷设时其固定点间距为1500mm2000

26、mm。b.桥架吊装件与周边环境相固定时应牢固可靠需用膨胀螺栓固定时,应将钻孔位置定在坚固的墙体或水泥体上,不得有松动可能。c.桥架多层安装时,其层间距一般为:控制电缆间应不小于200mm;智能化电缆与电力电缆间应不小于500mm,如有屏蔽盖板可减少到300mm;桥架上部距顶栅或其他障碍物应不小于300mm。4 综合布线详细编码1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编码1.1 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编码采用易学、易用、防误等特点;1.2 所有标签均采用打印的方式进行,在最后移交给用户时,不允许手写编码标识; 1.3 在设计编码标注时必须考虑使用人员有规律的查找、标准时必须清晰醒目,便于今后的维护工作;2 XXX新

27、大楼智能楼宇网络工程编码XXX新大楼智能楼宇网络工程非常庞大,设备间比较多,建筑结构较复杂,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编码体系,从而更好的便于弱电布线系统的管理和今后的维护,同时为今后和设备的连接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2.1编码原则 2.1.1整个编码系统必须具有唯一性; 2.1.2对于任何一个编码必须清晰准确; 2.1.3对于任何一个编码必须能够识别准确的位置; 2.1.4对于今后增加线缆,整个编码系统不须更改或修正; 2.1.5对于任何一个编码必须识别线缆的型号; 2.1.6对于任何一个编码必须识别端到端的连接; 2.1.7编码长度必须尽量短; 2.1.8必须考虑编码系统的可实施性和可

28、用性; 2.1.9整个编码系统必须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并和用户充分沟通; 2.1.10在实际编码标注过程中考虑到配线架大小的原因可适当对编码进行缩减,或作一定的修改。2.2编码规范根据XXX新大楼智能楼宇网络工程的特点和编码设计原则,必须设计一套合理的综合布线总体编码规范。根据这一规范制定详细的编码规则,在编码规则制定过程中应根基设备间配线架及信息点的特点作详细设计。 2.2.1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编码分系统实施阶段编码和竣工后的编码。 2.2.2在整个项目竣工前,由于各工作间编号未定,因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按楼层及信息点顺序编码。 2.2.3在整个项目竣工后,由于各工作间编号已定,因此在工程竣工后

29、采用按楼层及工作间编号进行编码。 2.2.4每个信息点编码长度不超过10个字符。 2.2.5详细编码和配线架上标识分离即文本记录编码必须详细但配线架上编码尽可能简化; 2.2.6在对具体配线架标识和信息点标识编码过程中为了缩短编码长度,可选用总体编码结构的一部分。 2.2.7对于每个编码在文本记录中必须唯一,但对具体配线架和信息点标识编码可以不唯一即标识编码是每个编码文本记录的一部分。 2.2.8整个编码规范为设计时编码规范,在项目竣工时,根基用户需求,或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2.3总体编码结构设计线缆类型标识线缆编码线缆类型SM表示普通单模光缆、MG表示普通多模光缆TG表

30、示零水峰光缆LG表示万兆多模光缆T6表示六类双绞线T9表示万兆双绞线T5表示超五类双绞线T3表示三类大对数2.4综合布线编码规则举例2.4.1数据总配线间(DMDF)配线架编码规则举例: 2.4.1.1 总配线架主干光缆编号规则(4芯多模光缆各1根)如:04F01ZLG表示第04层IDF第01芯主干万兆多模光缆2.4.1.2 总配线架主干双绞线编号规则(每个分设备间2根六类双绞线主干)XXF XX T6表示主干双绞线表示第几根主干双绞线表示第几层主干双绞线如:04F01T6表示第05层IDF第1根主干双绞线2.4.2语音总配线间(VMDF)配线架编号规则举例: 由语音总配线间至各单元设备间的采

31、用的是大对数线缆(100对),每个设备间的进线采用的全是连号,每根线缆第1芯用如下方式表示。JA XXF - X表示语音总配至设备间进线表示IDF间的楼层表示至某设备间的第几根大对数电缆如下图(至03F设备间语音进线)03F-1表示语音总配至03层IDF间第1根大对数线缆第1对图中的5、10、15分别表示第5对、第10对、第15对。03F-2表示语音总配至03层IDF间第2根大对数线缆第101对,03F-3表示语音总配至03层IDF间第3根大对数线缆的第201对过线架226JA03F-3过线架235210205230240215JA03F-126517610608535555803015659

32、040过线架过线架245220250225115165190140JA03F-2151176126207095452575100501051551801301601851351101201701951451251752001502.4.3 IDF设备间配线架编号规则 2.4.3.1 配线架数据/语音水平线缆编号规则:同主楼(群楼)信息点编号规则一样,具体如下: 如:03F04-02D表示3层的办公室304房间的第02个数据点2.4.3.2 配线架数据相邻设备间级连线线缆编号规则:表示级连设备间的楼层表示第几根级连双绞线XXF XXF XXT6表示级连设备间的楼层 如:01F03F01表示第1层

33、的设备间与第3层的设备间南的第01根级连线XXF XX T6表示主干双绞线表示第几根主干双绞线表示第几层主干双绞线 2.4.3.3 IDF数据配线架至数据总配线架主干双绞线编号规则(与总配的编号相同)如:03F01T6表示第03层第1根主干双绞线2.4.3.4 IDF配线架至总配线架主干光缆编号规则(12芯多模光缆各1根)如:03F01ZLG表示第03层IDF第01芯主干多模光缆2.4.3.5 IDF语音配线架水平部分信息点编号规则如:03F304-02V表示3层的办公室304房的第02个语音点 2.4.3.6 IDF设备间至语音总配间的主干大对数编号规则。由总配线间至各单元设备间的采用的是大

34、对数线缆(100对、50对、25对),每个设备间的进线采用的全是连号,每根线缆第1芯用如下方式表示。如下图(至03F设备间语音进线)03F-1表示语音总配至03层IDF间第1根大对数线缆第1对图中的5、10、15分别表示第5对、第10对、第15对。03F-2表示语音总配至03层IDF间第2根大对数线缆第101对, 03F-3表示语音总配至03层IDF间第3根大对数线缆的第201对过线架22603F-3过线架23521020523024021503F-126517610608535555803015659040过线架过线架24522025022511516519014003F-215117612620709545257510050105155180130160185135110120170195145125175200150以上是语音主设备间至子设备间的大对数线缆编号规则,与至其它IDF设备间的的相同。总结:以上为综合布线所有配线架的编号规则,每一个IDF设备间与MDF设备间编号有相同的部分,比如主干双绞线、主干光缆、主干大对数。对于线缆两端采用相同编号重在为了以后的维护及使用。注意:所有编号都在实施前设计,对于现场的编号及线缆的位置非专业人员不得操作,专业人员在改变了线缆的位置时必须做好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