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9《班队管理》教学大纲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1734741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4.9《班队管理》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9《班队管理》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9《班队管理》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2014.9《班队管理》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9《班队管理》教学大纲(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班队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000301 课程类型:理论课课程名称:班队管理 学 分: 2 适用专业:师范类各专业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班队管理是体现师范院校特点的一门专业课程,担负着培育和发展学生班级教育与管理素养的重要任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班队管理的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班队管理的主要概念、理论观点和教育理念,了解班队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懂得班队管理的活动开展所必备的条件,明确学校班队管理工作的基本规范及要求。为发展师范性、体现教师教育特点,所有师范生必须掌握班队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班队管理课程是实现该任务的重要凭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班

2、队管理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班队管理的现象,明确班队管理的科学理念,了解当前班队管理的发展趋向。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班队管理的理论水平,发展师范生班队管理技能,为教育实习和教育实践提供教育理论准备;引导学生参与教育研究的兴趣,发展研究班队管理的能力;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帮助学生加强师德修养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其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 掌握班队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2 掌握班队管理的理论并运用于实践;3 对班级管理理念进行反思,形成新的教育观;4 了解课程相关知识,为课程开发与利用作知识储备;5 帮助学深树立科学班级管理理念;6 学会分析学校、家庭和

3、社会教育的关系;7 鼓励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不断思考教育目的和价值。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师范类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以其他的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其他课程的延伸。先修课程为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等。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建议开设36学时。章(单元)内容讲课学时实验(上机)学时课堂讨论(习题课)学时现场教学学时总学时现代小学教育与小学生44班队工作的意义与理念44班队工作的内容与原则44班队工作者的素养44班队建设44班队中的人际互动426班队活动组织与设计426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22班队工作研究22总学时32436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 古人伏、沈嘉祺、朱炜,小

4、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主要参考书:1.林崇德主编:中国独生子女教育百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田本娜主编:小学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3.戚建东等主编:班主任工作艺术,华夏出版社,1991年 4.李伯黍等主编: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5.鲁洁主编:德育社会学,福建出版社, 1998年版6.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7.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8.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9.黄济、王策三主编,现

5、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管理学的交叉性和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专题讨论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以现实问题导入和基本理论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知识传授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方法 媒体要求:多媒体教室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要求学生从学科角度出发,撰写一篇论文。考核要求:本课程为考试课,要用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大纲

6、 第一章 现代小学教育与小学生( 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小学教育的性质与特点2. 理解现代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现代小学教育现状3. 掌握现代小学教育模式、选定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4. 学会分析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不同的人二、教学内容(一) 小学教育的性质和特点1.小学教育的性质2.小学教育的特点(二) 现代小学生与小学教育1.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2.现代小学生的时代特征(三) 21世纪的人才素质和现代小学教育1.不同的教育模式培养不同的人2.现代小学教育模式 第二章 班队工作的意义与理念(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班级、少先队的含义2. 理解班级、少先队的性质与特点3. 了

7、解班队工作的意义4. 班级与少先队的联系与区别5. 掌握班队工作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一)班级、少先队的含义、性质、特点(二)班队工作的意义(三)班级与少先队的联系与区别(四)班队工作的理念1.学生主体观2.知行统一观3.可持续发展观4.全局、全面观5.生命教育观 第三章 班队工作的内容与原则(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班队工作者的主要任务2.了解班队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3.了解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的主要职责4.理解并掌握班队工作的基本原则5.了解小学班队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与共同任务二、教学内容(一)班队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二)班队工作的基本内容(三)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四)

8、班队工作的基本原则1.正面教育原则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3.适应年龄特征与因材施教相统一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原则5.教育一致性和连贯性相统一原则 第四章 班队工作者的素养(4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政治素养2.理解思想素养3.掌握学识素养4.理解道德素养5.掌握心理素养6.掌握实践能力二、教学内容(一)理解政治素养(二)理解思想素养(三)掌握学识素养(四)理解道德素养(五)掌握心理素养(六)掌握实践能力 第五章 班队建设(4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班队建设的基本框架2.理解班队思想建设 3.理解班队组织建设的意义4.掌握班干部培养的方法5.了解少先队组织机构

9、、少先队干部的培养6.掌握班队制度建设的依据7.制定课堂规则的原则二、教学内容(一)班级建设的意义1.班队建设的必要性2.班集体建设的意义(二)班级建设的基本框架1.班队思想建设2.班队组织建设3.班队制度建设4.班队环境建设第六章 班队中的人际互动(6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班队中的师生互动 2.理解师生互动的实质4.了解师生互动的类型5.了解影响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6.掌握师生互动的基本准则7.掌握班队中的个别教育、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二、教学内容(一)班队中的师生互动1.师生互动的实质2.师生互动的性质与类型3.影响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4.师生互动的基本准则(二)班队中的个别教育1.学业

10、与品德发展良好学生的教育2. 学业与品德发展中间状态学生的教育3. 学业与品德发展存在问题学生的教育(三)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教育1.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正确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第七章 班队活动的组织与设计 (6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班队活动的意义 2.掌握班队活动题材的来源3.理解并掌握班队活动的原则4.掌握活动的组织与设计二、教学内容(一) 班队活动概述1.班队活动的含义与意义2.班队活动的原则(二)班队活动的组织形式1.主题教育活动2.班队例会3.班队文艺活动4.班队体育活动5.班队科技活动6.班队劳动7.班队游戏活动(三)班队活动设计案例第八章 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11、(2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必要性2.掌握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有效形式二、教学内容(一)学校与家庭的合作1.学校与家庭合作的必要性2.家校合作的主要类型及具体形式3.关于我国家校合作的状态反思及其改进设想(二)学校与社区的合作1.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必要性2.学校与社区合作的组织形式 第九章 班队工作研究(2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研究过程的性质2.掌握行动研究实施的基本原理3.了解科研课题产生的条件4.了解科研问题的确定与假设二、教学内容(一)班队工作研究的原理与策略1.发扬科学人文精神2.行动研究3.案例研究(二)班队工作的研究课题1.科研课题产生的条件2.研究课题的案例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