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1725887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7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3章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3章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3章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第3章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u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uOSI参考模型 uOSI的层次结构 u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 本章知识点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协议 网络用户要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要在各互联节点间实现信息交换,就需要实现不同系统中实体间的通信。实体能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东西。系统计算机、终端和各种软硬件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实体。什么是协议?3.1.1 网络协议的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层次结构和协议的集合 采用层次化结构的方法描述计算机网络系统,便于将复杂的网络问题分解成许多较小的、界限比较清晰而又简单的部分来处理。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协议协议实体间

2、控制数据交换规则的集合。其关键成分:语义:用于解释比特流的每一部分的意义。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 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等。如用于协调和差错处理 的控制信息;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数据出现的顺序等。包括数 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包括速度的匹配和排序。语义表示要做什么?语法表示要怎么做?时序表示要什么时候做?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邮件的发送过程 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2几个重要概念1)协议(Protocol)2)层次(Layer)3)实体4)接口(Interface)5)体系结构(Architecture)协议协议是

3、一种通信约定。层次分层的目的在于将一个问题的复杂性弱化。实体实体是通信时能发送或接收信息的任何软硬件设施。接口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如邮政系统中的邮箱)。网络的体系结构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把每个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为定义明确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间的通信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一个功能完备的计算机网络需要制定一整套复杂的协议集。对于结构复杂的网络协议来说,最好的组织方式就是层次结构模型。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3.1.2 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 通常把一组相近的功能放在一起,形成网络的一个结构层次,这种处理方式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1)各

4、层之间的独立性好;2)灵活性好;3)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4)易于维护和实现;5)有利于促进标准化。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3.1.3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20世纪70年代,一些重要的计算机生产厂商相继推出了适合本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如:IBM:网络体系结构(NSA);DEC:DEC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NA);SPERRY UNIVAC: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DCA);NCR:非集中式数据处理网络体系结构(DNS);东芝:先进的网络体系结构(ANSA)。这些体系结构的出现:极大地推动网络技术进步;如何使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化。1980年2月,ISO:开放系统

5、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简称OSI/RM。1983年OSI 被正式批准为国际标准,即ISO7498国际标准,亦被称为X.200建议。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是GB9398。1开放系统和互连模型的由来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OSI 是一种终端设备、计算机、人、网络和通信处理机之间交换信息所需要的标准协议。3.2 OSI参考模型3.2.1 OSI参考模型的基

6、本概念 2.OSI标准的三级抽象(1)体系结构(Architecture)OSI参考模型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层所包括的可能服务。(2)服务定义(Server Definition)OSI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接口提供给更高一层,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样实现的无关。3.2 OSI参考模型(3)协议说明(Protocol Specifications)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同层协议:规定了每个层次中,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相应的约定和规程。下图为同层之间传送的数据形式。接口协议:规定了相邻层之间的约定和规程。网络协

7、议和接口确定之后,网络的体系结构也随之确定 OSI中的数据流示意图 3.2 OSI参考模型3.2.2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OSI的制定策略:分层结构化技术。规定:每层向上层提供服务;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完成本层的协议;层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接口来实现;只要接口不变,任何一层实现技术的变更不会影响其余各层。按上述原则,OSI共包括了7层OSI参考模型结构示意图 3.2 OSI参考模型ISO分层的基本原则:1)网络中各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每层的选定尽量着眼于已有成功经验的国际标准协议;4)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实现通信;5)各层界面应选在服务描述最

8、少、穿过接口信息流最小的地方;6)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7)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间的通信;3.2 OSI参考模型3.2.3 OSI层与层之间的通信服务原语: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通过与下层交换的命令的组合。常见的服务原语主要有四类:(1)请求(request):由服务用户发往服务提供者,请求它完成某项工作,如发送数据请求。(2)指示(indication):由服务提供者发往服务用户,指示发生了某些事件。比如说,接收到一个远地送来的数据。(3)响应(response):由服务用户发往服务提供者,作为对前面发生的指示的响应。(4)证实(confir

9、m):由服务提供者发往服务用户,作为对前面发生的请求的证实。如数据成功发送 一个完整的服务原语包括三个部分:原语名、原语类型和原语参数。原语名和原语类型一般都用英文写出。两者之间用圆点或空格隔开,原语参数可以用中文表示,用括号与前面两部分隔开。3.2 OSI参考模型如:传输连接的请求原语:TCONNECT.request(被叫地址、主叫地址、)原语名 原语类型 原语参数 分隔符服务原语的服务 有确认(confirmed)服务 无确认(unconfirmed)服务 服务原语的服务:有确认服务原语 请求原语;指示原语;响应原语;证实原语。无确认服务原语 请求原语;指示原语。原语类型:(1)有确认的

10、原语类型:发出的请求原语要求得到确认。XXXX.REQ XXXX.IND XXXX.CNF XXXX.RSP3.2 OSI参考模型四类服务原语间的关系:(2)无确认的原语类型:发出的请求原语无需对方予以确认。XXXX.REQXXXX.IND3.2 OSI参考模型3.2.4 OSI数据传输方式 OSI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即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理解网络服务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第一、两种服务方式对实现服务的网络协议的复杂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第二、在网络传输的各层,都会涉及到这两种服务。1面向连接服务 该服务是指对等实体在传输PDU之前,整个过程包括如下三个阶段。建立连接。

11、包括鉴别对等实体的身份、协商数据传输时的控制信息(例 如:用户数据的体积、窗口尺寸、使用的协议类别等)。传输数据。包括传输用户数据,以及为了数据传输而进行的交互控制 (例如:数据传输的确认、活动管理、令牌传递等)。释放连接。释放双方已经建立起来的连接。面向连接服务的特点:见P703.2 OSI参考模型2无连接服务 特点:无连接服务特点表现在:无连接服务的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地址,各分组 在系统中独立传送。无连接服务中的数据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连接建立、维护与 释放三个过程。数据分组传输过程中,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分组可能出现乱 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需要指定某种机制加以有效控制。无连接服务

12、的可靠性不好,但是协议相对简单,通信效率较 高,适合猝发式通信。注意:网络服务的可靠性主要通过确认、重传等机制来保证。3确认和重传机制 确认与重传目的端在收到每个数据分组后,要求向发送端发送正确接收分组的确认信息。常用的策略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发送端没有收到目的端的确认信息,就认为数据分组发送失败,发送端需要重新发送该数据分组。3.2 OSI参考模型可采用的另一种策略是:接收端不向发送方传送确认信息。即接收端不确认,发送端也不重传数据分组。因此,这种策略的协议简单,不需要增加网络额外的负担,但是它必须以降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为代价。这种机制可以提高数据传送的可靠性,但需要制定较为复杂的确认和

13、重传协议,且会增加网络额外的通信负担,占用较大的网络带宽。重传机制如右图所示。3.3 OSI的层次结构OSI 模型结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系统系统1主机主机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系统系统2主机主机内部子网协议传输介质传输介质传输介质通信子网 应用层协议7654321报文报文报文报文分组帧比特 表示层协议 会话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3.3 OSI的层次结构 3.3.1 物理层 1物理层的功能 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和释放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提供物理链路的连接和数据的传输。具体而言有:数据传输服务 提供需要的

14、机械、电气、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DTE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发送和接收数据能力的设备:用户终端、计算机以及各种IO设备等。DCE两个远距离通信的DTE,必须加一些中间设备,这就是DCE,如:MODEM。3.3 OSI的层次结构(b)电气特性:规定了在链路上传输比特流有关的电路特性;(c)功能特性:规定各信号线的功能或作用(a)机械特性:规定硬件接口所用连接器(一般都采用插接式连接器)的规格、大小、形状、尺寸、插针或插孔的数量和排列情况、锁定装置形式,以及相应传输介质的参数和特征等(d)规程特性:定义DTE和DCE通过接口连接时,各信号线进行比特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动作序列)。2物理层传输媒

15、体和互连设备 物理层常用的互连通信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等(1)中继器(Repeater)中继器(Repeater)工作于OSI的物理层,是局域网上所有节点的中心,它的作用是放大信号,补偿信号衰减,支持远距离的通信。(2)集线器(HUB)集线器(HUB)也工作于OSI的物理层,是中继器的一种具体形式,区别在于集线器能够提供多端口服务,也称为多口中继器。3.3 OSI的层次结构3物理层协议 典型的物理层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RS-232-C 机械特性:规定了孔端连接器和针端连接器连接DTE和DCE设备的物理特性。常见的孔端连接器和针端连接器有DB-25、DB-9,如右图所示:电气特性:EI

16、A-232规定数据线上的所有数据以逻辑0和1的形式传输;功能特性:对连接器的各针进行定义 规程特性:指明了通信过程中事件发生的顺序以及过程细节。3.3 OSI的层次结构3.3.2 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基本功能:包括建立实体间的链路连接,数据封装与解封,发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通过校验、确认、反馈重发、流量控制等手段将原始的物理连接改造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等。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与释放链路的管理工作;将传输数据增加的同步信息、校验信息及地址信息封装成数据帧;数据帧传输顺序的控制;差错检测与控制;数据流量控制。主要功能有2数据链路层协议 主要有:二进制同步通信(BSC)协议、高级数据链路

17、控制协议(HDLC)、串行线路网际协议SLIP和点对点通信协议(PPP)。1)二进制同步通信(BSC)协议 3.3 OSI的层次结构(1)控制字符 BSC协议用ASCII和EBCDIC(广义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交换码)字符集定义的传输控制字符来实现相应的功能。如下表 表3.2 BSC中的控制字符编码及功能控制字符ASCII码值EBCDIC码值功 能SOH(Start of Head)01H01H报文的标题信息或报头的开始STX(Start of Text)02H02H标题信息的结束和报关文本的开始ETX(End of Text)03H03H报文文本的结束EOT(End of Transmissi

18、on)04H37H文本传送结束,并拆除链路ENQ(Enquire)05H2DH询问,用以请求远程站给出响应ACK(Acknowledge)06H2EH由接收方作出对正确接收到报文的响应DLE(Data Link Escape)10H10H转义,用以修改后继字符的意义NAK(Negative Acknowledge)15H3DH由接收方作出未正确接收到报文的响应SYN(Synchronous)16H32H同步字符ETB(End of Transmission Block)17H26H正文信息组结束3.3 OSI的层次结构(2)数据报文格式 根据传输数据块的性质的不同,BSC协议的数据报文有如下四

19、种格式:不带报头的单块报文或分块传输中的最后一个报文块格式SYNSYNSTX报文ETXBCC 带报头的单块报文格式SYNSYNSOH报头STX报文ETXBCC 分块传输中的第一个报文块格式 SYN SYN SOH 报头 STX 报文 ETB BCC 分块传输中的中间报文格式 SYN SYN STX 报文 ETB BCC3.3 OSI的层次结构(3)数据传输过程 BSC协议的数据传输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数据链路建立阶段、数据通信阶段和链路拆除阶段。下图所示为主机A与主机B交换数据的过程。由于BSC协议与特定的字符编码集关系过于密切,故兼容性较差。另外,由于BSC是一个半双工协议,它的链路传输效率

20、很低。3.3 OSI的层次结构2)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HDLC协议的数据链路配置方式:非平衡配置和平衡配置 非平衡配置方式 特点:主站发出命令,控制数据链路的工作过程。从站接受命令,发出响应,配合主站工作。非平衡配置方式的数据传送方式正常响应模式:主站启动,从站响应并 向主站传输信息。异步响应模式:从站启动。平衡配置方式 特点:是链路两端的两个站都是复合站。数据传送方式:异步平衡模式:任何站点都可以发送或接收命令,也可以给出应答,并 且各站对差错恢复过程都负有相同的责任。3.3 OSI的层次结构 HDLC协议的帧格式 数据帧通常具有固定的格式,HDLC协议的数据帧格式如右图所示:标

21、志字段(F):标志数据帧的开始和结束位置,用以解决帧的同步问题。地址字段(A):地址字段的内容取决于所采用的配置方式。控制字段(C):控制字段与帧类型有关。信息字段:可以是任意的二进制比特串。帧校验序列字段:可以采用16位CRC校验方式3.3 OSI的层次结构 HDLC协议的帧类型信息帧(I帧):控制字段的第一个比特位为0;监控帧(S帧):控制字段的第12比特位为10;无编号帧(U帧):控制字段的第12比特位为11 。HDLC的帧类型 信息帧 1(命令帧):轮询位,要求被轮询的从站给出响应 1(响应帧):终止位,表示接收端确认的结束(即1表示发送结束,0表示发送继续)P/F=监控帧(S帧):监

22、控帧用于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S帧的控制字段的第34位为S帧类型编码,通过S域四种不同的组合形式表示不同的帧类型,其名称和功能如下表所示。3.3 OSI的层次结构 无编号帧(U帧):用于提供对链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种控制功能,这些控制功能由第3、4、6、7、8等5个M位(M1M5,也称修正位)的不同编码形式来定义,可以定义32种附加的命令或应答功能3.3 OSI的层次结构(4)HDLC数据传输过程 分为3个阶段:数据链路建立阶段、信息帧传送阶段、数据链路释放阶段。第2阶段的完成需要用到信息帧和监控帧,第1、3阶段的完成需要用到无编号帧。右图分别表示多点链路和点对点链路的建立和释放。3.3 OS

23、I的层次结构(5)HDLC特点 与BSC相比较,HDLC具有以下特点:传输的透明性。HDLC对任意比特组合的数据均能透明传输。“透明”是指某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看起来好像不存在一样。高可靠性。在HDLC规程中,差错控制的范围是除了F标志的整个帧,并且HDLC对I帧进行编号传输,有效地防止了帧的重收和漏收。高传输效率。在HDLC中,额外的开销比特少,允许高效的差错控制和 流量控制。适应性强。HDLC规程能适应各种比特类型的工作站和链路。结构灵活。在HDLC中,传输控制功能和处理功能分离,层次清楚,应 用非常灵活。3.3 OSI的层次结构3)串行线路网际协议SLIP 通过电话连接使用IP协议有两种

24、串行线路网际协议SLIP;点对点的通信协议。4)点对点通信协议(PPP)3P是为在同等单元之间传输数据报而设计的链路层协议。3P协议的功能 数据报封装。3P支持异步链路和面向比特的同步链路。链路控制协议LCP。3P提供的功能适用于大多数环境 网络控制协议NCP。建立、配置、测试和管理数据链路连接。PPP协议的帧结构 各个字段的含义为:标志字段(Flag)。长1B,帧的起始或结束,其值为 “7E”(01111110)。地址字段(Address)。长1B。其值始终为”FF”(11111111),广播地址.控制字段(Control)。长1B,其值为“03”(00000011),数据传输采用无序帧。3

25、.3 OSI的层次结构 协议字段(Protocol)。长2B,用于识别帧的 Info 字段封装的协议如下所示。信息字段(Information)。长度可变。帧校验字段(FCS)。常为2B,差错检测,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PPP链路的建立与拆除 用户拨号接入ISP时,路由器的调制解调器对拨号做出确认,建立一条物理连接;PC机向路由器发送一系列的LCP(链路控制协议)分组;NCP(网络控制协议)为新接入的PC机分配一个临时的IP地址;通信完毕,NCP释放网络层连接,收回原来分配出来的IP地址;LCP释放数据链路层连接,释放物理层连接。3.3 OSI的层次结构(2)流量控制(3)拥塞控制3.3.3 网

26、络层 1网络层的功能 功能主要有(1)路由选择2网络层协议 网络层协议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网际协议IP 1)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ICMP 是IP的一个辅助协议,用来向源主机发送差错报告和控制信息。2)网际协议IP IP协议与TCP协议结合组成整个因特网协议蔟的核心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服务,不提供差错校验和跟踪。两个基本任务 提供无连接的和最有效的数据报传送;提供数据报的分段及重组,支持最大传输单元的数据连接。3.3 OSI的层次结构(1)“尽力而为”(最有效)的传送服务。传送主要通过路由器和路由协议来完成。路由协议 路由选择协议路由传送协议(2)数据报的分片及重组 原因

27、:不同的物理网络技术,支持的最大帧MTU长度不同。最大帧长MTU:是指一个特定的网络所允许通过物理帧的最大数据长度。分片的基本方法如右图所示:分片可以发生在原始发送端主机上,也可以发生在中间路由器上。3.3 OSI的层次结构 当所有分片到达目的网络的主机后,才对它们进行重组。目的网络的主机通过数据报首部的标识符来查证各分片是否为同一个数据报的分片,且根据片偏移及标志来控制分片和重组,如图所示 IP数据报的分片、传输及重组示意图 3.3 OSI的层次结构(3)IP数据报的格式 IP接收运输层的数据(UDP用户数据报或TCP报文段),在前面添加IP的首部,封装成IP数据报(如右图)。因此,IP数据

28、报分为IP报头和数据区两部分。IP数据报的结构形式如下图所示:IP数据报IP数据报结构示意图 3.3 OSI的层次结构 IP首部中有许多控制信息。(1)版本号占4比特(2)首部长度占4比特(3)服务类型占8比特(4)总长度字段占16比特(5)标识字段占16比特(6)标志字段占3比特(7)偏移字段占13比特(8)生存时间占8比特 (9)协议字段占8比特(10)首部校验和占16比特 (11)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占32比特(12)选项字段允许对IP首部进行扩展,长度可变,但是实际中很少被用到。(13)填充字段3.3 OSI的层次结构3网络层设备 网络层的设备主要有路由器和网关 路由器 路由器工作于网络

29、层,用以实现不同网络间的地址翻译、协议转换和数据格式的转换等功能。网关网关(Gateway)。网关在传输层上实现网络互连,是最为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采用不同高层协议的网络互连 面向连接面向无连接的3)ARP(地址解析)协议 和 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3.3 OSI的层次结构3.3.4 传输层 功能是为应用层的应用程序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有效、可靠的服务。具体(2)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服务质量等管理服务。(1)为高层数据的传输建立、维护与拆除传输连接,实现端到端的传输。(3)负责对数据报进行分段、合并。(4)提供多路复用机制。功能两个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1.用户数据

30、报协议UDP 优点(1)不需建立和释放连接,开销和延迟小;(2)一台S可同时向多个C传输相同的消息;(3)UDP的首部只有8个字节,TCP(20B),额外开销很小;(4)吞吐量只受应用软件生成数据的速率、带宽、源端 和终端主机性能 的限制。UDP由两个字段组成:首部字段和数据字段。格式如上图:3.3 OSI的层次结构负责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传送服务,主要用于传送大量报文,并为传输可靠性提供保证性措施。TCP主要提供数据流转送,可靠传输,有效流控制,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技术等。3.3 OSI的层次结构(1)TCP连接的建立与释放 2 TCP协议 3.3 OSI的层次结构(2)数据的可靠性传输(3)

31、流量控制,如右图所示:(4)全双工信息流服务(5)多路复用技术 TCP报文段的首部信息如下图所示。1)端口号包括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占32个bit位。2)序号占32个bit位,标识数据字节流。3)确认号表示希望收到对方下一报文第一个字节的序号。4)报头长度指示数据开始处离TCP报文起始处的偏移量。5)保留域为将来应用而保留的位(0)。首部各字段的含义:3.3 OSI的层次结构6)控制域定义6种不同的控制位当为1表示U(URG)代表紧急指针域有效;A(ACK)代表应答域有效;P(PSH)代表push操作;R(RST)代表连接复位;(SYN)代表同步序号;F(FIN)代表发送方已达字节末尾7)窗口

32、表示发送方最多可连续发送的字节数。8)校验和是TCP协议提供的一种检错机制。9)紧急指针给出到紧急数据位置的偏移量。10)选项长度可变,最多可达40字节长度。单字节和多字节选项。11)填充 12)数据3.3 OSI的层次结构3.3.5会话层会话层主要进行会话管理、数据流同步和重新同步。1会话连接的建立与释放(1)会话地址映射为传输地址;(2)选择需要的传输服务质量参数(QOS);(3)协商会话参数,识别会话连接;(4)传送有限的透明用户数据。2会话管理 3同步与重新同步 协调、管理和控制两个会话实体之间的交互活动。同步就是使会话服务用户对会话的进展情况有一致的了解,在会话被中断后可以从中断处继

33、续开始,而不必从头恢复会话。注:对会话进程的了解是通过设置同步点来获得的。会话层定义了主同步和次同步两类同步点。主同步点用于在同步的数据流中划分出对话单元;次同步点用于在一个对话单元内部实现数据结构化。主主要要功功能能3.3 OSI的层次结构3.3.6 表示层表示层的主要作用是为不同终端的上层用户提供数据表示和信息的语法转换方法。1数据表示 通过字符编码和浮点数格式的不同解决了连接到网络的不同计算机之间数据表示的差异。2语法转换 表示层通过对数据进行一般结构描述的抽象语法使各个系统间交换的数据具有相同的语义。3数据处理(1)数据加密(2)数据压缩 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与解密使得任何即使窃取了通信

34、信道的人也无法得到明文信息、更改传输的信息或者在信息流中插入假消息压缩从应用层传递下来的数据,并在接收端回传给应用层之前解压数据来实现具体功能3.3 OSI的层次结构3.3.7 应用层 应用层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一层。:1.Telnet协议 通过选项协商机制,确定通信双方可以提供的功能特性。2.FTP协议FTP服务是一种实时的联机服务,如右图所示:3.邮件服务协议:SMTP提供了一种邮件传输的机制邮件传输过程如右图所示:4.HTTP协议 连接 请求 应答 关闭连接应用层几种协议5域名服务 3.3 OSI的层次结构5域名服务 提供了一种面向用户的字符型主机命名机制域名系统。主机域名的一般格式

35、为:主机名.单位名.类型名.国家代码 从右向左 国家代码 最高域名,代表主机所在的国家与地区。如:cn中国、hk香港、uk英国等。类型名 二级域名,指明主机所属组织的类型或所在的地区。例如:com商业、edu教育等。单位名表示主机所在的区域或者是单位。例如:tsinghua清华大学,pku北京大学等。主机名 由服务器管理员命名。例如:表示中国商业机构新浪网的www服务器。域名解析是将主机域名与IP地址进行映射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正向解析从域名到IP地址;逆向解析从IP地址到域名。3.4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 1、TCP/IP参考模型的产生和特点 (1)起源 (2)特点1)开

36、放的协议标准,且独立于硬件与操作系统,为异构网的互联打下了基础;2)可在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网络系统间实现互联;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管理控制起来十分方便;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等。TCP/IP是当前人们公认的工业标准。3.4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 2、TCP/IP参考模型简介TCP/IP 采用分层原则,将模型分为4层: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主机-网络层各层功能1)主机-网络层:接收并发送IP数据报,完成物理层网络协议的功能等2)互联层: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处理请求 3)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会话连接,将数据无差错地传送出去

37、4)应用层:能提供各种Internet管理和应用功能 3、OSI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3.4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 1)共同点都采用协议分层方法:复杂问题简单化;一些层次的功能大体相似: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均能实现异构网的互联;都是计算机通信的国际标准:OSI:国际标准;TCP/IP:工业标准;均能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服务;都基于一种协议集的概念:都有一簇相互独立的协议。2)不同点模型设计的思路不同。OSI:模型在先,协议在后;TCP/IP:协议在先,模型在后;层数和层间的调用关系不同最初的设计初衷不同。OSI:只考虑用一种标准将各种不同的 系统互谅在一起;TC

38、P/IP:充分考虑网际互连协议IP。对可靠性强调不同。标准的效率和性能不同。OSI:标准大而全,效率低;TCP/IP:协议简单高效,可操作性强。市场应用和支持不同。前者:理想国际标准;后者:“既成事实”的国际标准。3.4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 3)OSI 的不足 OSI 过于理想化;OSI将“服务”和“协议”的定义相结合,导致模型十分复杂,阻 碍了相应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影响了市场的占有率和发展;OSI 有多余的层次,如会话层很少用到,表示层几乎不用;OSI重复的功能多,如:差控,流控,寻址几乎每层都有;OSI严格按层次模型编程困难。尽管“原语”很容易由高级语言 实现。4)TCP/IP不足TCP/IP在服务、接口与协议上的区别不清楚,一方面是实现起来有一定的复杂性,另一方面缺乏对新技术发展的指导。TCP/IP对非TCP/IP协议具有排它性,这对于TCP/IP的推广不利;TCP/IP将OSI的P层和D层合并成立主机网络层并不清楚,其实P和D分开是合理和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