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二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167871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1.1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国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二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全国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二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全国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二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资源描述:

《(全国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二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二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件.ppt(1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十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高考历史 (全国通史专用),考点一民主法制建设、“一国两制”与外交成就 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2018课标,41,4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2、(4分),五年高考,答案(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解析(3)分析材料三,可以从乡村治理的创新、推动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等方面回答。,B组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8天津文综,11,4分)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A.B.C.D.,答案B中共十二大的主题是“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材料

3、信息看,中“社会主义”“人民”“国家”“阶级”出现次数较多,这与中共八大召开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相符,故为中共八大;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出现次数较多,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情,故为中共十二大;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出现次数较多,而“阶级”一词出现次数减少,这与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符;中“阶级”“革命”出现次数最多,反映了当时受“阶级斗争”影响较大,故应为“文革”时期召开的中共九大。故选B项。,2.(2016天津文综,11,4分)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

4、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 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多国部队可以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弃权票,说明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故选A项。投弃权票表明中国政府并非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故B项错误;材料

5、中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是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大国一致原则执行的,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联合国大会的职责,故D项错误。,3.(2017天津文综,13,12分)(节选)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

6、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4分)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

7、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4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4分),答案(2)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当时的经济体制回答

8、。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分析阶段特征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发展趋势的角度概括;第三小问,主要从经济、民主政治的发展等角度分析。,C组教师专用题组 1.(2012江苏单科,11,3分)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答案C本题考查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读题干可知2

9、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实行相对封闭的对外政策,而20世纪70年代末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反映了中国由思想禁锢逐渐转向对外开放,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全面反映单边外交向多边外交的转变,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2.(2012天津文综,6,4分)“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答案D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解

10、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时间信息判断历史事件。根据“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这一时间和“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的关键信息可知指的是澳门回归这一历史事件,这显示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其根本保证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D项正确。A项属于政策保障;B项指的是台湾问题,不符合题意;C项并非根本保证。,考点二改革开放与辉煌成就 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8课标,31,4分)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

11、理,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1982年与1988年相比,乡镇企业中从事农业的企业数量有所减少,而从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商、饮、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城乡一体化情况,城乡一体化至今尚未实现,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乡镇企业,无法体现工业结构的合理与否,排除D项。,方法技巧注意问题的切入点:乡镇企业。由此切入只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工业结构三个概念的范畴都远超“乡镇企业”这一概念的内涵。,2.(2017课标,3

12、1,4分)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时,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计划与市场的争论十分激烈。从材料信息看,该报告认为,计划仅是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其实质是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发挥市场的作用,故选C项。该报告肯定了“计

13、划与市场结合”的模式,而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融入全球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故D项错误。,误区警示本题学生容易误选 A 项。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其本质上是为经济改革摇旗呐喊,主要目的不是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3.(2016课标,31,4分)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4、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A与1975年相比,1980年我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和甜菜的产量大幅提高,这与1978年底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应选A项。此时农业生产技术并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排除B项;1980年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排除C项;D项发生在1985年,可排除。,解题技巧关注历史细节与时代大背景。本题从粮食产量的角度切入考查,可以看到1980年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增加,而联系1978年我国

15、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史实,可知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扩大了农民生产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因此粮食产量大幅增长。,4.(2018课标,41,19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16、。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

17、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答案(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 (2)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解析(1)结合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兴起的过程进行分析,从交通条件、工业化的推动、制度方面的突破等角度回答。 (2)上海的崛起既有近代奠定的基础,也有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答题时主要从优越的地理位置、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浦东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等角度具体分析。,方法技巧比较类非选择题

18、的答题技法 比较类设问的解答一般分四个步骤: (1)明确比较对象。依据材料和问题明确比较的是哪几类历史事物。 (2)明确比较方向。确定需要比较的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既比较相同点又比较不同点。 (3)找准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题目已经设立了比较点的按照要求比较即可;对于没有明确比较点的题目,要依据材料的叙述角度,设问的主次性等确定比较点。 (4)组织答案。首先明确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等。对于不同点的答语也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如“前者”“后者”。,5.(2016课标,40,17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

19、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到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

20、献。(17分),答案(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共17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成因及作用的理解和认识。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有关亚洲人口迁移的信息,对比材料二中中国海外移民的几个阶段归纳特点;对应相关历史阶段,迁移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特征分析归纳其形成的原因;第二小问,回忆近代中国政

21、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结合华侨华人活动的历史事件说明其贡献。,方法技巧区分答题限定词:指出与分析、概括与归纳、说明与表明 (1)注意区分“指出”与“分析”,二者的根本区别是,需要“指出”的多为材料、教材上的现成的历史结论或者史实;“分析”是对历史对象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2)解答“归纳”和“概括”类设问的题目,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把历史现象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二是简明扼要地归纳。 (3)解答“说明”和“表明”类设问的题目,除了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之外,还要注意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清是否只是获取历史结论,还是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还是需要迁移史实论证历史结论。,6.(2015课标,41,

22、12分,0.48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评分说明: 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解题首先

23、找到角度,然后看变化趋势。从法定假日总体数量看,从少到多;从结构看,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分析原因时要注意节假日属于民生问题,它必然受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与政治体制、政治理念与思想的影响。,规律总结解答历史阐释类试题可以从是什么(什么现象、事实、观点)、为什么(论证,如本题中节假日增多的原因)、怎么样(运用正确的观点得出启示等)三方面回答。,B组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8天津文综,10,4分)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

24、后我国()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 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中国的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恢复了世界银行席位,故选C项。中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排除A项;天津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与修建京津塘高速公路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无必然关系,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项。,2.(2016北京文综,19,4分)“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

25、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 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B. C.D.,答案C由“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可知,丛书的出版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正确;与丛书的出版无关;丛书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为当时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正确;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新局面开创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排除。故本题选C项。,3.(2016天津文综,10,4分)19

26、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案C材料中的文件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涉外企业的经营,这些文件的发布可以增强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故选C项。肯定涉外企业的经营活动不等于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故A项错误;中国在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B项错误;外资企业并非公有制经济,故D项错误。,4.(2015天津文综,8,4分)天津经济技

27、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答案C天津自由贸易区在20世纪80年代尚未出现,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外开放的情况,B不符合题意;D不属于“主要目的”,故排除。选C。,5.(2015天津文综,10,4分)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性交流范围扩

28、大 A.B.C.D.,答案D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的外交。1987年中国还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错误;明显错误。选D。,6.(2015四川文综,8,4分)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答案B解读题干信息可知,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该文初

29、稿作者既听到赞誉声,也受到某些报刊的批评,且表示有了坐牢的思想准备,说明当时中国受“左”倾思想束缚严重,亟待突破,故选B项。从时间上看,此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两个凡是”仍然存在,社会舆论不可能呈现“百花齐放”之势,故A、C、D三项错误。,评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主要考查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分析判断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关键在于紧扣题干时间。,7.(2015江苏单科,13,3分)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改革

30、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答案A据题干信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开放”等可以判断,这一讲话针对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怀疑和担心。正确选项为A项。B、C、D三项与题干所述历史阶段特征不符。,8.(2015重庆文综,8,4分)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

31、面从农村转向城市,答案A紧扣题干时间:1982年,抓住关键信息: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行政机关以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由此可以判断此时期我国已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广泛推行,A项符合题意。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项错误;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D两项错误。,9.(2014江苏单科,10,3分)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

32、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答案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安徽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是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萌发,这与题干中的“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相符,故应选D项。A、B、C三项都属于政府行为,与题干中的“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不符。,10.(2014浙江文综,19,4分)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

33、表明() 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 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B.C.D.,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经济体制改革。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20世纪80年代”;二是理解材料含义。根据“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可以得出人民公社体制开始废除,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如何增强企业活力”,可以得出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由此可判断正确。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是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故错误;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的,显然说法错误。故选A项。,11.(2014四川文综,2,4分)邓小平曾说

34、,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B.C.D.,答案D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没有经验可借鉴,在摸索中的谨慎是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的重要原因,故正确。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改革主要面临国内阻力而非国际阻力,故不正确。上海自身经济实力雄厚,与史实不符。改革开放初期,国人思想不够开放,这也是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的重要原因,故正确。因此选D项。,评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35、。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当时改革开放面临的阻力和人们思想解放的程度。,12.(2014安徽文综,18,4分)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答案C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多少取决于对外开放的程度和对世界影响力的大小,图中最高点(H)出现在2001年之后,直接原因就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中国恢复了联合

36、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B项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是在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之后,D项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在2010年,均与图中最高点出现的时间不符。,13.(2018北京文综,41,8分)(节选)坭兴陶、宜兴陶、建水陶和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新中国成立前夕,紫砂行业衰落。建国后,紫砂壶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2)从所有制变化的角度,概括建国以来宜兴紫砂壶企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答案(2)特点:20世纪5070年代,建立了公有制企业。80年代至今,民营企业发展。 原因: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

37、三大改造,宜兴紫砂厂建立。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宜兴紫砂行业呈现个性化发展趋势。,解析(2)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中的“生产合作社”“国营”“民营”“私人工作坊大量涌现”等信息分两个阶段归纳概括;第二小问,结合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等史实分析即可。,14.(2016天津文综,14,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材料二近代中国大

38、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6分) (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4分),答案(3)天津华明镇模式: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土地公有。 瑞士小村镇模式:相对分散,个性化;土地私有。 (4)城市化是

39、个过程,有阶段性;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道路是多样化的。,解析(3)阅读图片信息,从城镇布局及形成的原因等角度回答“特点”。结合两国土地产权等知识回答“制度因素”。 (4)可以从城市化有阶段性、城市化建设道路多样化等角度回答。,评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西方城市化历程,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试题紧扣当今城市化主题,既考查城市化发展历程,又考查制约城市化发展的因素,时代感较强。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联系城市化的背景、特点、影响等知识回答。,15.(2015山东文综,39,14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

40、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4分),答案提取历史信息 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进行历史解释 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

41、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 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 历史表述 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 层

42、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解析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出处提取信息,结合材料中两个人物的心态和做法进行阐释,实际就是回答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的问题、从中得到的启示,注意言简意赅、逻辑关系得当,围绕材料信息作答。,评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初期的举措和状况,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难度稍大。解题的关键是将材料反映的现象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状况联系起来进行分析。,16.(2015广东文综,39,9分)(节选)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

43、,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9分),答案(3)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思想

44、解放。(6分) 注意的问题是:持借鉴态度,不能照搬,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坚持唯物史观。(3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解析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外交政策、思想解放等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结合现代化理论在指导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回答即可。,C组教师专用题组 1.(2014天津文综,10,4分)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独立的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市场调节为主 A.B.C.D.,答

45、案C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国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经济领域,而“独立的管理体制”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涉及政治等领域,因此排除含的选项,C项符合题意。,2.(2013课标,35,4分,0.664)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新经济政策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的做法,承认市场和商品货币的作用,实际上正确处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46、故B项符合题意。两国实行的政策相距半个多世纪,国内外经济状况尤其是国际经济状况明显不同,A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前没有出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C项错误;苏联为促进工业化取消了新经济政策,D项错误。,3.(2013江苏单科,12,3分)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案C“甲线段”是19901995年。这一时期,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

47、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受此理论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故选C项。,4.(2013天津文综,9,4分)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答案D从材料信息看,20世纪50年代,达仁堂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即达仁堂的生产与市场销售脱节。到了20世

48、纪90年代中期,由于不能较好地把握市场,出现了材料中的“茫然”情况,故D项符合题意。达仁堂对市场的“茫然”,并非企业失去活力所致,故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评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从时间信息“20世纪90年代中期”入手,联系此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等知识回答。,5.(2012课标全国,33,4分)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 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

49、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答案A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下海潮”的背景,分析选项中史实的发生时间。从材料信息看,1992年,下海经商人员迅速增加,许多人甚至辞去公职“下海”,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大潮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联系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C项出现于1984年,故排除B、C两项。仅凭“下海潮”并不能说明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故排除D项。,6.(2012大纲全国,19,4分)1980年1

50、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答案D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改革开放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及影响。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个体经济,颁发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旨在鼓励个体经济发展,这表明旧的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故选D项。A项与史实不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项。,7.(2014广东文综,39,12分)(节选)

51、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2分),答案(3)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6分) 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6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52、解析第(3)问要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以说明,重点围绕1992年和2001年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展开阐述。,8.(2012重庆文综,39,10分)(节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卑下地位,人家看不起中国人一九四九年,中国人确实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摘自邓小平

53、文选第三卷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4分)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6分),答案(2)发展生产力;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可以用材料中的关键句作答,也可稍加变通。第二小问回顾教材中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决议作答即可。,考点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科技文化 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7课标,31,4

54、分)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方法点拨解答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要过文字关:绝大部分历史选择题都是以文字叙述的方式展现出来的,要想正确解题必须先过文字关。过“文字关”并不是咬文嚼字,而是结合设问方向来解读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或者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引发对设问的联想或推理。例如

55、原因类试题可以结合题干中的“缘”“由于”“因为”等来寻找目标,事实类试题则需找到关键词句。,答案C本题以中国高校发展的相关数据作为背景材料,考查现代中国的教育这一主干知识点,同时考查学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本题中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这就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所需的人才,从而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据此分析C项正确。21世纪,中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尚有缺口,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故A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及“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因此并未体现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故B项错误。直到今天,我国尚未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故D项错误。,2.(2014课标,4

56、1,12分,0.48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答案评分说明 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既可指出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也可指出其他不同。(4分) 分析原因:观点正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合理充分。如: 历史事实角度: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 历史认识角度:有历史依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对时代特点概括准确,辩证地看待时代对历史研究的影响,用具体例证加以说明。

57、 综合多种角度或另有角度进行分析,酌情赋分。(8分),示例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 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示例说明:本示例仅就教材出版时代分析原因,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

58、答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解析本题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题前一定要仔细审读题目要求,严格按要求作答。首先要明确指出两则目录的某一项不同之处,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原因。注意不要答出两点以上的不同之处,这样既不符合试题要求,也耽误了作答时间。只选择其中最明显的不同之处重点分析作答即可。,命题评审本题的特点是“信息多元、选择提取;论从史出,证据充分”,充分体现了全国课标卷第41题“稳中求变、变中出新”的特色。从试题的设计思路来看,该题把史学观点引进高考试卷中,体现出两大亮点:一在题型上坚持了创新、开放、探究,二是在考查要求上突出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B组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

59、2018江苏单科,13,3分)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答案B根据题干时间信息“改革开放以来”,迁移所学可知,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B项符合题意。1970年,我国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3年

60、,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均属于改革开放前取得的科技成果,故排除A、C、D三项。,2.(2014北京文综,19,4分)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答案A抓住时间信息“1977年”和历史事件信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可分析得出A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在1978年,C项错误。“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邓小平在19

61、83年提出的,D项错误。,考点四选修 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8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

62、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分),答案(1)“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 (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

63、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解析(1)国内背景主要从“文革”和改革开放这两个角度总结,国际背景结合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作答。 (2)第一小问主要内容,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即可,注意要点要全面。第二小问影响,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主要从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促进科技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角度进行总结。,2.(2017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

64、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

65、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分),答案(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80年代中国工资改革的特点及意义。第(1)问,紧扣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

66、行归纳。第(2)问,从改革前后工资制度对比、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及国家经济体制变革等角度归纳。,B组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7北京文综,18,4分)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C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观察“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可知,与1959年相比,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在1987年以后大幅增长,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有关,故应选C项。A项发生在19531956年,B项发生在19531957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B、D三项。,2.(2017江苏单科,13,3分)1981 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