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41677469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作者:穆阳肖传龙张郑武文来源:管理观察2019年第26期摘要:社区是社会微观治理单元,但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着居民参与主体性 缺失,主人翁意识不足;居民参与无权感过高,参与积极性较低;居民参与注重形式性,实质性 参与缺乏;居民参与制度化有限,参与渠道单一化等现实困境。本文在赋权增能视角下,提出 培养居民参与意识,赋予自治权利;把握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巩固基层堡垒;发动三社联动模 式,解决社区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参与平台;孵化社区志愿队伍,构建长效机制等优 化路径,以期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关键词:赋权增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优化

2、路径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A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层服务管理平台,社区是养成公民能力(CivicCapacity),锻 炼公民技能(Civic Skill)的至关重要单元(Unit)”1。本文基于赋权增能视角,立足提升居 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与实效性,以期基层社区在治理上能突破原有的格局,增强主人翁与主 体意识,从而实现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优化,最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1赋权增能理论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中的适用范围1.1理论内涵赋权理论(Empowerment Theory)的源流可以追溯至19世纪后期。增权是社会工作学中 的重要概念,美国学者所罗门(Solamom)于1976年在黑人增

3、权:受压迫社区中的社会工 作中使用了增权概念,认为美国的黑人群体长期受到周围生态环境的负面评价,致使群体 “无权”,社会工作应致力于黑人群体权力增加,消除制度性种族主义”所导致的隔离与压迫, 从而增加其自我效能和参与改革的力量。“赋权”是赋予个人或群体权利,挖掘案主潜能的一种介入方式,这种潜能还表现为一种主 观感觉一权力感,以增强自我概念,唤醒权利意识,促进自尊感与福扯感等,从而改善其自身 状况,使社会权利结构趋于一种稳定状态。赋权意味着帮助个人、团体、家庭以及社区在其内 部或周围探索和扩展其资源与手段的目的及过程。“增能”作为一种理论工具,被广泛运用到社区发展的过程中。其理论意蕴在于,能力不

4、足 的居民是社会工作介入的对象,使居民获得能力是社会工作介入的目标,而增能”是社会工作 介入的途径,往往从个体、人际关系、社会等三个层面分析和展开。1.2赋权增能理念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义如果将赋权增能置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视域之中,那么它具体是指社区居民具备参与社 区治理工具与手段,即通过各种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等渠道,具有维护自身应有权利的能 力的过程。赋权增能理论的重点是增加服务对象的个人能力,促使服务对象更为自信、更加勇 敢,更重要的是指导服务对象参与社会互动,并增强社会交往的能力。社会的活动中枢在社区,倘若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社区就是社会的器官,而居民就 是其中的分子。增加居

5、民参与社区治理能力与水平,从宏观层面而言,会涉及社区的政治、经 济、文化、环境等方面;而微观层面则涵盖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居民、邻里关系等小 事,承担起满足社会、社区需要,消化社会矛盾与问题等功能。2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2.1居民参与主体性缺失,主人翁意识不足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亦是社区参与的关键。社区活动的开展,依赖于居民的 积极参与,然而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的热情和内生力仍显不足,主人翁意识淡化,居民事不关 已高高挂起”的心态导致社区参与的缺位与失位。政府几近包揽所有社区事务,过于依赖政 府,在这种形势下,居民是一种“被管理”的角色,并且居民对于社区居民委员会有极强的依

6、附 性,形成“单位感”,缺乏“社区感”,导致其参与激情受挫,只能接受并服从各项政策和制度。2.2居民参与无权感过高,参与积极性较低我国城市社区参与不足的态势恰巧与社区建设中“增权”理念的缺失紧密相关。社区被建构 成国家治理单元,其运作机制在于“行政吸纳社会”,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 足,更多通过将社区自治机制纳入国家行政机制,从而推进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由于社区居民 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久而久之形成居民“无权感”思维,造成社区居民不愿参与、无权参与 社区治理局面。2.3居民参与注重形式性,实质性参与缺乏针对我国社区治理的现状而论,居民对于社区治理的参与大多表现为行政性事务的配合,

7、 以及娱乐性质事务的参与,形式单一,深度不足,对于实质性事务的参与较少,对于自身需求 的反映多数是通过口头反映和简要登记,少有书面提案。并且老年人或者退休人员参与较多, 而中青年参与少,认同感不强,对社区事务不甚关心,居民的权利并未得到具体的体现,自治 大多流于形式。2.4居民参与制度化有限,参与渠道单一化所谓“制度化有限”,更多是指居民自发参与的机制、制度不够完善,特定群体活跃、参与 内容有限,行政及管理人员缺乏培训与指导,社区的工作效率相对低下。角色错位,使得居民 委员会过多地承担了政府职能,社区疲于应付各类检查以及会议安排,社区组织力量难以发挥 效用,居民自治性得不到彰显。居民参与社区治

8、理停留在选举投票的形式上,鲜有开设社区意 见反馈渠道、社区发展规划等其他参与渠道。3赋权增能理论视角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僵化路径3.1培养居民参与意识,赋予自治权利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在社区治理中赋予 居民权利,让居民拥有自主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进社区自我组织的能力,扩大社区居 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度等,调整国家与社会权力分配结构和比例,使社区拥有更多民 主、协商和监督的权利,重建社区自治体系的权力基础。”3社区自治机构加强统一治理,完 善治理保障体系,进而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环境与经济条件,充分尊重居民意愿,以此调动居民 积极性,对社区居民进

9、行合理赋权。3.2把握党建引领社区,巩固基层堡垒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区发展,发挥优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成社区积极分子梯队,社区 领袖有能力带动全体社区居民参与,真正实现人人参与治理,社区不断吸纳精英,交流学习, 对领袖居民以及社会工作者进行增能培训,加强社区自组织的带动能力,从而增加党员在社区 的荣誉感、满足感、幸福感。开展社区活动,培育社区组织,加强社会资本的熟悉程度和信任 关系,提升关怀性社区的温馨氛围,为群众参与社区事务赋予能量,增强居民参与的可能性, 从而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居民自主协商沟通,参与社区公共事务。3.3发动三社联动模式,解决社区问题“三社联动”模式,即充分增强社会组织、社会

10、工作者助人与服务能力,以政府购买服务为 牵引,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民办社工机构)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骨干,满足居民需求 为导向,通过社会组织引入专业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服务,解决社 区问题的模式。增加社会组织与社工职能与作用,以此带动社区治理的进步,发动全体居民参 与治理,引至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3.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参与平台实施“互联网十”行动计划,即运用网络传播与传统信息交流方式形成互补,构建全面、高 效的信息互动平台,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便利,进一步赋予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决策权、监 督权、言论自由等权利。如通过社交媒体,聆听居民呼声,加强参与程度,有效破解

11、居民参与 社区治理的传统壁垒,进而构建便捷、有效的信息化、网络化、智慧化的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 式。化解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协同乏力等社区治理难题,通过下沉资源、赋权增能改革,提 升社区参与能力。3.5孵化社区志愿队伍,构建长效机制赋予志愿者队伍管理社区、改善社区、服务社区的要求,根据社区居民的构成,孵化不同 类型的居民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培训会,结合实际案例与志愿服务理论知识,规范 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强化队伍的服务能力。打造志愿者+居民”的社区治理模式,在社工组 织的引领下,社会、行政、专业三方力量优势互补,统筹发力,结合队伍自身优势与社区实际 需求,设计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居民助人自

12、助,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4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法治保 障,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4赋权增能是居民参与 社区治理的必由之路,唯有让居民拥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 能构建和谐有序的社区环境。参考文献:1 PERRY C A.City Planning forNeighborhood LifeJ.Social Forces 1929,(8).98-100.2 佩恩著,何雪松等译.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 孙柏瑛.城市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

13、”何以可能?J.南京社会科学,2016(07): 51-58.4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8.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5201910638065) 阶段性成果;2018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cxcy20l8099)阶段性成果;2018 年管理学院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GL201806)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穆阳(1998-),女,回族,籍贯:四川广元,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社会 工作。肖传龙(1996-)男,汉族,籍贯:四川宜宾,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张郑武文(1996-),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 论。龙源期刊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