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1672003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单元整体分析(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科书中“诗歌之部”部分中的第一部分。本册书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从大处抓住诗歌这种文体的本质属性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这样有助于高中学生掌握运用。(二)课程目标在单元教学中的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选修课程古代诗歌的阅读教学,有以下要求:1 在必修课程诗歌部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

2、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 阅读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名篇。4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给予恰当的评价。5 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对选修教学的几个维度(文字、文学、文化)的要求,我们将本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为:1 强化梳理归纳与积累整合,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良好习惯,掌握鉴赏古代诗

3、歌的基本方法。2 引导学生运用 “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 的鉴赏方法探究诗歌的旨意,感受诗歌的意蕴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三)学情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的几种主要文体中 , 诗歌产生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 ,最受重视,发展也最为充分。从先秦到近代,产生了大量的名作、名家和诗文流派。许多优秀作品 , 到现在还是家喻户晓 , 众人皆知。 “ 床前明月光 ”,“ 春眠不觉晓 ”,中国人是从刚刚学语时 ,就学会了背诵。从小学起 ,特别是到了初中和高中,学生从语文课本中的古

4、代诗歌已经领略了许多作品的文采和意境,背熟了许多诗篇和名句 。但是对于 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 ,还只是初始阶段,有必要进一步扩展阅读,以求获得更深的体会和更多的相关知识。这本单元的编写,就是为了适应高中生在必修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诗歌的需要。它着重从 “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这一鉴赏角度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诗歌 。让他们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 ,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 ,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 提高对古诗歌语言的感受力 , 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感情,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四)本单元教学情况分析 本单元有四项学习内容的安排。本单元

5、的第一项学习内容是“赏析指导”。在“赏析指导”中,编写者从探究诗旨角度提出本单元诗歌鉴赏角度“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并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第二项学习内容是“赏析示例”,本单元以长恨歌为例,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教师和学生学习参考借鉴。第三项学习内容是围绕这一单元的中心,提供了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四篇自主赏析的阅读鉴赏作品,在每篇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学生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在“探究讨论”题目之后,还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第四项学习内容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为

6、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和阅读经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提供了五篇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杂诗十二首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 文艺鉴赏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情感和思维活动。这本教科书的 “ 赏析指导 ”、“ 赏析示例 ”, 以及课文后的 “ 探究讨论 ” 题目,用意在于启发引导 学生, 指出 诗歌阅读鉴赏的途径 ,激起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兴趣 ,而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 ,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文学作品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教材在一个单元之中列举出的作品,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只能从这一单元所提供的角度

7、进行欣赏。在具体阅读和在今后的理解运用中,完全可以引入另外一些角度,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一些作品内涵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学生理解时 ,教学不必限制过死,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有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 ,使学生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和语言有更大地提高 。1 单元教学重点:1 准确把握诗作的主旨,探究作者创作的原本意图。2 了解作品与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之间的关系,掌握从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入手理解诗作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切入点:( 1 )影响诗句理解的关键词语和古典诗歌中具有特定意象的词语。( 2 )主观感受和生活体验在诗歌理解中所起的作用。( 3 )丰富的人生阅历对诗人

8、创作产生的影响。( 4 )变换的世风升沉对诗人创作产生的影响。2 单元教学难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阅读的鉴赏方法的掌握。“难点”突破建议:( 1 )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2 )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 3 )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3 学习策略其一,诵读诗歌。其二,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其三,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见语词的

9、特定含义的理解,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其四, 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对作品有深入探究和个性化的理解和体会。4 本单元在语文教学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意蕴美和情感美。(五)课时安排建议建议一:(一)研究主题: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二)研究方法和角度:抓住诗眼,通解语言;知人论世,理解主旨。(三)研究重点:准确把握诗作的主旨,探究作者创作的原本意图。(四)研究难点:理解主旨,体会情感。(五)研究的内容:(共首诗歌)1 长恨歌2 湘夫人3 拟行路难、行路难4 蜀相、书愤5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或

10、一剪梅(六)预设课时: 5 6 课时(七)教学过程第 1 课时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自读赏析指导。了解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和“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借助已学作品,强化对“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这种诗歌鉴赏方法的认识。提示:借助必修课程中已学过的古代诗歌作品,指导学生。 指导学习咏怀八十二首,用“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 作业:阅读长恨歌第课时 (阅读作品长恨歌,用“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 通解语言,读懂作品。提示:以自读提问答疑的形式。针对共同问题,教师指导阅读。 归类学生所提问题。提示:学生的问题很有价值,学生提出

11、的疑问常常就是学生思考的起点。 作业:熟读长恨歌,写鉴赏文字作业。第 3 课时 (阅读作品湘夫人,以“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 通解语言,读懂作品。提示:以自读提问答疑的形式。针对共同问题,教师指导阅读。 归类学生所提问题。提示:学生的问题很有价值,学生提出的疑问常常就是学生思考的起点。 作业:熟读湘夫人,写鉴赏文字作业。第课时 (阅读作品拟行路难行路难,围绕“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主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究。)1 指导学生针对作品中的某一点做自主探究。提示:学生选题的角度,选题的表述都应作一些相应的指导。2 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探究。3 作业:写简短的鉴赏评价文字。第 5 课时 (阅读作品蜀相

12、书愤,围绕“ 知人论世”的主题,指导学生自主比较学习。) 通解诗歌语言,读懂作品。提示:以自读提问答疑的形式。针对共同问题,教师指导阅读。2 比较同一主题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1 )两诗都写到了诸葛亮的功业,怎么表述的?( 2 )两首诗借咏叹诸葛亮,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3 作业:写鉴赏文字作业。第 6 课时 交流、评析、修改1 交流学生的鉴赏评价作业。通过交流,检测学习效果。2 在交流、评析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鉴赏作业。建议二:(一)研究主题:知人论世,体会诗人情怀(二)研究方法和角度:运用比较,勾联新旧知识,从不同的阅读角度,鉴赏诗歌的意蕴美,把握作品主旨。(三)研究重点:从诗人的不同作

13、品,了解作品与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之间的关系,掌握从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入手理解诗作的基本方法。(四)研究难点:阅读切入点的确定。(五)研究的内容:(共 11 首诗歌)1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诗歌合为事而作 ”)2 杜甫:蜀相、登高(杜诗“沉郁顿挫”风格)3 陆游: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爱国主义)4 屈原:湘夫人、离骚(节选)(即景起兴、比兴手法)(六)预设课时: 5 6 课时(七)教学过程第 1 课时 温故知新,了解杜甫生平 ,精讲蜀相。1 复备已经学过的杜甫的诗歌初中:望岳、春望、石壕吏 高中:秋兴八首、登高、咏怀古迹2 理清杜甫生平(学生课下要做一些预习)由六首诗的写作年代引入

14、,结合学生自己的预习,理清杜甫的生平经历。早期的望岳境界开阔,表现了年轻诗人的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春望、石壕吏则形象地写出了处于社会动乱时期诗人和下层老百姓的苦难生活;秋兴八首、登高、咏怀古迹则突现了晚年孤独漂泊的诗人对国家衰落和个人际遇的悲叹。在复习这六首诗时,引导学生概括诗人的创作风格。这六首诗的复习很好的诠释了知人论世是理解诗歌的一种方法。3 阅读蜀相思考:(1) 这首诗写于什么时期?从诗歌的背景材料知人论世。(2) 诗人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景色?那些词语生动形象?(通解语言)(3)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抓住诗眼)(体会情感)4 比较学习蜀相登高,体会沉郁顿挫的风格。5 作业:

15、背诵蜀相第 2 3 课时 比较阅读长恨歌琵琶行,体会“ 诗歌合为事而作 ”。1 通解长恨歌语言,读懂作品。2 教师指导阅读,以“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3 了解白居易创作特点,体会“ 诗歌合为事而作 ”。(知人论世)第 4 课时 比较学习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写于同一年的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的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第 5 课时 诵读湘夫人、体会屈原的即景起兴、比兴手法。1 通解湘夫人语言,读懂作品。2 教师指导阅读,以“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3 了解湘夫人中即景起兴的手法。第 6 课时 交流、评析、修改1 交流学生的鉴赏评价作业。通过交流

16、,检测学习效果。2 在交流、评析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鉴赏作业。二、课文分析与教学指导长恨歌内容分析背景: 长恨歌是我国古代优秀长篇叙事诗的名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宪宗元和元年( 806 )十二月游仙游寺,有感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并参照传说逸闻而创作的。诗歌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曲折爱情故事的叙述,歌颂了爱情的真诚、专一,表达了对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诗人突破传统观念,把安禄山反叛的祸根和爱情悲剧的原因都归咎于唐明皇的“重色”,唐明皇作为爱情的追求者和破坏者铸就了两个主人公的“长恨”。全诗分四个部分。 诗的开篇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写杨贵妃的出身、超凡姿色和唐明皇的极度宠爱。杨贵妃天生丽质,

17、六宫粉黛都被她比得黯然无色;杨贵妃宫廷生活的奢侈豪华,明皇集“三千宠爱在一身”而“不早朝”;杨氏兄弟们的厚禄高官,姐妹们的荣华富贵,招惹百姓羡慕,人民仇恨。这便是爱情悲剧的基础,“长恨”的内因,更为变乱埋下了祸恨。 从“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以马嵬兵变的史实为背景,叙写明皇的出奔、贵妃的惨死和明皇在蜀中的寂寞悲伤。渔阳战鼓传来动地杀声,千骑万乘逃奔蜀川;六军愤于明皇迷恋女色、祸国殃民而哗变,要求处死杨贵妃;马嵬坡下生离死别,“花钿委地无人收”“君王掩面救不得”,的确让人感动;诗人借“旌旗无光”、“日色薄”衬托明皇的寂寞悲思,又借“蜀江水碧蜀山青”的美景来衬写哀情,再借“行宫月色

18、”和“雨夜铃声”把伤心人领进断肠的境界,以递进的方式渲染明皇的悲情。 从“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唐明皇在时局稳定后从蜀地回京城,路经马嵬坡勾起伤心事;返京后,更是触景伤情,无法排遣朝思暮想的感伤情怀。回宫以后,物是人非,白天睹物伤情,夜晚“孤灯挑尽”不“成眠”;日思夜想都不能了却缠绵悱恻的相思,寄希望于梦境,一生一死分别了多少年月,“魂魄不曾来入梦”。“长恨”之“恨”,动人心魄。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全文结束:叙写道士在东海仙山找到杨贵妃,仙境中杨贵妃生活寂寞、不忘旧情地托道士替唐明皇带回纪念品、重申永生永世愿做夫妻的誓言。唐明皇对爱情的真诚和专一,既感动了诗人,又感动了道

19、士。诗人大胆想象。构思了一个能传递感情的妩媚动人的仙境。让故事更加曲折回环,让主人公的日夜思念有所比照。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告慰读者对动人爱情故事的关注;结尾点明主题,照应开头,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回味。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此诗。 (一)这是历代流传人口的名篇。一个帝皇,迷恋女色,荒废国事,以致引起变乱,几乎亡国。这种故事,本来只会使人痛恨,不会使人同情的。但此诗却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主要原因是在于作者把它作为爱情诗来处理。自杨贵妃死后以下,诗中全是描写唐明皇对她的怀恋,处处触景伤情,刻刻思念不已。诗人对此,回旋低昂,反复咏叹,后面再通过杨贵妃回忆往事,缠绵悱恻。这一切就

20、使人忘掉了其它,而只为这个爱情的悲剧所感动。(二)故事富有传奇性。诗中把史实和传说结合起来。史实,是古代之事;传说,又美妙神奇。在描写宫廷生活、蓬莱仙山方面,作者都着力渲染,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全诗结构完整,如一气呵成而卷舒自如;语言生动、自然、精粹,音韵铿锵;以叙为主,抒情气氛浓重;将史实和传说有机结合;描写之中融进大胆想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前人说它“非有绝世才力未易到也。” (四)对于此诗的思想性,今颇有非议之者。其实前段写唐玄宗沉缅女色,写一女得宠,九族荣华;写引起动乱,都是语带讥讽和谴责。对于古人,似可不必苛求。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眼光从历

21、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长恨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的内容。2 运用“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3 诵读全诗【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作内容。【教学难点】运用“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领会作品的艺术风格。【教法设计】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1 )认真阅读作品,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逐字逐句把文意弄清楚,没有弄懂的字词,作好标志,上课时交流。( 2 )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有关资料,整合有关作品背景及相关资料,全面了解作品所反应的时代特征和相关的历史事件,以及后人的评价。二、课堂学

22、习活动1 诵读一读。学生自由诵读。借助注释,大致把握作品所写的主要内容。学生交流:“我”读出的作品内容。师生简要评价,引导学生再读作品。二读。 教师指名诵读。注意字音、节奏、重音。 教师及时评价,并根据学生诵读情况,或纠正问题或强化认识。 引导学生注意读出作品蕴含的情感。 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作品内容。 诵读本身就是鉴赏。读诵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入理解的过程。诵读水平反映鉴赏水平。鉴赏理解得深入,就会读得情感充沛。要读好这首诗,还必须走近作者,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旨,体味作品蕴含的情感,要懂得这些,也离不开反复诵读、大胆质疑、积极探究。引导学生把诵读和鉴赏结合起来,把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结合起来

23、,开始更深入的学习。2 文字揣摩 速读全诗,勾画出理解困难的字词,学生之间可以共同探究词语的意义;学生表达、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引导。3 质疑探究 阅读是需要思考的。只有在阅读中主动发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阅读才会深入。请学生阅读思考,看自己能提出什么问题?能回答什么问题?教师可做好一定准备。如:( 1 )从诗题看,作者歌“长恨”,为什么“长恨”呢?你对这个“长恨“的内容有怎样的理解?( 2 )根据你收集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你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示:是爱情诗呢?还是借古讽今?需要言之有据。)( 3 )这首诗的意脉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4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或哪几句?为什

24、么?请说明理由。( 5 )你能说说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以上问题的讨论,只要学生能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可以,不一定答案唯一。讨论时,需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创新,但一定要以文体内容为主,要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4 阅读写作。 鼓励学生课下尝试写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主旨、题材或艺术手法方面的见解。湘夫人内容分析 屈原在九歌中的有两篇描写爱情的诗歌,即湘君和湘夫人。湘君是写湘夫人思湘君之辞,湘夫人是写湘君思湘夫人之辞。二篇为彼此赠答之辞。湘夫人是以湘君的口吻来写的。 全诗分四段。 第一段开头两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用一个“降”字表达出湘

25、君想见湘夫人的急切期待的心情,写湘君对湘夫人的盼望。而“愁予”渲染出湘君看到湘夫人没来,失望的情绪极度低落。湘君面对秋风,面对树叶凋零,即景起兴,抒发了内心的失望之情。这一段的四句,诗人通过“ 骋望”和“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来表现湘君盼望见到湘夫人,但湘夫人不到时失望心理。 第二段的四句诗,诗人采用起兴手法,表达出湘君对湘夫人的挚爱,以及因未能见面而产生的担忧。“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是借景抒情,因湘夫人不来,湘君只看到远处的流水在慢慢地流淌,他的情绪更加的迷茫和惆怅。 第三段可分为三层。“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点出了约会的行程。“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点出了约会的目

26、标。接着诗人描写了湘君在幻想中造一座房子的过程。湘君通过实际行动来寄托他对湘夫人的思念与期待之情。诗歌用铺陈手法描写了湘君造房的过程:从外到内,又从内到外,屋顶外墙庭院厅堂梁椽门楣内室帷帐坐席陈设屋顶屋外庭院廊屋大门。诗人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必须回到大门口,才能写迎接新人的热烈场面。诗人描写湘君建筑速度之快,用料之精美、装饰之考究来表达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和爱慕之情。 第四段可分为四层,反映出湘君情绪的变化。“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写湘君幻想迎接湘夫人的场面。“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写湘君幻觉之后产生的一种失望情绪。“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表现湘君在恨之深,爱之切的情绪的调动

27、下,刚刚扔完信物又后悔,赶快去采摘香草,等待对方。最后一句是湘君的自我安慰,湘夫人还是没来,始终没来,这一段把“约而不见”时,刹那间所产生的种种复杂感情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使人感受到湘君情爱的真诚与热切。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湘夫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九歌是我国战国时期,浪谩主义诗人屈原在第二次被放逐期间,以楚地民间乐歌为基础创作的一组极赋想像力、文辞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以描写爱情为主的诗歌。这首诗描写了湘君和

28、湘 夫人的爱情生活。诗中描写了湘君在约会地点没有等到湘夫人的时候,感情的起伏和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二、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熟练地翻译课文。( 2 ) 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体味湘夫人的思想艺术。( 3 )感受湘君形象,品味语言,体会比兴手法。三、课前准备( 1 )认真阅读作品,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逐字逐句把文意弄清楚,没有弄懂的字词,作好标志,上课时交流。( 2 )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有关资料,整合有关作品背景及作者屈原的相关资料,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四、教学思路以“探究讨论”为主。( 1 )引导学生阅读“诵读提

29、示”。( 2 )对湘夫人一诗中的字、句理解。( 3 )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对作品的主旨进行探究。( 4 )对本诗中“比兴”手法进行讨论。五、相关链接九歌的创作缘起后人对九歌的评述六、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生自主探究,注重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七、教学用具湘夫人的朗诵录音。八、教学课时一课时。蜀相内容分析 蜀相是肃宗乾元二年,诗人杜甫初到成都后,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显赫功勋,往谒诸葛武侯祠所作。 首联“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其中“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诚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有力地表现出

30、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由人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句“锦”是自答,写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祠前有古柏,其围数仗,相传系孔明手植,为武侯祠一大特色,所以诗的开头,写祠堂所在,便特意以它入诗。“柏森森”三个字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 颔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 好音 ”。这两句有如特写镜头,诗人由远及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这两句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写草自春色、鸟空好音,表现了祠宇荒凉,也是感叹斯人长逝,寄托怀思。“自”和“空”两字写出了在明丽春光中的一片寂寞荒凉之感,深

31、化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感物怀人之情,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这两句诗衬托出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缅怀先哲的情味。它同时还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颈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和核心,诗人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和耿耿忠心。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浓重的笔墨着力点明。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尾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句承接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

32、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的心情。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写得情真意挚,很有感人的力量。再加上前面六句的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结语的沉痛悲怆,更加打动人心。 全诗措词肃穆,沉郁悲壮,充分表过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书愤内容分析 书愤是陆游七律名篇,作于淳熙十三年( 1186 )退居山阴之时,年已六十有二。诗人抚今思昔,愤恨难平。于是提笔写了这首慷慨悲歌。 这篇作品,题曰“书愤”,顾名思义,是书写心中的愤慨之情,但全诗却无一“愤”字,也没有一行金刚怒目式的诗句,然而我们细细读去,却又感到这愤慨之情溢满字里行间,处处都

33、紧扣着一个“愤”字。首篇“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七个字,用“那知”作反诘,一方面有力地表现出诗人少壮时期的雄心壮志和无私无畏,更主要的是构成了强烈的慨叹语势。一针见血地提示出爱国者的宏图大志与卖国贼的投降路线的尖锐矛盾。这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诗人和一切爱国志士义愤填膺、怒火中烧的根源。 诗的开篇,诗人就抓住了这一根本矛盾,实际上正是紧紧扣住了“愤”字。作者在第二、三、四句采用了托情于物的手法,将“愤”情加以物化。“中原北望气如山”形象的比喻将诗人那伟岸高大的爱国者的形象,突兀而出。接下来的两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连用六个名词为我们提供了时间、地点、环境,我们可以想像出一幅何等庄

34、严肃穆,威武壮观的画面。这两句诗将爱国诗人的高大形象在如火如萘的抗战背景下,具体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前四句追述壮岁情怀与经历,洋溢着赤心报国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战斗精神。其中尤以“楼船”、“铁马”二句为人所称道,不仅因其雄健豪迈,更因其是亲身经历之事,也是诗人一生主张的高度概括和写照。 五六句“塞上长城空自许”与“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与前“楼船”、“铁马”二句形成强烈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达到了顶点。写欲为长城而不得,壮志未酬鬓先斑,直至晚年方体悟到早岁不知的“世事艰”,其根源在于朝廷政策的屈辱求和与小人的苟安误国,致使英雄请缨无路,时机坐失不可复得,感伤怅惆中显出悲慨愤激。 一个“空”字不禁

35、使读者跌足失声。壮志未酬,鬓发已衰。一个“先”字又流露出多少憾意!真是老骥伏枥,雄心尚在。报国之志如此强烈,投降路线却是那样猖獗,诗人就是这样把自己放在这湍急的旋涡中心来加以表现,这就使胸中的悲愤之情,自然而然地从笔尖上迸发了出来。极写早年的雄心壮志,正是为了极写爱国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得越尖锐激烈,诗人的“愤”也就发泄得愈加淋漓酣畅。 结尾“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借出师表再重申平生心事,愿以前代贤相为楷模而立志中兴,表现出伏枥老骥的英雄本色和烈士暮年有雄心壮志。诗人盛赞诸葛亮,寄寓古人,发泄自己的满腔怨恨。全诗结尾,那伤国伤时的怀抱,愤世嫉俗的感情,深沉地从

36、诗行之中喷涌而出,诗人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发生的愤慨推向了极顶。书愤是陆游慷慨悲壮的爱国主义诗篇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全诗笔墨酣畅,气韵沉雄;用典言志,切事贴情;沉郁顿挫,极似老杜。清纪昀评说:“此种诗是放翁不可磨处。集中有此,如屋有柱,如人有骨。”蜀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上课前,让学生预习本诗,提出对本诗他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并写出提交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依据新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结合本诗在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下是预设的学生问题:1 本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 作者去诸葛亮祠干什么?3 作者为什么写这些景?为什么不写

37、其他的景?4 诗人写诸葛亮是为了表达爱国之情吗?5 诗人是在借景抒情呢?还是在借古讽今?6 作者的感情是悲愤的吗?本课教学目标:1 体悟本诗的意境和情感。2 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特独风格。3 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4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3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创意抒情(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的独特风格。( 2 )教学难点:“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二、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诵读导入法、涵泳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悟蜀相的境景美、情感美。1 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2 引导学生反复吟咏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

38、鉴赏。3 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集体热烈讨论,理解作者的感情,得到新的认识。三、教学过程 (一)引:学“助读”,初识鉴赏诗歌的方法。 阅读“赏析指导”,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二)读,整体把握蜀相的感情基调。1 默读课文,让学生找出该诗的韵脚,体会诗的音韵美。2 学生出声自读,进一步体味诗的韵律,以及蕴含其中的真挚情感。3 指导学生阅读注释,进一步加深对作品背景和内容的理解,有感情节奏地诵读诗歌。 讲解:介绍杜甫的身世和这首诗的相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中作者流露的真挚情感。 4 全班齐读本诗。(三)议,以意逆志,深入理解。 问题一,作者是怎样去到丞相祠的?在那里又看到什么景? “寻”:表明此

39、行是有目的的专诚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由人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柏森森” 三个字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 问题二,“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 好音 ”,曾有人评价说“景语含情,情语寓景”,你是否同意,请说出理由。 “自”和“空”两字写出了在明丽春光中的一片寂寞荒凉之感,深化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感物怀人之情,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这两句衬托出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缅怀先哲的情味。它同时还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 问题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40、老臣心”写出了诸葛武侯哪些功绩?作者写这些功绩要表达什么感情? “三顾频烦”写刘备的礼贤下士;“天下计”见诸葛的雄才伟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呕心沥血,尽忠蜀国,鞠躬尽瘁的精神。 这两句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问题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问题五,清代王渔洋曾经说:“为诗结处总要健举。”请结合诗歌结尾两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个性化理解。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41、四)结,咀嚼品味,反复诵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找出其中自己喜欢的一句,加以评品。教师也可以准备以下问题。( 1 )这首诗在起承转合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2 )这首诗是如何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 3 )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何特点?(以上问题,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从鉴赏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五)展,比较阅读书愤提出问题:( 1 )书愤从题目看,作者写诗是为了抒发“愤”之情,那么作者是如何抒发“愤”之情?( 2 )同是写诸葛亮,比较杜甫和陆游的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四、布置作业。请课下阅读以下诗歌,体悟诗歌的情感。 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

42、恨失吞吴。 咏怀古迹五首 其四(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拟行路难(其四)内容分析 晋代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是一首咏叹人生苦闷的抒情诗。作者直抒胸臆,表现诗人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懑与不平。 诗歌的开首两句由写水于地起兴,以水流方向的不一,来喻指人生穷达的各殊。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比喻,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叫人感悟。 接下来的两句承接上文,既然人的贵贱穷达就好比水流东西南北一样,是命运注定、不可勉强的,那又何须愁苦呢?这里关键就在一个“命”字上。

43、大“命”当头,谁还能强争强求呢?这两句蕴蓄着作者无限的酸辛与愤慨。 再接下的两句,诗脉的发展仍然循着原来的路子。认了“命”就应设法自我宽解,而喝酒正是消愁解闷的最好办法。主人公斟满美酒,举起杯盏,大口大口地喝酒,连歌行路难也暂时中断了,更不用说其余的牢骚和感叹。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陡然翻转,用反诘语气强调:活着的心灵不同于无知的树木、石块,怎么可能没有感慨不平!简简单单七个字,把前面种种的自宽自解、认命听命的说法一笔勾销,让久久掩抑在心底的悲愤之情如火山般喷射出来,其热度和力度足以令人震颤。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扔下酒杯,横眉怒目,拍案而起,正要面对不公平的命运大声抗议。可是,他并未由此再进一

44、步发泄这种感情,却轻轻一句“吞声踯躅不敢言”收结全诗,硬是将已爆发出的巨大悲愤重又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意,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愤激不平的并非一般的小事,而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愈见出愤慨的深切,经过诗篇结末的两句,一纵一收、一扬一抑,把诗人内心悲愤难忍、起伏顿宕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真可谓“笔力足以扛鼎”。 这首诗采用长短相间的杂言体,灵活组织句子。头六句巧妙运用五七言名式的交错,建构起一短一长、一张一弛的节奏形式,给人以半吐半吞、欲说还休的语感。结尾两句采用七言长调,有如洪水滔滔汩汩地涌出闸门,形成了情感的高潮。声情并茂,是鲍照乐府歌行的一大特点,对唐

45、人歌行体诗篇也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体会语言的特点。( 2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教学方法】美读品评拓展【教学过程】1 导语。2 诵读。(美读)一读。要求学生自读三到四遍,要读准字音,尽量读出情感。二读。结合作者生平、所 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作品背景等 的相关资料, 全面了解作者和那个时代的特征。再读 作品 。(教师可用 PPT 资料)3 鉴赏(品评)通过诵读,涵咏品味这首诗后,请同学们把自己对这首诗主旨的感悟写出来。思考下面问题:( 1 )你从诗中哪些句子看到那个时代实行门阀制度,压抑人才的特点,作者是如何表达对这一现象的不满情绪的?( 2 )诗的开头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3 )“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4 )从全诗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5 )通过诵读,你体会作者在结构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请谈谈你对这个特点的看法。4 比较学习(拓展)结合李白的行路难,谈谈这两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明理由。【课时安排】一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