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场集输管路课程内容分配学时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41667813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矿场集输管路课程内容分配学时主要内容重点难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矿场集输管路课程内容分配学时主要内容重点难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矿场集输管路课程内容分配学时主要内容重点难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矿场集输管路课程内容分配学时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场集输管路课程内容分配学时主要内容重点难点(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 矿场集输管路课程内容分配学时主要内容重点难点1、气液两相管路的参数和术语;1、多相流技术术语及特点多相混输管线压2、混输管路的流型分类;2、压降计算(包括水平管降计算第一节概述共7学时3、两相流压降计算,与多相流和倾斜管)有关的几个问题探讨。概述:本章主要讲述混输管路的分类和优点、混输管路的流动参数和技术术语、混输管路的特点和处理方法、两相流压降计算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探讨了与多相流有关的几个问题。其目的是使学员通过本章的学习,充分了解混输管路在油田建设和油田生产的重要作用,并且对混输管路与单相管路的不同之处(特点、压降计算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本章的重点为混输管路的参数和术语、混输管路

2、的特点以及压降计算等部分的知识。建议学员要与单相管路(输油管、输气管等)对比进行本章学习,这样可以加深对混输管路的特殊性的理解。本节知识点: 本节主要介绍混输管路的分类和优点、混输管路的流动参数和技术术语、混输管路的特点和处理方法、两相流压降计算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混输管路的特点和处理方法、两相流压降计算是本节重点掌握内容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1气液两相管流的参数和术语(一)流量1、质量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管路横截面的流体质量。( Kg/s )2、体积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管路横截面的流体体积。( m3/s)(二)流速1、气、液相流速如图所示,若在混输管路内,气、液相所占的流通面积分别为Ag 和

3、 AL ,则:气相流速:( m/s)液相流速:( m/s)上述速度实质上是气、液相在各自所占流通面积上的局部速度的平均值,常称为气、当气、液相流速相同,即:时,气液混合物的流速称均质流速。均质流速2、气、液相表观流速液相的实际速度。所谓表观流速就是指两相混合物中任一相单独流过管道全部流通截面A 时的流速,即:气相表观速度:(m/s)液相表观速度:(m/s)很显然,气相和液相的表观流速必小于相应的气、液相实际速度。3、气液混合物流速气液混合物流速表示两相混合物总体积流量与流通截面积之比,即( m/s)4、气液相质量流速气液相质量流量与管路流通截面之比。气相质量流速:液相质量流速:混合物质量流速:

4、(三)气液相对流速参数滑移速度:气相速度与液相速度之差,即:Ws=Wg-WL滑动比:气相速度与液相速度之比:漂移速度:气相速度与均质流速之差:(四)气液含率1、气液质量含率质量含气率:气相质量流量与混合物总质量流量之比。即:质量含液率:2、气液体积含率体积含气率:管路流通截面上的气相体积流量与气液混合物总体积流量之比,即:体积含液率:3、气液截面含率截面含气率:气相流通面积与管路总流通面积之比,有时也指某一管段内气体所占流道体积的份额。即:截面含液率:4、三种含率之间的关系( 1)体积含气率与质量含气率之间的关系由以上两式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 x (由于)。通过公式变形得:上式即为质量含气率与

5、体积含气率之间的关系, 已知气液相的密度以及体积含气率就可以求得质量含气率,反之亦然。( 2)质量含气率与截面含气率之间的关系式中:上式即为质量含气率与截面含气率间的关系。由于滑动比s 较难求得,由x 准确求解有一定难度。( 3)体积含气率与截面含气率之间的关系上式即为截含气率与体积含气率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两者的关系式中包含了滑动比,而影响滑动比的因素很多,因此已知或 x 的值求取截面含气率是很困难的。从和的关系式中可以得到:当,;当时,;当时,。(五)两相混合物的密度1、流动密度单位时间内流过管截面的两相混合物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即2、真实密度表示一段长度管段内气液混合物质量与其体积之比,即当

6、气液相间无相对运动即气液流速相等,此时,流动密度和真实密度相等,即。流动密度和真实密度定义不同,二者的应用场合亦不同。流动密度常用来计算气液混合物沿管路流动时的摩阻损失;真实密度常用于计算气液混合物沿地形起伏管路流动时的静压损失,即计算由于管路高程变化引起的附加压力损失。2混输管路的特点和处理方法(一)混输管路的特点1、流型变化多在单相管路中,为研究流体流动的特征,把流体的流动分成层流和湍流两种。不同流态下,流动参数和压降间有着不同的关系。类似地,对气液两相管流也根据气液在管路内的分布和结构特征,把两相管路的流动分成若干流型。压降计算时,考虑不同流型有不同的能量损失机理,采用不同的计算式。测定

7、流型方法大致分为三类:目测法,包括肉眼观察、高速摄影等;测定某一参数的波动量并与流型建立某种联系,例如测量压力的波动、探针与管壁间导电率的波动、X 射线被管内流体吸收量的波动等;由辐射射线的吸收量确定气液混合物的密度和流型,如X 射线照相和多束射线密度计等。(1)水平管流型埃尔乌斯流型划分法较好地说明了气液两相流动的流型变化特点。埃尔乌斯把水平两相管路的流型分为气泡流、气团流、分层流、波浪流、冲击流、不完全环状流、环状流和弥散流等八种。a 气泡流,当气液混合物内的含气量不多时,气体以气泡形式浓集于管子的上部。气液间的表面张力力图使气泡呈球形。气泡以与液体相等的速度或略低于液体的速度沿管运动。两

8、相管路以气泡流型稳定运行时,一般无明显的压力波动。b气团流,随着气量的增加,形成较大的气团,在管路上部同液体交替地流动。c分层流,再增多气量,气团连成一片成为连续气相。气液间具有较光滑的界面,相速度有较大的差别。以分层流型稳定运行时, 管路也无明显的压力波动。d波浪流,气体量进一步增加,气体流速提高,在气液界面上吹起与行进方向相反的波浪。以波浪流运行的管路有轻微的压力波动,其波动频率较高。e冲击流,又称段塞流。气体流速更大时,波浪加剧,其波峰不时达到管顶,形成液塞,阻碍高速气流的通过,进而又被气体吹开并带走一部分液体。被带走的液体或吹散成雾滴或与气体一起形成泡沫。显然,以冲击流工作的混输管路其

9、振动和水击现象最为明显,管路压力有很大波动,但振动频率较小。f 不完全环状流,气量继续提高,要求管路有更大面积供气体通过。气流将液体的断面压缩成新月型,管路顶部的液层很薄而底部的液层较厚,形成不同心的环状流。g环状流,随着气流速度的进一步提高,不同心环状液层变薄,形成环状流。气体携带着液滴以较高的速度在紧挨管壁的环状液层的中心通过。h弥散流,当气体的流速更大时,环状液层被气体吹散,以液雾的形式随高速气流向前流动。(2)1976 年,Taitel和 Dukler 根据气液界面的结构特征和管壁压力波动的功率频谱密度记录图的特征,将气液两相流动分成三种基本流型。分离流:包括分层流、波浪流和环状流。气

10、液均为连续相,管路压力较平稳。间歇流:包括气团流和段塞流。气体为分散相,液体为连续相,压力有较大波动。分散流:包括气泡流、分散气泡流和弥散流。一种流体以细小颗粒分散于另一种流体内,压力较平稳。气液两相管路内,流型必然和气液两相的流动参数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据此才能判断管路内处于何种流型。以实验和观察为主得到的流型图,称为经验流型图。其中1954 年 Baker 提出了首幅适用于各种介质的水平管路流型图,之后,研究者又不断提出各种流型图1974 年 Mandhane提出的流型图获得较广泛的认同。,图Mandlhane 流型图Mandhane流型图以液气相表观流速为纵横坐标,将气液两相流动分为六种流

11、型。流型图的适用范围比Baker流型图广泛,近年来使用者颇多,但在流型图上不能体现气液物性对流型的影响。以上介绍的经验流型图存在一定缺陷:它们大多根据小管径、低压条件下的实验数据绘制,并带有一定主观臆断性,当应用于大口径、较高压力系统时存在着偏差;没有全面考虑气液物性、管径、管路倾角等对流型的影响;不便于上机计算;纵横坐标不一致不便于比较;流型的分界也无理论依据。进入20 世纪70 年代后,某些研究者试图从理论和半理论方法对流型进行描述,以克服经验方法的不足。其中,1976 年 Taitel Dukler提出的用半理论方法对流型分界的处理较全面,因而得到广泛的认同。Taitel Dukler

12、把两相管路的流型分为五种,即:分层光滑流、分层波浪流、间歇流( 包括气团流和段塞流 ) 、环状雾状流和分散气泡流。Taitel假设管内气液为一维稳定流动,以分层流入手,研究流型的转换机理和分界准则,从而提出了TaitelDukler流型图。图 Taitel 水平管流型图垂直管流型在陆上油气田地面管网中, 较高的垂直管路很少。但在海洋采油时遇到的立管较多, 立管内油气两相流动产生的问题常制约海洋采油的正常生产。与水平和倾斜管相似,各学者对垂直管路内两相流流型的划分也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公认的是将流型分为气泡流、段柱流( 弹状流 ) 、环雾流(乳沫状流)和雾流环状流四种,见下图。2、存在相间能量

13、消耗在气液两相流动中,由于两相的速度常常不同,使气液相间产生能量交换和能量损失。例如,在两相管路内液体的剧烈起伏造成相间界面粗糙,增加了相间滑脱损失;液面的起伏使气体的流通面积忽大忽小,气体忽而膨胀忽而压缩,气体流动方向亦随着液面起伏而变化,这些都使两相流动时的相间能量损失增加。流速较高的气体,常常把一部分液体拖带到气体中去,脱离液流主体时要消耗能量;被气流吹成液滴或颗粒更小的雾滴要消耗能量;由流速较慢的液流主体进入流速较快的气流中的液滴或雾滴获得加速度要消耗能量,这些都存在能量交换。3、存在相间传质在两相或多相管路内,随压力温度的变化,以及气液相流速常不相同,气液相间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因而,

14、相间不断有质量交换,使气液在新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故管路的气液质量流量、组成、密度、粘度等参数沿线不断地变化。气液质量流量的变化还影响流型和能耗的变化。4、流动不稳定管路稳定工作时,各种流动参数,如压力、流量等,不随时间变化。在气液两相管路中,气液两相各占一部分流通面积,当气、液流量发生变化时,各相所占流通面积的比例也将发生变化,这就会引起管路的不稳定工作,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重新达到稳定状态。5、存在非牛顿流体和水合物在油田的多相流管路内,油水混合物为非牛顿流体,其表观粘度随剪切历史和剪切强度而变。在气田的多相流管路内,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管路内可能形成固态水合物,这使多相流管路的计算更

15、趋复杂。(二)气液两相管路的处理方法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式,即体现质量守恒的连续性方程和体现运动守恒的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也都适于两相流动。对于两相流动,在考虑运动守恒时,还应考虑相间的相互作用,故描述两相流动的方程组要比单相流复杂得多。各国学者在处理具体的气、液复杂共流时,常作某些假设使问题简化,根据假设和处理方法不同,可分为均相流模型、分相流模型和流型模型三种。1、均相流模型均相流模型是把气液混合物看成为一种介质,因此可以把气液两相管路当成单相管路来处理。在均相流模型中作出了两个假设:( 1)气、液两相速度相等。由于气、液两相的速度相等,因此管路还具有截面含气率和体积含气率相等,气液混合物的

16、流动密度和真实密度相等等特点;( 2)气液两相介质已达到热力学平衡状态,气、液相间无热量的传递,故流动介质的密度仅是压力的函数。显然,气泡流(分散气泡流)和弥散流比较接近均相流模型的假设条件,而分层流、波浪流和环状流等同均相流模型的假设条件偏差较大。2、分相流模型分相流模型把管路内气液两相的流动看作是气液各自分别的流动。为此,需首先确定气液相在管路内各自所占的流通面积,即截面含气率和截面含液率HL,再把气相和液相都按单相管路处理并计入相间作用,最后将气、液相的方程加以合并。目前,HL ()和相间相互作用等数据主要依靠实验求得。同时,分相流模型也作了两条假设:( 1)气、液两相有各自的按所占流通

17、面积计算的平均速度和;( 2)气、液两相间可能有质量的交换,但气、液两相介质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相间无热量的传递。显然,分层流、波浪流和环状流等流型与分相流模型的假设条件比较相符,而其它流型的偏差较大。3、流型模型首先分清两相流的流型,然后根据各种流型的特点,分析其流动特性并建立关系式,这种处理方法称为流型模型。显然,流型模型处理方法能较深入地揭示两相流各种流型的流体力学特性,故近年来这一分析方法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但由于流型分界尚未完全统一,这种理论的研究成果还不能普遍地用于实践。目前,在工程上使用的大多是在实验数据基础上确定的各种流型的经验关系式。3. 两相流压降计

18、算式各研究者提出多种两相流管路压降计算式,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计算式也不断地被修正和更新。以下仅介绍在石油工业中使用较广的几种压降计算式。(一)杜克勒I 压降计算式(只适应于水平管)杜克勒在建立压降计算方法时,根据气液相的速度是否相同,即气液相间是否存在滑脱损失,把两相管路压降计算法分为两种情况,即Dukeler I和 Dukeler II压降计算法。下面先介绍一下Dukeler I法:假设气液两相在管路内混合得非常均匀,符合均相流模型的假设条件,可把气液两相管路当作单相管路进行水力计算,只是在计算中用气液混合物的各项参数取代单相流体参数,这样,管路的压降梯度可达西公式计算:式中,管路条件下液

19、体的粘度,Pa?s;管路条件下气体的粘度,Pa?s。(二)杜克勒II压降计算式(只适应于水平管)Dukler 认为,在实际管路中气液两相的流速常不同,相间存在滑脱。只有在流速极高的情况下,才能近似认为两相间无滑脱存在。因此,杜克勒利用相似理论,并假定沿管长气液相间的滑动比不变,建立了相间有滑脱时管路压降梯度的计算方法,即杜克勒II法。两相管路的压降梯度仍按I 法公式计算,只是气液混合物密度计算公式有所变化。由于截面含液率HL 与雷诺数间呈隐函数关系,需要猜算,所以Dukler II法的计算步骤为:( 1)假设 HL( 2)求两相混合物浓度( 3)求雷诺数( 4)查下图得到 HL图(5)如果(6

20、)由 RL 查下图得则进行下一步,否则重新假设(也可以用公式计算),然后求HL图(三) BeggsBrill(贝格斯布里尔)相关式1、压降梯度计算式本计算式的前提假设条件为:( 1)流量为常数,即流动是稳定的;( 2)等温。气液混合物沿管流动时的能量守恒方程为:式中,管段的高程差。上式中各项分别为单位质量气液混合物的压能、动能、位能以及沿管长流动时由摩擦而损失的能量。把上式改写成压降梯度的形式,有:即管路总压降梯度为单位管长动能、位能变化和摩擦损失之和。通过研究分析以及适当的简化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具体推导过程见教材):当截面含液率等于 1 或等于 0 时,上式即为单相液体或单相气体管路的压降

21、梯度计算式,式中气液混输水力摩阻系数和截面含液率都需通过实验求得。上式既考虑了上坡时举升油气混合物所消耗的能量,又考虑了下坡时回收的能量。既可用于水平管路,亦适应于倾斜管,在垂直油管中亦有应用该方程的实例。2、截面含液率由实验数据标绘的截面含液率与管路倾角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2;3图 3 12 截面含液率与倾角的关系由实验曲线中, BB 得出如下结论:1) 管段倾角大于 3时,实验中未发现分层流型。2) 倾角由水平逐步增加时,液体流速减慢,含液率增加。倾角约为50时,管段内截面含液率最高。进一步增加倾角时,液体不时充塞管路流通截面,出现气顶液体向上流动现象,液体流速增加,截面含液率又有所下

22、降。3) 在下坡管段观察到的流型几乎全是分层流。当管段由水平逐步向下倾斜时,液体流速增大,截面含液率下降,倾角约为 - 50时,截面含液率达到最小值。之后,流型转变为环状流,由于管壁和液体的粘性阻力,液体流速减慢,截面含液率又有所回升。B B(1977 年又经布朗修正)将两相管路的流型分为四种,即:分离流,包括分层流、波浪流和环状流;过渡流;间歇流,包括气团流和段塞流分散流,包括气泡流和弥散流( 或称液雾流 ) 。两相管路的流型判别准则以及水平管截面含液率和倾斜管截面含液率的计算见教材或油气集输设计规范附录C。3、两相水力摩阻系数两相流水力摩阻系数可用下式计算:式中,为均质流的水力摩阻系数;,

23、当时,在众多考虑管路起伏影响的混输管路水力计算方法中,B B 压降计算是唯一考虑下坡管段能量回收的计算方法。 但由于 B B 相关式有以下缺点:没有直接提出计算截面含液率的相关式;估算的截面含液率偏高;由一种流型转变为另一种流型时,含液率不连续,使两相水力摩阻系数也不连续,这与实际管路不符等。因而,通过试验得出 M B 相关式。(四) Mukherjee Brill相关式1、流型分界在油田集输系统中, 严格水平的管路是少有的,研究管路倾角对流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Brill用空气煤油、空气润滑油为介质,在管径38.1 毫米的管路内,进行倾角对流型影响的实验。他们认为有些学者力求把流型分得

24、过细,而某些流型事实上仅存在于很狭小的区域内,它们与其它流型的差别并不显著,也难于客观地进行辨别。因此,他主张把流型只分为气泡流、分层流、冲击流和环状流四种,并通过实验,提出一组以无因次准数表示的、适用于各种管路倾角的流型分界相关式,其形式为:液相表观流速准数:气相表观流速准数:液相性质准数:式中,为表面张力。a. (上倾角),气泡流段塞流间转型相关式为:为气泡流为冲击流式中,管路倾角,上倾角为正值,下倾角为负值。b.(任何值),冲击流环状流间转型相关式为:为环状流,弥散流为不一定是冲击流,也可能为其它流型。c. (水平或下倾角),气泡流段塞流转型相关式为:为气泡流为分层流或冲击流d. (水平

25、或下倾角),分层流边界相关式为:下标 BS气泡流段塞流;SM段塞流环状流;ST分层流M B 就实验中观察到的倾斜管路两相流动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a.时,为环状流,时为环状薄膜,弥散流。b.,不管倾角是多少,实验中没有观察到分层流现象。当时为气泡流,否则是冲击流。另一名学者巴利亚认为,分层流消失;时,不会出现波浪流。c. 管路下倾时常遇到分层流或气泡流。只有液体流量大得足以推动聚结的气泡向下游流动时才出现段塞流。当在 030内,随倾角变大,分层流范围逐渐扩大;时,随倾角变大,分层流范围逐渐缩小。这主要是由于重力和粘性引起的。d. 不管管路倾角如何,液相粘度对流型的转变都有较大的影

26、响。粘度越大,在单位体积中有很大表面积的气泡在液体中运动受到较大阻力, 其流动速度减慢, 气泡易于聚结, 合并成大气团并转变为冲击流型。因而在某一液体输量下,液体粘度越大,由气泡流向段塞流转变的气体流量越小。e. 为负值时,气泡受浮力影响,向上运动的分速度和流体流动的方向相反,气泡受液体质点的碰撞和剪切变为更小的气泡。因而,液体流量为定值时,气泡流转变为段塞流的气体流量比时大得多。下倾管中很少出现段塞流型。f. 在某一液体流量下,管路上倾角愈小,气泡在管截面上的分布愈不均匀,管截面上方的气泡浓度愈大,易于合并成较大气团,最后变为段塞流型。因而,上倾角较小时,由气泡流转变为段塞流的气体流量较小。

27、2、持液率相关式用非线性方程回归实验数据,得出截面含液率的相关式式中,系数,具体数值见教材。3、压降相关式两相管路的压降由高程压降、加速压降和摩阻压降三部分组成。M B 提出了各部分的计算式,具体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见教材。需要说明的是,在管路全长范围内,随着管路压力的降低,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会逐渐释放出来,气体的质量流量和流速都会增加,管路流态(或流型)、油气物性等一系列参数均会改变,因此在计算较长的两相管路时,应将管路分成若干管段,算出各段的压降后相加得到全管路的压降。这种分段计算的方法适用于本章中介绍的各种压降计算方法。(五) Flanigan相关式1、管路起伏对两相管流的影响管路沿线存

28、在起伏时,不仅影响两相管路的流型,而且液相大量聚积在低洼和上坡管段内,使气体的流通面积减少、流速增大,造成较大的摩擦损失和滑脱损失。( 1)对流型的影响根据布里尔流型划分法,管路上倾时很少有分层流出现,而管路下倾时经常遇到分层流。( 2)管路上坡举升气液混合物所消耗的能量在下坡时得不到全部回收上坡举升流体所引起的压力降为:,由于重力的影响使液相流速减慢,液体所占的流通面积增大,平均截面含液率增加;浮力的作用使气体流速增加,流通面积减小,平均截面含气率减小;相反,在其下坡段,由于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使减小,增大,并且液相密度远大于气相密度,所以下坡段所回收的压能不能完全补偿上坡段举升流体所消耗的能

29、量。故管路沿线地形起伏时,管路的压降除克服沿程摩阻外,还包括上坡段举升流体所消耗的、在下坡段不能完全回收的压能损失,这是两相管路不同于气液单相管路的重要特征。两相管路的压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沿程摩阻和克服管路高程变化的压力损失。 在天然气凝析液地形起伏的混输管路中,气量小时虽然沿程摩阻损失减小,但管路内积液量增多,管路上坡举升液体需要的能量增多,使管路总压降增大。气量大时,管路内积液量减少,举升液体所需的能量减少,但气液沿程摩阻损失增大,使管路压降也增大。在某一中等输量下,沿程摩阻和高程变化压力损失之和最小,存在管路的最优输量。不难推断,在某一气液输量下,存在能量损失最小的管径,有时使用大直

30、径管路的压降反而增大,这也是两相管路不同于单相管路的重要特点。2、弗莱尼根关系式弗莱尼根在研究许多现场数据后得出结论:( 1)管路下坡段所回收的压能比上坡段举升流体所消耗的压能小得多,可以忽略;( 2)上坡段由高差所消耗的压能与两相管路的气相表观流速呈相反关系,表观流速趋于零时,高程附加压力损失最大;( 3)由爬坡所引起的高程附加压力损失与线路爬坡高度的总和成正比,和管路爬坡的倾角、起终点高差的关系不大。1958 年,弗莱尼根建立了两相管路由于高程变化所引起的附加压降Ph的计算式为:( Pa)式中, Z管路上坡高度的总和,m;Fe起伏系数,它和气体的折算速度有关,无因次起伏管路的总压降为水平管

31、路压降与起伏附加压降之和,由任一种两相水平管路压降关系式求水平管路的压降, 利用弗莱尼根关系式计算管路起伏引起的附加压力损失,然后叠加求得起伏两相管路的总压降。(六)组合模型近 30 年来,各国学者提出的两相流计算模型不下数十个。这些模型一般包括:流型划分、持液率计算、摩阻压降、高程压降、加速压降计算等几部分。把各模型计算精度较高的部分组合在一起,构成组合模型。如利用 BB 模型划分流型, Eaton 模型计算持液率,用 BB模型计算摩阻压降 ( 采用 Moody图提供的水力摩阻系数 ) 、高程压降和加速压降,这构成了组合模型,称为Beggs & Brill Moody Eaton(BBME)

32、模型。在两相和多相流商品软件内,常包含多种组合模型供使用者根据油气田具体工况进行选择。这要求软件使用者有扎实的多相流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用好这些商品软件。4. 段塞、清管与磨蚀(一)段塞1、段塞流分类常把段塞流分为三种,即水动力段塞流,地形起伏诱发段塞流和强烈段塞流。在上述三种段塞流中,早期研究水动力段塞流的文献较多,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生产实践的需要目前已转向后两类,特别是第三类段塞流。1)水动力段塞流:管内气液表观流速处于流型图段塞流范围内诱发的段塞流。2)地形起伏诱发的段塞流:由于液相在管路低洼处积聚、局部堵塞气体通道而诱发的段塞流,常在较低气液流量下发生。下图表示在低输量下湿天然

33、气管路内的流动情况,在下坡管段中流体含液率仅百分之几,气液混合物在管内处于分层流。下坡段的液体到达管路低洼部,低洼处下游上坡管段内的部分液体因重力而倒流,使管道低洼部积聚液体,气体流通面积减小。在局部堵塞的管道低洼处,气体流速增大,带液能力增强,使上坡段的含液率大幅增加,可达 50%左右,在上坡段就形成了段塞流。在稳态多相流软件中,对地形起伏管段只能采用上下坡分段的方法计算;瞬态软件可跟踪段塞的形成和发展。图 地形起伏段塞流1在管路低洼处积液;2液体间歇地流至下游的低洼处;3上坡段部分液体倒流,与上游来的液体形成液塞3)强烈段塞流: 液塞长度大于立管高度的一种段塞流,其特征是气液流量和出油管压

34、力有周期性的强烈波动。从井口平台生产的油气井流体,经海底出油管路与立管进入生产平台或浮式生产系统。在气液流量较小时,出油管立管系统易发生强烈段塞流。2、强烈段塞流出油管立管系统,若出油管为下倾管,管内气液流量很小并呈分层流型时,将发生下图所示的强烈段塞流。强烈段塞流具有周期性,在一个周期内大致分为以下四个过程。图 强烈段塞流形成机理( 1)立管底部堵塞 在下倾的出油管内气液分层流动,由于气体流速较小,没有足够的能量携带液体通过立管,使液体在立管底部聚集,堵塞由出油管流来的气液混合物的流道,此时立管出口无液体排出,仅有少量平衡气体排出。由于立管底部被液体堵塞,只有液体才能进入立管,立管内液位增高

35、。出油管的气体不能进入立管,积聚在出油管内,使出油管压力增大。( 2)立管排液 当出油管压力增大至高于立管液柱的静水压力时,液体开始从立管顶部排出。随液体的排出,积聚在立管底部的液体量逐渐减少。( 3)液塞加速 当积聚在立管底部的液体量减少到某一程度,出油管内的气体能窜入立管时,由于立管内含气液柱静压的减小, 在出油管和立管压差推动和气体气提作用下, 液体加速由立管顶部排出。 此时,排液流量达到峰值流量,常为平均液体流量的几倍,如果管路下游分离器或捕集器没有控制系统可能淹没容器。( 4)立管排气 液塞上游管路内积聚的气体以极快的流速排出立管,进入安装在平台上的下游分离器或捕集器,短时间内使装置

36、的气液负荷有很大周期性的变化。之后,立管内气体流速减小,出油管压力下降,又开始新一轮循环。在一个周期内,出油管压力的变化见下图。图出油管压力的周期变化1立管底部堵塞;2立管排液; 3气泡窜入立管、液塞加速;4立管排气由强烈段塞流形成过程分析,出油管向下倾斜、管内气体流量很小,气液呈分层流动是产生强烈段塞流的前提。发生强烈段塞流的气液表观速度范围处于流型图的分层流区域内,Boe提出的判断准则为:式中, W3g、W3L气液表观速度,m/s;出油管压力,Pa;液体密度, kg/m 3;出油管倾角,弧度;出油管长度,m。从上式分析,当其他参数不变时,出油管愈长发生强烈段塞流所需的液体表观速度越小,越容

37、易发生强烈段塞流,即在流型图上发生强烈段塞流的区域愈大。出油管压力愈大,在流型图上发生强烈段塞流的区域愈小,发生强烈段塞流的几率减少。发生强烈段塞流时出油管路的压力变化幅度显然和立管高度有关。压力变化幅度的极限应为立管充满液体和充满气体时,立管底部形成静压之差。强烈段塞流的周期和系统压力及出油管容积(直径、管长)有关,管路容积愈大,压力上升至排液压力所需的时间愈长,排液和排气的时间愈长,强烈段塞流的周期愈长;系统压力愈高,强烈段塞流的周期愈短。3、强烈段塞流的抑制强烈段塞流的抑制就是破坏其形成的条件,即破坏出油管的气液分层流动并防止立管底部被液体堵塞。其方法较多,基本上从设计和增加附加设备两方

38、面解决。例如:减小立管直径,增加出油管压力和立管内的气液流速;立管底部注气,减小立管内气液混合物柱的静压,使气体带液能力增强;采用海底气液分离器或海底液塞捕集器;在海底或平台利用多相泵增压;立管顶部节流等。(二)清管两相管路运行中突出的问题是管路中积液和内腐蚀。管路内积水是产生管路内腐蚀的重要诱发因素,故在海洋产油时一般在平台上将油气脱水后送入管路。油气两相输送时,液体积聚在管路低洼处,引起管路压降上升,输送效率降低。定期清管是提高管路输送效率的有效措施。此外,在管路竣工阶段,可清除管内的杂质;可为管路内壁涂敷树脂类防腐层。对湿天然气管路,投产前需用清管器和干燥剂对管路进行干燥,防止残留水与天

39、然气生成水合物。常用的清管器为密封型清管器,或为圆盘式,或为球形清管器。球形清管器由橡胶或塑料制成,大直径清管球的内部可充以液体,使球的外径比管路内径有合适的过盈量。1、清管频率清管频率与管路终端捕集器液体处理能力有关,有些石油公司规定以管路内积液量不超过捕集器液体处理能力,以此确定清管频率。某些管路有最大允许压降的要求,为减小管路压降,也需定期清管。2、清管器运行速度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相流试验装置上进行过清管实验,试验管路管径81mm、长 350m。对单相液体管路清管时,清管器在管内的运行速度与液体流速基本相同,实测通球时间与计算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4。 气液两相管路清管器的运行规律与单

40、相液体不同,实测通球时间比按气液混合物流速计算的通球时间长得多,按气液流量不同, 相对误差在10% 45%之间。由于清管球在管路内运行所遇到的阻力是不均匀的,气液混合物内的气体又是可压缩流体,因而清管球在管内运行速度也极不均匀,观察到清管球时停时走现象。3、管路干燥输送湿天然气的管路在清淤、充水试压后,需要干燥,以免投产后在管内产生水合物。干燥的方法大体有三种:用液氮干燥管路,处于超低温和液态下的氮气,水含量极低,有很强的吸湿能力,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液氮来源的场合;用露点低于60的、极干燥的空气推动清管器,清管器的刷子使管内积水扬起,易被空气吸收。这种方法常用于小直径管路;用甲醇吸收管内水分。(

41、三)磨蚀多相流管路内常含有固体杂质。在某些流型下,特别是段塞流型下,固体杂质的高速流动将对管路内壁产生磨蚀。试验表明,当管内气液混合物流速超过下式表示的磨蚀流速时将发生管内壁磨蚀。( 3 122)式中, Wg磨蚀流速, m/s ;Pm混合物密度,kg/m3;C经验常数,对无固体颗粒、有内壁防腐措施的连续运行管路C取 122;对间歇运行管路取152。在确定多相流管路管径时,混合物的流速不应超过磨蚀流速。对磨蚀流速的研究仍在进行,而且将扩展至液体和气体单相流管路。5. 多相泵为气液混合物增压的水力机械称多相泵。在生产流程中使用多相泵有如下优点:减少边缘井井口回压,增加油井产量,延长油井寿命;对于储

42、量和产量不大的边缘油田,按常规流程开采油田时,需将油井产物进行气液分离,气液分别用泵和压缩机增压用独自的管路送往新建的集油站、压缩机站或火炬系统等,投资大,其生产成本常在边缘油田的经济开采界限以上,不得不放弃这些边缘小油田的开采。同样,海洋主力油田周围有许多储量不大的边缘油田,若按主力油田方式开采这些油田,或者因为产量较小,或者因为水域较深,建设生产平台技术上难度大、经济上也得不偿失。若利用多相泵(安装于井口平台或海底)对边缘油田生产的油气进行增压,气液混输至临近的现有生产平台上进行加工,能降低生产成本,使边缘油田得以经济地开采;与常规流程相比,采用多相泵的占地面积小、生产流程简单、流程的密闭

43、性好。多相泵同时起泵和压缩机的作用,对气液混合物进行增压。与压缩机类似,一般希望泵有较高的入口压力,以提高泵对气液混合物的增压效果、减小增压所耗功率。除对水力机械(泵、压缩机)的一般要求外,由于泵送对象气液混合物的特殊性,对多相泵还有以下特殊要求。能适应气液体积流量和气液比大幅变化的能力。由于油田生产的特点,通过泵体的气液混合物的体积流量常有较大幅度的变化,泵增压所消耗的功率也有大幅度变化。此外,由于气体具有可压缩性,泵在增压过程中,随压力增加,气液体积流量减小,因而,要求泵对气液流量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现场试验表明,泵进口气液混合物的气液比例极不均匀,在一段时间内接近 100%液体,另一

44、段时间内接近 100% 的气体,气液常交替地流过泵体。有较强的抗磨、抗蚀能力。未经加工的油气水混合物较脏,除水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砂子等固体杂质,因而泵必须抗磨、抗蚀。能适应不同环境的要求。油气田所处地域不同,自然环境各异,要求泵能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为避免建设昂贵的海洋平台,有时要求将多相泵安装于海底,这就要求泵能完全自控,工作十分可靠,有较长的( 1 2 年)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相关例子1:( 1)油气混输管路中,随着管线的延长,压力越来越低,有气体析出,此时气体的质量流量增加,密度增加;而液体的质量流量减少,密度增加。(2) 注蒸汽管路中,起点压力约在150 170 大气压,温度为300

45、左右,质量含气率约70%。随着压力的降低,散热量增加,质量含气率下降。相关例子2:两相管路沿线地形起伏所引起的附加压降十分惊人,例如,美国有一条16 英寸的两相管路通过36 个不大的小丘,按水平管路估算的压降为1.7 10 5Pa,投产 10 天后压降稳定在20.4 10 5 Pa,约为按水平管估算压降的 12 倍,可见两相管路沿线起伏对压降的影响不可忽视。在选线工作中有时会出现线路长、地势平坦的方案优于线路短而沿线有较大起伏的方案。相关知识 3:立管顶部节流法为使系统稳定运行,必须在立管底部出现新液塞并进入立管、在管内增长至立管顶部前,将液塞排出立管,使气液混合物在系统中连续流动。为此,把混

46、合物流速(气液相表观速度之和)作为控制参数,若减小,表示将发生阻塞。为举升刚形成的液塞,出油管路的压力应高于立管下游分离器或捕集器的正常平均操作压力。立管顶部节流可增大管路和捕集器之间的差压,利于在立管内刚形成的小液塞流向捕集器,见下图。图中,以气液混合物的流速作为控制阀的设定值,混合物流量较大时增大控制阀开度;反之,流量较小、易发生强烈段塞流时,减小阀的开度,增大出油管和立管底部与捕集器间的压差,增大混合物的流量。节流的缺点是井的回压增大,可能影响油井的产量。相关例子 4:下图为英国 Frigg 海底管路(管径 0.813m、长 364km)投产前的干燥示意图。干燥时,投放45个清管器。用压

47、缩机在第一个清管器前及第二、第三清管器间注入常温氮气,以减少甲醇与空气的混合量。第一、二和第三、四清管器间注入甲醇。图Frigg 管路干燥小结:本节主要介绍混输管路的分类和优点、混输管路的流动参数和技术术语、混输管路的特点和处理方法、两相流压降计算以及段塞流和清管磨蚀、多相泵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混输管路的特点和处理方法、两相流压降计算等知识,另外,也需对段塞、 清管与磨蚀以及多相泵等知识有所了解。一、混输管路的特点1、流型变化多2、存在相间能量交换和能量损失3、存在传质现象4、流动不稳定5、存在作用力6、存在非牛顿流体和水合物二、处理方法1、均相流模型2、分相流模型3、流

48、型模型三、两相流压降计算1、 Dukeler I压降计算式2、Dukeler II压降计算式自测: 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混输管路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流型变化多;B.存在相间能量交换和能量损失;C.存在传质现象和作用力;D.流动稳定。2. 下列不属于气液两相流的处理方法三种模型的是()A. 均相流模型;B. 多相流模型;C. 分相流模型;D. 流型模型;3.气相和液相的折算速度与气液相的实际速度之间的关系是。()A. 小于B. 等于C. 大于4.在一定介质和温度、条件下, 气液混输管路中的质量含气率和体积含气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A. 正确B. 错误5. 在两相混输管路计算中引入折

49、算系数的目的是把求两相管路的摩擦压降问题转化为求折算系数问题( )A. 正确B. 错误第三章矿场集输管路课后习题第一题:请叙述集输管路的分类方法。答:按管路内流动介质的相数,集输管路可分为单相、两相和多相管路。输油管和输气管都属于单相管路,而油气或油气水混输管路分属两相或多相管路,简称混输管路。按管路的工作范围和性质,集输管路可分为出油管、采气管,集油、集气管,输油、输气管等。按管路的结构,集输管路又可分为简单管和复杂管两种。从起点至终点,管路具有相同直径、沿线无分支的管路称为简单管。除简单管外,其余均为复杂管。变径管、副管都属于复杂管。第二题:气液两相管流的特点是什么?答:流型变化多;存在相

50、间能量消耗;存在相间传质;流动不稳定;存在非牛顿流体和水合物。第三题:简述管路起伏对两相管流的影响。答:对流型的影响;管路上坡举升气液混合物所消耗的能量在下坡时得不到全部回收。第四题:洛 马参数 X 是如何定义的?该参量的提出对多相流的研究有何意义?答:,多相流等参量受到流态、管径、倾角、流体物性等众多参量的影响,在多相流的研究中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多相流的研究复杂化,The Lockhart-Martinelli Parameter是一无因次参量集合了众多因素的影响,这样使得成为 Lockhart-Martinelli Parameter和流态决定的指数n 的函数,为多相流的研究提供了很大

51、的方便。在其后的多相流研究中很多学者引用了该参数。第五题:试推导质量含气率和截面含气率的关系。式中:第六题 : 在 Beggs-Brill 实验中得到的H1 R1 的关系曲线如图:试解释在H1 R1 曲线上 =50时H1 时存在最大值,=50时 H1 时存在最小值的原因。答:(1)倾角由水平逐步增加时,液体流速减慢,含液率增加。倾角约为50时,管段内截面含液率最高。进一步增加倾角时,液体不时充塞管路流通截面,出现气顶液体向上流动现象,液体流速增加,截面含液率又有所下降。( 2)在下坡管段观察到的流型几乎全是分层流。当管段由水平逐步向下倾斜时,液体流速增大,截面含液率下降,倾角约为 -50时,截面含液率达到最小值。之后,流型转变为环状流,由于管壁和液体的粘性阻力,液体流速减慢,截面含液率又有所回升。第七题 : 已知某气液两相管路高差Z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