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4中外教育简史 名词解释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1667799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0464中外教育简史 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0464中外教育简史 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0464中外教育简史 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0464中外教育简史 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64中外教育简史 名词解释(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外教育简史0464中外教育简史名 词 解 释1.“成均”: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庠”这种教育机构。“庠”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3.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不仅受

2、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4.学在官府P17: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在这种体制下,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官吏既是教育行政官员,也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教师。5.六艺P19:西周教育内容,以“六艺”为纲。即礼、乐、射、御、书、数。又有“大艺”、“小艺”之分。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书、数作为小艺,是小学的课程。6.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预政治。7.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8.五礼P21: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9.孔子P34: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伟大的思想

3、家、教育家、儒学学派创始人。生平主要是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化。弟子多达3000人,著名的有72人。10.论语:有20篇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记载了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2 N6 + w! 11.有教无类P36:由孔子提出的,教育没有类的差别,所有人不论等级、种族、国别,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一视同仁。12.学而优则仕P38:出处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重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13.启发诱导P40:是孔子关于教师如何教的方法问

4、题。在孔子看来,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和领会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 P1 9 e: S* - Z2 g b/ g孔子强调的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第一层意思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住讲解问题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关键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孔子强调启发教学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启发诱导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逻辑推理能力。孔子善于启发诱导,获得弟子对他的称赞:“夫子循循然善诱人。”14.& : r5 c9 x! ?! d5 Z( zi$ l4 j. Y2 ; 6 b+ x1 e! m

5、14.墨子P47:墨子,名翟(d),鲁人。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一生主要活动是“上说下教”,门下弟子众多,俨然一个宗教政治团体。15.孟子P52:名轲 k,战国中叶鲁国邹zu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徒。以儒家正统自居,自称“得圣人之传”。子思、孟子之学,后世称为思孟学派。作为孔子思想嫡传,孟子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亚圣”。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孟子七篇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资料。16.性善论P52:关于人性,孟子认为人天生是善的。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包括二层意思:一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二是指人的善

6、性是天生的“良知”、“良能”,是人性所固有的,而不是外在影响或教育的结果。17.荀子P58: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年赵国人,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现存荀子一书,共32篇。18.性恶论P58:荀子提出了“性恶论”,批评了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恶,人之所以为善,全靠后天努力,所以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影响,改造人类与生俱来的恶性。19.五伦P53:具体来说,“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称为“五伦”,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20.稷j下学宫:稷下学宫,原是战国时期齐国在其都城临淄z稷门之下设立的养士之所

7、,以招揽天下名士。学宫创立于齐桓公田午当政时,直至秦灭齐而亡,存在150年。期间,不断有众多游学之士慕名而来,各派师徒汇集于此,自由讲学,相互研讨,从而使这个养士之所又成为一所学术水平高、研究气氛浓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培养了人才,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融合和发展。21.弟子职:弟子职是管子中的一篇,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则。弟子职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做了全面、详细的规定。弟子职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学生守则,为后世提供了一个高等学府管理的范例。22.1 n+ e8 E6 ?# L7 J9 d9 s22.大学P65:是礼记中儒家学者论述“大学之道”的一篇论文,他着重阐明大学教育的目的、任

8、务、步骤,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23.三纲领: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亦称为“三纲领”。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明明德”,使人们先天善性得到恢复发扬,达到修己目的,是孟子性善论观点。第二个目标是“亲民”,即推行德治与仁政。最高目标是“至善”。24.八条目:为实现大学三个目标,提出了八个步骤,或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5.学记P67: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因此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学记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

9、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26.教学相长P68:(1)学记提出的教学原则之一。(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27.书同文P72:目的是秦朝为了消除战国以来“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28.行同伦P73:秦朝为达到“黔首(百姓)改化,远迩(r)同度”,“匡饬(ch)异俗”这一目的而采取的。这一措施的实行进一步融汇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促进统一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状态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29.以法为教P73:秦国为了巩固统一的中央集

10、权制度,将法律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30.颁挟书令P73:“燔诗书而明法令”是法家的一贯主张。李斯驳斥朝廷中儒家传统观念的学者依据殷周古制的主张,认为这是“以古非今”。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颁布了“挟书令”,并禁止私学。31.焚书坑儒P73:公元211年后,爆发了坑杀460余儒生、焚毁书籍的事件,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文教领域推行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目的在于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但结果造成了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摧残破坏,并未起到统一思想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32.黄老之学P74:依托黄帝而本于老子的一种学说,实际上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先秦各家学派的思想,特别是儒法两家

11、思想而形成的。其实质是刑律与道德并用。33.玄学P75:魏正始年间,经何晏(yn)、王弼(b)的研习,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得以结合,形成儒道兼综的“新学”玄学。这意味着教育思想的发展,冲破了汉代经学的束缚,出现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34.八股取士P78:明代创立的科举考试的形式,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以八股制义为定式,“代圣人立言”,并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结构体裁有一套固定格式,并有文字限制。35.八股文:是中国明、清两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36.汉代“太学”P80

12、:汉代创立的中央官学,公元前124年建立太学,它属于大学性质,主要传授儒家六经。它的创立标志着我国官学制度的建立。37.官学:是指古代朝廷或官府开办的学校。历代官学一般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级,官学中又设有儒学和专门学等不同性质的学校。38.中央官学(官学制度)P80: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并于元朔shu五年,置博士弟子员50人,建立太学,这是封建中央官学之始。汉代太学的创建,标志着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39.宫邸学P81:也称四姓小侯学。是为贵族子弟开设的贵胄学校,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66年),四姓指汉皇帝的外戚樊fn、郭、阴、马四大氏族;因为这四姓不是列

13、侯,故称小候。学校直接由朝廷聘名师执教,条件优越,师生待遇优厚。40.鸿都门学P81:汉灵帝光和元年创置的,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取名,这所学校实际是宦官与官僚集团政治斗争的产物,是宦官为对抗太学生的反抗而另立的一所官学,内容是学习辞赋、小说、尺牍、绘画、书法,意在对抗太学的经学。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文艺大学。41.国子学P82: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 门阀世族为保持门第族望的优越,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与太学并立。教育对象属于更高级统治者之子弟。(国子学五品官以上子弟入学,太学成为六品以下子弟求学之所。)42.国子监P83:隋文帝为

14、使教育适应集权统一的需要,创设了管理中央官学的专门机构国子寺(后称国子监),下设五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成为专门的教育管理行政机构。隋炀yng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唐承隋制,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广文馆等统归国子监直接管辖。宋代以后,国子监有时也行使全国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学部,国子监撤销。43.隋朝监属五学P83: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44.唐朝监属六学P83: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45.旁系二馆P83:弘文馆、崇文馆。46.六学二馆P83:唐承隋制,设立国子监,下设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

15、律学、算学,是唐代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六学之外,东宫设立弘文馆,门下省设有崇文馆,同为中央官学的性质,通称“二馆”。这就是唐代中央官学的基本制度,即为“六学二馆”。47.学田制P84:宋代在学校管理方面首创学田制,由国家拨给或者学校自行购置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学校将这些土地租佃给附近的农民耕种,收获的粮食和钱租用作赡(shn)学的经费。48.三舍法P84:本系王安石熙宁变法改革太学的措施。即将太学分成外舍、内舍、上舍,初入学的学生进外舍,一年后可升入内舍,内舍生再升为上舍生。升舍均需经过考试,名额外舍2000人,内舍300人,上舍100人。49.升斋积分P85:元代实行“升斋积

16、分”法。元代太学分作上中下共六斋,每月考其所习,按成绩可以依次递升,升至上两斋后,只要两年未曾犯过,则允许参加“私试”。每月考试,采用积分制,一年内积满八分以上者,可升充高等生员,与举人有同等资格。50.四书集注P85:是朱熹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代表性著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元、明、清各代都把它列为官学必读教科书,把朱熹的注释作为对“四书”的标准解释。51.监生历事制P85:明代国子监将监生派至政府各部门,历练事务三个月,勤谨的送吏部附选,仍令历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才力不及的,送还国子监读书;奸懒的发充下吏。这是挂职实习的雏形。52.地方官学P85:指封建社会历代

17、官府,按照地方行政区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自汉代开始设立。平帝原始三年始建立了地方学校制度,规定郡国曰学,县、道、邑y、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学校置经师1人。序庠置孝经师1人。所习内容为儒家经典。东汉时期,官学私学交织发展,形成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景象。53.文翁兴学P85:汉武帝时,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乃从郡吏中选拔聪慧者10余人到长安太学求学。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文翁就在成都立学。招郡县子弟入学,学成者都给与重用或推荐到朝廷做官。文翁兴学改变了蜀地的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和教育风气,同时,文翁兴学的经验也为朝廷所借鉴,后汉武帝在全国推广郡国学,汉代地方官学因此发展起

18、来。54.四书五经P88: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55.阴阳学:元明两代地方设立的天文学校。元代开始设于诸路,后推及各府、州。教学内容为天文与术数。56.社学P88:是地方官奉朝廷诏令在乡村设立的“教童蒙始学”的学校。始设于元代。元二十三年颁令各路,劝农立社,凡各县所属村庄50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施引教化,农闲时令子弟入学,学文有成者,申复官司照验。57.著录弟子与及门弟子P91:汉代私学学生的两种称

19、谓。著录弟子,即在名儒学者门下著其名,不必亲来受业,所以能多至万人,这便是后世“拜门”的开始。及门弟子是直接从师受教的,往往有数百千人,常采用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教学方法。58.私学P89:发端于春秋,兴盛于战国。私学是学者私人授徒讲学以传授文化,培养弟子的教育活动。私学一般包括经师讲学和童蒙教学两类。59.蒙养教材 P94:是指童蒙阶段所使用的识字课本。使用最长最普遍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书。60.三字经P95:三字经为宋末王应麟撰写。全书共有356句,每句三个字,共1068字。全书五个部分,句句成韵,通俗易懂,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是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61.百家姓P9

20、5:相传为宋初人所作。内容以名字姓氏,联四字为句,俱为叶(xi)韵。后世所传者共六百余字,文字殊无意义,仅为学塾识字之用。62.千字文P95:相传为梁武帝周兴嗣s编写,唐代已盛行于世。全书一千字,以押韵的方式组成连贯通顺的四字句,十分便于儿童朗读背诵。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动植物、农业和封建道德等。千字文是一本十分流行且相当有影响的蒙学课本。63.急就篇P95:中国古代教学童识字的字书。“急就”是很快可以学成的意思。全书为三言、四言、七言韵语。三言、四言隔句押韵,七言则每句押韵,以便诵习。 篇中分章叙述各种名物,如姓氏人名、锦绣、饮食、衣服、臣民、器物、虫鱼、服饰、音乐以及宫室、植物、动物

21、、疾病、药品、官职、法律、地理等,不仅为识字而设,还有传布知识、以应实际需要的意思。64.书院P96 :是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末以后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的名称始于唐朝。有官方设立和私人设置两类。官方设立的书院主要用作收藏、校勘kn和整理图书,例如丽正修书院。私人设置的书院是私人治学读书或聚徒教学的场所。这类书院或者直接以个人名字称呼,或者以所在地命名。65.宋初(北宋)六大著名书院P97:白鹿洞书院、岳麓l书院、应天府书院、嵩sng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66.白鹿洞书院揭示P97:即白鹿洞书院学规。是朱熹为了培养人才而制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守则。集儒家经典语句而成,便于记诵。67.

22、南宋四大著名书院P98:白鹿洞书院、岳麓(l)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68.选士制度P105:封建社会选士制度的形成是从汉代开始的。皇帝亲自出题策问,这是汉代选举取士的开端。州举“秀才”,郡举“孝廉”,历代因之,从而建立起经常性的选士制度,统称察举或选举。69.汉代“察举制”P105: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开始的。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汉代察举名目繁多,有秀才、孝廉、贤良方正、明经、明法、阴阳灾异、童子科及其他临时

23、规定的特殊科目。其中最主要且影响最大的是“贤良方正”和“孝廉”两科。70.贤良方正P106:是汉代地位最高的选士科目。是招有经学才能的特殊人才,使其将经学造诣运用于为现实政治服务中,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即是典型代表。71.孝廉P106:为汉代经常性的选士科目。通常每年选举一次。所谓孝廉,其“孝”乃对民而言,“廉”乃对吏而言。举“孝廉”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选拔干练的官员,加强中央集权的力量,另一方面是为了扶持郡国教化,地方政治,在人民中间实施道德教化。72.九品中正制P108: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中正官负责考查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

24、九个品级,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然后,逐级上报,由小中正报大中正,大中正核定后报司徒,司徒核定后再呈吏部,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九品中正制创立的目的在于“唯才是举”、选贤任能。但随着中正官逐渐由世族豪门掌握,品评人物就惟重门第。这样,原来德才与家事并重的标准就变为仅以家世门第为惟一标准,遂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成为维护世族权利的工具。到隋朝被废除,由科举制取代。73.科举制P109:科举制诞生于隋朝。公元581年,隋炀帝统一中国,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九品中正制”。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办法,以分科举人取代魏晋以来的九品官人制度。7

25、4.科举考试三步骤P112:明清时期科举出身成为做官的唯一正途。形成严密的科举考试系统,共分三个步骤:1.乡试:中试者称为“举人”。 2.会试:考中者称为“贡生”。 3.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主考,取中的称“进士”。殿试按三甲定名次,第一甲只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75.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P114: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三大文教政策建议:一、兴办学校以广教化、育贤才。 二、行选举以拔擢(zhu)贤才。 三、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76.三纲五常P118: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

26、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常道。77.正义明道P119: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强调“正义明道”而反对功利,要人民百姓制欲而安贫乐道,以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最大功利。78.圣化P121:董仲舒提出“善为师”的问题,要求教师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而能达到“圣化”的功力和境界。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教育要适当、适量、适度,注意受教育者的才能特长。79.培养人才的四个层次P124:王充把人才划分为四个层级:1、鸿儒 2、文人 3、通人 4、儒生80.颜氏家训P127: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的一部论述家庭教育的著作,共20篇,主要内容是用儒家思想训诫子孙。这部书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

27、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士大夫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81.早教与晚学P130:颜之推认为,人的一生都要珍惜时光,不失时机地刻苦努力学习。他说“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这种思想十分可贵。82.师说P134:作于唐贞元十八年,是韩愈感于当时的人“耻学于师”,“抗颜为师”而作,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其基本精神与古文运动中的“文以载道”思想是一致的,是以儒道为基础的。83.进学解P136: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

28、,故名“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84.“苏湖教法”P137:是北宋教育家胡瑗(yun)在苏州、湖洲二地办学,使用的一种新的教法。这种教法改变当时重辞赋的学风,而重经义和时务。他在校中实行“分斋教学”,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儒家六经等经典,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yn水、历算”等科,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范仲淹当政兴学时,曾取其法,“著书令于太学”。此谓“苏湖教法”。85.上仁宗皇帝言事书P139:王安石于嘉佑五年提出的变法纲领。86.三经新义P140:王安石为

29、实行新政,亲自阐释周礼,谓之周官新义。诗书则由其子王雱(png)与吕惠卿共同诠释,合谓三经新义。87.小学P142:宋代朱熹编写的封建社会的小学教材。全书六卷,分内外两篇。88.近思录P142:朱熹与吕祖谦合编的封建教育的正统教材。89. s e8 # X Q5 h6 A89.8存天理、灭人欲P143:是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所说的“天理”,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所说的“人欲”,则是指“心”的毛病,是为“嗜欲所迷”的心。要实现道德教育“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就必须进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这是朱熹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90.朱

30、子读书法P148: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读书经验,很有见地。读书法有六条重要原则:1、循序渐进。2、熟读精思。3、虚心涵泳。4、切己体察。5、着紧用力。6、居敬持志。91.马礼逊学堂P173:1839年,美国传教士布朗在澳门开办用中英文教学的马礼逊学堂,课程除宗教外,有中文、英文、算术、代数、几何、生理学、化学、历史、地理等。该校是我国本土出现的第一所教会学校。92.地主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P173:龚自珍 魏源(龚自珍主张学习“西洋利器”以利中国,在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中,建议林则徐效法西洋“修整军器”,“讲求火器”,以武力抗击。 魏源著海国图志,明确提出了

3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认为“夷之长技”包括军事和民用两方面。 龚自珍、魏源对传统教育制度的批判和对学习西方的提倡,对于打破当时“万马齐喑”局面和思想启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93.中体西用P175: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魏源在海国图志,明确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中体西用已见端倪。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1861年在校颁庐抗议的采西学议一文提出“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观点,初步勾勒了中体西用的理论框架。94.魏源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P17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要求在坚持“中国智慧,无所不有”的前提下,学习西方近代先进科技

32、文化,“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95.魏源: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96.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P179:是太平天国在基督教的旧约圣经新约圣经的基础上修改的,并加了新的注解。97.太平天国的官书P179:主要有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真命诏旨书、三字经、幼学诗、御制千字诏等。(三字经、幼学诗、御制千字诏属于童蒙教材。)98.洋务教育的含义P180:举办新式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两方面:一、创办新式学堂。新式学堂可分为三类:1.方言学堂。 2.军事学堂。3.技术学堂。二、开办

33、留学教育。派遣不少学生到美欧日等国学习,首开我国近代公费留学教育的先河。洋务派的这些举措,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科技、军事、管理、政治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99.京师同文馆P181: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务学堂,1862年由总理各国事务的奕(xin)设立,也是中国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标志着中国近代学校的产生。同文馆先后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东文(日文)馆。1866年奕又奏请增设天文算学馆,学习天文、算学、西方制造技术,又设立气象台、格致馆等近代科学技术的实验设施,进行实验教学。京师同文馆就逐渐由单一的外国语学校发展成为兼习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学校。京师同文馆

34、在学校管理上也具有近代学校的特点,对学生的来源、教师的聘用、考试的办法、经费的来源和使用都有明确的章程。100.留学教育P182:洋务派开办留学教育,派遣不少学生到美欧日等国学习,首开我国近代公费留学教育的先河。容闳(hng)率领120名幼童留学美国。101.维新教育P184:维新变法时期的教育改革分为两部分:一、变法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 二、“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102. ) M/ h! & V7 C7 B2 G8 g: G0 b. S. q6 $ + p4 I10万木草堂P184:万木草堂是康有为于1891年至1895年在广州长兴里创办的一所新型学馆,并著有长兴学记为学规。办学目的是为

35、维新变法培养人才,组织力量。在这个学校里,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校的管理上,都是一反当时的旧传统,大胆创新,别具一格,不同流俗地充满了生机。万木草堂宣传维新理论,培养变法人才,为挽救危亡做出了贡献,所以,引起了顽固派的仇视,1894年8月清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查封。103.103.时务学堂P185:维新变法时期的一所著名的新式学堂。1897年10月,由熊希龄、陈宝箴(zhn)、黄遵宪、梁启超、谭嗣同在湖南长沙创办。梁启超被聘为学堂中文总教习,并主持学堂工作。他曾订立一个湖南时务学堂学约,从“立志、养志、治身、读书、穷理、学文”等十个方面,为学生规定了奋进目标,充分体现

36、了维新派“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的教育思想。它为维新变法运动培养了一批人才。由于教学中宣传变法思想,成立仅几个月,就被迫停办。104.京师大学堂P186:京师大学堂的创办,首倡于1896年李端棻的请推广学校折。是北京大学在 1898年到1912年间所使用的名称。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05.壬寅(yn)学制 P190:1902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官学大臣张百熙拟订的钦定学堂章程,由于1902年为壬寅,所以该年所拟订的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106.癸(gu)卯(mo)学制 P190:1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订了一个奏定学堂章程,

37、因当年为夏历葵卯年,故称“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系统、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107.107劝学篇P197:是张之洞洋务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著作。1898年维新运动高涨之时,张之洞出版了劝学篇,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教育思想。劝学篇分内外两篇。内篇务正,“以正人心”,专讲“中学”,共9篇;外篇务通,以开风气”,专讲“西学”,共15篇。张之洞深感当时中国封建统治不稳固,人心浮动,整个社会出现了“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的变局。在这种危境中,中国亟图自保,即要保国保教保种。基于这种出发点,兴学办教育就必须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08.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

38、物,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实业家。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张之洞的基本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在他的重要著作劝学篇中有系统论述。109.严复P205:严复字又陵,又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1877年赴英国留学。回国后大量译书著说,宣传民主平等思想,抨击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彻底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110.康有为: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创办广州万木草堂,学生中著名的有梁启超,与梁启超等发动“公车上书”,同为戊戌变法运动发起者和领导。【 横戌(x), 点戍(sh), 戊(w)中空,十字交叉就读 戎(rng) 】111.梁启超: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18岁入

39、万木草堂成为康有为的学生。1920年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112.壬子-癸(gu)丑学制P211:1912年(壬子年)在教育总长蔡元培的筹划主持下,全国临时教育会议讨论了学制改革问题。颁布了学校系统令。1913年(癸丑年)又陆续颁布了各级各类学校令,逐步成为一个更加完备的新学制系统。这就是“壬子-癸丑学制”。113.六三三制P214:是指壬戌学制,以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等七项标准为指导思想,中小学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分段的根据,具体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称“六三三制”。114.活教

40、育P219:是陈鹤琴先生针对当时幼稚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所提出的思想。认为幼稚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教育,是健全人格形成、人才培养和一切教育的基础。要把幼稚教育变成前进的、自动的、有生气的教育。115.国立幼稚师范学校P218:是我国最早、民国时期唯一单独设置的国立幼师培养机构。116.南京鼓楼幼稚园: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幼稚园之一,1923年陈鹤琴创办。117.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幼稚园之一,1927年陶行知创办。118.庚款留学P225:1908年美国为加强对华影响,在国会正式通过将庚子赔款剩余部分本息退还中国,作为中国选送学生留学美国和创办清华学堂的经费。1924年,又决定全部退还庚款

41、geng“用以发展中国之教育及文化事业”,对于美国这个“退款兴学”的侵略阴谋,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也纷纷效尤。由此形成留学热潮。119.留法勤工俭学P22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协约国劳力紧张,许多中国贫寒学子走上了出国打工留学的道路,形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从1919年至1920年,先后有20批约1700人赴法勤工俭学。开创了中国半工半读留学的先河。120.南洋公学:1897年盛宣怀奏请设立的,因为该学校的经费是由招商局、电报局捐赠,故名南洋公学。学校分师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院,外院相当于附属小学,中院相当于中学堂,上院相当于高等专门学堂,师范院培养教育人才。外院招收10岁以下聪颖儿童;学

42、制为四年;学堂参照日本草订新式学堂章程,采用分年级按班级授课制;廷聘中西教习,开设中西课程。学堂以“中体西用”为办学指导思想。南洋公学是我国采用分级教育制度的开始,也是近代学制的雏形;培养近代科技文化人才,促进了学校管理的发展,同时还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121.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时期由内迁各大学组建成的国立大学。抗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命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南迁至湖南长沙,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次年武汉吃紧,三校又奉命迁至云南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122.道尔顿制P230:为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在美国道尔顿市道尔顿中学所创,从1922年起中国开始介绍道尔顿

43、制。123.文纳特卡制P230:是一种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法混合的教学制度。124.124.梁漱冥P233:在教育史的贡献是乡村教育理论和实验,乡村教育是他乡村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山东省办乡村学校,课程有各校共有的课程和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需要而设置的课程。他的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造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他的乡村建设理论是一场不成功的实践。125.邰(ti)爽秋P233:邰爽秋是“民生本位教育”的倡行者。针对中国当时贫穷愚昧状况,他主张“救国先救穷,教民先教富”,把发展人民生计、改进人民生活作为民生教育的出发点、

44、中心和归宿。民生本位教育适应了当时中国农业经济、文化教育状况及其发展需求,效果显著。126.共产党早期开办的学校P236: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平民女学、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陆军军官学校等。127.湖南自修大学:是毛泽东与1921年8月在湖南长沙创办。目的是为了党团干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团结社会上进步青年。学校主持人是何叔衡。128.上海大学:为一些共产党人士1922年春在上海创办。设社会科学院、文艺院、附属中学三部分。129.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130.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P237:创立于1924年5月,1926年更名为中国国名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校总理

45、为孙中山先生,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血洗军校中的共产党人,使黄埔军校变成为反革命服务的军事学校。131.苏维埃大学P237:1933年8月创办于瑞金,毛泽东、瞿q秋白先后任校长。学员主要是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工作半年以上并有成绩者。教学组织包括普通班和特别班。该校长征后停办。132.抗日军政大学P238:前身为瑞金红军学校(红军大学),1936年6月成立时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

46、,校址延安,校长先后为林彪、罗瑞卿(代)、徐向前。主要任务是“训练抗日救国军政领导人才”。133.延安大学P238:1941年9月由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其后又有鲁迅艺术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及行政学院等相继并入。134.瑞金苏维埃政权根据地的小学P238:又称劳动小学、列宁小学或红色小学,且以初小为主,1934年开始统称列宁小学,分公办和民办两种。初小课程有国语、算术、游艺,高小增加社会常识和科学常识。学制最初为六年,三三或四二分段,后改为五年,三二分段。135.蔡元培P242:(18681940) 字鹤卿,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教育

47、家。光绪年进士。主持制定壬子-葵丑学制。136.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P242:蔡元培1912年4月发表的文章。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后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教育方针的主要依据。137.陶行知P245:安徽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师从杜威、孟禄。1931年,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流浪儿童工学团,提倡普及教育。创办生活教育半月刊,并任生活教育和普及教育周刊主编,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主编民主教育月刊。1946年创办重庆社会大学,任校长。138.陈鹤琴:(1892-1982年

48、),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南京师范学院院长。139.荷马史诗:相传为9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所作,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史诗主要叙述了希腊人攻打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的前后经过。歌颂了阿格琉斯、奥德修斯等希腊英雄的业绩。由于这个原因,荷马时代又被称为“英雄时代”。140.五项竞技P286:是斯巴达教育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即: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训练非常严格,各个项目都必须达到一定要求才能终止。141.智者P290:是指公元前五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批希腊职业教师。142.智者派P290:是适应广泛实施的奴隶主共和政治的需要而出现的一批哲学教师。143.

49、雅典大学P292: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不仅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全巴尔干和地中海中部地区的第一所大学。由伊索克拉底创办的修辞学校、柏拉图创办的阿加德米学园、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合并而成。144.苏格拉底P294: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致力于讲学,以在各种场合与人交谈、辩论、探讨政治社会和道德问题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学生,其中包括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145.“智德统一”论P29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智慧、而知识是可以通过教授、学习获得的,因此通过传授或学习知识,也就获得了美德。“智德统一”的观点否定了希腊传统的道德天赋观念和贵族

50、阶级对道德的垄断,认为美德是可教的,是后天获得的。为民主政治建立作了理论上的辩护,高度强调了教育的作用。146.苏格拉底教学法P295: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创制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教学法”。它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基本分为三步骤: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苏格拉底法又被称为“产婆术(助产术)”。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147.柏拉图P296:师从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代表著作理想国法律篇148.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基本特点是把教育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认为只有掌握了哲学的人才应成为统治者,把教育的最高目的归结为哲

51、学家(或称“哲学王”)的培养。149.七艺P297: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被称为“四艺”,与智者倡导的“三艺”一起,构成了“七艺”。智者的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P291)150.亚里士多德P298:师从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著作有政治学和伦理学。创办了吕克昂学园。151.和谐教育P300: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有三个组成部分: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与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是: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只有通过这多方面的教育,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发展。他把这种和谐教育的思想与儿童年龄分期相结合,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儿童的成长可

52、划分为三个阶段:07为第一个阶段。714为第二个阶段。 1421为第三个阶段。152.自由教育P300: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教育理论,是西方教育史上影响较大的一种教育观点和教育理想。要实施自由教育,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闲暇;二是自由学科。153.十二铜表法P302:因刻于12块铜表上而得名,是罗马最重要的民法法典,也是罗马法律教育的重要内容。154.基督教P304:于公元1世纪中叶产生于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等地区。155.西塞罗P305: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后期的政治家,拉丁散文文学的主要代表,也是罗马重要的教育思想家。著作:论共和国 论善与恶的定义 论雄辩家西塞罗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政治家

53、,只有优秀的雄辩家才能成为真正的政治家。因此,教育的直接目的就在于培养雄辩家。156.论雄辩家:是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发表与公元前55年,在此书中,他谈论了一个演说家岁必须的学问和应该具有的品格。论雄辩家是以对话形式写的。在书中,西塞罗虚构了克拉苏在罗马郊外塔斯克勒姆的别墅的一次聚会。来参加聚会的人对有关雄辩家、雄辩术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西塞罗在论雄辩家一书中详细阐述了雄辩家的教育思想。他认为雄辩家应该是一个就目前的任何问题都能按规定的模式,脱离讲稿,拌以恰当的姿势,得体而审慎地进行演讲的人。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就在于培养这样的雄辩家,而雄辩家最本质的特点是能就任何问题进行得体的演说

54、。一个雄辩家不仅要能言善辩,而且必须具有良好的,多方面的素养。157.昆体良P307:古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雄辩家、教育家,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位公职教师。他在雄辨术原理一书阐述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雄辩家,提出了分班教学的设想和教学适度的原则,论述了教师作用和素质,他的教育思想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思想来源。158.雄辩术原理P307: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主要著作。他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对于雄辩家来说,才能与德行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这部书被英国著名思想家穆勒认为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

55、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159.教会学校P311: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160.修道院学校P311:修道院学校主要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是基督教修行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前期西欧最好的教育机构。161.大教堂学校P313:又称主教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完备。不收费。162.堂区学校P313: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规模小,设备简陋,只教授一般的读写算和基督教初步知识、教唱宗教赞美歌等。163.世俗教育P313: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

56、164.宫廷学校P314:是国王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查理曼邀请英格兰教士、著名学者阿尔琴到法兰克王国,协助改进学校、发展教育。阿尔琴曾就学于约克主教学校,并担任校长。在教学内容方面,依照约克主教学校的做法,在宫廷学校开设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天文学、神学等课程,此外还包括学习古典诗人的作品。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人而异。165.骑士教育P315: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之一,是中世纪西欧早期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家庭教育形式, 1114世纪骑士制度盛行一时,骑士地位逐步提高,以骑士训练和培养为宗旨的骑士教育应运而生,其基本目的是为封建制度培养保护者,学

57、习内容以“骑士七技”为主,轻视读书、写字、计算等文化知识,主要内容是军事技能,深受宗教和教会影响。166.“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167.中世纪大学P316:产生源于欧洲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经院哲学的出现等,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早期中世纪大学通常是在原有的文化教育机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学的前身有两种:1、原有的对所有人的教育中心或研究所。2、原有的主教学校。168.城市学校 P320: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以及市民对教育的广泛需要,促使城市当局建立新型的教育机构,由此产生了城市学校。城市学校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阶

58、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包括:拉丁文法学校、读写学校、行会学校等。169.文艺复兴运动P324: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作为封建制度思想支柱的基督教统治的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先导。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成为人文主义教育的摇篮),以后扩展到德国、法国、英国等地。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出现的。涉及到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和教育等方面。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170.快乐之家P326:著名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创设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的盂都亚宫廷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维多利诺既

59、重视德育和体育,又重视智育和美育,孟都亚学校充分体现了其办学、教学的特点。171.伊拉斯谟P328:是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教育理论家,主要教育著作有:愚人颂、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论正确的教学。172.拉伯雷P329:是16世纪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是小说巨人传,集中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173.巨人传P330:拉伯雷的主要著作,通过对王子高康大的成长过程的描述,辛辣讽刺了经院主义教育,阐述了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174.蒙田P331:蒙田是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主要著作是散文集,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其中的论学究气、论儿童的教育等篇。

60、175.马丁路德P335:德国神学家,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在维登堡万圣大教堂的大门口上贴出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否定了教皇拥有赦免任何罪恶的权利。之后又在和神学家艾克的辩论中,否定了教皇和宗教会议的无上权威,从此德国的宗教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路德的言行在德国引起极大反响,被当做德国的民族英雄。176.加尔文P337: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人称日内瓦的教皇。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生而具有为恶、犯罪的本能。如果听任人的本性发展,人就会迅速走向腐败、堕落。因此,人必须受到不断的

61、教育和训练,以抑制为恶的本能冲动,逐步养成为善的倾向,并从事善的活动。177.耶稣会学校P339:耶稣会学校的基本目的是培养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和教士,使学生绝对服从天主教会、对教皇效忠。采用军队的管理制度,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耶稣会的将军是耶稣会学校的最高首领。耶稣会学校采用寄宿制,实行免费教育。178.文法学校P343:英国的学校设在寺院或大教堂内,以后逐步分为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丁语文,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文法学校与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179.歌咏学校:具有职业训练的性质,培养教堂唱诗班成员。歌咏学校和后来出现的教本国语的读写学校,成为文法学校的预

62、备学校。180.公学P343:也是一种文法学校,最初是因为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所定教学目的又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而得名,实际上它是一种私立学校。主要进行古典文科教学,很快发展为只限上层社会子弟才能入学,教育目的实际表现为培养未来的、具有特权的官吏和统治阶层人物。181.学园P344:一些受国教派迫害的人士创办的具有实科性质的学校,最早由1662年被逐出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的教师开办。保留了古典教育的课程,增加了一些近代的课程。在英国1689年“宗教宽容法”颁布后,学园发展趋于规范化。为英国提供了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准备了条件。182.“导生制”P346:也称

63、相互教学制。是由英国牧师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的,在导生制学校里,大教室中放置一排长桌,每排约10个学生,由一个年长学习好的学生当导生,教师先教导生,再由导生把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教学内容教给其他学生。导生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183.星期日学校P346: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为工人子弟举办的一种初等教育机构,主要是利用星期日传授简单的读写算和宗教知识,因而得名。184.新大学运动P347:19世纪20年代,英国开展了“新大学运动”。1825年,建立了具有近代世俗性质的“伦敦大学学院”,该校后与“国王学院”合并成为伦敦大学。新大学运动,从整体上改

64、变了英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转变了高等教育的职能,促进了牛津、剑桥等旧大学的改革。185.185.福斯特法案(初等教育法)P348:又称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规定国家继续拨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置公立学校;全国划分学区,由经过选举产生的“学务委员会”负责监督本学区的教育工作;各学区有权实施五至十三岁儿童的强迫教育;承认以前各派教会所兴办或管理的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学校的普通教学与宗教分离,凡是接受公款补助的学校一律不得强迫学生上特定的宗教课,一般性宗教教学则须安排在首节课或者末节课,以利于学生在听课与不听课之间自己做出选择。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出现了公、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发展。186.国家教育论P350:是法国法官和教育家拉夏洛泰在1763年出版的著作,书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