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工艺改造技术说明书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1566450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沉淀池工艺改造技术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沉淀池工艺改造技术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沉淀池工艺改造技术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沉淀池工艺改造技术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淀池工艺改造技术说明书(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厂沉淀池工艺改造技术说明书水厂沉淀池建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供水任务逐年增加,现有沉淀池工艺(采用往复式平流沉淀)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规范要求,主要表现在沉淀池停留 时间不够;池型不合理,沉淀效果较差;现有排泥管采用陶瓷管,年久失修并有 破损和堵塞,另外排泥槽边坡的坡度小于5260,由于滑泥不畅造成排泥效果较差;上述因素的存在加上沉淀池超原设计负荷运行,因此出水跑矶花问题严重,出水水质达不到工艺要求;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沉淀池改造主要解决二个问题: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根据现行规范,改造被 淘汰的沉淀池构造,合理提高沉淀池产水量;采用技术可靠方法和构造,改造原 有沉淀池的不合理排泥系统。改造方案建议详

2、述如下:1 改造后的设计运行流量最大流量达到55,000m3/d,自用水按5%计算;每日最大设计流量为 55,000m3/dX 1.05 = 57750 m3/d;改造仍然分为二组,每组最大设计流量为 57750 m3/dX 0.5 = 28875 m3/d 换算成平均时流量为1203m3/h;设计秒流量为0.3342m3/s;(常规负荷校核工艺参数流量取为 (45,000m3/dX 1.05)十2 = 23625 m3/d;换算成平均时流量为984m3/h;设计秒流量为0.2734m3/s;)(低负荷校核工艺参数流量取为 (35,000m3/dx 1.05)十2 = 18375 m3/d:换

3、算成平均时流量为765m3/h:设计秒流量为0.2127m3/s:)2 沉淀池改造采用的技术工艺由于原设计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可以达到 4m,可以采用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 斜管沉淀池技术工艺对原有沉淀池进行改造。 因此,原则同意“海南省建设项目 规划设计研究院”采用上向流斜管沉淀工艺改造荔枝沟水厂沉淀池的技术思路。沉淀池改造的设计原则建议如下: 上向流斜管沉淀池的液面负荷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液面负荷宜采用5.09.0m3/m2h的规定,建议设计采用下限值,有利 将来可以进一步扩大制水能力; 上向流斜管的管径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以及现场 考察中观察

4、絮体沉降性能,和深圳水务改造笔架山水厂沉淀池成功的案 例,建议采用30mm管径比较合适; 考虑到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以及原设计沉淀池的可以利用有效池深仅为4000mm,上向流斜管的斜边长度建议采用1000mm,倾角60,构造高度为866mm; 排泥系统改造同意中法供水公司提出小斗排泥技术方案,设计中应注意小斗双向斜面的滑泥坡度不小于 55;可以考虑小斗底部设连通孔减少 放空管穿墙新开墙洞; 针对有效池深仅为4000mm的问题,建议采用小斗构造强化底部排泥, 确保斜管底部配水区高度满足规范要求,调整清水区集水槽间距,保证 集水均匀性的高程布置原则;在此原则下的高程布置为

5、:清水区高度834mm;斜管构造高度866mm;斜管底部配水区高度1500mm;排泥小 斗高度800mm;小斗双向斜面坡度不小于55; 考虑原设计沉淀池的池壁结构比较薄,与老规范相比,新结构规范对水 池结构的池壁构造要求都有偏安全性的修改。因此,建议改造排泥系统 应尽量利用原有的排泥管的穿墙套管,少开新墙孔; 尽量保留原设计的构造,遵循排泥方向与布水方向正交的改造设计原则;3技术工艺方案计算复核的结果根据上述改造设计原则, 上向流斜管区布置在基本保留原构造的往复式平流沉淀池的流道中,三条流道均布置斜管, 底部配水统一按原流道的进水方向配水; 设置上部翻水堰提高配水均匀性,底部配水采用“花墙”或

6、“整流条栅” ;过墙(栅)的流速小于0.10m/s;底部排泥小斗的排泥方向保持原设计方向,具体布 置详见附图。 斜管清水区长度沿原流道15.5m;宽度为三条流道宽度总合,为15m;那么 , 斜 管 清 水 区面 积为 218m2; 最大 设计 流量 的 液 面 负 荷为 5.51m3/m2h;符合规范要求及本改造项目设计原则。 原设计U0 = 0.9549mm/s;改造后上向流斜管U0 = 0.1438mm/s;改造后理 论上沉淀效率提高 6.6 倍。 斜管中雷诺数 Re = (0.75X 0.1125)-( 0.01) = 8.4390 ( 200) 斜管中弗劳德数 Fr = 0.11252

7、 -(0.75X 0.1125)= 4.25X 10-5 斜管中的沉淀时间 T = 1000mm十1.125mm/s = 888s = 14.8min 斜管底部积泥体积估算,排泥次数建议:设计进水泥砂含量分别为最高值平均800mg/L;雨季平均50 mg/L;旱季平均20 mg/L;加药量(固体)最大为12mg/L;设污泥含固率平均为3%;相应的污泥体积估算为:单池最大782 m3/d;雨季61 m3/d;旱季32 m3/d;建议排泥:旱季排泥1次/d雨季排泥2次/d最大排泥46次/d 受到池深限制,斜管上部的清水区高度不足1000mm,为了保证清水区集水均匀性,必须合理调整清水区集水槽的间距。建议集水槽间距为1.2m,设计每条流道布置12条集水槽(长4.4m,截面:宽X高=0.20mx 0.27m);沿墙边布置2条集水支渠(通长,截面:宽X高 =0.30mX0.65m);集水渠1条(长度约15.6m,截面:宽X高=1.00mX 0.80m)。具体布置详见附图。核算集水槽堰口溢流率:80.2m3/m d;建议米用不锈钢锯齿堰。 进水扩口段设置导流墙二道,有利于配水均匀性。具体尺寸详见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