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实验(机械类)

上传人:sx****84 文档编号:141547912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9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机械基础实验(机械类)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机械基础实验(机械类)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机械基础实验(机械类)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机械基础实验(机械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基础实验(机械类)(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录绪论1训练一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训练二 齿轮范成原理6实验三 动平衡实验9实验四 速度波动调节实验1实验五 机构创意组合实验17实验六 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及运动测试分析实验18实验七 平面机构设计及运动仿真分析实验1实验八 螺栓联接静动态实验21实验九螺旋传动效率实验2实验十 带传动实验2实验十一 液体动压轴承实验1实验十二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37实验十三 滚动轴承综合性能测试分析实验41实验十四 机械传动设计及多轴搭接实验4实验十五 减速器拆装实验45绪 论机械基础课(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创造工程学等)是实践性和理论性均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不能依附于理论教学,但是更不能与理论教学完

2、全脱节,实验教学必须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为目的.我们按照从机械认识、机械设计到机械研究创新的认识规律,构建了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更为宽广和开放的“五个层次”实验课程体系:引导认知、基本训练、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践。将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创造工程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融为一体.“五个层次”实验课程体系架构如下:几何体认知、机械发展与未来认知引导认知 机械原理认知、机械设计认知 机械创新设计认知 构形设计和绘图、计算机绘图室基本训练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齿轮范成原理 动平衡实验基础实验 速度波动调节实验 带传动实验,液体动压轴承实验 (

3、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 机械传动方案综合及性能分析实验 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及运动测试分析实验机构创意组合实验,螺纹传动综合性能分析实验综合实验 机械传动设计及多轴搭接实验 滚动轴承组合设计及综合性能分析实验静态与动态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平面机构设计及运动仿真分析实验减速箱结构分析及装拆实验创新实践-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作品制作“五个层次”的实验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各具相对独立的系统和明确的目标:(1)引导认知-在学习机械基础课程之前设置的“启蒙作业”:通过实物和模型的动态展示,让学生得到有关机械设计与创新的“启蒙教育”.(2)基本训练-机械创新设计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构形设

4、计和绘图计算机绘图机构运动简图测绘等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构形能力、图形表达能力,机构综合能力,为机械创新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3)基础实验-机械系统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方法的初步剖析:让学生通过基础实验掌握机械系统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综合实验综合设计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培养的提升性实验:机械创新设计是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包括机电液的综合、方案和结构的设计、功能与结构研究创新,按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的机械创新设计过程,由我中心实验教师自行设计了一组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培

5、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创新实践创新实验教学的蓓蕾工程:根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学生自我训练为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制作,并参加各类大奖赛。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五个层次”实验课程体系和机械类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的要求,编写了这本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机械基础实验教材.其内容涵盖基本训练、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由于时间仓促,本教材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尚未弥补,如有疏漏的地方,望请指正。训练一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一、

6、训练目的: 。掌握对实际机械或模型的机构运动简图测绘的基本技能.2了解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结构的区别,加深和巩固机构自由度计算等理论知识。二、训练工具机构模型一组、钢尺一把等;2草稿纸、铅笔等(自备)。三、训练要求:1实验前,认真预习教材及有关参考资料,弄清机构运动简图、机构示意图的概念及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的注意事项.2。每人测绘四个机构简图,(其中两个机构运动简图,二个机构示意图)。要求包括四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等,其中至少有一个根据实物绘制的简图.3。每人完成一份实验报告(运动简图、机构自由度计算、体会与建议等)。四、原理及方法:机构运动简图是反映机构运动情况的简单图形,由于机构

7、运动情况仅与机构中的构件数及其所组成的各运动副的数目、种类、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结构,而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符号来代替构件、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定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这样绘制的图形叫做机构运动简图。机构运动简图与原机构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征,它不仅可以简明地表示机构的运动情况,而且还可以根据该图对机构进行运动及动力分析。不按比例绘出的图形称为机构结构简图或机构示意图,它只能定性研究机构的某些运动特性。下面以平面机构为例说明机构运动简图测绘的步骤及方法。五、训练步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要把该机构的实际构造和运动情况搞清楚,首先要定出

8、其运动输入(原动)部分和运动输出(工作)部分,然后再沿着运动传递的路线,把运动输入和输出之间各个传动部分搞清楚,这样才能正确绘出机构运动简图。下面我们以图11(a)所示偏心轮机构模型为例,进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及机构自由度计算。1.认清组成机构的构件数。测绘时,缓慢转动手柄使机构运动,注意观察机构中哪些构件是活动构件,哪个构件是固定构件,哪个是运动输入构件,哪个是运动输出构件,并逐一编排构件序号.如图2-中所示1、3、4等。2判断各构件间组成的运动副的性质及种类和数目.缓慢转动手柄,根据相联两构件的接触及相对运动情况,确定各个运动副的性质和种类。如偏心轮2与固定构件1是圆柱面接触,其相对运动是

9、绕A点转动,故构件2与构件1在A点组成转动副;同样构件3与构件2在偏心轮上B点、滑块4与构件3在销轴中心C点组成转动副;滑块4沿固定构件1的方向x移动,故滑块与构件1组成移动副。此机构有三个转动副和一个移动副,共有四个低副。3。选择视图面绘出机构示意图.选择视图面的原则是以与大多数构件运动平面相平行的平面作为视图面。在草稿纸上首先定出与机架组成运动副的大致位置,然后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联接次序徒手画出机构示意图。对于组成转动副的构件,不管其实际形状如何,都只用两转动副之间的连线代表,例如AB代表构件,B代表构件.对于组成移动副的构件,不管其截面形状如何,一般用滑块或导杆表示,例如滑快4代表构件

10、4,并通过滑快上转动副C的中心线代表构件与构件1相对移动的方向线。机架打斜线表示,如构件1。原动件上打箭头表示,如构件2。对于组成高副的构件,也必须按照表1中规定的符号表示(或画出接触处两运动副元素的实际形状来表示)。4计算自由度并校核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由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可得:根据计算所得机构自由度F=1,该机构只有一个原动件即偏心轮,所以机构的原动件数与自由度数相等。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若计算机的自由度与原动件数不符时,必须检查所绘制的简图或机构自由度计算是否有误,直至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5测量机构的运动学尺寸并按比例绘机构运动简图。仔细测量机构的有关运动学尺寸(如转动副的中心距、移

11、动副方向线、线间的夹角等),如测量A杆、C杆的长度、滑快4的移动方向线xx至转动副A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好,然后选择恰当的长度比例尺(m/mm),按比例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图11b)。 6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完成实验报告。六、课外训练作业 1试绘制-3个牛头刨模型或实物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进行机构结构分析;2试绘制23个油泵模型或实物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进行机构结构分析;3.试绘制-个其他机构模型或实物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进行机构结构分析。训练二 齿轮范成原理一、训练目的 1、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齿廓的基本原理,观察齿廓形成的过程; 2、了解渐开线齿廓产生根切现象、原因及避免根切的方法,建立变位齿轮

12、概念;、要求仔细观察插齿机插齿的范成原理及范成过程;3、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的异同点,分析了解它们的齿形变化及各参数的关系。二、训练工具1插齿机、齿轮范成仪;2范成齿廓的齿轮毛坯的图纸;3学生自备:计算器、圆规、削尖的铅笔、三角板、橡皮擦及小刀等物.三、训练要求1。每组一人,绘制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齿廓图各一张;齿廓图要求至少有两个以上完整的齿廓曲线2每人一份实验报告.四、原理及方法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毛坯,毛坯和刀具之间仍然保持固定速比的传动,它们的对滚运动如同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的运动,同时刀具还沿毛坯轴向作切削运动

13、,这样加工所得到的齿轮的齿廓曲线就是刀具的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若用渐开线作为刀具的齿廓曲线,则包络线亦必为渐开线。由于在实际加工时,看不到刀刃在各个位置形成包络线的过程,故通过齿轮范成仪来实现毛坯与刀具之间的形成过程.为了保证毛坯与齿条刀具的固定速比的传动,也就要求毛坯的(即转动的齿轮圆盘)分度圆与齿条刀具的节线相切、齿条刀具的移动速度与毛坯分度圆的圆周速度相等。在齿条刀具上并标有范成标准齿轮时两条对“零的刻度线。切制标准齿轮时,应使齿条刀具的分度线(中线)与齿轮毛坯的分度圆相切,即齿条刀具准确对“零刻度线,这就可以利用范成仪来加工一个标准齿轮的图形。 齿轮加工示意图切制变位齿轮时,应使齿

14、条刀具的分度线(中线)向前或向后平行移动一段距离 x(为变位系数、m为加工齿轮时刀具的模数)。即齿条刀具的刀顶线与变位齿轮毛坯的齿根圆相切并留下铅笔所画的位置。这样可以加工一个变位齿轮的图形。刀具的齿顶线若超出极限啮合点N时齿廓的齿根部位产生了根切,齿根已切好的渐开线齿廓被切去一部分,这种现象就称为根切现象。为了避免根切现象,使齿条刀具的分度线(中线)向后(远离齿轮毛坯中心)平行移动一段距离x,使刀具的齿顶线不超出极限啮合点N1就可以,作一个正变位齿轮的范成实验。取移距值要适宜,当移距值超过一定极限时,齿顶会变尖。(一般齿顶圆的齿厚应保证在0。25m0.4).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的计算

15、公式: xmin=(zi-z)ha*in.。所以,只需将齿条刀具平行向齿轮毛坯齿顶部移动距离不小于xm,这样加工出来的变位齿轮可避免根切现象.五、训练步骤1.根据已知的刀具基本参数、m、ha、C 和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直径,计算出被加工的标准齿轮的齿数、基园、齿根圆及齿顶圆的直径。2拧下范成仪齿轮上的压板,将毛坯图纸的中心与范成仪的中心重合,然后将压板拧紧。3调节刀具的中线,使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相切(或调节刀具的齿顶线,使与毛坯的齿根圆相切),此时,刀具处在切制标准齿轮的位置上。开始“切制”齿廓时,即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此时将齿条刀和毛坯作纯滚动的移动到一端,然后向另一端走刀(移动),移

16、动的距离不要太大,太大了会使渐开线出现不圆滑,造成产品报废现象,标准移动距离为不使渐开线出现毛刺为宜。当移动了一个不大的距离使齿条刀刃切入毛坯齿顶圆时,用削尖的铅笔描下刀具刀刃的位置,直到形成两个完整的轮齿齿廓,刀具走到另一端不能再走为止。5用标准渐开线齿廓检验所绘得的渐开线齿廓,观察有无根切现象.如有根切,分析其原因。观察刀具的齿顶线是否超过极限啮合点N,若超过了,就会产生根切.6。计算正变位齿轮的基园,齿根圆及齿顶圆的直径;重新调整刀具,使刀具离开毛坯的分度圆,即向毛坯的齿顶部移动一段距离min, 这时刀具的齿顶线与变位齿轮的根圆相切。按2、步骤切制变位齿轮的轮齿齿廓。全部加工完时,取下图

17、纸,观察标准齿廓与变位齿廓有什么异同点并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三 动平衡实验一实验目的巩固和验证刚性回转件动平衡理论与方法;掌握动平衡实验台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3掌握平衡精度的基本概念二.设备和工具1。通用电测回转件动平衡机。普通天平和平衡质量(橡皮泥)。三.实验要求每人一组,每人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四。实验原理及方法质量分布不在同一回转达面内的回转构件,其不平衡都可以认为是在两个任选回转面内,由矢量半径分别为 r和ro的两个不平衡质量mo和m产生.因此只需针对mo和o进行平衡就可以达到回转构件动平衡的目的。本实验就是使用通用电测回转件动平衡机,分别测定所选平衡校正面内相应的不平衡质径积mo

18、ro和mro的大小和相位,并加以校正,最后达一所要求的平衡.图1如图1所示动平衡机主要由机架、转子、驱动机构和测量系统四部分组成。转子通过一对弹性构件悬挂或支撑在机架上,能在垂直于试件转动轴线的水平方向自由摆动。实验时转子通过联轴器,传动带由电动机驱动作自由转动.转子的不平衡质径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迫使试件架往复摆动。传感器直接安装在试件架上。当转子往复摆动时,传感器就输出一周期信号,此信号送入测量系统进行测量。 相 位 转 速 显 示 A O电 表 重 轻 转速 相位X 左 右衰减器 图:电器控制操纵面板 五动平衡机实验步骤:1。打开电源,启动电机,使转子回转.2.将输入“衰减器”开关指向X1

19、档,若电表超过满刻度,则将开关顺次转向高衰减档位,以减弱信号输入。3。“左、右”开关指向右,即接通了支架右端传感器,此电表读示右端不平衡.如果开关指向左,即接通了转子左端传感器,此时电表读数表示左端的不平衡值.“重、轻” :开关指向重,表示相位角度指示处要加配重,开关指向轻,表示相位角度指示处要减少重量。5。“转速、相位”开关,指向转速,表示“相位转速显示”是显示转速;若本开关转向相位,表示“相位转速显示是相位.6。“电表的读数反映了要加减平衡配重的相对大小。停机,分别在“相位转速显示”的相位处加(减)平衡配重。8再启动动平衡机,若所对应的端面的电表读数都减小,但没有达到预定要求,说明所加平衡

20、配重不够。这样重复几次,直要达到预定的要求,此时平衡结束。实验四 速度波动调节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机械系统动力学调速实验,观察机械的周期性波动现象,并掌握利用飞轮进行速度波动调节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利用传感器、工控机等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进行实验操作,训练掌握现代化的实验测试手段和方法,增强工程实践能力;3通过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数据的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增强工程意识,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二。实验要求每23人一组,每人完成一份实验报告。三。实验台使用说明:.基本参数 被测机构为曲柄滑动机构,如图1所示: n A e C 图1 曲柄滑块机构各杆长度:曲柄LAB50m; 连杆LBC=180m, 曲

21、柄转速1=135/i已知生产阻力为拉伸弹簧,当拉伸长度时的拉伸阻力为:L=5m, F0k; =0m, F=5kg; L=15mm,F=1kg。2实验内容(1 ) 曲柄的真实运动仿真:通过数模计算得出真实运动规律,作出曲柄等效驱动力矩线图、等效阻力矩线图,角速度线图和角加速度线图;进行速度波动调节计算,得出最大盈亏功Wmax和速度不均匀系数的值.(2 ) 曲柄真实运动的实测: 通过曲柄上的角位移传感器和/D转换器进行采集、转换和处理,并输入计算机显示出实测的曲柄角速度线图和角加速度线图;与理论角速度线图和角加速度线图分析比较使学生了解机构结构对曲柄速度波动的影响.( 3 )分别不装飞轮、在曲柄轴

22、上装大飞轮或小飞轮,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系统运转的不均匀性。三实验原理和方法作用在机械上的驱动力矩和阻力矩是主动件转角的周期性函数。且在等效驱动力矩和等效阻力矩及等效转动惯量变化的公共周期(这里均为60o),驱动功=阻抗功时,在稳定转动期间主动件的速度(角速度)波动值按周期性波动,其运转不均匀程度,用运转速度不均匀系数表示,其大小为: = max - min m max - 周期中最大角速度; mi周期中最小角速度;m -平均角速度: =(x+min)/2。所谓机器运转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其目的就在于减小速度波动,使其达到机器工作所允许的程度;或者说,减小机器运转速度不均匀系数使其不超过许用值。

23、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是在机器中安装一个具有很大转动惯量的构件即所谓飞轮,其调速原理简述如下:在一个周期中最大动能Emx与最小动能Emax之差称为最大盈亏功,以 W 示之,即: a Emin =(1/2)(JO+JF)(x2 -min)JO 忽略等效转动惯量中的变量部分机械的等效转动惯量;JF 飞轮等效转动惯量。 = m( jo + Jf ) 因此,当机器等效力矩已给定时,最大盈亏功是一确定值。欲减小mx mn的值,可增大等效转动惯量JO或增大m。机器做好后JO是一个确定值,故在机器中外加一个转动惯量为的飞轮,即可减小ax -mi,来达到调速的目的四.实验步骤:1打开计算机,单击“速度波动

24、调节”图标,进入速度波动调节试验台软件系统的封面。单击左键,进入曲柄滑块机构原始参数输入界面.2启动实验台电动机,待曲柄滑块机构运转平稳后,测定电动机的功率,填入参数输入界面的对应参数框内。3。在曲柄滑块机构原始参数输入界面左下方单击“进入实验键,进入曲柄滑块机构的曲柄运动仿真与测试分析界面.“速度实测”,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显示曲柄实测的角速度,角加速度曲线图。 图 .在曲柄滑块的曲柄运动仿真与测试分析界面的左下方单击“等效力矩”键,等效力矩键变为“速度仿真”,动态显示曲柄滑块机构即时位置和曲柄动态的等效驱动力矩、等效阻力矩线图,单击“速度仿真”键“速度仿真”键变为“等效力矩”,动态显示曲柄

25、滑块机构即时位置和曲柄动态的角速度、角加速度曲线图。单击“速度实测”,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显示曲柄实测的角速度,角加速度曲线图。如果要打印仿真等效驱动力矩线图、等效阻力矩线图,角速度、角加速度线图和实测的角速度、角加速度曲线图,在曲柄滑块机构的曲柄运动仿真与测试分析界面下方,单击“打印键,打印机自动打印.6在曲柄轴上加上大飞轮进行测试;记录实验测试运动曲线;7.将大飞轮卸下加上小飞轮;记录实验测试运动曲线;8不加飞轮测试;记录实验测试运动曲线。五.问题讨论分析大飞轮与小飞轮调速后传动平稳性的影响?哪一种好?为什么?2飞轮调速方法适用于那类机构?平均转速提高后,速度不均匀系数怎样变化?六。软件操

26、作说明( 曲柄滑块机构参数输入界面说明)1 曲柄滑块机构原始参数说明A 曲柄原始参数曲柄AB的长度:LAB = 0.0 m; 曲柄质心S到A点距离:AS1= 0.25;平衡块的转动惯量:JP 0.0674gm2;飞轮1的转动惯量: J = 0.0657km ;(未加飞轮)飞轮2的转动惯量:JF = 0。084kg2;(加小飞轮)飞轮3的转动惯量: J 0013g2 ;(加大飞轮)曲柄AB的质量(不包括M1): M1 = 0。3kg;曲柄AB绕质心S1的转动惯量(不包括):J = 0。00012kgm。 连杆原始参数连杆BC的长度:BC = .18 m;连杆质心到B点距离:LS2 =。045 ;

27、连杆BC的质量20。579kg; 连杆绕质心S的转动惯量JS1= 0.00081kgm2。C 滑块原始参数 滑块质量: M3 0.3kg; 偏距值(上为正) :e = 。02。D 弹簧原始参数弹簧刚度值:K10 N/m; 弹簧初压值:L = .0m。E 动力原始参数: 电动机(曲柄)的功率P:可调090;电动机(曲柄)的特性系数: G 9。72rm/Nm;许用速度不均匀系数:按机械要求选取;仿真计算步长:按计算精度选取。功能键说明:进入实验:单击此键,进入曲柄运动仿真与测试分析界面;如要打印仿真等效力矩线图,等效阻力矩线图、角速度、角加速度线图和实测角速度、角加速度线图,在曲柄滑块机构的曲柄运

28、动仿真与测试界面的下方单击“打印。关闭音乐:单击此键,音乐关闭,同时关闭音乐变为打开音乐;说 明:单击此键,弹出曲柄滑块机构原始参数以及界面操作说明框;返 回:单击此键,返回主界面;退 出:单击此键,结束程序的运行,返回INOWS界面。实验五 机构创意组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2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ZBC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分析测试实验台附件:齿轮、齿条、槽轮、凸轮、转动轴、连杆、各种连接组合零部件等。2、装拆工具:十字起子、活动板手、内六角板手、钢板尺、卷尺等。3.(自备

29、)草稿纸、笔、绘图工具等三、实验要求1每2-3人一组,每一组实验前拟一份机构运动设计方案,实验后提交新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后各组将机械零部件“物还原位”,老师验收后方可离去;3。每人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四、实验原理及方法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平面机构都可以由若干个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故可通过选定的机构类型,拼装该机构并进行分析。五实验内容1自行到实验室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各种零部件、装拆工具的功用。了解机构的拼接方法,拟订自己的机构运动方案的拼接步骤;2.自拟或课本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做为拼接对象;3.拼接机构,将各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拼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4、

30、绘制运动简图,分析所拼接的平面机构5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的原理,利用常用的零部件拼接调整,设计一种具有新型的带发明创造性的组合机构.每一组提交一份机构创新设计方案。最后把组合机构安装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测试分析、运动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拟定这次实验的步骤,并写出实验报告。实验六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及运动测试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2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BSC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分析测试实验台附件:齿轮、齿条、槽轮、凸轮、转动轴、连杆、各种连接组合零部件等。、装拆工具:十字起子、活

31、动板手、内六角板手、钢板尺、卷尺等。(自备)草稿纸、笔、绘图工具等三、实验要求1.每23人一组,每一组实验前拟一份机构运动设计方案,实验后提交新设计方案;2完成实验后各组将机械零部件“物还原位,老师验收后方可离去;.每人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四、实验原理及方法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平面机构都可以由若干个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故可通过选定的机构类型,拼装该机构并进行分析。五.实验内容.自行到实验室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各种零部件、装拆工具的功用。了解机构的拼接方法,拟订自己的机构运动方案的拼接步骤;2。自拟或课本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做为拼接对象;3拼接机构,将各基本杆组按运动

32、传递规律顺序拼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4、绘制运动简图,分析所拼接的平面机构.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的原理,利用常用的零部件拼接调整,设计一种具有新型的带发明创造性的组合机构。每一组提交一份机构创新设计方案。6。最后把组合机构安装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测试分析、运动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拟定这次实验的步骤,并写出实验报告。实验七 平面机构设计及运动仿真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以机构及系统设计为主线,以机构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为重点,培养学掌握机构运动参数测试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利用运动学、动力学测试结果,重新调整、设计机构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2 通过本系统的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机构结构参数及

33、几何参数对机构运动及动力性能的影响,从而对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机构平衡、机构真实运动规律,速度波动调节)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实现计算机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进行实验内容的选择实验台操作及虚拟仿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现代实验设计、现代测试手段。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实验台共由三种基本机构组成:四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和平面凸轮机构。这些机构的参数均可变化,以达到机构设计的目的。 三、实验要求1.每2人一组,每一组实验前拟一份预习报告;.完成实验后,每人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四、实验原理及方法实验台由电机、传动机构、检测传

34、感口组成,检测传感口包括光珊角位移传感口及直线位移传感口,每台实验台配有检测系统一套,分析仿真软件一套,可显示运动轨入构运动轨出的构件的运动变化曲线(速度、位移、加速度)及仿真曲线。五、实验内容:1、 四杆机构设计及运动检测仿真与分析.2、 曲柄滑块机构设计及运动检测仿真与分析。3、 基本平面凸轮轮廓设计及运动检测仿真与分析。实验八 螺栓联接静动态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螺栓联接在拧紧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情况。2.计算螺栓相对刚度,并绘制螺栓联接的受力变形图。3.验证受轴向工作载荷时,预紧螺栓联接的变形规律。4。通过螺栓动载实验,改变螺栓联接的相对刚度,观察螺栓动应力幅值的变化,以验证提高螺栓联强

35、度的各项措施。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LZS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台一台,。LSD1-A静动态测量仪一台,计算机及专用软件等实验设备及仪器。记录纸、笔等三.实验内容与要求。完成基本螺栓联接静动态实验、增加螺栓刚度时的静动态实验、增加被联接件刚度时的静动态实验、改用弹性垫片时的静动态实验等内容实验;。作好实验数据记录,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数据变化;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切记接线、开启电源时要注意安全;4每2人一组,每人一份实验报告。四。螺栓联接实验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1联接部分包括1空心螺栓、大螺母、垫片组成。空心螺栓贴有测拉力扭矩两组变应片,分别测量螺栓在拧紧时,所受的预拉力和扭

36、矩。空心螺栓的内孔中装有M8螺栓,拧紧或松开其上的手柄,即可改变空心螺栓的实际受载面积,以达到改变联接件刚度的目的.垫片组由刚性和弹性两种垫片组成。2被联接件部分由上板、下板和八角环组成,八角环上贴有应变片,测量被联接件受力大小,中部有锥形孔,插入或拔出锥塞即改变八角环受力,以改变被联接件系统的刚度。3.加载部分由蜗轮、蜗杆、挺杆和弹簧组成,挺杆上贴有应变片,用以测量所加工作载荷的大小,蜗杆一端与电机相联,另一端装有手轮,启动电机或转动手轮,使挺杆上升或下降,以达到加载、卸载的目的。五实验步骤及方法(一) 实验台及仪器的预调与连接:1实验台:取出八角环上两锥塞,松开空心螺栓上M8小螺杆,装上刚

37、性垫付片,转动手轮使挺杆降下,处于卸载位置。将两块千分表分别安装在表架上,使表头分别与上板面(靠外侧)和螺栓顶面接触,用以测量联接件(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变形量.手拧大螺母至恰好与垫片接触。(预紧初始值)螺栓不应有松动的感觉,分别将两千分表调零。图2.测量仪:配套的根输出线的插头将各点插座连接好,各测点布置:电机侧八角环上方为螺栓拉力,下方为螺栓扭力.手轮侧八角环上方为八角环压力,下方为挺杆压力。然后将各测点输出线分别接于测量仪背面1、2、3、4通道的、B、C接线端子上。注意黄色地线接B端子(中点).3计算机:用配套的串口数据线接仪器背面的9芯插座,另一端接计算机上的A/D板接口。启动计算机,按

38、软件使用和说明书要求和步骤操作进入实验台静态螺栓实验界面后.单击空调零键后对“应变测量值”框中的数据清零,如串口数据联接无误,则该输入框中会有数据显示并跳动.4。调节静动态测量仪:通过测量仪上的选择开关,分别切换至各对应点,调节对应的“电阻平衡”电位器,使数码管为“0,进行测点的电阻平衡。(二)实验方法与步骤:1、螺栓联接静态实验:用扭力矩扳手预紧被试螺栓,当板手力矩为3040N时,取下板手,完成螺栓预紧。进入静态螺栓界面,将附录表中给定的标定系数由键盘输入到相应的“参数给定框中。将千分表测量的螺栓拉变形和八角环压变形值输入到相应的“千分表值输入”框中。单击“预紧测试”键,对预紧的数据进行采集

39、和处理。用手将实验台上的手轮逆时钟(面对手轮)旋转,使挺杆上升到一定高度,对螺栓轴向加载,加载高度1。高度值可通过塞入6m的测量棒确定,然后将千分表测到的变形值再次输入到相应的“千分表值输入框中。单击“加载测试键”,进行轴向加载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单击“实测曲线”键,做出螺栓联接对受力和变形的实测综合变形图;单击“理论曲线”键,做出螺栓联接对受力和变形的理论曲线图形; 单击“打印键,打印实测曲线图形和理论曲线图形; 完成上述操作后,静态螺栓实验结束,单击“返回”键可返回主界面.2、螺栓联接动态实验 螺栓联的静态实验结束返回主界面后,单击动态螺栓键,进入动态螺栓实验界面; 重复静态实验方法与步

40、骤中的4步; 取下实验台右侧手轮开启实验台电动机开关,单击“动态测试”键,使电动机运转30秒左右.进行动态加载工况的采集和处理; 单击“测试曲线”键,做出工作载荷变化时螺栓拉力和八角环压力变化的实际波形图; 单击“理论曲线”键,做出工作载荷变化时螺栓拉力和八角环压力及工作载荷变化的理论波形图; 单击“打印键,打印实测波形图和理论波形图; 完成上述操作后,动态螺栓联接实验结束.3.实验完毕,关好电源,清理好仪器和实验台.4。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三)注意事项 .电机的接线必须正确,电机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钟(面向手轮正面);进行动态实验开启电机电源开关前,,必须先把手轮卸下来,避免电机转动时

41、发生安全事故,并可减少实验台振动和噪声;实验九 螺旋传动效率实验一。实验目的螺旋传动是利用螺杆和螺母组成的螺旋副来实现传动要求的.它主要用于将回转运动传变为直线运动,同时传递运动和动力.LXL1型螺旋传动实验台采用滑动螺旋传动方式,通过LL控制相实现螺纹在一定负载下正反运转,并选配不同参数的矩形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螺纹等广泛应用的传动螺纹类型,运用现代测试手段和自行开发的测试软件,计算与实测相结合而获得给定螺纹参数和螺纹类型的传动效率,并绘制效率曲线图.二.实验设备及配件(一)实验台系统结构实验台传动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 1行程开关 2-螺旋工作副 3支承座 -转矩转速传感器 -联轴器 -减速

42、器 7-直流电机8底座(二)实验台技术指标1 驱动电机:9瓦直流电机驱动,通过调速电路实现额定转速范围内无级调速,调速范围:050转分;2 螺纹参数:螺距P=3、4、6;公称直径=30,制造精度8级;3 测量精度3;(三)L控制箱操作使用说明控制箱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它向直流电机、传感器、行程开关等元器件输送不同的电压。为避免接线错误而导致使用故障,在线路连接接头设计上,插口与插头一一对应,互不相同.操作步骤: 1.按后面板各插口连接电源线及信号线路; 2.接通前面板总电源开关; 3按下前面板启动按钮; 4顺时针旋转调速旋钮,逐步调节运行速度。(四)工作机构装拆方法实验台每台配备3套类型相同

43、而螺距不同(螺距P=3、6)的螺杆,测完一套,则更换另一套。通过测得三套数据绘制成曲线。实验过程中,螺纹装拆步骤是:1.断开电源;。松开左、右支承座前后止动螺钉;3.卸下载荷(砝码)后,松开蝴蝶螺母并从丝杆母上卸下固定螺杆;4用手转动联轴器,使十字联轴器槽口垂直朝上,整体取出螺旋机构;4 更换螺旋机构。三、实验程序(一)螺旋传动效率实验原理螺纹传动效率是随升角增加、当量摩擦角减小而减小。具体计算方法是:运动方向与负载方向相反其中:升角 当量摩擦角 -螺纹线数 当量摩擦角 d2-螺纹中径f-螺纹副摩擦系数; 螺纹牙斜角运动方向与负载方向相同2。测试原理及数据处理通过扭矩转速传感器适时采集扭矩M和

44、转速n,每次采集五组取平均值,实测效率的计算按如下公式:运动方向与负载方向相反运动方向与负载方向相同 其中: F-轴向负荷 (二).测试指导软件系统操作使用说明1。输入参数;输入测量值框螺杆轴向负荷(每个砝码5G);3.点击理论曲线;4卸去载荷;点击空载测试;5加载后,点击加载测试。注意观擦数据稳定性,并连测4次,获得被测螺纹效率,且构成实测曲线中的一个点;6。更换另外两种同类型不同螺距的螺纹,按以上步骤测试,获得实测曲线上另外两个点;7。点击绘制曲线,程序按测得的三点绘制给定类型不同升角的效率曲线.(三)实验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维护及注意事项为避免实验过程中因使用、维护不当,而产生意外事故或

45、安全事故,实验前务必做好以下安全维护工作:1。行程开关工作状态检查:(1)检查方法:螺杆转动使螺母作直线滑动,由于滑动距离的限制,螺杆必须在极限位置时反转.电机正反转是通过一对行程开关来控制的,因此行程开关不能失灵。检查办法是:接通控制箱,螺旋装置工作,用手按下行程开关(行程开关电压24伏)5秒,观察电机是否反转(为避免反转启动过快而烧坏电机,启动间隔时间设定为25秒)。(2)故障排除方法:检查行程开关接线是否松动;检查行程开关是否通电(必要时还需检查电压);行程开关是否损坏(行程开关故障率为1100000)。2.加载钢丝锅工作状态检查螺旋传动工作负荷是由砝码组重量通过钢丝绳施加于螺母而产生的

46、,每个砝码重5K,工作负荷要求10K(即两个砝码)。为避免钢丝因磨损而拉断,实验教师应定期更换钢丝绳,以免砸伤学生。3LXL控制箱工作状态检查LL控制箱是整个实验台的供电系统,其功能是变压、调速、定时以及电机正反转控制,工作过程中要留心控制箱前面板电流、电压表读数是否稳定和过载,表读数较不稳定时,要予以检查。4。润滑状态检查定期给减速器、被测螺旋副加润滑油。(四)打印曲线,进行结果分析实验十 带传动实验一、实验目的:1、 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2、 观察带传动初拉力对传动能力的影响3、 测绘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二、实验台简介及工作原理图1 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本实验台的电动机为直流无级调速

47、,采用先进的调速电路,测速方式为红外线光电测速,皮带轮转速和扭矩可直接在面板上准确读取读取,也可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测试分析。实验台有一主动电机作驱动使用,它固定在一个以水平方向移动的滑动底板上,与从动电机8用一根平皮带6连接,在与滑动底板1相连的法码架上加上法码作为预紧力,即可拉紧皮带6。从动电机8作发电机使用,其电枢绕组两端接上灯泡9作为负载。当工作运转时,电机定子未固定可转动,其外壳上装有测力杆4,支点压在压力传感器3上,通过控制电路可得到电动机和发电机的转矩,其数值可在面板11上各自的数码管上显示。两电机后端装有光电测速装置7和测速转盘,所测转速可在面板11上各自的数码管上显示。同样,所

48、测得的转矩和转速也可输送到计算机、打印机,将数据和变化曲线打印出来,提供分析。三、实验内容与要求。皮带传动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的测量绘制:.观察和分析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及其对传动效率的影响。3每2-3人一组,每人一份实验报告.四、实验步骤:1、 打开计算机,单击“皮带传动”图标,进入皮带传动的封面,单击左键进入皮带传动实验说明界面。2、 在皮带传动实验说明界面下单击“实验”键,进入皮带传动实验分析界面.3、 启动实验台的电动机,待皮带传动运转平稳后,可进行皮带传动实验.4、 单击“稳定测试键,稳定记录实时显示的皮带传动实测结果;单击“实测曲线”键,显示皮带传动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5、 如

49、果要打印皮带传动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在该界面下方单击打印键,打印机自动打印出皮带传动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6、 如果实验结束,单击退出,返回window界面.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 通电前准备 a、请查原稿。2、 通电后,电动机和发电机转速显示的四位数码管亮。3、 调节调旋钮,使电动机和发电机有一定转速,测速电路可同时测出它们的转速。4、 此后即可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操作。实验十一液体动压轴承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滑动轴承在启动过程中的摩擦现象,加深对形成液体动压条件的理解; 2.了解滑动轴承动压油膜的形成过程与现象;3.了解摩擦系数、转速、力的测量方法;测定液体动压轴承摩擦特性曲线,了解滑

50、动轴承摩擦特性,考察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二 、实验要求:1。绘出滑动轴承在一定转速下的径向油压分布曲线; 求轴承的承载能力;2。绘出滑动轴承的确摩擦特性曲线;三、实验原理:我们知道动压油膜形成有三个条件,即: 两工作表面必须有锲形间隙; 两工作表面必须有相对滑动速度(相对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保证润滑油从大截面流进,从小截面流出; 两工作表面必须连续充满润滑油或其他粘性液体 。滑动轴承形成动压油膜的过程如下图所示.静止时,轴承与轴颈直接接触,如图()径向间隙使轴承与轴颈配合面之间形成锲形间隙,其间充满润滑油。由于润滑油具有粘性和附着于金属表面的特性,因而当轴颈回转时,依靠附着在轴上的油层带动润滑

51、油挤入锲形间隙。因为通过间隙的油量不变(流体连续条件),而间隙的截面逐渐变小,所以油层中必然产生液体动压力,它力图锲开配合面以支撑外载荷。当各种参数协调时,液体动压力能使轴中心与轴瓦中心有一偏距。最小油膜度mn在轴颈与轴承中心连线上。液体动压力的分布如图(c)所示。当轴刚启动的前一瞬间,轴与轴瓦直接接触,它们之间的摩擦为干性摩擦,摩擦系数f比较大;随着轴的转动,液体油被带进锲形,此时轴与轴瓦之间的摩擦为半干摩擦,摩擦系数f相对减小;随着液体油被大量带进轴与轴瓦间,此时油把轴与轴瓦分隔开来,此时的摩擦为液体摩擦;我们可以画出f-n/p曲线, 为油的粘度,为轴的转速,为平均单位载荷。从图中可以看出

52、,当液体润滑油一定(一定)及外载荷一定时,摩擦系数的大小与转速大小有关。四、实验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此实验台由以下几部份组成1轴与轴瓦及油膜压力测量装置:轴10的材料为45号钢,轴颈表面淬火、磨光,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支座上。轴下部分泡在润滑油中.轴瓦1的材料为 青铜,在轴瓦宽度的中间,沿圆周均布钻有个直径为mm的小孔,每个小孔连接一个压力传感器.压力的大小可以在面板上读出.记录下各压力表上的压力值,选定一定的比例尺,便可绘出滑动轴承径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在轴瓦全长1/处装有一个测轴向油压传感器4加载装置:主轴瓦外圆上方有加载装置,旋转加载杆6即可对轴瓦加载,加载大小由载荷传感器5传出,在面板上由

53、数码管显示。3。测摩擦力装置:摩擦系数是通过测量轴承的摩擦力矩而得到的。轴转动时,轴对轴瓦产生摩擦力F,其摩擦力矩为/,其翻转力矩由测力杆在主轴瓦上方某处(装有测力计)产生的反力矩来平衡。其反力通过摩擦传感器7由面板上相应的数码管显示出摩擦力值Q(单位:N).根据力矩平衡方程条件得: Fd2=L则 =(2LQ) =F/(2L)(W)式中d:轴的直径为70m L:测力杆上的测力点到轴承中心的距离,L为140mm W:作用在轴上的外载荷()传动装置: 由直流电动机通过三角带3传动,驱动主轴顺时针方向转动,由装在底座里的调速器实现主轴的无级调速.5。摩擦状态指示装置及动压油膜的形成:如图4为滑动轴承

54、摩擦状态指示原理图,将轴与轴瓦串联在指示电路中,当轴没有转动时,轴与轴瓦是接触的,接通电源开关可以看到灯很亮;当轴在很低的转速下慢慢转动时,灯忽亮忽暗;当轴的转速达到一定值时,灯泡就不亮了,这时动压油膜已经形成了. 五实验方法:1。准备工作:除了保证图4电路中轴与轴瓦之间的直接接触以外,其它部分是绝缘的,轴瓦不得和机座相接触。2 绘制轴承径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与承载量曲线 启动电机(此时不加外载荷),慢慢调节转速旋扭,观察油膜指示灯的变化情况,观察润滑油膜的形成过程,将转速调到 转/分左右,旋转加载杆6加载 观擦指示灯泡,看是否形成油膜,当油膜形成以后,压力表稳定时,由左至右依次记录各压力表的压

55、力值P并记录在下表中压力表1压力表2压力表压力表4压力表压力表压力表7压力值p(当转速不变,可以改变外载的大小,观察同一压力表值的变化)非液体摩擦与液体摩擦状态下的转速n与测力计读数记录完压力表读数后,转速由高往低调节,记录每一种转速下测力计的读数。已知条件:载荷W= N;qw/Bd;= a.。s 实验数据次序转速n(r/i)测力计的读数(N)摩擦力矩Ti(N.m)摩擦系数/ q(/6106)234567启动状态摩擦力矩与摩擦系数的测试记录 实验数据次序 测力计的最大读数(N)所加载荷(单位N)启动摩擦力矩T1摩擦系数2启动时的摩擦力矩平均值T平均=启动时的摩擦系数平均值f= 根据测出的压力的

56、大小按一定的比例绘制油压分布曲线与承载量曲线,如下图.此图的具体画法是:沿着圆周表面从左至右画出角度分别为230/、450、6700/、900、11230/、15、157030等分别得出油孔点1、2、3、5、6、7的位置。通过这些点与圆心O连线,在他们的延长线上,将压力表(比例:.1MPA=5m)测出的压力值画出压力向线1/、22/、3-7/,经/、2、3/、4、5/、6、7/各点连成平滑曲线,这就是位于轴承中部截面的油膜径向压力分布曲线。为了确定轴承的承载量,用pisini (=1,2,3,4,,7)求得向量11/、-2/、33/-7-7/在载荷方向(即y轴)的投影值。角度与in 的数值见下表i223/450673/、00112030/13505030/sini0。.380。77。923810。9230.070。38然后将isn这些平行于轴的向量移到0上,为清楚起见,将直径0平移到图的下部。在直径-8上先画出轴承表面上油孔位置的投影点1/、2/、 3/、 4/、 /、 6/、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