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础对策思绪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41540093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础对策思绪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础对策思绪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础对策思绪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础对策思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础对策思绪(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劣胜优汰现象的内在机制及其基础对策思绪 自1859年达尔文的伟大著作物种起源一书出版以来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物经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已经广泛地传遍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差不多已经成了“铁”的定律,丝毫不容怀疑。尤其在,因为1840年以后100多年半殖民地的历史屈辱,感同身受,大家更普遍地相信“落后就要挨打”。然而,经验的、历史的事实却告诉我们,实际并不完全如此,人类社会有很多情况,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不但落后要挨打,优秀也经常要挨打。一、劣胜优汰事实例举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我们能够找到数不胜数的例子,支持“劣胜优汰说”。自古就有一句俗话,叫:“人怕出名

2、猪怕壮”,就是因了这太多的事实教训而得出的宝贵经验。遍查史料太麻烦,且随便举多个例子吧。先举一个古代的例子,如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她创建的儒家思想曾统治长达2021多年,至今依然在和亚洲部分国家存在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论怎么说,孔子全部能够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但孔子活着的时候,周游列国,却到处碰壁,无人买账。到晚年,只好靠教书糊口,籍整理古书度日。因此,她老人家说:“郁郁乎文哉”。再举一个当代的例子。鉴于今日法制日益完善,为免遭声誉权官司起见,就请恕我不指名道姓,仅泛泛指出一个现象吧。比如,时下各行各业全部在评职称,是否评上高级职称者一定学术造诣高深,评不上者一定不学无术?

3、非也,岂不闻部分高校连膳食科长全部能申报博士生导师吗?仅此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举完的例子,再举国外的。如马克吐温有一部短篇小说,叫竞选州长,曾选入中学语文书本,相信很多人全部还记得。在小说中,一开始“我”还自觉名声尚好,有望一搏,但很快就被对手利用了种种造谣诬陷的手段弄得声名狼籍,不得不宣告退出竞选。即使小说所叙述的不是真实的事实,但却是以真实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是真实的现实生活的经典反应。可见,劣胜优汰,实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有着一定的规律性的。因此,我们的古人又总结道:“不为祸首,不为福先”,什么事全部要随大流,这可谓深得社会人生之真谛。二、劣胜优汰的内在机制要证实一个命题的正

4、确性,仅靠举例是不足为信的,即使举出一万个例子来证实某一命题的正确,也还能够有一万个以外的更多的例子来证实这一命题的错误。因此,部分的例子,在科学发觉中,至多只能给人以一个启发,最终要证实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还须借助逻辑的力量。这也是笔者不愿意遍查史料,旁证博引的原因之一。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何会存在“劣胜优汰”这种看起来很奇怪、很费解的现象?首先,我们注意到,所谓“优”和“劣”的判定标准,通常全部是比较片面的,不过说是某人在某方面含有优势或劣势。如时下评职称,在评论一个人或优或劣的时候,通常仅指她的学术水平或高或低,而不是说此人的全部才能或优或劣。其次,在生活中谈论优或劣时,很多见解不过

5、是“事后诸葛亮”式的评价。如前述孔子的遭遇,当着孔子活着的时候,并不以她的学说为优,是后人将她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的(这个尊号我有点记不清楚了,遍查手头资料也未找到,哪位友能帮我订正一下,本人很感谢)。再次,不一样的人对于什么是“优”,什么是“劣”,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一样的人,从不一样的角度出发,经常会对同一个人作出不一样的评价,或认为人才难得,或认为不学无术,针锋相对,相持不下。这可比“是骡子是马,出来溜溜”要复杂得多了。在明确了以上这几点以后,接下来再详细分析劣胜优汰的实际情形。原来,所谓劣胜优汰,只限于一定社会组织内部的竞选活动。这里“竞选活动”一词,是从广义上泛指一定社会组织内部

6、人员之间的多种评选判定等活动,其中既包含上级领导选拔提升下属干部,也包含由一般组织组员民主选举组织领导人等。在这种竞选活动中,一个侯选人或胜或汰,并不决定于本身的才能,而是决定于选民的选择。当选民在侯选人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作为理性人,其基础的选择标准是选民本身的利益,哪一个侯选人更善于迎合选民的利益,哪一个侯选人就会获胜。这种选择标准和人才素质标准的不一致,是造成劣胜优汰现象的关键和基础。一个人假如既善于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同时又善于讨好选民,自然会在竞选中获胜。但问题是,在通常情形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够精通某一专业的优异人才,往往无暇顾及或不愿顾及人际关系事务。而部分在专业方面并不精通

7、的人,则经常更有时间更有精力且更善于千方百计讨好选民,于是,劣胜优汰现象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不过,选民到底是含有理性的。一旦选民认识到自己的选择和本身的利益亲密相关时,选民还是会尽可能选择愈加优异的人才。所以,要产生劣胜优汰现象,还必需具有一个条件,这就是社会组织规模要足够大,以致选民对侯选人的选择和其本身利益无直接的显著的关联性,选民不论作出何种选择全部不会立刻直接影响其本身利益。同时,因为社会组织规模足够大,选民对侯选人也难以做到全方面、深入和具体的了解,而只能依据侯选人的竞选宣传来进行选择。另外,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那就是相互竞争的侯选人,因为处于同一个社会组织内部,因此她们之间不是你死

8、我活的对抗关系,而是一个合作共事的关系,她们的共同利益要大于她们之间的利益分歧。这就从根本上束缚了侯选人的手脚,使其难以充足展示自己的才能,难以凭借自己的全部能力根本战胜竞选对手。概括起来,产生劣胜优汰现象的条件是:(1)社会组织内部竞选,各侯选人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利益分歧,更存在广泛的合作和利益的一致性;(2)选民依据本身的利益进行选择;(3)社会组织规模足够大,选民所作出的选择不直接影响其本身利益,同时选民无法了解每一个侯选人的真实情况,关键依据竞选宣传作出选择。另外,假如侯选人同时也参加投票的话,则侯选人往往会从本身利益考虑,倾向于投劣于自己的侯选人的票,而不愿投优于自己的侯选人的票,其目

9、标在于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竞选优势。在这种情形下,劣胜优汰出现的概率就更大了。 三、优胜劣汰的适用条件在作了以上分析以后,就不能再四处套用“优胜劣汰”的说法了。和劣胜优汰适合用于内部竞选相对,优胜劣汰通常只适合用于相互为敌的竞争对手之间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中。本篇论文是由为您在络上搜集整理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或剽窃,仅供参考学习之用,不然后果自负,假如此文侵犯您的正当权益,烦请联络我们。如一只狼和一只羊相遇,狼强羊弱,结果几乎肯定是狼胜羊死。再如两军交战,最终只能是综合军力更强的一方战胜。在这些场所中,竞争的双方会使出其全部力量来和对方拼命争夺,最终的结果反应了双方综合竞争力的差

10、异。在这里,确实是优胜劣汰,毫不含糊。这和社会组织内部竞选中,竞选人无法施展全部能力,只凭一张嘴来争取选民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四、克服劣胜优汰的基础对策不论怎么说,劣胜优汰总不是一件好现象。一个社会组织内部,在人才竞选中,出现劣胜优汰,即使短期内不一定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立刻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但从长远来看,迟早总有一天见面临灭顶之灾。如春秋战国时期,周赧王55年,秦国进攻赵国,赵国派老将廉颇迎战,因秦强赵弱,战斗失利,廉颇便采取坚壁不出的战法和秦军对垒。赵王对廉颇坚守不出的做法很不满意,再加上受了秦军反间计的迷惑引诱,便撤了廉颇,换上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造成全军覆没,四十万人投降秦军,后全被斩杀。这能够说是很经典的一个例子了。那么对此应该怎么办呢?依据上述分析,基础思绪只有一条,那就是面向外部竞争。假如没有外来的竞争压力,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余方法能够消除社会组织内部劣胜优汰现象。一个英明的组织领导人,应时时刻刻关注外来竞争压力,并有意识地引导全部组织组员眼光向外,将个人的升迁和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紧密地联络在一起,切实认真负责地、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和其它组织组员的工作能力,或勇挑重担,或主动让贤。若果然如此去做,则组织事业能够战胜外来挑战,不停向前发展,个人前途也可所以得到光明美好的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