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上传人:wuy****ng 文档编号:141445239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全日制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09年7月16日 一、 培养目标1. 培养热爱祖国,坚持真理,具备良好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人才。2. 掌握坚实的建筑与土木工程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现代建筑与土木工程中的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具有独立承担建筑与土木工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资料。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专业技能,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职业建筑师、管理者、结构师、研究员和高等学校教师。二、 学习年限及方式攻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师硕

2、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3年,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三、 培养方式1.工程硕士的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为学分制,必须修满课程学习规定的学分数,才能进行学位论文工作。2.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3.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4.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攻读工程硕

3、士的研究生独立完成。指导教师由本校硕士生导师与工程企业具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共同担任。四、 研究方向本工程领域目前设置下列主要研究方向:1. 结构工程2. 岩土工程3. 建筑项目管理4. 建筑设计理论5. 城市规划及理论6. 景观规划设计及理论7. 建筑技术科学五、 培养环节1. 根据培养方案制定培养计划2. 课程学习3. 学术活动4. 工程实践(半年至1年)5. 文献综述6. 开题报告7. 论文撰写(包括实验、计算等)8. 中期论文考核9. 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篇10. 论文预答辩11. 论文答辩12. 学位授予六、 课程学习1. 工程硕士研究生修读课程学分应不低于

4、27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应不低于1416学分。2. 课程设置见附表。工程硕士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学课程的组合。3. 课程阶段的学习原则上应在入学后1年内完成。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名称课程编号总学时学分教学方式学期考核方式任课教师备注一二学位课公共课自然辩证法10657M104362讲课a考试校统一必选课英语10657M101643讲课aa考试专业课数值分析10657M203823讲课V考试弹塑性力学081503M05543.0讲课V考试这部分课程中应选择至少三门课程为学位课 结构动力学081503M01543.0讲课V考试有限单元法080102M09543.0讲课

5、V考试空间结构理论与实践081402M07543.0讲课V考试混凝土结构理论081402M06362.0讲课V考试高等土力学081401M01543.0讲课V考试岩土工程数值计算081401M09362.0讲课V考试边坡工程081401M03362.0讲课V考试基础工程081401M29543.0讲课V考试现代建筑理论与设计430114M31543.0讲课V考试高等岩土力学430114M01543.0讲课V考试现代路基路面工程430114M02543.0讲课V考试现代道路建筑材料430114M03543.0讲课V考试高等土质学430114M04543.0讲课V考试隧道工程检测430114M05

6、543.0讲课V考试桥梁结构与加固理论430114M06543.0讲课V考试建筑理论与评论430114M07362.0讲课V考试建筑与景观地貌学430114M08362.0讲课V考试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430114M09543.0讲课V考试高级水工建筑物081503M06543.0讲课V考试高级水电站建筑物081503M07543.0讲课V考试非学位课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0657M201361讲课V考试校统一必修应用数理统计10657M203362讲课V考试工程实践430114M356003其它其它选修课建筑结构与造型430114M32362.0讲课V考查根据研究方向,这些课程可选

7、作为非学位课能量原理及变分法081503M08362.0讲课V考查板壳理论081402M10362.0讲课V考查现代预应力砼结构081503M12362.0讲课V考查钢结构设计081402M11362.0讲课V考查结构抗震设计081402M08362.0讲课V考查高层建筑结构081402M22362.0讲课V考查地下建筑结构设计081503M13362.0讲课V考查岩土测试技术081401M13362.0讲课V考查环境岩土工程081401M24362.0讲课V考查大体混凝土温度控制081503M10362.0讲课V考查有限元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430114M10362.0讲课V考查结构可靠度理论

8、430114M11362.0讲课V考查地基处理技术430114M12362.0讲课V考查组合结构430114M13362.0讲课V考查建筑技术经济学081402M24362.0讲课V考查建筑项目管理430114M15362.0讲课V考查建设监理理论与实践430114M16362.0讲课V考查建设工程造价管理430114M17362.0讲课V考查建筑法规081402M25362.0讲课V考查艺术与设计方法430114M19362.0讲课V考查城市工程技术与城市规划430114M20362.0讲课V考查居住区规划与设计430114M21362.0讲课V考查公共建筑设计430114M22362.0讲

9、课V考查房地产开发与策划430114M23362.0讲课V考查现代经济学430114M24362.0讲课V考查地域建筑设计430114M25362.0讲课V考查景观工程430114M26362.0讲课V考查环境景观设计及理论430114M27362.0讲课V考查建筑技术科学430114M28362.0讲课V考查职业建筑师导论430114M29362.0讲课V考查文化遗产保护430114M30362.0讲课V考查培养环节助教、助研或助管 1学分三年参加20次学术活动 1学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时间(第二学年开始两周内完成) 1学分公开作学术报告至少一次 1学分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 1学分在专业学术

10、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通过学位英语考试或大学英语6级通过七、 学术活动与学术论文1. 参加学术活动和撰写学术论文是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环节。2. 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本工程领域的学术活动每学年一次以上,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后应撰写学术报告并提交给导师审阅认可,3.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应在本工程领域公开发行的期刊杂志上至少发表一篇作者单位为贵州大学的学术论文。4. 文献综述要求工程硕士生至少阅读20篇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的文献,并撰写阅读体会报告,导师签字。5. 实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制度,在开题报告完成半年后进行学位论文进展及存在问题检查,即时发现问题,检查小组对论文工作存

11、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保证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顺利完成。6. 工程实践要求工程硕士生参加工程实践后将工作完成情况、获得结果及其意义的报告交企业及企业导师评价并签字。八、 学位论文1. 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2. 学位论文工作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方面对研究生进行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生产实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选题工作应向教研室作出报告(开题报告),并经教研室审查通过。4. 学位论文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攻读

12、工程硕士的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学位论文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创见性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5. 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完成学位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6. 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完培养计划中规定的所有课程,成绩合格,学位论文经导师评阅认可后,可向研究生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7. 学位论文须经本工程领域两位专家(本校教师一名,校外专家一名)评阅通过后,方可正式组织答辩。8. 学位论文采用预答辩制度,参加预答辩专家至少3位,预答辩通过后方可申报学位论文答辩。9. 答辩工作按学校有关规定组织进行。答辩委员会由5位专家组成,其中必须有来自校外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评定。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九、 学位授予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同时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者,由我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我校学位委员会的相关规定,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颁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同时颁发毕业证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10年9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