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遗传物质.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142145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8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是主要遗传物质.ppt(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实验原理和过程?,(10江苏) 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贮存大量遗传信息,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主导观点: 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二、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赫尔希和蔡斯,谁最先通过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艾弗里,实验一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菌,S型菌,人患肺炎 鼠患败血病,菌落表面粗糙、无毒性,菌落表面光滑、有毒性,第4组小鼠死亡由于它体内哪

2、种菌的作用?,对照第1、4组,什么使R型活细菌转变成S型活细菌?,S型活细菌,活的R型细菌变成了活的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对照第3、第4组,活的S型菌如何出现?,推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可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且这种转化是可遗传的。,第1、2组实验说明了_,S型活细菌有毒,R型活细菌无毒,第2、3组实验说明了_,加热杀死的S型菌失去了毒性,(07广东).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

3、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设计实验探究转化因子是什么?思路?,分离提纯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各种物质,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观察是否有S型菌出现。,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结论:,即: DNA是遗传物质,S型活细菌,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分离 提纯,未被转化或转入的不是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直接分离培养法, 说明?, 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S型菌的DNA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R型菌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S型菌高温加热

4、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 注射入小鼠 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 注射入小鼠,存活,死亡,死亡,存活,存活,存活,S型菌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基因重组,存活,死亡,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选出此过程中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曲线图,并分析原因:,小鼠的免疫系统较强,注入的R型细菌大量被杀死,一些R型细菌转化成S型,S型菌大量繁殖使小鼠的免疫力下降,对R型、S型的杀伤力下降,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等物质分离开来,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成功的关键

5、是他的实验设计思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模式,C、H、O、N、S,C、H、O、N 、P,(标记32P),(标记35S),S,P,-同位素标记法,2.噬菌体的增殖,模板: 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 提供的 。 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原料 : 提供的 。 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场所:,3.标记噬菌体,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四种脱氧核苷酸,氨基酸,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如何得到含32P的噬菌体?,用含 32P的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这些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如何得到含35S的噬菌体?,如何得到含32P的噬菌体?,用含 32P的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这些大肠杆菌培养

6、噬菌体,如何得到含35S的噬菌体?,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噬菌体增殖特点?, 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_,噬菌体的_留在外面不起作用, 侵染的过程:, 增殖的模板由谁提供?宿主细胞为病毒的增殖提供了什么?,核苷酸、氨基酸、酶、能量、场所等,噬菌体DNA,DNA,蛋白质,4.实验过程,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培养噬菌体 保温,搅拌,离心分离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 放射性检测,(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保温的目的: 搅拌的目的: 离心的目的:,使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让上清

7、液中析出 ,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 。,重量较轻的噬菌体,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实验结果1: 用35S标记的一组: 的放射性很高 用32P标记的一组: 的放射性很高,实验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把DNA注入到细菌细胞内,把蛋白质留在细菌细胞外,实验结果2: 用35S标记的一组:子代噬菌体 35S标记 用32P标记的一组:子代噬菌体 32P标记,DNA在亲子代间具有连续性,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结论:,上清液,沉淀物,无,有,实验结果1: 用35S标记的一组: 的放射性很高 用32P标记的一组: 的放射性很高,上清液,沉淀物,实验结论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把DNA注入到细菌细胞内,把蛋白质留

8、在细菌细胞外,实验结论2:,实验结果2: 用35S标记的一组:子代噬菌体 35S标记 用32P标记的一组:子代噬菌体 32P标记,无,有,DNA在亲子代间具有连续性,DNA是遗传物质,35S标记的噬菌体,上清液的 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 放射性很低,新形成的噬菌体中 没有检测到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上清液的 放射性很低,沉淀物的 放射性很高,新形成的噬菌体中 检测到32P,搅拌不充分,仍有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培养的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出来,培养的时间过短,仍然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从上述两个实验中,分析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对S

9、菌加热处理,DNA仍具有生物活性 DNA分子结构具有稳定性 R型细菌可以转化生成S型细菌 DNA可以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DNA在亲代噬菌体与子代噬菌体中具有连续性 DNA可以发生复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在细菌内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DNA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双选)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AC,相同点: 1、实验的思路相同: 2、实验设计原则相同:,不同点: 处理方法不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较,设法将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开, 单独、直接地研

10、究它们的作用,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艾弗里利用分离提纯技术分开DNA和蛋白质; 赫尔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开DNA和蛋白质,蛋白质外壳无35S标记,少数DNA有32P标记,全部蛋白质外壳有32S标记,全部DNA有32P标记,用15N标记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胞未被标记,结果怎样? 用15N标记寄主细胞,亲代噬菌体未被标记,结果怎样?,少数子代噬菌体DNA有15N标记,蛋白质外壳无15N标记,全部子代噬菌体DNA、蛋白质外壳都有15N标记,3用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在子代噬菌体中可以找到( ) A32P B35S C32P和35S

11、 D都没有,全部含有31P, 均不含有35S,5.用3H标记细菌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结果最可能( ) A上清液和沉淀中都出现明显的放射性 B只有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C只有沉淀中出现放射性 D上清液出现微量放射性,沉淀中出现明显的放射性,RNA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结论,二、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生物,RNA,DNA,病毒,细胞结构,非细胞结构:,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多数,少数,DNA,DNA,HIV SARS 流感病毒 肝炎病毒,判断: A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遗传物质是RNA B少数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在真核生物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核酸是

12、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S型活细菌的DNA提取后,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再注射进小鼠体内,能得到S型活细菌吗? 2、S型活细菌的DNA提取后,直接注射进小鼠体内,能得到S型活细菌吗? 3、将噬菌体的DNA提取后,直接注射进大肠杆菌体内,能得到噬菌体吗? 4、将禽流感病毒的RNA提取后,直接注射进鸡的体细胞,能得到禽流感病毒吗?,科学史,1900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 20世纪20年代: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1928年: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1944年: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8年:梅塞尔松和斯塔尔:DNA半保留复制 1963年:尼仑伯格和马太:遗传密码的破译 1967年:基因运载体质粒的发现 1970年:工具酶的发现 1972年:体外构建重组DNA 1973年:重组DNA 在原核细胞中表达成功 1980年:第一例转基因动物(小鼠)问世 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问世 1988年:发明PCR技术 1997年:克隆羊多利诞生 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满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