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诗词五首》水调歌头课件 语文版.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4141020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5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诗词五首》水调歌头课件 语文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诗词五首》水调歌头课件 语文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诗词五首》水调歌头课件 语文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诗词五首》水调歌头课件 语文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诗词五首》水调歌头课件 语文版.ppt(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7 诗词五首水调歌头,一、新课引入,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水调歌头究竟有何魅力呢?,二、新课讲解,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二、新课讲解,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作者41岁,被贬为密

2、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而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见不合,远在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六七年不曾相见,他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没有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二、新课讲解,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二、新课讲解,疏通大意,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现在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

3、,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二、新课讲解,深入探究,小序部分有什么作用?,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目的怀念弟弟子由。,二、新课讲解,深入探究,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词的上阙对月饮酒。作者从对月的奇思遐想下笔,先写饮酒赏月,流露出作者内心郁抑、苦闷而向往天上、超脱尘世的心绪。但又不堪月宫孤寂清寒而眷恋人间,于是在月下翩然起舞,陶然自乐,因而想到天上哪有人间这样的乐趣。终于战胜了超尘出世的消极念头,从幻想中回到了现实中。在这里作者写出了新鲜的意境,表现了作

4、者特有的艺术才能。,二、新课讲解,深入探究,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二、新课讲解,深入探究,“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

5、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二、新课讲解,深入探究,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词的下阙对月怀人。作者逃避现实的思想一经否定,对亲人的怀念就更加深切。当月光悄悄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窗口,照着房中未能入眠的人时,作者由赏月而怨月:月亮,你为何偏在人们别离之时圆呢?这岂不加深了人们的离愁吗?最后,从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联想到人有悲欢离合也是难免的,进而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把全词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意境,表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精神。,二、新课讲解,深入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词人从人到月、

6、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诗人借中秋明月抒发感情,借骨肉离情体现出全缺观念。“全”是理想境界的现象,“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一轮光辉灿烂的明月,从篇始照到篇终,从现实生活照到理想世界。作者虽有犹豫,并无悲哀;虽有怨恨,并无颓唐。体现了苏轼豁达的心胸与乐观的心态。,二、新课讲解,深入探究,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内涵。,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

7、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三、归纳小结,这首词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去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态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四、强化训练,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是: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是: 。,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4.词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 。,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五、布置作业,美好的诗词意境总能引发人们无穷的创造。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画一幅简笔画或编一段舞蹈或创造一幅书法作品或制作电脑动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