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单元备课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1365688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单元备课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三 单 元 备 课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教材分析长期以来,关于“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为此,小学阶段的教材削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

2、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正是三年级上学期要教学的内容。理解了“图形的认识”在第一学段的整体结构,知道各部分图形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时,就会考虑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并从学生已掌握的基本图形出发,引入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使新知识自然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系统中。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

3、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4、通过多种活动,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建立平行四边形的正确表象,能与其他的四边形进行区别。认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分辨不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用灵活简便的方法正确处理实际问题。掌握简单的基本的估量方法教学难点建立平行四边形的正确表象,能与其他的四边形进行区别。认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分辨不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用灵活简便的方法正确处理实际问题。掌握简单的基本的

4、估量方法。主要知识点1、 概念: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2、 四边形分类:按边的条数分 按边的长度分3、 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x 2 正方形周长-边长x 44、 估计:估计线段的长度 估计周长课时分配 四边形 1课时 平行四边形 1课时 周长 1课时例3 1课时 估计 1课时 练习十一 1课时测试 1课时第 四 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二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教材分析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

5、值。教材中的“主题图”是每个单元数学知识信息呈现的“窗口”,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和丰富和背景资源。本单元的“主题图”(如上页图)以学生最熟悉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场景,呈现了“用盆花布置校园”、“篮球比赛”、“跳绳活动”等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密切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这部分知识的亲切感。同时,把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购书、郊游、买花等等,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2创设学

6、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图片、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材内容的设计注意了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

7、台,从表内除法竖式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力求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合作交流,达到理解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目的。3内容的设计有一定的弹性,且形式多样。教材应当满足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内容的设计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弹性。本单元教材选取每个学生都熟悉的素材来开展教学,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参与学习的经验和基础。在教学素材的组合上,既充分考虑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呈现方式的图

8、文并茂、形式多样,同时又照顾了学生学习个性的需要,使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例如教材的例3中提出的问题:“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在这同一问题情境下,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发现不同水平的结论。口算和笔算的安排在教材中也是有机渗透,没有刻意地区分口算和笔算的教学,使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在习题的安排上,一方面在形式设计上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兴趣,选择富有情趣的背景,提供丰富的信息,采用多样的方式,言简意明,如对话、列表、插图等,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另一方面在内容设计上留有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如练习十二的第2题,第55页的“做一做”等,在编排上

9、考虑难易适度。同时安排了一定的变式和综合运用的内容,如练习十三的第2题、第4题、第8题等,目的是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

10、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 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难点(1)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算理。(2)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单位名称的写法。主要知识点1、 有余数的除法: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除数和余数的关系:余数小于除数。2、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找出问题的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是解决问题。课时分配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 1-1 课时例2、-1 课时例3、-1 课时练习十二-1 课时例 4-1 课时练习十三-1 课时单元测试四-1

11、 课时 共计- 7 课时第 五 单元备课教学内容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时间之间的单位换算。教材分析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教材通过让学生设计作息时间表、调查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调查睡眠时间等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巩固时

12、间的认识和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学情分析本单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过程,同时依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操作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感知1秒或几秒的时间概念,初步形成对1秒或几秒时间的把握能力。教材先通过例1及“做一做”第1题,教学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由于学生还未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所以只出现数目较小的,能够用加法计算的把较大单位变换成较小单位的换算。例1中求2时等于多少分,由1时60分,就可以推出2时就是60加60(分),等于12

13、0分。再通过例2及“做一做”第2题,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学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例2编排的是学生早晨上学的情景,图上提供下列信息:7:30离家,7:45到校,要求算出: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种思路,有从钟面上数格的,也有列算式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单元教学目标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2、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4、学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5、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列出目前生活的作息时

14、间表,并反思这样的作息时间是否合理。同时通过与其他同学 的交流可以了解别的同学是怎样安排生活的,哪些地方比自 己安排得更合理。6、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1、 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2、 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3、 使学生了解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合理安排学习、锻炼、休息的时间。主要知识点1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2 分与秒之间的换算关系:1分=60秒3 时间单位的换算:1时=60分,1分=60秒课时分配时 、分 、秒 1课时时间的计算1课时

15、例2 1课时练习十四1课时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第 六 单元备课教学内容包括9个例题,个练习:l 例口算(203)l 例估算(298)u 例笔算(123)u 例笔算(183)u 例笔算(249)u 例笔算(6348)u 例关于的乘法u 例笔算(5083)u 例笔算(2803)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会笔算两三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将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笔算除法打基础。先出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

16、十数乘一位数。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在进位中,先出不连续进位的,再出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

17、学习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口算乘法(表内乘法),口算两位数加减,估算和笔算两三位数的加减乘法竖式是第一次接触,它的压缩式结构不同与加减法竖式,因此,乘法竖式的建构是难点针对学生计算能力有所下降的现实,连续进位(复杂的)笔算正确率是学习中的第二个难点从学生整个知识结构来看,两位数乘一位数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起到了瓶颈的作用,所以是重点另外,本单元是计算教学,计算的难度也比较大,学起来难免会产生枯燥、厌倦感,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一些问题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

18、,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标中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里仅仅牵扯到其中两个方面,大多是显性目标,另两个隐性“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在字面上没有提及但是,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必然牵扯到数学思考及情感态度,比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等等,适应与所有单元的教学,所以这里没有提及教学重点重点:笔算。重中之重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基础、常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上,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

19、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教学难点难点:有两处:一是笔算竖式的模型建构,二是连续进位计算的正确率(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是个难点,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突破。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知识点多位数乘一位数主要知识点:1. 口算乘法2.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3.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4.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课时分配口算乘法课时左右一位数乘两三位数课时左右中间、末尾有的乘法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课时第七单元备课教学内

20、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 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情分析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 的分数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教学时,可充分利用例3的直观图,让学生说出比较的过程,也可让学生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圆片,先用一个圆表示出1/2,再用另一个圆表示出1/4,随后进行比较。学生认识了2/4,3/4

21、,3/10,7/10等数之后,教师指出它们也都是分数,再由学生说出一些其他分数,丰富关于分数的表象,教师将学生说出的分数板书出来,为下面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做准备。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4、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6、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

2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7、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8、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9、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10、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 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12、 使学生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13、 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14、使学生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教学重点1、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2、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1、加深理解分数的含

23、义2、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主要知识点分数的初步认识:1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2 同分母分数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课时分配认识几分之一 1课时 分数的大小比较 1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 1课时 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 1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 1课时单元测试 2课时第 八 单元备课教学内容1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可能性的大小(两种结果、三种结果教材分析“可能性”这部分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方面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

24、可能发生的结果,并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学习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四个特点: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

25、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情分析此部分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的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或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知的基础,因此为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与规律,教师在处理和使用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2.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3. 重视组织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交流。4引导学生借助观察、猜测、实验等来体验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感受可能性的大小。但也要

26、注意一点,虽然在这儿都是借助于实验来验证,但也要逐渐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所呈现的规律性来认识可能性的大小与某一结果次数占总结果次数的比例之间的关系,逐渐过渡到从理论的角度来加以判断。5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学生有初步的体验就可以了,对于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等可能性以及概率的具体值,还不要求。单元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

27、能发生的结果主要知识点例1(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例4(三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例5(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课时分配例1(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1课时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课时例4(三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课时例5(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 1课时第 九 单元备课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组合教材分析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排列数或组合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逐步建构新的知识。衣服搭配、摆几位数、求比赛场次等例子在二年级上册都出现过。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排列数或组合数。组合数(例1通过探讨衣服和裤子的不同搭配

28、,找出不同穿发的组合数 做一做)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例2用3个数字卡片摆三位数,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就表示不同的三位数做一做)简单的组合(例3通过探索4个队一共要踢多少场球,学习简单的组合)实践活动(掷一掷 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的实践活动,同时又巩固了“组合”的知识)学情分析1要借助于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求排列数或组合数。排列、组合是很抽象的数学知识,要用操作活动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2注意把握教学要求。在这儿还只是用图示的方式把所有的排列或组合情况罗列出来(即有哪些排列或组合),不是抽象地计算一共有多少种排列数或组合数。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求排列数、组合数。至于排列、组合等名词,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等,都不要求学生掌握。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主要知识点数学广角:1 搭配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保证不重复、不遗漏。2 简单的排列,可以先摆一摆或列表的方法。课时分配例2-1课时例3-1课时练习二十五-1课时掷一掷-1课时单元测试九-1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