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习俗礼仪范文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41329699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秋节习俗礼仪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秋节习俗礼仪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秋节习俗礼仪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中秋节习俗礼仪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节习俗礼仪范文(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秋节习俗礼仪范文中秋又叫仲秋、月夕,是华夏岁时节日系统中仅次于春节的第 二大民俗节日。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很多习俗礼仪,那么 就跟出 guo 一起来看看中秋节习俗礼仪吧。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 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 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 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 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 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 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2、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 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 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 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 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 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 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 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在唐代

3、,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 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 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 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 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 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 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 和家人“千里共婵娟”。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 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 记载“秋暮

4、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 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 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 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 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电信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 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 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 文化遗产项目,在厦门海沧大桥旅游区(AAAA)建设

5、了厦门博饼民俗园。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 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 行。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 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 烧得越旺越有彩气。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 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 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 形式。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 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形成了各种各种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中

6、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 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 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 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 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 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 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 * ,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关于中秋节的习俗。除了赏月、 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 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

7、、侗族的 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秋收之际的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增进感情的好时机, 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年节的馈赠大节。中秋节日馈赠,称为“贺节”、 “送节”、“追节”,也称“送节礼”,陕西醴泉称“送秋节”。往 往在节前数日甚至月初就开始赶办节礼,相互馈送,路上行人往来如 梭。直到今天,中秋节前送节礼的习俗依然盛行,几乎等同于年前送 礼贺节。一般送礼要赶在节前,但也有在节后送的,如在甘肃洮州, 中秋节后第二天以饼果馈送亲戚。作为团圆象征的月饼和时鲜的瓜果都是馈赠佳品。其他节物各 地多有不同,如在广东东安要送糖饴;在湖南蓝山,亲友间多馈赠鸭; 在江苏六合,家家以菱藕、蹲鸱、糖饼相馈赠;在四

8、川江津,中秋前 一日互相馈赠糍饼,取意其圆;福建同安分节前一二日,亲友间互送 月饼、番薯、芋魁,中秋时以此祀先和祭神;在台湾嘉义,节前人们 互送月饼、文旦、麻糍,等等。中秋送礼习俗颇多,如在江苏地区,必要送礼的有学徒向师父 送礼,分家的儿子给父母送礼,女婿要给岳家送礼,书塾学生要给教 书先生送过节钱。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亲戚之间互赠节礼。母家给女儿家送礼,较为普遍的中秋送礼习俗。在河南新安, 母家携枣糕(用面叠作数层,下大上小,内夹枣)、月饼、梨、柿、石 榴等看视女儿,称为“送糕”。在山东泰安也有八月十五看闺女的习 俗,节前家家户户买上月饼、鲤鱼之类的礼物,挑担、骑驴、坐车, 去看望自家已出嫁的

9、闺女。对于新嫁女,母家送礼更为隆重。在浙江乌青,有新嫁女的人 家要以盘或箱盛月饼,送至女儿家,叫做“致秋节”。浙江双林的新 妇之母家必备果品、粉圆(意为团圆)相送。在江苏高邮,娘家给新出 嫁的女儿送节礼,但不留餐。在福建福鼎,父母给已出嫁的女儿送中 秋节礼,第一次送节称“送头年”,礼品要丰厚,以中秋粿、月饼为 主,再加酒、鸡、鸭。其中,中秋粿又有白粿(米浆加盐蒸熟)、糖粿 (米浆加红糖蒸成)、肉粿(米浆加盐、肥猪肉、葱头油、葱叶等蒸熟)、 芋蛋粿(也称槟榔芋粿)等各种,粿圆味美,象征团圆。女儿收下中秋 粿和月饼,其它礼品一般退回,再添上几种礼品为压礼。收下的中秋 粿,切成一块块,分给邻居和亲戚

10、、朋友,叫做“分头年粿”。有些地方会有要给外孙、外甥送礼的中秋送礼习俗。在福建藤 山,凡为外祖父母者,必以中秋饼,附以鲤鱼饼送给外甥孙。在江苏 高邮,外婆要在中秋这天送给外孙扎制“宝塔”,直到外孙十岁为止。 在福建福鼎,当舅舅的每年中秋节都要送给外甥中秋饼和柚子,有几 个外甥就要送几份,直送到外甥16 岁为止。当然,也有女婿要给丈人家送礼的中秋送礼习俗。如在浙江温 州,女婿送丈人的礼品,一般是一对鸭子加鱼、肉、豆糕。回盘用三 锦、粉干、雪梨。有外孙的,必须加大月饼和“赏月食”。在浙江乐 清,中秋这天女婿、外甥、干儿需向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馈赠礼 物,俗称“望八月十五”或“望中秋节”,礼物有粉

11、干、鱼、肉等。 女婿望第一个中秋要有鸭、鱼、肉等六样礼物,其余礼物则以月饼为 主,其次是芋艿和茶食包等。送时还带着丝竹伴奏,饶有情趣。其他馈赠礼节,如在福建福鼎,当年有父母或长辈过世的人家, 过中秋节时不能蒸中秋粿,要由出嫁的女儿或亲戚给家中送来中秋粿 和月饼,称为“送孝”。在江苏高邮,此日求婚者多带着雄鸡、鹅、 藕、月饼去女家“追节”。这些都是一些很有风情的中秋送礼习俗。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风俗流传在岁月中流转,影响 周边的许多国家,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受中华文化 *,中 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形成了很多中秋送礼习俗。日本的传统中秋节叫芋明月,也叫栗明月,但现代日

12、本人已经 不过中秋节了。那天人们可以不工作,在家里呆着喝啤酒,不看月亮, 看电视节目。由于传统文化的衰退,年轻人都不知道节日的和意义, 不管你是什么节日,只知道那天不用上班。不同的是,中秋节在韩国被称为秋夕,是民间仅次于春节的 盛大节日,有两天的法定假期,加上周末的时间,就成为含金量不低 的黄金周了。人们也在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写成为 ThanksgivingDay,意为韩国的感恩节,很多人都有互相馈赠礼物的 中秋送礼习俗。在韩国,最受欢迎的中秋节礼物是亲手制作的米糕, (.)据说米糕里还含有诚心、爱心和孝心的含义,最能表达中秋一 家团圆的气氛。在一些没有中秋节的国度,他们对于送礼的态度是很自

13、然的。 当然也没有那么多讲究的中秋送礼习俗。如德国人过圣诞节不兴送厚 礼,一瓶香水、一条领带、一张贺卡、甚至自制的蛋糕、果酱都是送 给亲朋好友的最好礼物。如果是为公事或外事送礼,他们就更注重礼 品的意义。关于中秋节 * ,历来的说法,皆把嫦娥、玉兔、元末起义之事 纳入其中。其实,中秋节最核心 * 要素,是自上古时代即有的敬月 信仰,以及流传几千年的祭月之风。中秋节本质上是“华夏祭月之节”, 那里有先民天地人和的哲思,也有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信仰。汉民族的祭祀文化,表达的是“敬天、礼地、爱人”这三种基 本情感指向,所崇拜的是天神、地祗、人鬼三种类型的神明。天神之 中,按等级分为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和

14、列星三等,太阳和月亮就是华 夏先民最崇拜的自然神之一。远古时代的日月崇拜之俗已遥远难考,但是,周礼等文献 中已确定无疑地证明,其时对日月的崇拜已发展至宏大而正规的天子 的日月祭祀。周礼典瑞:“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礼记祭 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国语周语:“古者先王即有 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尊 君”。为什么天子要祭天地日月?郑玄曰:“王朝日者,示有所尊,训 人事君也。王者父天而母地,兄日而姊月,故常以春分朝日,秋分夕 月,况人得不事耶。”帝王自命昊天上帝之子,以天为父以地为母, 以日为兄以月为姊,天子祭天地日月,既是敬畏、祈求护佑,也是向 天下臣民示范“

15、孝悌”之义,即祭天地以示孝,祭日月以示悌。日月之祭的时间,自周代就定在了春分和秋分,即所谓“两分”。 为何要定在这两个日子呢?这要从天文与二十四节气说起。每年夏至之后,太阳就从北回归线逐日南移,到每年公历9月 23 日前后(22-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此时,太阳几乎直射赤 道,再往南,北半球的秋季就将结束而迎来冬天。这一时刻,二十四 节气中称为秋分。先民认为,日属阳之精,月属阴之精,“天地至尊, 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 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郑玄也说,“君子履端于始,举正于 中,故本二分也。”因此,春分和秋分就分别成了祭祀太阳和月亮的 日子

16、。祭日,称“朝日”,祭月,称“夕月”。“夕月礼”就成为了 祭月之礼的特有称呼。虽然周礼中就已经确定了“两分祀日月”之制,但日月之 祀在历代的时间并不绝对固定(波动主要发生在比较短的王朝),不过 总的来看,春秋二分仍然是天子祭日月最基本的日期选择。周代礼仪系统十分完备。两分祭日月,以柴祀日月星辰。建日 坛曰王宫,建月坛曰夜明。在南门外祭日、北门外祭月。所用牲和币 皆为赤色,祭乐与祭五帝乐相同,以珪璧礼神。秦尚法家,除此外,诸子百家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阴阳家了, 故极看重自然神祗的祭祀。秦在故都雍城就建有日月祠。秦始皇东游 海上祭祀八神,月日分属第六第七神,祭日于成山,祭月于莱山。汉承楚风,楚文化之

17、天地日月的信仰在汉代占有一定分量,武 帝时在太乙坛祭日月,黎明之时皇帝走出用竹子建造的祠宫,向东方 祭拜,夜晚向西方祭拜。后又简化为在宫殿的庭院中行礼。平帝时, 改在合祭天地之日,黎明东向拜日行朝日礼,夜晚西向拜月行夕月礼。祭祀乃华夏文化的信仰表征。隋朝匡扶华夏正统,便重修祭礼。 于国东春明门外建坛,每年春分朝日。又于国西开远门外建“坎”, 坎深三尺,广四丈,在坎中建坛,坛高一尺,广四尺。每年秋分夕月。 牲币采用周制。二分朝日夕月于国城东西,用方色犊为牲。 承唐之制,并升为大祀。明初在南京建日月祭坛,迁都后在北京朝阳门外建“朝日坛”, 在阜成门外建“夕月坛”。坛制区分日月。朝日坛的护坛地 10

18、0 亩, 夕月坛的护坛地36 亩。朝日无从祀,夕月以五星、二十八宿、周天 星辰共一坛。春分祭日,在春分日的寅时(大约在凌晨 3 点到 5 点, 古称“平旦”)迎日出。秋分祭月,在秋分日的亥时(大约在21 点到 23 点,古称“人定”)迎月出。朝日迎神四拜,饮福受胙两拜,送神 四拜;夕月迎神饮福受胙送神皆再拜。东郊以甲、丙、戊、庚、壬年, 西郊以丑、辰、未、戌年,天子车驾亲祭。其它年份遣文大臣摄祭朝 日坛,武大臣摄祭夕月坛。如果正祭遇风雨,则设小次于坛前,天子 驾就小次行礼。每年两分祭日月时,日月是礼敬的主神,是祭礼的主角,这种 专门的祭祀为正祀和常祀。除此之外,日月还在其它祭祀场合被附带 祭祀,此时日月充当的是配祀。比如,郊祀天地常以日月从祀;诸侯 觐见天子之礼要到南门拜日、北门拜月;祈年、禜祭等也都要祭日月。中秋祭月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民族传统习俗。祭月既是一种 礼仪,更是一种信仰,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分色彩。传承传 统习俗,也能更好地增强民族凝聚力。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