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41229372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指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过程。所谓现代教育,就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能够满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需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现代教育应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第一,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 普及教育是现代工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 普及教育的程度逐渐提高。 现代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 高等教育也已经跨过了大众化进入普及化的阶段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 15以上为大众化阶段, 50以上为普及化阶段 ) 。现代教育必须满足不同群体对教育的需求,也就是我们

2、通常讲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里面包含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党和政府正在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教育现代化要求逐步实现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第二,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终身教育的思想在20 世纪 60年代就产生了。当时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生产的不断变革,促使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种变革。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终身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人们为了谋生的需要, 而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文明社会的生活方式。所谓教育的全时空性,是指教育已经不再

3、局限于学校,也没有年龄的限制,而是全民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特别是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因此,需要全时空的大教育观,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 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要求教育为它培养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信息社会尤其如此。因此,现代教育只有打开大门,与企业和各种社会团体相联系,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教育自身也才能得到发展。第四,教育的个性性和创造性。 人的发展既有共性, 又有个 l 生。共性更多地体现社会的要求, 个

4、性则较多地体现个体的要求。 工业社会强调标准化、统一化,个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信息社会强调个性化、多样化。 _ 络化也为个别学习提供了可能,这就为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同时,社会上的激烈竞争也需要人才具有个性,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第五,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的个性性和社会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样性。 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复杂性和多样化。现代社会不仅要有一批高水平的管理者, 而且要有一大批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专业人才。 有高素质的熟练工人和农民。 从个体来讲,人是有差异的,教育要为每一个人的发展提供条件,重视差

5、异教育,培养特殊人才。公平而有差异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第六,教育的变革性和创新性。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变革和创新。社会在变革,教育也必须不断革新,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信息社会要求学校成为信息的策源地。 高等学校尤其要创造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第七,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教育的国际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际间的交通越来越便捷,信息交流越来越快捷,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某一国家的某项教育改革往往会迅速传遍全世界。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表现在国际问的人员交流、 财力支援、信息交换(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 ) 、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和跨国的教育活动等方面。 只有坚持改革开放, 才能更好地吸收一切世界优秀文化,充实和丰富我国的教育。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