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1195732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 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B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C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D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2.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单位:%项目年代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305235155139学历106117126253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

2、力和文化水平C婚姻观念很大成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3. 20世纪初,中国某征婚广告写道:“(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下列对材料评述正确的是( )A强调女子“不缠足”说明当时封建制度已被推翻B提出夫妇“可离婚”说明妇女解放潮流已经兴起C强调女性“须识字”说明当时掀起扫盲运动D提出“女可再嫁”说明新文化运动已经爆发4.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里,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

3、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5.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组号流行服饰流行语阅读文娱形式A列宁装最可爱的人苏联小说扭秧歌B唐装时间是金钱古典文学看电视剧C军装破四旧毛选学唱样板戏D中山装上网时装杂志跳交谊舞6.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上海已

4、成为国际大都市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7.图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所设计的服装。此后几十年,它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当时中山装大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 )A它广泛吸收了欧美服饰的优点B孙中山个人崇高的政治威望C它让人“见其服而知贵贱”D它表达了国人对民主共和的崇尚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欧式”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西方文明的冲击B辛亥革命后社会习

5、俗的变化C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D“抵制洋货、倡用国货”运动的推动9.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10.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998-1900年B.1901-1911年C.1912-1927年D.1928-1937年1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好莱

6、坞的电影受到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之;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饰,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建国初期社会物资比较匮乏B受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C冷战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D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12.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C民主政治的发展D思想领域的变化13.1

7、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14.周启多是宁波籍抗日航空烈士,1914年农历二月出生于镇海一个大户人家,1925年随父母到天津居住,同年考入南开中学。1936年,报考了南京空军军官学校。“七七事变”后随军内迁到云南,1940年元旦,他在驱逐日机时牺牲。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活动中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A在宁波时穿

8、长袍马褂B在天津时坐有轨电车上学C在南京时吃到淮扬菜D在昆明的广播中得知张自忠殉国1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正确表明作者观点的是( )A外来侵略引起服饰变化B中国人不适宜着西装C传统服饰仍有生命力D中国服饰西方化16.“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B受西方文化的影响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17.2011年腾讯历史频道

9、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A.天津、北京出现全欧化建筑B.西餐开始在中国出现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18.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檑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大众报业C电视业D电话事业19.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午,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

10、,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台湾架设电报线是出于军事目的ABCD20.我们在欢庆青藏铁路通车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光绪六年(1880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之行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

11、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可以体味。步履之艰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人自建铁路遭到落后势力的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兴建铁路并控制了中国的铁路兴建权洋务派内部矛盾重重铁路的兴建不能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近代化,只会加速半殖民地化ABCD21.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自行车 有轨电车 黄包车 地铁 ABCD2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 B C D 23.德龄(18861944),美籍华人女作家,满族人。1903年归国后

12、,慈禧得知德龄通晓外文,便召她入宫,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客,深得慈禧的宠爱和信任。她先后撰写了紫禁城的黄昏、御香飘渺录、瀛台泣血记、我和慈禧太后等描写清宫的著作。这些著作描写的社会生活中,慈禧有可能照像 坐汽车 乘飞机 穿时新的改良旗袍 看电影ABCD24.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赛可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A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B在上海乘坐公交汽车C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演出D无意中看到留着清朝的辫子头25.创刊于清咸丰年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

13、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A娱乐大众B报道国内外大事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26.1872年创办的申报载:当今时事,文则质而不俚,事情简而能详,上而学士大夫下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纸之善矣无求其真实无妄,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以下关于申报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近代报刊B.是在外国传教士办报催生出来的事物C.“无偏无党”是其办报的宗旨之一D.是中国近代影响力较大的中文报刊27.读右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A.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B.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C.申报正在

14、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D.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28.下列近代报刊中,将归为同一类性质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A同为近代以来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B同属于娱乐性为主的报刊C都为政治运动制造舆论D是不同时期政府的宣传舆论工具29.“当颇富文采的人开始发表政论性观点一种朝廷严格禁止的,只能在通商口岸的保护下才有可能从事的活动时,中国报刊业最终超过了纯粹事实报道的水平。”材料是要说明A清政府严格禁止中国报刊业的发展B中国报刊业局限于报道新闻C政治变革运动推动中国报刊业的发展D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归功于通商口岸的设立30.伊朗门事件、克林顿丑闻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屡屡被曝光。这突出反映了

15、( )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进程出现曲折B政府完全处于公民的监督之下C媒体以娱乐性为商业卖点D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监督作用增强31.上海竹枝词中有云:“清晨相见谷(好)猫迎(晨),好度由途叙阔情。若不从中肆鬼汁(赚钱),如何密四叫先生。”出现这样的表达方式是( )A自然地理决定的B.传统文化导致C中西交融的结果D.外国侵略的体现32.申报曾刊登如下公告:“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公告颁布的时代背景是( )A维新派倡导变革社会习俗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新文化运动兴起D五四运动解放人们思想33.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如唐之“丰满华丽”,宋之

16、“理性美”,民国的“中西合璧”,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多姿多彩”。这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百家争鸣”、商业繁华、政治民主、经济全球化B富强开放、理学盛行、民主共和、经济全球化C“百家争鸣”、理学盛行、新思想萌发、百花齐放D富强开放、民族融合、中体两用、百花齐放34.“衣冠禽兽”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其实原意并非如此。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上述服饰的功能是A御寒功能B标识功能C装饰功能D遮羞功能35.服装凝聚着时代的

17、色彩,中国军服也不例外。以下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不同时期的服装,请按顺序排列( )ABCD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1)上述两则材料表明

18、申报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二中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华民民”的用意是什么?(2分)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当时的时代要求是什么?(2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2分)材料三: 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富强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做主。“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文盲遍地。“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均富与教育的承诺。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讲话(2)马英九在讲话中称“中华

19、民国”的成立对人民许下一系列承诺,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孙中山一生是如何实践这些承诺的?(8分) 材料四: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下令剪辫子,形成一股强大的剪辫运动的社会潮流,被人们称为“辫子革命”。到1917年,“民国成立,于今六载,南方人民久已将辫发剪除净绝,间有垂乘拖豚尾者,亦千百人中之一、二耳。” 摘自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和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不许府属官员坐轿。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吸食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 摘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教科书(3)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剪辫运动

20、”的实质。(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要采取剪辫子、改称呼、禁缠足等移风易俗的措施?(4分)材料五 皇帝加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金冲及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是怎样“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的?(4分)61.妇女服饰、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时期,服饰样式多变,色彩绚丽,穿着比较开放,这才有了“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佳句。材料二: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

21、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材料三: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自追求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四:当代中外女性服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服饰的特点?(3分)结合史实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这些特点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并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变化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7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当代中外女性服饰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4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