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循老师课件(孔子、孔圣与孔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11250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1.9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张循老师课件(孔子、孔圣与孔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张循老师课件(孔子、孔圣与孔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张循老师课件(孔子、孔圣与孔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资源描述:

《张循老师课件(孔子、孔圣与孔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循老师课件(孔子、孔圣与孔家).ppt(1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孔子、孔圣与孔家,历史文化学院张循,“中华文化”的含义?什么是“儒”?什么是“经”?,研究习惯“说文解字”,德国人:大象在生物学分类中的位置及其哲学意味;英国人:论大象的绅士风度;法国人:大象的爱情;日本人:大象研究资料汇编;中国人:象、相、像考。,什么叫“中华”?(“中国”的含义),“中”是“中国”的意思。“中国”又是什么意思呢?随着中国文化中心区域的不断扩大,它在历史上有几个意思。,其一,指都城。“国”的意思本来也就是都城。诗经大雅民劳篇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汉代人注释说:“中国,京师也;四方,诸夏也。”,其二,到春秋战国时代,华夏族的文化渐渐扩大到整个中原黄河流域一

2、带,因此,中原各诸侯国也就被称为“中国”。如韩非子孤愤:“夫越虽国富兵强,中国之主皆知无益于己也。”,其三,“中国”不仅是地理上“中央之国”的意思,它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文化伦理上的意义。“中国”是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自抬身价、自以为高人一等的称呼。,汉代人写的礼记王制说: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这就是古人常把四方的民族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来源。,华夏族人称呼四方民族所用的字,也常常被施以轻蔑的解释。如东汉的许慎在其说文解字“羌”字条下说:羌,西

3、戎羊种也,从羊儿;南方蛮闽,从虫;北方狄,从犬;东方貉(he),从豸(zhi无足虫)。其四,“中国”也就有了“文化发达之地”的意思。所以东汉的何休便说:“中国者,礼义之国也。”,“华夏”也是上古中原地区人自尊自贵的称呼。“华”的本意是草木繁盛的意思。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解释说: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引申出来,又有“光华”、“荣华”的意思。至于“华夏”,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说:夏者,训大也。庸中国有礼义文章光华之大。,其实,“夏”就是“雅”的意思,因为上古语音里这两个字读音相近。而“雅”是“正”的意思。论语述而篇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清代的刘台拱注释说:“夫子生长于鲁,不能不鲁语,惟诵

4、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音。”所谓“雅言”就是当时受过教育的人所讲的普通话。,什么是“文化”?,“文”大致有三个意思。其一,指“痕迹”。如许慎说文解字序:古者包牺氏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于是始作八卦。,其二,引申,指“外表的采饰”。如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三,再引申为抽象意义,指一种“聪慧正直”的德行。如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又如周文王之文、曾文正公之文,皆此意。,“化”的意思。甲骨文的“化”像两个人一正一倒,翻筋斗的样子。故引申为变化无常、转

5、化、进化等意思。,把“文”和“化”结合起来,大概可以说,“文化”就是指“人类文明印迹的创造、变化与进展”,简单地可以说,“文化”就是“人化”。,文化因为“历史”(传统)而产生,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从汉代开始的传统解释是:“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这样,诗中说话的就不是一个女子,而是

6、郑庄公在对他手下的大臣祭仲说,我和我弟弟的争执是我家里的事,用不着你来管,你不要跳到我家里来多事。理解这种解释中蕴含的“传统”,才能理解中国的“文化”。,什么是“儒”胡适的说儒,章太炎:“儒”的含义有广狭的不同:1、达名之儒:儒者,术士也。“儒”之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故儒者是知天文、长于占卜一类的多才多艺的人。2、类名之儒:懂得礼、乐、射、御、书、数,以这些知识技能教导于乡里的人。3、私名之儒:即诸子百家中的儒家者流。,1、“儒”字的古意。,当时的儒者大概又喜欢穿一种特别的衣服:儒者曰:“君子必古言服,然后仁。”(墨子非儒)逢衣浅带,解果其冠,是俗儒者也。(荀子儒效)所以,“儒”的

7、第一个含义是一种穿戴古衣冠,外貌文弱迂缓的人。,其实,这些儒者们所穿戴的“儒服”,都是以前商代人的服饰。孔子曾经说: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礼记儒行)所以,最初的“儒”都是商朝人的后裔,他们穿戴着商朝的古衣冠,奉行商朝的礼制。这是“儒”的第二个含义。,正考父鼎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yu),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左传昭公7年),2、“儒”的生活,其一,他们的生活很贫穷,往往陷于饥寒之中。其二,他们虽然经常受到别人的嘲笑,但却又有一种倨傲的风格。其三,他们最重要的糊口的手段,是为人举行丧礼。“富人有丧,乃大喜曰:此衣食之端也。”(墨子非儒),礼

8、记檀弓:季孙之母死,哀公吊焉。曾子与子贡吊焉,阍人为君在,弗内也。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而修容焉。子贡先入,阍人曰:“乡者已告矣。”曾子后入,阍人辟之。涉内霤(liu屋檐),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之。君子言之曰:尽饰之道,斯其行者远矣。,孔子自己对他日常生活的介绍: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马王堆帛书周易要),金文“儒”字,象人祭祀前沐浴:,3、从古意的“儒”到专指孔门的“儒”,胡适的大胆假设:孔子是商朝人的耶稣。,胡适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传说几百年流行而造成的结果。,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

9、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孟子尽心下),更直接的证据,左传昭公七年鲁国贵族孟僖子说: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而灭于宋。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今其将在孔丘乎!,4、孔子对“儒”的中兴与改造,论语八佾记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儒”的含义变了,他要肩负传承与重建三代文化的重任。不再只是商民族的教士,而成为了整个古代文化的继承者。,面对这样

10、的任务,原本柔弱谦卑的“儒”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儒”的消极的人生观,在孔子的时代,也被改造为积极进取的刚强的人生观了: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从一个亡国民族的教士阶级,变到调和三代文化的师儒;用“吾从周”的博大精神,担起了“仁以为己任”的绝大使命,这是孔子的新儒教。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含的了。(胡适说儒),什么是“经”?,经是指中国帝制时代(原文为“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

11、家所编著的书籍的通称。作为经典意义的经,出现在战国以后,而正式被“法定”为经典,则应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经学以后。周予同经学史讲义,“经”的初义,甲骨文中无“经”字。金文中“经”作“巠”。象纵向织线形。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经,织也。因此,“经”在一开始是一个动词。就是“经纬”、“经营”的意思。,作为“经典”的经,“经”作为儒家书籍的称谓,到战国后期才出现。诸子百家中首次在这种意义上提及“经”的,是荀子劝学篇: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经”指的是诗、书,而“礼”大概是泛指记载礼仪一类的书,那时还不属于“经”。,从“五经”到“九经”再到“十三经”,易、书

12、、诗、(仪)礼、春秋汉代以后的“五经”易、书、诗、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春秋左传唐代以后的“九经”“九经”、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宋代以后的“十三经”,“四书”,“四书”是南宋朱熹正式编成的:礼记大学礼记中庸论语孟子从此以后,论语才获得了很高的地位,而此前,论语不过是小孩子读的入门书而已。,孔子三题之一:孔子的时代,据孟子说,孔子的时代是: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有之,子弑其父有之。(孟子滕文公下)“暴行”自然是指的“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那么“邪说”又是什么呢?,乱政大夫少正卯,孔子在作鲁国大司寇的第7天,便把少正卯抓来杀了。他数落少正卯的罪状是:居处足以聚徒成群

13、,言谈足以饰邪荧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荀子宥坐)就是说,少正卯是个“聚众结社,鼓吹邪说,淆乱是非”的不法之徒。,郑国“反政府主义者”的邓析,1、钻法令空子,与政府作对:郑国多相县(悬)以书者,子产令无县书,邓析致之;子产令无致书,邓析倚之。令无穷,则邓析应之亦无穷矣。(吕氏春秋离谓)“县书”就是张挂大字报叫人看;“致书”是送上门去看;“倚书”是混在其他物品里夹带去看。,2、操控人民内部矛盾,影响和谐社会建设: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死者,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

14、买矣。”(吕氏春秋离谓),孔子的对策:写春秋以正名,孔子认为这些“邪说暴行”的根源在于当时社会上和思想界没有公认的是非善恶的标准,所以他修订了一部春秋,想以此来倡导建立一个普遍的标准。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有之,子弑其父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三题之二:孔子与老子,老子其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盖老子百有六十

15、余岁,或言二百余岁。,孔子与老子的时代先后,信古说老子在孔子前,孔子尝问礼于老子;老子书即为老子作。疑古说1、老子在孔子后、甚至在庄子后,老子书成于战国中晚期庄子之后乃至汉初;2、老子并无其人,为庄子及其弟子伪托的神话人物。,今说1、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本老子。甲本不避“邦”讳、乙本避讳,说明甲本抄写在刘邦称帝前、乙本在其后。则老子至少在战国时期已经基本形成,不可能晚至汉初;2、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竹简本老子(篇幅约是今本老子的2/5)。墓葬年代据推测在前300年左右,则老子至少在战国中期、也可能在前期就已经有一种“原始本”。竹简本老子对老子其人的研究没有直接的帮助,但将

16、之与今本对比,显示的结果表明“老子”很可能不止一个人。,今本中批评儒家的文字,简本中皆没有或关键词句有异,比如: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今本第19章)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竹简本对应章),这个现象说明:战国时代存在至少两种老子,前后两种老子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这与先秦时代存在多个不同“老子”的传说正好能配合。因此,有一个年长于孔子的“老子”存在是可能的。,马王堆汉墓女尸,孔子三题之三:孔子的身世与模样,身世:孔子是私生子吗?,史记孔子世家:(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野合”的意思:1、二人年龄相差悬殊,

17、不合周礼;2、无父母之命。叔梁纥已经年过70,无父母,系自己前去求婚;3、未用士婚礼,结婚过程草率、简单,如同乡鄙野人。,孔子的模样,(一)孔子家语困誓: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东郭门外。或人谓子贡曰:“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繇,其肩似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累然如丧家之狗。”子贡以告,孔子欣然而叹曰:“形状,末也。如丧家之狗,然乎哉!然乎哉!”,(二)荀子非相:仲尼之状,面如蒙倛。注释:“倛(qi),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倛,古代驱除疫鬼时使用的面具,状貌狰狞丑恶。,(三)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18、。注释:“圩(wu)顶,言顶上窊(wa)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髙也。”,(四)吕氏春秋慎大览: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综上所述:1、孔子生于鲁国(今山东),身材高大健壮,力大无比;2、眼睛修长,前额隆起;3、脑袋大,中间凹而四周高;4、方形脸,须发浓密,不太英俊,甚至有点可怕,论语是部什么样的书?,论语是这样一部书,它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的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一)“论语”是什么意思?,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是“论纂

19、”、也就是“编纂”,“语”就是“语言”,“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所听到的孔子的话)编纂起来的意思。,(二)论语的作者,论语肯定不是出于一个人的手笔。因为:1、论语中有许多重复的章节;2、论语中不少章节虽然字句不同,但记载的其实是同一个意思。,第一种情况的例子: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阳货)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第二种情况的例子: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

20、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三)今本论语六百年的成书过程,今天我们手中的这部论语,早已经不是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弟子们所编订的那部论语了。论语是一部充满了问题的书。,论语的版本,原始本(战国初)鲁论、齐论、古论(西汉初)张侯论(西汉末)今本论语(东汉末),当年孔子弟子们所编订的那部论语,可以称为“原始本”。这个原始本大概是在孔子死后七、八十年间(前479前400)编订成的。怎么知道的呢?,论语泰伯篇有这样一段记载: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上层地位的人接人待物有三方面

21、应该注意:严肃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怠慢;端正自己的脸色,就容易使人相信自己;说话的时候多考虑言辞和声调,就可以避免粗鄙和错误。)1、曾子大约死在前436年,70岁;2、曾子晚年的时候,孟敬子正执掌鲁国国政。,孔子弟子们编纂的那部论语原始本当然是记录孔子言行的最准确文献,可是,自那以后直到西汉初的两百多年里,这部论语的原始本好像是忽然失踪了,当时的各种文献里从来就没提到过论语这部书。儒家的传人孟子、荀子常常称引孔子的言行,也常常称引诗经、尚书、春秋等等,却都没有直接称引过论语,好像他们从来就没有见过这部书一样。战国时代的其他诸子书也是这样。论语的原始本为何会失踪呢?,子张问行。子曰

22、:“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张禹和幼儿版的张侯论,郑玄和今本论语,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今本论语)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鲁论),论语解读亦困难。如乡党篇“廐焚”章:1、廐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2、廐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3、廐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由凡即圣,从人到神孔子形象的变迁,孔子的“圣化”,乡校、儒家与孔子的特殊地位,管子对曰:“途旁之树未沐之时,五衢之民男女相好、往来之市者,罢市相睹树下谈语,终日不归。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睹

23、树下,戏笑超距,终日不归。父兄相睹树下,论议玄语,终日不归。是以田不发,五谷不播,麻桑不种,茧缕不治,内严一家而三不归,则帛布丝纊之贾安得不贵!”管子轻重丁,清代人陈方海吴起论:吴起去卫遂事曾子。彼视曾子之学,即取卿相之学也。独是欲取卿相,而误以儒术为其途;欲受取卿相之术,而误以曾子为其师,则莫如起之可笑者。其实吴起并不可笑,他想学取卿相之术,却要去从曾子游,这正好说明孔门私学组织在当时已是欲学习的民众很自然的选择,在孔门之外,可供选择学习的地方是极少的。,“聖”的本义,“聖”字其实就是“聽”字。形容一个人的听力好。能够听到很多东西的人往往也是一个聪明的人,所以,“圣人”在起初就是“聪明的人”

24、的意思。,孔门弟子的“造圣运动”,经过战国时代的两百多年,当年颠沛流离、常常饿肚子、被人讥笑为“丧家狗”的孔子,渐渐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圣人”了。这固然首先是基于孔子本人的伟大,但孔门弟子的卖力宣传也是功不可没的。这一宣传从孔子在世时直至孟子之世,历经三、四代人,耗时数百十年,可谓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圣运动”。,孔子生前,别人对他的称赞,主要都是说他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而已。如论语子罕: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这是称赞孔子的博学多识,认为他博学无所不能,乃至没有一项可给他成名了。,第二处仍见论语子罕:太宰问于子贡曰:“夫

25、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这里的所谓“圣者”,就是“能者”的意思,也是称赞孔子会很多技能,多才多艺。,第三处见论语八佾: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顾颉刚先生解此语道:“就是说大家希望孔子成为一个圣人,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人民。”只有这一处同后世尊孔子为圣人的意思有些接近。,因此总的看来,孔子在世时主要是以博学多能的姿态出现于世的,还远不及后世所谓的“圣人”的程度。在那时,硬把孔子往“圣人”的

26、高度上抬、奉若神明的,基本上是孔子的弟子们。,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叔孙武叔在子贡面前说了孔子几句坏话,子贡立即说: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尤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人虽欲自绝,其可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在子贡看来,任何诋毁孔子的人都是不自量力的无知之徒而已。,陈子禽听到了子贡的话,对子贡说:“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又说: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不可及也,尤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君子是有知还是无知,凭他说的一句话就能判断了,所以说话不可不小心。陈子禽说了一句“仲尼岂贤于子乎”,在子贡看来,这简直表明了他的无知。,一次吹捧

27、孔子的比赛,孟子公孙丑上记载了宰我、子贡和有若三个人吹捧孔子的一次比赛。宰我先说: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便接着他说: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觉得仅仅提到人类(生民)还拔得还不够高,便又接着说: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die),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宣传孔子最得力的是子贡(端木赐)。司马迁曾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

28、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史记货殖列传),从圣人之一到圣人之首孟子的宣传经过第一代学生的宣传,孔子已经被认为是一个圣人了。但是,自古以来的圣人还有不少,孔子如果只是圣人之一,那么也还见不出他特别的伟大。因此,他的后继者们还需要努力,将孔子从“圣人之一”造为“圣人之首”。这个任务主要是由战国中期的孟子完成的。,有一次,一个学生公孙丑请教孟子,想知道古代的伯夷、伊尹和孔子相互间的高下。孟子回答他说:(三人)不同道。皆古圣人也。听老师这么说,公孙丑又问道: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意思说,伯夷、伊尹和孔子地位是相等的吗?可见那时,儒家弟子公孙丑也还没有将孔子视为自古以来第一圣

29、人的明确意识。于是孟子赶紧教育他说: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洁身自好的圣人伯夷: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圣人伊尹: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随遇而安的圣人柳下惠: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

30、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污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识时务的圣人孔子:孔子之去齐,接沂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去父母国之道”,(齐人)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史记孔子世家,孟子曾对孔子这次离开鲁国发表评论说

31、: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茍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孟子告子下),最后孟子总结说: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孔子的“神化”,文学所称圣知者,孔子也。治鲁不遂,见逐于齐,不用于卫,遇围于匡,困于陈蔡。夫知时不用,犹说,强也;知困而不能已,贪也;不知见欺,而往,愚也;困辱不能死,耻也。若此四者,庸民之所不为也,何况君子乎!盐铁论大论,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汉书元帝纪,孔子刘邦,一、孔圣的诞生黑

32、帝之子,孔子母征在,游大冢之陂(bei),睡,梦黑帝使请己。已往,梦交。语曰:“女乳必于空桑之中。”觉,则若感,生丘于空桑之中。故曰“玄圣”。春秋纬演孔图,二、孔圣的使命五行相生五行相克,孔子是上帝的儿子,因此他是未来先知的预言家:丘览史记,援引古图,推集天变,为汉帝制法,陈叙图录。春秋纬汉含孳墨孔生,为赤制春秋纬感精符玄丘制命,帝卯行也春秋纬演孔图,三、上天的启示获麟,孔子为什么能知道上天命他为汉朝制法呢?这是因为上天曾用各种方法启示他。其中“获麟”是最有名的一件事。,孔子夜梦丰沛之邦有赤烟气起,乃呼颜回、子夏侣往观之。驱车到楚西北范氏街,见刍儿捶麟,伤其前左足,束薪而覆之。孔子曰:“儿,汝

33、来。汝姓为谁?”儿曰:“吾姓为赤松子。”孔子曰:“汝岂有所见乎?”曰:“吾所见一兽,如麏,羊头,头上有角,其末有肉,方以是西走。”孔子发薪下麟,视孔子而蒙其耳,吐三卷书,孔子精而读之其言:“赤刘当起日周亡,赤气起,火曜兴,玄丘制命,帝卯金。”孝经右契,叔孙氏之车子曰鉏商,樵于野,而获麟焉。众莫之识,以为不祥,弃之五父之衢。冉有告孔子曰:“有麏,肉角,岂天下之妖乎?”夫子曰:“今何在?吾将观焉。”遂往。谓其御高柴曰:“若求之言,其必麟乎。”到,视之,曰:“今宗周将灭,无主,孰为来哉?兹日麟出而死,吾道穷矣。”乃作歌曰:“唐虞之世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由?麟兮、麟兮、我心忧!”论语谶摘哀圣,把孔子描

34、述为一个未来先知的预言家,这也是当时人对“圣人”的含义的一种普遍的理解: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注释:“贼起妄心,斟量商度,有无必中。”),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庄子胠篋,天下第一家,明末时的大散文家张岱游览曲阜孔庙,孔家人告诉他说: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陶庵梦忆)“江西张”指当时江西龙虎山的道教传承人张

35、氏一系,“凤阳朱”当然是起自安徽凤阳的明朝皇室。孔家子弟一口气就将这二家比了下去,自认为“天下第一家”,充分体现了他们自尊自贵的神气,那是一种万世一系的文化贵族意识。,衍圣公与孔府,汉元帝封孔子十三世孙孔霸为关内侯,这是统治者授予孔子嫡系子孙封爵的开始。唐玄宗开元27年(739),封孔子为“文宣王”,孔子的第三十五世孙孔璲之被进封为“文宣公”。北宋仁宗时候,改封孔子第四十六世孙孔宗愿为“衍圣公”,世袭。这个封号从此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历时近九百年。,孔家的中兴祖,当代自称孔子子孙的孔氏族人,都是唐末五代时候一个名叫孔仁玉的人的后代。在孔氏内部,孔仁玉被称为“中兴祖”。,在孔府众多的亲友中,有一门

36、很特别的亲戚,既不是书香门第,也不是官宦之家,而是世代种田的庄稼人。这家姓张,住在林前张羊村,主人是一位老妈妈,人们都叫她张姥姥。每逢孔府有红白喜事,张姥姥就带着她家的大人孩子们到孔府来吃喝。别的客人都是王孙贵族,满身珠光宝气,只有她一身蓝粗布衣裳,农人打扮;别的客人都彬彬有礼,只有她土里土气,而且最特别的是,她却比所有的客人都神气,当差的虽然穿着打扮都比她讲究,担却要小心翼翼地侍候她,很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担又比刘姥姥硬气得多。孔府上上下下都这样敬着她,是什么原因呢?孔德懋孔府内宅轶事世代恩亲张姥姥,孔氏“中兴祖”之为中兴,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即自孔仁玉之后,孔氏吸取孔末一案的教训,感到了族

37、众分散导致门庭衰弱的危害,因此开始聚族而居。到清乾隆时代,聚居于曲阜的孔氏有两万余,民国时达到十万,而如今据说已经超过二十万了。除伪孔以外,他们都是孔仁玉的子孙。,三十字排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明初至清末五十字排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光绪间76代衍圣公孔令贻,河西派与南北宗,在唐代有“河西派”,始祖是孔子三十二世孙孔颖达。“河西派”此后又屡有迁移,直到明朝初年迁到了直隶、即今天的河北,现在河北姓孔的,大多属于“河西派”。两宋之际,金兵入侵,宋室南渡。第48代衍圣公孔端友随同政府行动,南下定居在浙江的衢州。宋、金各有一衍圣公。元朝灭宋之后,

38、南北二宗重新合一。,孔府与传统中国大家庭,像中国传统民居一样,孔府也分为外宅和内宅。内宅是女眷的住所,禁制极其严格,男仆绝对不许入内。就连挑水的水夫也不能进入,水只能挑到墙外,倒入石槽,再另用管子接到厨房等处。末代“圣人”孔德成与末代“圣母”。,孔家与国家,历代的统治者为了证明自己政权的正当性,无不标榜自己遵循着孔子的教导,他们也就不能不在理论上承认,孔子之道是他们现世政权的建立基础,这样,孔子的徒子徒孙们、也就是历代的儒家读书人,在无形中就掌握了一种批判当代政治文化的舆论和力量,因为他们是孔子之道的传承人。在这样的情况下,统治者代表的“政治力量”和读书人所代表的“文化力量”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相

39、互依靠又相互冲突的关系。,清朝初年的大学者王夫之曾说:天下所极重而不可窃者二: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读通鉴论),他所谓的“治统”与“道统”,是支配传统中国社会、尤其是社会意识的两股最重要的力量。历代读书人遵循孔子的教导,总有着强烈的使命感,想要以“道统”来规范“治统”,建设一个太平的合理的天下;而统治者在利用“道统”来为自己正名的同时,也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要以“治统”来压服“道统”,使自己成为集“君主”与“教主”两种角色于一身的绝对权威。,孔子之后的两千多年,这两种力量始终在不停地互相牵制与角逐。直到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中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君主专制的时代。当朝皇帝

40、终于逐渐实现了“政教合一”的理想,“道统”再也不能对“治统”进行自由的批判了。,明朝一个叫吕坤的学者曾慷慨地说:天地间惟理与势最尊,理又尊之尊也。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即相夺,而理则常伸于天下万世。清代的焦循看到吕坤这段话后,竟大为不满地说:此真邪说也。孔子自言事君尽礼,未闻持理以要君者。吕氏此言,乱臣贼子之萌也。可见,同样自居为孔子之道传人的清代儒者,已经自觉地放弃批判现世政治的愿望了。,在这两股力量的交锋之中,孔庙正好处于一个关键的位置。孔庙是“道统”的形式化的表现,同时又要受到政府的控制,因而孔庙关于祭孔制度的种种变化,就时时地反映了“道统”与“治统”两股力量相互消长的情况。

41、,从明朝开始,皇帝为了实行独裁专制,针对孔庙和祭孔问题制定了种种措施。而方式无非是两种:要么是极力地尊孔、抬高孔子的地位;要么正好相反,明目张胆地降低祭祀规格、压低孔子的地位。,抬高孔子的帝王,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来到曲阜,以三跪九叩的大礼来祭祀孔子,以此表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康熙帝的这一举动,是“三藩之乱”以后,满洲政府彻底获得汉人拥戴的关键之一。,雍正帝在尊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他在即位的第二年(1724),便下诏避孔子名讳。为此,他自己创造了一个新字,在“丘”的右边加上一个耳朵,成为“邱”字。本来,作为姓氏,都是作“丘”而不是“邱”,雍正二年以前,也没有姓“邱”的人。自从有

42、了这个避讳的命令之后,姓“丘”的全都变成姓“邱”的了。,由于雍正帝得位不正,所以他对两件事情特别重视。一是重父之所重,以此来显示他是继承了康熙帝的遗志,是康熙帝选定的接班人;二是笼络读书人,避免他们制造不利于自己的舆论。而尊孔一事,恰好同时符合这两个目标。,压低孔子的帝王,孔子死后,享受的地位与祭祀规格越来越高,而到了明朝,祭祀的规格突然大大降低了。打响压低孔子第一枪的,是明朝中期年号嘉靖的世宗皇帝。之所以是由明世宗打响第一枪,是因为明世宗是一个有着独特个人际遇的皇帝。,世宗遇到“继统”与“继嗣”的问题。内阁首辅杨廷和提出方案:把世宗在名分上过继给武宗之母亲张太后为子,而将本生父母兴献王和王妃

43、称为皇叔父和皇叔母。具体是:一、世宗应称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兴献王妃为皇叔母。祭告之时则自称为侄。二、兴献王别无他子,再从与世宗同辈的明朝宗室里选一人过继为兴献王子,继承其香火。,世宗的反应“一个人的父母可以这样换来换去吗!”要求再议。内阁的态度毫不让步,廷议的结果依然如故。并上奏说,舜继位后没有追尊其父瞽叟,东汉的光武帝也没有追尊其父南顿君,所以愿“皇上取法二君,斯圣德无累”。,君、相之争的实质,杨廷和的策略在政治上支持世宗(世宗在武宗的堂弟中是最年长的一个,杨廷和选定他,也考虑到了皇帝可以很快亲政,免得张太后有机会干政);在伦理上支持张太后。使二者互相牵制。明世宗的

44、考虑在政治上尽力依靠内阁,借以打击张太后;在伦理上坚决反对杨廷和的安排。,形势渐渐有利于世宗,原因之一世宗在政府尤其是锦衣卫中巧妙安排藩邸旧人;原因之二外廷中很快出现了投机分子。张璁正德16年刚中进士,同年7月就给世宗上了一道大礼疏,反对杨廷和的意见,声援世宗。,一、称兴献王为“皇叔父”,他人已死,自然无法不承认;但兴献王妃尚在,若“今圣母之迎也,称皇叔母,则当以君臣礼见,恐子无臣母之义”,换言之,母亲不能向儿子称臣。二、礼记说“长子不得为人后”,兴献王只有世宗一个儿子,如果“利天下而为人后,恐子无自绝父母之义”,这一点说得相当厉害,暗中是在说,如果为了贪图皇位,为他人之后,而不认自己的父母,

45、这还算是人吗?三、“继统”与“继嗣”不同,自古以来,本来就不一定是父死子继,今日的情况,应该追尊兴献王为皇帝,尊兴献王妃为太后。,嘉靖三年,18岁的世宗连下了几道诏书,改“本生父兴献帝”为“本生父兴献皇帝”,接着又去掉“本生父”字样,直称“兴献皇帝”,还加了个谥号为“睿宗”,而“皇考”称明孝宗则改称为“皇伯”。眼看大势已去的杨廷和,只好在这一年的2月辞官回乡了。,外廷领袖杨廷和被逼走后,群臣只好求助于一种无可奈何的法宝哭谏。嘉靖3年7月,群臣在杨廷和的儿子,翰林院修撰杨慎的鼓动下,200多名大臣来到紫禁城左顺门,同声大哭,“或大呼太祖高皇帝,或呼孝宗皇帝,声彻于内”。清朝初年的学者毛奇龄把这种

46、哭谏讥刺为“举国发狂疾”。结果:当场廷杖。先后死了17人,从此以后,明世宗的独裁权力,再也不受到任何挑战了。,嘉靖初年这一番以礼制为焦点的皇帝与群臣的较量,在世宗心里造成了一个心结,使他对那些常常以孔、孟等圣贤之“师道”自居的儒者大臣们,产生了极端的厌恶。杨廷和处处以“师道”压制“君权”,在整个礼制争斗过程中,世宗吃够了这种苦头,因而对儒者手中的“师道”,对“师道”的来源孔子,越来越不满,必欲打压之而后快。,嘉靖9年,世宗亲自撰写了一篇正孔子祀典说,对祭孔制度作了大幅度的改革。最重要的变化有两项。,1、更定孔子谥号。世宗之前,孔子的谥号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世宗认为孔子生前只是人臣,没有王爵,

47、死后当然不能称王。他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历代帝王所以尊孔子者,尊其道也。道之所在,师之所在也。使孔子无其道,虽王天下,岂足当万代之祀?称帝称王,岂若称先圣先师之合礼乎?意思是说,“师”是最尊贵的称呼,作为“师”的人,连天子也不得视之为臣,因此,以为王爵贵于师,那是习俗的鄙陋之见。,他的真动机要从另一段话才能看出来:后世之为君而居王者之位者,其德于孔子,或二三肖之、十百肖之,未有能与之齐也。至我太祖高皇帝,虽道用孔子之道,而圣仁神圣武功文德,直与尧舜并,恐有非孔子所可拟也。朱元璋既然就是大明朝的尧舜,比孔子伟大多了,那么他这位尧舜的子孙当然也继承了尧舜的“圣仁神圣武功文德”,不是孔子能比拟的。孔子不能和皇帝平起平坐,因此“道统”也不能和“治统”相提并论。所以,世宗把孔子的王爵给罢免了,改称孔子为“至圣先师”。,2、毁塑像。朝廷持的理由有二:其一,塑像是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的事,不是中国祭祀圣人的正统方法。而且各地都有文庙,孔子的塑像,模样都不同,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老或少、或漂亮或难看,结果完全只能凭匠人的手艺,这简直是对圣人的亵渎。其二,皇帝经常要到国学去祭孔,孔子在堂上坐着,倒也算了,可那些从祀的孔门弟子、后世儒生乃至本朝的大臣,也都塑个像在上面坐着,皇帝反而拜于堂下,这成何体统。所以,全国孔子塑像一律毁掉,改以“木主”,以地位不同而定木主的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