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PPT优秀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109715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5.5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PPT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PPT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PPT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PPT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PPT优秀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6/312021/6/32本章将讨论以下内容:v环境污染概述v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v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v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和放大v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2021/6/332021/6/34v什么是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通常,环境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而自然过程引起的同类现象称为自然突变或异常自然突变或异常。2021/6/35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按污染物性质2021/6/36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按污染物形态20

2、21/6/37环境效应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环境变化v环境生物效应: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结果。恐龙灭绝,水利工程的修建。v环境化学效应: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如:酸雨、光化学烟雾等。v环境物理效应: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热岛效应、热污染、噪声污染等。2021/6/38 定义: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之为污染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2021/6/39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来分:v工业污染源:工业生产中的一些环节,如原料生产、加工过程、燃烧过程、加热和冷却过程、成品整理过程等使用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场所都

3、可能成为工业污染源。通过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和废热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还产生噪声、振动来危害周围环境。2021/6/310v农业污染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农田和各种农业设施称为农业污染源。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会破坏土壤结构和自然生态系统,特别是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农药污染)。2021/6/311v交通运输污染源: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交通运输设施和设备。这类污染源发出噪声,引起振动,排放废气,泄漏有害液体,排放洗刷废水(包括油轮压舱水),散发粉尘等,都会污染环境。2021/6/312v生活污染源消耗能源排出废气造成大气污染。排出生活污水(包括粪便)造成水体污染。排出的厨房垃圾、

4、废塑料、废纸、金属、煤灰和碴土等城市垃圾造成环境污染。2021/6/313污染物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2021/6/3141生产性污染物 工业生产所形成的“三废”,如果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即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去,就可能造成污染。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的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造成了农作物、畜产品及野生生物中农药残留;空气、水、土壤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21/6/3152生活性污染物 粪便、垃圾、污水等生活废弃物的处理不当,也是污染空气、水、土壤及其孳生蚊蝇的重要原因。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5、,生活垃圾的数量大幅度上升,垃圾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如生活垃圾中增加了塑料及其他高分子化合物等成分,使无害化处理增加了很大困难。粪便可用作肥料,但如果无害化处理不当,也可造成某些疾病的传播。2021/6/316v指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亦称优先控制污染物。主要针对下列污染物:有毒有机化学污染物、生物难降解性物质、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性的污染物2021/6/3172021/6/318v迁移的定义: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v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包括:(1)人类活动过程中无意排放,交通(2)废物的排放,

6、工业三废(3)人类活动过程中故意应用,杀虫剂2021/6/319v机械迁移(1)水的机械迁移作用(扩散和水流搬运)(2)气的机械迁移作用(扩散和气流搬运)(3)重力的机械迁移作用v物理化学迁移 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的最重要的形式。(1)溶解沉淀作用、络合螯合作用、吸附解吸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水解作用(2)化学分解、光化学分解、生物化学分解v生物迁移: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和死亡等实现的运转。例:生物通过食物链对重金属的放大积累作用。2021/6/320v内部因素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组成该物质的元素所具有的组成化合物的能力、形成不同的电价离子能力、水解能力、形成络合物的能力、被胶体吸附的

7、能力原子的电负性、离子半径、电价、离子电位和化合物的键性、溶解度等都是影响迁移的主要理化参数。v外部因素 酸碱条件 氧化还原条件 胶体的种类、数量 络合配位体的数量、性质2021/6/321v污染物的形态定义:指环境中污染物的外部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表现形式。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包括:价态,如Cr(VI)、Cr(III)化合态,如有机汞和无机汞结构态,如同分异构体络合态v几种重要的形态分类离子态:许多种污染物可溶于水形成离子态,如阳离子Hg2+、Cd2+、Pb2+等)、阴离子(F-、CN-、S2-等)、络合阴离子(Cr2O崼、CrO厈、CdCl婣)等。离子态的物质有活性大、毒性强、易于迁移的

8、特点。代换态:代换态是水体或土壤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或分子态的物质,在物理化学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种同价离子代换的表现形式。这种代换受质量法则制约,并与离子化合价和离子半径有关,如浓度高的离子可以将浓度低的离子代换出来。2021/6/322胶体可分为气溶胶、水溶胶和固溶胶(体)等。气溶胶有飘尘、烟气和雾等形态。烟气和雾混合形成的烟雾,以及各种腐烂物质、臭味物质散发的恶臭味气体也属此类。有机结合态:是由生物吸收积累起来的污染物,如农产品中的残留农药,鱼类富集的汞等,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人和生物产生毒作用。难溶态:以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硫化物、氧化物等形态存在的难溶物质,广泛地分布于岩石、土壤、河湖底泥

9、和各种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废渣)中,性质稳定,其中的有害物质经过风化和生物分解而释出。2021/6/323v污染物的分布定义:指污染物在环境多组分间分布,不仅指在环境空间的浓度分布,而且还指污染物不同形态、不同相态之间的分配。例:汞形态的分布2021/6/324v转化的定义 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v转化的形式物理转化:化学转化生物转化v转化的结果:两种可能: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物质或易降解结构 污染物的毒性增强或转化为难降解结构2021/6/325v大气中的转化: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应为主v例一: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

10、g)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反应生成的多种污染物的混合物。光化学烟雾最具危害的两种物质是臭氧(O3)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eroxyacetylnitrates,PAN)。v例二:酸雨(Acid Rain)大气中的转化大气中的转化2021/6/3262021/6/327 NO2(微量)NO2+UV NO2 NO2 NO+O O+O2 O3 O3+NO NO2+O2 O3 O3+HC 醛类及其它氧化物 醛类 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刺激眼睛 NO 汽车排气 HC NO2 太阳 紫外光 紫外光 HC+O2+NO2+UV O3+甲醛+PAN+氧化产物 O3 PAN 甲醛、丙稀醛等

11、 伤害植物 伤害植物 刺激眼睛 刺激眼睛 氧化产物 聚合与核长大 气溶胶 光雾*图1-3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2021/6/328图14 酸沉降形成示意图2021/6/329水体中的转化水体中的转化水体中的转化主要通过下列途径:v氧化还原作用天然水体本身是一个氧化还原体系,含有多种无机、有机氧化剂和还原剂,如DO、Fe3+、Mn4+、S2、有机化合物等,对污染物的转化起重要作用。水体中的氧化还原类型、速率和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中重要污染物的性质。如:厌氧性湖泊水体中的许多氧化还原反应均为微生物催化反应。v配合作用无机配位体:OH、Cl、CO32-、HCO3等有机配位体:v生物降解作用土壤中的

12、转化土壤中的转化土壤是环境中微生物最活跃的场所,故生物降解起重要作用。2021/6/330v氧垂曲线的定义在河流受到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水体的DO发生变化。从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可绘制一条DO逐渐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v根据有机物在水体中分解变化和DO的变化,可把受污河流分成几段:清洁区:未受污染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 2021/6/331v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概念指生物的合成作用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注:合成作用合成作用指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将吸收的环境化学物质转变为生物体本身的有机物质的过程。矿化作用矿化作用指生物通过

13、代谢作用(包括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生物体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或简单的有机物。2021/6/332v循环过程:植物吸收空气、水、土壤中的无机养分后合成植物的有机质,植物的有机质被动物吸收后合成动物的有机质,动物、植物死后残体经微生物分解成为无机物回到空气、水、土壤中。这一过程是地质环境与生物体之间物质的循环过程。这种循环过程区域范围很小,一般是就地进行。相对地质大循环而言,也称为生物小循环。v循环机理:2021/6/3332021/6/334v生物转运的概念生物转运: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这些过程都需要通过细胞的膜结构。2021/6/3

14、35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分组成。原生质体:是由生命物质原生质体:是由生命物质原生原生质所构成,它是细胞进行各类代谢活动质所构成,它是细胞进行各类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细胞壁:是包围在原生质体外面的细胞壁:是包围在原生质体外面的坚韧外壳。保护细胞内的原生质体及使坚韧外壳。保护细胞内的原生质体及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2021/6/336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壁 质膜质膜 细胞质细胞质 细胞器细胞器 胞基质胞基质植物细胞植物细胞 原

15、生质体原生质体 核膜核膜 细胞核细胞核 核核 核仁核仁 后含物后含物2021/6/3372021/6/338 细胞质:细胞质:为核膜以外质膜以内的所有为核膜以外质膜以内的所有有生命物质的总称。有生命物质的总称。(1 1)质膜:)质膜:结构: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三层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三层结构构:两侧呈两个暗带两侧呈两个暗带(各厚各厚2nm),主要成份为主要成份为蛋白质;中间夹一个明带蛋白质;中间夹一个明带(厚约厚约3.5nm),主,主要成份为类脂要成份为类脂;这种这种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出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出三层结构组成为一个单位的膜,称为单位三层结构组成为一个单位的膜,称为单位膜。膜。

16、主要功能:主要功能: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质膜物质交换。质膜具有选择透性。具有选择透性。2021/6/339质膜的分子结构:质膜的分子结构: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份。磷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份。磷脂有一个含有磷酸的亲水的头部和一个脂有一个含有磷酸的亲水的头部和一个含有含有脂肪酸的含有含有脂肪酸的“烃链烃链”疏水的尾部。疏水的尾部。另外在膜上还分布有大量的蛋白质团块。另外在膜上还分布有大量的蛋白质团块。这些蛋白质大多是特异的酶类,在一定这些蛋白质大多是特异的酶类,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具有的条件下,它们具有“识别识别”、“捕获捕获”和和“释放释放”物质的能力。从

17、而对物质的物质的能力。从而对物质的透过起主要的控制作用。透过起主要的控制作用。2021/6/3402021/6/3412021/6/342细胞膜(生物膜)有多种:细胞质膜、内质网膜、线粒体膜、核膜等;它们基本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功能有共同的特征2021/6/3431、被动转运定义: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1)简单扩散简单扩散: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指外源化学物从浓度高侧直接穿过生物膜向浓度低侧进行的扩散性转运,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2)滤过)滤过透过生物膜上亲水溶性孔道的过程。借助于流体静压和渗透压使水通过膜上的微孔,化学物随之转运。

18、2021/6/344定义:特殊转运指有一定的载体,具有较强的专一性,有一定的选择性和主动性,生物膜主动选择某种机体需要或由机体排出的物质进行的转运。(1)主动转运:主动转运的主要特点是可逆浓度梯度进行转运,转运过程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能量来自细胞代谢活动所产生的代谢能(ATP)的释放。许多外源化学物的代谢产物经由肾脏和肝脏排出,主要是借助主动转运。机体需要的某些营养物质,例如某些糖类、氨基酸、核酸和无机盐等由肠道吸收进入血液的过程,必须通过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吸收。(2)促进扩散:促进扩散的特点是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而且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的扩散性转运。葡萄糖、某些氨基酸、甘油、嘌

19、呤碱等亲水化合物,由于不溶于脂肪,不能借助简单扩散进转运,所以可在具有特定载体和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进行转运。2021/6/345定义:是指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2021/6/346 特点 方式浓度梯度有无载体是否耗能其它特点简单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顺)无否脂溶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转运方式滤过过程通过膜上的亲水性孔道主动转运低浓度高浓度(逆)有耗能水溶性大分子化合物的主要方式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顺)有否胞饮作用内吞物质为液体吞噬作用内吞物质为固体物质表11 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2021/6/347定义:指污染物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自接触部位透过体内

20、细胞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v动物吸收的主要途径有:呼吸系统、消化管和皮肤(1)呼吸系统吸收特点:l吸收对象主要针对气体、蒸汽、气溶胶等形式的污染物。l吸收方式多以被动扩散的方式,通过呼吸膜吸收入血。l主要部位例如:肺,肺泡数量多,表面积大,遍布毛细血管,便于污染物经肺迅速吸收进入血管。2021/6/348(2)消化管吸收特点:l吸收对象主要为饮水和由大气、水、土壤进入食物链中的污染物。l吸收方式多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而被吸收。l主要部位如胃和小肠。(3)皮肤吸收:如有机磷农药可透过完整皮肤引起中毒。2021/6/3494.植物吸收的主要途径:(1)根部吸收以及随后随蒸腾流而输送到植物各部分

21、;(2)通过植物叶片上的气孔从周围空气中吸收污染物,是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的主要方式;(3)有机化合物的蒸汽经过植物地上部分表皮渗透而摄入体内2021/6/350(三)污染物的体内分布指环境污染物随血液或其它体液的流动,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细胞的过程。(四)污染物的排泄指进入机体的环境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被机体清除的过程。1.肾脏:尿液2.胆汁:肝脏3.气体:呼出的气体,汁液,乳汁排泄。2021/6/351(一)生物转化的定义(一)生物转化的定义生物内源性化合物:生物内源性化合物:指生物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产生的物质。生物外源性物质:生物外源性物质:是指那些人工合成的,具有不被现有降解酶系所识别和作用

22、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序列的化合物,简而言之,就是不能被生物降解的化合物。如DDT、六六六、多氯联苯、染料、塑料、合成橡胶等。酶: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和体外起同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2021/6/352v生物转化的概念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合物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是肝脏,其它有肺、胃、肠、皮肤等。2021/6/353v相I过程(反应)外源性化合物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下经由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改变其化学结构,形成某些活性基团(OH、SH、COOH、NH2)或进一步使这些活性基团暴露。v相I

23、I过程(反应)相I过程产生的一级代谢物在另外的酶系统催化下通过上述活性基团与细胞内的某些化合物结合,生成结合产物(二级代谢物)或带有某些基团的外源性化合物与细胞内物质结合反应。2021/6/354排出体外外源性化合物一级代谢物 结合产物(二级代谢物)毒害作用过程I(相I反应)图15 生物转化过程示意图过程II(相II反应)2021/6/355v相I反应的主要类型:氧化反应: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参与的反应,例如脂肪族羟化 非微粒体反应还原反应:微粒体还原 非微粒体还原水解反应2021/6/356v葡萄糖醛酸化v硫酸化v甲基化v乙酰化v甘氨酸结合v谷胱甘肽结合2021/6/357v微生物对生物外源

24、性物质的转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脱卤(主要是脱氯),如DDT的脱氯还原,将生物外源性物质上的取代基,特别是硝基,进行还原;水合反应,如对有机氰的水合反应,形成无毒的含氮有机化合物2021/6/358v物种差异和个体差异由各自的遗传因素决定,主要表现在体内酶的种类和活力不同上。v饮食营养状况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缺乏时会不同方式地影响生物转化作用。v生理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激素和昼夜规律:机体在每日不同时间的生物转化能力有高低差异,与内分泌功能的昼夜规律有关。代谢酶的抑制和诱导2021/6/359v任何一种外源性化合物的生物转化方式不是简单的,它们可同时进行不同的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此后又

25、可继续进行不同类型的结合反应。v生物转化的结果有两方面:解毒作用(失活):使外源性化合物毒性降低,易于排出,或使其转变为易于被其它微生物所降解的化合物。增毒作用(活化):使其毒性增加2021/6/360基本概念:v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v生物浓缩系数KBCF(Bioconcentration Factor)KBCF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v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指生物在其整个代

26、谢活跃期间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2021/6/361v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v思考:许多生物外源性物质在环境中的含量很低,通常在ppb级,为什么这么低的浓度还会引起严重的问题?这正是由于生物放大作用造成的,这样的生物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难以生物降解;二、具有亲脂性。v思考:三个概念的有何区别?有何意义?生物浓缩:C

27、体内C环境生物积累:t(生长期),KBCF 生物放大:营养级,KBCF 2021/6/362v平衡浓缩系数:物质交换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浓缩系数。v测定方法:优缺点实验室饲养法:条件易于控制,但数值不够准确野外调查法:数值标准,但技术难度大,可能时间周期长动力学方法:节省试验时间,更适合大个体生物v影响因素生理因素:如生物的生长、发育、大小、年龄环境因素:如污染物的浓度、化学形态、环境温度、pH值、光照条件及季节2021/6/363生物类型汞浓度(ppm)浓缩系数食肉娃鱼1-210000-20000小鱼0.1-0.31000-3000低等动物0.02-0.05200-500植物0.01-0.021

28、00-200海水0.00012021/6/364q v C BiVBCBVTCTK2CTq v C Bo血液组织图16 生物体某一组织生物浓缩的机理模型TTBoBiVTTcKVccqdtdcV2 tKBoBiTVTeccKVqtc221 BoBiTVTccKVqc2由此可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浓度不仅与该化合物在该组织中的代谢速率有关,还与进出组织的血液中的化合物浓度差成正比。2021/6/365v生物种的生物学特征v不同组织器官的影响v不同生育期v与性别的关系v污染物的性质v污染物浓度和作用时间v环境条件2021/6/3662021/6/367定义: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

29、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危害人类健康。v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例如:沙门氏菌、霍乱弧菌、肠道病毒等v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概念:指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物质进入水体,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旺盛增殖,从而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的现象。2021/6/3682021/6/3692021/6/3702021/6/3712021/6/3722021/6/373 1)藻类增生 蓝藻(cyanophyceae)又称蓝细菌(cyanobacteria)2)降低水体的透明度3)影响水体的溶解氧4)藻类的过度繁殖使水体产生腥臭味5)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2021/6/37

30、4v微生物代谢产物产生的污染硫化氢酸性矿水酸性矿水硝酸和亚硝酸v微生物毒素指微生物在其生长、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毒素,可污染食品和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如黄曲霉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藻类毒素等。2021/6/375v成因由黄铁矿(FeS2)氧化所产生的硫酸引起,微生物与形成酸性矿水的整个过程密切相关。当pH3.5时,铁细菌即氧化亚铁硫杆菌可催化铁的氧化,其它如氧化硫硫杆菌和氧化亚铁铁杆菌都与酸性矿水的形成密切相关。v危害酸性矿水中最有破坏性的组分是硫酸,有直接的毒性及其他不良影响。v防治利用碳酸钙矿石中和过量酸性矿水,但Fe(III)往往同时存在,反应后,pH上升,Fe(OH)3立即覆盖在碳酸钙矿

31、石的表面成为不透水层,这种保护效应阻止了碳酸钙对酸的进一步中和。2021/6/376v金属的毒性影响因素:金属的浓度、金属的存在状态例如,六价铬比三价铬毒得多;甲基汞的毒性比其他的汞化合物毒性大得多;有机锡比无机锡毒,有机锡中的烷基锡比芳香基锡毒,烷基锡中三烷基又比其他烷基锡毒。v金属的微生物转化微生物对金属的毒性转化,主要是氧化还原氧化还原和甲基化作用甲基化作用。2021/6/377v汞的存在形式无机汞:零价的金属汞与一价汞盐几乎不溶;二价汞盐除了硫化汞、碘化汞外几乎均可溶解有机汞:汞易和有机基团形成化合物,通常是以共价键连接在碳原子上形成有机汞。v汞化合物的毒性难溶的汞生物吸收困难,毒性很

32、小易溶的汞容易吸收,毒性很强(其中甲基汞的毒性最强)毒性体现:生物的神经系统受到伤害,神经麻痹以致引起死亡。实例:日本的水俣湾甲基汞中毒事件就是典型的汞污染事件。这类汞中毒一般都不是通过直接饮用水被汞污染造成,而是由于甲基汞在食物链积累并由水中的鱼类向上传递给人而引起的。2021/6/3782021/6/379v汞的甲基化是由微生物形成的。鱼类体表粘液中有许多含有甲基化辅酶的微生物,他们将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动物和人体肠道肠道中的细菌大部分也具有这种功能,因此甲基汞中毒是由微生物造成的。v汞甲基化微生物:细 菌甲烷菌、匙形梭菌、荧光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产气肠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真 菌粗糙链孢

33、霉、黑曲霉、酿酒酵母等。v过程如下:Hg2+Hg+-CH3 Hg(CH3)2 甲基化辅酶甲基化辅酶-CH3-CH32021/6/380v事实上通常情况甲基汞在天然水体中的浓度十分低,这是由于不仅存在汞的甲基化,同时还存在甲基汞的降解,甲基汞可被生物还原为金属汞。v甲基汞降解微生物:柠檬酸杆菌、假单胞菌、节杆菌、隐球菌等。2021/6/381小结v生物意义:汞的甲基化与脱甲基化通常保持着一个动态的平衡,从而使环境中的甲基汞浓度维持在低水平。v但是,在有机污染严重、pH较低的环境中,容易形成和释放甲基汞,对生物的危害较大。一方面甲基汞溶于水被鱼、贝吸收浓缩,另一方面甲基汞还会逸出水体,进入大气,使

34、污染扩大。2021/6/382v与汞相似,重金属普遍可被微生物甲基化重金属普遍可被微生物甲基化;v甲基化的重金属普遍毒性提高,这些金属包括砷、硒、铅、锡、镉、锑等。v重金属生物转化的环境效应:微生物通过分泌作用或呼吸作用排出形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是微生物具有的一种对有毒金属解毒方式;但被排出的金属化合物,可能比其原形态对高等生物具更大的危害性。另一方面,微生物可将化合态的重金属转化还原为单质形式,这种转移方式可暂时或永久地将金属从生物接触的环境中清除出去。2021/6/383v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有哪些?v什么是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有哪些?有何特点?v什么是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和浓缩系数?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供大家参考,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