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定量实验

上传人:xian****hua 文档编号:141090554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2.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化学定量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化学定量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化学定量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定量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定量实验(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化学实验”解题方法突破一、2011考纲实验部分内容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化学

2、实验与探究能力(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二知识网络 一个实验题往往是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反应原理,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实验现象,化学理论和化学概念,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考生要有 从“整分”的审题习惯,这种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很容易就能得到提升。三、实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即实验原理、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 2. 安全性。即用药及操作要注意安全,注意环境保护等问题; 3. 可行性。要满足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

3、4. 简约性。装置简单、步骤少、药品用量少、时间短。四、高考命题趋势分析高考化学命题旨在选拔,同时,充分考虑到高考内容对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测量是两者的统一体。分析各地近几年的实验题目可以得出,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化,实验题将由验证式向探究型实验过渡,而且对实验细节的考查将是命题的发展方向。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近年来高考力求对真正做过实验的考生有利,而有意使在平时学习中只看不做、只动口不动手的考生不易得分。 五.存在的问题1. 基础知识有盲点、或掌握的不准确、不熟练,表达不规范2.不能有效的将已有的知识迁移,不能灵活的运用基础知识解决新的问题3.不注重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的

4、分析,随意盲目答题4.惧怕新题(新题型、新信息、新变化),不能理性的分析问题。六、题型分析 。选择题 注重课本实验(原理、操作、装置、现象结论、注意事项等)的考查 历年高考化学试题对课本实验都给与了足够的重视,有时是直接考查某一学生实验,也有时是按照某些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或由其发展、派生出来的内容来命题,借以考查本项实验能力或课本实验的改进迁移。此类题目的突破关键是 迅速回归课本的原型实验,进行比对。例如乙酸乙酯的制备装置改进如图。简答题答题策略 、关于装置作用和操作目的的简答 应从正面具体说明,并从反面强调不用此装置可能造成的后果。例: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将尾气通入NaOH溶液 的操作目的是

5、:除去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关于原因或理由的简答 应以因果关系进行逻辑推理 例、用高铁酸钠处理水,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净水的原因是:高铁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其还原产物Fe3+能水解产生Fe(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物而净水、关于化学实验方案评价的简答应从原理是否科学、操作是否简便、过程是否安全、原料是否节约等对比分析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关于化学现象的简答 应以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简答出现的颜色、状态、气味、声音、光、热等具体现象,不能直接答出现象反映的结果.、关于化学基本操作的简答 应按照仪器和实验用品的用途、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从安全、可行的角度简答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6、、关于物质检验和实验设计方案的简答 应按取试样、操作、现象、结论四步来简答。制备实验:一类是实验室制备日用化学品,一类是实验室制备化工原料。按制取物质状态可以分为气体制备,液体制备,固体制备。气体制备:是最常规的考查方式。 制法原理+净化+使用+余气处理 仪器连接+气密性检查+实验安全问题+体积测量+计算液体制备:多为有机物的制备,以课本中乙酸乙酯为原型,侧重于“原理+有机物及有机反应的特点”的考查,如反应控温,产率分析,冷凝方式,安全问题,提纯方法,有机物的检验,化学平衡及速率问题等固体制备:相对而言,此类实验偏重于化学原理的考查。如:氢氧化铝制备,绿矾晶体制备,肥皂制备,纯碱制备,胆矾制备

7、等。一般原则(考查点):首先确定制备某物质的化学反应,依据该反应特点选择原料、反应条件、实验装置及产品的分离、收集方法、产率分析;此外,还应考虑产品是否需要纯化及怎样纯化等问题。制备中原料的配比和实验条件的控制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分离、提纯实验一般思路:按照气+气,液+液,固+液,固+固的具体情况确定分离方法。如洗气,分液(或萃取+分液),蒸馏,结晶(包括蒸发结晶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 化学沉淀法进行物质分离的一般思路: 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根据主物质和杂质的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沉淀剂合理安排加入沉淀的顺序考虑过量的沉淀剂应该如何除去确定实验步骤。注意的问题: 沉淀剂不与主物质反应;沉淀剂

8、与杂质的反应尽可能完全,即尽量不选与杂质生成微溶物的沉淀剂;如果一种沉淀剂能沉淀多种杂质更好;沉淀剂加入量应过量;过量的沉淀剂应该容易除去,否则相当于引入新的杂质;合理安排沉淀剂的加入顺序和实验步骤,使实验流程最简化、最优化;对纯化效果进行检验,注意要检验加入的沉淀剂是否完全除去。物质的检验 主要类型:常见阴阳离子检验 常见气体的检验 有机物的检验 未知物的检验 鉴定 鉴别 推断答题方法:取试样加试剂说操作表现象定结论。定量试验。综合性实验(验证型、探究型、方案评价型等)的设计与评价验证型主要包括:现象解释是否正确 证明结论 证明含有某元素 证明反应实质 某物质的特性 证明强弱关系等等探究型主

9、要包括:反应速率其他影响因素的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探究,催化剂催化效果的探究,几种氧化剂对某一物质氧化能力的探究,某混合物成分的探究,反应原理探究等以上问题大部分都能从教材上找到原型化学实验方案评价型试题主要有:对实验原理进行评价;对实验装置的评价;对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对实验方法的综合评价。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前面提到的“四个原则”,用此原则去对照排查,一定会找到合理的答案解题思路(1)巧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景(或题首所给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可靠性、简捷性、安全

10、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2)想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由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3)看准图,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该实验中的作用。 (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或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公式,绘制一定的变化曲线等。注意的问题 (1)

11、仪器接口的连接:总体上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但对于吸收装置应“长”进“短”出(或“深”入“浅”出);量气装置应“短”进“长”出;洗气“长”进“短”出;干燥管应“大”进“小”出。 (2)实验操作的顺序:装置选择与连接气密性检验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按程序)拆卸仪器其他处理等。 (3)如果实验室取用或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其吸水,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4)冷凝回流:有些实验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及冷凝管等)。(5)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要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等方面考虑。(6)其他:

12、如试剂加入先后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七建议 1.重视基础,回归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及应用要求准确、迅速。 2.平时对题目的反思、总结、积累。在考试或练习后要认真研究做过的每一道题,弄清每个选项或每道题所考查考核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即考后的工作比考试更重要,重在一个“悟”。 3.在平常的训练中,结合实际形成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的一种做题风格,以不变应万变。4.要注意化学学科思维的培养,要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要掌握六个字:“记住、理解、会用”,高考题和平时训练题有相同之处,在书写时一定要慢,要规范。要努力提高练习效率。 在平时备考复习上,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加大对思维能力的训练。能力的高低是思维训

13、练程度的一个体现。多动脑、多思考再动手,才是通往高考顶峰的不二途径。例1: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分) (2)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写)(每空1分) 仪器加入试剂加入该试剂的目的B饱和NaHCO3溶液CD(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分)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4分) 有关D的答案:n (1)碱性溶液 (1)使氧气纯净

14、(2)强碱溶液 (2)除去氧气中的杂质n (3)强碱 (3)收集二氧化碳 (4)澄清石灰水 (4)吸收未反应的CO2n (5)氢氧化钠溶液 (5)除去过量的CO2(4)标准答案: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例2:(2010年安徽理综)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Fe(NO3)3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制作银镜,并与Fe(NO3)3溶液反应,发现银镜溶解。(1)下列有关制备银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边振荡盛有2%的AgNO3

15、溶液的试管,边滴入2%的氨水,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b将几滴银氨溶液滴入2ml乙醛中c制备银镜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d银氨溶液具有较弱的氧化性e在银氨溶液配置过程中,溶液的pH增大【提出假设】假设1:Fe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Ag。假设2:Fe(NO3)3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条件下NO3能氧化Ag。【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2)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Fe2+,验证了假设1的成立。请写出Fe3+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 。(3)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NO3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16、)预期现象和结论若银镜消失,假设成立。若银镜不消失,假设不成立。【思考与交流】甲同学验证了假设1成立,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2成立,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Fe(NO3)3溶液中的Fe3+和NO3都氧化了Ag。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例3:(2007年天津理综28题)二氯化二硫(S2Cl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为在实验室合成S2Cl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将干燥的氯气在110140与硫反应,即可得S2Cl2粗品。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物质熔点/沸点/化学性质S112.8444.6略S2Cl277137遇水生成HCl、SO2、S; 300以上完全分解

17、;S2Cl2Cl22SCl2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1)上图中气体发生和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2)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D中的试剂分别是 、 。(4)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 、 ,F的作用是 。(5)如果在加热E时温度过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在F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6)S2Cl2粗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填写两种)、 ,为了提高S2Cl2的纯度,关键的操作是控制好温度和例4:(2006年天津理综28题)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制备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 高温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

18、粗硅粗硅与干燥HCl气体反应制得SiHCl3 :Si3HCl SiHCl3H2SiHCl3与过量H2在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已知SiHCl3,能与H2O强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步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粗硅与HCl反应完全后,经冷凝得到的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SiCl4(沸点57.6)和HCl(沸点-84.7),提纯SiHCl3采用的方法为: (3)用SiHCl3与过量H2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下(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装置B中的试剂是 。 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 。 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

19、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 , 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为保证制备纯硅实验的成功,操作的关键是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以及 。 为鉴定产品硅中是否含微量铁单质,将试样用稀盐酸溶解,取上层清液后需再加入的试剂(填写字母代号)是 。 a.碘水 b.氯水 c.NaOH溶液 d.KSCN溶液 e.Na2SO3溶液信息题是能力要求中“自学能力”的具体体现。试题所给出的信息一般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其目的是为了要求考生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或干扰某一问题的思路(后者称为干扰性信息)。通过阅读试题,考生在敏捷的接受信息的同时,还要仔细了解本题所问的问题。例5:阿伏加德罗常数(NA)、物质的量

20、(n)和粒子数(N)之间有如下关系:NA=N/n。科学研究中可以用多种方法来测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其中电解法最常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现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银和硫酸等溶液。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电极上的析出物质与电解后溶液之间的反应,你认为选用哪种作为电解液,可实现实验既简便、测定结果误差又小的目的?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2)采用你所选定的溶液进行实验,至少应测定哪些数据? (3)若1个电子的电量为q,请自行选定符号代表有关数据,列出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学表达式。 例6.(2009上海,26)根据硫化氢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完成下列填空。 (1)若用启普发

21、生器制取硫化氢气体,则制取气体的原料可选用 (填字母序号)。 a.稀硫酸与硫化亚铁 b.稀硝酸与硫化亚铁 c.稀硫酸与硫化钠 d.稀盐酸与硫化亚铁 (2)现要组装一套可以控制硫化氢气体产生速率的装置,请在下面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品: (填 编号)。(3)如右图,在一个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品红稀溶液,点燃硫化氢气体。在火焰自动熄灭后,停止通入气体,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在上述集气瓶中继续通入硫化氢气体,振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点燃不纯的硫化氢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为了防止意外,可连接一个安全装置。下图的装置能起到此

22、作用的是 。(6)已知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4.3%45.5%时会发生爆炸。当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30%时,其爆炸产物是 。 例7:(2010年四川理综)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科学合理地补碘可防止点缺乏症。碘酸钾(KIO3)是国家规定的食盐加碘剂,它的晶体为白色,可溶于水。碘酸钾在酸性介质中与过氧化氢或碘化物作用均生成单质碘。以碘为原料,通过电解制备碘酸钾的实验装置如有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碘是(填颜色)固体物质,实验室常用 方法来分离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碘。(2)电解前,先将一定量的精制碘溶于过量氢氧化钾溶液,溶解时发生反应: 3I2 + 6KOH = 5KI +

23、 KIO3 + 3H2O,将该溶液加入阳极区。另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极区,电解槽用水冷却。电解时,阳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阴极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电解过程中,为确定电解是否完成,需检验电解液中是否有I。请设计一个检验电解液中是否有I的实验方案,并按要求填写下表。要求:所需药品只能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仪器及相关用品自选。试剂:淀粉溶液、碘化钾淀粉试纸、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4)电解完毕,从电解液中得到碘酸钾晶体的实验过程如下:步骤的操作名称 ,步骤的操作名称是 步骤洗涤晶体的目的是例8(2006年上海化学卷26题A)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与硫在隔绝空

24、气的条件下反应所得固体M的成分,设计了如右图装置。倾斜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M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B装置增重,C装置中溶液无变化,反应后进入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V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1)固体M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 理由是_ 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确定为_g(用代数式表示)。 (2)B装置的名称是_。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3)C装置的作用是_,如果实验中没有B装置,则C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_ _。 (4)稀硫酸和固体M反应后溶液中还残留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是_,要分离出该固体,在实验操作中,除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 (5)通过进一步实验

25、,测得固体M中各种成分的质量之和小于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质量之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 _ aM中有未反应的铁和硫 b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A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d气体进入D装置前未用浓硫酸干燥例9.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试剂:新制氯水,溴化钾溶液,碘化钾溶液,四氯化碳设计实验证明氧化性:Cl2Br2 I2例10.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实验序号金属质量金属状态c(H2SO4)mol/LV(H2SO4)mL溶液温度()金属消失的时间(s)反应前反应后10.10丝0.550203450020.10粉末0.55020355030.10丝0.7502036

26、25040.10丝0.850203520050.10粉末0.85020362560.10丝1.050203512570.10丝1.05035505080.10丝1.150203410090.10丝1.150304440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它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例1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

27、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 。(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 。(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打开活塞K并通入N2;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 ;拆除装置,取出产物。(4)数据记录如下:空瓷舟质量m0 /g瓷舟与钙的质量m1 /g瓷舟与产物的质量m2 /g14.8015.0815.15计算得到实验式CaxN2,其中x= .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请比较x与3的大小,并给出判断依据: 。例122009年广东化学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 Fe(C2O4 )33H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将无水三草

28、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限选试剂:浓硫酸、1.0 molL1HNO3、1.0 molL1盐酸、1.0 molL1NaOH、3% H2O2、0.1molL1KI、0.1 molL1CuSO4、20% KSCN、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1)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A)、浓硫酸、灼热氧化铜(B)、澄清石灰水(C),观察到A、C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B中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气体产物是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2CO3。验证固

29、体产物中钾元素存在的方法是 ,现象是 。(3)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 ;假设2: ;假设3: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实验过程根据中方案进行实验。在答题卡上按下表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1:步骤2:步骤3:例13. 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可设计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Ar(Cu)(近似值)的实验。先称量反应物氧化铜的质量m(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m(H20),由此计算Ar(Cu)。为此,提供的实验仪器及试剂如下(根据需要可重复选用,加入的NH 4C1与Ca(OH)2的量足以产生使CuO

30、完全还原的氨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还原炽热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2)从所提供的仪器及试剂中选择并组装本实验的一套合理、简单的装置,按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为(用图中标注的导管口符号表示)a_;(3)在本实验中,若测得m(CuO)= a g,m(H2O)= b g,则Ar(Cu)= _;(4)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Ar(Cu)偏大的是_ (填序号);Cu0未完全起反应 CuO不干燥 Cu0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碱石灰不干燥 NH4C1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5)在本实验中,还可通过测定_和_,或_和_达到实验目的。例14. 实验室中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取Mg(OH)2。实验数据和现象如

31、下表所示(溶液体积均取用1mL):组别药品1药品2实验现象I0.1 mol/L NaOH溶液0.1 mol/L Mg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II0.1 mol/L氨水0.1 mol/L MgCl2溶液无现象III1 mol/L氨水1 mol/L MgCl2溶液现象IIIIV1 mol/L氨水0.1 mol/L Mg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V0.1 mol/L氨水1 mol/L MgCl2溶液无现象现象III是 ;分析I、II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MgCl2溶液和氨水混合后存在下列化学平衡:Mg2+(aq) +2NH3H2O(aq)2NH4+(aq) + Mg(OH)2(s),利用化学平衡常数的表

32、达式,分析实验IV、V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例15.实验室模拟工业原理制硝酸。比较ABCDE各装置的优缺点。选择其中合适的装置组成一套完整的装置。 讨论实验方案的视角及切入点: 以氨气为原料制备硝酸的反应原理 如何获得氧气和氨气? 在氨氧化过程中,氨气能否被完全氧化?若有违背氧化的氨气,是否需要除去?如何除去? 在制备硝酸过程中,是否存在污染问题?如何解决? 绘制装置图,并指明所用试剂。 正确现象,异常现象及原因分析 实验室用氨水做原料,工业上为什么用氨气为原料? 进入硬质管之前是否需要干燥?气体从硬质管出来进入到下一仪器之前是否需要除水和氨气?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后,仍会产生一部分一氧化氮,尝

33、试设计实现一氧化氮的循环利用 。例16( 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铝等金属的性质:将铝片(不除氧化膜)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表面很快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接下来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触摸容器知溶液温度迅速上升,收集气体,检验其具有可燃性。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铝与氯化铜溶液能迅速反应,而与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短时间内不反应的原因可能是 。A氯化铜溶液酸性比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强 B硫酸铜水解生成硫酸使铝钝化C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 D生成氯化铝溶于水,而生成硫酸铝不溶于水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你的选择: 。 铝片

34、表面出现的暗红色物质的过程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 。放出的气体是 ,请从有关物质的浓度、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某同学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也能使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加快,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 。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B把铝片投入热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投入铝片D在铝片上捆上几枚铜钉后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除去氧化铝的铝片与铜片为电极,在X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列表如下:选项铝电极电解质负极反应正极反

35、应A正极NaOHAl-3e-Al3+2H2O+2e-2OH-+H2B负极稀盐酸2Al-6e-=2Al3+6H+6e-3H2C正极浓硝酸 Cu-2e-Cu2+ 2NO3-+4H+-4e-2NO2+2H2OD负极稀硝酸Cu-2e-Cu2+ 2NO3-+8H+2NO+4H2O+6e-其中正确的是 ,由此推知,金属作电极不仅与本身性质相关,而与_ 有关。例17.某学生为将含有少量杂质铜的氯化铁提纯拟定以下实验步骤: 把样品加蒸馏水溶解;过滤除去杂质;把滤液加热蒸干得到氯化铁晶体。(1)你认为此方案是否科学,试用化学方程式和简要的文字表达其理由。 (2)请你设计提纯氯化铁的方案(只要求写出提纯步骤,最多

36、只允许6步完成) 参考答案例2答案: (1)ade (2)Fe3+Ag= Fe2+Ag+ (3)测定上述实验用的Fe(NO3)3溶液的pH配制相同pH的稀硝酸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内(4)不同意。甲同学检验出了Fe2+,可确定Fe3+一定氧化了Ag;乙同学虽然证了此条件下NO3能氧化Ag,但在硝酸铁溶液氧化Ag时,由于没有检验NO3的还原产物,因此不能确定硝酸铁溶液中NO3是否氧化了Ag。注:(3)(4)其他合理答案均可)例3.(1)用导管将A的上口和B相连(或将A换成恒压滴液漏斗);在G和H之间增加干燥装置(2)MnO24H2ClMn2Cl22H2O;2SCl2S2Cl2(3)饱和食

37、盐水(或水);浓硫酸 (4)分液漏斗;蒸馏烧瓶;导气、冷凝(5)产率降低;有固体产生(或其他正确描述)(6)SCl2、Cl2、S(任写其中两种即可);控制浓盐酸的滴速不要过快例4:(1)SiO22C Si2CO (2)分馏(或蒸馏) (3)浓硫酸 使滴入烧瓶中的SiHCl3气化有固体物质生成 在反应温度下,普通玻璃会软化 SiHCl3H2 Si3HCl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bd 例5答案(1)硝酸银;电解产物为固体,容易测量;而且在电解消耗相同电量的情况下,得到的Ag的质量最大,称量误差较小。 (2)电流强度、电解时间和电解产物的质量 (3)NA=(It/q)/m(Ag)/M(Ag) (注:I电流

38、强度;t通电时间;m(Ag)析出的银的质量,M(Ag)银的摩尔质量) 例6.(1)ad (2)(3)品红溶液褪色;瓶壁有淡黄色粉末和无色的小液滴(4)SO2+2H2S=3S+2H2O 变大(5)b (6)S、H2O例7.(1)紫黑色;升华 (2) 2I2e= I2 (I+ 6OH6e= IO3+ 3H2O) 有气泡产生(3) 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取少量阳极区电解液于试管中,加稀硫酸酸化后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变蓝。如果不变蓝,说明无I。(如果变蓝,说明有I。) (4)冷却结晶;干燥;洗去吸附在碘酸钾晶体上的氢氧化钾等杂质例8答案: (1)FeS、Fe B装置增重、量气管有气体。 V/40

39、0 (2)洗气瓶 2OH- + H2S =2H2O+S2- (3)证明H2S已被完全吸收 黑色沉淀(4)硫 漏斗、玻璃棒 (5) b、C例10答案: (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 1和2 (2)1、3、4、6、8;2、5 (3)反应温度 6和7、8和9(4)因为所有的反应中,金属质量和硫酸溶液体积均相等,且硫酸过量,产生热量相等,所以溶液温度的变化值相近。例11答案:(1)关闭活塞K,微热硬质玻璃管,若A中有气泡逸出,且冷却后A中导管形成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2)防止空气进入硬质玻璃管中与Ca反应。(3)继续通入N2以至冷却到室温。(4)2.8x3;O2与Ca反应生成CaO中Ca的质

40、量分数比Ca3N2的小,使计算结果偏小。例12(1)CO、CO2 (2)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火焰。(3)假设1:只含Fe;假设2:只含FeO;假设3:同时含有Fe和FeO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1:取少量固体产物投入盛有足量0.1mol/L CuSO4溶液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反应后过滤。若有红色固体生成,则假设1或假设3成立,否则假设2成立。步骤2:将步骤1中的滤渣投入盛有足量1.0mol/L盐酸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反应后过滤。溶液呈一定颜色。步骤3:向步骤2的滤液中滴加适量H2O2后滴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呈血红色,则假设2或假设3成立,否则假设1成立;若步骤1中有红色

41、固体生成,且步骤3中溶液呈血红色,则假设3成立。例13答案:(1)2NH3+3CuO3Cu+3H2O+N2 (2)eebbeecd (3)18a/b16(4) (5) m(CuO)和m(Cu), m(Cu)和m(H2O)(反应后B中固体质量和水的质量;最好方法:反应前B中固体质量和反应后B中固体质量)例14.生成白色沉淀NH3H2O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溶液中c(OH-)很小;NaOH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溶液中c(OH-)很大。(3种表达方向,出现其一即可;比较应该说的是双方)(2分),c(NH3H2O)、c(Mg2+)改变相同的程度,c2(NH3H2O)的影响更大(或起主要作用)。例15.

42、例16(15分)C (1分)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片,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钠(注意:不能加入盐酸),若反应明显加快了,说明上述推断正确。(2分)2Al+3Cu2+3Cu+2Al3+;(2分)Al3+3H2OAl(OH)3+3H+,Cu2+2H2OCu(OH)2+2H+,2Al+6H+2Al3+3H2 (2分)(3)氢气(1分) 随着反应进行生成铝离子浓度增大,水解程度增大,产生大量H+ 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加快 铜与铝构成原电池,加快铝失电子 (3分)AB (2分)B(2分) 电解质的性质(1分)例17.(1)不科学。加水后2FeCl3+Cu=CuCl2+2FeCl2 ,过滤不能除去CuCl2;在溶液蒸干过程中FeCl3+3H2O Fe(OH)3+3HCl 得到Fe(OH)3(2) 加蒸馏水溶解; 加过量Fe粉; 过滤除去Cu和过量Fe; 通入适量氯气; 加入少量氯化氢气体 蒸发、浓缩、结晶得到FeCl3晶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