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关于典故用法研究-苏轼篇.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4108130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56.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诗中关于典故用法研究-苏轼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古诗中关于典故用法研究-苏轼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古诗中关于典故用法研究-苏轼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古诗中关于典故用法研究-苏轼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中关于典故用法研究-苏轼篇.ppt(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蘇軾詩典故用語研究第五屆漢語詞匯語意學研討會,台灣元智大學羅鳳珠,前言,詩詞韻文與語體文不一樣,因為講究平仄、押韻、字句數的限制,成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而典故又是這種特殊語言形式之中的另一種特殊用語結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曰:詩以用事為博,始於顏光祿(顏延年),而極於杜子美(杜甫)。宋代詩人典故應用的技巧更加成熟,引用與應用的範圍更廣,構詞與取義更多變化。蘇軾留下二千八百五十六首詩,他的詩作兼具形式與內容之美,在唐詩的光芒之下另闢蹊徑,再現光芒。,典故的定義,漢語大詞典的解釋是:詩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劉勰在文心雕龍的事類篇第一段便明言: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

2、援古以證今者也。典詮叢書的主編范寧先生:典故就是詩文中引用古代故事和前人用過的詞語,有來歷和出處的。一般分為事典和語典。事典裡面包含一個故事。至於語典比較簡單,這種融化詩句也是語典的一種。,典故的類別以出處來歷分類:語典、事典以用法分類:語典、事典、語事混合典,研究方法,詞彙切分:典故的使用通常以句子或詞彙為單位,因此在做典故研究時需先做詩句的分割及詩語的詞彙切分。詞義標記:標記典故出處原文及相關訊息研究範圍與詞彙數量蘇軾詩作:二千八百五十六首蘇軾詩作字數:二十七萬五千字蘇軾詩作句數:31,462句蘇軾詩作詞彙數:約九萬六千條蘇軾詩作典故詞彙數:約二千條,蘇軾用典概觀,蘇軾詩典故的出處,蘇軾詩

3、典故用法(一)語典,蘇軾詩典故用法(二)事典,蘇軾詩典故用法(三)語事混合典,蘇軾詩用典形式,蘇軾詩用典含義(一),蘇軾詩用典含義(二),蘇軾詩用典修辭與句法(一),蘇軾詩用典修辭與句法(二),解析典故的困難(一),解析典故的困難(二),資訊科技與典故的結合研究(一)解析與使用,解析與使用:通古知今,旁徵博引談何容易詩人寫詩,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引用典籍做典故,後人讀詩也必須能通古知今,旁徵博引才能讀懂。旁徵博引需要皓首窮經,需仰賴記憶與理解,談何容易?拜資訊科技之賜,電腦強大的記憶、搜尋、比對等能力,使得旁徵博引變成可能,而且電腦徵引範圍的深廣度及正確度(文字)都勝過人腦千萬倍。電腦只能辨認字形

4、,無法理解字義,藉助電腦做旁徵博引的工作也只限於字形的比對,而且即便只是字形的比對,還可能因為詞彙認定的偏差或詞同義不同(如:此君)而產生錯誤。先行對文本做詞彙切分以及初步的詞義標誌,使電腦從辨認字形提升到理解語意,使電腦旁徵博引的品質更接近人腦,便可藉助電腦處理典故標誌的問題。,資訊科技與典故的結合研究(二)解析詩人用典的方式,詩人用典的方式分為語典、事典、語事混合典三種。三種典故之詞彙所含有的元素包含:一、人名(某人之某語、某人之某事)二、書篇名(某人某書、某人某文)三、關鍵詞(相關的詞彙),資訊科技與典故的結合研究(三)典故的描述與欄位設計,以蘇軾次韻和王鞏六首:巧語屢曾遭薏苡,廋詞聊復託芎藭(頁1130)詩句為例,詩句引用漢代馬援因薏苡而遭人構陷的事件為典,典故描述之欄位設計如表,資訊科技與典故的結合研究(四)典故的標註,從蘇軾詩分析典故,並進行標註。,資訊科技與典故的結合研究(五)解析:典故的查詢,資訊科技與典故的結合研究(六)解析:典故的比對,資訊科技與典故的結合研究(七)解析:典故的顯示,資訊科技與典故的結合研究(八)引用典故:建立索引,謝謝聆聽敬請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