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体的稳态免疫部分同步测试2苏教版必修三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41078243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8.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1人体的稳态免疫部分同步测试2苏教版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1人体的稳态免疫部分同步测试2苏教版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1人体的稳态免疫部分同步测试2苏教版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21人体的稳态免疫部分同步测试2苏教版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人体的稳态免疫部分同步测试2苏教版必修三(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1人体的稳态免疫部分同步测试2苏教版必修三一选择题(共60分)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A. 移植的器官被排斥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B. 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解析: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斥“非已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青霉素是一种外源性物质,它杀灭细菌不是机体本身的保护性功能,所以不是免疫。答案:D以下免疫过程中,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B.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毒的抗体解析:非特异性免疫包括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可

2、参与第一、第二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答案:A儿童受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有的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却获得了对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自然免疫A. 非特异性人工免疫特异性自然免疫B. 特异性人工免疫解析: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人体存在着三道防线:一是皮肤和黏膜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二是体液中的溶菌酶和巨噬细胞组成的第二道防线;三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组成的第三道防线。其中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表现为当某种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人体内成熟的B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如

3、果这种免疫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就称为自然免疫;如果这种免疫是通过人工的方法获得的,就称为人工免疫。题中所述的某些儿童在感染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后没有得病,即已具有抵抗这种病毒的能力,所以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自然免疫。答案:c下列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A. 抑制病菌的繁殖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B. 效应细胞毒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解析:细胞免疫区别于体液免疫的最大特点是效应阶段中效应细胞毒T细胞与具有相应抗原一MHC复合体的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选项B和D的叙述主要体现体液

4、免疫的作用,选项A的叙述较笼统,不明确。答案:C下列有关抗原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B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抗原都是外来的物质,自身的组织或细胞不能成为抗原B. 外毒素、凝集素、抗毒素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一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的抗体解析:效应B细胞是B细胞受抗原刺激之后产生的,只能分泌与该抗原对应的抗体,而不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自身病变的组织和衰老的细胞会受到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属于抗原;抗毒素和凝集素是一种抗体球蛋白,而外毒素是细菌分泌的一种对人体有毒的化学物质,应属抗原。答案:D下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下

5、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B.B.妇女人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妇女H没有C.妇女A免疫系统可以清除病毒并能长期产生保护作用D.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的抗体解析:妇女A免疫系统可清除病毒,其对该种病毒的免疫时间取决于体内相关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的长短。由图示A、B曲线在2月份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妇女B没有。两人体内4、5月份均产生了大量抗体,说明她们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妇女A产生的抗体量较大、速度较快,说明妇女A体内存在相应的记忆细胞。体的答案:C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

6、乙酰胆碱受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可表现为()A.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自身免疫病,痉过敏反应,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解析:本题以调节和免疫为核心命题点,考查神经元之间兴奋传导及免疫相关疾病的知识点,综合考查理解能力。本题并没有出现致敏原刺激的题干信息,排除C、D。病人血清中含有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则该受体无法正常与兴奋递质乙酰胆碱结合,另一神经元接受不到刺激,无法发生由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变化,则答案选A。答案:A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7.4212835424956丽度I,10210A. 接种不同的疫苗,具有使抗体甲产

7、量增加的作用,使免疫反应加强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增加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短B. 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解析:接种特异性的抗原,才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特异性抗体,所以A错;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C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自身不会增多,所以D错误。答案:B下列属于免疫治疗的是()感冒患者注射鱼腥草制剂高血压患者服用降血压药物移植器官预防接种SARS流行期间,战斗在第一线的深圳医务工作者普遍注射淋巴因子艾滋病患者输入淋巴因子异体器官移植者用免疫抑制药B.C.D.解析:免疫治疗是指利用免疫原理来治疗

8、疾病的一种方法。淋巴因子大多是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的,故它不属于免疫治疗。预防接种只是起预防作用而不是治疗。免疫抑制药的作用是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避免对移植器官攻击,延长器官移植者的寿命,均属于免疫治疗。鱼腥草是杀灭病毒的药物,降血压药物与免疫无关。医务工作者不是患者,输入淋巴因子只是增强其抵抗力,防止感染。答案:D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人体分泌的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抗原都是外来异物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

9、进行的A.B.C.D.解析: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自身癌变、衰老的细胞也能成为抗原。吞噬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对部分的抗原进行初步处理。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在组织液、外分泌液(乳汁)中也有分布。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答案:C下列物质不属于致敏原的是()A.牛奶B.结核杆菌C.花粉D.某些海产品解析:致敏原如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等,结核杆菌为可使人致病的抗原。答案:B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可通过握手传播艾滋病患者患病的根本原因是病毒感染,艾滋病通过母婴间遗传B. HIV能攻击人体的免

10、疫系统,特别是攻击B细胞和T细胞,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人体感染HIV后潜伏期可达2年?10年解析: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第一杀手,它的致病原因是HIV攻击人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人体感染HIV后,210年可发展成艾滋病。它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母婴传播。艾滋病不是遗传病。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 (24分)请根据免疫的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o(表示第一次感染,表示第二次感染)血液一中厂B液.中抗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次感为后提高人体对病毒的血液】1中抗首次感染后时

11、间D抗首次感嫌B.抗体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D.抗病毒药物D.抗病毒药物A.灭活抗原C.抗生素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识别抗原。(4)某种病原微生物(VI)初次侵入机体后,经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I的暴露出来,并传递给,然后再呈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o当机体再次受到VI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I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解析:抗原注射到体内后,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

12、,当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并分泌大量的抗体,即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抗体产生量是曲线C,识别抗原要依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体液免疫的过程是某种病原微生物初次侵入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使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暴露出来,并呈递给辅助性T淋巴细胞,然后再呈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B细胞,当机体再次受到VI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由于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细胞乙只能对VI发生免疫反应,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答案:(1)CA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巨噬抗原辅助性T淋巴细胞

13、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14.(16分)lgG(抗体)由4条多肽链组成,两条相同的长链称为重链(H链),它们通过二硫键(一SS)连接起来,呈“Y形。两条相同的短链称为轻链(L链),通过二硫键连接在“Y”勺两侧,使整个IgG呈对称结构,如图所示。II(1)若此物质由200个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o(2)当抗原进入机体后,免疫细胞经过三个阶段最终产生该种物质。(3)抗原的特异性主要由决定,科学家研究发现IgG可以与不同的抗原结合,主要是因为IgG的V区的变化大,从氨基酸角度考虑V区不同的原因是(4)人体中除了含有IgG夕卜

14、,还含有少量的IgE(另一种抗体),研究发现该种抗体与人体的某种过敏反应有关。当致敏原第一次刺激机体,分泌IgE,IgE主要分布在,致敏原第二次刺激机体,致敏原和IgE结合,引起细胞释放。(5)婴儿通过母乳可以获得人体中的另一种抗体IgA,从而使婴儿获得一定的免疫力。IgA进入婴儿细胞的方式为o解析:由于有四个二硫键,每形成一个二硫键失去2个H,所以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的计算方法是128X200(2004)X184X2=22064。体液免疫的过程包括感应、反应、效应三个阶段。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结构的不同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抗体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产生,引起过敏反应的抗体分布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黏膜。致敏原第二次刺激机体时,致敏原和抗体结合,引起细胞释放组织胺。答案:(1)22064(2)感应、反应、效应(3)MHC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4)效应B细胞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黏膜组织胺(5)内吞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