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解唐韩愈》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105875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9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进学解唐韩愈》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进学解唐韩愈》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进学解唐韩愈》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进学解唐韩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学解唐韩愈》PPT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进学解,唐韩愈,进学解作家简介,(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自称郡望为昌黎(今属河北),故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愈自幼勤勉好学,沉潜诗书。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官,因上疏请求减免灾民赋税,贬阳山令。唐宪宗元和年间,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迁刑部侍郎(刑部副长官)。不久即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朝,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习惯上称呼京师所在地行政长官为京兆尹)等,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卒谥“文”,故后世称韩文公。,进学解作家简介,在思想上,韩愈推崇儒学,排斥佛老;在文学上,他崇尚秦汉散文,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并因此倡导了有革新

2、意义的古文运动,强调文学要为儒学道统服务,要求言之有物,辞必己出。韩愈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尤以文章著称,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内容殷实,气势壮盛,辞锋峻利,语言练达。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对唐及后世散文创作有巨大、深远的影响。有昌黎先生集。,郡望,“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并以此而别于其他的同姓族人。到了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作废。但“郡望”作为专指某些地域某一名门望族的习惯用语,却保留下来。,刺史,秦代设置官,监督各郡。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西汉武

3、帝元封五年分全国为十三州,设置刺史,官阶低于郡守,灵帝时改为州牧,位于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隋代以后,刺史为一州的行政长官,后来,刺史成为太守的别称。宋代设置知州,用朝臣充任,虽有刺史一官,单属虚衔,并不赴任。明清两代,刺史废除。,国子监,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国子监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名著红楼梦一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

4、李纨的父亲就曾经是国子监祭酒。“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进学解背景简介,本文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文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习、捍卫儒道以及从事文章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进学解词句解释,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六艺:儒学

5、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学说。晷:日影,比喻时光:如余晷,还有一种意思就是古代用来观测日影以及定时刻的仪器.,进学解词句解释,坠绪:前人留下的事业,这里指儒家的道统。韩愈原道认为,儒家之道从尧舜传到孔子、孟轲,以后就失传了,而他以继承这个传统自居。佶屈聱牙:诘屈聱牙,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畅;聱牙:读起来拗口、别扭。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进学解内容述评,文章分三段。第一段是国子先生勉励生徒的话。大意谓方今圣主贤臣,励精图治,注意选拔和造就人才。故诸生只须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便不愁不被录用,无须担忧用人部门的不明不公。“业”指学业,读书、作文都属于“业”。“行

6、”指为人行事,所谓“立言”即发表重要见解也属于“行”。关于“业”和“行”的教诲都不是泛泛之语,而确是韩愈所执著的立身处世之大端。,进学解内容述评,第二段是生徒对上述教诲提出质问。大意谓先生的“业”、“行”均很有成就,却遭际坎坷,则业精行成又有何用呢?先说先生为学非常勤勉,六经诸子无不熟读精研,叙事之文必记其要略,论说之文必究其深义,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次说先生批判佛、老,力挽狂澜,大有功于儒道;再说先生博取先秦西汉诸家文字之长,写作古文已得心应手;最后说先生敢作敢为,通晓治道,为人处事,可谓有成。这四个方面,一、三相当于“业”,二、四相当于“行”。,这里生徒所说实际上是韩愈的自我评价,进学解内

7、容述评,以学而言,他曾说自己“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凡自唐虞以来,编简所存奇辞奥旨,靡不通达”(上兵部李侍郎书),并能穷究奥妙,达于出神入化之境。以文而言,他以“文书自传道,不仗史笔垂”(寄崔二十六立之)自许,欲以古文明道,传世不朽。以捍卫儒道而言,他说道统久已不传,即使荀子、扬雄也还有小疵,隐然以上继孟子、振兴儒学自期(见原道等文)。以为人行事而言,他自称“矫矫亢亢,恶圆喜方,羞为奸欺,不忍害伤”(送穷文),即坚持原则,正直不苟;又颇自负其政治才干,青年时便说己潜究天下形势得失,欲进之于君相(见答崔立之书)。这些评价,虽有的受到后人讥评,如有人批评他儒道不纯,但大体说来,他在这几方面确

8、实都相当有成绩。,进学解内容述评,第三段是先生回答生徒的话。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次说孟轲、荀况乃圣人之徒,尚且不遇于世;则自己被投闲置散,也没有什么可抱怨。最后说若还不知止足,不自量力,岂不等于是要求宰相以小材充大用吗?这里说自己“学虽勤而不繇其统”云云,显然不是韩愈的由衷之言,实际上是反语泄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是说自己动辄遭受诽谤,而同时却名声益彰。这就更有讽刺意味了。,进学解内容述评,这里所谓“名”,主要是指写作和传授“古文”的名声。答刘正夫书也说:“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韩愈就是因“奋不顾流

9、俗”,作师说,教后学,而遭受谤言,不得不匆匆忙忙离开长安的。至于说孟、荀不遇云云,看来是归之于运命,借以自慰;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于古往今来此种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慨。他看到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总是“贤者少,不肖者多”,而贤者总是坎坷不遇,甚至无以自存,不贤者却“比肩青紫”,“志满气得”。他愤慨地问:“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均见与崔群书)这正是封建时代比较正直的知识分子常有的感慨。可贵的是韩愈并未因此而同流合污。他说:“小人君子,其心不同。唯乖于时,乃与天通。”(送穷文)决心坚持操守,宁可穷于当时,也要追求“百世不磨”的声名。,进学解内容述评,李白: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鲍照:自

10、古圣贤尽贫贱,何况吾辈姑且直,进学解艺术赏析,一、进学解表现了封建时代正直而有才华、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具有典型意义。二、进学解以问答形式抒发不遇之感。第二段先大段铺写先生之能,浩瀚奔放;再以寥寥数语写其不遇之状,语气强烈。其间自然形成大幅度的转折,而全段总的气势是酣畅淋漓的。第三段则平和谦退,似乎火气消尽;而细味之下,又感到有辛酸、无奈、愤懑、嘲讽种种情绪包孕其中,其文气与第二段形成对比。又如通篇使人悲慨,使人深思,但有的地方又似有谐趣。如先生谆谆教诲,态度庄重,而生徒却以嬉笑对之;先生为说服生徒,不得不痛自贬抑,甚至自称盗窃陈编。这些地方见出先生实处于被动,而具

11、有滑稽意味。,进学解艺术赏析,三、全文结构虽简单,但其内在的气势、意趣却多变化,耐咀嚼。它之所以使人感到新鲜,又与其语言的形象、新颖有关。如以“口不绝吟”、“手不停披”状先生之勤学,以“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形容其碌碌无为,以“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写选拔培育人才等等,不但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其形象都自出机杼。至于“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等词语,既富于独创性,又贴切凝练,今天都已成为常用成语。又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将丰富的人生体验提炼为短句,发人深思,有如格言。在一篇不长的文章中,此类具有独创性的语句却如此之多,实在使人不能不惊叹作者在文学语言方面的创造能力。,进学解艺术赏析,四、本文文体系沿袭扬雄解嘲,采押韵的赋体,又大量使用整齐排比的句式,读来声韵铿锵,琅琅上口,也增加了其艺术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