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一课:轻与重——意象的积累与建构(《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体会风格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40969594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一课:轻与重——意象的积累与建构(《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体会风格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一课:轻与重——意象的积累与建构(《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体会风格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一课:轻与重——意象的积累与建构(《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体会风格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一课:轻与重——意象的积累与建构(《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体会风格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一课:轻与重——意象的积累与建构(《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体会风格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一课:轻与重意象的积累与建构(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体会风格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体会风格(2课时) 第一课时:浪漫与现实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 任务一 【学习目标】 1.勾勒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解读诗歌意象,欣赏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人生境遇,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2.了解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的背景,探究诗人创作风格之异,剖析浪漫主义风格和现实主义之不同、“以重写重”与“以轻写重”之不同。 【活动开展】 情境任务: 某校文学社社刊安排一期古诗推荐专栏,所选诗歌为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请你按诗意画两幅插图,再这两首诗做两个链接,一为“化身诗人

2、谈创作”,二为“相同风格再推荐”。 (或:语文教材编写组已为第三单元的7首诗歌安排了三幅插图,下次重版时再为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配置插图,请你按诗意画两幅插图。) 【活动1】绘人 根据诗意,描绘诗中的李白、杜甫形象。 任务成果参考: 根据学生提到的词句内容作评析和朗读。 参考资料: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云梯。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3、,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贵的鄙弃和不妥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宣告与统治者决绝,蔑视权贵们,去追求“开心颜”,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此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宋代评论家罗大经说登高颈联,他品出了八层意思。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万里离家万里,无法回乡(故乡远在长安,战乱纷飞,经济拮据,严武去世,失去经济支柱,无法

4、回乡)。 秋既悲自然的萧索凄凉,又悲人生走到了暮秋。 常多年飘泊流浪。从长安转辗甘肃再到成都又到夔州。最后客死于湘江边上的一只小船里。 作客寄居他乡,奔波流离。 百年晚年,时年五十五岁,离他五十八岁去世仅三年了。 多病身体不好。已患多种疾病。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独孤独寂寞,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好友严武、李白纷纷去世,与家人远隔万里) 登台台是高迥处,古人常有重阳家乡登高,祈求长寿的习俗。而如今诗人远离家乡,满身疾病。在高处望天地苍茫,自身之孤渺,无限悲苦郁积于胸。 尾联“艰难”二字,既指国运,又指自身命运。安史之乱后,国家仍是一片动荡,国运衰危,

5、民不聊生。此时自己本就度日艰难,奔波流离,困苦不堪的杜甫,却仍是心系国家,关念苍生。仍不坠“致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之志。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屋舍都快没有了,却仍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才真正担得起这大写的“人”字,这才是我们千秋诗圣杜甫。 诗人一生好酒。杜甫是喜喝酒,“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忧亦喝酒,“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生活平静安定喝酒,“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经济拮据为官借债喝酒,“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真是“莫思身处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不管怎么样,酒能使人暂时忘却,暂

6、时逃避。而如今呢,生活贫困,无酒饮;年老多病,不能饮,这种忧愁苦闷郁结在心头无处排解,只得灌注在诗中。更让人读来不由怅惘叹息。 【活动2】配景 在画出两位诗人形象的基础上,添加元素(意象),形成两张完整的插图,以体现两诗的最重要的诗意。 任务成果参考: 参考资料: 梦游天姥吟留别:神仙聚会的场景通过对浩荡青冥、日月、金银台、霓衣、风马、纷纷云君、虎鸾、如麻仙人等意象的描写,描绘了一幅神奇壮丽、富丽堂皇、热闹盛大、和乐融融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惊叹艳羡,向往乐土的情感。 对于神仙聚会,你是怎样的理解?第一种理解,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诗人用在幻想世界的自由

7、遨游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诗人即使写梦境,也是着眼于现实。第二种理解,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却无法与他们合拍,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但他更是清醒者,他的及时梦醒即表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绝裂。 登高:“风急”,叫人感到寒冷;“天高”,让人感到自己渺小;“猿哀”,使人感到凄凉;“渚清,沙白”,叫人感到是冷色调,“鸟回”,让人联想到岂不是诗人的化身。这里有视觉感受冷,有听觉感受悲,有触觉感受寒,更有心里感受凄。情凄遇景冷,景冷因情苦。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耳听哀猿的叫声,诗人感到悲哀、凄楚、忧伤、绝望。为何一生就如此

8、艰辛呢?居无定所,一生如不系之舟,贫病交加,亲朋凋零,孤苦似天地一沙鸥。 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那么长江呢?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 这四句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有声有色有形,上下联相互照应(一三山景、

9、二四江景),在“悲”的感情基调上又添一层“壮”。 【活动3】化身诗人谈创作 请化身李白或杜甫,针对梦游天姥吟留别或登高,结合经历背景,从意象运用、结构章法、创作意图、风格特色中选择一两个点,谈谈诗歌创作。 资料: 李白生平: 14岁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病逝当涂 创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背景: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

10、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 杜甫生平: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在长安应试,落第。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投肃宗,任左拾遗。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漂流到梓州、阆州、夔州,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创作登高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

11、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接)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 任务成果参考: 李白:关于创作意图,老实说,我是追求功名的,“怀经济之才”,能“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自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我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我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虽有功

12、名心,但我也醉心于道家的思想文化,道家思想培养了我遗世独立、追求自由的精神。梦游天姥吟留别,寄寓现实于理想之中,寄寓生活于幻境之中,寄寓感情于想象之中,抒发我在遭谗离京后,意欲访道求仙的愤懑。诗中“云霓明灭或可睹”如幻的月色、“淥水荡漾清猿啼”悲哀的猿啼、“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蜿蜒曲折的山路,迷眼的花等等构成了一副瑰丽的天庭幻境。我出梦入梦,往返驰骋,忽焉梦觉,反跌入现实之可悲。最后忽然笔锋一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自己对朝廷黑暗的不屑与自己性格的洒脱。梦境是潜意识的幻化,映射当时的心境,全诗虚实结合,来表现了我对现实不满,不屈服于世俗的叛逆性格。 杜甫:关于创

13、作意图,我个人性格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我比较关注国家情况的和人民疾苦,可谓“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国家的生死,民族的存亡,人民的苦痛,家庭的不幸,个人的遭际,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要写的内容,有人说我有多愁善感、悲天悯人的情怀。登高中你可以感受到我离家多年、有家难归,晚年多病、孤苦无依之悲,国事艰难、壮志难酬,人生潦倒、销愁无途之愁。在诗中我把个人之愁升华为一种深沉博大、对受苦受难百姓和国家民族存亡有深远意义的感情。 李白:关于意象,我喜欢选用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意象,如向天横的天姥山、青云梯、海日、天鸡、金银台、霓衣、纷纷云君,这些意象具有超凡的

14、气概,可以曲折地表现我冲决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表现我飘逸不群的风格;我的意象组合比较疏朗,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像疏体的写意画,三两传神之笔可能胜过满纸的勾画。 杜甫:关于意象,我选择具有浓厚忧郁色彩的意象,如啸哀猿、孤独鸟,表现我深沉而忧郁的情思;我的意象组合比较紧密,把几个意象压缩在一句诗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14个字6个意象,体现出凝重、老成、深沉。 李白:关于结构章法,我没那么讲究,梦

15、游天姥吟留别章法疏宕,跳跃性强,但诗的节律比较急迫,还是有一股不断向前冲击的力量的。 杜甫:关于结构章法,我是很讲究的。“平生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章法的曲折有致,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我的那首登高,全诗前三联皆对,首联句中也对。我的诗意象之间的脉络分明,章法严密,但节律回旋舒缓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掩盖起来,严密变为舒畅。首联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追求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 李白:关于风格,我的诗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充满着炽热而真挚的思

16、想感情,在创作时,当激情用平常语言不足以表达时,我就多用夸张手法;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象征思想愿望时,我就借助惊人的幻想、神话、历史故事,感情的瞬息万变,思想的奔腾流动,也带来句式和结构的千变万化等,后人称之为浪漫主义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別,首先用“天姥连天向天橫,势拔五岳掩赤城”来形容天姥山的高峻;中接“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和“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以写出登山的过程和现象;再以“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描写山势的迂迴曲折及景色迷人;用“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写出山川的声音雄亮、气势逼人。最后用“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来

17、写仙群来迎的壮观场景,我就想把夸张和浪漫的幻想运用到了极致。 杜甫:关于风格,我希望通过具体、细致的客观描写,体现自己的主观思想。登高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我心中也有强烈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我深深信奉的儒家思想中中和处世的心态又将那份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从而显得缓慢、深沉,后人把我的这种情况称之为现实主义风格。 (

18、浪漫主义偏向于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心理感受及理想抱负,现实主义则是注重对现实社会生活环境和人们生存现状的描写。) 教师总结: 面对自身遭遇的痛苦困境,面对外部世界充满绝望的压抑与沉重,杜甫登高一诗以“描写叙述之重”(悲凉的意象意境)渲染烘托“现实之重”(身世和国事之悲)。这种“以重写重”的手法偏向于现实主义风格。 李白的诗歌大部分运用夸张、想象、象征等浪漫主义手法来描写奇人、奇事、奇物、奇境,但其实质却重在表现或显示理想,从而折射现实生活以抒发怀抱。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借写梦境寄托思想感情,在神仙世界,虚无缥缈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以追求神仙境界的美好来抨击现实社会的黑暗。李白采用的是“

19、以轻写重”的方式来化解心中的苦闷,以“描写叙事之轻”(梦境的轻盈浪漫)去写“生存之重”(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以轻写重”的手法偏向于浪漫主义风格。 “以重写重”使作品显得庄重、严肃,“以轻写重”也可以获得与庄重、严肃同等的效力。但是祛除作品沉重的表达形式,以轻松的方式表现自身遭遇和外在世界的沉重,而非改变其固有的重力,其站立的基点是“重”,“轻”的只是视角和书写方式。 【活动4】相同风格再推荐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

20、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

21、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轻”与“重”意象的积累与建构 体会风格(2课时) 第二课时:豪放与婉约 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 任务二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在理解词的基础上

22、,结合词的意象,想象词的意境,确定词的审美风格。 2.在确定词的审美品格,阐述理由的过程中,学生重点学习运用论据对论点展开论证与评述,在论、证、评、述的表达实践中发展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 3.学生能够将词的审美风格的品鉴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词的鉴赏中,形成系统的审美观。 【学习基础】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审美鉴赏方面,学生基本能够结合词的意象,想象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情感,但在审美风格鉴赏方面还缺乏系统的品鉴能力;在思维发展方面,学生已经初步拥有了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尝试着提出论点,运用论据来佐证论点。 【专题实施】 主题:豪放委曲总相宜 情境: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宋词

23、审美风格多样,各具特色。走进宋词,自主赏读几位代表词人的作品,体会不同词作的审美风格,以此为依据编制一本我的词品。 任务:编制我的词品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资源】 教材资料:包括单元说明、课文、注释及学习提示等。 阅读资料:虞集二十四品选文 【活动1】定一品 1.结合课文注释及学习提示等学习资源,通读三首词,理解词的内涵及词人的精神世界。 2.浏览教师提供的二十四品选文,选择和三首词可能相关的几种审美品格(如豪放、委曲、雄健、雄浑、悲慨等)。 3.深入研读书本中关于所选择的几项审美品格的介绍,体会该品格所描绘的审美意境。 4.确定三首词的品格分别是什么,结合文本中的具体意象以及自己对于该

24、词的意境的体会,写一段文字阐述自己确定品格的理由,要求做到有理有据。 5.在学习小组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围绕“细腻、准确、全面”三级要求进行互评并修改,选出小组最佳成果与全班同学分享。 【活动2】补一词 1.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在每个确定的品格中再补充1-3首词。 2.选择其中的一首词,结合文本中的具体意象以及自己对于该词的意境的体会,写一段阐述自己将其归入该品格的理由,要求要做到有理有据。 【活动3】配一图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品格,采取在网络上选择或是手绘的方式,为该品格配上插图。 2.结合该品格中包含的词的意象与意境,写一段文字阐述自己选择该插图的理由,附在配图的下方。 【活动4】

25、写一评 1.模仿二十四品中对于相关品格的描绘,选择一种品格,写一段文字描画其意境。 示例: 冲淡:冲淡,意为冲和淡雅。本品写道,悟入根性,如清潭照物,影象昭昭,饮太和之气,得自然真髓,如独鹤轻飞,冥然于物,无所对待,像山风轻拂,似修竹潇潇,自在显现,一片天机,乃此品之境。 2.在学习小组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围绕“准确、优美、个性化”三级要求进行互评并修改,选出小组最佳成果与全班同学分享。 【学习评价】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历代诗余引吹剑录) 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沉郁。(白雨斋夜话) 张正夫云:“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

26、者。后叠又云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妇人有此词笔,殆间气也。”此论甚陋。十四叠字,不过造语奇隽耳。词境深浅,殊不在此。执是以论词,不免魔障。(白雨斋夜话) 学生结合课堂上的学习心得,选择其中的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要有明确的观点,在论述的过程中做到有理有据。 【设计意图】 二十四品是以二十四首描画意境的言诗来展示不同的审美品格的文学理论作品,能帮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诗词的审美品格,提升其审美感受能力。以上学习任务的设计,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审美品格的类别及大致内涵;其次,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诗词进行辨识及定品,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词的审美风格;其三,能够将体会到的意境迁移运用到其他诗词审美鉴赏中,形成系统的审美观;最后,能够基于自己的审美鉴赏,对古今文学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在鉴赏的同时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