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096824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7.0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 桂林“山水”的成因,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了解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类型、特点及其分布特征。 掌握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学习目标,内容索引,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达标检测,自主学习,喀斯特地貌,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其化学过程如下:,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1)岩石,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最主要的可溶性岩 石是碳酸盐类岩石 透水性:岩石

2、空隙和裂隙发育程度越高,透水性越好,喀斯特 地貌发育越典型,(2)水,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 水的流动性的强弱 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岩石条件:石灰岩广布,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 2.气候条件: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尤以47月降水较多。 3.地形条件:东部、西部、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

3、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4.水文条件: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容易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 5.生物条件:生物生长旺盛,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我国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为什么不如南方典型?,答案,答案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温低,降水少,流水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弱,所以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充分。,溶蚀作用,淀积作用,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喀斯特作用原理,喀斯特地貌分类,喀斯特地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石灰岩广布,气候温暖湿润,地表水、地下水富集,生物生长旺盛,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互动探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点一 认识喀斯特地貌,(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 _,_, _,_, _,_, _,_

4、。,答案,峰林,溶蚀洼地,孤峰,落水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2.下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多选) A. B. C. D.,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点一 认识喀斯特地貌,答案,3.一般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加到原来的24倍。据此判断,我国什么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典型?说明你的理由。,答案,答案 南方地区或西南地区。因为南方和西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化学反应速率快,石灰岩被水溶蚀的快,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也就典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点一 认识喀斯特地貌,4.事实上,图示地貌在我国_地区分布广泛,南方地区因为_(岩石)分布很少,而没有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图中属于

5、淀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_ (填写数字)。,答案,云贵高原,石灰岩,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点一 认识喀斯特地貌,1.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2.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形态及其成因,读图,回答13题。,1.影响图中地形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答案,解析,解析 图中反映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情况。该地貌是由于流水侵蚀可溶性岩石形成的。,2.甲地的主要岩石类型为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片麻岩,答案,解析,解析 形成喀斯特地貌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3.关于甲地区地貌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答案,解析,A.该

6、地地质运动活跃,岩石裂隙发育 广泛 B.该地地表水缺乏,利于该地貌的形成 C.该地生物生长旺盛,不利于该地貌的 发育 D.该地地处亚热带,高温有利于地下地貌的形成,不利于地表地貌的发育,解析 岩石裂隙发育广泛有利于该地貌形成;地表水缺乏,不利于该地貌的形成;生物生长旺盛和高温都有利于该地貌的发育。,近年来,桂林市积极打造生态旅游新品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保护理念,桂林的旅游随之不断升级,并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下图为“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图”。,探究点二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根据桂林的地理位置推测桂林的气候特点,说出这种气候对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作用。,答案 桂

7、林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期。降水多,有形成喀斯特地貌的物质基础;气温高,水对石灰岩的化学溶蚀速度快,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快速形成。,答案,2.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点,说明这种地形特点对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作用。,答案 桂林地区东部、西部、北部山岭环绕,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这种三面高、中部南部地势低的特征,有利于地表水的汇集;地形坡度大,有利于地表水的快速流动,有利于促进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答案,近年来,桂林市积极打造生态旅游新品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保护理念,桂林的旅游随之不断升级,并将在2020年

8、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下图为“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图”。,探究点二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3.云贵高原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分析这种岩石对桂林山水的形成起到的作用。,答案 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都很好,极有利于流水对岩石的溶蚀,并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答案,近年来,桂林市积极打造生态旅游新品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保护理念,桂林的旅游随之不断升级,并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下图为“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图”。,探究点二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4.推测附近地区植被的丰富程度,并分析植被在桂林山水的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答案 以山

9、地为主的地形,温暖多雨的气候,会形成茂盛的植被。茂密的植被有大量的根系,枯枝落叶腐烂后会形成有机酸,根系也会分泌有机酸,融入水中后加大水的溶蚀力,加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答案,近年来,桂林市积极打造生态旅游新品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保护理念,桂林的旅游随之不断升级,并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下图为“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图”。,探究点二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5.桂林山水为什么被评为“中国最美喀斯特景观”?,答案 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桂林是世界喀斯特峰林、峰丛地貌发育最典型、最精彩、最具观赏性的地区,造就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胜景。,答案,近年来,桂

10、林市积极打造生态旅游新品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保护理念,桂林的旅游随之不断升级,并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下图为“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图”。,探究点二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桂林“山水”成因分析,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它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的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等密切相关,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成因如下表所示:,桂林“山水”成因分析,读下面人民币版面图案,回答46题。 4.此人民币票样,展示的是我国何处景观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长白山天池 D.黄山,答案,5.该地景观的主要

11、成因是 A.冰蚀作用 B.流水溶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答案,6.该地貌景观是由于 A.地球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而形成 B.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 而形成 C.地球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 而形成 D.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相互作用而形成,答案,解析,解析 图中所示为桂林的峰林地貌和漓江。喀斯特地貌是在一定的气候和生物等条件下,水对岩石的溶蚀及淀积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大气、生物、岩石的相互作用。所以说喀斯特地貌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达标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地

12、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准噶尔盆地,答案,解析 图中表示的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1,2,3,4,5,解析,2.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件关系不大 A.岩石条件 B.生物条件 C.土壤条件 D.气候条件,答案,解析 喀斯特地貌与岩石、生物、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与土壤条件关系不大。,1,2,3,4,5,解析,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答案,3.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1,2,3,4,5,解析,解析 据图可知

13、,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地貌发育为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说明地貌发育为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项正确。,1,2,3,4,5,4.石林地貌发育过程中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 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 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解析 石林地貌分布区会形成地下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地表水流失快,故地表水资源贫乏,A项错误; 地形变得崎岖,不利于交通建设,B、C项错误; 石林地貌特殊,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D项正确。,答案,1,2,3,4,5,解析,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图乙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资料图,试判断其气候

14、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答案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温和湿润,雨热同期。,1,2,3,4,5,解析,解析 从图乙中的最冷月气温判断为亚热带,再从降水集中在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1,2,3,4,5,答案,(2)根据图甲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答案 喀斯特地貌。,解析 根据图甲中的经纬度判断为我国的云贵高原,再结合图例中碳酸盐类岩石的符号判断其在本区有广泛的分布,从而确定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1,2,3,4,5,解析,答案,(3)描述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答案 地表崎岖破碎,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解析 喀斯特地貌成因可结合当地气候、地形、河流、岩石条件等方面来回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云贵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来分析回答。,1,2,3,4,5,解析,答案,解析,1,2,3,4,5,(4)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现象,试分析其原因。,答案 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多岩溶洞穴,明暗河相连,地表水渗漏严重,地下水丰富;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地表水容易流失。,解析 可联系喀斯特地貌多岩溶洞穴、地下暗河等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