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形象之景物形象学案(学生)讲解

上传人:xia****ai 文档编号:140888375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4、形象之景物形象学案(学生)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4、形象之景物形象学案(学生)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4、形象之景物形象学案(学生)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4、形象之景物形象学案(学生)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形象之景物形象学案(学生)讲解(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一切景语皆情语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学案(教师)【学习目标】1、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 2、积累诗歌相关意象的内涵【学习难点】 积累诗歌相关意象的内涵一、概念1、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1)物象:写景借景抒情 (2)景象:写物 托物言志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异同:(1)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2)异: A、借景抒情的“景” 指

2、自然风景;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诗 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B、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 怒、乐、哀、愁等)。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 表达一种思想、志向。3、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4、景物类型:(1)景物描写(季节、时

3、令、地域等)(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3)色彩描写二、基本思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读诗文找意象析词语悟情感赏技巧三、试题类型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四、 意象与意境:1、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中写了哪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分析】先想到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

4、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再想到啼鸟:欢快的气氛 风雨:无情的风雨 落花:实让人惋惜最后总结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这就是意象!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 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象的根。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惜” 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5、2、 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象+境+情=意境 意象: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四、 题型解析:(一) 第一种类型: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概

6、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范式】这首诗通过意象的刻画,描绘出图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感情。例题1、 (07四川) 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分析】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 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氛围 处境:行人 羁旅 抱病 独苦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怀乡之思,和对身体病痛

7、、羁旅漂泊的愁苦和无奈。例2 新晴野望 (作者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分析】列举景物:空旷的原野、明净的空气、河边渡头 、城门楼、村边的绿树,银白色 的河水、青翠的峰峦 、初夏田间的农忙情景 分析氛围:清新明净、秀丽、明朗 抒发情感: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例3、(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作者 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捻(nin):持取,捻弄 上阙的

8、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即时演练】 1、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2、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意境术语举例】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

9、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可两两组合的词组】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 (二) 第二种类型:提问方式 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提问变体 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手)法。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看描景的角度: 如高低、俯仰、远近;听觉、触觉、视觉等的变化2、 看写景的方法: 修辞(比喻、比拟、夸张),表现手法(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白

10、描与细描、侧面描写)3、 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比如: 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愉悦的的B、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痛苦的例1 绝 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答: 例2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11、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答: (三) 第三种类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2、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3、描写某一景物有何好处?【景物描写的作用】1、渲染气氛、烘托心情2、含蓄地表达感情(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以景结情,含蓄隽永)3、衬托人物气节、性格、或品质(常见于咏物诗)4、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交代时令、地点、环境)5、奠定感情基调 【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06辽宁卷)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12、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荦lu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答: 2、 南乡子 (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1)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答: (四) 第四种类型 情与景关系题思路:关系 + 内容 + 气氛 + 情感 (关系) (描写) (营造) (表达)情景关系: 1、触景生情、 2、融情于景,景情交融 3、以景衬情 (.正衬: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

13、写乐情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4、以景结情【答题示例】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请从 “情”与“景”的关系入手对这首词作分析。答: 设题方式多样,万变不离其宗(1) 形象(含意象、意境、感情)方面 诗歌中的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如古诗中常见的有较为固定寓意的意象有:梅、兰、竹、菊、松、柳、莲、月、浮云、西风、夕阳、长亭、小园、泉流、西楼、鸿雁、寒蝉、蟋蟀等。 直接问:第几句、第几联或整首诗创造了什么

14、意境(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爱国忠君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出世隐居之念、闲适恬淡之情、谪臣忧国、义士忧民、逆旅孤怀、征夫思乡、怨妇悲秋、少女怀春、相聚之欢、离别之苦、反对战争、向往和平、斥责暴政、歌颂仁政、追求自由、控诉压迫等)? 侧面问: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是这首诗的关键,为什么?你如何评价作者的思想? 五、 即时练习: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7广东)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答: 2、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

15、后回答问题。(6分)(07浙江卷)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1) 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16、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06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答: 4、 西 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答: 5、(2004年广东卷) 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

17、,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I)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答: 7、(04年福建卷) 秋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问题: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 8、阅读下面两首古诗,

18、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 宋 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答: 9、 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问: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答: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2005年山东济宁模拟)渭川田家 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答: 11、阅读下面一首诗,

19、完成后面的问题。(2005年全国卷)雨后池上 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 1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诗紧紧围绕诗题“小池”来描写,取景别致,试作简要赏析。答: 参考答案 五、 题型解析:(二) 第一种类型:例题1、 【分析】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 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氛围 处境:行人 羁旅 抱病 独苦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怀乡之思,

20、和对身体病痛、羁旅漂泊的愁苦和无奈。例2 【分析】列举景物:空旷的原野、明净的空气、河边渡头 、城门楼、村边的绿树,银白色 的河水、青翠的峰峦 、初夏田间的农忙情景 分析氛围:清新明净、秀丽、明朗 抒发情感: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例3、【参考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即时演练】 1、【参考答案】A、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远离家乡,在月落、鸟啼、霜满天的秋夜,独自坐在渔船里面对江边的枫树、渔火、听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B、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C、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的羁旅之愁。2、 【参考答案

2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B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 第二种类型:例1 答案: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幽美的风景画。画面的近处,两个黄鹂在碧绿的翠柳中婉啭 鸣唱;远处,湛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悠然自飞;高高的山巅,积着一片皑皑的白雪;门前的江边停泊着一只只从远方来的帆船。前两句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

22、的广阔。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 例2 【参考答案】(1)从写景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地面转到天空。(2) 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 (三) 第三种类型: 【答题示例】1、【参考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交待了时间、地点、环境,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幽明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远离世俗名利的精神境界。(3分)2、

23、【参考答案】 (1)借景抒情,用烟、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2)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此处以景结情,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从而将思乡之情表达的更为悠长。 (四) 第四种类型 情与景关系题作) 苏轼 【答案】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或“以乐景衬哀情”)。上片描写了清明之际的春景:“风细”“柳斜”“春水”和春“花”,描绘了一幅“春未老”的美好春景,营造了一种幽美明净的意境。下片抒发了由此景引发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春虽未老,人却因无法回家而充满了无奈和苦涩的“思乡”之情。六、 即时练习: 1、【参考答案】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24、2、【参考答案】燕子 兴亡3、【答案】:(1)晚:归艘、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4、【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5、【答案】(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

25、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6、【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鸣”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感情)。7、【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清空幽眇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8、【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

26、是静景。(1分)9、 【答案】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上联是静景,下联是静景。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10、【答案】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11、【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12、【答案】用“眼”形容泉小,用“无声”说明流细,“尖尖角”说明荷叶初出,也突出了小蜻蜒为小动物。作者所选景物小巧天真,别致有趣,动静结合,令人神怡。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