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课程代码00266(理论)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4088691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课程代码00266(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课程代码00266(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课程代码00266(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课程代码00266(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课程代码00266(理论)(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 课程代码:00266(理论)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1. 课程性质社会心理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基础教育(中文方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一方面能够了解目前国内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建树,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诠释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理论论辩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更好的进行工作、学习、人际交往、沟通、管理等方面的活动。2. 课程特点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学科。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

2、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这些研究主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又通过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获得研究结论,因此此课程一方面具有深厚而严谨的理论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对人类社会行为问题研究的理论深度,另一方面又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管理、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并且结合社会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进行工作,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 课程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研究主题,理论构架和研究成果等。一方面要将所学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与其他心理学知识融会贯通,另

3、一方面能够利用所学社会心理学的知识解决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做好社会工作与管理、社区建设与服务获取必要的知识本领,并为以后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2. 基本要求 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系统掌握人际关系、社会知觉、社会动机、社会感情、社会态度、群体心理等研究主题。通过社会心理学的学习,熟悉传播、经济、宗教、人格培育、心理健康等应用领域中社会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1学习本课程主要涉及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因此,应尽可能地在先修或自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4、。2本课程将为有关基础教育方面的课题打下必要的基础。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导论 社会心理学学科特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特点,能够深入认知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脉络,社会心理学在日本、中国研究的主题,以及文化、社会因素对社会心理的作用。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知识1. 识记:社会心理概念(比个体更高的社会层面上揭示人的本质,是人类文明中的一种精神性存在)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08年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发表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为标志)社会心理学的两种研究传统(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

5、会心理学)2. 理解:为何说文明是社会心理的内核?社会心理学早期是如何对群体进行研究的?3. 应用:请结合你对中国人性格的认识,分析文化、社会因素对社会心理的影响作用。(二)次重点知识1. 识记:杨国枢的社会取向论(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和他人取向)2. 理解:为何说社会心理学能够显现“人是社会动物”、“人是社会关系体”这种特性?沙莲香对中国民族性研究中出现的“心理反差”现象3. 应用:请通过某些社会问题,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中“善”的理念对于社会心理生活的重要性。(三)一般知识1. 识记:差序格局(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连晕一般,由自

6、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2. 理解:日本人根性研究3. 应用:试用差序格局理论谈谈中国人注重“关系”的现象。第二章 研究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熟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熟练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等。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知识1. 识记: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确定研究问题,查阅参考文献,研究设计,数据的分析整理,做出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等)实验法(被试,主试;因变量,自变量,额外变量;实验组,控制组等)调查法(访谈和问卷)观察法(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2. 理

7、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无关变量不易控制,期待效应,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等)无结构访谈与结构化访谈了解问卷设计的原则(理解性、准确性、客观性、选择项排他性)3. 应用:试谈谈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二)次重点知识1. 识记:研究的信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研究的效度(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包括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前者指研究结论能被有把握解释的程度,后者指研究结论能被推广到研究情境以外的程度)2. 理解: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者的哲学基础、研究方法、解释过程有何区别?3. 应用:何为心理测量的信度与效度?分析影响信效度的因素,提出提高测量信效度的方法。试

8、分析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三)一般知识1. 识记:随机抽样(总体中的每一个抽样单位被抽中的概率是相等的)双盲实验(主试和被试都不清楚实验的有关目的和内容)2. 理解:霍桑效应(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现象)罗森塔尔效应(他人的期待会使暗示成为现实)3. 应用:试用霍桑效应说明在进行社会心理学实验时,无关变量如何不易控制?对此有何对策?试用罗森塔尔效应说明研究者本身对研究结果的期待如何影响研究结果?对此有何对策?第三章 人际关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东西方文化视野下对人际关系的研究。了解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际冲突和人际

9、合作。了解影响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的因素。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知识1. 识记:人际关系(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的最基本维度(情感的亲疏,地位的尊卑)斯坦伯格的爱情三元论(亲密、激情和承诺)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场景的人越多,则出现救助行为的可能性越小)2. 理解: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类型(既有关系与交往关系,情感关系、工具关系与混合关系,家人关系、熟人关系和生人关系,核心区、可靠区及有效区。)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正面的互动,相似性和互补性,相貌)亲密关系的特征(相互依赖、共同活动、自我与密切伙伴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交往动机转变、亲密感、承诺)

10、3. 应用:通过学习旁观者效应后,假如某次你处于困境中需要别人的帮助,你会如何处理?(二)次重点知识1. 识记:社会测量法(定量了解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及每个成员的人际关系状况)社会交换理论(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交换关系中的个体会评估自己和他人在贡献和收益两方面的相对大小,试图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自我表露(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曝露给对方,自我表露是衡量人际关系的一个有效指标)工具性侵犯行为(侵犯作为理性计算的一种手段,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攻击他人)2. 理解:了解阿特曼等人的社会渗透理论,能够用此理论解释人际关系发展的过程(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

11、交往阶段)人际冲突的层次(特定行为,关系规范,个人性格与态度)冲突五阶段模式(潜伏、知觉、感受、外显、结果)影响合作的因素有哪些?(关系的持续,相互回报,增加识别对方行为的能力,信任,保证对关系的控制力)引起侵犯的原因(反击、工具性侵犯、本能性侵犯、挫折引起的情绪性侵犯、模仿引起的侵犯)对侵犯行为的应对(不侵犯别人权力的前提下维护自己的权利)3. 应用:试用社会交换理论来说明地域差异、性格特征、相似性等如何影响人际吸引。试用冲突管理模式(竞争、回避、顺应、妥协、合作)来解释跨文化管理中的冲突化解。(三)一般知识1. 识记:曝光效应(熟悉会提高人们对被熟悉对象的评价)得失效应(决定对赞美者的喜欢

12、程度的,不只是赞美的总量,还有赞美的变化量)利他行为的四个特征(有益于他人,自愿,不求回报,具有自我牺牲)2. 理解:囚徒困境(了解“重复囚徒困境”下,人们相互合作的可能性)同理心利他主义假说(巴特森提出,我们帮助他人取决于我们是否感同身受。否则会以交换心态看待帮助行为)了解导致关系退化的影响因素(空间的分离,朋友交替,不喜欢对方行为或人格上的某些特点;交换回报水平的变化,妒忌,对第三方关系的不能容忍,泄密,不主动提供帮助等)3. 应用:试分析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进化、社会交换、内部回报、社会规范等),谈谈如何促进社会利他行为的产生?第四章 社会认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如何

13、认知自我和他人。了解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作用。了解自尊是如何建构的。了解对他人如何形成印象,以及形成刻板印象的优缺点。了解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以及我们如何对事件进行归因。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知识1. 识记:自我概念(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的认识集合,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自尊(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印象形成的一些规律(中心特质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归因(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基本归因错误(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观察者倾向于

14、做内部归因,而行动者倾向于做情境归因),其原因(行动者较注意周围环境,观察者更注意行动者;观察者对行动者的过去了解少,只注意现时现地,而行动者对自己的过去了解)自我服务归因偏差(把功劳归因于自己,把失败归因为情境的倾向)2. 理解:社会知觉(人对各种社会性的人或社会群体的知觉,包括四个方面,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自我知觉(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可分为两个部分,即自我概念与自尊)自我概念的形成(他人反馈,反射性的评价,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社会比较)自尊的建构(生活中的成败经验,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自己的内部标准)3. 应用:试分析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个人经验,社会学习

15、)?有何优缺点?(便于记忆存储和提取,易形成偏见)如何改变刻板印象?(二)次重点知识1. 识记: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某一领域的能力的评价)狭义的社会认同(个人的行为思想与社会规范或社会期待趋于一致,有三个层面,即价值认同,工作认同和角色认同)库利的“镜中我”( 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对自我的观念。)自我监控(是一种人格特征,指个体对社会情境 需要及据此采取相应的行为的敏感性及灵活性。高自我监控的人常根据社会情境的需要采取相应的行为,而低自我监控的人则根据自己内心的态度及自己的性格而行动。

16、)2. 理解: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马西亚的认同发展(两个心理社会指标:危机,承诺;四种状态:认同成功,认同延缓,认同封闭,认同混淆)社会认同的动机(提高自尊,提高认知安全感,满足归属感,寻找存在的意义)文化认同(个体将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和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文化认同的基本过程(文化比较,文化类属,文化辨识,文化定位)3. 应用:试谈谈目前中国人的自我认同与文化自觉。(三)一般知识

17、1. 识记:控制源(内控和外控)习得性无助(个体把失败归于内部、稳定且普遍的因素时,就会产生结果不可控的期望,从而出现动机水平下降及抑郁、无助的情绪。)2. 理解:自我认同的四种理论视角(心理动力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基模理论)希金斯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前者指我们想成为的人,后者指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成为的人,当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产生差距时,个体会产生抑郁;当实际自我与应该自我产生差距时,个体会产生焦虑)归因理论(海德、韦纳成就归因模型、凯利三维理论,反常条件关注模型,顺序阶段模型,对应推理理论)3. 应用:了解处于自我美化和自我提高动机时,分

18、别会采用何种社会比较策略。试举身边事例阐述之。第五章 社会动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主要的动机理论,包括本能论、习性论、性欲力学说、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类型说等,以及心理学对成就动机、亲和动机和权力动机的相关研究。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知识1. 识记:动机(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过度辩护效应(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成就动机(个体为了取得较好成就,得到既定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亲和动机(个人要与他人在一起,或者加入某个团体的需要)权力动机(个体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支配地位的需要)2. 理解:亲和动机

19、的心理基础(本能与后天习得)有关成就动机研究的东西方文化差异3. 应用:过度辩护效应对我们采用奖赏措施有何启示?(二)次重点知识1. 识记:个人取向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由个人决定,选择何种行为达成目标也由自己做主,成就行为的效果由自己评价,个人对成就的价值观念的内化程度高)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强调个人的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由他人或所属团体决定,选择何种行为达成目标也由重要他人或团体决定,成就行为的效果由他人或团体评价,个人对成就的价值观念的内化程度低)焦虑亲和假说(由焦虑导致的恐惧是促使人们结群的原因,有过不安经历的人,其亲和倾向更强)2. 理解:麦独孤的本能论(以遗传本能和相应的情绪

20、以及后天形成的感情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行为学说)劳伦兹的习性论弗洛伊德的性欲力学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奎尔的动机类型说3. 应用:劳伦兹所提出的关键期概念,对幼儿教育有何启示?(三)一般知识1. 识记:内在动机(对某种活动感兴趣,活动本身成为人们从事该活动的推动力。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由三种内驱力引起:好奇,好胜和互惠)外在动机(个体参与某种活动不是基于对此活动的兴趣,而是因为外在的奖赏或压力。)2. 理解:动机的性质(完整性,指向基本需求,动机既具有文化普适性又有文化特异性,多样性,动态性等)权力的特点和类型3. 应用:根据动机的性质,从遗传和社会学习两方面谈谈动机是如何产生的?第六章 社会感情

21、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有关社会感情的理论建构,包括情绪心理学、心理治疗学派以及社会学的观点等。认识基本的社会情绪,以及对社会情绪如何进行管理。认识基本的社会情感,了解中国的人特殊情感,以及现代中国人的幸福感。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知识1. 识记:社会感情(社会群体内部普遍存在的,能够相互传染并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群体共有的心理体验和社会知觉,包括社会情绪和社会情感)社会情绪(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各种情境的知觉,通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复杂而又相对稳定的态度体验,其对个体或全体产生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社会情感(社会群体所共有的,对事物稳定、深刻、持久

22、的体验和感受)詹姆斯朗格情绪理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是身体变化的结果)情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组织之间关系,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分为五种能力:了解自己,驾驭情感,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幸福感(定义,特征,测量方法)2. 理解:社会感情的整饰性具有哪些群体功能(允许行动具有连续性,建立群体团结,指出地位差异)社会感情的特点(群体性,共同性,社会影响力)个人感情与社会感情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社会情绪的区别和联系3. 应用:对社会情绪而言,试说明如何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试谈谈对虚拟网络情绪如何情形有效的管理?(二)次重点知识1. 识记:社会情绪管理的含

23、义(社会行为中个人情绪的控制与自我管理,对社会情绪的敏感、认知和疏导)情绪管理的3W理论(WHAT 什么情绪,WHY为什么,HOW怎么办)变革型领导理论(智力刺激和个体化关怀)情绪丘脑说(身体变化与情绪体验受丘脑管制)2. 理解:情绪二因论(生理反应先于情绪,是情绪的起因)认知评估理论(个体的认知解释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反应)心理治疗学派对感情的理论解释(心理动力学派,行为学派,理情学派,完形学派)社会学对感情的理论解释(突发性,整饰性)3. 应用:对个人情绪而言,试说明如何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三)一般知识1. 识记:集体恐惧(含义,类型)集体敌视(含义,类型)集体欢乐(含义,类型)情绪混淆(易

24、受他人情绪影响)情绪疏离(不易受他人情绪影响)社会激情(社会群体爆发出的一种强烈的社会情绪,受特定社会事件的刺激,从而导致社会中大多数人或某个社会群体的共同情绪的爆发)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2. 理解:中国人的羞耻感研究中国人的社会焦虑研究幸福感与财富、年龄、人格、健康状况、性别和文化等的研究现代中国人的幸福感调查研究3. 应用:试结合中国文化谈谈如何获得幸福感?第七章 社会态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态度的含义,特点,功能,构成要素,影响因素等。了解态度会如何改变。了解何时态度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何时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态度。了解工作满意度对组织绩效的作用,如何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

25、满意度、工作投入和组织承诺等。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知识1. 识记:态度(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认知不协调理论(这种理论假定当两种想法或信念(“认知”)在心理上不一致时我们就会感到紧张(“失调”),为减少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体验,我们经常会调整自己的想法)2. 理解: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奥斯古德的和谐理论、费斯廷格认知不协调理论、霍夫兰的信息理论)3. 应用:如何用费斯廷格认知不协调理论将学习或者工作的辛苦化为乐趣。(二)次重点知识1. 识记:态度构成的“三要素说”(感情、认知和行为)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2. 理解: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26、经验、群体规范、同化和内化)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3. 应用:如何利用工作满意度使组织绩效达到最大化?(三)一般知识1. 识记:态度的特点(统合性、媒介性、压迫性、有一定强度)态度的功能(调适、自我防卫、价值表现、认知)2. 理解:个人态度与群图态度的区别和联系3. 应用:试思考一下,何时态度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何时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态度?第八章 群体心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群体心理的相关研究,如群体归属感、群体认同感、群体内聚力等。理解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的干扰与促进作用。理解从众现象和服从现象及背后的影响因素。理解因去个体化而导致的反社会行为。了解有关中国民族心理研究。二、考核知识

27、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知识1. 识记:社会促进(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而造成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干扰(指个人在完成某种活动的过程中,因为他人在场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降低绩效的现象)从众(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去个体化(在某些群体情境中,人们更可能抛弃道德约束,以至于忘却了个人的身份,而顺从于群体规范)2. 理解:阿希的从众实验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3. 应用:试思考一下,影响从众的的因素有哪些?(群体规模、群体一致性、凝聚力、地位、公开的反应、无事前承诺、个性、文化等)试思

28、考影响去个体化的因素有哪些?(群体规模、匿名性、唤起、弱化自我意识等)(二)次重点知识1. 识记:群体归属感群体认同感群体内聚力(多数群体成员凝聚为一体,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动的心理结合力)2. 理解:集群行为的特征(自发性、狂热、非常规、短暂)紧急规范理论3. 应用:沙赫特有关群体内聚力和工作效率的研究对我们提高群体凝聚力有何启示?(三)一般知识1. 识记:群体的特征集群行为的过程(高度的刺激和暗示、情绪感染、激发)2. 理解: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中国人的双重认知取向3. 应用:结合中国文化思考沙莲香所提出的人本意义的人性观和人文意义的人性观之间的关系第九章 传播与社

29、会心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传播活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了解传播主体是如何对信息进行选择性接触、注意、理解和记忆的。了解传播过程中的主体以及讯息、环境等相互影响,使得原信息不断被削皮和磨尖。了解舆论、谣言、时尚等传播活动的社会心理机制。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知识1. 识记:传播(通过语言、姿态、表情等各种符号传递或交换知识、意见、情感、愿望等信息的社会行为,传播试图与他人分享消息、思想和态度,建立与他人的认同和共鸣)削平现象(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会按照自己的心理需求或认知理解删除信息中他认为不合理的部分,使信息便于传递和吸引人)磨尖现象(接受者再传递信息时,保留自认

30、为有益、有关的信息部分)2. 理解:传播的特点(互动和关系,传递和共享,动态的过程)信息接收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心理反应差异(获取信息的方式,对信息源的态度)3. 应用:试用巴特利特有关记忆误差的实验研究说明受众在接收信息时如何进行削平和磨尖处理的?(二)次重点知识1. 识记:场(传播过程中的社会文化背景)选择性的接触、注意、理解和记忆2. 理解:五W模式(谁who,说了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说to whom,有什么效果)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有一定场域,双向互动)系统模式(人与情境,人与讯息彼此相互影响)3. 应用:试说明传播者和受众对信息的选择

31、性如何影响着他们对信息作出不同的处理?(三)一般知识1. 识记:舆论(大家共同关心的有争议的问题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的众人对于某些社会事件的一致反应和判断)谣言(某些人或团体、组织、国家,根据特定的动机和愿望,散布的一种内容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根据的、通过自然发生的、在非组织的连锁性传播通路中所流传的信息)2. 理解:时尚流行的特点时尚流行产生与传播的基础(物质生活、闲暇、大众传媒)舆论的形成过程(舆论客体的出现,主体对舆论客体的认知,众多的个人意见在表达与交流中会集,社会公认)谣言产生的原因(社会发生变化,面临危机,社会内部结构紊乱)“沉默的螺旋”理论3. 应用:试分析时尚产生的

32、心理机制(求新,伸张自我,表现地位个性,希望自由,模仿,趋同心理等)试分析当社会发生重大事件时,如何防止谣言的传播?第十章 经济心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经济心理的含义,经济心理学的发展脉络,经济心理学的研究主体。了解中国人经济心理的特殊性,中国人的基本经济观念。熟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心理与现象。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知识1. 识记:经济心理(经济行为的心理准备状态以及对经济行为的主观解释,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经济行为的动力和阻力)经济心理学的诞生以塔尔德的经济心理学为标志。2. 理解:拖累托的谨慎投机维度研究(将人们对待不确定性的态度分为两个理想类型,定期储蓄的享

33、用者和投机者,前者厌恶不确定性,后者追求并充分利用不确定性的好处)简述经济心理学的发展脉络3. 应用:试选取某个当前经济心理学的前沿问题研究,结合身边实例进行阐述。(二)次重点知识1. 识记:有限理性理论(西蒙提出,在真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获得的信息的有限性,以及人们心理资源本身的有限性,他们做出的决策只是一个相对满意的决策,而不是最优决策)4. 理解:经济心理病理学(相对于经济行为的常态来说,可能存在一些非常态的经济行为,对这些非常态的经济心理病例现象的研究成为经济心理病例学)前景理论(人们所面临的是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作出的决策通常遵循哪些原则,在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又容

34、易产生哪些认知上的偏差,从而直接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选择)3. 应用:经济心理研究的主题有哪些(基本经济观念的研究,决策,信任,创新,消费者心理学,经济心理病理学等)(三)一般知识1. 识记:水齐脖子理论(中国农村人口就像一个长久站在齐脖子深的河水中,只要涌来一阵细浪,就会陷入灭顶之灾)2. 理解:试理解中国人经济心理的特殊性(农业文明,差序格局,人口过剩,以士大夫为首的社会纵向结构等)试从客观制约条件与主观心理模式来说明中国人的预期时限现象。阐述中国人的基本经济观念(预期时限与理性的不同类型,中国人对未来的看法,实用理性)5. 应用:试举例说明中国人的一些特殊的经济心理现象(消费量入为出,

35、投资保守与激进并存,信任有限,工作敬业,对待公私的态度等)第十一章 宗教心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宗教的心理学意涵。了解有关宗教皈依的概念和模型。了解相关的宗教行为和宗教情感。了解华人的宗教心理特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知识1. 识记:宗教的心理学意涵(更强调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在宗教生活中的意义,并把信仰者的主观性的宗教感受和宗教体验视为宗教之最本质的东西)皈依的内涵(五种模式,从没有信仰到接受信仰,在同一宗派信仰内信仰程度的加深,在同一宗派内改变归属的门派,改变信仰宗派,放弃信仰)2. 理解:罗弗兰德的皈依模型(七个条件,紧张经验的持续,浸淫在宗教倾向的问题解决观点

36、里,由此而将自己界定为宗教追寻者,在生命的转折点上遇到某个宗教团体,与该宗教团体之间形成人际网络或者原本即有此人际网络的存在,对于该宗教团体的负面阻力并不存在,与该宗教团体展开密集的互动)行为主义对宗教的观点(将宗教看作是一整套公认的形态,把宗教行为看作是“刺激反应”机制的深层结果)人本主义对宗教的观点(认为宗教是人格完整、精神完善、自我升华的基础,是制约人类之整体性的因素)3. 应用:无(二)次重点知识1. 识记:心理紧张理论(皈依的发生,是由于心理上的剧烈痛苦、混乱、绝望、冲突、罪恶感、和其他类似的心理困扰引起的)突发性皈依与渐进性皈依2. 理解:超个人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

37、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将自我与个人以外的世界和意义联系起来,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3. 应用:无(三)一般知识1. 识记:宗教祈祷的类型(请愿式与感恩式,客观祈祷与主观祈祷)宗教情感的内涵(与宗教信仰相联系,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及其象征物所产生的一种体验。在宗教环境中培植,在宗教礼仪中逐渐熏陶出来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2. 理解:宗教情感的表现形式(六类,对神灵权威的敬畏感,对神灵万能的惊异感,对神灵存在的依赖感,对神灵审批的罪恶感,对神灵交往的神秘感,对宗教理想的虔诚感)宗教情感的发展阶段(阶段一,宗教情感的紧张状态;阶段二,宗教情感的高潮状

38、态;宗教情感的相对平静状态)宗教情感的特点(对特殊的宗教信仰对象的倾向性,常有一个从消极转为积极的过程)华人宗教信仰的特点(有条件的,累加的,神明是互换的)3. 应用:无第十二章 人格培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人格的内涵,特点。了解人格的认知、生理、社会文化差异。了解基本的测量人格的方法。了解人格培育的影响因素。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知识1. 识记:人格(自然与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个体特有模式,这一模式是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统一体,它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心理品质)2. 理解:人格特点(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3. 应用:人格培育的影响因素有

39、哪些?(生物遗传、社会文化、家庭教养、童年经验、学校教育、自然物理、自我调控等)各对人格起何作用?(二)次重点知识1. 识记:认知风格(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方式)冲动型沉思型认知风格(冲动型反应快,精确性差;沉思性反应慢,精确性高)同时型继时型认知风格(同时型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法,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继时型在解决问题时一步步的分析问题,每一步只考虑一种假设,第一个假设成立后再进一步考虑第二种假设,环环推出问题的结果)2. 理解:什么是认知风格?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哪几方面?3. 应用:无(三)一般知识1. 识记:思维

40、风格(人们所偏好的进行思维的方式)心理自我管理理论的含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管理,需要有一个管理机构,这一管理机构发挥功能的不同形式就构成了各种各样的思维风格),心理自我管理的功能(立法型、执行型、审判型),心理自我管理的形式(专制型、等级型、平等竞争型、无政府型),心理自我管理的形式(全局型、局部型),心理自我管理的范围(内倾型、外倾型),心理自我管理的倾向(保守型、自由型)气质(表现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具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41、2. 理解:人格的问卷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中国青年性格问卷)人格的投射测验(罗夏克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法)3. 应用:无第十三章 心理健康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知识1. 识记:心理健康的含义(个体能适当的评价和接受自我,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既能适应自己所面临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现实环境,又能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的人格特征;同时具有良好的自我节制和调控能力,并在认知功能、情绪反应和意志行为方面都能处于比较积极的状态)2. 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生物方面,遗传、病菌病毒感染、化学物品中毒、严重躯体

42、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颅脑外伤等;心理方面,心理冲突、挫折、心理应激、特殊的人格特征等;社会方面,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早期教育和家庭环境、生活事件等)3. 应用:试用身边实例分析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讲究心理卫生,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二)次重点知识1. 识记:心理应激(个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在觉察到客观要求和自身应对能力之间不平衡时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应激源(机体内、外环境向有机体提出的适应或应付的要求,并可能导致心理应激的紧张性刺激物)生物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和社会文化应激源应对方式(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超出了

43、自身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环境要求做出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2. 理解:应激的中介因素(认知评价、心理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3. 应用:试谈谈有效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控制或消除应激源、增强主体对心理应激的抵抗能力、药物应用与心理治疗)(三)一般知识1. 识记:心理冲突(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2. 理解:心理异常(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主体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应)常见心理异常的种类(六类,行为和人格偏离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特殊意识障碍;轻度心理异常;心身障碍;大脑患病及躯体缺陷引起的心

44、理行为异常;严重的心理异常)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精神分析、行为、人本主义、认知治疗、系统家庭治疗、森田疗法等)3. 应用:无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

45、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二、教材1、指定教材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沙莲香主编,。2、参考教材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戴维迈尔斯著,第八版。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

46、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

47、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课时7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11

48、) 社会心理与社会文明2) 社会心理学早期形态的学科意义3)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4) 社会心理学在亚洲62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征2) 定量研究的设计3) 定性研究的设计4) 研究样本的选取与测量工具的使用631) 人际关系概述2)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3) 关系应对性与协调性641) 社会知觉2) 对人知觉印象形成3) 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4) 社会认同及群体认同5) 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651) 社会动机研究意义2) 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3) 几种主要的社会动机661) 社会感情概述2) 社会情绪3) 社会情感671) 社会态度极其形成2) 态度变化理论3) 态度的应用研究工作态度68

49、1) 社会群体概述2) 几种群体现象3) 集群行为4) 民族心理研究691) 社会心理是传播活动的基础2) 舆论、谣言、民谣与社会心理3) 时尚、流行与社会心理6101) 经济心理研究和它的发展历程2) 经济心理研究的主题3) 中国人的经济心理4111) 宗教的心理学意涵2) 宗教经验3) 宗教情感4) 中国人的宗教心理4121) 人格的界定2) 人格差异3) 人格的测评4) 人格的培养6131) 心理健康概述2) 心理应激与社会支持3) 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4合 计72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

50、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5%、理解为 25 、应用为 5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六、题型示例(样题)一、名词解释1. 基本归因错误2. 社会促进二、简答1. 简述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 简述阿希的从众实验三、论述1. 通过学习旁观者效应后,假如某次你处于困境中需要别人的帮助,你会如何处理?四、案例分析案例1: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发生一起劫案,一位22岁的打工青年在看到有人持刀行凶的时候挺身而出,赤手空拳与歹徒搏斗,不幸被刺身亡,而犯罪嫌疑人潜逃。然而,这起令人感动的事件背后却隐藏着这样一个冷冰冰的事实“当时围观的人特别多,大家看歹徒手持尖刀刺倒一老一少后,都不敢上前,整个犯罪过程当中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忙。”试列举社会心理学相关概念或理论分析题中现象。(概念或理论不得少于2个,列出概念或理论,解释含义,分析与题中案例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