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数学教学设计正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0866185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6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如何写数学教学设计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如何写数学教学设计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如何写数学教学设计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写数学教学设计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写数学教学设计正文(5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如何写数学教学设计正文第一篇:如何写数学教学设计怎样写好教学设计南昌市朝阳小学 朱林内容提要:教学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前的关键,做为一名青年教师应注重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应认真、详细的备好课,教学设计是教师对上课前的预设,是课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教育永远是一个不断寻找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过程,这需要反复钻研、实践和总结。教学设计是指导我们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比就是这盏明灯的灯油,好的“灯油”才会让灯更亮。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内容,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通过实践后取得教学的成效才更香甜,更耐人寻味!本文着重从教学设计的格式、方法等方面简明扼要地叙述四个环节。写数学教学设计的点

2、滴体会教学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前的关键,做为一名青年教师应注重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应认真、详细的备好课,教学设计是教师对上课前的预设,是课前准备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环节:一、 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材分析包括:1.知识的生长点和链接点,即学生已学过什么,把握知识的迁移,本节课知识对下一阶段学习有什么作用;2.解读教材,安排了什么内容,有几个例题,各有什么作用。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维目标。它们的格式和范畴主要有:(1)知识与技能目标,一般以知道什么,能怎样的形式写。(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通过什么方法达到何种目的的形式写。(3)

3、情感与态度目标,一般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比如:学生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的什么兴趣以及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制定目标时应该注意措词的把握,比如由浅及深的四个层次:认识(知道、了解);理解;掌握(会、能);比较熟练。学情分析包括:1.新旧知识会产生怎样的冲突,会有怎样的飞跃与发展。2.从学生年龄特征进行归列,小学生主要以直观思维、形象记忆为主,他们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还处于初级阶段,应相应地组织教学。3.针对学生感到难的地方采用什么方法。此外,本环节还应有教学重难点和教具准备。重点一般就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地方,教具准备老师常用的有小黑板和多媒体,学生准备的学具

4、也应写明。二、教学过程,通常有这四个环节:复习导入、教学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认真细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这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下面具体介绍这四个环节应注意的事项。1.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如果是起始性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所创设的情境要富有数学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复习旧知时,要考虑以什么样的形式完成,是让学生独立做,还是合作完成,且习题要有针对性;讲评时,是集体订正还是互相对照。此外,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应突出强调,这样才更好的为本节课的新知做好铺垫。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备课时应注意书上小精灵说的话,这是思维的集中点,要足够重视,还有书中的一

5、些符号也要认真揣摩,比如:书上某句话后面出现的省略号,表示这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的地方,从而老师再顺势引出后面的方法和内容。预设的问题要分清主客观性,尤其是一些主观性的问题,应多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几种情况,想想他们可能会如何想和回答。探究方式形式多样,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是动手实践,无论哪种方法都应注意:学生活动时,老师应干什么,适当的巡视和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反馈信息时,老师给予怎样的评价,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引导归纳时应该让学生观察自己操作的东西,并回忆操作的过程,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另外,老师若要增加一些教学元素,一般只能是教法和学法形式上的丰富,不能擅自增加知

6、识点,也许是出于拓展延伸的想法,但这违背了教材编排的顺序,没有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我们应循序渐进,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尺度。3.分层练习,巩固新知。练习主要分三个层次: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老师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可以加上拓展练习,但应遵循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的原则。基础练习一般是书上例题后面的“做一做”和与例题相类似的题目,变式练习主要有判断、选择、改错题,老师根据需要自行改编的习题,综合练习的要求就高了一个层次,一般需要学生整合多个知识点和方法,通过一定程度的思考才能完成的习题。老师设计练习时,应写上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怎样做,适当时候还要给予一些提示明确要求后再动笔做。4.回

7、忆小结,主要是对知识的深化巩固,提炼、归纳出要点,这其实就是一个知识梳理的过程。此外,板书设计应在最后写清知识要点,注明课题和内容的位置。三、设计说明,通常写3个方面:1.课程导入的意图和思路2.新授过程中怎样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每次活动交流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3.练习设计的意图。而且每部分又分为3个层次:理论,可以是具有指导性的教学语录(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指导),也可以用精辟语言叙述的教学方法。怎样做(可以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为什么这样做(应具体说明)做的目的(阐述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寓意)。最后老师还可以提出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和教学思考,也可是反思。教育永远是一个不断寻找明灯指引我们前

8、行的过程,这需要反复钻研、实践和总结。教学设计是指导我们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比就是这盏明灯的灯油,好的“灯油”才会让灯更亮。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内容,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通过实践后取得教学的成效才更香甜,更耐人寻味!第二篇:如何写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内容可以有以下几块 一。基本信息1。课题(教材版本名称、章、节名称)2。作者及工作单位二。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三。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

9、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五。教学重点和难点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一)教学环节(二)教师活动(三)预设学生行为(四)设计意图七。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八。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

10、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第三篇:如何写数学新授课教学设

11、计如何进行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将要进行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的总体设想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它是一个系统性活动,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数学新授课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大致相同,包括:课前系统部分: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课堂系统部分: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新知(思考、研究问题); 应用新知(抽象建构;解决问题); 小结反思(梳理知识,整体构建); 拓展延伸(深化问题,提升能力); 课后提升(布置作业)。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反思。 各环节的内容如下:一、教材地位作用本环节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这一内容说

12、得如何,很好的体现教师对教材理解的程度。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应该理解为这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意义,课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把握教材,然后综合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内容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这样安排的意义。这就要求不仅要描述出该教材安排在哪里,更要分析教材是基于怎样考虑将这一内容安排在这里。在分析教材安排时,应该包括包括:(1)前面已经安排了哪些知识与技能等的基础;(2)本内容包含了哪些内容?相关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与前面内容之间有何关系?对前面内容的总结

13、、拓展或应用;(3)该内容与后学学习的内容有怎样的联系或者在后续学习中还有怎样的发展。2、该内容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技能或者研究方法、将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这些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和终生发展有何重要的作用,1 对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有哪些重要的意义,这一知识对人类生产、科技发展、资源环境等一个或者多个方面有何重要意义。只有分析清楚这些内容,接下来关于教学目标的制订奠定了基础,否者教学目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二、学情分析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教学设计关键一步,教师应该了解本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及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已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

14、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1、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2、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三、确定目标进行数学教学设计之初,教师关注的不是“学生要学什么数学”而是“学生学过这些数学能够做什么”,这就是教学目标。它是设计者希望通过数学数学活动达到的理想状态,是数

15、学教学设计的根本。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的依据,具有引领和指导的作用。设定教学目标的原则1、必须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联系。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的类型,设定学生应该运用的学习技能,认知的过程和需要应用的学习方法,可以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教师在设定目标时,既要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也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3、是目标设定必须具体化、细化,具有可操作性。四、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亦即重点知识。在每课中均处于核心的地位,具有统领性、代表性、典型性等特点。教学难点的确定,应是知识学习与学习方

16、法、技能的训练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最佳契合点。难点不是以知识点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尤其是学生在理解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困难等,确定本课教学的难点问题。五、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活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就应该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来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在“做数学”和“用数学”中发展智慧与能力,教学过程和活动,是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是整个教学设计最具有操作性的一个环节。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程序和环节,也是学生学习和认知的程序和环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还必须关注学生如何学。教学设计要适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

17、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发展的状况与需求,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每位教师都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及采用的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设计也会不尽相同。但无论怎样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活动都应遵循以下原则:1、教学过程和活动的设计、编排,必须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依据,与教学目标相统一。2、在设计、编排教学过程时,应根据自己所教授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必完全拘泥于教科书知识点的体例结构和编排顺序。要根据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3、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资源,尤其是需要学生自己阅读、分析、理解的材料,一定要通过安排学生活动的方式,发挥这些资源

18、对学生学习、认知和训练、掌握学习方法、技能的作用。4、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考虑到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可能性。3 新课导入的设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的一环,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把握得当,那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一)导入的常用教学方法1、以旧引新,复习引入。复习与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识,引出与其密切联系的新知识,这一方法不可拖泥带水,语言应生动简洁2、实例分析,揭示本质。通过一定的实例,对其分析、研究、揭示其深刻的内涵和本质,从而导入新课。如:集合概念的引入、负数的导入等等。3、问题解决,需要引入。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导入新课。4、设障导入,

19、引起重视。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会强化学生的感知。5、比较分析,类比引入。通过相关或相近、相反意义的概念进行新课导入,是新授课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灵活性大,知识覆盖面广,对学生知识积累起承上启下、不断巩固和复习的作用。6、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这种方法,不需要太多的过渡语言,直接切入新课,简洁、明了。这种直接引入课题方法的优点是:学生能明确这一节课将学的内容,将要掌握的重点、难点,以便学生从心理上引起重视。缺点是:课题引入过于生硬,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知识结构、思维品质等,不易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新课导入

20、的教学策略引入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1.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意向是在一定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如在教学相似三解形的引入时,提问学生:不过河,如何测河对岸的树高?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意向。2.提出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导学”的中心在于引导,引在堵塞处,导在疑难处,搞好引导,能有效地促进思维状态的转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在新课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就会引发学生解疑的要求。如在教学负数的引入时,提问学生:1.你有5元钱,还

21、了2元 4 钱,还有多少钱?列式算出。2.你有5元饯,还了8元钱,还有多少钱,列式后能算出结果吗?3.探索、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其进行的过程中就蕴含着很好的思维情境。学生在尝试了探索、发现后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后印象深刻,学习信心倍增,从而能较快地牢固地接收新知识。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课的引入时,先让学生解五、六个一元二次方程,并引导学生列表:各个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X1、X2、X1X2、X1X2,并探索发现其关系。在导入教学的设计中,还应注意:1.自然合理。导入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以一定的积累为基础。2.

22、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得更近。3.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在操作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4.教师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关注。 课堂练习的设计课堂练习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所以,课堂练习的选择是具有与课堂例题相匹配的一类化归题目它不止让学生模仿例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化归的实践,运用化归的思想解决问题,并通过学生的反馈检验教学效果课堂练习的选配,必须目的性明确,化归方向较明显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而且要有一定的梯度,既有让学生可直接模仿

23、的地方,也要有例题引申化归的地方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练习,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在学生学完一个数学新概念或定理后,教师可以针对所讲内容设计一些较简单,又易于区分新概念的练习题,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辨清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这类练习题可以以“是非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出现;练习方式可以边问边答,也可以以笔算形式进行,当堂练习,当堂讨论解决。比如在对顶角中,在学了对顶角定义及性质后,就可以安排如下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若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它们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5 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 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

24、相等。通过这一组问题的师生问答,学生能进一步明确构成对顶角的两个缺一不可的重要条件:顶点相同、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的理解。二是编选变式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三是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先直观后抽象,先易后难,梯变合理,螺旋上升。四是题型要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课堂小结的设计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新课的导入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注重,但课堂小结却为不少人所忽视。往往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例行公事般的草草了事,这样难以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

25、容得以系统概括和深化,更不能诱发学生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晴” 处,它不只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复述,更重要的是对本节课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归纳,它应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在小结时,不妨引导学生说说:今天我们运用了哪些旧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方法进行学习的?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这样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便于建构知识系统,又可从中得到学法指导。在每个环节中又分别分三个部分来设计:教学环节及内容、师生行为(预设)、设计意图及教学活动评测。我认为对教学活动的评测是教师进行活动设

26、计不可忽缺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评测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效果的检测,具有重要的衡量和指导作用。其次,客观科学的评测,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和强化,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评估与检测的设计,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围绕教学目标来检测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基本技能形成状态;二根据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程度与热情来检测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把严谨性和启示性作为检测的重要标准;三是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中6 学生的具体表现来肯定或纠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作为评价重点。四是设计和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来

27、评价和检测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根据学科特征,数学教学活动的检测可分为:(1)数学基础知识的检测,包括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等。这类检测要渗透在每个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纠正,要求严格不留后患。(2)数学基本技能的检测,包括运算能力、判断和辩析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等。这类检测可专项设计小竞赛等活动来进行,要重视对学生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检测。(3)数学综合能力的检测,包括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角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实际中自觉运用数学的意识等。这类检测依赖于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观察和分析,教师要随时向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和机会。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

28、撰写应避免对教学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的再次重复。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当然任何一个考虑全面的教学设计都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来自于课程目标及价值取向的多维性,来自学生主体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同性,来自课程活

29、动的交互性和思维的发散性,也来自评价方式的动态性和数学教材的多样化。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不可能把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一切设计完美,在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出乎意料的情况与干扰。作为教师应该将其视为可利用的因素,充分利用这些不确定性赋予数学课程可持续发展的“余地”,体现数学教学设计的艺术和魅力。7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优秀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轻松走进课堂, 在愉快且又适度紧张中学习(探究),又要让学生带着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在自由自在中研究(学习)。第四篇:如何写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写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作者:孙瑜霞 点击数:186 发布日期:

30、2021/3/22 19:51: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心脏工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效教学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要求教师进行有效备课。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其实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策略。要想写好教学设计,首先得弄清楚以下基本几个问题。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简洁的再现。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

31、,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一)教学任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是教师“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那么现今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二)教学目标对于每一节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

32、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数学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整节课教学活动的归宿,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不同效果的课堂教学。例如,同样的“确定位置”一课,由于两位教师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形成了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基于这一目标,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写有第几列、第几行的卡片,让学生手

33、拿卡片到前面站好,然后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应的位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交流汇报是怎样找到位置的,接着教师揭示第几列、第几行可以用数对表示,并让学生将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最后达成了教学目标。从这节课的目标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认知性教学目标是主体。质朴的教学设计中尽管也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但却造成了学生的单一认知发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更多的探索知识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可以说根本无兴趣可言,更谈不上发展比较、概括、抽象、实践等能力,同样创新意识、应用意识也得不到发展。另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让学生在

34、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该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让学生描述出班级中班长的位置,从而引发矛盾冲突“同一个人的位置,描述的却不一样,怎么办?” 进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那就是)约定同一种方法“确定位置 ”,此时水到渠成,教师揭示:“竖排的叫做列、横排的叫做行”,并将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班级中的行和列,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班长在班级中的位置。教学到这个时候,教师仍然没有指出“班长的位置还可以用数对来

35、表示。”而是将教室里的座位又抽象成了圆圈图,在平面图上认识“列”与“行”,并且师生互动快速记录班级中任意一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真切感受到“第几列第几行”这种记录方法的繁琐,从而又再次产生了学习新知的需求“怎样写简洁?”。学生们大胆的猜测、创造,尽情的表达、交流,这时该教师出场了,教师通过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引出了“数对”,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尽然近乎数学家的思想,由此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极大的学习热情。 在师生共同研究了“数对”的读写方法之后,教师还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教师用手指一个同学,请这个同学用数对说出自己的位置,其它同学判断正误;教师说数对,请坐在相应位置的学生起立

36、,其他学生就用手势判断正误。我们大家不难看出这位老师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课堂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简洁性、唯一性,同时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得轻松、愉悦、主动、兴趣盎然,既掌握了知识,又享受了成功,体验了快乐。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37、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总之,一切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上。(三)教学策略制定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 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 ”的问题。所以,设计者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

38、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真正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这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应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曾经有一位教师是这样组织“求平均数”一课的教学内容。上课开始,把全班男女生各分成3组(男生每组6人,女生每组5人)进行夹玻璃球比赛,由每组的记录员记录比赛的成绩。根据每组夹球的总个数分别评出男女生的冠军组,再从男女生的冠军组中选出最后的赢家。让学生经历从“人数相等比总数公平”到“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的思考、辨析过程,引出新的问题求平均数。教师出示两组夹球情况统计图,在师生共同根据统计图合作探究出求平均数的方法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39、之后,让学生解决两个实际问题:求7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求同学们平均每天的饮水量。之所以如此组织教学内容,是因为教师首先认真地分析了教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图和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利用统计图中的信息,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探索平均数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认识平均数的特征,教材结合“比一比”两个组套圈的情况。根据统计图讨论哪个组套得准一些,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为了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教师没有让学生比较两个组套圈

40、的情况,而是让学生现场进行夹玻璃球比赛,激起学生参与热情。根据最后夹得总数评出总冠军,从而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自然而然引出问题求平均数。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但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还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最大限度地凸显。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41、。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要,我们的课堂不能依附于教学课件,不能被课件所牵制,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所以在设计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四)教学过程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怎么样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五)教学评价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

42、果进行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既有课堂上的应用练习,也有结合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访谈,作业分析等。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教学效果的评价在加深对学生了解,分析评价的同时也让教师自身总结了教学经验,使今后在教学实践中少走弯路,又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1)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 (2)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4)教学策

43、略(或学法指导):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5)教学过程;(6)教学反思、评价。(1)书写的形式。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一般文本形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表达思想和具体的内容,信息量大,但不宜直观地反映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表格形式能够比较简洁、综合地体现教学环节,教学诸因素的整合。因此,我们认为,或者以表格书写,或者将文本和表格书写形式合二为一,后一种方式是比较理想的呈现,采用文本形式书写前端分析,教学过程则一般以表格形式书写,从而组织成为一篇教学设计方案。(2)教学设计书写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展现,所以不拘

44、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3)教学反思评价作为教学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设计内容和形式应该根据需要而定,如果为了同行间探讨、交流而进行设计,则应选择较为详细和较强的理论展现为主要内容和相应的形式,如果是教师本人为了作为上课前对课的理解和策划,则可以相对淡化理论色彩并简化分析要素,更多地关注过程方法策略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的设计。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多元化和创新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三、教学设计的特点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写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还要注意以下

45、特点: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 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 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 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第五篇:如何写教学设计如何写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简洁的再现。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一)教学任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

46、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二)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47、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三)教学策略制定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1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 。4教学媒体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

48、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五)教学设计自我评价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

49、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二、教学设计书写 1书写内容及步骤(1)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 (2)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兼顾;(4)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5)教学过程;(6)教学反思、评价。2书写说明(1)书写的形式。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 一般文本形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表达思想和具体的内容,信息量大,但不宜直观地反映教学结

50、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表格形式能够比较简洁、综合体现教学环节教,学诸因素的整合。因此,我们认为,或者以表格书写,或者将文本和表格书写形式合二为一,后一种方式是比较理想的呈现,采用文本形式书写前端分析,教学过程则一般以表格形式书写,从而组织成为一篇教学设计方案。(2)教学设计书写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展现,所以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3)教学反思评价作为教学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设计内容和形式应该根据需要而定,如果为了同行间探讨、交流而进行设计外,则应选择较为详细和较强的理论展现为主要内容和相应的形式,如果是教师本人为

51、了作为上课前对课的理解和策划,则可以相对淡化理论色彩并简化分析要素,更多地关注过程方法策略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的设计。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多元化和创新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三、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我们用表格形式将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介)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 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构思要“巧”是教学设

52、计的“翅膀”;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定义国内学者的界定:“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归纳以上的观点,对教学设计的一般定义描述为:以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采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体系,

53、整合教学策略和制定解决方案,开展评价活动和试行解决方案、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工作和方案的有序过程。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2. 教学设计的特点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系统理论把事物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它要求人们着眼于整体,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例如相对于一堂课来说,不仅要考虑这堂课中的各个要素,把它本身作为整体来看待,同时,还要考虑这堂课与本单元教学甚至本课程教学的关系。所以,教学系统作为一种“人为系统”,其本身是分层次的,而且由于参照点不同,系统的构成也是灵活多变的。当我们把

54、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时,系统教学设计主要是从“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这一视角来看待其整体优化问题的。系统教学设计有利于保证真正从行动上落实教学系统的整体观念,克服以往的局部改革对旧教学机制触动不大的缺陷。系统教学设计致力于设计、开发、利用及评价恰当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因而,“为学习设计教学”这一当代杰出教学设计理论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的名言,正是人们长期以来对学与教关系加深认识的总结。系统教学设计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或业绩行为发生的持久变化,这一变化既体现为过程又反映在结果上。“学习过程”遵循着一系列复杂的身心内部加工,诸如产生警觉、知觉选

55、择、复诵强化、编码组织、提取回忆、执行监控、建立期望等;“学习结果”则是身心状态的积极转变,例如认知完善、情感陶冶、态度转变、动作精致、交往和谐等;两者共同构成了学习的内部条件。教学不仅仅体现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活动(劳动)性质,更重要的是,教学是人们精心创设的环境,通过外部条件的作用方式,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内部过程的有效发生和学习结果的达成。因此,学习的内部条件(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与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共同决定了学习者的发展潜力。然而,教学本身却是围绕着学习展开的,教是为学服务的。为学习设计教学即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把学习与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

56、、以教促学。系统教学设计中的“系统”一词,既有着眼整体、统揽全局的意思,也包含有条不紊、合理有序的内容。所谓重视教学活动的循序操作,就是要突出教学在促进学习过程中的程序化与计划性。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上课、评(价)课、说课等一系列教学工作中都应有相对明确的操作程序和基本要求。这些程序和要求有些是同教师以往的经验积累相吻合的,或者他们在实践摸索中已经知晓;有些则是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技术、传播理论等多学科数十年研究得出的尝试性结论,它们往往需要广大教师,特别是那些有经验的教师敞开心胸去认真倾听和择善而从。人们不能把循序操作看成是对“教无定法”的否定,当然也不是让人死守教条、刻板行事,而是强调

57、教学外部条件应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系统教学设计虽然以学习者为焦点但丝毫不意味着教师学素养高低与学习结果无关。恰恰相反,与以往的做法相比较,系统教学设计把教学成功的基础建立在教师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和技术化之上。通过系统教学设计的实践,能够指导帮助教师目标更明确(知道要做什么)、程序更清晰(知道应怎样去做)、针对性更强(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和灵活性更大(知道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下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从这个意义上说,系统教学设计对于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普遍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是一条现实合理的途径,也是较为理想富有实效的“名师工程”,由此推出一大批合乎规范、质量稳定的教学新人,缩短从“新手”

58、到“专家”的转换时间,减少失误,少付代价。在这个基础上,每一位教师都可能随着经验积累与个人风格的形成,逐渐达到教学上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因而,系统教学设计在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上具有“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双重效能。教学目标是指某一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的预期状态。根据系统教学设计的逻辑,教学始于问题,问题则表明现状(教学开始前)与预期状态(教学结束后)之间存在的差距,有差距也就是有学习与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了要把教学大纲作为依据,认真钻研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之外,更重要的是应对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进行评估和分析。需要评估是寻找教学起始点与教学终结点之间的差距大小;需要分析

59、则是对已确定的多项需要加以筛选班别,列出一种或几种需要作为优先考虑满足的需要。从需要出发确立目标意味着对学习者进入某一教学活动时的起点行为进行细致分析。当学习处于一个连续环节时,学生的起点行为实际上就体现为对新任务掌握起重要影响的先决知能、情感条件。无论是从认知学派或是主张建构主义的情境学派观点来看,起点行为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彼此依存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起点行为是做出需要评估的基本依据之一。如果人们仅仅以本(教科书)为本、以纲(教学大纲)为纲开展备课和上课,忽略从学习者的需要特别是起点行为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那就势必会造成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为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实际上都不能完全确定

60、学习者具体、准确的学习需要。根据学习者的需要确定目标之后,还要考虑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实际上,这往往是指把教学目的、意图、范围、领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目标或业绩目标。也就是说,应当按照期望学习者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结果的方式对教学目标做出具体说明。这种说明常常包含了行为(做什么?)、条件(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标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三种成分的句子陈述。从系统教学设计的观点看,只有这些具体目标得到事先确认之后并让学习者在教学开始前心中有数,才能凭借教学条件引发与强化预期的行为,才能够保证教师在教学中严格贯彻教学意图,随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教学目标大而无当、笼统宽泛可以说是以往教学中

61、一直存在的重要缺陷,貌似完美完整的教学目标实际上不能保证教学措施得以有效落实、教学结果得以精确检测。教学任务分析要求把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即终点目标分解为若干个过渡目标或从属技能、过渡目标本身之间的关系又怎样、过渡目标又以哪些先决条件习得作为支撑。换句话说,教学任务分析是要查明新学习本身以什么样的逻辑顺序体现层级关系或组成关系,并以哪些原有的知识技能作为先决条件。显然,教学任务分析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由上而下”地逐级排序,由此对学习过程的开展进行“层级分析”、“程序分析”或“归类分析”,从而确定“可能的教学起点” 。将来的实际教学过程遵循着任务分析中确定的路径“由下而上”地逐

62、级达标。两者之间的互逆关系表明教学任务分析通过理清目标序列和层级,为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依据。如果说教学目标是确定“教什么”,那么,任务分析则是把握“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并指明应“怎样去教” 。由此可见,任务分析是教学过程的“路线图”,绘好这张图有赖于教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确定具体清晰的终点目标。为了达成终点目标,学生必须先掌握哪一个过渡目标?为了掌握这一个过渡目标,必须先知道什么或先会做什么?逐级推演,一直到找出全部过渡目标和先决条件为止。按照终点目标过渡目标先决条件的层级进行排序。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途径才能最有效地达成每一项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起点行为确定“可能的教学起始点”。从

63、以上操作中可以看到,教学任务分析比以往单纯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做法更为周到、详尽和科学。7.系统教学设计在学习归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类教学”原则从“为学习设计教学”这一基本观念出发,系统教学设计确定了“不同的学习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条件”新思路,亦即“分类教学”的原则。所谓“不同的学习”,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分析对学习的类型做出归类。这种学习类型显然不只局限于辨别学科内容或教材内容(诸如语文中的阅读理解或数学中的“二项式定理”等等),而是在此基础上做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抽象。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理论家越来越倾向于将学习任务的类型划分为:言语信息(陈述性知识)智力技能(程序性知识)认

64、知策略(策略性或情境性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社会交往等诸种领域如果在备课中一旦能够确定以教材内容或学科内容为载体学习任务属于哪一种或几种类型,那么,教师就可以据此设计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环境促使学习有效地发生。没有进行合理的学习归类,就会导致教学无的放矢或失之笼统。强调“学习归类”,既可以改变以往学科间互相隔阂、联系薄弱的缺陷,又可以为不同类型学习结果之间的转化、迁移、渗透提供保障。如何保证全部教学行为都能够不脱离教学目标呢?系统教学设计认为行为目标与教学结果检测项目之间必须有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一个行为目标至少应有一项检测项目加以落实,必要时常常用几项检测项目(不同类型、不同形式)检查一个行为目标。再加上讲解实例、课内尝试练习和回家练习作业的心选择,系统教学设计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建立了可靠的监控调节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系统教学设计倡导者所津津乐道的一句格言“为检测而教”,就丝毫不带有“应试教学”之嫌,反倒证明这是在教学中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或全面质量控制思想的生动体现。传统教学(设计)在质量监控方面显得软弱无力,往往只是到了检测实施之前再来考虑检测项目,或者是因为没有明确具体的行为目标,检测项目选择的主观随意性很大。传统教学在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