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为了忘却的纪念》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40845854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为了忘却的纪念》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为了忘却的纪念》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为了忘却的纪念》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为了忘却的纪念》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为了忘却的纪念》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为了忘却的纪念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了解文中涉及的典故,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分析忘却”与“记念”的关系,体会作者悲愤交加的感情。 3.感受柔石、白莽的形象,分析文章反映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悲愤交加的感情和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印象中的鲁迅先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目光凌厉,高冷逼人;其实鲁迅先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和蔼温暖,心有阳光。我们印象中鲁迅先生的文字像一把匕首毫不留情地插入敌人的心脏,其实鲁迅先生的文字像阳光如

2、雨露似春风鼓舞了每一位向上向善的中国人。一篇为了忘却的纪念让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真挚的情怀。 二、课前预习 1.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1902年去日本学医,鲁迅一生追求民主,用手中的笔为武器,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旧势力斗争,不畏强暴,铁骨铮铮;同时又十分热心帮助提携年轻人。鲁迅在自嘲里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1919年到1936年间,他陆续创作出版了

3、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其中,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鲁迅的小说取材于当时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散文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平易晓畅,风趣生动。 鲁迅名言 1.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种财富。 2.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3.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4.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5.其实地

4、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 7.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2、题目解说 “忘却”,摆脱悲哀,为了忘却意为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记念”,记住愤怒,不忘先烈。二者合起来,其含意为:对烈土最好的纪念是化悲痛为力量,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继续战斗。 3、写作背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疯狂地进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速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被捕;同年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国民觉反

5、动派设在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淞沪警备司令部。噩耗传来,鲁迅先生作诗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对刽子手的愤怒,后又接连撰文控诉反动派的罪行,并在由他主持编辑的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上刊登他参与起草的两篇宣言和他撰写的柔石小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两文,同时在“左联”机关刊物北斗创刊号上选刊了珂勒惠支的木刻作品牺牲作为无言的纪念。1933年2月7日8日,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又写了这篇纪念文章。 4、资料链接 “左联”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鲁迅为旗手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的组织,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左联”及其成员借助文学阵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

6、“围剿”;在文学创作上以题材的广泛、主题的深刻、情节的生动和丰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北斗是“左联”的主要刊物。1936年初,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自动解散。 “左联五烈士” “左联五烈士”同于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除殷夫外,其余四人均为共产党员,李伟森还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 “左联”五烈士被害:1931年2月7日,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等五位左翼革命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同时杀害于上海龙华。 宁死不屈的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浙江宁海人。明朝学者、文学家、思想家。自幼聪明好学,长大后拜大儒宋

7、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常以宣明仁义治天下之道、达到时世太平为己任。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就出自方孝孺之手。建文四年(1402)5月,燕王攻进南京,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朱棣。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朱棣命他为自己草拟即位诏书,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吧,诏书我绝不能起草。”终被朱棣下令车裂于市。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慷慨赴死。 向秀和他的思旧赋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魏晋时期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散骑常侍等职

8、。 思旧赋这篇赋体文是向秀为怀念嵇康和吕安所作,分为“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当时的朝政把持在司马氏手中,朝野一旦出现反对的声音,必定会遭到打击报复。为避祸,向秀写思旧赋正文极简短,仅156字,只字未提好友因何而死,而只是以“李斯东门黄犬”的典故来隐喻好友是死于黑暗的政治。向秀以含蓄的笔法,表述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曲折地表达自己哀伤激愤之情,同时也十分隐晦地表达了对当时政治黑暗的控诉。 三、读课文合作探究 任务探究一 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任务设计 1、读课文,概括五部分的主要内容。并概括写作特色。 第一部分:写与白莽的交往,交代写作的目的。 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略写冯铿。 第三部分:白莽柔石

9、被捕 第四部分:狱中的情况和遇难,我的境遇和心情 第五部分:抒发悲愤之情,表达坚定的信念。 写作特色:以柔石白莽为主,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记叙、议论、抒情结合。 2、材料是片段式的,作者如何巧妙的组织在一起的。 鲁迅把他和五位青年作家的交往作为线索,把本来散乱孤立的材料组织在一个整体中。 第一部分写与白莽的交往,引出柔石;第二部分写柔石,引出冯铿;第三部分写托柔石送书给白莽;转入第四部分他们一同被捕受害,再补写李伟森胡也频。整篇文章环环相扣,紧密无隙。体现线索明晰,重点突出的特点。 3、标题中忘却何以又记述往事,怎样理解“忘却”和“记念”之间的关系? “忘却”和“记念”的意思相反,看似对立,实

10、则统一。 “忘却”是“记念”的目的。写文章怀念、痛悼五位革命青年;写文章“记念”是为了“忘却”减轻甚或摆脱精神的重压和情感的折磨,化悲痛为力量。 “忘却”是为了更好地“记念”:“夜正长,路也正长”,长时间的悲痛对驱散漫漫长夜无益,不如摆脱精神和情感的包袱,轻装“赶路”,投入战斗,完成烈士未竟的事业,这样才是对死难者最好的“记念”。 任务探究二 鉴赏人物形象 任务设计 1、读第一部分,根据鲁迅的记述,主要写与白葬的几次交往。 由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引出与白莽的三次交往。 白莽送书。“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外貌)。白莽送译稿。“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前两次主要笔墨用在对两次见面

11、之间的看稿与通信的记叙中。白莽出狱。大热天,他“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白描)。 2、白莽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纯朴、率真、乐观。第一次会面后,给鲁迅写信说“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经过鲁迅回信解释,他便不存芥蒂,接受赠书,并送译诗给鲁迅,说明他敏感、率真;第三次见面的衣着及见面就告诉鲁迅自己“是一个革命者”,说明他的纯朴、乐观。 爱憎鲜明。他故意将“国民诗人”译为“民众诗人”,因为他憎恨国民党反动派,因而连“国民”两字也觉得讨厌,不愿意用来称呼自己喜爱的诗人。 3、为什么写白莽遇难时作者引用了彼得斐的诗? 引白莽自己翻译的诗来纪念白莽,这是最好的一种纪念

12、。白莽热爱彼得斐的诗,翻译彼得斐的诗,而且用自己的革命实践,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表明他忠于这崇高的信念。鲁迅先生用这种方式表扬白莽为自由而战、为自由献身的精神。 4、怎样理解柔石的“迂”?为什么在纪念文章里说他“迂”? 答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究。第一问,结合文中作者对柔石言行的回忆展开分析;第二问,可从具有这样性格特点的柔石被反动政府残杀这一结果入手,探究作者的意图 “迂”本义指“迂腐”,有一定贬义色彩。然而,作者写柔石的“迂”既与本义有一致地方,更有较大差别。 柔石的“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硬气”。自己认准的路,明知吃亏也要走到底。革命文学的道路上

13、,柔石的“硬气”表现为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没有钱借钱也要做印本;一旦决定改变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他就不惜放弃熟悉的一套,不怕从头学起,不知困难为何物。 二是善良、单纯。对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还缺乏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他很单纯,“相信人们是好的”,对鲁迅“人心惟危”的一些说法,他“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神态、语言);在跟鲁迅一起走路的时候,“简直是扶住我”(细节)。 三是跟女性一同走路,过分拘谨,。与女性一同走路,就是敢了,还要拉开距离。思想性格有拘泥保守的一面。 原因:鲁迅写柔石的“迂”,一面饱含着浓浓的喜爱之情,写出了柔石的可爱;一面又毫不留情地指向反动政府残害这样

14、单纯、质朴、善良、忠厚的青年,这样的政府该是多么黑暗、残暴的政府啊! 5、记述柔石时忽想起方孝孺,有何用意? 方孝孺那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敬仰和赞颂。 鲁迅用来与柔石的精神作比,交代了柔石“迂”和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硬气”的性格特点。 揭露国民党政府如朱棣一样,滥杀无辜。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青年的罪行。 任务探究三 探究作者“悲”“愤”交织的感情 任务设计 读课文,找出议论、抒情句,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1、“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 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15、。”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悲愤”,悲哀和愤怒。鲁迅悲哀的是自己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愤怒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青年的血腥屠杀。“忘却”,是暂时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 2、“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概括每联的内容? 一、二句写作者全家的艰难处境,概写了作者长期辗转的战斗生涯。三、四句写人民的 深重苦难,概括了人民群众所遭受的苦难生活,又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根本原因。五、六句写作者积郁在胸的万丈怒火,表达了对死难者的深切哀思。七、八句写作者的愤慨之情,揭示现实的黑暗。 3、

16、文中“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中的许多内容在课文中多处地方有所表述,试举出有关 语句加以印证理解。 首联“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中“挈妇将雏指文中“这一夜,我烧掉了朋友 们的旧信札,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个客栈里”,写“我”保存实力的“逃走”。颔联“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中“慈母泪”指文中“不几天,即听得外面纷紛传我被捕,或是被杀了”“连母亲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写母子情。颈联“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中的“朋辈成新鬼”指文中“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冕了”,写烈士遭难。尾联“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中的“无写处”指文中“

17、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写黑暗统治。 4、得知柔石等被害的消息,作者仅用“原来如此”表达怎样的情感? “原来如此”短短四个字,表达出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卑劣凶残地杀害革命青年的无比愤慨。句中的惊叹号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愤怒与震惊,省略号则包含了难以尽述的愤恨以及对死者的无尽的痛惜与怀念。 5、怎样理解文中三个典故?(试举其中一例加以分析) 答题思路 引用三个典故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内蕴,对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中心题旨,起了极好的作用。 引用向子期思旧赋 晋朝向秀作思旧赋,纪念因不满司马昭集团统治而被杀害的好友嵇康、吕安,表明对 黑暗政治现实的极大不满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向秀以含蓄笔法

18、,只字未提好友死因,只用简短笔墨曲折表现哀伤愤激之情。 借典故,将自己当时的处境和心情与向子期相比,意在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与司马氏政权样,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没有言论自由,“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稍有不慎,即招杀身之祸。懂得了“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 引用“高僧坐化”典故 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是“谁也不明白”;秦桧杀了岳飞 后还要捉拿与岳飞有关系的道悦,只因为道悦说了一句真话,反动派抓了柔石又要捕鲁迅,因为一个“明明白白”的印书合同。这就暗示,国民党反动派的滥杀无辜与秦桧没有什么两样。更为深刻的是,鲁迅在这里对道悦是持批判态度的,他并不像道悦那样束手待毙,

19、而是“逃走”,保持实力,继续战斗,体现了顽强的“韧”的精神。 6、第五部分连用“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三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作用? 采用排比,和本文开头“两年以来,悲愤时时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相呼应,把自己的处境和烈土的遭遇对照着写,深刻地表达了对烈士的怀念和无法抑制的悲愤。 7、“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 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分析这句话含义和表达情感? “夜”象征反动统治的黑暗与残酷;“路”指革命者与反动统治作斗争的征途;两个“正 长”说明革命者必须进行长期的艰苦斗争;“不如忘却”是指要摆脱悲哀,继续战斗

20、;“总会有 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 四、写作特色总结 炽热的激情犀利的匕首 记叙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写作的重点放在对事实的记述上,在记述事实时,融进自己的感情和议论,或用概括的文字,从思想意义和感情上作画龙点睛的点染。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柔石与他关系最密切,在文中占的篇幅最大,白莽次之。至于冯铿等三人,或未见过面,或虽见面而不熟悉,便略写。对柔石和白莽,又注意抓住最能体现这两位革命青年思想风貌的细节或“小事”来写。 征博引,借古讽今。 作者借用方孝孺、向秀思旧赋、说岳全传高僧坐化等典故。借古讽今,使文章的爱憎情感得到极大的增强。 五、主题归纳: 通过悼

21、念刘和珍,深刻揭露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痛斥走狗文人造谣 诬蔑爱国青年的无耻卑劣,高度赞扬爱国青年临危不惧、团结友爱的高尚品质和殒身不恤的爱国精神,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呼唤民众牢记血债,激励猛士要奋然前行。 六、作业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 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沉痛纪念的刘和珍、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又何尝不是中国的脊梁呢?假如他们其中的一位要参与“中国的脊梁”评选活动,你会选谁?请为他(她)写一段推荐词。 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