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培训资料PPT48页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0812575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化生活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培训资料PPT4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文化生活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培训资料PPT4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文化生活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培训资料PPT4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培训资料PPT4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培训资料PPT48页(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文化生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三单元课标学习和教学探讨课标学习和教学探讨2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一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一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二本单元的结构二本单元的结构三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三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四第六课省指导意见学习和教学探讨四第六课省指导意见学习和教学探讨五第七课省指导意见学习和教学探讨五第七课省指导意见学习和教学探讨3一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一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是什么是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 怎么看怎么看 怎么办怎么办文化定位文化定位 文化理解文化理解 文

2、化认同文化认同 文化选择文化选择文化一般文化一般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侧重中国传统文化侧重中国传统文化侧重中国当代文化及建设侧重中国当代文化及建设 以以“文化一般文化一般”(一、二单元)(一、二单元)为铺垫,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为铺垫,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进而认同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进而认同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三单元),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三单元),是进行是进行“文化选择文化选择”(四单元)(四单元)的前提。的前提。在全书中承上启下,是在全书中承上启下,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全书的核心内容。第三单元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精神”,具体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具体到中华民族

3、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揭示中华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揭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揭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揭示民族精神的当代意义及其在新示民族精神的当代意义及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发扬光大。所要的时代背景下的发扬光大。所要解决的是如何看待中华民族的传解决的是如何看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统文化和民族精神。4二本单元的结构二本单元的结构博大精深:成就魅力,特征之二博大精深:成就魅力,特征之二 (异彩纷呈)(异彩纷呈)源远流长:独特历程,特征之一源远流长:独特历程,特征之一 (长寿延续)(长寿延续)第六课第六课 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 (感性层面(感性层面纵、横)纵、横)弘扬培育

4、:理解重要,立足实践弘扬培育:理解重要,立足实践 (为什么,怎么做(为什么,怎么做)基本内涵:爱国主义为核心基本内涵:爱国主义为核心 (实质是什么)(实质是什么)第七课第七课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理性层面(理性层面实质)实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三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三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观点:中华文化有独特的发展历程,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化有独特的发展历程,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

5、远流长、绵延不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多元一体,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多元一体,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基本概念:基

6、本概念:文化根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根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时代意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表现时代意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表现 6第六课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7四第六课省指导意见学习和教学探讨四第六课省指导意见学习和教学探讨 第六课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标内容:课标内容: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

7、力之中。辨析中华文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辨析中华文化的区位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展化的区位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的重要标识。通过通过“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化”两个框题,展示和分析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所取得两个框题,展示和分析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展现出来的神奇魅力,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的成就和所展现出来的神奇魅力,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之情。8第六课第六

8、课 第一框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9第六课第六课 第一框第一框 省教学指导意见省教学指导意见基基本本要要求求1 1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 2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3 3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源远流长”的见证。的见证。4 4理解包容性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包容性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5 5懂得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理。懂得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理。发发展展要要求求结合我国某一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

9、分析,加深对中华结合我国某一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加深对中华文化文化“源远流长源远流长”的理解,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的理解,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说说明明不作要求的内容:不作要求的内容:汉字的字体。汉字的字体。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0第六课第六课 第一框第一框 教学要点教学要点古代辉煌的历程古代辉煌的历程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近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薪火相传,一脉相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从

10、未中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仅有)。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仅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只

11、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1第六课第六课 第一框第一框 教学设想教学设想 运用探究和展示手段,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历程,运用探究和展示手段,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历程,探寻中华文化探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源远流长”的事实、原因、曲折、振兴。的事实、原因、曲折、振兴。立足于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思考年青人的责任。立足于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思考年青人的责任。文字、史书典籍的介绍及展示的资料要为文

12、字、史书典籍的介绍及展示的资料要为“源远源远流长流长”服务。服务。通过对近代中华文化衰微与振兴的介绍,懂得创通过对近代中华文化衰微与振兴的介绍,懂得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重点是重点是“源远流长源远流长”。难点是。难点是“包容性包容性”,对,对“包容性包容性”要做一定的分析讲解。要做一定的分析讲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2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儒学宗师孔子儒学宗师孔子 追溯、比较世追溯、比较世界古代文明界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古老文明思考思考:中华文化怎样才能再续辉煌?我们年

13、青人的责任是什么?中华文化怎样才能再续辉煌?我们年青人的责任是什么?第六课第六课 第一框第一框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案例引入案例引入:古州窑国宝瓷古州窑国宝瓷古代辉煌(教参古代辉煌(教参*图片)图片)探究探究 理念理念 展示展示甲骨文到楷书甲骨文到楷书春秋春秋到县志到县志 探寻、追究中探寻、追究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华文化的生命力 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源远流长”的见证的见证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魏源的魏源的海国海国图志图志;中共中央;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文化建政治局研究文

14、化建设;浙江加快建设设;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大省近代中华文化衰微近代中华文化衰微与救亡图存的奋斗与救亡图存的奋斗 国衰文化衰国衰文化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再创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华文化新的辉煌 13第六课第六课 第一框第一框 关注问题关注问题1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没有中断、薪火相传。没有中断、薪火相传。(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埃及文化)经历衰微、重铸辉煌。经历衰微、重铸辉煌。(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冲击;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冲击;马克思

15、主义的传入)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史书汉字;史书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汉字和史书;特有的包容性汉字和史书;特有的包容性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4第六课第六课 第一框第一框 关注问题关注问题2 2、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历程:殷周(发源)历程:殷周(发源)春秋(初步形成)春秋(初步形成)秦(促进)秦(促进)汉(进一步发展)汉(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宋元明(延续)明清(面临冲击明清(面临冲击)。认识:综观曾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认识:综观曾与中华

16、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湮灭了,有的中断、沉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湮灭了,有的中断、沉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从未中断。一个民族的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从未中断。一个民族的文化,深刻影响着民族的心理、性格和精神世界。一个民文化,深刻影响着民族的心理、性格和精神世界。一个民族的文化越是经久不衰、丰富多彩,越是富有开放性和进族的文化越是经久不衰、丰富多彩,越是富有开放性和进取性,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就越强大,中华文化就取性,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就越强大,中华文化就是具有这样特质的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是具有这样特质的文化。

17、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5第六课第六课 第一框第一框 关注问题关注问题3 3、中华文化发展中的磨难与转折、中华文化发展中的磨难与转折 中华文化在它的发展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近中华文化在它的发展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逐渐衰微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的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逐渐衰微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由衰而盛的转折点,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传入是中华

18、文化由衰而盛的转折点,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华文化正续写着更加壮丽的篇章。主义的过程中,中华文化正续写着更加壮丽的篇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6第六课第六课 第一框第一框 误区提示误区提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籍的延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与史学典籍,有其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与史学典籍,有其

19、合理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理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史书典籍的出现,能够使大量的历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史书典籍的出现,能够使大量的历史经验、资料史实记载流传下来。验、资料史实记载流传下来。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增强对自身文化

20、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7第六课第六课 第一框第一框 误区提示误区提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 2、全盘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就是、全盘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所谓“求同存异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谓“兼收并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里指的是批判的吸收

21、。对不同学说之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里指的是批判的吸收。对不同学说之间的包容、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包容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间的包容、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包容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包容,都是对其合理、积极部分的包容,不是全盘照搬。包容,都是对其合理、积极部分的包容,不是全盘照搬。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包容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所在,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所在,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所在。深的原因所在。1

22、8第六课第六课 第二框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9第六课第六课 第二框第二框 省教学指导意见省教学指导意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基基本本要要求求1 1知道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作用。知道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作用。2 2把握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形成的因素及发展的态势。把握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形成的因素及发展的态势。3 3了解我国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贡献。了解我国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贡献。发发展展要要求求分析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理解分析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理解“博大精深博大精深”的中华的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

23、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而成的道理。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而成的道理。说说明明1 1不作拓展的内容不作拓展的内容: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2 2不作要求的内容:不作要求的内容:我国各地区文化的区域特征。我国各地区文化的区域特征。20第六课第六课 第二框第二框 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发展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作出了巨大贡献。一

24、方水土,一方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凝聚力)的文化底蕴和凝聚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1第六课第六课 第二框第二框 教学设想教学设想 探究和介绍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并对其进探究和介绍我国古代文学艺

25、术和科学技术,并对其进行恰当的定位,体现我国古代文化的成就。行恰当的定位,体现我国古代文化的成就。比较区域文化的特征,探寻形成的因素及发展的态势。比较区域文化的特征,探寻形成的因素及发展的态势。展示和介绍异彩纷呈的多民族文化,分析各民族文化展示和介绍异彩纷呈的多民族文化,分析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形成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相互交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形成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而成的观点。融、相互促进而成的观点。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特征、民族特征均是从横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特征、民族特征均是从横向来说明向来说明“博大精深博大精深”,亦可再多几个学生熟悉的角度如:,亦可

26、再多几个学生熟悉的角度如:民俗风情、衣食住行等。民俗风情、衣食住行等。难点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分难点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分析基础上要引伸到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凝聚析基础上要引伸到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凝聚力的意义。力的意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2青铜器不锈、藏药青铜器不锈、藏药之迷、春节的魅力之迷、春节的魅力中华文化的特色中华文化的特色独树一帜,博大精深独树一帜,博大精深践行践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创造中华文化的更加辉煌而努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创造中华文化的更加辉煌而努力第六课第六课

27、第二框第二框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案例引入案例引入:中国申奥的法码中国申奥的法码中国文化(影片)中国文化(影片)探究探究 理念理念 展示展示 三 国 演 义三 国 演 义 、西游记西游记;丝织;丝织物、铁器物、铁器 我国古代文学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对艺术和科学技术对世界的贡献世界的贡献文艺在世界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文艺在世界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苏州庭园、云南石苏州庭园、云南石林、台州林、台州*的不同的不同比较吴越、滇黔、比较吴越、滇黔、家乡文化的差异家乡文化的差异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色地方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色地方文化博大精深的

28、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藏族舞蹈、东北二藏族舞蹈、东北二人转;壮族山歌、人转;壮族山歌、陕北民歌陕北民歌 民族文化与中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由各民族相互交融、相中华文化由各民族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而成。民族文化既有中华互促进而成。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特性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特性23第六课第六课 第二框第二框 关注问题关注问题1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独特作用、重要地位独特作用、重要地位 科学技术:古代贡献与特点科学技术:古代贡献与特点(实用性和整体性)(实用性和整体性)各具风采的地方文化:区

29、域特征各具风采的地方文化:区域特征 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民族特征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民族特征 (书本讲(书本讲4 4点,其它还有很多,如:思想、教育、宗教、天文地点,其它还有很多,如:思想、教育、宗教、天文地理、民俗风情、衣食住行等)理、民俗风情、衣食住行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4第六课第六课 第二框第二框 关注问题关注问题2 2、理解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多元一体”的特征的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

30、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合一,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鉴、相互吸收,既渐趋合一,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文化的丰富色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之所以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博大精深”,还在于,还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它所特有

31、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5第六课第六课 第二框第二框 关注问题关注问题3 3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四个层次去认识)(从四个层次去认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领先地位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 ;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

32、造的辉煌成果;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辉煌成果;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6第六课第六课 第二框第二框 关注问题关注问题4 4、中华文化的载体与基本样式、中华文化的载体与基本样式(文字,史书典籍。文学艺(文字,史书典籍。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地方文化、民族文化)术、科技成就、地方文化、民族文化)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

33、,记载着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史书和丰富成果。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史书典籍,是重视历史经验,保存历史资料的工具,也是中华文典籍,是重视历史经验,保存历史资料的工具,也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古代的科学技术

34、成就,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地方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民族文现。地方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具风采。化,异彩纷呈,各具风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7第六课第六课 第二框第二框 误区提示误区提示 1 1、中华文化是中国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中华文化是中国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是相同的中华文化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中华文化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民族的特点不一,所

35、以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度不同,各民族的特点不一,所以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各民族的文化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的区域特征,各民族的文化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说清不(说清不同。只要说清有区域、民族特征即可,不需详解各文化的特征)同。只要说清有区域、民族特征即可,不需详解各文化的特征)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引、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鉴、相互吸引、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要指(要指出既渐趋融合的趋势)出既渐趋融合的趋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8第六课第六课 第二框第二框 误区提

36、示误区提示 2 2、中华文化是多种民族文化,多民族的文化没、中华文化是多种民族文化,多民族的文化没有共性有共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文化独特的包容性,使各民族在长期相感和归属感,中华文化独特的包容性,使各民族在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共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文化的

37、共性,其精华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性,其精华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先肯定多民族文化是瑰宝,再(先肯定多民族文化是瑰宝,再说清形成共性的原因,指出共性所在说清形成共性的原因,指出共性所在下一课)下一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9第七课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30五第七课省指导意见学习和教学探讨五第七课省指导意见学习和教学探讨 第七课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课标内容:课标内容: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

38、精神的意义。神的意义。在第六课感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础上,在第六课感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精神,领会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精神,领会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感受民族精神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感受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振奋为实现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是社会

39、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设的必然要求。31第七课第七课 第一框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32第七课第七课 第一框第一框 省教学指导意见省教学指导意见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基基本本要要求求1 1懂得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起的懂得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巨大作用。2 2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 3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4 4知道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知道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发展展要要求求增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体会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对中华民族精

40、神的认同,体会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初步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立和中华民族之魂,初步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意识。自强意识。说说明明1 1不作拓展的内容:不作拓展的内容:爱国主义在实际行动中的表现。爱国主义在实际行动中的表现。2 2不作要求的内容:不作要求的内容:民族精神的定义。民族精神的定义。33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伟大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伟大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贯

41、穿于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不同时期,爱国

42、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第七课第七课 第一框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34教学设想教学设想 探究探究“龙的传人震撼都灵龙的传人震撼都灵”之魂,领悟中华文化与民族之魂,领悟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体会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的关系,体会民族精神的作用。展现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展现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与核心,初步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意本内涵与核心,初步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意识。识。展示不同时期爱国主义人物的言行,分析其共性与个性,展示不同时

43、期爱国主义人物的言行,分析其共性与个性,知道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知道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重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探究时可采用分析重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探究时可采用分析归纳法。难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分析贯穿于民族归纳法。难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分析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精神的各个方面。第七课第七课 第一框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35龙的传人震撼都灵龙的传人震撼都灵 中华文化与中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践行践行: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行动中,我们应该怎样做?爱国主义应该表

44、现在行动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案例引入案例引入:“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和神舟飞船和神舟飞船中华民族之魂(组图)中华民族之魂(组图)探究探究 理念理念 展示展示土尔扈特全部归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顺记石碑及史实石碑及史实 土尔扈特东归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精神所展示的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古人名言古人名言红岩回眸红岩回眸 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的核心是什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核心人物:邓小平;钱人物:邓小平;钱学森;方静;姚明学森;方静;姚明

45、不同时期爱国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共同要求与主义的共同要求与不同具体内涵不同具体内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护祖国统一第七课第七课 第一框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36关注问题关注问题1 1、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民族之魂。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是

46、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升华,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升华,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本身也是与时俱进、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本身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产物。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产物。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

47、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第二框内容)(第二框内容)第七课第七课 第一框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37关注问题关注问题2 2、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理解、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理解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

48、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各方面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的各个方面。各方面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什么时期,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一面旗帜。爱国主义的主题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在不同的历史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

49、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第七课第七课 第一框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38误区提示误区提示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矛盾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矛盾 二者并不矛盾。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二者并不矛盾。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建

50、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本质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第七课第七课 第一框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39第七课第七课 第二框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40第七课第七课 第二框第二框 省教学指导意见省教学指导意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基基本本要要求求1 1知道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知道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发展所作的贡献。2 2理解当今时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当今时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必要性。3 3懂得继续丰富和发展民

51、族精神是我们必须懂得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面对的时代课题。发发展展要要求求理解在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理解在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神的重要性、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扬者和建设者。说说明明41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薪火相传,越燃越旺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

52、期)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当前,为什么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当前,为什么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华民族精神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须面对的时代课题)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

53、建设者。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第七课第七课 第二框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42教学设想教学设想 本框教学与本单元的综合探究合并进行,不另安排综合本框教学与本单元的综合探究合并进行,不另安排综合探究学习的课时。探究学习的课时。联系历史教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丰富和发联系历史教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丰富和发展的表现。解决是什么?展的表现。解决是什么?环顾世界状况,说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环顾世界状况,说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解决为什么?解决为什么?面对未来选择,分析面对未来选择,分析“强基固本强基固本”,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成为民

54、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理由。解决怎么办?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理由。解决怎么办?第七课第七课 第二框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43历史教训;不同时历史教训;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表现期民族精神的表现 “回顾历史的教回顾历史的教训训”想想是什么?想想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不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断丰富和发展践行践行:青年肩负青年肩负“强基固本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的文化使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者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案例引入案例引入:中华世纪坛圣火中华世纪坛圣火薪火相传(组图)薪火相传(组图)探究探究 理

55、念理念 展示展示美国的美国的“美国精神美国精神”韩国的韩国的“身土不二身土不二”建设与民族精神建设与民族精神 “环顾世界的沉思环顾世界的沉思”想想为什么?想想为什么?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重要任务作为文化建设重要任务春节与圣诞节春节与圣诞节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 “面对未来的选面对未来的选择择”想想怎么办?想想怎么办?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面对的时代课题神,是我们面对的时代课题第七课第七课 第二框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44关注问题关注问题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

56、重要的是发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主心骨”的的作用。有了作用。有了“主心骨主心骨”,才有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形成共,才有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历史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历史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发扬党在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各国先进文明成果,又要警

57、惕敌对势力对影响。既要借鉴各国先进文明成果,又要警惕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坚持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核心的时代精神。第七课第七课 第二框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45误区提示误区提示 1 1、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千年传统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千年传统之中,是一成不变的一成不变的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

58、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在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个改革的各个时期,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个改革的各个时期,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时间中形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时间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成

59、的优良传统。第七课第七课 第二框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46误区提示误区提示 2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来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第七课第七课 第二框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47

60、6.1古州窑国宝瓷古州窑国宝瓷相关资料链接相关资料链接6.1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6.1儒学宗师孔子儒学宗师孔子6.1甲骨文到楷书甲骨文到楷书6.1春秋春秋到县志到县志6.1魏源的魏源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6.2青铜器不锈之迷青铜器不锈之迷6.2藏药之迷藏药之迷6.2古代铁器古代铁器6.2古代丝织物古代丝织物6.2中国申奥的法码中国申奥的法码6.2苏州庭园苏州庭园6.2云南石林云南石林 7.1“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7.1龙的传人震撼都灵龙的传人震撼都灵7.1神舟飞船神舟飞船7.1土尔扈特东归土尔扈特东归7.1红岩回眸红岩回眸7.1人物追寻人物追寻7.2中华世纪坛圣火中华世纪坛圣火7.2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7.2美国的美国的“美国精美国精神神”7.2韩国的韩国的“身土不二身土不二”7.2春节与圣诞节春节与圣诞节 说明:所选资料包括图片、影片、音乐、文字、网页等形式。说明:所选资料包括图片、影片、音乐、文字、网页等形式。为方便老师们选用,大都以为方便老师们选用,大都以WODWOD文档存盘,可以随便调用。文档存盘,可以随便调用。48再见再见!请老师们多多指正请老师们多多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