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学案

上传人:天****库 文档编号:140759206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最新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习重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皇权与相权矛盾的解决;汉武帝、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教学过程:一、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汉初的王国问题与解决1、王国问题出现的原因: 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逐一剪除的同时,又驻守各地。刘邦借此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但是 矛盾日益激化,诸侯王接连发动叛乱。2、王国问题的解决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1)景帝削藩和平定七国之乱: 年,汉景帝采纳 的建议,开始着手。吴王刘濞借口“ ”,串通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景帝先是诛杀 以求刘濞退兵失败后,以武力平叛,三个月平定叛乱。从此,诸侯王的 、被收归中央。(2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A、措施:汉武帝即位后,实行“ ”,强干弱枝;在十三个州设立刺史,监察地方;酎金夺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影响:积极影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影响: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东汉后期的100多年间,即位皇帝大多幼小昏弱,“代行天威”的外戚和宦官互相倾轧,导致政局长期动荡。(二)唐末五代的地方割据1、唐末:藩镇割据唐朝中叶的 被平定后,安史余部还保留着相当大的势力。唐代宗为求暂时安定,又分封安史降将和带兵平叛的将领为节度使。节度使所辖地区在名义 上是,实际上 ,形成的局面。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唐朝末年,进一步发展。唐朝灭亡后,中原

3、一带先后经历了五个朝代,史称“五代”。同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存在过十个割据 政权,史称“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生活困苦。总结: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是唐末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三)宋朝1、原因:(1)直接原因:为解决 的问题(2)根本目的:加强皇权、巩固统治2、措施:兵、权、钱(1) 收精兵。宋太祖将禁军分别划归互不统属的 等“”统领,但发兵之权归 。这样就实现了 ,有利于。(2) 削实权。宋初削弱了 的权力。为了削弱藩镇的行政权力,政府规定所有州郡 ,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 ,有权向朝廷。宋朝废除了节度使 的制度,派 出任州郡长官。(3)制钱谷。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

4、,除外,其余运往,由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定。3、影响:(1)积极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2) 消极影响:造成了“ ”“”“”的国家危机。总结:通过汉武帝、宋太祖的集权,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另一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变得突出起来。二、皇权的不断加强(一)秦朝设立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设立中朝,以牵制相权;隋唐三省六部 制,分割相权;宋代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分散相权;元朝实行一省制,相权一度得 到加强。(二)明朝1、废丞相(1) 原因: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 的教训,对都严加控制。(2)概况:洪武十三年(1380 年),明太祖以“图谋

5、不轨”之名,诛杀了,下令,废除,由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且规定。(3)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 1600多年的被废除,发展到了新的高度。2、设内阁(1) 原因:明太祖 后,重要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由于 ,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2) 经过:明太祖设 。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 ,并不。明成祖正式在设立,大学士开始参与。此后,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 ,阁臣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 ,称为。最后再由皇帝,称为。(三)清朝1、清初:(1) 承袭明制,负责(2) 由满州贵族组成的 来处理。2、设军机处(1 )原因:为,又在皇宫隆宗门内设立 (2) 职权的变化:军机大臣最初只参

6、与 ,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与、制定、审理等机要政务。(3) 地位:本身 ,不得,日夜轮流在军机处值班。受皇帝召见,只能。(4) 影响:军机处简化了 ,行事快捷,提高了 。军机处的设立,是的重要标志。总结:自秦以来,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秦朝:三公九卿t汉:设中朝t隋唐:三省六部制t 宋:二府三司t 元:一省制T 明:废丞相、设内阁t 清:设军机处-:-课后提示解析与探究:(2)没有本质区别。他们都是从维护自己的统治出发,把相权作为统治工具,不 断调整皇权与相权的矛盾。(3 )中枢权力体系不断调整,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朝最终废除了 丞相。自我测评1、汉初“七国之乱”主要是由于诸侯王

7、国势力的膨胀和反叛中央造成的。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主要是由于地方藩镇割据和中央权威缺失造成的。其共同原因是由 于地方的分权势力膨胀。2、相同点:目的上,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内容上,都曾经用分权 的办法来削弱相权,都用较平和的方式解决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不同点:汉武帝用“推恩令”和酎金夺爵的方式解除了王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同时用划分州郡和设置刺史的方法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与宋太祖相比,汉武 帝加强中央集权带来的负面影响略小。宋太祖严格控制军权,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 割据的局面,但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使宋朝官僚机构空前庞大,造成了“冗 兵”、“冗官”、“冗费”的局面。3、皇权和

8、相权的长期斗争,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自秦至清,皇权始终是至高无上的。但是自秦统一到隋唐以前,宰相的权力也很大,也比较集中,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威胁。隋唐至宋朝,以不同形式分散宰相权力,相劝削弱,皇权加强。明清时期废除丞相,皇权专制登峰造极。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夏朝:、厂公共权力 、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中央设置三公九卿J地方推行郡县制制定严苛法律、选官和监察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 巩固、完善和强化演变与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强化皇权与相权的矛盾J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西汉建立中朝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宋朝枢密院和三司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西汉:设立刺史、推恩令北宋: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代:设立三司监 察 制 度演变与发展选官制度西周:世卿世禄制 秦朝:军功爵制 汉朝:察举制 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唐之后:科举制秦朝:御史大夫 汉朝:州刺史 隋唐:门下省 宋朝:谏院 明清:中央是都察院;地方时按擦使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