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批评》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071365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9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社会历史批评》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社会历史批评》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社会历史批评》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资源描述:

《《社会历史批评》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历史批评》PPT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它侧重研究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主张,文学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 文学负担着社会历史使命,第一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理论特征 第三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方法 第四节 社会历史批评评述 本章小结,本章导航,第一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 发展历史,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滥觞 二、西方社会学批评 三、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 四、文学的社会因素向更深层的结构拓进 五、社会历史批评在现代中国的发展,返回本章导航,一、社会历史批

2、评的滥觞,中国传统: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孟子:“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 汉代班固认为文学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但他更强调文学的价值在于“观风俗,知薄厚”。,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滥斛,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淳。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诗),

3、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滥斛,梁启超:小说已成为改造人道、人生、社会的根本性工具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二、西方社会学批评,柏拉图理想国已经认识到文学作品的高于一切的社会效果 只许可歌颂神明的赞美好人的颂诗进入我们的城邦。 文艺的两条罪状: 1、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 2、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

4、“城邦保卫者” 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如果有一位聪明人有本领摹仿任何事物,乔扮任何形式,如果他来到我们的城邦,提议向我们展览他的身子和他的诗,我们要把他当作一位神奇而愉快的人看待,向他们鞠躬敬礼;但是我们也要告诉他:我们的城邦里没有像他这样的一个人,法律也不准许有像他这样的一个人,然后把他涂上香水,戴上毛冠,请他到旁的城邦里去。至于我们的城邦里。我们只要一种诗人和故事作者:没有他那副悦人的本领而态度却比他严肃;他们的作品须对我们有益;须只摹仿好人的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城邦保卫者们设计教育时所规定的那些规范。,二、西方社会学批评,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的是“行动中的人” “无论柏拉图或亚

5、里士多德都认为艺术的尤其是诗的真正内容完全不是自然,而是人生。认为艺术的主要内容是人生这伟大的光荣应该归于让们,在后世只有莱辛一人曾说过这种见解,而他们所有的弟子都不能了解。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没有一字提及自然,他说人、人的行为、人的遭遇就是诗所摹仿的对象。”车尔尼雪夫斯基,二、西方社会学批评,发端者: 维柯与新科学 赫尔德:文学的产生和繁荣依赖于社会生活条件的总和 斯达尔夫人: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 丹纳:影响文学产生和发展的三因素是种族、环境和时代,西方社会学批评的先驱,维柯与新科学(关于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 ) “由于诗人们当然出生在村俗史学家们之前,最初的历史必然是诗意的历史(poet

6、ic history)。”,西方社会学批评的先驱,维柯新科学:人类历史发展与文学艺术 神的时代:凭本能生活,却反理性能力,具有较强的感觉力和生动的想象力,表达方式是诗。 英雄的时代:英雄的语言特点不在于抽象思维,而在于以物拟人,表达方式常为唱歌。 人的时代:推理能力增强,随之出现了散文,同时人的欲求也更明显了。,西方社会学批评的先驱,维柯新科学:原始思维想象的特征 “以己度物”:人们在还不善于抽象思维时,认识事物还不能得出明确概念,只能凭自己的切身经验去衡量事物。 “想象性的类概念”:是维柯对于人物性格类型的一种认识,原始民族对同类事物缺乏抽象的类概念,但由于“人心受本性的驱遣,喜爱一致性”,

7、于是就用形象鲜明地个别具体事物来代表同类事物。,西方社会学批评的先驱,赫尔德:文学的产生和繁荣依赖于社会生活条件的总和。 “难熬的困苦生活、可怕的意外情况、令人难以承受的需求,这些迫使人们去寻求神的东西,都曾是(按照当时的生活方式)全体人民的事情。”,西方社会学批评的代表,斯达尔夫人,斯达尔夫人: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1800年)、论德国(1810年)。 社会学批评作为一种自觉的批评理论,应当说起始于19世纪的法国。法国斯达尔夫人在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中,如其书名所显示的那样,主要从社会制度(如宗教、风俗、法律、地理、民族性格等)的差异考察不同民族文学的差异 。,斯达尔夫人,自

8、然环境对文学形态的作用 她认为,西欧可分为以法国为代表的南方文学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北方文学,南方与北方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不同的人性由于南方与北方的环境不同,人性不同,因而南方与北方的文学也就显现出不同的特点。 将文学与广义的社会制度相联系,考察期间的互动关系 她在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的序言中明确宣称:“我的本旨在于考察宗教、风尚和法律对文学的影响以及文学对宗教、风尚和法律的影响。”,西方社会学批评的代表,丹纳,泰纳: 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 泰纳在其英国文学史序言(1863-1864)中,提出了著名的“三要素”说。在泰纳看来,文学艺术是人类建立的道德形态之一,而“有助于产生这

9、个基本的道德状态的,是三个不同的根源种族、环境和时代”。,泰 纳,种族与文艺 泰纳所谓的种族,是指由天生和遗传所造成的民族特性。泰纳认为这些天生和遗传所造成的民族特性,会显示出一个种族的血统和智力上的共同特点,成为某一民族的原始模型的巨大标记和永恒的本能。 环境与文艺 泰纳认为,任何种族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自然界环绕着他,人类环绕着他;偶然性的和第二性的倾向掩盖了他的原始的倾向,并且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在影响事物的本质时,起了干扰或凝固的作用。”,泰 纳,时代与文艺 泰纳所说的“时代”,包括风俗习惯、时代精神等,统称为精神气候。像自然的气候对植物的发展起“自然淘汰”的作用一样,艺术的发展也受

10、精神气候的选择与清理。群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给艺术家定下一条发展的路,它不是压制艺术家,就是逼他改弦易辙。,黑格尔,他把文学与时代、环境、民族等一样视为“绝对理念”的演化形式,并进而认定文学是时代、环境、民族的观念的表现:“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史的和其他的观念和目的。”(黑格尔:美学,卷一,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9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马克思主义批评,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同样,任何文学现象决定于它所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状况,因而只有从社会历史状况出发才能获得关于文学现象的真正解释。沿着马克思这一思路,梅林、拉法格、普列汉诺夫等

11、曾经作过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新马克思主义”者:社会批判理论,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者”的一批人物,如卢卡契、本杰明、阿多诺、豪塞等,理论上渊源于新康德主义、黑格尔学说和马克思主义,以所谓“社会批判”为宗旨,注重考察社会结构、阶级结构在文学中的反映,强调文学对现成社会的“否定”效果。这种方法很难说是马克思方法的沿用,但无凝有很深的联系,是现代社会历史研究方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分支。,三、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如果说法国人从理论形态上为社会学批评方法做了界定,则俄国人更多是在理论与具体实践中为这一方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别林斯基是俄国社会批评的奠基者。在他看来,文学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

12、别林斯基的继承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则更为明确地将文学与人类社会活动以及特定群体的倾向性联系在一起。,三、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为代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把文学批评与社会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以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为武器,从历史的高度评价作家作品,使社会历史批评得到深刻全面的发展。,别林斯基:文学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诗歌,可以说是用两种方法,来概括和再现生活现象的。这两种方法互相对立,虽然引向同一个目标。诗人或者根据全靠他对事物的看法、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时代和民族的态度来决定的他那具有的理想,来再造生活;或者忠实于生活的现实性的一切细节、颜色和

13、浓淡色度,在全部赤裸和真实中来再现生活。” (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 ),别林斯基对于文学内在规律的重视。,别林斯基并不认为艺术只是社会现实的某种附属物,他有着对艺术自足性的认识,如他在孟采尔,歌德的批评家(1840)中就曾说过:“艺术既然表现着社会的自觉,通过对善和真的崇高印象和高贵看法,表达着构成社会的个人的精神,那么,也可以说它是为社会服务的;可是,它不是一个为社会而存在的东西,而是作为一个为自己而独立存在,在自身中具有它的目的和它的原因的东西,来为社会服务的。” (孟采尔,歌德的批评家,满涛译,别林斯基选集第二卷47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车尔尼雪夫斯基:美

14、就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批评观 第一,文学艺术必须是与现实条件相联的,脱离开现实生活则失去其生命力。,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就是生活,第二,文学应当服务于现实生活。 第三,文学不能不是某一种思想倾向的体现者。,四、文学的社会因素向更深层的结构拓进,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批评 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基础之上的,这一批评的首要任务是在整体的社会构成中,在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互动中考察文学现象。 在广泛研究某个时代的时候,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应该努力勾画出整个社会发展的图景。当涉及某个具体的作家或作品的时候,没有必要非去全面研究基本的经济条件不可 。,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批评,普列汉诺夫原则:艺术作

15、品只是在极其微不足道的程度上直接依附于该社会的生产形式。这种依附要通过其他的环节为媒介,即社会的阶级结构在阶级利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阶级心理。 社会学的批评是在社会学的基础上考察文学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以社会规律代替艺术规律,社会经济条件并非与艺术表现力成正比,因为文学艺术与社会的联系是通过复杂的“社会阶级结构”所产生的“阶级心理”来实现的。,社会阶级结构、语言、思维对文学影响的个案1,满天空镶上了小星斗。它们尽着自己的力量,把点点滴滴的光芒交织在一块了,不象阳光那么刺眼,也不象月光那么清澈,却是明亮的。明亮的星光,掺上了露水,变得湿湿润润、柔柔和和,随后轻轻地挂在树梢上,搭在房檐上,铺在街道上,

16、薄薄的一层,接触到这种光辉的一切都蛮得那么雅致,那么幽静,那么安详 (浩然:艳阳天第732页),小百货摊五光十色的招牌啦,供销社陈列货品的橱窗啦,摆在街头的农具、水果、青菜啦,平谷过来的猪石槽子,蓟县过来的小巧铁器,从潮白河上过来的欢蹦乱跳的大鲤鱼,从古北口外边过来的牛羊啦,这个那个,充塞了好几条街道。把乡村、城镇所有特产品的精华都聚集到这里来了,象个博物竞赛会。它既显示着北方农村古老的传统、优良的习惯、丰富的资源,又显示着新农村生产的发达和朝气蓬勃的景象。 (浩然:艳阳天第909页),人家不图驴粪球子外面光,图的缸里点灯里头亮。荞麦面的肉包子,别看皮黑,一兜肉! (浩然,艳阳天第125页),

17、个案2:班主任,中学教师张俊石以精英姿态去对学生说话。 三类学生: 1)无知识:宋宝琦; 2)反知识:谢惠敏; 3)求知识:石红等 石红家。张俊石被学生们簇拥在中心的场面富于隐喻意义。,个案3:张承志北方的河,蓝青色的山西省的崇山如一道迷蒙的石壁,正在彼岸静静肃峙,仿佛注视着这里不顾一切地倾泻而下的黄土梁峁的波涛。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四、文学的社会因素向更深层的结构拓进,卢卡奇:“总体性” 艺术作品便是一种整合了日常经验的整体性存在,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是虚假的、片面的概念,而艺术作品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反映”,而使其可以“再度体验”,从而创造一

18、个总体性世界。 “艺术作品必须准确无误和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地决定着它所再现的生活领域的全部重要因素。他必须如此这般地反映这些因素,使得这一生活领域从里到外都是可理解的,可重新体验的,使它表现为一种总体生活。”,卢卡奇:“总体性”,“无论艺术作品的意图是描写整个社会还是描写一个人为的孤立事件,目标总是要描写对象内存的挖掘不尽的内容。这意味着它的目标是在虚构中把所有那些在客观现实中为某一特定事件或一组事件提供基础的重要因素创造性地关联起来。而艺术的关联意味着所有这些因素都将呈现为行动中的个人的个性特征、所描写的情形的特质,等等,因而呈现在特殊和一般的直接可见的统一中。”,四、文学的社会因素向更深层

19、的结构拓进,戈德曼 :“有意义的结构” 在文本、创造文学的个人主体、作为社会文化的超个人主体等三重系统之间,存在着同构的关系,从而导致意义的发生。,五、社会历史批评在现代中国的发展,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批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鲁迅、茅盾、瞿秋白等人对于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运用 茅盾是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社会历史批评这一范式的最重要的代表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上升为主流批评,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批评 鲜明的中国特色,浓厚的政治和社会启蒙色彩。 受到西方进化论的浸染,“五四”以来随着进化论的传播和接受,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发展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受到批评家的格外关注。,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批评 鲜明的中国

20、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论和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传入,为当时的革命文学提供了现成的批评观念、模式、方法以及批评话语。,鲁迅早期一度把文学的意义局限于审美之域(参见随感录四十三、拟播布美术意见书等),但很快便转而强调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文学“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对鲁迅而言,文学当是器械“改革社会的器械”。器械就是工具、手段,这里意味着改造社会历史的一种力量。,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文学须“表现人生指导人生” 茅盾的“作家论”批评:结合时代精神特质和变迁来把握作家思想和艺术发展的

21、脉络,同时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在评判作品时充分考虑作家的阶级出身、社会阅历及政治态度。,茅盾的“作家论”批评,阶级分析方法的运用:即对作家的写作立场进行阶级性质的判断,以此作为评论作品意识形态性质特征的主要根据。 其指导思想是: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本质上必然是反映作家特定的阶级意识与情感,因此评判作品的价值就不能就作品论作品,而必须充分考虑到作家的阶级出身、社会阅历及政治态度等。从政治的角度分析作家的传记材料,就往往成了论评作家创作道路的前提。,“作家论”批评的基本思路,寻找时代要求作家的立场作品的倾向 先分析作家的传记材料,包括其家庭出身、阶级成分、知识修养、生活环境等,特别注意审查在特

22、定历史时期由作家的阶级立场所决定的政治态度或时代变革所引起的作家世界观的变化,以此此为前提,进而考察作品的思想倾向和社会价值,说明作家的立场如何制约作品倾向,最终又将作家创作所反映的趋向或问题提到社会现象的高度去分析,判定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可能起到的社会作用。这是大致的批评思路,具体的操作程序和侧重点可能不尽相同。,20世纪30年代以后上升为主流批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 检验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主要是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

23、,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徐志摩,茅盾,第二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理论特征,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批评尺度,返回本章导航,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文学作品不是凭空创造,也不完全是个人行为,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影响、制约乃至控制文学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文学不仅是对社会生活的模仿和表现,而且也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文学在反映生活的同时,也可以介入生活,并在特定时期担负起启蒙和匡正时弊的任务。,二、社会历史批评的尺度,真实性:判断作品价值的必要条件 倾向

24、性: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 社会效果:衡量作品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真实性的考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其一,考察作品时代背景的真实性,看作品是否反映和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倾向和潮流。 其二,考察人物的真实性,看人物是否合乎身份,人物性格发展是否合乎逻辑,人物的情感是否真实可信。 其三,考察细节的真实性,看其是否会造成逼真的效果。,关于真实性,别林斯基: 论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别林斯基,鲁迅对中国小说的分析: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与中国小说史略,关于倾向性,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容不仅仅应该是真实的,而且还应该是正确的,就是说,对文学作品真实性的考察必须要以考察作品的思想倾向性为前提

25、,看其能否反映出历史的趋向和时代的本质。批评家不仅要考察作品是否真实可信,而且还要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揭示作品所蕴含的历史内容和思想意义。在分析和评论文学作品时,一定要把作品放到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运用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历史发展观念,以揭示作品主题的深刻与否。,艺术的倾向性,艺术的倾向性,就是艺术家的阶级立场和政治观点、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主观因素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关于社会效果,第一,社会历史批评要求文学作品通过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具体描绘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风尚,使读者获得较为丰富生动的社会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提高读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第二,社会历史批

26、评还要求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告诉读者什么是好的,值得赞美的,什么是恶的,应该抛弃的,以影响读者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增强改造世界的勇气和力量,激发他们追求真理的欲望。,关于社会效果,第三,社会历史批评要求“寓教于乐”,文学作品应具有陶冶性情、愉悦身心的娱乐性质。不过文学作品的这种审美作用只是作为一种媒介,最终要达到的教育读者的目的。,第三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 操作方法,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二、考察作家与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 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四、联系作品的社会内容进行艺术形式分析,返回本章导航,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批评家分析任何一个作家及其作品时,要将

27、其置于特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 考察作品是否反映和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倾向和潮流。 特别关注贴近生活和时代、反映社会变革题材的作品。,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从表面平淡无奇的事件中揭示出蕴含其中的社会历史内容,使之产生震聋发聩的效果。 对作品的阐释可根据不同文类的实际情况而定。,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鲁迅:魏晋风度与文章及酒之关系 杜勃罗留波夫对大雷雨的分析 杜勃罗留波夫对奥勃洛莫夫的分析,杜勃罗留波夫,二、考察作家与 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社会对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 时代、环境对作家的作用;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 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追踪作者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主题和价值取向;

28、收集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二、考察作家与 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司马迁谈离骚 李善注阮籍咏怀诗,阮籍,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彊志,明於治乱,嫺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

29、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王蒙论风格的探求,王蒙,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强调文学的认识价值,把文学作品视为社会的写照和反映,希望通过文学

30、更好认识社会。 通过艺术形象影响读者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激发他们追求真理的欲望。,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社会历史批评还常常以意识形态的标准来评价一部作品的价值与局限,进而发挥其社会影响。,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狄德罗: 文学为启蒙运动服务,狄德罗,梁启超:“小说救国”,茅盾:审美的三条标准,梁启超,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四、联系作品的社会内容进行艺术形式分析,社会历史批评并不排斥艺术分析。在论及作品价值时,社会历史批评也要分析和判断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得是否成功,结构是否严谨,语言表达是否恰到好处,描写是否生动等等,但它从来不就形式而谈形式,而是联系社会历史内容来

31、谈形式。,第四节 社会历史批评评述,一、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庸俗社会学 二、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三、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返回本章导航,一、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 庸俗社会学,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 并非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内容,而社会历史批评试图从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社会历史内容,就可能导致一些弊端;社会历史批评相对忽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文学本身的继承和发展,由此导致对文学作品本身特性的研究不够;社会历史批评赋予文学作品太重的社会功用,使读者的自主性、创造性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一、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 庸俗社会学,庸俗社会学在当代中国的泛滥: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初露端倪:对萧也牧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 的批判;“四人帮”时期发展到了极端。,二、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的 必要性和必然性,“显而易见,只要文学保持着与社会的联系永远会如此社会批评无论具有特定的理论与否,都将是文艺批评的一支活跃力量。” 魏伯司各特,二、社会历史批评存在的 必要性和必然性,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论证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从批评对象和批评者两方面论证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三、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在当代学术语境中,“社会历史”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社会历史批评开始关注一些过去忽略或正在兴起的一些新的领域,这为社会历史批评提供了文学与社会的新课题。 社会历史批评的框架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本章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