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优质课学案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40628140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2023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优质课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2023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优质课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2023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优质课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2021-2023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优质课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3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优质课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2023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优质课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史记和相关知识,把握史传类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 2、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知识,重点是“伐“见”等实词和被动句。 3、理解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4、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并运用“传”“评”结合的方式凸显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重点: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 难点: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本文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既有对史实的粗笔勾勒,又有对细节的工笔描绘,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沉浮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充分

2、彰显了屈原的人格风采。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而且贾谊又写过吊屈原赋,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起来立传。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同屈原一样,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千古忠贤,途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屈平之作高骚,盖自怨生也”,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 (二)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

3、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

4、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总体感知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屈原有见“任”到见“疏”,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第二部分(第4-9段):写屈原被罢免官职后,怀王三次被骗。 第三部分(第10-12段):屈原自沉汨罗江及屈原死后的影响。 四、导读理解 1.第1段主要介绍了屈原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把屈原得志时的情况写得如此简略。 此段主要介绍了屈原的文化素养、政治才干、外交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才能。作者之所以把屈原得志时的情况写得如此简略,是因为作者为屈原写传的重点是要表现其失意后的忠君爱国之情和发愤著书之况。 2.课文在叙述屈原遭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

5、之后,又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离骚,又是怎样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写的? 文章从离骚的创作原因和对离骚的评价两个方面来介绍离骚。文章在分析离骚创作的原因时,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在评价离骚时,作者把离骚的语言风格同屈原的人格相结合进行评价,从而揭示出屈原“泥而不滓”的高贵品德。如评价离 骚文辞“约”“微”时,说屈原“志洁”“行廉”。屈原“志洁”,因此他多用香草美人来做比喻等,无不在表现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 3.本文明明是为屈原立传,为什么还要用相当长的篇幅记叙楚国的命运? 文章用相当长的篇幅记叙楚国的命运,这些

6、穿插在人物传记中的史实,都是在屈原“既绌”以后出现的,这就说明屈原的去留,关系着楚国的命运。同时,作者也意在通过记叙这些史实揭示楚王父子的昏聩无能以及当朝重臣的贪婪鄙陋,这些昏聩无能和贪婪鄙陋之人势必会让像屈原这样端方正直的人不被容于朝廷,最后导致屈原自投汨罗江的悲剧发生。 4.司马迁为什么要写渔父与屈原的对话,他想要表达什么? 司马迁想要读者体会屈原愤世嫉俗的心情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以及自己的那种愤慨、惋惜之情。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渔父认为对人生、对世事都不要太认真、太执着,最好是得过且过、随遇而安,即文中所谓的随流扬波、与世推移,至

7、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反对这种人生哲学,认为绝对不能随波逐流,绝对不能同流合污,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行廉的人格。司马迁把渔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表达了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也表露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 5.屈原为何一定要选择“自投汨罗江”?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原因。 楚王的屡次疏远及小人的奸诈是屈原“自投汨罗江”的客观原因,他实在忧愤难解,所以“自投汨罗江”以求解脱。 此外,屈原“自投汨罗江”也有其主观原因,屈原十分热爱楚国,所以他不会像孔子那样周游列国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他留恋生命,但当生命之中不可能得到“香草美人”之时,似乎只能用死亡

8、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死亡是对无意义生命的强烈否定,是对无聊生存的冷漠与藐视,唯有“自投”才可以实现屈原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对生存意义的高扬。 6.最后一段第一句话中的“志”指什么,司马迁为什么“悲其志”? “志”指屈原忠君爱国的思想,心系国家、希望国家繁荣富强的理想追求以及高洁不屈的品格。司马迁“悲其志”,既是对屈原的人格和政治追求的肯定,也是对腐朽政治和黑暗社会的鞭笞。 7.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这已家喻户晓,司马迁又是怎样展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呢? 司马迁在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有两个突出特点:(1)把屈原的个人遭遇同整个楚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

9、从而说明了屈原的遭遇与祖国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2)把屈原的“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他的“存君兴国”的思想集中表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文章开头表现屈原才干时,就着重突出其治国之才。这样介绍屈原,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屈原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他的攻治、外交才能,而且可以让读者看到他里里外外为国操劳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楚国的重要地位和对祖国的杰出贡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屈原不仅在祖国强大时热爱祖国,而且在祖国处于“大困”时,仍然坚定不移地热爱祖国;不仅在自己被“王甚任之”时热爱祖国,而且在个人遭受屈辱时仍坚定不移地热爱祖国。如当他“不复在位”时,听说楚怀王放走了斯骗、坑害楚国的

10、张仪,屈原劝怀王杀掉张仪。当怀王想要入秦赴会时,屈原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秦国是“虎狼之国”的本质,劝怀王“毋行”;直到怀王被秦国劫持,屈原仍不改初衷,诚擎地“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一心寄希望于怀王有朝一日能幡然醒悟,祖国有朝一日能面目一新。他的这种爱护怀王、振兴祖国之心在离骚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屈原的爱国之心,不因楚国的治乱兴衰而改变,更不随个人的荣辱沉浮而动摇。他对待祖国确有一颗丹心、一片赤诚。 自我检测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B.齐与楚从亲 C.厚币委质事楚D.其文约,其辞微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争宠而心

11、害其能害:伤害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 B.举类迩而见义远类:事物 不获世之滋垢获:获得 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 顷襄王怒而迁之迁:放逐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浑浊的样子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3.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能无怨乎”的原因是“_,_”。 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_,_”两句,赞美屈原的志向可与日月争辉。 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屈原的文章,认为屈原的文章意旨博大、含意深远的两句是“_,_”。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书按体例可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等。左传是我国第一

12、部编年体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B.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C.“中述汤、武”一句中,“汤”指商汤,他灭夏建立商朝;武,指周武王,是周文王之子,他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了周朝。 D.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的最高官衔,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指”:同“旨”,意旨。B项,“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C项,“质”:同“贽”,见面礼。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害:嫉妒。B项,获:辱、被辱。D项,察察:洁净的样子。 3.答案: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4.答案:A 解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