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40607876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一)背景唐大明宫为唐长安城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始建于唐贞观 八年(634年),历时近30年建成。唐代21代皇帝中有17 位皇帝曾在此主政,前后延续270年历史。唐天祐元年(904 年),昭宗迁都洛阳,大明宫被人为摧毁,至此成为一片废 墟。唐大明宫位于唐长安城龙首塬上,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 伟,其遗址主体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宫墙周长近8000米。 唐大明宫在总体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等方面均达到了极高 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落之一,被誉为“中 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由唐大明宫所开创的宫殿建筑布置 方式,奠定了东亚中古及其

2、后的古代宫殿制度,是唐以后中 国宫殿建筑之范本,对中国明清故宫及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宫 殿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唐大明宫遗址现代考古始于上世纪初叶。现已探明大明宫 宫城的范围和形制,钻探出9座宫门遗址,37座建筑遗址, 以及大部分宫墙和夹墙遗址,并重点发掘了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玄武门、重玄门、右银台门、丹凤门等多 处遗址,完成了麟德殿、含元殿遗址单体保护工程。唐大明宫遗址目前虽有建筑及农田占压,但整体保存状况 良好,整体格局和重要殿基均保存完整,是中国目前保存最 为完整、保存状态最好的古代宫殿遗址之一。1961年唐大明宫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2007年唐大明宫遗址被列入

3、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单,并 在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中,被确定为 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2008年在国家文物局主导下,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启动西 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项目。 本规划为是基于唐大明宫保护规划所制度的遗址公园总体 规划。(二)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建设是 21世纪中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次综合性、大规模探索。其 建设应当以全球化的视野,开放的姿态,科学的方法,高起 点起步,高强度投入,高水平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具有21 世纪世界先进水平及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开发 的示范性工程(三)规划建设原

4、则1. 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 物保护工作方针进行规划建设。2. 坚持依据中国文物考古与保护准则,进行考古、保护、 展示及建设。3. 坚持按照考古工作优先的原则安排规划建设程序。4. 坚持保护遗址及其环境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切实保护遗 址永续存在。5. 坚持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文化 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项目。6. 坚持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保护和管理文物。(四)范围规模及分区根据唐大明宫考古及历史研究成果,结合城市规划,以及 文物保护、展示与管理工作需要,确定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 园总面积为3.84平方公里,其中遗址面积约3.28平方公

5、里。(五)考古规划要点考古工作是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 址公园规划建设的基础,也是保护展示与示范的基本内容。考古工作的目的是准确、细致地探明唐大明宫遗址的范围 大小、宫内各种建筑、道路的分布和特征,为文物保护、展 示和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充实的考古资料。重点是探明 唐大明宫的整体格局、道路系统、建筑遗址分布以及建筑性 质等。考古工作应控制总体发掘规模,优先使用无损伤考古方 法,为后世持续研究留有余地。考古现场及考古过程应尽可能对游人开放(六)文物保护规划文物保护是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 址公园规划建设的首要目标,必须以考古及历史研究为基 础,考古先行。任何文物

6、保护方案,需要经过科学的分析论 证,制定可行的保护方案。文物保护应体现文物及其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不损 害文物及其环境为根本原则。唐大明宫遗址的整体格局应当得到充分重视,完整保护。 遗址的自然地形属于整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保 护,对部分已经破坏了的地形,应考虑适当修复;宫门与宫 墙是显现唐大明宫整体规模及格局的重要内容,对尚存遗址 必须予以妥善保护,对完全破坏的部分也要通过标识及景观 控制等手段,保护并显现其完整性。宫门的保护方案必须协 调遗址公园内部和外部环境关系,出入口和道路设置应兼顾 历史环境和城市交通。宫殿区为遗址分布密集区,必须以科学分析论证为基础, 实施适当的文物保护工

7、程和环境整治工程。殿前区和宫苑区为大明宫内的历史环境展示区,在文物保 护的前提下,适当恢复历史环境和植被在进行详细深入的现场调查和鉴别的工作基础上,对园区 内非唐代的历史遗存,若存在文化价值及利用价值,且对唐 大明宫遗址基本格局和主要文物遗址不起干扰和破坏作用 者,同样应当予以保护和利用。文物保护设施所用的工艺、材料应明确区别于遗址本体 要防止历史混淆。鉴于唐大明宫遗址主要为土质遗址,保护难度大。需要探 索适合中国土木结构建筑遗址保护的理论、方法和材料。应重视文物保护工程的示范效应,强调保护与展示工程的 先进性和探索性。(七)文物展示规划文物展示是提高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对公众的吸引力 和亲和

8、力,扩大其示范效应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在保护文 物及其环境前提下,向人们提供认识、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可 能性。鉴于唐大明宫遗址特征,其展示需要将遗址空间、文化意 象、科学考古与保护过程、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成就综合予以 展示。各种现代的技术、开放创新的思维应该为遗址公园的 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唐大明宫遗址整体展示。这是唐大明宫遗址最具气势的内 容,展示包括:唐大明宫历史格局、历史规模、地形地势、 历史环境。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也可以考虑运用模型复原 或虚拟复原的方法,在适当场馆进行展示或演绎。唐大明宫 的宫门和宫墙,以及位于轴线的重要建筑遗址是展示整体格 局的最主要内容。唐大明宫建筑文物展示。这是唐

9、大明宫文物的主体内容, 展示包括:遗址本体、出土文物。唐大明宫遗址的主要内容 为建筑基址,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保护设施,利 用现代材料,选择部分建筑复原,或进行建筑的部分复原(如 建筑基础、柱础、柱子、梁架等)。文物展示原则不允许重 建,仅在有科学依据和对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允许象征性、 小规模和局部的重建。可以考虑在适当场馆,运用模型复原 或虚拟复原的方法展示复原研究的成果。太液池及周围皇家园林展示。这是唐大明宫最具魅力的内 容,展示包括:太液池池岸遗址、蓬莱山遗址、太液池出土 文物、太液池周边建筑遗址等。在切实保护文物遗址的基础 上,根据研究成果,可以适当恢复太液池水面以及部分植物

10、景观和园林。考古及保护工程展示。这是唐大明宫保护展示示范园区重 点示范内容,展示包括:考古现场、考古过程、保护设施、 保护过程等。展示现场必须设置适当的安全设施,保证文物 及参观者的安全。必须设置翔实的文字及图像说明,以帮助 参观者学习和了解文物考古及保护科学。历史及文化展示。这是唐大明宫的辅助展示内容,展示内 容包括:唐大明宫历史及文化、唐长安城历史文化、唐代历 史及文化、考古科学及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等相关内容。主要 通过各种方法体现唐大明宫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礼仪、音 乐、歌舞、诗词、绘画等)。新增展示设施应明确区别于文物遗址,复原展示只有在使 用现代方法和材料的情况下才被允许,要防止历史混

11、淆,鼓 励使用可还原的技术与材料。新增展示设施尽可能利用地下 空间或结合文物保护设施一起建设,应避免对文物遗址及其 环境的破坏。所有文物展示手段既要考虑普通大众的需要,又要考虑特 殊兴趣人群、专业工作者、残障人士的广泛需求,还要加强 公众的参与性。(八)景观规划景观规划建设应当以历史资料和考古研究为基础。整体景观意象应保持唐大明宫遗址的 真实性及历史沧桑 感,体现出繁华落尽的苍凉以及历史过后的萧瑟唐大明宫前朝后寝、中轴布局的整体景观空间结构应予以 体现。殿前区以含元殿至丹凤门之间的殿庭为中心,保持开阔空 间、大尺度的历史景观氛围。宫殿区以含元殿、宣政殿和紫 宸殿三大殿为中心,保持庭院空间、建筑

12、尺度、遗址面貌的 景观氛围。宫苑区以太液池为中心,保持池苑空间、灵活布 局的自然园林景观氛围。要保护重要遗址之间的通视走廊及其景观。特别要保护贯 穿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玄武门和重 玄门的主轴线,以及麟德殿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之间 的通视走廊及其景观。还应保护和控制主要门址与主要宫殿 遗址之间的通视走廊,以及太液池周围的景观。大地景观是唐大明宫的突出特点,龙首塬高耸,太液池低 缓,遗址公园地势跌宕起伏,观景线路选择以及植物造景应 保护和突出自然地形的变化,体现“地以诗传”的宏大意境。(九)绿化种植规划绿化种植是唐大明宫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 园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

13、也是遗址保护展示的重要手段。绿化种植应以考古及历史研究为依据。在不破坏遗址及其 环境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有历史依据的唐代宫廷惯用品种进 行种植。在不影响古迹遗址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和利用现 有树木,清除或移植直接占压在遗址之上影响遗址安全的树 木,以及对重要遗址环境有严重干扰的树木。新植树木应选择在考古勘探明确没有重要遗址的区域种植。绿化种植应当以保护古迹遗址及其环境为前提,要防止植物根系对遗址的破坏。(十)道路交通组织遗址公园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主要目的是保障文物遗址安 全、维护及考古工作需要、展示唐大明宫的历史格局、满足 游客参观以及服务功能。对外交通规划应当考虑与周围城市地铁、公交、铁路

14、、道路 及主要公共设施的衔接,保证唐大明宫遗址的完整性,并留 有适当保护及缓冲距离。城市交通止于唐大明宫宫墙以外, 停车场应在唐大明宫宫墙以外设置主出入口结合丹凤门的保护与展示工程设立,次主出入口 结合建福门、望仙门、左银台门、右银台门、重玄门、玄武 门等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程设立。鉴于考古和历史研究尚未揭示唐大明宫历史道路布局及 走向,为保障文物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近期遗址公园以 利用现有道路(用地内遗留下来的生产和生活道路)为主, 加以适当调整、补充和完善,作为解决园内交通的主要交通 路网。远期,在考古研究清楚以后,根据历史路线以及遗址 保护展示的需要,重新调整设计道路交通网络。遗址公园的

15、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步行系统规划应保证游 客可以到达所有文物遗址及服务设施。步行道路系统应按照 历史及考古研究成果铺设,保护历史遗迹,作为参观和展示 的部分内容。路面建议采用可还原材料铺设。在未得到足够 考古信息以前,步行道路可采用架空木栈道或碎石路面等可 还原方式铺设,避免对遗址的干扰和可能的破坏。遗址公园 内可以设置自行车交通系统,作为辅助交通手段及健身活动 使用。鉴于遗址公园规模巨大,可以设置电瓶车作为辅助公共交 通系统。道路交通应解决文物遗址的安全维护及监察需要,保证消 防、救护等车辆能够接近遗址及主要参观区域;解决考古及 保护工作需要,保证物质、设备方便到达现场。对直接占压文物遗址并

16、对遗址造成破坏的现状道路应予 以清除,对破坏遗址环境的道路要予以改造和整顿。没有利 用价值的现状道路原则上应均应清除。(十一)主要文化及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文化及服务设施包括遗址保护与展示设施、专题博物馆、文化研究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四类。遗址保护与展示设施结合古迹遗址保护与展示设计,近期 规划建设重点包括丹凤门及其它宫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宫 墙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上朝路(沟渠及桥)遗址保护展示 工程、宣政殿、紫宸殿保护展示工程、太液池遗址保护与展 示工程。专题博物馆原则上在非遗址区针对不同功能区的文化主 题进行建设,也可保留部分现有建筑物,进行改造和利用。 其规模根据环境及实际需要确定。文化研究及

17、管理设施包括唐大明宫考古研究、文物保护研 究、文化研究机构及遗址公园管理机构。主要集中在殿前区, 结合现有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设置。旅游服务设施主要满足遗址公园旅游和休憩的基本需要。 包括:售票、存包、游客服务中心、指引信息标志、售货亭、 生态卫生间、饮水点、音响设施、垃圾容器、休息座椅和公 用电话等。旅游服务设施应根据使用需要,在整个遗址公园 内均匀分布。所有服务设施均应根据遗址环境及其区位进行 专门设计,彰显文化特色,并与环境相协调。固定设施尽可能结合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置,临时设施应 坚持轻荷载、浅基础(或无基础)、可还原、可移动的原则, 要与遗址及遗址环境相协调。(十二)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好

18、保护唐大明宫遗址,避免扰动遗址区文化层,遗址 公园内基础设施在满足基本需要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利用已 有城市设施,减少新建设施及规模。遗址公园主要道路近期利用已有道路进行适当改造使用, 远期依据考古及历史研究成果,按唐大明宫历史面貌规划建 设。遗址公园绿化及服务设施点用水也主要利用现有城市给 水系统供给。太液池的首次供水由城市给水管网引入,后续 可考虑由周围城市区域中水回用以及遗址公园内雨水收集 补给,不足部分仍由城市给水管网供给。遗址公园应重点解决自然雨、雪排泄等问题,做好场地坡 度,采用浅敷设明沟或明沟加盖板方式有组织排水汇入城市系统,尽量避免挖沟对遗址的破坏。生活污水排放主要利用现有园内城

19、市污水系统,新建公共 卫生间及餐饮设施应尽可能安置在非遗址区域。对于遗址区 域不得不安排的卫生间,应考虑采用自分解生态厕所,不敷 设排水管道,以避免对遗址的破坏。电力电讯设施建设应坚持少干预、可还原的原则,尽量避 免高架及管沟。安全保卫设施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文物安全的相关标准 建设,重点解决遗址区内重点文物的安全监控。(十三)管理规划根据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与展示总体规划,唐大 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由国家文物 局主导,陕西省政府和西安市政府配合共同建设。西安市政府负责解决遗址公园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事 宜,国家文物局与地方政府共同投资进行古迹遗址保护、研 究及遗址公园

20、建设。遗址公园内的现有单位和农村全部迁出,由西安市政府统 规划并予以安排。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共同组建唐大明 宫博物院,负责管理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唐大明宫博物院下设唐大明宫研究院。在国家文物局的指 导下,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 世界遗产中心等国内外机构,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古迹 遗址保护技术平台,引进国内外一流专家,长期开展唐大明 宫历史、考古、保护、展示及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持续推进 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建设。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应当 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进行管理。遗址公园以外周边地段现有建筑物,应按照文物保护法

21、及 唐大明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和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 遗产•中国•陕西•西安段一唐长安城遗 址•唐大明宫遗址保护管理规划的要求,酌情逐步 改造。(十四)近期建设目标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2010年的建设目标是:“确立 形象,显现规模,开辟游线,改善环境,提供设施,对外开 放”。具体工作如下:完成唐大明宫遗址地面不当附着物的拆迁与清理。完成唐大明宫遗址考古勘探以及部分重点区域的发掘。确立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形象,完成丹凤门遗址保护及 展示工程。显现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规模,完成宫墙及部分门址的保 护及展示工程。初步完成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道路交通系

22、统建设,保证 游人参观。改善遗址生态环境,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通过谨慎研究, 妥善保护,恢复太液池水系,进行遗址公园绿化。完成殿庭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程,利用部分现有建筑改 造,建设部分文化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管理设施和基础设 施。邀请部分国内外著名文物保护机构及专家,开始部分重点 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程。2010年西安唐大明宫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 园向公众开放。(十五)结语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建设 是21世纪中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次综合性探索,其价值 之高、规模之大、投资之巨均前所未见,项目本身对于中国 文物考古及保护工作者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鉴于 文物考古及保护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科学性,唐大明宫 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建设应是一项长 期而持续的工作。当前的总体规划仅仅是基于当前已知的考 古及历史研究成果,可以肯定在未来规划必定会根据考古工 作的新进展,进行适时调整和更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