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140578633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类型:初一试题 加入时间:2008年1月10日7:46 第六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甚蕃()隐逸()鲜有闻() B、淤泥()案牍()德馨() C、犬吠()好事者()窥之() D、远遁()益狎()酥() 2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 爱莲说韩愈柳河东集 口技周敦颐虞初新志 黔之驴马致远全元散曲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林嗣环周元公集 天净沙秋思柳宗元昌黎先生集 3原文填空: 爱莲说中能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写出口技中表演高潮时观众反应的句子: 黔之驴中虎初见驴时有什么反应? 雁门太字行一诗的名句是

2、。 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名句是 。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丁: )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 )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尽: 去: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气: ) 半卷红旗临易水(临: ) 5译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二部分: (一) 读雁门太字行,回答问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

3、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对诗的首联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诗中一个“压”,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C、文中的黑云指的是天边乌云滚滚,大雨就要倾盆而下的景色。 D、“甲光向日金鳞开”写的是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上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 7“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半卷红旗”指的是() A、狂风卷得红旗展不开B、黑夜行军,偃旗息鼓 8“报君黄金台上意”中的“报”与下面()项中的“报”意思相同。 A、报告B、报复C、报效D、报酬 9诗中

4、有两处用了燕太子丹起用荆轲、燕昭王筑黄金台的典故,是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人,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盲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悟而请之。 注:突:烟囱。上行:上席。 10解释文中的词语: 见其灶直突(其: ) 不者且有火患(且: ) 谢其邻人(其: ) 余各以功次坐(以: ) 11译句: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今论功而

5、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盲曲突者。 12你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主人”? 1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 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谓其人曰(谓: ) 今日病矣(病: ) 予助苗长矣(予: ) 其子趋而往视之(趋: ) 15、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闵其苗之不长 B、其子趋而往视之 C、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D

6、、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苗则槁矣。 17、写出几个含有“寡”字的四字成语(写的越多越好)。 18、本文从结构上可分为两层,试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另外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层以 为主,第二层以 为主。 19、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第三部分: 成语“黔驴技穷”由课文黔之驴演化而来,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成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第六单元测试题答案 1A2略3莲,花之君子者也。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

7、帆悬。4玩弄原指没有官职的人,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通“座”吃完;离开气象抵达5略6C7B8C9最后两句;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10代主人将要代主人按照11有个人到别人家作客,看到主人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着柴草。现在论功行赏,劝你改为弯曲的烟囱,搬走柴草的人没受到恩惠,而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被待为上宾?其余的人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坐,而不安排劝他改烟囱的人。12合情合理即可13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太固执。14告诉,对说疲倦我快步走15、16、天下不想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很少。禾苗却枯死了。17、寡谦鲜耻、孤陋寡闻、薄情寡义 、寡不敌众等18、“|”应标在“苗则寡矣”的后面;记叙,议论19、无论做

8、什么事,都要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意思相近即可)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语文版) 一、积累和运用(40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0分) 淤泥( ) 德馨( ) 跳踉( ) 曳屋( ) 慭慭然( ) 隐逸( )案牍( )犬吠( ) 窥之( ) 鲜有闻( ) 益狎( )亵玩( ) 甚蕃( ) 远遁( ) 许许声( ) 酥 ( ) 濯 ( ) 噬 (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8分) 濯清涟而不妖( ) 陶后鲜有闻( ) 远遁 ( ) 以为且噬己也( ) 谈笑有鸿儒( ) 临易水 ( ) 无案牍之劳形( ) 不可亵玩焉( ) 无白丁 ( ) 中

9、间力拉之声( ) 曳屋许许声( ) 满坐寂然( ) 尽其肉,乃去( ) 山气日夕佳( ) 惟吾德馨( ) 3、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不同含义。(4分)(1)庞然大物也( ) (2) 陶后鲜有闻( ) 然往来视之( ) 屡见不鲜( )(3)妇抚儿乳( ) (4)手有百指( ) 儿含乳啼( ) 不能指其一端( ) 4、请对本单元九则作品相关文学常识归纳整理。 (4分) 5、翻译下列句子:(6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驴不胜怒,蹄之 无案牍之劳形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6、课文相关内

10、容理解填空: (6分)(1)陋室铭中通过写交往人物来表现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 (2)爱莲说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3)饮酒中表明作者志向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6)黔之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的? 7、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它所通的字,并作解释。(2分)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通“ ”,意为: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通“ ”,意为: 第六单元测试题第一部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甚蕃()隐逸()鲜有闻()B、

11、淤泥()案牍()德馨()C、犬吠()好事者()窥之()D、远遁()益狎()酥()2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爱莲说韩愈柳河东集口技周敦颐虞初新志黔之驴马致远全元散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林嗣环周元公集天净沙秋思柳宗元昌黎先生集3原文填空:爱莲说中能提挈全篇的句子是。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写出口技中表演高潮时观众反应的句子:黔之驴中虎初见驴时有什么反应?雁门太字行一诗的名句是。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名句是。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丁:)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尽: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气:)半卷红旗临易水(临:)5译

12、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第二部分:(一)读雁门太字行,回答问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6对诗的首联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B、诗中一个“压”,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C、文中的黑云指的是天边乌云滚滚,大

13、雨就要倾盆而下的景色。D、“甲光向日金鳞开”写的是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上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7“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半卷红旗”指的是()A、狂风卷得红旗展不开B、黑夜行军,偃旗息鼓8“报君黄金台上意”中的“报”与下面()项中的“报”意思相同。A、报告B、报复C、报效D、报酬9诗中有两处用了燕太子丹起用荆轲、燕昭王筑黄金台的典故,是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二)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人,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盲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

14、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悟而请之。注:突:烟囱。上行:上席。10解释文中的词语:见其灶直突(其:)不者且有火患(且:)谢其邻人(其:)余各以功次坐(以:)11译句: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盲曲突者。12你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主人”?1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揠苗助长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

15、又害之。 选自孟子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谓其人曰(谓:)今日病矣(病:)予助苗长矣(予:)其子趋而往视之(趋:)15、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闵其苗之不长B、其子趋而往视之C、助之长者,揠苗者也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6、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苗则槁矣。17、写出几个含有“寡”字的四字成语(写的越多越好)。18、本文从结构上可分为两层,试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另外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层以为主,第二层以为主。19、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第三部分:成语“黔驴技穷”由课文黔之驴演化而来,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成语,讲一讲这个故事。第六单

16、元测试题答案1A2略3莲,花之君子者也。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4玩弄原指没有官职的人,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通“座”吃完;离开气象抵达5略6C7B8C9最后两句;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10代主人将要代主人按照11有个人到别人家作客,看到主人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着柴草。现在论功行赏,劝你改为弯曲的烟囱,搬走柴草的人没受到恩惠,而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被待为上宾?其余的人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坐,而不安排劝他改烟囱的人。12合情合理即可13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

17、见,不要太固执。14告诉,对说疲倦我快步走15、16、天下不想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很少。禾苗却枯死了。17、寡谦鲜耻、孤陋寡闻、薄情寡义 、寡不敌众等18、“|”应标在“苗则寡矣”的后面;记叙,议论19、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意思相近即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检测题 上传: 李庆陆 更新时间:2012-12-6 23:37:03 (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卷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共27分)请用行楷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方格中,要注意把握偏旁的位置。(2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惊觉(jio) 齁声(hu) 濯清涟(zhu)

18、犬吠(fi)B鲜有(xin) 咳嗽(su) 亵玩(xi) 絮絮(x)C呓语(y) 曳屋(y) 甚蕃(fn) 叱声(ch)D淤泥(y) 许许声(h) 如酥(s) 伸颈(jn)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便/有妇人/惊觉/欠伸。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施八尺屏障(摆放;布置) 亭亭净植(竖立)不蔓不枝(生枝)B不可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意少舒(少:稍,略微;舒:伸展,松驰)C角声满天(号角) 陶后鲜有闻(新鲜)可爱者甚蕃(多)D妇抚儿乳(喂奶) 遥闻深

19、巷(远远地) 独爱菊(惟独,只)下面加点的都是古今异义的词,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屁股)B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C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用鼻子嗅;今义:听)D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下列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妇拍而呜之(连词,可译为“而且”)B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限制性语气词,可译为“罢了”)C水陆草木之花(表领属关系,可译为“的”)D虽人有百手(表示转折的连词,可译为“虽然”)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译文:(从着火的屋子里)抢夺东

20、西的声音,泼水灭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什么声音没有。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可是不能够摧残玩弄它。C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译文:宾客无不改变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胳膊,两脚打颤,几乎都要争先跑出去。D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译文:自从李姓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爱填牡丹。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2分) ( )A莲,花之君子者也。B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D京中有善口技者。分析下列作品的韵脚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饮酒的韵脚是:喧、偏、山、还、言。B次非固山下的韵脚是:前

21、、悬、年、边。C天净沙秋思的韵脚是:鸦、家、马、下、涯。D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韵脚是:酥、无、处、都。下列有关文体与作者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作者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B爱莲说的文体是“说”。“说”是古代刻在器物上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C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口技就是选自这本书的。D马致远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秋思就是他写的最有名的散曲。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7分,每空1分) ,草色遥看近却无。雁门太守行中用比喻手法写敌人兵临城下,将士们雄姿英发的诗句是: , 。天净沙秋思

22、中与“满目青山夕照明”诗句立意相反的句子是: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了小草的景色,除此以外,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草的诗句(课内课外均可): , 。二、理解感悟(共43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216题(10分)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的三、四句有什么作用?(2分)答: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2分)答:把“悠悠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2分)答:说说诗的七、八句景物描写的含义。(2分)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3、2分)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723题(16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阅读上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比喻君子不与恶浊同流合污,而又不孤高自许的语句是:_ , _。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_ , _。描写莲的形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的?(2分)答:作者把菊花、牡

24、丹与莲花放在一起议论是一种衬托的手法,它有什么好处?(2分)答:请品味文中“噫”这一叹词的妙处。(2分)答: 21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_,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_。(2分)22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来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却将它放在结尾,其目的是什么?(2分)答: 23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4分)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429题(17分)

25、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

26、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24统领全文文眼的语句是哪一句?(2分)答:25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它有什么作用?(2分)答:26去掉文中描写表演过程中听众反应的文字,文章不是使表演更连贯吗?请你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答:27文中口技表演者表演了哪几个场景?请简要归纳。(3分)答:28文中前后两次极

27、力陈述口技表演者的道具之简,这有什么用意?(2分)答: 29王小玉,艺名白妞,清末民初说书家。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有精彩文字描绘她的表演。阅读下文,谈谈它与口技在描写声音及表达情感方面的异同点。(6分)那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庼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地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

28、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几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出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峭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转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山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29、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哪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

30、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答:三、写作表达(50分)30“狐假虎威”的故事人人皆知。现在,假如老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又捉到了狐狸,结果会怎么样呢?请你发挥合理的想像,将老虎怎么知道真相和后来怎么样写出来(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一、略。A D C C D B A D B 天街小雨润如酥 黒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夕阳西下 断

31、肠人在天涯 示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二、点明了诗人心离俗尘住所偏远的感觉,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效果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回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反映了陶渊明隐居后,过着饮酒赋诗自娱自乐的生活,远离官场纷扰,心境十分坦然。 出淤泥而

32、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 菊花和莲花比较,是对莲花的正面衬托,牡丹则是对莲花的反面衬托,二者都是为了突出莲花的高洁不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用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少、难得,二叹爱莲者少,用疑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21爱慕富贵的人多,作者的知己少 讽刺了追逐名利的世态 22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23赞成任何一种观点都可以,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来谈。 24京中有善口技者。 25这些句子都是短句,显得语气急促,既可

33、以看出表演是精心设计的,又表现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26这些描写听众为表演所陶醉的文字,从侧面很好地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所以,不能去掉。 27一家人深夜由睡到醒;这家人再次入睡;从失火到救火的过程。 28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以道具之简与口技表演者表演的声音之繁相对比,从侧面突出口技表演技艺的高超。 29两者的相同点:描写的过程基本相同(起始舒徐流畅;发展起伏跌宕;间歇悄无声息;高潮激烈高亢;结束戛然而止)。写声音时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都表现出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两者的不同点:描写声音的手法不同。口技以客观描写来说明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和宾客的表情、神态,而上述文字运用了比喻、摹声、通感等修辞手法,同时,无论是写表演者还是写听众的反映都是边描写边议论。口技在写宾客时,只对其神态、心理进行了描写,而上述文字除此以外还对听众的语言进行了描写。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迥异。口技对表演者的年龄、装束、面貌等略而不写,而上述文字对王小玉的年龄、装束、面貌等作了细致的描写。口技的语言简练而贴切,而上述文字则描写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