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上传人:xu****iu 文档编号:140539555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优秀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数学优秀教案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 教材内容及设置依据 【教材内容】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有理数加法、减法的运算的回顾,学习包括分数和小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其方法;应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置依据】教材内容的确定主要根据知识的社会作用性、教育性原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以及形成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作用)、后继教育原则(为进一步深造、参加实际工作和适应日常生活准备条件)、可接受性原则(即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生理心理特征,又要着眼于学生的不断发展);还要与现实生活、科技发展相适应,逐步深透现代教学思想。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加强,同时又是后面所要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法、除法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基础,特别是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为后面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的学习提供了类比依据。也为后面学习代数式的合并同类项及有关的恒等变形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对重点、难点的处理 【对重点的处理】本节的重点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突出重点,教师应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应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创设具体教学情境,注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运算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每节课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的把每节课的“课堂练

3、习”和“习题”的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板块,如:1、知识巩固型 2、实际应用型 3、方法多变型 4、知识拓展型等。 【对难点的处理】对于难点的处理,因为新教材“强调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教学时我们应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或用“已知”去解决“未知”的思想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交流,充分的探索。同时淡化形式,突出实质(不出现代数和的定义,只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对“代数和”加以体会) 四、关于教学方法的选用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采用的方法: 1、情境体

4、验:通过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会到课堂中去,产生共鸣,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加深其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发现法: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中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巩固性、可接受性、教学与发展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等原则。引导发现法的关键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小组合作、探究讨论:通过合作讨论,使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5、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形成合作的意识,产生合作的愿望。 五、关于学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給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会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提出问题后,要鼓励学生分析、探索、讨论,确定出问题解决的办法。通过小组探究交流,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开拓了思路,培养了思维能力。同时意识到:数学是生活实际中的数学、大自然中的数学,萌生了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愿望。 六、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有关有理数的加法、减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速算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1、45(23) 2、9(5)3、28(37)

6、4、(13 )0 5、(29)(31) 6、(16)(12)24(18)7、1.6(1.2)2.5 8、(42)57(84)(23)从四排学生中个推选一名学生代表板演6、7、8、题。 通过比赛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迎合了学生好胜的心理,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对题目进行评判,对优胜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其他学生加以鼓励,使他们意识到“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要有信心,要有高昂的斗志。通过练习,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特别是减法法则,加深了印象,这符合教学论中的巩固性原则,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二、新知探索:1

7、、 出示引例1: 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变化 记作 上升4.5千米 4.5千米 下降3.2千米 3.2千米 上升1.1千米 1.1千米 下降1.4千米 1.4千米 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米?让学生分组探究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难得出两种算法: 4.5(3.2)1.1(1.4) 4.53.21.11.4 1.31.1(1.4) 1.31.11.4 2.4(1.4) 2.41.4 1千米 1千米 教师随之提出问题: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教师的引导、规纳、总结可得出:加减法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

8、形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代数和“的含义。这里不要求出现“代数和”的名称。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对学生而言,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性,使他们的个性得以表现,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解放,使学生形成了创新、探索的意识,增强了主动学习的动机。 3、教师宣布游戏规则,组织学生作游戏: 二人小组每人每次抽取4张卡片,如果抽到白色卡片,那么加上卡片上的数字;如果抽到红色卡片,那么减去卡片上的数字 比较两人所抽4张卡片的计算结果 ,结果大的为胜 利用游戏训练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寓学于乐,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玩中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形成学数学、用

9、数学的意识和习惯。 在学生作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既可指名学生上作游戏,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轮流交换作,以提高游戏的质量,保持学生对游戏的新鲜感。对做的好的小组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扬。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如发现具有代表性的运算,如: (5)4( ) ( )5(3)等,可写到黑板上作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交流其做法,通过学生的讲解,明确可以按从左到右的方法依次运算,又因为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所以也可以整数之间、分数之间先分别相加,还可以正数之间、负数之间分别相加,最后得出结果,这样可以简化运算,从而为下面例题的讲解设下了伏笔,打下了解决问题的基础。4、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出示例题:计算 :(1)(

10、+3)-(-9)+(-4)-(+2)(2)-1/3+3/4-5/6+1/2(3)0.25+(-1/8)-(+7/8)-(+3/4)鼓励学生进行讲解,寻求方法多样化。这样解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参加、动手动脑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由教师进行规范化的板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使学生成为教师式的学生,教师成为学生中的首席。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 三、达标练习 1、 知识巩固:p58 随堂练习T1 由学生口答,熟练方法。 2、 知识加强:计算p58 习题2.7 T1 可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及时讲评,并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看法,同时指出易出错的的地方,以引起学生

11、的高度重视。这符合教学论中“快反馈”的原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P59T2 ,这是“知识应用型”的练习,让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先根据数据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方法及过程,再进行准确计算。这符合新课改标准的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释估算的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来认识现实世界。 4、 P59T3 这是“知识拓展型”的练习。教师可启发、引导,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得出了最终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通过例题与练习题的配备,使学生将本节所学知识得以具体化

12、,达到了应用的目的,这是本节的重点,而重点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探究被体现出来,这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四、 课堂小结 可通过问题的方式进行小结,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在运用这些知识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 布置作业 所布置的作业要紧紧围绕能运用简便方法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通过作业进一步反馈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效果。 初中数学教师优秀教案姓名李太辉性别男年龄 26岁教龄1年职称中教二级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六中学邮编054000电话03192627111年制三年年级初三章节6.3 解直角三角形(一)课题:6.3

13、解直角三角形(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运用直角三角形的三种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德育目标通过解题、一题多解等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情感目标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想学、乐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与讨论法有机结合教学用具 微机、三角板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每个环节设计意图一、通过实例发现问题引例:某钻井工人要在坡顶上钻一口井,坡底到坡顶的距离可以由测量得到,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可

14、由测角器测得。如果你是一位工程师能否告诉钻井工人坡顶到水平面的距离为多少? 其实,象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测量旗杆的高度;测量船与海岛的距离;求电线杆拉线的长度;求飞机与地面某控制点的距离等。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享受成功感。 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二、分析实例解决问题 以上的几个例子中是否有共同点?(都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可以解决的问题)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例1:某旗杆垂直于地面,在距离旗杆底部6.9的A点测得BAC=60o。求旗杆的高度,、两点的距离,及的度数。学生在解决此题时,有的利用特殊角的有关性质,

15、有的利用三角函数,在教学时不用限制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通过此例可使学生会利用特殊角的关系解特殊三角形。 变一变,你还会吗? 把BAC=60o改为BAC=63o. 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会用到很多的三角函数的公式,教师要有意识地板书,为一会儿说明解直角三角形应用的公式作好准备。 比较各种解法,选取最优方法。引导学生从计算的方便性,计算的准确性等方面比较。从而归纳出在解直角三角形选取公式时宁乘毋除、取原避中的原则。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用到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三边之间的关系: (2)锐角之间的关系:(3)边角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能想到利用三角函数解决

16、此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一步复习巩固三角函数知识。利用优选方法这一环节,使学生体会解直角三角形的原则。由以上解决问题时采用的方法,学生自己归纳出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回用到哪些知识点,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巩固练习熟练掌握练习1:在RtABC中,C=90o。b=63,c=12。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练习2:在RtABC中,a=104.0,b=20.49,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练习3:在RtABC中,已知C=90o,试根据下表中给出的两个数值,填出其它元素的值。 a b c A B(1) 4 60o(2) 3 45o(3) 53 5 (4) 6 62 及时巩固训练书写。 训练方法,

17、可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学生分组抢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快速的反映能力。四、归纳总结形成体系 .解直角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两条直角边两边 一条直角边、一条斜边 一锐角、一斜边一边一角一锐角、一直角边 形成知识体系。.连线:组组已知两边求一边,函数关系要选好; 已知两边求一角,正弦余弦很方便; 已知斜边求直边,正切余切理当然; 已知直边求直边,勾股定理记心间; 口诀记忆朗朗上口 深化方法熟练技巧。五、作业必做题:教材46页第3题选做题:在ABC中,C=90o .AC=12,A的平分线AD=83,求ABC的面积。 分层次布置作业六、板书 .解直角三角形(一) 由直角三角形中除 例: 练习:

18、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 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 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008年全国第六届初中数学优质课比赛教案课题: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566页授课教师:临川一中 陈良琴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学生已学习了角的平分线,线段的中点,垂线和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边的性质等,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为今后学习三角形的内切圆及三心等知识埋下了伏笔本节内容着重介绍了三角形的三种特殊线段,已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等知识是学习本节新知识的基础,其中三角形的高学生从小学起已开始接触,教材从学生已有认

19、知出发,从高入手,利用图形,给高作了具体定义,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高为线段,进而引出三角形的另外几种特殊线段中线、角平分线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可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与垂线、角平分线的联系与区别另外,本节内容也是日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的基础故学好本节内容是十分必要的2、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画出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并理解它们概念的含义、联系和区别3、教学难点:在钝角三角形中作高4、教学关键:运用好数形结合的思想,特别是研究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时,从折叠、度量入手,获得三种线段的直观形象,以便准确理解上述基本知识。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

20、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年龄特征,制定本节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画、折等实践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通过画图、折纸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会交于一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画、折等实践操作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及创新精神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应用和自主探究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

21、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教学过程本节课按照“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求新知”“拓展创新,挑战自我”“课堂小结,感悟反思”“走出课堂,应用数学”的流程展开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为了迎接“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活动,同学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小希和皮皮进行了跳远训练那么如何测量他们的跳远成绩呢?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你能画出它的对边的垂线吗?(引出三角形高)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身边的跳远,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

22、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活动1(一)探究三角形的高1三角形高的定义:(你能描述三角形的高吗?)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如图,在 ABC 中, ADBC , 点 D 是垂足,AD是ABC 的一条高2做一做:(每一个同学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的纸片)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它们吗?从这三条高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可以反过来画好高后,找哪条边上高)3议一议:(使折痕过顶点,,顶点的对边边缘重合)如果用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纸片,你能通过折或

23、画的方法找到它的高吗?它们的高有几条?它们又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4练一练:(1)AD为的高,则= =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3)在下图中,正确画出ABC中BC边上高的是( )借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唤醒学生对三角形的高的认识与确认,有助于新知的解决,并且发展学生的观察力与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折或画出三角形的高,提高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小组合作交流,并通过观察、猜想经历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体验了“发现”知识的快乐,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设计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高的的有关

24、知识加以巩固,让学生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活动2(二)探究三角形的中线问题1:你能将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吗?(引出三角形中线)1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如图,D是BC的中点,则线段AD是ABC的中线,此时有BD=DC=BC2做一做: 你能画出三角形的所有中线吗?观察你们所作的图形,你又有哪些发现?与同伴交流(分组合作交流)3练一练:如图,AD、BE为ABC的中线交于点G,连结CG,并延长交AB于点F.(1)则AC= AE

25、= EC,CD= , AF= AB.(2)若SABC=12cm2,则SABD= .通过解决面积问题,由三角形高自然引入三角形的中线,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继续动手、实验,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重点考察:学生对三角形中线定义的理解及运用;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及数形结合的能力活动3(三)探究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问题:准备一个三角形纸片 ABC ,按图所示的方法折叠,展开后,折痕 BD把ABC分成1和2两部分观察1和2有什么关系?(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引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三角形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

26、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BD是BAC的角平分线,那么有ABD=DBC=ABC2. 做一做:(分组合作,交流讨论)(准备三个三角形)(1)你能分别画出或折出这三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吗?(2)在每个三角形中,这三条角平分线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练一练:如图,AD、BE、CF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则1= ,3= ,ACB=2 从学生熟悉的折纸入手,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学习作铺垫。提高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识别能力,感受数学语言的准确性。通过折出或用量角器、直尺画出角平分线,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并从中体验了“发现”知识的快乐,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学环节教学过

27、程设计意图三拓展创新,挑战自我1.如图1所示,在ABC中,ACB=90,把ABC沿直线AC翻折180,使点B 落在点B的位置,则线段AC是( )毛A.边BB上的中线 B.边BB上的高C.BAB的角平分线D.以上答案都正确2一个残缺的三角形残片如图2所示,请你作出AB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你是怎样作的?为什么?如果不恢复这个缺角呢?图1前面基础练习之后,通过生活实例的解决,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及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挥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四课堂小结,感悟反思学生自主小结,交流在本课学习中的体会、收获,交流学习过程中体验与感受,以及可能存在

28、的困惑,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课堂小结(辅以几何画板动画来演示,加深学生对这三种重要线段的理解)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不同学生总结知识的程度和能力; (2)对练习中反馈的信息及时处理五走出课堂,应用数学1课本P66 练习1、22数学趣味题:要载7棵树,请你来帮忙,每行栽3棵,恰好成6行同学们,你能想出几种栽法吗?发挥教材的扩张作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六板书设计7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高线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基本图形:性质: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要点出一点:三高(所在直线)、三中线、三角

29、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案说明临川一中:陈良琴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初步了解了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及其基本特征,会简单的说理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分别与已学过的垂线、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有关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角、相交线以及平行线等知识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内切圆及等腰三角形等知识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

30、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上充分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顺利的突破难点,为学生的有效思维营造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年龄特征,制定本节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画、折等实践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通过画图、折纸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会交于一点(2)过程与方

31、法目标:经历画、折等实践操作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及创新精神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应用和自主探究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学习内容的基础以及今后有何用处】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角的平分线、线段的中点、垂线和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边的性质等,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为今后学习三角形的内切圆及三心等知识埋下了伏笔本节内容着重介绍了三角形的三种特殊线段,已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等知识是学习本节新知识的基础,其中三角形的高学生从小学起已

32、开始接触,教材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从高入手,利用图形,给高作了具体定义,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高为线段,进而引出三角形的另外几种特殊线段中线、角平分线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可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与垂线、角平分线的联系与区别另外,本节内容也是日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性质的基础故学好本节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三【教学诊断分析】1本课时内容教学重点主要是正确了解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没有充分地建立起来,对高的认识以及如何作

33、出三角形的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钝角三角形高的认识更是有一定的难度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运用好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从折纸或画图入手,获得三种线段的直观形象,进一步架起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2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与垂线、角的平分线有很强的联系,但又有区别,故要用类比法讲清其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复习已学内容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既可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积极交流,表达思想又可促进数学思考,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本节课中我让学生以小组进行探究,归纳图形特征,做到仔细观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抽象概括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从而

34、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发展创新思维能力4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基于这点,我设计了一些利用三角形这三种重要线段性质解决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及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挥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挥教材的扩张作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四【本节课的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1情境创设法:利用同学们身边的跳远成绩的测量,引出三角形

35、的特殊线段,使数学能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更能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节内容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与已学过的垂线、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有关,讲解时将新旧知识融合贯通,既利于学生掌握新知,又可帮他们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3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究性:课堂上通过同学们在折纸、画图等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丰富学生对此内容的体验和理解,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层层设问,启发诱导,设计适当的铺垫,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如何探究,而不是替代他们思考,并鼓励探究多种不同问题,使探究过程活跃起来,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得到更大的收获4、运用多媒体等作为教辅工具:运用flash演示画图、折纸以及用几何画板展示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的位置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扫除学生从形象思维难以跨越到抽象思维的障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